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鉤元

清 楊時泰

卷三 土部

黃土

三尺以上曰糞。三尺以下曰土。凡用當去其惡物。勿令入客水。(藏器) 氣味甘平。主治泄痢冷熱赤白。腹內熱毒絞結痛。下血。(取乾土。水煮三五沸。絞去滓。暖服一二升。)又解諸藥毒。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宋皇子病螈 。(拘急為螈。 張縱為 。俗謂之搐。)錢仲陽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問疾愈之故。對曰:以土勝水。水得其平。則風自退耳。(錢乙傳) 吳少師因夏月出師燥渴。飲澗水一杯。似有物入咽。遂得疾。 數月消瘦。每飲食入咽。如萬蟲攢攻。且癢且痛。張雞峰(名銳。著有備急方。)診之。令明旦勿食。取行路黃土。入溫酒二升攪之。投藥百粒飲之。覺痛幾不堪。及登溷。下馬蝗千餘。半已困死。吳亦憊甚。調理三日乃安。此証蟲入人臟。勢必孳生。飢則聚咂精血。飽則散處臟腑。苟知殺之而不能掃取。終無益也。今枵腹以誘之。投其所喜。俾之乘飢畢集。一洗而空之。誠善術也。(夷堅志) 小兒烏痧驚風。遍身都烏者。急推向下。將黃土一碗。 搗末。入久醋一鐘。炒熱包定熨之。引下至足。刺破為妙。肉痔腫痛。朝陽黃土黃連末皮硝各一兩。用豬膽汁同研如泥。每日旋丸棗大。納入肛內。過一夜。隨大便去之。內服烏梅黃連二味丸藥。

東壁土

向東先見曉日。得初陽少火之氣者。若當午向南。則壯火氣衰。不用。(宗奭) 氣味甘溫。治下部瘡。脫肛。止泄痢霍亂煩悶及溫瘧。昔一女忽嗜河泥。日食數碗。以壁間敗土調水飲之。遂愈。脾胃濕多。吐瀉霍亂者。東壁土新汲水攪化。澄清服之。蓋脾土喜燥而惡濕。取太陽真火所照之土。引真火生發之氣。補土而勝濕。則吐瀉自止也。嶺南方。 治瘴瘧。香椿散內用南壁土。近治反胃嘔吐用西壁土。或取離火所照之氣。或取西方收斂之氣。皆不過借氣補脾而已。(瀕湖)下部生瘡。濕氣侵脾也。得陽氣之壯。故能燥濕除瘡。 脫肛亦大腸濕熱所致。甘溫而燥。故亦主之。其止泄痢霍亂煩悶者。甘能補脾胃。溫能和中也。又土得太陽初氣。能祛暑濕之邪。故主溫瘧。(仲淳)肛門凸出。故屋東壁上土一升。
研末。以長皂莢挹末粉之。仍炙皂莢。更互熨之。

道上熱土

猝中暑熱。攪土漿與服。即解。夏月 死。取十字道上熱土。圍臍旁。令人撒熱尿於中。 仍用熱土大蒜等分。搗汁去渣灌之。即活。

糞坑底泥

大寒。治發背諸惡瘡。陰乾為末。新水調敷。其痛立止。治疔腫。糞下土蟬蛻全蠍等分。 搗作錢大餅。香油煎滾。溫服。以渣敷瘡四圍。疔自出。(聖濟錄)又法。以熱糞盛核桃殼內。覆疔腫上。根即爛出。(仲淳)

蚯蚓泥

氣味甘酸寒。治赤白久熱痢。取一升炒煙盡。沃汁半升。濾淨飲之。一切丹毒。水和蚯蚓泥敷之。反胃轉食。地龍糞一兩。木香三錢。大黃七錢。為末。每服五錢。無根水調一二服。神效。忌煎爆酒醋椒薑熱物。足 爛瘡。韭地上蚯蚓糞乾研。入輕粉。清油調敷。下部楊梅結毒。韭地上蚯蚓泥硫黃。等分研勻。用泥封固作團。煨過。取出研細。生桐油調搽。

〔論〕蚯蚓孟夏始出。仲冬蟄結。雨則先出。晴則夜鳴。似有成質於陰。化氣於陽。而能得氣之先者。郭璞贊為土精。土固陰陽合和而成。不可謂其專屬陰寒也。所食願壤。固已脫化於寒水之氣。而其轉化以出者。即脫化之所余。夫土本主濕。而反能行濕者。為其陰陽相麗也。更即脫化而出者。乘於轉化之氣。以行濕而清熱。其功不較捷乎哉。(經言三陽結謂目一名六一泥。蓋謂六味(礬石黃礬蚯蚓糞鹹土鹽各一兩。黃泥一斤。)同為末。搗和成泥。用以固濟煉藥之盒耳。若獨以此名歸之蚓糞。似未盡然。虛寒滑利。不宜用。(仲淳)

