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証治裁 卷之五

清 林佩琴


痺症論治

諸痺,風寒濕三氣雜合,而犯其經絡之陰也。風多則引注,寒多則掣痛,濕多則重著,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氣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痺。或肌肉麻頑,或肢節攣急,或半體偏枯,或偏身走注疼痛,其不痛者,病久入深也。故在骨則重而不舉,在血則凝而不流,在筋則屈而不伸,在肉則麻木不仁,在皮則皴揭不榮,皆痺而不痛。蓋痺者,閉而不通,邪在陰分也。故經以病在陽為風,在陰為痺,陰陽俱病為風痺。經言三氣雜合,專言痺病所因也。在陰為痺,分言表裡有殊也。陰陽俱病,表症更兼裡症也。《經‧痺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痺非偏受一氣。其風勝者為行痺,風行而不定,如走注之類。寒勝者為痛痺,寒凝則陽氣不行,痛有定處即痛風。濕勝者為著痺,重著不移,或腫痛,或不仁,濕從土化,病發肌肉,即麻木也。以冬遇此為骨痺,冬氣在骨。以春遇此為筋痺,春氣在筋。以夏遇此氣為脈痺,夏氣在脈。以至陰遇此為肌痺,長夏氣在肌肉。以秋遇此為皮痺,秋氣在皮。行痺、痛痺、著痺痺症大綱。又以所遇之時而命名,非此外別有骨筋脈等痺也。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於其合。

經云︰諸痺不已,亦溢內也。風勝者易已,留皮膚者易已,留筋骨者痛久,其入臟者死。凡痺逢寒則急,逢熱則縱。故骨痺不已,複感于邪,內舍於腎;筋痺不已,複感于邪,內舍於肝;脈痺不已,複感于邪,內舍於心;血痺不已,複感于邪,內舍於脾;皮痺不已,複感于邪,內舍於肺。此經病入臟也。經論五痺之入臟者曰,肺痺煩滿,喘而嘔;心痺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肝痺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腎痺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脾痺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其入腑者,別有腸痺胞痺,另詳本門。此五臟之痺,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風勝脈必浮,寒勝脈必澀,濕勝脈必緩。三痺各有所勝,用藥以勝者為主,而兼者佐之。治行痺散風為主,兼去寒利濕,參以補血,血行風自滅也。防風湯。治痛痺溫寒為主,兼疏風滲濕,參以益火,辛溫解凝寒也。加減五積散。治著痺利濕為主,兼去風逐寒,參以補脾補氣,土強可勝濕也。

川芎茯苓東加耆、朮。其症有風濕,羌活勝濕湯、史公酒。有寒濕,苡仁湯、三痺湯。痺而身寒,如從水中出者,屬寒濕,附子丸。有濕熱,加味三妙散、蒼朮散。肩背沉重,肢節疼痛,下注足脛,屬濕熱。當歸拈痛湯。

有風熱,膚麻癮疹,消風散。有暑濕,清暑益氣湯。有冷痺,風冷頑麻,巴戟天湯。有熱痺,熱毒流注骨節,千金犀角散。有營熱,四物湯去川芎,加鉤藤、丹皮。有營虛,當歸建中湯。有衛虛,防己黃耆湯。有氣痺,痺在氣分,蠲痺湯。有血痺,痺在血分,因勞汗出,臥被風吹,血凝於膚,黃耆桂枝五物東加當歸。有瘀血,敗血入絡,桃紅飲,煎成入麝香。有停痰,遍身走痛,二陳東加羌活、白芥子、風化硝,薑汁泛丸。有支飲,臂痛不舉,眩冒麻痺,指迷茯苓丸。有在經,木防己湯。有入絡,活絡飲加桑寄生、威靈仙、鉤藤、牛膝,或活絡丹。治法總以補助真元,宣通脈絡,加活血丹合續斷丹,或人參散之類。使氣血流暢,則痺自已。
〔風寒濕合痺〕氣血凝滯,身重而痛,手足攣急。石頑改定三痺湯,或通痺散。
〔周痺〕真氣不能周於身,渾身痺痛。風寒濕氣客於肉分,內不在臟,外未發皮,命曰周痺。蠲痺東加桂枝、白朮、狗脊、薏米。
〔行痺〕遍身走注不定,上半身甚者,烏藥順氣散。下半身甚者,虎骨散加減。
〔痛痺〕歷節攣痛,疏風活血湯。痛甚者,五靈散。
〔著痺〕留著定處,身重酸疼,天陰即發,除濕蠲痛東加蠶砂、防己、薏米。不應,補中益氣湯加附子、羌活、黃柏。
〔骨痺〕即寒痺痛痺也,苦痛切骨,安腎丸。
〔筋痺〕即風痺也,風熱攻注,筋弛脈緩,羚羊角散。若濕邪入筋,續斷丹。
〔脈痺〕即熱痺也。《金匱》云︰經濕則痺,絡熱則痿。風濕鬱熱,經隧為壅。升麻湯去桂、麻,加萆薢、石膏,或秦艽四物湯,後用人參丸。
〔肌痺〕即濕痺著痺也。渾身上下左右麻木,屬衛氣不行。神效黃耆湯。皮膚麻木,屬肺氣不行。本方去荊芥,倍黃耆,加防風。肌肉麻木,屬營氣不行。本方去蔓荊,加桂枝、羌活、防風。丹溪曰︰麻為氣虛,木為濕痰敗血。
〔皮痺〕邪在皮毛,搔如隔帛,或癮疹風瘡,宜疏風養血。秦艽地黃湯。
〔五臟痺〕經病入臟,邪勝正虛,五痺湯。腎痺,本方加獨活、肉桂、杜仲、牛膝、黃耆、萆薢。肝痺,本方加棗仁、柴胡。心痺,本方加遠志、茯神、麥冬、犀角。脾痺,本方加濃朴、枳實、砂仁、神曲。肺痺,本方加半夏、杏仁、麻黃、紫菀。

