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宋 不詳

卷十六 寒熱論

小兒寒熱者。由風邪外客於腠理。痰飲內漬於臟腑。致血氣不足。陰陽更勝而所作也。陽勝則發熱。陰勝則發寒。陰陽交爭。邪正相干。則寒熱往來。時發時止。然此証與瘧相似。而發寒不致戰栗。發熱不致悶亂。所以 異也。今敘方於後。

人參前胡散

治寒熱往來。

人參(去蘆) 柴胡(去苗各一兩) 前胡(去蘆一兩) 桔梗(去蘆) 半夏(湯洗七次焙乾) 地骨皮 (去骨)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煎至半盞。去滓服。無時。

秦艽湯

秦艽(去蘆一兩) 鱉甲(一兩酥炙黃去裙 )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竹茹(一分) 麻黃(去根節 半兩) 甘草(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又方
治如前。及治赤氣中人。以豬後和蹄燒灰研末。以乳汁調服一錢。治中熱亦佳。

香甲散

治寒熱肌瘦。 木香(一兩) 鱉甲(一兩酥炙黃去裙 ) 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當歸(去蘆洗淨焙半兩) 檳榔(三個) 陳皮(湯浸去白焙秤半兩) 柴胡(去苗半兩) 知母(半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二姜丸

治痺疾。發寒熱似瘧。乾薑良薑各等分。細銼。同炒黃。為細末。 餅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煎楊柳枝 湯送下。空心服。亦治瘧。

冬瓜汁

治生下至五月以裡。乍寒乍熱。往來無時。以冬瓜炮熟。絞汁與服。或銼柳枝。煮汁浴兒。

瘧病論

瘧病者。由夏傷於暑。客於膚裡。致肌腠虛隙。至秋又寒濕乘之。動前暑熱,邪正相搏。陰陽交爭。會遇有 時。更相勝負。陽勝則發熱。陰勝則發寒。陰陽互勝。則發寒熱。熱則煩躁悶亂。寒則噤栗戰悚。陰陽會遇。交 爭已過。邪正相離。則寒熱俱歇。若邪動氣至。又複發作。故瘧休作有時也。其發晏者。邪正會過遲也。其發朝 者。邪正會遇早也。其間日發者,邪氣入深而行瘥遲。不能日作。故間日乃發也。今敘方於後。

桃仁湯

治小兒發瘧不止。 桃仁(湯浸去皮尖並雙仁者麩炒黃一兩) 鱉甲(一兩酥炙黃去裙) 桂心(半兩) 黃芩(半兩) 川升麻(半兩) 赤茯苓(去黑皮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靈豆膏

治如前。大蒜一枚。去皮研。巴豆三升。去皮心。同濕紙裹煨熟。一處研為膏。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五丸。 醋湯送下。吐瀉即瘥。後用藿香湯補之。

藿香湯

藿香(去土) 肉豆蔻(面裹煨) 甘草(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連服三服。無時。‘

朱衣使者 治如前。

砒(半兩細研) 綠豆末(一分) 黑豆末(一分)
上同研勻細。滴水丸黍米大。辰砂為衣。間日發者。于好日夜臨臥時。冷醋水送下二丸。頻日發者。只于當 日夜服如上法。兒極小者與一丸。端午日合佳。

又方
治如前。以生鹿角為細末。發已前。乳汁調服一字。

又方
治如前。以雞 中黃皮炒極燥為末。乳汁服之。男雄女雌。

又方
治如前。以蛇蛻皮一兩。取每條長五寸以上者。燒灰存性。研細末。每服一錢。新水調下。未發前 服。三歲上半錢。以下者一字。

又方
治如前。以黃丹二分。蜜水和之與服。如冷者以酒和。冷服。

萬金丹

治痰盛挾積。發瘧久不瘥。

阿魏(一錢湯化去砂石和面作餅煨熟銼細炒乾) 朱砂(一分研水飛) 砒霜(一錢用醋半盞慢火上熬醋盡) 丁香(半兩) 巴豆(七個去皮膜油盡取霜) 木香(半兩) 相思子(十四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黍米大。未發前新水下一二粒。一歲加一粒。至十歲上止十粒。絕早服。忌熱物一時辰。

知母丸

治瘧疾熱甚者。

知母(一兩微炒) 鱉甲(一兩酥炙焦去裙 ) 川大黃(一兩細銼,微炒) 朱砂(一錢水飛研) 赤茯苓 (去黑皮一兩) 川芒硝(半兩) 川升麻(半兩) 龍腦(一錢研)
上為末。拌勻細。煉蜜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生薑湯送下。得利即愈。量大小加減。 小兒溫瘧 灸兩乳下一指三壯。壯如小麥大。

