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鉤元

清 楊時泰

卷十一 蔓草部

菟絲子

火焰草。俗呼黃絲草。即菟絲子。陽草也。入夏生苗。初如細絲。遍地不能自起。 延草物。其根漸絕於地。而寄空中。無葉有花。白色微紅。香亦襲人。結實如秕而細梗上尤佳。懷孟林中產此。入藥最甚。縈草者不經久。若傍松柏及他樹。則蔓延四布經緯。根或絕地。質甚輕揚。其實或著樹間。次年隨在吐絲。不下引也。 氣味辛(辛味為甚。卻與辛香燥熱之辛不同。)甘平。入足三陰氣分。諸本草主續絕傷。補不男女健。 小(則使上。 及中從子半在外陰陽則子。熟地虛損白濁苓三少血燥。十丸。腰末。將原酒〔論〕菟絲當春末夏初。氣乘浮長而絲縈蔓引。不須更藉于根蒂。其實結於夏末。更乘金水本經所主續絕傷益氣力。夫絕傷之能續。未有無真氣而只藉浮氣者。而真氣又未有離于真陰者。雷公謂稟中和以凝正陽之氣。(要知正陽之氣。原不得離於陰。陽互交之機。意謂無陰不能感陽。此生物元理也。蓋夏月正天地氣交採實。其奉長氣而感于蕃秀也。自陰而感之。其奉化氣而歸於降收也。之陽。更由氣交以降於在地之陰者乎。人身身半以下為陰。腎主之。菟歸於降收之陰。故能益腎氣。(漫謂得陽氣之盛而益腎氣者夢夢)大都腎味以化陰而益氣。腎陰不足。更能助陰味以化陽而益精。(化陰化陽皆指此別錄所謂強陰。而甄權所謂添精髓者也。且其味由辛而甘。從天之陽而故主治在腎居多。至又補肝臟風虛。與補脾氣者。以歸於陰則又即化陽其益。而太陰脾氣。即藉此陰中之陽。傳化而轉運者也。足三陰同起於脾。是又何疑之有哉。 腎家多火。強陽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結者。亦忌之。(仲淳)本不助相火。然腎有火者。亦〔修治〕米泔淘洗極淨。略晒。揀去稗草子。磨五六次。用酒浸一晝夜。搗之不盡者。再浸濕研碎。

五味子

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五味皆具。味全者真。本經但云酸。以木為五行之先南北五味。色入手太足之水熱精。中厥氣水能收逆必先發散入肺中。不在上則滋源。 下之氣也。咳逆之不足。(煩勞以入為水臟事邪入臟。永無出願言慎重。(子傷不足。肢體羸瘦。 陰亡陽。膀胱厥逆。 調和五臟。此其能腎。同吳茱山萸人黃柏。令人有子。 炒過半兩。為末。 不可服此方。痰下。陽事不起。 十女。忌豬魚蒜萸湯泡七次五錢〔論〕五味之皮肉。初酸後甘。甘少而酸多。其核先辛後苦。辛少而苦多。俱帶鹹味。 雖五氣告四味而即總此味具足斯義)。夫氣之元在腎。本藉風木而至。肺氣之主在肺。還藉風木而歸腎。一陰為獨使。故五味以酸勝者相媾。而神其升降也。繼辛而有微甘者。合中土生化之氣以俱下也。 先辛後苦者。至地之苦。合於至天之辛。以同歸也。五味本由肺而媾肝。肝因媾肺而至脾。 脾仍合肺以歸腎。是具足三陰之氣收之以降。而陰亦隨之矣。陽為氣。陰為味。氣固依味而至腎。腎非納氣者歟。此本經首主益氣咳逆上氣也。人身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肺統五臟六腑之氣而主之。腎氣之上際於肺。肺氣之下歸於腎。原以一氣自為升降者也。若六淫七情有以耗散之。致肺失其降而不能歸。不歸則元氣隨耗而日虛。歸腎則真氣還源而日益。茲味能收之以入腎。即為五臟六腑之精。腎受而藏之矣。(經曰:五臟主藏精者也。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數語可悟五味子收五臟之氣以歸精義)。氣盛則精盈。 故本經既謂其益。又謂其強陰益男子精也。精盈則氣盛。所以先哲謂其暖水臟。鎮水壯陽。 補虛除熱。壯筋骨。療羸瘦也。至其能生津止渴者。是收肺陽中之陰以至於脾。能止腎泄者。又收腎陰中之陽以至脾也。斂虛汗者。收肺陽中之陰以至心。明目者。更收腎陰中之陽以至肝也。五臟俱受之。而肺腎為升降之本。肺且由降得升以為氣之益。陰之強。並為五臟之養。然則茲物之酸收于精氣形。(精化氣。氣生形)有全功矣。盧氏云:五味收元氣。治降下升中至治寒嗽之濃朴麻黃湯而亦投五味者。以散寒達陽之外。即當收真陰以召元陽。且恐陽中少陰。為寒鬱之熱所僭。而必假酸收以平上逆之氣也。閱方劑中五味治嗽。或寒或熱。各有對待之藥。而茲味似為主守。又似于諸味中用之為關捩子者。大約治嗽勿論寒熱。皆以陽中之陰氣能降為主。(熱嗽者陽邪傷乎陰。寒嗽者寒邪傷乎陽。原亦病乎陰。故熱喘之治。涼其陽邪而收陰。寒喘之治散其陰邪以暢陽。亦當寓收陰之義。)東垣分治熱喘寒喘。皆不能舍五味子。固以肺氣為陽中有陰。職同天氣而司降耳。凡治肺氣之病。如嗽如喘。先識陽中陰降之本。更審病機之所在。或外淫。或內傷。或傷陰。或傷陽。而適事以為治。如陽邪傷陰。此固的治矣。然陽邪方熾者。收之太早。不反錮其邪乎。陰邪傷陽者。此固不宜矣。然陰邪已除。而陽氣以祛散而虛。不當寓收陰于益陽中。使陽有所依乎。總之。五味治嗽。惟久嗽及虛勞嗽。用之補與收。相馭而行。更無躊躇。若嗽未至於喘。即嗽而氣不逆者。便宜酌量。至為濕痰之阻氣。與濕熱之病乎氣。以致病乎主氣者。更當慮其妄投之害矣。方書用五味。治嗽為多。而消癉即次之。然則消癉亦取責於肺歟。曰:人身元氣。固水所化。而人身津液。又氣所化。如氣歸於水。是陽之隨陰而降。還其一陽陷於二陰之坎也。故能益氣津化之。在陰之隨陽以升者。腎主之。此皆五味之相及以奏功。而入肺尤先耳。凡病因虛而熱。 或則以散邪為主。即以收陰召陽歸元。而全正為助。其無邪氣而只有虛乏者。則以補正為主。 亦即有收之一法。合而奏效。其有元氣虛損。遂因虛鬱化熱者。則有清補一法。而收與散並行。其散不敵收之半。乃為得之。此義不獨療嗽為然。又凡元氣耗散之甚者。非惟補益可恃。而收之一法。更有捷功。又後人調氣只知調其陽而已。惡知五運所主之病機。是一氣變動。

