本經逢原

清 張璐

卷三 果部

李根白皮

苦微鹹寒,無毒。炙黃用。

[發明] 《藥性論》云,入藥用苦李根皮。而仲景治奔豚氣,奔豚丸用甘李根白皮。時珍疑為二種,不知仲景言甘,是言李之甘,《藥性》言苦是言根之苦。但宜用紫李根,則入厥陰血分。若黃李根則入陽明氣分矣。《別錄》治消渴奔豚,《大明》治赤白痢下,《千金》燒存性敷小兒丹毒,甄權治消渴腳氣,孟詵治婦人赤白帶下,皆取苦鹹降逆氣也。李核仁苦平入肝,療僵仆瘀血骨痛,又能清血海中風氣,令人有子,故承澤丸用之。其性散結,故能解硫黃、白石英、附子毒。為末和雞子白敷面 ,一宿即落,《千金方》也。《黃帝》云,李子不可和白蜜食,蝕人五內。

杏仁

苦辛甘溫,小毒。湯泡去皮尖,研如泥用,兩仁者有毒傷人。凡果花六出者必雙仁,得純陰之氣也。

《本經》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

[發明] 杏仁入手太陰經,辛能橫行而散,苦能直行而降。遂為散血降氣,定喘泄瀉,散結溫燥,除肺中風熱咳嗽,總不出《本經》主治也。《千金》以童便浸七日研如泥,治咳嗽寒熱。仲景麻黃湯用杏仁者,為其利氣瀉肺解肌也;至於陷胸、麻仁等圓,皆熬黑,研膩如油,則知此物之性,愈熬黑愈潤下矣。入肺寒喘逆發散藥,連皮用之。又能治瘡殺蟲,用其毒也。《本經》治金瘡寒心者,傷處風藉內入胞絡,而心下惡寒,用以塗封瘡口,撥散風熱之邪也。言治奔豚者,辛能散結,溫能下氣也。元素言,潤大腸氣秘之,才言解邪毒。《別錄》言,殺狗毒,炒香消狗肉及索粉積,故六神曲用之。扁鵲雲,杏仁不宜久服,令人面目鬚髮落,耗氣之驗也。今人以之混治陰虛喘嗽,轉耗胸中大氣,為患不淺。亡血家尤為切禁,以其味辛、性溫大能破血也。雙仁者搗爛以車脂調塗,針斷人肉,及箭鏑在咽隔諸隱處,敷之即出。巴旦杏仁則甘平無毒,能止咳下氣,消心腹逆悶。杏實味酸,傷人筋骨,生者尤甚。

榔梅

酸平無毒。

《本經》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青黑痣、蝕惡肉。

[發明] 梅花開於冬,而實熟於夏,得木之全氣,故其味最酸。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膽液,故食則津生,類相感應也。所主之病,皆取酸收之義。梅之種類最多,惟榔梅最勝。相傳是真武折梅枝插榔樹株而誓曰,吾道若成,花開果實。其種從均州太和山來,榔即榆樹中之一種,其梅如杏而松脆異常,故近世謂之消梅。食之開胃生津,清神安睡,乃榔之本性也。《本經》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皆指陳藏者而言。若青梅則凝澀滯氣,決非偏枯不仁者所宜。凡穀食菜果皆爾,不獨青梅為然。烏梅酸收益津開胃,同建茶、乾薑治休息痢,能斂肺澀腸,止嘔斂汗,定喘安蛔。仲景治蛔厥烏梅丸用之,蟲得酸即止,用丸不用湯者,欲留有形之物入於蟲口也。今治血痢必用之,中風驚痰喉痺腫痛,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烏梅擦牙齦即開。血痢不止,以烏梅燒存性,米湯服之漸止。惡瘡 肉亦燒灰研敷,惡肉自消,此即《本經》去死肌惡肉之驗。又《丹方》治女人腳上雞眼,烏梅肉飯上蒸爛,和米醋研如糊,塗上一宿即去。白梅鹹酸,主中風牙關緊閉,擦牙根涎出即開。去 肉方多用之,竹木針刺在肉中者,嚼敷即出。梅核仁明日益氣,除煩熱,能治婦人子臟中風氣積滯,《千金》承澤丸用之。梅葉煮汁治休息痢及乾霍亂效。以之漬水洗葛則不脆。洗夏衣生霉點即去有驗。