恆山湯

治小兒瘧疾。

恆山(一兩銼) 小麥(三合) 淡竹葉(切一升)
上為粗末。水煎去滓。臘中兒服一蜆殼。半月者二蜆殼。盈月者半小合。以意增之。

烏梅丸

治瘧疾寒甚者。 烏梅肉(一兩焙乾) 母丁香(半兩) 桂心(半兩) 當歸(去鬚洗焙半兩) 干漆(半兩炒煙出盡)
上為細末。入研細麝香末半錢拌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粥飲下。

茶清散

治諸瘧疾。

人言(一兩) 黑豆(一升) 河水(四升)
上同煮至水盡。炒乾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熱多者臘茶清調下。寒多者草茶清調下。間日者於發夜臨臥 服。頻日者但臨臥。忌熱物一時辰。此方宜斟酌。 鬼見愁 治乳奶嬰小患瘧。無計可治。服此的驗神應。 代赭石(用丁頭五粒火 醋淬十次研極細) 朱砂(透明塊子半錢水飛) 砒霜(皂子大)
上三味。用濕紙七重同裹。慢火內煨至紙乾。取出頓地上出火 毒。次入腦麝各半字。金箔五片同研。共為細末。每一字。於發日早以麻油一滴。調藥敷鼻尖上。立止。

草果子湯

治脾寒發瘧。草果子三個。甘草五寸。大棗七個。並銼碎。分三服。水一盞。煎至半盞。放溫服。更量大小 加減。

弄舌論

小兒弄舌者。其証有二。一者心熱。心系舌本。熱則舌本乾澀而緊,故時時吐弄舒緩之。二者脾熱。腳絡 連舌。熱則舌亦乾澀而緊。故時時吐弄舒緩之,皆欲飲水。心熱則發渴。脾熱則津液耗。皆引飲。二証相似,宜 加審別。心熱者面赤。睡即口中氣熱。時時煩躁。喜就其冷。切牙上竄。治宜退熱。脾熱者大便稠硬。赤黃色。 面黃身亦微黃。治宜微導之。不可用冷藥。又不可轉下。若誤下之。則脾胃虛。津液耗。又加五心煩熱。面黃肌 瘦。變為疳也。若大病未已。用藥弄舌者。大凶也。今敘方於後。

人參知母散

治心熱弄舌。

知母(一兩) 藍葉(半兩) 人參(去蘆半兩) 鉤藤(一分) 川升麻(一分) 干葛(一分) 黃芩 (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竹瀝三兩滴,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瀉黃散

治脾熱弄舌。

藿香葉(去土七錢) 山梔子仁(一兩) 石膏(半兩) 甘草(三兩) 防風(去蘆並叉枝切焙四兩) 上並銼。以蜜酒洒拌勻。炒香燥。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取清汁服。一方有 山藥二兩。

病論(音奇)

小兒 病。其論有二。一者聖惠云。小兒生十餘月以後。母又娠。因以乳兒。令兒生病。其候精神不爽。身 體痿瘁。骨立髮落。名曰 病。又曰繼病,又曰交奶。二者巢氏云。小兒在母胎妊之時。其母被惡神導其腹中胎 氣。至兒生下。往往 羸。微微下痢。寒熱往來。毛髮焦豎。多嗔不悅。其候頗似于疳。今敘方於後。

虎骨丹

治 病。

虎頭骨(塗酥炙黃一兩) 鬼臼(一兩) 草龍膽(去蘆一兩) 鬼箭(取羽一兩) 琥珀(半兩令研) 白膠香(半兩令研)
上為細末。同研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乳香湯下。無時。

又方
治如前。取伏翼(蝙蝠是也)燒灰研細末,粥飲調下半錢。日三。若炙令香熟。嚼爛哺兒。亦效。 如得重一斤者尤佳。又得黃精自然汁。塗炙之。最良。

又方
治如前。取伯勞鳥毛。與兒帶之。(又名博勞,又名 )

骨蒸論

小兒自周 以上。至十餘歲。血氣隆盛,因濃衣溫燠。將養過宜。食羊肉肥甘果食諸物。臟腑生熱。熏蒸肌 骨。身體發熱。夜有盜汗。漸漸瘦悴。乃成骨蒸。若不即治。則為急勞。今敘方於後。

秦艽散

治潮熱蒸瘦減食。

秦艽(去蘆切焙) 甘草(炙各一兩) 干貓兒薄荷葉(半兩不見火)
上為粗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地骨皮湯