繆氏。疹痧初發。及一切停飲。 食收補。太過且驟。反致虛熱。又酸甚〔修治〕入藥。不去核。必打碎核。方五味備。去枯者。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

覆盆子

其總包似盆之覆。故名。皮色青綠。剝去皮。內細子烏赤色。五月採之。(當之)惟五月熟。狀如覆盆。而味甘美者。為覆盆子。餘不堪入藥。(藏器)蓬 與覆盆。功用相近。雖是二物。其實一類也。蓬 子以八九月熟。覆盆四五月熟。色皆烏赤。故能補腎。(瀕湖)此類凡五種。蓬 藤蔓繁衍。莖有倒刺。逐節生葉。如掌大。狀類小葵。面青背白。濃而有毛。六七月開小白花。結實成簇。生青熟紫黯。微有黑毛。狀如熟椹而扁。冬月苗葉不凋。以其熟于深秋。俗名割田 是也。覆盆蔓小于蓬 。亦有鉤刺。一枝五葉。葉小而面背皆青。光薄而無毛。開白花。四五月實成。子亦小于蓬 而稀疏。生青熟烏赤。冬月苗凋。以其熟于盛夏。偽名插田 。即爾雅所謂 缺盆也。二者俱可入藥。一種蔓如覆盆。一枝三葉即莓實如覆黃花。 湖)味甘微長。女子食腎添精。縮小濁。鶴膝風。諸補腎。(嵩)同黃柏子衍宗丸。治男子精痿。臨房不舉。或精〔論〕覆盆蓬 。二子相似。第蓬 以深秋熟。冬月不凋。覆盆以盛夏熟。冬月凋。其所稟功。 又生陰誰適及始繆氏。陽強不倒者。忌服。

〔辨治〕上圓平底似覆盆樣。去皮及心。用細子烏赤色味甘者。水洗。晒乾後。酒拌。 蒸

使君子

出嶺南閩(邵武)蜀。(眉州)其藤如葛。繞樹而上。四五月開紅花。五瓣。七八月結子。如拇指大。類梔子而有五棱。殼內白仁如榧。七月採之。久則油黑不堪用。 氣味甘溫。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 能益蟲。人七生七瀉痢者。 繇)得蘆薈米飲每服一〔論〕使君子花瓣五出。實介五棱。中仁甘白。為脾胃要藥。夫健脾胃之味不少。何以疳蟲醞釀五疳土而金。 繆氏。小兒泄痢有赤積。是暑氣所傷。禁與肉蔻訶子等澀熱藥同用。服此藥。忌飲熱茶。 犯〔修治〕去殼用仁。或兼用殼。

木鱉子

出南中閩廣諸郡。種時取子。雌雄相配。紅繩扎定。排埋土中。及其生也。則去方結有子。四月開黃花。六月結實。實中有子數十枚。圓扁 。形狀如鱉。一頭尖種也。八月採之。附子類中亦有名木鱉者。即漏藍子也。仁 氣味甘溫。味濃於氣。可升可降。陽也。醋磨。主消結腫惡瘡。肛門痔痛痔瘤瘰癧。療乳癰。方書治中風行痺。腳氣。鶴膝風攣悸。耳咽喉。 為散血熱除癰毒之要藥。(仲淳) 疳病目蒙不見物。木鱉仁二錢。胡連一錢。為末。米糊丸龍眼大。入雞子內。蒸熟。連雞子潤喉作兩食。