桃仁

苦甘平,無毒。去皮尖。生用則和血,連皮尖炒用即破血。同干漆拌炒大破宿血。雙仁者有毒勿用。

《本經》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三蟲。

[發明] 桃仁入手足厥陰血分,為血瘀、血閉之專藥。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畢竟破血之功居多。觀《本經》主治可知仲景桃核承氣,抵當湯,皆取破血之用。又治熱入血室瘀積癥瘕經閉瘧母,心腹痛,大腸秘結,亦取散肝經之血結。熬香治 疝痛癢,《千金》法也。桃實甘酸,多食令人腹熱作瀉。桃奴殺百鬼精物,療中惡腹痛瘀血症堅,破血,酒磨服;止血,燒灰服。桃樹上膠最通津液,能治血淋、石淋、痘瘡黑陷,必勝膏用之。桃葉治傳尸,有水炙法,方用桃葉一斗,艾葉、濃朴各二兩,分二囊盛,置以火酒數斤煮沸,更迭煮藥,熨患人背脊,酒盡為度,不過三次,瘵蟲永絕。又瘡中小蟲,搗爛塗之。

鹹溫無毒。

[發明] 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風乾者食之。若脾腎虛寒暴注,須煨熟食之。栗楔一球三顆,中扁者,療筋骨風痛,又能破冷 癖。生嚼罨惡刺出箭頭,栗 肉上薄皮也。燒存性,治骨鯁在喉,吹入即下。栗殼煮汁治反胃消渴。毛球外刺包也,煮汁洗火丹毒腫。栗花治瘰。栗樹皮煮汁洗沙虱溪毒並丹毒瘡毒,根治偏墜腎氣,酒煎服之。

大棗

甘平無毒,入藥取大紅棗擘去核用。多食令齒生 。《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發明] 棗屬土而有火,為脾經血分藥。甘先入脾,故用薑棗之辛甘,以和營衛也。仲景治奔豚用濕脾土平腎氣也。十棗湯用以益土勝邪水也,而中滿者勿食。故仲景建中湯心下痞者減飴,棗與甘草同例,此得用棗之法矣。《金匱》治婦人臟躁、悲愁欲哭,有甘麥大棗湯,亦取其助肝脾肺三經之津液,以滋其燥耳。

《本經》主心腹邪氣,亦是和營衛邪之義。平胃氣者,以其甘溫健運善平胃中敦阜之氣也。《素問》以棗為脾家之果。故《本經》又主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用此補益脾津而神氣自寧,肢體自捷矣。古方中用大棗皆是紅棗,取生能散表也。入補脾藥,宜用南棗,取甘能益津也。其黑棗助濕中火,損齒生蟲,入藥非宜。生棗多食令人熱渴氣脹,瘦人多火者彌不可食。

甘微酸寒,無毒。

[發明] 《別錄》著梨,止言其害,不錄其功。蓋古人論病多主傷寒客邪,若消痰降火,除客熱,止心煩,梨之有益,蓋亦不少。近有一人患消中善飢,諸治罔效,因煩渴不已,恣啖梨不輟,不藥而瘳。一婦郁抑成勞,咳嗽吐血,右側不得貼席者半年,或令以梨汁頓熱服盞許,即時吐稠痰結塊半盂,是夜便能向右而臥,明日複飲半盞吐痰如前,以後飲食漸增。 雖尋常食品,單刀直入可以立破沉 。而梨之種類最多,惟乳梨、鵝梨、消梨可以療病。然須審大便實者方可與食。元氣虛者不慎而誤啖之,往往成寒中之患,豈可概謂食之有益乎。

木瓜

酸溫,無毒。

[發明] 木瓜酸收下降,所主霍亂轉筋吐利腳氣,皆取收攝脾胃之濕熱,非肝病也。轉筋雖屬風木行脾,實由濕熱或寒濕之邪襲傷脾胃所致,用此理脾而伐肝也。多食木瓜損齒及骨,皆伐肝之明驗。患頭風人,以鮮者放枕邊引散肝風,日久漸安。凡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陰不足者,及脾胃有積滯者,皆不利於酸收也。