治骨蒸體熱肌瘦。

地骨皮(去骨) 胡黃連(各一兩) 鱉甲(塗酥炙黃去裙盡) 柴胡(去苗) 犀角(銼取屑) 嫩桃枝 (銼) 川大黃(炮) 知母(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麥煎散

治童男室女。骨蒸肌熱盜汗。減食痿瘦。

鱉甲(醋炙去裙 ) 大黃(紙裹煨熟) 恆山 柴胡(去苗) 赤茯苓(去黑皮) 干生漆(炒煙盡) 當歸(去蘆洗淨酒浸一宿) 白朮 生地黃 石膏(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有虛汗者。加麻黃根一兩。

連艽散

治骨蒸肌瘦。漸為急勞。

黃連(去鬚一兩) 秦艽(去蘆一兩)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黃) 甘草(半兩炙)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無時。

腹皮青黑論

小兒腹肚皮腠虛薄。為風寒邪氣所乘。而真氣微弱。不能滋其血氣,失於榮養。致邪氣著而不去。故腹皮卒 然青黑也。此候危惡。今敘方於後。

二聖散

治腹肚皮膚。忽然青黑。以胡粉苦參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兼塗患處。

又方
治卒腹皮青黑。不能喘息。宜急用此方。以大青為末。納口中。酒送之。

又方
治卒腹皮青黑。不急治。須臾即死。以酒和胡粉塗之。乾則再塗。仍於臍四邊各半寸。並鳩尾下一寸。共五處。各灸三壯。

難乳論

小兒難乳有二。一者兒初生。客風邪熱中臍。流入心脾之經。即令舌濃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 咂飲也。二者兒初生時。拭掠口中穢血不及。咽而入腹。則令兒心腹痞滿、短氣促急。故口不能吮乳飲之也。今 敘方於後。

五福化毒丹

治心脾經熱。舌濃唇燥。急不能乘乳。

生乾地黃(焙秤) 熟乾地黃(焙秤各半兩) 天門冬(去心秤) 麥門冬(去心秤) 玄參(去蘆) 甘草(炙) 甜硝(各三錢) 青黛(一錢半)
上先六味為細末。後和研入硝黛拌勻。煉蜜和丸雞頭大。每服半丸或一丸。食後熟水化服之。無時。

又方
治兒飲乳不快。喉舌似緊。不相從順。以沙牛角燒灰存性。研細末塗乳上。放兒口中。捻汁。令吮咽 下。

又方
治胸腹痞滿。短氣促急。不能飲乳。取雞子殼燒灰。酒服半錢。

又方
治心胸熱痞。飲乳不快。以生葛根杵爛。絞汁飲灌之。如無。以干葛煮灌之。亦得。

治小兒不能乳 以雀矢四枚末之。著乳上。令吮之。兒大增服。

治小兒初生不飲乳。及不小便。 以乳汁二合。蔥白一寸四破。於銀器內煎取一合。藥注灌之。立效。

大小便論

小兒大便有秘澀者。有不通者。皆由腑臟有熱。乘於腸胃。胃熱則津液少。少則糞燥結實而硬。大便難下。 則為秘澀。甚者則不能便。乃為不通也。小便有滴瀝者。有不通者。由小腸與膀胱有熱。二經俱主水。水入小 腸。傳於膀胱。循水道出而小便也。熱氣乘之。則水耗少而行澀。故滴瀝而下也。甚者水道乾而不通也。若熱 入大小腸。則皆壅滯。不得宣利。故大小便俱不通也。

金花散

治大便秘澀便難。

皂角仁(一錢炒) 檳榔(一個生) 甘草(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沙糖熟水調下。

柏子仁膏 治如前。

柏子仁(揀淨) 松子仁 胡桃仁(各等分) 上研和膏。每彈子大。熱湯化下。未快再服。

人參荊芥湯

以人參荊芥各自為末。每用人參末半錢。荊芥末一錢和勻。水一盞。煎至七分。放冷量大小時時與服。

木香粗散 治大便不通。

木香訶子煨取皮等分。為粗末。每半錢或一錢。水煎去滓。放溫時服。

又方 治如前。

以豬苓一兩為末。水少許。煮雞矢白湯調下一錢。瘥。

又方
治如前。以酵不拘多少。先搦乾曝為末。麵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餘丸。量大小。米飲下。

木通散

治小便澀滯滴瀝。不得通快。 木通 滑石 甘草(炙) 焰硝(研各半兩) 三葉草(一分)
上為末細勻。每服一字或半錢。沸湯點服。乳食前。

滑石散

治如前。

滑石 瞿麥 葵子(炒) 芸薹子 甘草(炙) 山梔子仁 鬱金 海金砂(炒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燈心蔥湯調下。乳食前。