《入門》曰,痺初起,驟用參、耆、歸、地,則氣鬱滯,邪不散,只以行濕流氣藥主之。久而不愈,宜峻補真陰,使氣血流行,則病邪隨去。(參景岳論。)

痺與痿相似,但痿屬虛,痺屬實。痿因血虛火盛,肺葉焦而成。痺因風寒濕邪侵入而成也。痺又為中風之一,然受病各異。痺兼三氣,邪為陰受,中風邪為陽受也。《尊生書》曰,陽者表與上,陰者裡與下也。痺與風痿,形症雖相似,醫治之法,可相混乎?(沈氏集說)

治痺而用風門通套之劑,醫之過也。痺症非不有風,然風入陰分,與寒濕互結,擾亂其血脈,致身中之陽不通於陰,故致痺也。古方多有用麻黃、白芷者,以麻黃能通陽氣,白芷能行營衛,然已入四君四物等湯中,非專發表也。致于攻裡,則從無用之者,以攻裡藥皆苦寒,用之則陽愈結,其痺轉入諸腑而成死症矣。(《醫通》)

戴人曰︰痺病以濕熱為主,風寒為兼,其脈沉澀。乃治此者不分經絡表裡臟腑,便作腳氣寒濕治,而用烏附乳沒燥熱,以致便尿澀滯,前後俱閉,虛躁日甚,肌肉日削,飲食不下,雖華扁亦難措手矣。

痺症脈候

脈澀又緊,為痺痛。(《脈經》)脈大而澀,為痺,脈急亦為痺。(《玉機》)浮澀而緊,風寒濕三氣皆備。(《脈訣》)肺脈微為肺痺,心脈微為心痺。右寸沉而遲澀,為皮痺。左寸結而不流利,為血痺。右關脈舉按皆無力而澀,為肉痺。左關脈弦緊,浮沉有力,為筋痺。(《醫通》)