山楂

即棠棣子,俗作山查

甘苦微酸溫,無毒,去核則不發熱。童便浸薑汁拌炒黑,去積血甚捷。

[發明] 山楂入足陽明、太陰、厥陰三經血分,大能克化飲食。《本經》言其酸冷,然其功長於消肉積,行滯血,性溫可知。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飲食者服之,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良非所宜。炒黑治產後兒枕作痛,亦以其能消血也。今痢疾初起多積垢者,用薑汁炒;治偏墜疝氣為散酒服,不過半月效,用核尤捷。若外感風寒兼傷飲食,舉世以發表消導並進,中氣實者幸而獲痊,虛者表邪乘虛陷入於腑而生內變者多矣。東魯棠 子酒後嚼數顆良,與糖作膏尤為精品。

俗名頻婆

甘溫無毒。

[發明] 柰生北地,與南方林檎同類異種,雖有和脾之能,多食令人肺壅臚脹,病患尤當忌食。

林檎

俗名花紅

澀溫無毒。

[發明] 林檎雖不傷脾,多食令人發熱,以其味澀性溫也。病患每好食此多致複發,或生痰涎而為咳逆,壅閉氣道使然。其核食之,煩心助火可知。

柿蒂

澀平無毒。柿、蟹同食則吐利腹痛,木香可解。

[發明] 柿之生青,熟赤。生澀,熟甘。渾是陰內陽外之象。獨蒂之澀始終不改,故取以治陰內陽外之病。《濟生方》治呃逆,專取柿蒂之澀,以斂內蘊之熱。丁香、生薑之辛以散外鬱之寒,深得寒熱兼濟之妙用。嘗考古方中單有用柿蒂以降逆氣者,是以丹溪但熱以寒治熱之理,而不及從治之法,矯枉過矣。至《三因方》又於《濟生方》中加良薑之類,是真為寒而反助其熱乎。其乾柿白霜專清肺胃之熱,在元氣未漓,可勝寒潤者,用之固宜。但虛勞煩嗽喘乏,得此郁閉虛陽,病根日固,與埋薪灰燼何異。

安石榴

子甘酸,皮澀溫無毒。

[發明] 榴味甘酸,具木火之象,故多食傷肺損齒,而生痰涎,其皮澀溫,能治下痢滑脫。一種小者曰酸石榴,治痢尤捷。《千金》治痢方皆用之酸兼收斂,故能止下痢、漏精、崩中下血。《丹方》以酸石榴連皮子搗汁入姜茶煎,治寒熱利。又久痢用榴皮燒灰,人參湯下,一錢屢驗。榴花曝乾研細吹鼻止衄最速,千瓣者更良,功在山茶花之上。

橘皮

苦辛溫,無毒。產粵東新會,陳久者良。陰虛乾咳,蜜水製用。婦人乳房壅癖,醋拌炒用。

《本經》主胸中痰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口臭,下氣通神。

[發明] 橘稟東南陽氣而生,故以閩粵者最勝。其逾淮而北則變為枳,此地氣使然,與人之鄉音習俗無異。橘之文採煥發於外,故其功用都在於皮,專行脾肺二經氣分。《本經》主治胸中痰熱逆氣,為消痰運食之要藥。留白則補脾胃,去白則理肺氣。同人參、白朮則補脾胃。同人參、甘草則補肺。獨用則瀉肺損脾。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龠,故為二經氣分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同生薑則止嘔,同半夏則豁痰,同杏仁治大腸氣秘,同桃仁治大腸血秘,皆取其通滯也。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虛損方多用之。然久嗽氣泄又非所宜。

按︰橘皮下氣消痰,其瓤生痰聚飲,一物而性之殊異如此。

青橘皮

辛溫無毒。醋炒用。劃去酸水作四界者曰蓮花青皮,細如豆者為青皮。子中有小橙,莫能辨別。

[發明] 青橘皮古方所無,至宋時醫家乃用之,入足太陰、厥陰。破滯氣,削堅積及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小兒消積多用之。青皮最能發汗,多汗者勿用。久瘧熱甚必結癖塊,宜多服。清脾飲內有青皮疏利肝邪,則癖自不結也。中氣虛人禁用,以其伐肝太甚而傷生發之氣也。