烏爹泥

一名孩兒茶。出南番爪哇暹羅諸國。今雲南寮國暮雲場地方造之。取細茶末入竹筒中。 堅塞兩頭。埋污泥溝中。日久取出。搗汁熬製而成。其塊小而潤澤者為上。塊大而焦枯者次之。(瀕湖) 按此味用之內治者絕少。味苦澀。氣平寒。清上膈熱。化痰生津。塗金瘡一切諸瘡。生肌定痛。止血收濕。得污泥中至陰之氣。而能涼血清熱。苦能燥澀能斂。故主收濕氣。(仲淳)同薄荷葉細茶為末。蜜丸。飯後含化三五粒。能消痰。牙疳口瘡。孩兒茶硼砂等分為末。搽之。下疳陰瘡。孩兒茶一錢。真珠一分。片腦半分。為末敷之。諸腫毒。 孩兒茶蟬蛻各等分。為細末。雄豬膽汁調敷。效。脫肛氣熱。孩兒茶二分。雄膽五分。片腦一分。為末。人乳調搽肛上。熱汁自下而肛收也。亦治痔瘡。

伏龍肝

此灶中對釜月下黃土也。以灶有神。故迂隱其名耳。(貞白) 勿誤用灶下土。其伏龍肝是十年以來。灶額內火氣積久自結。如赤色石。中黃。形貌八棱。取得研細。水飛用之。(雷 ) 按二說不同。然如陶說者殊多。 味辛。氣微溫。主咳逆上氣。吐血衄血。腸風尿血。泄精。及婦人崩帶。妊娠時疫熱病令胎不安。催生下衣。又治小兒夜啼。大人中風不語。狂顛中惡。猝魘蠱毒。及諸瘡癰腫毒氣。(調醋塗之) 有火土相生之妙。燥可去濕。故為止血之聖藥。而治崩漏虛脫者。(閬風) 吐血久不止。伏龍肝二錢。米飲調下即止。下血。伏龍肝熟地白朮附子阿膠黃芩各三兩。灶中黃土半斤。水煎服。女子血漏。伏龍肝半兩。阿膠蠶沙炒各一兩。為末。每空腹酒服二三錢。以知為度。赤白帶下。日久黃瘁。六脈微澀。伏龍肝棕櫚灰梁上塵。各炒令煙盡。等分為末。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三錢。溫酒或淡醋湯下。一年者半月可安。妊娠熱病。伏龍肝末一雞子許。水調服之。仍以水和塗臍方寸。干又上。中風口噤不語。心煩恍惚。手足不隨。或腹中痛滿。或絕而複蘇。伏龍肝末五升。水八升。攪。澄清服。反胃吐食。灶中土年久者為末。米飲服三錢。此方亦治胃虛者。小兒丹毒。多年灶下黃土末。和屋漏水敷之。新汲水亦可。雞子白或油亦可。乾即易。 瘡久爛。灶內黃土年久者研細。加黃柏黃丹赤石脂輕粉〔論〕 伏龍肝乃脾與肝之劑。蓋取火土相生。以為各証之主治。在人身惟脾胃應之。更為中土之主。以司其用者。不在風化之肝乎。第火土相生之義。如以為燥可去濕。猶止得其膚而未悉其微也。夫脾胃固司濕土之化。而同干健之運。所以然者。有水中之真火。為之母氣也。如土不得水中之火。則濕土無以行其化。水即不得土為之主。而寒水亦無以行其化。是水土合德以立地者。由是而兩困也。致令一陰之為獨使者。下失水之母氣。中失土之用氣。不病於風之虛以為風眚。而還以侮所勝之土乎。(此本錢仲陽黃土治螈 之義而大暢之)故必本火土相生之義。俾水土各奠其位。又必因水土合德之義。俾土木互相為用。乃全其中土生育之化。是則黃土之用。非漫然去濕也。正欲用陽以化陰。而俾濕化得行也。濕化行而血乃化。所以治血証者。非以止澀為功。蓋補其生化之原。乃為固脫耳。推之女子崩帶。男子泄精胥效矣。亦非用其燥也。更欲化陰以和陽。而俾風化得平也。風化平而氣乃和。所以療風証者。非以疏散為功。蓋益其合化之原。乃為靜風耳。推之狂顛蠱毒。中惡猝魘可愈矣。 或曰:補土多用燥濕之劑。如白朮等味與茲種何別。而迥殊若是。曰:治血証多不用術者。恐其燥陰而反劇耳。此味固用陽以化陰。非燥陰之劑也。先哲審處。夫豈苟然而已。 陰虛吐血者勿用。以其中有火氣也。癰腫毒盛難消者。不得獨用。(仲淳)