附方

〔行痺〕防風湯 見一卷濕。
〔痛痺〕加減五積散 見一卷濕。
〔著痺〕川芎茯苓湯 赤苓 桑皮(各錢半) 川芎 防風 麻黃 赤芍 當歸(各一錢) 陳皮 炙草(各五分) 棗(二枚)
〔風濕〕羌活勝濕湯 見一卷濕。
〔風濕〕史國公酒 羌活 防風 白朮 當歸 牛膝 萆薢杜仲 松節 虎脛骨(酥炙) 炙鱉甲 蠶砂 秦艽 蒼耳子 杞子 白茄根 各味粗研,絹袋盛浸。此方去鱉甲、蒼耳子,加龜板、蒼朮,名換骨丹。
〔寒濕〕附子丸 附 薑 芍 苓 參 草 朮 桂
〔寒濕〕苡仁湯 苡仁 歸 芎 薑 桂 羌 獨 防 朮 草 川烏 麻黃
〔寒濕〕三痺湯 地 芍 歸 芎 參 苓 草 防 獨 杜仲 牛膝 續斷 桂心 細辛 秦艽 薑棗 水煎。
〔濕熱〕加味二妙散 黃柏(酒炒) 蒼朮(米泔浸炒)名二妙丸,此加 當歸 牛膝 防己 萆薢 龜板
〔濕熱〕蒼朮散 蒼朮 黃柏(各四兩) 虎骨(酥炙,二兩) 防風(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
〔濕熱〕當歸拈痛散 見一卷濕。
〔風熱〕消風散 見二卷失音。
〔暑濕〕清暑益氣湯 見一卷暑。
〔冷痺〕巴戟天湯 巴戟(二錢) 附子 五加皮 石斛 炙草 茯苓 當歸(各一錢) 牛膝 萆薢(各錢半) 肉桂 防風 防己(各五分) 生薑 水煎。
〔熱痺〕千金犀角散 犀角(鎊,二兩) 羚羊角(鎊,一兩) 前胡 黃芩 梔仁 大黃 升麻(各用薑汁拌炒,五錢) 射干(酒炒黑,四錢) 豆豉(一升) 研末。
〔營熱〕四物湯 地 芍 歸 芎
〔營虛〕當歸建中湯 見三卷脾胃。
〔衛虛〕防己黃耆湯 見一卷濕。
〔氣痺〕蠲痺湯 歸 芍 羌 防 薑黃(各一錢半) 甘草(五分) 薑(五片) 棗(二枚)
〔血痺〕黃耆五物湯 芍 桂枝(各三錢) 薑(六片) 棗(二枚) 日三服,一方加人參。
〔瘀血〕桃紅飲 桃仁 紅花 川芎 當歸尾 威靈仙 煎好,加麝香少許沖服。
〔停痰〕二陳湯 見一卷中風。
〔支飲〕指迷茯苓丸 見二卷痰飲。
〔經痺〕木防己湯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薑黃 杏仁 桑枝
〔絡痺〕活絡飲 朮 歸 芎 羌 獨(各一錢) 甘草(五分) 薑
〔通絡〕活絡丹 川烏 草烏(各炮去皮臍) 南星(膽套九次) 地龍(焙乾。各一兩) 乳香 沒藥(各二錢二分) 酒丸,酒下。
〔補虛〕活血丹 熟地(三兩) 參 朮 歸 芍 續斷(各一兩) 酒糊丸。
〔經絡〕續斷丹 續斷 萆薢牛膝 木瓜 杜仲(各二兩) 蜜丸,酒下二錢半。
〔鎮補〕人參散 人參(二兩) 杜仲 黃 棗仁 茯神(各一兩)五味子 川芎 熟地 秦艽 羌活(各五錢) 細辛(二錢) 丹砂(五錢) 研服。
〔合痺〕改定三痺湯 參 苓 朮 草 歸 芍 芎 桂 心 防己 防風 烏頭 細辛 薑 棗
〔合痺〕通痺散 天麻(三兩) 獨活 本 歸 芎 朮(各二兩) 研服三錢,酒下,日二服。
〔行痺〕烏藥順氣散 見一卷中風。
〔行痺〕虎骨散 虎骨(二兩) 白花蛇 天麻 防風 牛膝 僵蠶 當歸 乳香 肉桂(各一兩) 炙草 全蠍(各五錢) 麝香(一錢) 每末服二錢。
〔痛痺〕疏風活血湯 歸 芎 威靈仙 白芷 防己 黃柏 南星 蒼朮 羌活 桂枝(各一錢)紅花(三分) 薑(五片)
〔痛痺〕五靈散 五靈脂(二兩) 川烏(兩半) 沒藥(一兩) 乳香(五錢)
〔著痺〕除濕蠲痺湯 蒼朮(二錢) 白朮 茯苓 羌活 澤瀉(各一錢) 陳皮(一錢) 甘草(五分) 薑汁 竹瀝(各三匙)
〔著痺〕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骨痺〕安腎丸 肉桂 川烏(各兩半) 白蒺藜 巴戟 山藥 茯苓 石斛 萆薢蓯蓉 補骨脂(各四兩八錢) 蜜丸。
〔骨痺〕羚羊角散 羚羊角 歸 芎 防 獨 棗仁 茯神 杏仁 薏苡 木香 甘草 薑
〔熱痺〕升麻湯 升麻(三錢) 茯神 人參 防風 犀角 羚羊角 羌活(各一錢) 桂心(三分) 加竹瀝半杯,和服。
〔脈痺〕秦艽四物湯 四物湯加 秦艽 薏苡 蠶砂 甘草
〔鎮補〕人參丸 人參 麥冬 茯神 龍齒 石菖蒲 遠志 肉 歸 地 蜜丸。
〔肌痺〕神效黃耆湯 參 芍 陳 草 蔓荊子 尿澀加澤瀉,身熱加丹皮。
〔皮痺〕秦艽地黃丸 四物湯加 秦艽 荊 防 羌 芷 升麻 蔓荊 甘草 大力子(各一錢)
〔五臟〕五痺湯 參 苓 歸 芍 芎 朮 五味子 細辛 或加引經之藥。

