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鉤元

清 楊時泰

卷二十五 寓木部

茯苓

山中古松。久為人斬伐。其枯折槎 。枝葉不複上生者。謂之茯苓撥。即於四面丈餘地內。以鐵錐刺地。如有茯苓。則錐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撥大者。茯苓亦大。(頌) 甘淡而平。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東垣曰:降也。陽中之陰。(甘和而淡。淡為天之陽。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通水道。二說固相合。)白者入手太陰足太陽氣分。赤者入足太陰手少陰太陽氣分。補心益脾。白優于赤。通利小腸。赤亦勝白。(仲淳)諸本草和中益氣。除濕理脾。調臟氣。開腠理。逐水準火。生津導氣。開胸腑。治胸脅逆氣。心下結痛。安心神。止憂恚驚悸。消痰潤肺。止咳逆。利胸中痰水。愈消渴及嘔吐。並大腸淋瀝。水腫淋結。伐腎邪長陰。治腎積奔豚。利腰膝間血。療遺精白濁。酒浸。 與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童元。(海藏)茯苓補虛勞。多在心脾之有準。(東垣)小便多者能止。結者能通。(又)伐腎邪者。小便數能止之。小便澀能利之。與車前子相似。雖利小便而不走氣。(海伐腎邪。取其淡而利竅。以平其氣也。(類明)茯苓分陰陽而導濕。蓋病於濕則陰陽混淆。升降之職不行焉。茯苓氣薄。為陽中之陰。上行導氣。下行利水。故陰陽分判。而濕淫平也。 (又)茯苓利水。何又生津。詎知清陽上布。故濁陰下行。而氣乃化。津乃生。經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是豈脾無真陽之運化。而能生胃中之津液哉。即此可悟茯苓除濕之義。凡藥。氣重者主氣亦能補虛固腎。(文清)成於陰而生於陽。得老松之氣濃。其質陰也。其氣陽也。感土水之氣而成質。故其味甘平。補中利竅。補中則心脾實。利竅則邪熱解。有補有瀉之藥也。(仲淳)其治上焦或同於益真氣者。以致陽而布其升清之化。或同於祛痰行氣者。即于升清陽中以達其濁陰之降。治下焦或同於分理導水者。達陰而致其降濁之化。或同於健脾和氣者。即降濁陰中以還其清陽之升。未可徒以下滲概之也。取白者。蒸晒三次。為末。以牛乳汁和膏服之。或蜜浸。或酒浸。封固。百日後常服。不飢延年。腸化為筋。通神致靈。入五苓散。 利水除濕。暑氣勝。則去桂。入六味丸。能伐腎邪。入補心丹。則補心安魂養神。得人參白朮橘皮山藥扁豆芍藥甘草。為補脾胃之上藥。得二朮澤瀉車前白芍橘皮木瓜豬苓。為消水腫之要劑。胸脅氣逆脹滿。茯苓一兩。人參五錢。每服三錢。日三服。血虛心汗。(獨心孔有汗。別處無。)思慮多則汗亦多。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日服一錢。濁遺帶下。丈夫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小便下濁。餘瀝常流。夢寐多驚頻遺。並治婦人白淫白帶。白茯苓去皮四兩作匱。以豬苓四錢半入內。煮二十餘沸。取出日乾。擇去豬苓。為末。化黃蠟搜和。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空心津下。以小便清為度。忌米醋。小便淋瀝不禁。由心腎俱虛。神志不守。白赤茯苓等分為末。以新汲水 洗去筋。控乾。用酒煮地黃汁。搗膏搜和。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空心鹽酒下。消渴。由於上盛下虛。心火炎爍。腎水枯涸。不能交濟而成。 白茯苓黃連各一斤。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子大。每溫湯下五十丸。按世俗恆言茯苓淡滲。觀上數方。則補益心腎良多。且其用又似補陰為多。李氏所謂味重主血。義不謬也。

