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証治裁 卷之五

清 林佩琴


頭風論治

(雷頭風附)

風邪上干,新感為頭痛,深久則為頭風。其症頭巔重暈,或頭皮麻痺,或耳鳴目眩,眉棱緊掣。舊素有痰火,複因當風取涼,邪從風府入腦,郁而為熱為痛,甚則目病昏眩。頭風不治必害眼。當分偏正、左右、寒熱、氣血治之。痛在正頂,多太陽經風郁,宜川芎、羌活、蔓荊、蘇葉等散之。太陽經從額至顛,絡腦後也。痛在左右,多少陽經火鬱,宜甘菊花、丹皮、山梔、桑葉、鉤藤等發之。少陽經從頭角下耳,及耳之前後也。痛偏左為風虛,宜川芎、當歸、防風、薄荷。痛偏右為痰熱,宜蒼朮、半夏、黃芩、石膏。氣虛者為勞,補中益氣湯加川芎、天麻。血虛者善驚,四物湯加薄荷、白芷。熱痛者惡熱,消風散。冷痺者畏寒,追風散。 寒熱久郁,發時悶痛,欲綿裹者多痰,二陳東加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風兼熱者,茶調散、菊花散。寒挾濕者,導痰東加蒼朮、白芷。痛連齒齦者,鉤藤散加荊芥、薄荷。痛掣眉棱者,選奇湯。鼻流臭涕者,芎犀散,或透頂散搐鼻出涎。腦後筋掣者,鉤藤、荷葉邊、連翹、苦丁茶、甘菊。氣上攻痛者,全蠍散。年久不愈者,烏頭、南星末,蔥汁調塗太陽穴。婦女血分受風者,養血祛風湯。其有因膽火上逆、為暈痛,治宜泄熱者,用羚羊角、生地、丹皮、甘菊、苦丁茶、嫩桑葉。因肝陽乘胃,為嘔吐,治宜熄風者,用茯神、甘菊炭、鉤藤、半夏曲,薄荷、山梔。因肝陰虛,內風動,治宜滋液者,用複脈湯去參、薑、桂,加雞子黃、白芍。因暑熱上蒙清竅、治宜清滲者,用石膏、荷梗、薄荷、羚羊角、通草、苡米。因陰傷陽浮,齒痛筋惕,治宜鎮攝者,用阿膠、牡蠣、生地、人參、白芍、鉤藤。因內風頭痛,淚冷目昏,治宜潤養者,用杞子、首烏、茯神、白芍、柏子仁、甘菊炭。頭腦鳴響,狀如蟲蛀,名天白蟻者,茶子末吹鼻效。頭多白屑作癢者,零陵香、白芷煎汁,入雞子白攪勻敷。雷頭風腫痛起塊,憎寒壯熱,腦震如雷鳴者,清震湯、解雷湯。雷頭風病在三陽,不可過用寒涼重劑,誅伐無過,河間立清震湯。腦風項背怯寒,腦戶穴冷者,神聖散。首風因於新沐,汗多惡風者,川芎丸、白芷丸。余參頭痛門治。

頭風脈候

浮為風,緊為寒。浮滑為風痰,洪數為風熱。陽弦為頭痛,細而堅為濕。弦而澀為氣虛,芤為血虛。滑為痰厥,頭痛脈急短澀者死。凡診寸脈短者頭痛,寸口緊急,或浮或短或弦,皆主頭痛。

附方

〔氣虛〕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血虛〕四物湯 見一卷中風。
〔熱痛〕消風散 見二卷失音。
〔冷痛〕追風散 炮川烏 石膏 炒僵蠶 荊 防 芎 草(各五錢) 天麻 製南星 白附子 羌活 地龍 全蠍 白芷(各二錢半) 乳香 沒藥(各一錢二分) 為末,每服五分,茶調下。
〔痰痛〕二陳湯 見一卷中風。
〔風熱〕茶調散 見一卷傷風。
〔風熱〕菊花散 甘菊花 旋複花 防風 枳殼 羌活 石膏 蔓荊子 甘草(各一錢五分) 薑(三片)
〔痰濕〕導痰湯 見一卷中風。
〔齒齦〕鉤藤散 鉤藤 陳 夏 防 苓 參 草 麥冬 石膏 甘菊 或加生地、荊芥。
〔眉棱〕選奇湯 防風 羌活(各三錢) 黃芩(一錢) 甘草(八分)
〔臭涕〕芎犀散 川芎 朱砂 石膏 片腦 人參 茯苓 炙草 細辛 犀角 山梔 麥冬 阿膠
〔搐鼻〕透頂散 細辛(二莖) 瓜蒂(七個)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冰片 麝香(各一分半) 研勻,用豆許,隨病左右搐鼻,出涎即愈。
〔氣攻〕全蠍散 全蠍(二十一個) 地龍(六條) 土狗(二個) 五倍子(五錢)
為末,酒調攤貼太陽穴。
〔血風〕養血祛風湯 芎 歸 荊 防 羌 辛 地 夏 草 本 石膏 旋複 蔓荊(各五分) 薑 棗
〔滋液〕複脈湯 見一卷中風。
〔雷頭〕清震湯 升麻 蒼朮 荷葉(各四錢)
〔雷頭〕解雷湯 落帚子(三錢) 升麻 川芎 蒼朮(各一錢) 先煎荷葉水,加薑,再入藥,煎七分服。
〔腦風〕神聖散 葛根(半生半炒) 麻黃 細辛 藿香 等分為末,薄荷荊芥湯下。
〔首風〕川芎丸 川芎(四兩) 天麻(一兩) 蜜和,每作十丸,以一丸細嚼,茶酒任下。
〔首風〕白芷丸 新白芷不拘多少,挫細,以蘿卜汁浸,晒乾研,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荊芥湯下,一名都梁丸。

雷頭風脈案

薛 憎寒發熱頭痛,腦如雷鳴,一夕頂發塊 甚多,延及項後,都成疙瘩。俗醫以為外症,用敷藥罔效。診其脈浮大,審知為雷頭風,按東垣先生論此症狀,類傷寒,病在三陽,不可過用寒涼重劑,誅伐無過,故劉河間立清震湯治之。用升麻(三錢)、蒼朮(米泔浸,炒,四錢)、青荷葉(一枝)、薄荷(三錢),如法,二服立消。此痰火上升,故成結核腫痛。用蒼朮除濕痰,薄荷散風火,升麻、荷葉引入巔頂,升發陽氣,自得汗而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