橘核

苦溫無毒。去殼焙香研碎用。細者為橘核,粗即橙核。

[發明] 橘核沉降入足厥陰,與青皮同功。故治腰痛 疝在下之病,不獨取象於核也。然惟實証為宜,虛者禁用,以其味苦大傷胃中沖和之氣也。

橘葉

苦平無毒。

[發明] 橘葉苦平,導胸膈逆氣,消乳癰。搗爛和面熨傷寒胸膈痞滿。又治肺癰,絞汁一盞服,吐出膿血愈。

辛苦微寒,無毒。

[發明] 柑皮產廣東化州者最勝。與橘皮雖同為下氣之品,然性之溫寒各異。故《開寶》取利腸中熱毒,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皆取辛寒以散熱滯也。世罕知用,惟《千金方》中用之,雲柑皮者即此。

酸寒無毒。

[發明] 橙性酸寒,方藥少用。其鮮者惟殺魚蟹毒。和鹽貯食,止惡心解酒病。 瘧寒熱禁食,以其酸寒能滯邪氣也。其核治閃挫腰痛,炒研酒服三錢即愈。

酸寒,皮甘辛,無毒。

[發明] 柚能解酒,辟飲酒人口氣。皮能下氣化痰,與金橘性相類。但金橘甘酸,下氣尤捷。

柑櫞

柑櫞舊作枸椽,字形相似之誤

辛苦甘溫,無毒。

[發明] 柑櫞乃佛手、香櫞兩種,性溫相類,故《綱目》混論不分。蓋柑者,佛手也,專破滯氣。今人治痢下後重,取陳年者用之。但痢久氣虛非其所宜。櫞者,香櫞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氣壅,亦取陳者,除去瓤核用之,庶無酸收之患。《丹方》治鼓脹諸藥不效,用陳香櫞一枚連瓤、大核桃肉二枚連皮、縮砂仁二錢去膜,各 存性為散,砂糖拌調,空腹頓服。服後水從臍出,屢驗。

金橘

一名金柑

酸甘溫,無毒。

[發明] 金橘形如彈丸,金柑形如牛奶,一皆酸甘香竄,並能下氣。快膈止渴、解醒,而圓者尤佳。

枇杷葉

辛苦平無毒,刷去毛,蜜炙用。

[發明] 枇杷味甘色黃,為脾家果。然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其葉氣味俱薄,故入肺胃二經,治夏月傷暑氣逆最良。 近世治勞嗽無不用之,蓋取其和胃下氣,氣下則火降痰消,胃和則嘔定噦止。然胃寒嘔吐及風寒咳嗽忌之。其核大寒而伐肝脾,以之同落蘇入麩醬,則色青翠。同蟹入鍋煮則至熟不赤,性寒走肝可知。

楊梅

甘酸溫,無毒。

[發明] 楊梅為心家血分之果,兼入肝脾心包,能止渴除煩,燒灰則斷痢,鹽藏則止噦嘔消酒。但血熱火旺人不宜多食,恐動經絡之血而致衄也。其性雖熱,而能從治熱鬱解毒。其根皮煎湯能解砒毒,燒灰油調塗湯火傷。核仁療腳氣,然須多食,以柿漆拌核暴之即自裂也。

櫻桃

一名含桃

甘熱小毒。

[發明] 櫻桃屬火而發濕熱,舊有熱病及喘嗽者得之立發。一種小者名山櫻桃,性味甘平而不發熱,能止腸 滑精,豈以形之不材而反食之無害耶。其核今人用以升發麻斑,力能助火,大非所宜,在春夏尤為切忌。

銀杏

俗名白果

甘苦平澀,無毒。

[發明] 銀杏定喘方用之。生嚼止白濁降痰,消毒殺蟲。塗鼻面手足去 黯。生搗能浣油膩,同水搗漿衣殺蟲虱,去痰滌垢之功可例推矣。熟則壅遏閉氣,多食令人臚脹昏悶。 昔有飢者,薄暮食此過多,次日脹悶欲死,急以鵝翎蘸香油探吐,方可得生。糞清灌之亦生,取其能降泄也。