〔論〕 茯苓本古松靈氣淪結成形。之頤謂其精英不發於枝葉。而返旋生氣吸伏於踵。 所謂真人之息也。夫松秉真陽之性。凌冬不凋。乃其入土久而結茯苓。即根極至陰之下。而真陽之凝結。更有如斯者。隱居言其性無朽蛀。埋地中三十年。色理無異。不可想見其真陽之貞固哉。第其味淡。淡寫天之陽。陽當上行。而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又宜利水而下泄。 總其氣和。實和于至陰以歸至陽。故始終惟有一淡。(海藏謂茯苓甘平。如何是滲利。茲舉陽吸陰陰歸陽之義。以實甘平。然後知海藏之說不妄。蓋甘具五味。平具五氣。乃陰陽之合也。)然淡本於甘。則陰陽相含之真氣。已入中土而神其清濁之升降矣。諸本草謂其和中益氣。除濕理脾。逐水準火。(水火即陰陽之氣所化。清陽不升。則鬱而為火。濁陰不降。則鬱而為水。茯苓氣陽質陰。合於水火之升降。但其味至淡。不能專功耳。)調臟氣。開腠理者。是在中土而致其清陽之氣於上也。即其致清陽於上。而導濁陰於下者。亦此也。更宜究者。清濁本之陰陽。陰陽兆於水火。水火賦之心腎。如甄權所謂善安心神。與本經憂恚驚悸之治合。如好古所謂秘精。亦與別錄長陰。日華子暖腰膝之義不遠。然則用茯苓者。不得徒守淡滲之說。而當思其從陽吸陰。吸陰歸陽之元機矣。至所云安心神。秘精氣。請更悉之。 心內陰而外陽。腎內陽而外陰。內者是神是主。外者是氣是用。經曰:陽中之太陽心也。惟茯苓稟真陽之粗氣。卻能吸陽中之陰以歸陽。(陽中之陰為血。血者神氣也。)是其能益心血者也。陰既得宅於陽中。則神定而氣充。是又謂之益心氣耳。秘精之說。亦不外此。總之。在上者陰宅於陽中。則火有主而下交於水。即得水中之火。從地氣而蟄藏。在下者陽宅於陰中。則水有主而上交於火。即得火外之水。從天氣而發育。此所謂神足而氣充。氣充而精盈。精盈而氣固者也。 虛而上有痰火。下有濕熱者。最宜。若勞役陽虛。小便多汗多者。禁用。(文清)衍義補遺謂陰虛者。未宜。小便素利者。過服助燥損明。嵩言兼補陰之劑。可用。但不宜入燥劑中耳。非比豬苓一味。誠為淡滲。陰虛者。當忌之。

〔修治〕 堅白者良。去皮。更宜水飛去筋。若誤服之。令人眼中童子並黑睛點小。兼盲目

茯苓

主破結氣。瀉心小腸膀胱濕熱。利竅行水。赤苓味有微甘。入胃而散血分之濕熱。以胃固多氣多血之區。而升降之樞也。夫同一苓也。赤者何以瀉。白者何以補。蓋白而堅者。屬金而氣濃。其虛而赤者。受氣未甚凝濃。止本於淡滲之性。而利水逐濕熟耳。(皮) 主治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理。

茯神

氣味甘平 專理心經。補心氣虛。乏療風眩心虛開心益智。止驚悸。虛人小腸不利者,加而用之。治心病必用茯神。潔古云。風眩心虛。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亦未嘗不治。 心病也。(瀕湖)茯苓是古松流肪入地。久得霜露泉壤之精氣。而成。茯神是抱根者。與松根連屬。氣不相絕。故尤有補心氣之功。為其得真陽之餘氣。名之以神。職此耳。(類明)生雀丸。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樂。火不下降。水不上奉。時複振跳。常服消陰養火全心氣。茯神去皮二兩。沉香半兩。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人參湯下。