〔修治〕 水飛二次。令乾。

釜臍墨

百草霜乃灶額及煙爐中墨煙。其質輕細。一名灶突墨。釜臍墨一名釜月中墨。又名鍋底墨。 味辛。氣溫。二物與梁上倒掛塵。皆是煙氣結成。但其體質有輕虛結實之異。重者歸中下二焦。輕者入心肺之分。(瀕湖) 止上下諸血。治婦人崩帶胎產諸病。傷寒陽毒發狂。 黃膽。瘧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諸瘡。消化積滯。(入下食藥中用) 方書治吐咯下血。 血積。傷飲食。及食滯成痢。並食滯腹痛。大便秘結。舌腫喉痺。咽痛纏喉等病。咯血。用生薑一片。蘸百草霜含咽。如霜已淡。吐出再蘸。薑已無味。吐出易之。吐血止後。百草霜同生地等味煎服。腸風下血。香附末加百草霜米飲調服。入麝香少許。其應尤捷。崩中。百草霜二錢。狗膽汁拌勻。分二服。當歸酒下。胎動下血。或胎已死。百草霜二錢。棕灰一錢。 伏龍肝五錢。為末。每服一二錢。白湯入酒及童便調下。胎產逆生橫生瘦胎。及虛損經病不調崩中。百草霜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童便醋各少許調勻。熱湯化服。舌腫起如豬胞。 忽硬。逡巡塞悶殺人。用釜下墨末。醋調濃敷舌上下。須臾即消。若先決去血。更敷之。尤佳。咽中結塊。不通水食。百草霜蜜和丸芡子大。每新汲水化一丸灌下。甚者不過二丸。轉筋入腹。釜底墨末和酒服一錢。霍亂吐下。鍋底煤五分。灶額上墨五分。百沸湯一盞。急攪數千下。以碗覆之。通口服一二口。立止。

〔論〕 夫水屬黑色。而火化之精微者仍歸於黑。似有歸其所始之義。故先哲多用百草霜釜底墨治諸血証。蓋血原從水化。而水之能化血者。又真火成之也。其病於血者。真水不足而邪火有餘也。茲味治血。取其由水而化血。又由血而歸水。故能療血之病於火者。又凡見血者。敷之即止。即不必血之病於火者而皆治之。總由水火合化之元。更取水火轉化之氣。 原非用於止澀。由水火轉化之氣。更取水火蛻化之妙。亦且用之益虛。故無寒熱而從主劑以奏效。握樞機以轉關。推之所治各証。莫不皆然。會心人當自得之。不必沾沾於火化從治天熱也。(化從治也。) 用塗金瘡。生肌止血。但勿入敷瘡藥中。其黑入肉如黥。不能去也。(仲淳)

惟松煙墨入藥。(燒取松煙。用 皮汁解膠和造。或加香藥等物。)亦須年還為佳。 粗者多以窯突中墨煙。再三入麻油。用火燒過造之。墨光雖黑。不可用。 氣味辛溫。止血生肌。合金瘡。治產後血暈崩中。猝下血。(醋磨服之)又止血痢。及小兒客忤。(搗篩溫水服之) 物芒入目。點摩瞳子上即出。屬金而有火。入藥甚助補性。(丹溪)吐血急欲止之。用血餘灰二錢。阿膠白湯化二錢。入童便生藕汁刺薊汁生地汁各一杯。 仍用好墨磨濃黑。頓溫服。按準繩前段用醋製大黃等味。入血分。引血下行。使轉逆為順。 此法極穩。而功亦未嘗不捷。或以炒黑大黃存性為主。輔以炒黑梔子香附等味。奏效不爽。 此方用墨。若非的系松煙。難必其不以誤用為咎也。

〔辨治〕 不問徽墨京墨油煙。但光如漆且香者。勿用。湯藥磨服丸散。火 細研。或水浸軟。紙包煨銼。

石鹼

其狀如石。類鹼。故名。出山東濟寧諸處。造法。採蒿蓼之屬。開窖浸水。漉起。晒乾燒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則凝澱如石。連汁貨之四方。浣衣發面。甚獲利也。他處以灶灰淋濃汁。亦去垢發面。(瀕湖) 味辛苦。氣溫。微毒。去濕熱。止心痛。消痰。磨積塊。去食滯。洗滌垢膩。量虛實用。 過服損人。(丹溪) 同鍛石爛肌肉。潰癰疽瘰癧。去瘀肉。點痣 疣贅痔核。神效。(瀕湖) 能消能降。腸胃中之垢膩能洗滌之。(類明) 消積破氣。石鹼三錢。山楂三兩。阿魏五錢。 半夏皂莢水製過一兩。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一切目疾。白鹼揀去黑碎者。濃紙七層包。掛風處四十九日。取研極細。日日點之。痣 疣贅。花鹼礦灰。以小麥稈灰汁煎二味。 令乾。等分為末。針刺破。水調點之。三日三上。即去。須新合乃效。蟲牙疼痛。花鹼填孔內。立止。 陰濕之性。潤下軟堅。故於腸胃不宜。食之使人泄瀉。作瀉胃薄者忌之。(仲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