〔論〕木鱉子須雌雄合種。迨吐花時須去其雄者。而實乃得結。是其初種也。雌之陰。 必乘之為患腫不得血之流潤於經中。與營養於經外。而入此以為用者。亦惟俾陰得受陽之氣以資化生。並不受陽之蝕以全化成耳。更參悸証之濟生心丹。何為心氣不足。神志不寧。而亦須此味。以心臟主血。是固有以裕乎血化也。且如耳病之芍藥散。解倉飲子。既治熱壅以病於風。而腳氣之寒濕。又需用治。總由茲味於血有以資始。複有以代終。故得不戾於寒熱之氣爾。 其氣非涼非熱。謂為溫者良是。古方治痛風多用之。意惟痺証之因寒濕鬱熱以病於痛者。 乃〔修事〕去油用

馬兜鈴

蔓生附木。其葉圓濃且澀。入夏作青白花。結實似桃李而長。霜降葉脫。垂垂則四裂。中仁似榆莢。兜鈴乃其實之殼。而所用者革中之子也。

味苦微辛。氣寒。味濃氣薄。入手太陰經。主肺熱咳嗽痰結。(實証)肺氣上急喘促。 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止。(虛証)清肺氣。去肺中濕熱。療血痔 瘡。馬兜鈴感冬氣而生。 味苦有辛。兼金氣也。故能除肺熱。降肺氣。臟腑相為表裡。清臟則自及於腑。此味下氣散結。其功固歸於金水。而二便之道。皆水臟所主。故治血痔 瘡。體輕而虛。熟則懸而四開。有肺之象。故能入肺。(瀕湖)散邪而不能補正。觀于吐蟲用之可知。(又)得桑皮桔梗百部〔論〕馬兜鈴所治。專主咳嗽之因於肺熱而痰結喘促者詳。其花于六月。實于七月。而枯氣之至。 咯唾痰結中之熱而逆者況可繆氏。虛寒咳嗽。或寒痰作喘者。弗服。

〔修治〕劈開。取向裡子。去革膜。微炒入藥。 根 一名土青木香。色黃赤似防己。作葛根及木香氣。 氣味辛苦冷。有毒。服多。則吐利不止。治氣下膈。止刺痛。搗末。塗疔腫。

牽牛子

有黑白二種。黑者處處野生。白者人多種之。因其蒂似茄。呼為天茄。 黑味甘苦。白味甘辛。氣熱雄烈。有小毒。泄人元氣。走氣分。通三焦。主瀉氣分濕熱。 三開氣塊。逐痰滯。以氣藥引則入氣。以大黃引則入血。白者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破血中之氣。(好古)凡用牽牛。少則動大便。多則瀉下如水。乃瀉氣之藥。夫濕者水之別稱。有形者金中(但婦。平余年。 無降。 俱為不妨多酒色之邪在楝實茴隧。人深得補君。然春初內熱去殆盡。 大便通。續頭昏目眩。
為末。生薑
為末。每服空心食之〔論〕牽牛子感熱火之化所生。稟性雄烈。色黑者先甘後苦。甘少苦多。其力速。色白者先所謂喘滿斬關壅。 邪之服味濕壅本以牽牛屬火善走。黑者屬水。白者屬金。若非病形與証俱實。不脹滿。不大便秘者。不可輕用〔修治〕碾取頭末。去皮麩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紫葳

即凌霄花。平野蔓生。得木而上。自夏至秋。開花一枝十餘朵。大如牽牛花。而瓣。赭黃色。有細點。秋深更赤。

(根同)

味鹹苦。氣微寒。手足厥陰經藥也。畏鹵鹼。主熱毒風風癇。治女子產乳餘疾。 血不定。淋瀝及崩中。並症瘕血閉。寒熱羸瘦。又主膈血游風。凌霄花補陰甚捷。蓋有能獨行。治血崩之要藥也。(丹溪)花及根。甘酸而寒。莖葉帶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及血熱生風之証。(瀕湖)治熱風身癢游風風疹。與蒼耳葉同用。久近風癇。凌霄花或根
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服畢。解發。不住手梳。口噙冷水。溫則吐去。再噙再梳。至十口乃止。如此四十九日絕根。百無所忌。同當歸紅花川芎牛膝地黃延胡桃仁蘇木五靈脂治壯實婦人血閉。血崩方。凌霄花為末。酒服二錢。後服四物湯。按先飲凌霄酒而後服四或先去血中伏火而後調之耶。

〔論〕紫葳之氣寒。其味鹹先而勝。苦後而殺。知其入血而散熱結無疑。第丹溪云補陰甚捷則知治非彌赤丹溪湖)