胡桃

一名核桃,又名羌桃

甘平溫無毒。入藥連皮用。

[發明] 補骨脂屬火,能使心包與命門之火相通。胡桃屬水,潤燥養血,佐補骨脂有水火相生之妙。胡桃肉類三焦,而外皮水汁皆青黑,故能通命門,助相火;同補骨脂、杜仲、青鹽,名青蛾丸,治腎虛腰痛,以其能補腎也。同人參名應夢散,治肺寒喘嗽,以其能斂肺也。同生薑咀嚼亦治寒痰喘嗽。若多食動風,脫人眉毛,詳其同錢細嚼即與銅俱化,與甘蔗同嚼則蔗渣消融,其消肺爍肝可知。《丹方》用其瓤燒令黑,和松脂敷瘰癧有效。又以連皮胡桃肉同貝母、全蠍枚數相等蜜丸,治鼠 痰核,總取以通鬱結也。但肺有痰熱,命門火熾者勿食。其殼燒灰存性治乳癰,取灰末二錢,酒調服之,未腫即消,已潰漸斂。但不可以其煙薰衣,衣即易毀,青胡桃皮塗髭髮皆黑。

長生果

一名落花生

甘溫無毒。

[發明] 長生果產閩地,花落土中即生。從古無此,近始有之。味甘氣香,能健脾胃,飲食難消運者宜之。或云與黃瓜相反,予曾二者並食,未蒙其害,因表出之。

瑣瑣葡萄

甘微鹹溫無毒。

[發明] 瑣瑣葡萄似葡萄而瑣細,故有瑣瑣之名。生於漠北,南方間亦有之。其幹類木,而系藤本。其子生青、熟赤,幹則紫黑。能攝精氣歸宿腎臟,與五味子功用不甚相遠。凡藤蔓之類,皆屬於筋;草木之實,皆達於臟,不獨此味為然。此物向供食品,不入湯藥,故《本草》不載。近時北人以之強腎,南人以之稀痘,各有攸宜。強腎方用瑣瑣葡萄、人參各一錢,火酒浸一宿,侵晨塗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強壯。若臥時摩擦腰脊,力助陽事堅強,服之尤為得力。稀痘方用瑣瑣葡萄一歲一錢,神黃豆一歲一粒,杵為細末,一陽夜蜜水調服,並擦心窩腰眼,能助腎祛邪,以北地方物專助東南生氣之不足也。然惟稟質素弱者用之有益,若氣壯偏陽者勿用,恐其助長淫火之毒也。

橡實

苦溫,無毒。

[發明] 橡實消穀止痢,濃腸胃,令人強健,且能治痔漏脫肛。《千金方》治石癰堅硬如石不作膿,用橡子一枚蘸醋,於石上磨汁塗之,乾則易,不過十度即平。共殼為散及煮汁服,止下痢並染鬚髮。

槲皮

一名赤龍皮

苦澀無毒。

[發明] 槲皮煎服除蟲及漏惡瘡甚效。能治赤白痢,腸風下血。《肘後方》治下部敗爛瘡,赤龍皮散以之為君。《千金方》治附骨疽 疾及蠱毒多用之,皆取苦澀化毒也。

荔枝

肉甘溫,核澀無毒。治疝,取建產闊肩之核良。

[發明] 荔枝實氣味純陽,能散無形之滯氣,瘤贅赤腫宜之。多食發熱煩渴口乾衄血。而核入厥陰經行散滯氣。其實雙結,而核似睪丸,故治 疝囊腫,有連類象形之義。時珍治疝氣刺痛,婦人血氣刺痛。小而肉似龍眼,其核尖小,僅堪醋磨療癬,治疝無效。

龍眼

俗名圓眼

甘平無毒。桂產者佳,粵東者性熱不堪入藥。

[發明] 龍眼補血益肝,同枸杞熬膏專補心脾之血。歸脾湯用之,治思慮傷心脾,皆取甘味歸脾,能益人智之義。然中滿家嘔家勿食,為其氣壅也;師尼寡婦勿用,以其能助心包之火,與三焦之火相煽也。