如聖散

治如前。

海金砂炒。滑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煎燈心湯調下。乳前食。

八正散

治如前。又治心經邪熱。又治熱淋。

瞿麥 木通 山梔子仁 地扁竹 車前子 甘草 滑石(各三錢) 大黃(一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入薄荷二葉。同煎二分。去滓溫服。無時。

治小兒小便不通。三日欲死。葵根一握銼。壁魚七枚。別研。以水一大盞。煎葵根取汁六分。入壁魚末。再 煎三五沸。去滓。放溫服。

治小兒小便赤澀不通

蒲黃滑石各等分。研勻細。每服一錢。煎燈心湯調下。沙糖水亦得。亦治淋痛。乳食前。

治小兒卒不得小便 鹽安臍中灸之。

治小兒小便赤澀不通

滑石(二兩) 木通(一兩) 葵子(一合)
上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冬葵子散

治小兒卒小便不通。小腹急悶。

冬葵子一兩。木通半兩。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 不拘時候。

捻頭散

治小便不通。

延胡索去皮。川苦楝去核。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捻頭湯調下。如無捻頭。即于湯中 滴油三兩點。食前服。一方車前草小麥各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煮粥服。日二。量兒大小加減。

葶藶散

治如前。葶藶半兩炒。青皮去穰炒黃。半兩。為細末。每服半分或一分。空心薑湯調下。乳食前。

僵蠶散

治如前。白僵蠶炒去絲嘴。當歸去蘆洗淨。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煎車前子湯調下。亦治血淋。若 沙淋者。煎羊蹄草湯調下。無時。

又方
治如前。以綿黃 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無時。

又方
治如前。以烏梅肉為末。每服一錢。水調服。神效。

又方
以地扁竹煎湯。放溫服。如熟水飲之。效。

白朮膏

治小便澀滯不通。胸腹痞滿。

白朮(半兩) 白茯苓(一分) 澤瀉(半兩) 人參(去蘆一分) 滑石(一分)
上為末。煉蜜和膏。每皂子大。米飲化下。亦治脾胃不和。不美 乳食。

朱砂散

治小便赤澀不通。心神煩躁。

朱砂(一兩研) 滑石(半兩研) 犀角屑(半兩) 黃芩(一分) 車前子(一分炒) 甘草(一分炙)
上為散拌勻。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乳食前。

葵石散

治小便不通悶亂。

葵根(一握銼) 滑石(一兩) 木通(一兩) 牽牛子(半兩炒)
上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大盞。入燈心蔥白各少許。煎至六分。去滓放溫。食前服。

雞腸草散

治小腸膀胱有熱。小便難澀。服冷藥過多。卻致小便不能禁止。

雞腸草(一兩) 牡蠣粉(三分) 龍骨(火 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桑螵蛸(米泔水煮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亦治遺尿。乳食前。

郁李仁丸

治大小便秘澀不通。

郁李仁(二兩湯浸去皮) 大黃(一兩) 檳榔(三兩) 青皮(去穰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薑湯下。無時。

芎黃散

治如前。

芎 (一兩)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郁李仁(三分溫湯浸去皮微炒黃)
上為散。每服一錢。溫水調下。乳食前。

朱粉丹

治如前。心神煩。腹脅悶。臥中多驚。

朱砂(半兩研細水飛) 膩粉(一錢) 續隨子(半兩)
上為末。研拌勻。煉蜜和丸黍米大。每服七粒。食後溫水送下。

木通銼散

治大小便不通。

木通 瞿麥 滑石 山梔子仁(各三錢) 茯苓(去黑皮) 甘草(各四錢) 續隨子(三錢) 車前子 (一分)
上 咀。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更量大小加減。乳食前。

紅綿散

治如前。

朱砂(研水飛) 鬱金 輕粉(各一分) 馬牙硝(半兩)
上入麝香少許,研勻細。每服半錢。薄荷蜜水調下。無時。

又方
治如前。以滑石為末。每服半錢。清油調如稀糊。再入好酒一茶腳許。攪勻服之。如一時久。未通再服。

又方
治如前。以不 皂角去皮核。生為末。用二錢。取獨頭蒜一顆。沙盆內同皂角末磨擦蒜盡。以釅米醋少許和之。捻作餅子。如香花子。貼臍中。立通。

又方
治如前。以露蜂房燒灰研細。酒調一錢或半錢。日二。

郁李仁膏

治襁褓小兒。大小便不通。

郁李仁(一兩浸去皮) 滑石(半兩研) 大黃(去粗皮取實者一兩銼碎酒浸半日捏乾炒焦為末)
上先將郁李研為膏。和二味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量大小與。小者乳汁下。大者薄荷湯下。要疏風熱痰 實服。但微溏極穩。