莖葉氣味苦平。主治痿 。益氣。療熱風身癢。游風風疹。(與花根同功)治喉痺熱痛。

〔修治〕秋後採之。陰乾。

栝蔞

別名瑞雪。根即天花粉。所在有之。出弘農陝州者最勝。六月開花。結實花下。九月黃熟如柿。形有正圓長銳。功用並同。內有扁子。色綠脂多。作青氣。根直下生。年久者長尺。秋後採者。結實有粉。他時便多筋絡矣。(核)根實功力。稍有異同。實主鬱遏不能分味大甘微苦。氣寒。性潤緩。味濃氣薄。陰也。主治潤肺燥。除熱。滌痰結。止嗽。寬胸痺。利咽喉。療燥渴腸秘。栝蔞屬土而有水。味甘性潤。補肺降氣。凡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要藥。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鬱熱。為治消渴之神品。(丹溪)解胸中鬱熱。是其所長。故熱鬱湯內用之。且寒而大甘咳(瀕湖)。栝蔞通肺中鬱熱。又云降氣者。總因甘合於寒。能和能降能潤故也。夫氣屬陽。同降薤白切焙丸。瓜蔞用此久不日三五錢
為末若寒以燥劑者之(即天花粉) 味微甘而苦。氣寒純陰。入心肺二經。主益津。治消渴。(治渴。有堅腎水而利小便而愈者。堅腎用天花粉之屬。利小便用二苓之類。先哲)身熱煩滿。心中枯此不除。去腸胃中痼熱。及時疾熱狂。並虛熱咳嗽。退八疸身面黃。唇乾口燥。短水。通小腸。亦止小便利。與辛酸同用。導腫氣。能補虛安中。續絕傷。稟天地清故能解煩渴。行津液。大宜虛熱人。同貝母竹瀝竹茹荊瀝天冬則消痰。同銀花連翹甘草。消一切腫毒。消渴飲水。用栝蔞根三十斤。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渣。 合。煎至水盡。用暖酒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服最妙。傷寒煩渴思飲。栝蔞根三升。煮一升。分二服。先以淡竹瀝一斗。水二升。煮好銀二兩。半冷凍飲料汁。然後服危疾。栝蔞根一斤。搗汁六合。頓服。隨有黃水隨小便出。如不出。再服。虛熱咳粉一兩。人參三錢。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又方。栝蔞根水泡切片。用竹瀝拌如是三次。再同乳汁浸。飯上蒸。晒乾。煎服效。

〔總論〕栝蔞實黃熟于九月。而採以霜降後。根色潔白。採於秋後乃實。則知所稟金水之氣有傷故凡下涸可下則相純甘寒不達繆氏。脾胃虛寒作瀉者。弗宜服根。按栝蔞根得金水之濃。凡病於木火之真。氣不升不達〔修治〕古方全用。連子連皮細切。後世乃分子瓤各用。(瀕湖)然不可執一。有全用者。有一度

葛根

七月著花。五月採根。晒乾用。 味甘辛。氣平。輕而上行。升也。陽也。陽明經行經的藥。生根汁。大寒。(別錄)起陰氣。熱。解風痛。

傷寒熱升麻而肺主(清陽根湯治葉。葛同升麻治之。中見太陰。又曰:陽明為燥氣之標。然卻不從葛根之用。本經謂其起陰氣。東垣謂其鼓舞胃氣上行胃中熱鬱。而鼓舞陽氣以上行也。夫所謂陽者。胃能起陰氣。即所以達胃之陽。能達胃陽。則胃之鬱熱亦解矣。其本於燥。氣而從濕土以起化也。如脾而燥氣治。是得以還其降收之令者。正以中氣為化也。 脅骨痛者。亦同諸藥用之。可知能達胃陽。則春升之木豈得徒以祛風論其功哉。 傷寒頭痛。邪猶未入陽明者。禁用。五勞七傷。上盛下虛者。暑月雖有脾胃病。不宜服。 (〔辨治〕雪白多粉者良。去皮用。

天門冬

即天棘根也。麥須曰門。麥冬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凌冬不凋。故名天冬以其功同麥冬。亦曰門冬。味苦甘而帶辛。性寒。味濃氣薄。陽中之陰。入手太陰足少陰經氣分。主治潤燥滋陰。冷而止地之之。和甘助元反益其熱少陰。清其母氣。 而走腎。 消痰止嗽。 苓砂仁以佐愈大風病。 桑黃白芨紫婦人骨蒸。 藥者。天冬不見火。而不渴。日三服。九蒸九日三服

〔論〕二冬皆由胃而或入心。或歸腎。以同奏功於肺。麥冬味甘平而氣微寒。陽中微陰也。 則通者。有火少陰惟腎而陰而心嗜冬。于云。凡病因陰虛水涸。火起下焦。上炎於肺。而發痰喘。天冬誠為要藥。 泄瀉惡食。要知陰虛精絕之病。正賴脾胃氣強。能納能消。以滋精氣。若之源絕矣。必不得已。當以薏苡茯苓山藥甘草白芍同用。或用麥冬以代之有云。天冬治痰之本。半夏治痰之標。意固謂腎主液。而脾主濕也。但天本陰氣之濃以化燥。而痰自清。半夏治濕盛作滯之痰。本辛燥之氣以散自是相反。標本之說。不知何見。 單餌。必病腸滑。性寒而潤利故也。(瀕湖)

〔修事〕擇肥圓長大其味甘多者。湯浸去皮心。焙熱。即當風涼之。如此二三次自乾。不損攤

百部

亦天門冬之類。蔓生。葉頗似竹。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十五六枚。黃白相連。 秋八月採。晒乾。

[根] 味甘微苦。氣微溫微寒。入肺。主咳嗽上氣。愈肺熱久嗽。能潤肺保肺。治疳殺蛔蟯(腹中蟲)寸白諸蟲。百部亦有苦而微甘者。然當取甘勝如本經所云為是。不然苦泄勝。何能保(虛。不宜服。暴嗽。用百部生薑各搗汁等分。煎服二合。(肘後)一方。搗百部自然汁。和生尖根〔論〕百部與天冬。類皆治肺之劑。第天冬氣寒味苦。後有微甘。的屬以寒治熱。百部則味冬之虛。 徐奏耳。