〔論〕 茯苓假松氣而生。不附著根。皆自作塊。其包根而輕虛者為茯神。大約入地深。則蘊泉壤至精之氣。附根而結。則入地未深。假陽之精氣居多。故取以治心。不概如茯苓為得陽中之陰氣濃也。又按茯苓茯神。皆取其堅而白。皆用其氣之濃。均皆有不堅者。但當以入地深淺。分陰陽濃薄。不得以虛實較也。茯神茯苓俱補心。而亦有少異者。茯苓導手太陰之氣。使肺氣下降入心而生血。且從陽吸陰。似于補心血較切。而安神為最。以心主脈。脈舍神也。茯神固亦導氣。第其入地尚淺。未蘊陰氣以歸陽。故補心氣似較茯苓為專。而安神當遜于苓也。茯神補心。須佐遠志。蓋茯神專補心之陽。必藉遠志舉陰中之陽以上奉。乃可補心也。

茯神

又名黃松節。治偏風。口面 斜。毒風筋攣不語。心神驚掣。虛而健忘。療腳氣痺痛。諸筋牽縮。風寒濕摶於筋骨。足筋攣痛難行。而茯神木一兩。乳香一錢。瓦器中炒。研末。木瓜酒下二錢。

〔修治〕 去木。先以茯神去皮。細銼。入籮篩內。置水盆中。蕩篩。去筋膜。澄清。取水底細末。晒乾。複以人乳拌蒸三四次。或五六次更佳。每茯神一兩。蒸作二兩。茯苓用于補劑。亦照此製。若用之導邪。止去其筋可也。不必取水底細末。

琥珀

松樹榮盛時。流脂入土。千歲後渝結所成。一種象物珀。內有物形。一種血珀。殷紅如血。一種赤松脂。形如琥珀。濁大而脆。紋理皆橫。一種水珀。淺黃色。多皺紋。一種石珀。深黃色。重如砂石。一種花珀。紋如馬尾松。而黃白相間者次之。別有一種蜜蠟珀。臭之作蜜蠟香。色黃白。即蜂蜜所化。一種楓脂珀。燒之不作松脂臭。即楓脂所化也。入藥惟松脂血珀最良。氣味甘平。純陽色赤。陽中微陰。降也。入手少陰少陽。亦入足。厥陰經。專走血分。主安五臟。定魂魄。化瘀血。療心痛癲邪。清肺利小腸。明目磨翳。治產後血枕痛。止血生肌。合金瘡。琥珀屬陽金。(丹溪)感土木之氣而兼火化。從辛溫藥則行血破血。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從金石鎮墜藥。則鎮心安神。(仲淳)得乳香沒藥延胡干漆鱉甲為散。治產後血暈有神。佐以人參益母草澤蘭生地牛膝當歸蘇木。作湯送前藥。治兒枕痛惡露不盡腹痛少腹痛寒熱等証。極效。同丹砂滑石竹葉麥冬木通。治心有熱而小腸受之。因之小水。不利。立效。同人爪珍珠瑪瑙珊瑚。除目翳赤障。得丹砂犀角羚羊角天竺黃遠志茯神。鎮驚。主諸癇。小兒轉胞。琥珀一兩為末。用水四升。蔥白十莖。煮汁三升。入珀末二錢。溫服。沙石諸淋。三服效。

〔論〕 松秉真陽之性。不為陰寒變易。即入地至深。而真陽之氣。猶能吸陰以成茯苓。入地至久。而真陽之液。更能化陰以成琥珀。故琥珀非殷紅血色。不大瑩徹者。猶屬陰未盡化。不發真陽之光也。其入血分治營。而潔古東垣皆曰純陽者。由陽能化營。化營還以達陽也。陽化營。營還陽。則功能安五臟定魂魄矣。其或真陽虛而血不化。還結乎氣以為心痛。或血不化而痰聚心竅以為癲邪。此味皆其對治。夫心主血。而小腸行君火之氣化。為血為水。其原非二。琥珀既能致陽之精以化血。則利小腸及明目磨翳等治。皆當一以貫之。至於瘀血之化。(如產後血枕痛)本非以破泄為功。故能化即能止。其效並著於止血生肌也。大抵琥珀所治。惟陽虛而血不能化者為中的之劑。若陰虛而血不生以致不化。固非所宜。