痺脈案

李 左臂自肩以下骨節大痛,經所謂寒勝則痛也。來勢甚驟,若游走上下骨骱,即俗謂白虎歷節風。痛如虎咬,刻不可忍,此非厲劑不除,投以川烏頭炮去臍皮、草烏頭炮去皮,薑汁製、松節油,一劑,服後飲酒以助藥勢達病所。夜半身麻汗出,平旦而病若失矣。此仿活絡丹法。

張 五旬外,左臂素患腫痛,因涉江受風,一夜,全身麻痺,脈虛濡,此真氣虛而風濕為病,乃痱中根萌也。經曰︰營虛則不仁,衛虛則不用。營衛失調,邪氣乘虛襲入經絡,蠲痺湯主之,數服而效。《準繩》云,凡風痺偏枯,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治不用黃耆為君,人參、歸、芍為臣,桂枝、鉤藤、荊瀝、竹瀝、薑汁為佐。徒雜烏、附、羌活以涸營而耗衛,未之能愈也。嚴氏蠲痺湯用黃耆、炙草以實衛,當歸、白芍活血以調營,羌、防除濕疏風,薑黃理血中滯氣,入手足而驅寒濕,用酒和服,專借以行藥力也。

王 傷酒涉水,濕襲陰絡,右腿痺痛,由髀骨直至委中穴。參用三痺湯內服,桂心、茯苓、牛膝、杜仲、白朮、蒼朮、當歸、獨活、桑枝煎湯。外用防風、桂枝、木瓜、當歸、 、蔥白煎湯熏洗,汗出為度。夫濕痺重著,今腿痛已定,通移膝脛,仍以逐濕通痺法治。川烏、桂心、獨活、牛膝、虎脛骨、歸尾、沒藥,以溺少加茯苓、車前子。二服,兼用洗藥,痛止能行。數十日內,戒酒肉風冷勞動。

王氏女 風寒濕合而成痺,蘊邪化熱,蒸於經絡,四肢痺痛,筋骨不舒。蓋邪中於經為痺,中於絡為痿。

《金匱》云︰經熱則痺,絡熱則痿,倘經腑治失宣通,延為痿 。杏仁、滑石、石膏、赤苓、威靈仙、蠶砂、薏仁,數服痛減,乃用白朮、薏仁、茯苓、桂枝、片薑黃、釵斛、歸身、玉竹、五加皮、桑枝煎湯,數十服肢體活動。又服丸劑平補肝腎,步履如常。

族婦 右臂痛手不能舉,此為肢痺。用舒筋湯。片薑黃、當歸、羌活、炙草、薑渣、海桐皮,加桂枝,四五服漸瘳。凡筋得寒則急,得熱則縱, 短為拘,弛長為痿。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痺。風勝為行痺,寒勝為痛痺,濕勝為著痺,宜宣風逐寒燥濕,兼通絡。如臂痛,服舒筋湯,必腋下 汗出,則邪不滯於筋節,而拘急舒矣。如氣虛加參、,血虛加地、芍,肩背加羌活、狗脊、鹿膠,腰脊加杜仲、獨活、沙苑子,臂指加薑黃、桂枝,骨節加油松節、虎膝,下部加牛膝、薏苡、五加皮、虎脛骨,經絡加桑寄生、威靈仙、鉤藤。久而不痊,必有濕痰敗血瘀滯經絡,加桂心、膽星、川烏、地龍、紅花、桃仁以搜逐之。

王有年,盛暑脈沉緩,身半以下酸痛,脛膝無汗,手足不溫,便艱夢泄,皆濕熱壅阻致痺,先通其壅。用蒸牛膝、當歸、秦艽、川芎、玉竹、杏仁、陳皮、淡蓯蓉。二服便潤,去蓯蓉、杏仁,專理經絡濕邪,加桂枝、桑寄生、獨活、薏苡、杜仲、熟地(炒)。十數服全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