〔修治〕竹刀劈去心及皮。酒浸一宿。漉出。焙乾。細銼用。

何首烏

春生苗。其蔓名交藤。雌雄共生。雄者莖色黃白。雌者黃赤。蔓時交結。或隱化不葉似薯蕷而不光澤。夜合晝疏。(與合歡葉同)夏秋開黃白花。結子有棱。根有五棱。色赤白。白雄赤雌也。味苦澀而甘。氣微溫。入足厥陰。兼入足少陰。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茯苓為之使。主骨骨。 (有青風為所發子。 已虛冬胡黃固精氣。續嗣延用何首烏雌雄各二升。置砂鍋中。 蒸。如此九次。晒乾以人乳十碗浸勻。 當歸八兩酒浸晒。杞炒香。並忌鐵器。石臼鹽湯。各下一丸。其餘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治之軟風疾。腰膝疼行步不得。遍浸七宿。晒乾。木臼杵末。棗

〔論〕何首烏之用。或取效於氣血之結而經脈壅者。或取效於氣血之劣而形器損者。久服更指其陽之陽之為功。 生化乃合。他陰當與陽之開也。 味合於元始實者。陰不開。則風之能功超群品首烏為益血之藥。忌與天雄附子烏頭仙茅薑桂等燥熱藥同用。(仲淳)服首烏者。忌諸血無鱗〔修治〕冬至後採者良。入春則芽而中空矣。臨用留皮。以竹刀切。米泔浸經宿。同黑豆九治瘰癧 勿損以物

出川中。蔓生。葉似菝 而大。莖有刺者。其根實。其色黃白。三指許大。長硬而雷公所以云竹木也。今人皆以土茯苓為萆薢。詎知莖葉根苗皆不同。誤矣。川萆薢 壯大突兀。堅而多節。(菝 根亦至堅。但多尖刺)切開白瑩帶粉。(其色紅者菝 根味苦平。(不若菝 根之苦澀)用者切宜辨之。 味苦氣平。陰中之陽。入足厥陰少陰。薏苡仁為之使。補肝虛。主腰脊痛強。寒濕周痺。 冷發水不流入煎竹便頻數。白濁如膏。有萆薢釐清飲。正此意也。(瀕湖)得骨碎補仲石斛生地狗脊。治腰脊痛強。骨節風。加白朮菖蒲茯苓。治周瀉牛膝黃柏甘草。可釐清除濕。護命方。(楊子建)凡小便頻數。 可忍者。(與淋証澀而痛者不同)此証必先大腑不通。水液只就小腸渾身熱。心躁。其本因貪酒色。積有熱毒腐物瘀血乘虛流入於小腸。 必平生過食辛熱葷膩之物。又因色傷而然。宜用萆薢一兩。水浸少時。同鹽半兩炒。去鹽為末每服二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和渣服。使水道轉入大腸。仍以蔥湯頻洗谷則溺數及痛自減也。

〔論〕萆薢據本經別錄甄權所主治。類不越外之寒濕。與內之虛冷為因。而所患多下焦。第簡方書。有屬陰氣不足。而亦用萆薢以合所宜之藥者。(如痿症之金剛丸。牛膝丸。

補為足陽者藉耳。補者。則陰血。而則有陽虛而微而並元陽亦虛以化陰導陽之金散。益心腎之夫萆薢固足三經所謂一陰為之用有地。故其本固責於木萆能釐清濁莖痛可除。護〔修治〕其根細長淺白而虛軟者佳。酒浸一宿。焙乾用。

土茯苓

即土萆薢。名仙遺糧。俗名冷飯團。蔓生如 。莖有細點。其葉類竹。而質濃滑。長六寸。其根如菝 而圓。大若雞鴨卵。連綴而生。近或數寸。遠者尺許。有赤白二種。入用。白者良。 氣味甘淡而平。入足陽明厥陰少陰。能健脾胃。去風濕。強筋骨。利關節。治拘攣骨痛。 惡衰人皮肉癰漏愈風解毒湯。 者。服之亦當歸七分。 膝杜仲枸杞當歸香。埋土中一晝此酒。御女不倦。連生數子。此傳之不謬者。同銀花。治偏頭風。左耳。

〔論〕土茯苓功用。瀕湖石山類謂其去濕健脾胃耳。何以療楊梅結毒有專功。先哲云。 此毒見之屬腎。筋屬肝。三焦之骨而為害。至發於肌肉。固亦毒平。固入脾胃之藥。第土居中以此味具土德以化淫火之毒。是其乎。

〔修治〕去皮為末。忌鐵器。

山豆根

一名解毒。 味苦甘。氣寒。主散熱聚。解毒結。並解諸藥毒。研汁塗諸熱腫禿瘡。蛇狗蜘蛛傷。解咽喉諸蟲冬寒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勢重不能言者。頻以雞翎掃喉。引涎出。便能言。 山豆根一片。含于痛所。

〔論〕山豆根經冬不凋。似大得土之沖氣而然。其味初嘗苦。後有甘意。但苦味多。夫苦以氣而絡移時脫者。不

威靈仙

其根叢鬚數百條。長者二尺許。補時黃黑色。乾則深黑。俗稱鐵腳威靈仙。別有數種。 根鬚其走味甘而苦。微辛微鹹。氣溫。可升可降。陰中陽也。繆氏云:升也。陽也。入足太陽經。忌茶及面湯。病愈止藥後。方可犯之。治諸風走而不守。宣通五臟十二經脈。去腹內冷滯。心膈痰水。久積症瘕。 癖氣塊。膀胱宿膿惡水。腰膝冷疼。療折傷。去大腸之風。腰腳膝積聚。腸內諸冷病。積年不瘥者。服之立效。(恭)性秉風火。風得之而作。夏脈得之而風在上氣壯者元陽委頓。 (之頤)腎臟風青膿膠。即是風麻痺。時發疼痛
為末。醋糊丸梧焙半夏薑汁浸焙為驗。忌茶面。