凡血少而小便不利者。用之反致燥急之苦。(丹溪)凡陰虛內熱。火炎水涸者。服琥珀以強利小便。則愈損其陰。(仲淳)

〔修治〕用細布包。內豆腐鍋中煮之。再入灰火略煨過用。入目製用。安心神生用。

豬苓

楓之餘氣所結。生土底。不必楓根下始有也。 甘淡苦平。氣味俱薄。升而微降。陽中陰也。入足太陽少陰經。主開腠理。利水道。治渴除濕。去心中懊憹。通淋消腫。並腳氣作腫。療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小便不利。 瘧蠱疰。傷寒溫疫大熱。發汗解毒。稟戊土之陽氣。得風木之陰氣。苦泄滯。甘助陽。淡利竅。利水道諸劑。無若此駛。(頌)濕在脾胃者。必用豬苓澤瀉以分理之。能使水之泛於經絡者斂歸故道。豬苓淡滲。氣升能降。故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 (瀕湖)止泄精。脾經濕熱流入腎經。用以滲泄。中病即止。(門)入五苓散。為除濕要藥。 傷寒太陽証。消渴脈浮。小便不利。有五苓散。少陰証渴而下利。兼嘔咳。不眠。小便不利者。用豬苓湯。世遂指豬苓。止入足太陽少陰二經。(小便不利。何以致渴。蓋真水化氣。 水化不行。則氣化鬱矣。津液又為氣所化。氣不化。津液何自而生。經曰: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濕勝則脾困。濕熱勝。則寒水之化亦困。安得不渴。)不知五苓有白朮茯苓等味。 其治在中下焦。而豬苓有滑石阿膠等味。並上中下而治之。況豬苓湯即陽明証之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亦用之矣。安得謂其止入太陽少陰哉。佐白芍白朮茯苓人參橘皮澤瀉。 治水腫之屬陽分者。佐白芍生地桑寄生桑白皮茯苓澤瀉琥珀石斛薏仁肉桂。治水腫之屬陰分者。小兒大便不通。豬苓一兩。以水少許煮。雞矢白一錢調服。通身腫滿。小便不利。豬苓五兩。為末。熱水調方寸匕。日三服。又治妊娠子腫。從腳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飲。妊娠子淋。方亦同上。日三夜二服。以通為度。

〔論〕人身水液。為元氣所化。人身元氣。又為真水所生。故病於氣。即不能化水。而滯於水。更有以病氣。水與氣。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水氣之治。有補氣以化水者。責其本也。有行水以起氣者。急其標也。卻又有分其陰陽以為治者。因氣病於水。則陽蓄於陰中。豬苓能升陽出於陰中。(故雷公法。用升麻對蒸一日。甚有理。)使陽不為陰所圉而陰降於下。此其與滲利差異者也。夫陰陽不得相離。離則病。此味分隔陰陽。能使陽離於陰。其行濕處。即其大燥津液處。故潔古曰:無濕証弗服也。本經。首主 瘧。後學無能明其義者。惟肯堂治瘧用豬苓。以分隔陰陽。使陽不下陷於陰。與潔古升而微降之說相合。然則此味豈止司滲泄。而無分理陰陽以為水氣之主者哉。(豬苓升而微降。從陽暢陰。澤瀉沉而降。從陰達陽。二味合乃為分理陰陽。)人身之氣。由腎而脾。而肺。經故曰: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明此則惟深究於病之所因。乃可投之。不則陰陽之不容分者而強分之。貽患甚矣。 此藥除濕。比諸淡滲藥。大燥亡津液。無濕証勿服。(潔古))久服。損腎氣。昏人目。(宗 )