橄欖

一名青果

澀甘溫無毒。

[發明] 橄欖先澀後甘,生津止渴,開胃消痰,醉飽後及寒痰結嗽宜之。熱嗽不可誤食。 病患多食令氣上壅,以其性溫而澀,聚火氣於胃也。又能消酒解 鮐、河豚諸魚鱉毒,觀朱魚食橄欖渣即斃,能解魚毒可知。故嚼汁咽之,能治魚骨鯁,有效。患痘瘡者宜多食,以其解毒而助胃中溫和之氣,令痘起發也。又核燒灰蜜丸同黃獨服能稀痘,但性專搜滌胎毒,過服令人嘔瀉。嬰兒初生,胡桃肉連皮三枚、橄欖核燒灰一枚、朱砂、雄黃各一分,研細,和甘草汁、生白蜜絞去滓於乳前頓熱服之,可代化毒丹。但化毒丹治胎熱面赤,此治胎寒面白,不可混也。又灰末敷金瘡無瘢。生核磨水搽瘢漸滅。

榧子

甘澀溫有毒。

《本經》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蠱毒,鬼疰伏尸。

[發明] 榧實,肺家果也。性溫散氣,故能去腹中邪氣。三蟲諸疾,火炒食之。引火入肺,多食則大腸受傷。小兒黃瘦有蟲積者宜食,與使君子同功。觀《本經》主治可知。

松子

甘溫無毒。

[發明] 海松子甘溫益肺清心,止嗽潤腸,兼柏仁、麻仁之功,溫中益陰之效。心肺燥痰乾咳之良藥也。

檳榔

苦辛溫無毒。

[發明] 檳榔泄胸中至高之氣,使之下行;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於下極。故治衝脈為病,逆氣裡急,及治諸氣壅腹脹後重如神。胸腹蟲食積滯作痛,同木香為必用之藥。其功專於下氣消脹,逐水除痰,殺蟲治痢,攻食破積,止瘧療疝,腳氣瘴癘。若氣虛下陷人及膈上有稠痰結氣者得之,其痞滿昏塞愈甚。又凡瀉後、瘧後、虛痢切不可用也。閩廣瘴毒之鄉人常食此,必以 葉裹嚼之。所云飽能使之飢,醉能使之醒者,以其能下氣也。雲飢能使之飽,醒能使之醉者,以 葉辛溫能開發中外之氣,以散瘴癘之邪也。

大腹子

即大腹檳榔

辛澀溫無毒。此味與檳榔皆性堅難切,須用滾水泡漬切之。若以水浸濁滿,不但失其性味,反有傷於胃氣也。

[發明] 大腹子偏入氣分,體豐濕盛者宜之。夫檳榔偏主血分,腹滿多火者宜之。時珍謂大腹與檳榔同功,似未體此。

大腹皮

辛澀溫有毒。鴆鳥多集其樹上。宜酒洗後再以綠豆湯洗過,用其內粗者耗氣,宜摘去之。

[發明] 檳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積滯。腹皮性輕浮,散無形之滯氣,故痞滿膨脹,水氣浮腫,腳氣壅逆者宜之。惟虛脹禁用,以其能泄真氣也。

馬檳榔

苦甘寒無毒。

[發明] 馬檳榔生滇南夷地,不入湯藥。熱病食數枚,冷水下之。腫毒惡瘡嚼一枚並塗腫處。產難臨時細嚼數枚,花水送下,須臾立產。再以四枚去殼,兩手各握二枚,惡水自下。 欲斷產,常嚼二枚,久則子宮冷,自不孕矣。

無花果

實甘平,葉微辛無毒。

[發明] 無花果出雲南,揚州亦多有之。今吳楚閩越人家折枝插成。枝柯如枇杷樹,三月發葉,五月不花而實,實出枝間,狀如木饅頭,熟則紫色,軟爛,其味如柿而無核也。食之開胃止泄,治咽喉痛。葉主五痔腫痛,煎湯頻熏洗之。

一名雞距子,俗名蜜屈律

甘平無毒。

[發明] 枳 金鉤樹之子也。《本草》止言木能敗酒,屋外有此木,屋內釀酒皆不佳。丹溪治酒病往往用其實。又能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多服發蛔蟲,以其大甘助濕熱之所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