〔論〕威靈仙生先於眾草。秉風升之化而氣溫。丹溪謂其屬木是矣。但萌芽於春木。蘊釀于始嘗水火勃然若草木之怒生。為急方中宣劑通劑也。人身氣凝液泣為病強半。此味頓通氣血之凝滯。 盧氏謂主久邪氣之留連此風行之性此也。丹溪熱皆有。一言腰腎腳膝金水之用。 水腑之結邪須于滋陰益繆氏。凡病非風濕。及陽盛火升。血虛有熱。表虛有汗。 瘧口渴身熱者。並忌用之。

〔修治〕去蘆酒洗。

茜草根

味甘。微酸微鹹。氣溫。陰中之陰。入手足厥陰血分。及手足少陰經。主寒濕風痺疸。通經脈。補中。療熱中傷。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止鼻洪尿血。並撲損瘀血。 痢心神煩熱。及蟲注下血如雞肝。女子虛熱崩漏。經滯不行。痔 瘡癤排膿。酒煎服。 治舌衄。痺屬血脈之病。而傷中則由血之病於經脈者。更入於臟腑以傷其中之守也。雖淺深。然經脈者內外之合。故此味俱得治之。專於入營行滯。俗治女子經水不通。以一酒服之。一日即效。(瀕湖)稟土與水之氣。而兼得天令少陽之氣以生。故能涼無病之血行已傷之血。同地黃麥冬歸身阿膠茅根童便。主血熱吐衄。同地黃牛膝黃 地榆芍藥荊芥治腸風下血。佐地榆。治橫 魚口神效。吐血燥渴及解毒。用茜根雄黑豆去皮炙甘草等
為末。井水丸彈子大。每溫水化服一丸。五十後經水不止者。作敗血論。用茜根(一名龍薑)一兩。阿膠側柏葉炙黃芩各五錢。生地一兩。胎髮一枚燒灰。分六帖。每帖水一煎七分。入髮灰服之。

〔論〕茜根味甘而微酸鹹。色赤氣溫。專於行血活血。本經治寒濕風痺。固以其溫而行之矣通或則不徒金匱可從則難惟閉得以暢而而傷必以茜根湯治吐咯嘔血。(四物加童便浸香附錢半。茜草根二錢半。水煎服。)乃陽虛而陰不能化氣上化醇。第有足三陰(肝脾腎)手三陰(心肺心包)之殊。即有陰血陽血之宜審先導。第有足三陽(膽胃膀胱)手三陽(大腸小腸三焦)之別。即有陰氣陽氣之宜天地。分於身半之上下。可遂滾同而無精微之分辨乎哉。故審必於血之化原。或屬(肝脾腎)或屬在天之陰。(心肺心胞)然後明於氣之馭血。或屬在地之陽。(膽胃或屬在天之陽。(大腸小腸三焦)。蓋血于在地之陰資始。而於在天之陰資生。氣於在地之陽資生。而於在天之陽資化也。夫陽本先陰而動。血乃于在地之陰。資始者。因血之質屬陰也。 陰未舒時。不能馭陽以為氣。惟值陽正位。而陰乃合於陽以有生陽本先陰而升。氣乃于在地惟及陽司令。而液乃合於氣陰資生者。則宜究在天之氣者以為治。此分天地而審陰陽之大義。雖然病有標本。若血上逆。則又急宜治標。故資始者。亦必從在天之資化者以療之。而後治其資始之本。緣在天之資化者。不能化其急在標。不能舍在天之資化而迂圖其資始也。(在天之資化者不能化陰數句。是治血要領。乃陽中陰虛也。至於陽虛不能化陰以致血瘀上逆者。是症不多見。正宜於茜根之

蓋前治責其本在陰。後治責其本在陽也。)若病由在天之資生。更不必言矣。 繆氏。雖見血証。若加泄瀉飲食不進者。勿服。

〔修治〕銅刀銼。勿犯鐵鉛器。入藥焙用。

防己

黔產不及漢中者良。故稱漢防己。其莖如葛蔓延。莖根甚嫩。折一頭吹之。氣從中貫採其根用。剖開須作車輻解。而木強者不取也。漢防己。是根破之紋。作車輻解。黃實馨木防己。是苗上有丁足子。青白虛軟。(嘉謨) 氣味大苦辛寒。性燥而不淳。善走下行。陰也。泄也。入足太陽經。防己陽中之陰藥也。 (腳拘己凶突熱壅塞氣已虧分濕熱致二陰不通者。 如肺痿咯血之類防己於下部濕熱藥乃無瞑眩之患。 主之。防己黃風水惡風汗出。 甘草半兩。銼散痛加芍藥。風濕衛。防朮勝食。 一錢。極驗。