〔修治〕內白而實者佳。銅刀刮去粗皮用。同升麻對蒸一日。(雷公)取其行濕。生用良。

桑寄生

此是烏鳥食一物子。糞落樹上。感氣而生。諸樹多有寄生。莖葉並相似。但須桑上者。方合用。非自採即難以別。可斷莖視之。色深黃者為驗。(保升)近海州邑及海外境土。 其地暖而不蠶。桑無採捋之苦。氣濃意濃。自然生出。何嘗節間可容他子耶。(丹溪) 氣味苦甘平。益血脈。助筋骨。治腰痛。(是血脈虛衰不能通行者)主妊娠漏血不止。 令胎牢固。愈崩中內傷不足。產後餘疾。小兒背強癰腫。療腰背腿腳遍身骨節疼痛。祛風痺頑麻。本草桑葉桑枝皆能治血。寄生得其氣。故能益血脈。(類明)本於桑而抽其精英。功用。比桑尤勝。所治諸証。皆由血虛有熱致然。此藥性能益血。兼能祛濕。(仲淳)凡風濕作痛之証。古方用獨活寄生湯。蓋以主病者為君。二味俱能去風。勝濕也。若辨認未明。以雜木寄生為桑寄生。又用土當歸假代川獨活。兩性俱燥。耗衛敗營。無益有損。近茭山。吳氏。辨認獨活。原本羌活一種。以節密輕虛者為羌。節疏重實者為獨。川續斷與桑寄生氣味略異。主治頗同。不得寄生。即加續斷。便名。羌活續斷湯。使醫者不泥於專名。病家勿誤于偽藥。其意殊善。(嘉謨)同枸杞當歸牛膝續斷地黃胡麻首烏。治血虛手臂骨節疼痛。胎動腹痛。桑寄生一兩半。阿膠炒半兩。艾葉半兩。水煎溫服。或去艾葉。以其熱也。毒痢膿血。六脈微小。並無寒熱。宜以桑寄生二兩。芎防各三錢半。炙甘草三銖。為散。每用二錢。
水煎八分。和渣服。下血止後。但覺丹田元氣虛泛。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為末。每用一錢。 非時白湯點服。小便頻數。猝然溲血不止。並不疼痛。此緣心中機謀積惡。奸險嫉妒。多積忿氣。傷損肝心。又因色傷。小腸氣虛。其血乘虛妄行故也。宜用桑寄生一兩。熟地茯苓各半兩。人參川芎獨活蒲黃各二錢半。甘松沉香各八分四厘。為細末。每用三錢匕。水一盞。 煎一二沸。便傾出。去渣。不時服。服後其血已安。惟覺丹田元氣之虛。腰膝沉困少力。宜再取桑寄生細末一二錢。非時點服補之。

〔論〕桑之氣味甘寒。其所寄生之物。何以功用尤勝。蓋熱能傷血。寒能泣血。此之轉化為寄生者。即以其轉化為優。而功懋於血脈。誠如繆氏所云。不寒不熱。可以療虛也。至於血熱之治。殊未然。但可以言桑耳。 不得真者不用。寇氏言有誤服他木寄生。其人逾月而斃者。慎之。忌火忌鐵。

雷丸

雷斧雷楔。皆霹靂擊物。精氣所化。是物生土中。無苗葉。而殺蟲逐邪。猶雷之丸也。竹之餘氣所結。故又名竹苓。(瀕湖)大小如栗。狀類豬苓而圓。皮黑肉白。甚堅實。(又) 赤者殺人。白者善。(貞白) 氣味甘。微苦。微寒。有小毒。主行胃熱。除皮中熱結。逐風逐毒。解蠱殺蟲。治癲癇狂走。利丈夫。不利女子。(非利益之利。乃疏利男子元氣。不疏利女子臟氣。故久服陰痿也。)久服陰痿。作摩積之膏。能療小兒百病。下寸白蟲。治應聲蟲。小兒出汗有熱。雷丸四兩。粉半斤。為末。撲之。下寸白蟲。雷丸水浸。去皮。切。焙為末。五更初。食炙肉少許。以稀粥飲服一錢匕。須上半月服。蟲乃下。

〔論〕雷丸為竹之餘氣所結。夫竹引根於秋深。孕筍于冬半。是稟清寒以生。合於金水之陰以在下者。茲味本清陰之氣味。而又能疏利。取以行氣血之熱。豈非良劑。第通用不無有傷元氣耳。

〔辨治〕切忌赤色者。入藥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