五淋論(附遺尿)

淋病有五。一曰熱淋(血淋)。二曰寒淋(膏淋)。三曰氣淋。四曰勞淋。五曰石淋。五淋之中。小兒有所 患者。惟寒熱氣之三証外。勞石二証。虛極所致。小兒未親色欲,故無患者。內石淋恐兒本怯腎弱者有之。亦 千人中無一矣。今並具五淋之証於下。 熱淋者。因熱乘小腸膀胱二經。皆主水。水入小腸。傳於膀胱。行於水道。出於陰中。而為小便也。故陰為 水液之路。膀胱為津液之府。熱則水道燥爆。水液行澀。致水道不利。小便淋瀝。因名曰淋。其候出少而起數。 小腹急痛。引臍連莖中痛也。熱甚者溺血,故亦曰血淋。血得熱則流散。滲入於胞,隨淋溺而下也。 寒淋者。因寒冷干于二經而作。其候先寒戰而後溺之。是邪氣與正氣交爭也。寒氣勝則發寒戰。正氣勝則寒 戰解而得溺。溺則出少澀滯。小腹連莖中而痛。寒甚者溺白如稀膏。故亦曰膏淋。亦如痢下熱則便血。寒則便膿也。痢下者寒熱搏於大腸也。今淋者寒熱搏於小腸也。 氣淋者。小兒因怒而啼。氣入二經。留滯不散。邪正相搏。胞內氣脹。其候每溺則臍下憋膨。水道澀不能 下。莖中相引而痛。常有餘瀝也。 勞淋者。因房事過度。腎虛精竭。氣通於陰。水道乾澀之所為也。腎與膀胱為表裡。今腎虛精竭。則膀胱亦 虛。不能約製其水。故水液頻數而下。水道乾燥。則不能通利。其候尿留莖內。數起不出。引小腸連莖而痛也。 石淋者。小者為沙。大者為石。皆云腎主水。水為熱結。化而為石。其言雖近。而不知其本也。且腎有 二臟。左者為腎。右為命門。主水而為壬。聖濟經云。壬者一水一石之謂歟。不知一水一石之道語。未達生化之 妙。本太一精真在上。兆於水。立於石。是腎中本有真之物也。患者乃真精化而真物出焉。其候沙石從水道中 出。塞痛悶絕。故痊者鮮矣。

琥珀丸

治熱淋疼痛。

琥珀(半兩研) 乳香(半兩研) 桃膠(半兩研) 上拌研勻。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煎萱草湯下。

又方
治如前。以黃芩二兩。絹袋貯之。用水二升。煮取一升。時時服。

蒲黃散

治血淋澀痛。

蒲黃(半兩) 冬葵子(半兩) 生地黃(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又方
治如前。

以雄雞屎尖白如粉者。炒微黃研細末。酒糊丸。綠豆大。酒下三五丸。日連連四五服。取效。

玉粉丹

治寒淋膏淋如神。又治下痢。牡蠣粉四兩研。乾薑末二兩炮。拌勻。麵糊為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米飲送下。無時。

二膠散

治氣淋。小腸憋膨不通。桃膠李膠等分為末。每服半錢。蔥白湯調下。無時。

又方
治氣淋。以蠶蛻紙燒灰研細。每服半錢或一錢。煎去心麥門冬湯調下。無時。

又方
治如前。以馬兜鈴炒焦黃。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麝香酒調下。溫酒亦得。無時。

葵子散

治沙石淋。痛不可忍。

冬葵子(一兩) 石南葉 榆白皮(去末銼) 石韋(去毛) 木通(銼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蔥白湯調下。一方只煮冬葵子汁服。

二石散

治如前。

滑石 石韋(去毛各一兩 一方更有栝蔞根一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煎大麥湯清調下。無大麥。米飲亦得。

治小兒淋閉 露蜂房亂髮灰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調服之。日二。

又方
治如前。冬葵子一兩。杵粗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又方
以衣中白魚摩臍下。及小腹。

又方
治如前。經效小兒諸淋。

治小兒遺尿。

瞿麥穗 龍膽草(去蘆) 皂莢(去皮弦) 桂心(各半兩) 人參(去蘆一兩) 雞腸草(一兩) 車前子(一兩炒一分) 石韋(去毛半兩)
上同為末。煉蜜和丸小豆大。每服五丸。食分,日三。

又方
以小豆葉搗汁服之。以雞腸燒灰研末。漿水調服一錢。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