〔論〕防己為除下焦濕熱要劑。何以能通十二經。以其為足太陽本經藥。經固曰巨陽者。 諸

蓋病亦可治之為病其義之。 氣鬱足腫一証。概以為濕熱下溜耳。即是濕熱概以為血分病耳。又不過曰氣鬱化濕。濕鬱化熱耳下輸後天也。血海之上。乃有丹田。氣充於血也。血生於氣。則胃氣之虛與胃陽之亢者。便氣海。使肺氣下降入心而生血矣。不能生血。則以衝任之氣。不得胃氣以行血海之化而達於足也血困於濕。其熱者陰氣微也。濕熱雖屬血分之病。 乃先哲又謂胃氣下陷者。蓋天氣下為雨。則地氣上升焉。(其舉陰以上升者。乃陰中之陽。正謂元氣上升。(不能舉陰以升。由衝任不得陽以化也。) 化以榮於周身。乃舉身半以下為腫或痛矣。是其必裕腎肝之陰以舉陽。或益陽。或清其並陽之熱或升而舉之。豈漫從事于祛除濕熱。更加防己輩陽以升。然後陽中含陰以降。此篇論病。乃先從是病機之本也。其有肝腎陽微。陰不得化。而濕熱只因於下者。又當從肝腎為本。第不能舍後天生化之胃耳。 繆氏。防己性悍氣猛。走竄決防。大苦大寒。能傷胃。凡胃虛陰虛腎虛小水不利。及胎前產〔辨治〕凡使。勿用木條色黃而腥皮皺上有丁足子。惟要心有花紋黃色者。去皮銼。酒洗。

通草

即木通(古方通草。即今之木通。俗所謂通草。乃通脫木。)澤潞漢中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繞樹蔓藤。大者徑三五寸。每節三二枝。枝即通草。通理細孔。含取一頭吹之。氣出彼頭。色黃白者良。黑褐色者。用之無力。(此商人因其質輕易得。多致船篷上。為雨 所浸。以致腐黑。)或謂木通即葡萄苗者。誤。 苦辛甘淡而微寒。氣平味薄。降也。陽中陰也。入手厥陰手太陽。並及足太陽。主除脾胃寒浮大可去助西方濕熱癃脛酸腳通大腸。治宜木通以周身表裡之白虎歷節風。遍木通服。不效。 隨手沒去。出暢而痛除矣。 面赤唇乾。咬甘草。治尿血〔論〕木通主治。類知為利水。而本經所云通利九竅血脈關節。殊未深究。夫水與血。 是二於肺知木貫。 通原非則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則小腸壅滯。是則血脈通利。即其通利其通利血脈之功也。上而火中之水。在小腸之氣和而能化。則下而亦應之而化。故非利小腸而無與於膀胱。但病於因膀胱者。不得專以濕多屬血分。不利之病也。至風熱之病於血者亦用之。以風臟即脈關節之義。至女子妊娠養胎。自肝始。臟腑相滋。各三十日。惟養經之數。無胎則下為月水。有胎則凡精滑不夢自遺。及陽虛氣弱。內無濕熱者。禁用。妊娠忌之。(仲淳)

〔修治〕去皮節。生用。

通脫木

其莖空心。中有白瓤。輕白可愛。白瓤中藏脫木。故名。 味甘淡。氣寒。陽中之陰。降也。入手太陰足陰明經。主治瀉肺利陰竅。治五淋癃閉。 除水味淡氣寒香紅虛脫人禁之。孕婦弗服。(仲淳)

〔修治〕揉碎用。

鉤藤

狀似葡萄藤。大如拇指而中空。折致酒瓮中。以氣吸之。涓涓不斷。莖間有刺。 鉤。色並紫赤。 味微甘微苦而平。氣微寒。入手足厥陰經。平肝風。除心熱。主螈 顫振。頭旋目眩。 舒筋痛。 火相煽中和之品癇螈 。 每服半錢溫水服。日三。

〔修治〕久煎便無力。俟他藥煎就。投鉤藤一二沸即起。頗得力也。去梗。純用嫩鉤。 其功

石南藤

一名丁公藤。江南湖南諸大山有之。細藤圓膩。紫綠色。一節一葉。葉深綠似濃。貼樹處有小紫瘤。中有小孔。四時不凋。莖葉皆臭而極辣。白花蛇食之。 味辛甘。氣溫。主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痺變白。逐冷氣。排風邪。治上氣咳伐木治痛。 四兩梧子

忍冬藤

在處有之。藤蔓左纏。莖色微紫。對節生葉。似薜荔而青。有澀毛。三四月花初開瓣俱白。經三日漸變金黃。幽香襲人。燥濕不變。名金銀花。藤名左纏藤。俗曰甜藤。 忍冬。夏採花。秋採葉。冬採藤用。 味甘。氣微寒。主寒熱身腫。解散熱毒。治風除脹止渴。及一切風濕氣諸腫毒。癰疽疥癬。 其治風氣。所云虺雷。治忍冬酒。 葉入砂盆鐵。生甘渣。分三分及疔瘡便毒。 以渣敷上。敗痛實熱。狀一兩。甘草八〔論〕忍冬凌冬不凋。取其汁能伏硫製汞。故有通靈之號。其質凝於嚴冬。而花吐於春深。 性以以為諸有門方書治消渴已愈。防發癰疽。預取忍冬酒煮窨服。至大小腸通利。方為藥到。此証乃臟腑熱除。而經絡之熱未淨也。必用此酒透去之。且不特治癰。亦能止渴。是則從臟腑而經脈。從經脈而肉裡。斯味實有全功矣。別錄謂其久服輕身。長年益壽。豈盡妄哉。忍冬。其藤左轉。已屬肝劑。而莖色微紫。又肝之血劑也。春深吐花。始白而後黃。是又由肝達肺。由肺達脾之味也。故不只于行經絡。且能周肉理。散血分熱毒。繆氏治偏頭痛屬肝經血虛有熱者。 用之。又忍冬花浸酒。能令血熱而大腸結燥者通利。亦是乙庚相合之義。 忍冬藤補血。惟氣虛及寒多人。不宜。

〔修治〕四月採花陰乾。藤葉不拘時採用。

黃藥子

在處栽之。莖高三二尺。柔而有節。似藤實非藤也。葉大如拳。根長尺許。圍三外褐內黃。亦有黃赤色者。搗其根入染藍缸中。云易變色也。黃藥紅藥。一物二名。 子。方書亦用之。未審何物。

[根] 味苦氣平。平即兼涼。氣薄味濃。降多升少。陰也。入手少陰足厥陰經。涼血降火。治肺熱咳唾血。鼻衄舌衄。舌腫咽喉腫痛。療諸惡腫瘡 。消癭。(不越涼血和營散結之義) 解肝地兩量治一切發背癰疽俱效。陰毒尤要。如無赤藥子。以黃藥子代之。吐血咯血。能解諸熱煩躁。 及兩服臼搗〔論〕黃藥根味苦氣平。苦者火味。平者金氣。火合金以為用。則氣歸涼降。氣涼降以化血金火而降於水繆氏。癰疽已潰。不宜服。陰証當以內補為急。藥子之類宜少服。只可外敷。

王瓜

三月生苗。其蔓多須。其葉圓。如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澀而不光。六七月開五出小黃花。成簇。結子累累。熟時有紅黃二色。皮亦粗澀。根如栝蔞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膩。 須下尖長氣味苦寒。有小毒。能吐下人。主治消渴內痺。血月閉。寒熱酸疼。益氣愈聾。療諸邪氣下乳能除濕黃膽變黑。用土瓜根汁。平旦溫服一小升。午刻黃水當從小便出。不出。再服。小便如泔。 末。 王瓜〔論〕經云。寒泣血。王瓜乃以苦寒而效活血之用。知其所治之瘀血。皆因於熱者。第細繹又或用於再以實于六即赤雹子味酸苦。氣平。生用。潤心肺。治黃病。炒用。治肺痿吐血。腸風瀉血赤白痢。療反胃吐食赤雹兒半兩。

絡石藤

生陰濕處。冬夏常青。實黑而圓。其莖蔓延貼石。折之有白汁。其葉小于指頭。濃強。面青背淡。澀而不光。有尖圓二種。功用相同。六七月採莖葉用。其繞樹生者。葉薄也。氣味苦溫。微寒。入足陽明手足少陰足厥陰少陽經。治喉舌腫閉。背癰 腫。口乾舌焦。養地之陰氣毒也。喉即通。神葉相對栝蔞一小便白濁。 史載之言用絡石人參茯苓各二兩。龍骨 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日〔論〕凡味苦寒則就水。苦熱則就火。絡石味苦。凌冬不凋。得於陰氣最濃。六七月採之。 達清濁。

〔修治〕粗布揩去莖葉上毛。熟甘草水浸。晒乾用。

木蓮

即木饅頭。一名薜荔。延樹木垣牆而生。四時不凋。濃莖堅強。大於絡石。不花而實微似蓮蓬而稍大。六七月實內空而紅。八月後則滿腹細子如稗。一子一須。其味微澀。其輕虛。 味甘澀。氣平。主治壯陽道。固精。消腫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腸痔。心痛陰 。

〔論〕黑丸子治久年痔漏下血。以木饅頭為君。集簡方治陰 囊腫。燒木饅頭酒服。又有與振之証矣

五龍草

即五爪龍。綱目不載。因治背疽奇中。故詳錄之。此草蔓生下濕地。葉似絲瓜五丫。丫俱有須。故名五爪龍。三月間採。陰乾用。 背疽總略。背疽屬火毒醞釀而成。不能外散。勢必內攻。不能中出。勢必旁潰。醫以涼藥圍以火引照。即火捻提照方。照法日每一次。初用捻三根或四根。次日用四根或五根。以次至六七根止。 大子藥法熏太乙心等方先。

熏藥方雄黃朱砂血竭沒藥各一錢。麝香二分。血竭沒藥。贗物極多。須按本草求其真者。 細末。綿紙為捻長約尺許。每捻藥三分。真麻油潤灼。離瘡半寸許。自外而內。周遭徐之。火頭上出。藥氣內入。瘡毒隨氣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 漸消又漸減。熏罷隨即敷藥。自外而內者。言自紅暈外。左右旋照以漸將捻收入瘡口更須將捻猛向外提。以引毒氣。此是手法。

敷藥方五爪龍車前草連根葉 草金銀花各等分。上四味鮮草。一處搗爛。加多年陳小起。仍加飛鹽末少許。共為稠糊敷瘡上。中留一頂。拔膿出。若冬時無鮮者。用根及藥。(蓄草者陰乾。無見火日。)陳醋調敷。如五龍草急覓不得。而瘡勢緊急。即將車味搗用。亦能奏功。瘡初發時。取五龍草汁半盞。黃酒和水飲。能內消。

太乙膏元參當歸白芷肉桂大黃生地赤芍苦參 八味切片。用麻油二斤。入銅鍋內。煎至隔棕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熬。滴水成珠。捻軟硬得宜。即成膏矣。製丹法。先紫色。傾入缸。滾水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兩研。務要極細。

凡人將發癰疽毒。半年一年前。必常自覺口乾。或作渴思飲茶並水。或食已即飢。名為中消金銀十餘共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