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証治裁 卷之四

清 林佩琴


怔忡驚恐論治

怔忡者,心動不安,無所見聞驚恐,而胸間惕惕自動也。驚者,神氣失守,由見聞奪氣,而駭出暫時也。恐者,膽怯股栗,如人將捕之,乃歷久而懼難自釋也。怔忡傷心神,驚傷膽液,恐傷腎精,三者心膽肝腎病。恐甚於驚,驚久則為怔忡。而心膽之虛,無不由腎精之虛也。昔人論陽統於陰,心本於腎,上下不安者由乎下,心氣虛者因乎精,此精氣互根,君相相資之理,固然矣。然怔忡驚恐,與悲思憂怒,皆情志之病。患者非節勞欲,攝心神,壯膽力,則病根難拔。治者務審其病情而調之。如心脾氣血本虛,而致怔忡驚恐、或因大驚猝恐,神志昏亂者,七福飲,甚者大補元煎。如腎水虧,真陰不足致怔忡者,左歸飲。如命火衰,真陽不足致怔忡者,右歸飲。如三陰精血虧損,陰中之陽不足,而致怔忡驚恐者,大營煎或理陰煎。如水虧火盛,煩躁熱渴而為怔忡驚悸者,二陰煎或加減一陰煎。如思慮郁損心營,而為怔忡驚悸者,逍遙散,或益營煎。如痰火盛,心下怔忡者,溫膽東加炒黃連、山梔、當歸、貝母。如寒痰停蓄心下而怔忡者,薑朮湯。如痰迷心竅驚悸者,溫膽湯,甚者朱砂消痰飲。此景岳治法也。

分治(卑附)

〔怔忡症〕由心包血虛,心火下迫,震動君主神明,或思慮勞神,或郁怒動火,致頭暈汗出,不寐便濁等因,宜養心血調心氣,降火安神為主。如心火熾甚,安神丸。心血虛熱,四物安神湯。心神浮越,酌用清鎮湯。水衰火旺,心動不安,天王補心丹。由汗下後氣虛,益營煎。營衛俱衰,脈來結代,心惕不安,養心湯。心動而臥不安,棗仁湯。思慮煩勞,心動不寐,養營湯。憂思鬱結,怔忡不已,歸脾湯。心虛怔忡自汗,養營湯去木香,加浮小麥煎湯。氣鬱不宣,怔忡不定,加味四七東加薑汁、竹瀝。痰火怔忡時作時止,參胡溫膽湯、金箔鎮心丸。水停心下,水氣乘心為悸,茯苓甘草湯、半夏茯苓湯。心為火而畏水,水氣乘之,故跳動不安為悸。臍下悸動,為腎氣上凌。五苓散加辰砂。腎氣凌心,尺脈必弦緊。因痰飲而悸,導痰東加參、桂。通治怔忡恍惚健忘,降火安神,加味安神丸。
〔卑 症〕與怔忡類,其症胸中痞塞,不能飲食,心常有歉,愛居暗室,見人則驚避無地,病至數年,不得以癲症治之。人參養營湯。
〔驚症〕《內經》以驚屬肝胃,雖風木震動,胃土受克之理,良由心主先虛,乍有所觸而心駭神亂也。故曰︰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丹溪云︰驚則神出於舍,舍空液聚,痰涎著於包絡之間,神不得歸。控涎丹加辰砂、遠志。多致目晴不轉,不能言,短氣自汗,臥不安,或眠多異夢,隨即驚覺。溫膽東加棗仁。臥多驚魘,口中有聲,溫膽湯下遠志丸。若臥則魂夢飛揚,驚悸多魘,通夕不寐,乃肝虛風襲入之。先用獨活湯數服,後用珍珠母丸。至因大驚而病者,寸脈必動如豆粒,而無頭尾,急宜鎮定。黃連安神丸。驚則氣亂,郁而生火生痰,痰與氣搏,變生諸症,溫膽東加棗仁、蓮子,金銀器煎。或鎮心丹、琥珀養心丹、遠志丸。膽虛善驚,人參、肉桂、熟地、棗仁、五味子、杞子、柏子仁。肝膽俱虛,百藥不效,宜補腎,酒化鹿角膠五錢。心氣虛,神不定而驚,妙香散。心血虛,神易擾而驚,朱砂安神丸。氣血俱虛,恍惚煩躁而驚,養心湯。思慮過度,清心補血湯。痰擾心包,加味定志丸。被物所驚,心跳不安,蕊珠丸。驚悸多屬血虛與痰,瘦人多是血虛,肥人多是痰飲。時時心跳,亦是血虛,或陰火上沖所致。驚症有二,有因病而驚者,當察客邪,而兼治其標。有因驚而病者,宜安養心神,滋培肝膽,專扶元氣為主。
〔恐症〕《內經》兼心腎胃肝膽包絡諸經。經曰︰足少陰之脈病善恐。又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又曰︰恐則氣下。又曰︰精氣並於腎則恐,肝藏血,血不足則恐。又曰︰胃為恐。注云︰胃熱則腎水微,故恐。又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膽病者驚惕,恐人將捕之。肝病如人將捕之。心包絡動,心澹澹大動。又曰︰恐則精卻。而恐為腎志,屬水本臟,因旁及他經,故治法亦別焉。恐由於腎傷者,補精髓。人參散去桂心,加牛膝、遠志。由於肝膽虛者,養陰血。酸棗仁湯去 、蓮,加山萸、丹皮、白芍。由於心包絡者,鎮其神。定志丸去朮,加龍齒、琥珀、犀角、金銀箔。治在陽明胃者,壯其氣。四君子湯倍茯苓。其思慮勞心而善恐者,一味鹿角膠酒化,多服效。因腎中陽虛而善恐者,八味丸。

怔忡驚恐脈候

手厥陰脈動甚,則心澹澹大動,胃絡名虛裡,貫膈絡肺,出左乳下,其動應衣,虛而有痰則動,更須臾發一陣熱者是也。以上怔忡脈。

驚悸脈必結代,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病在心膽,其脈必大動,驚者其脈止而複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以上驚脈。

恐則脈沉,恐傷腎,脈必沉。其人恐怖,其脈形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色脫也。以上恐脈。

附方

〔心脾〕七福飲 見三卷郁。
〔氣血〕大補元煎 見一卷中風。
〔滋陰〕左歸飲 見二卷虛損。
〔補陽〕右歸飲 見二卷虛損。
〔三陰〕大營煎 見三卷關格。
〔三陰〕理陰煎 見二卷咳嗽。
〔心火〕二陰煎 見本卷癲狂。
〔心火〕加減一陰煎 生地 白芍 麥冬(各二錢) 熟地(三錢)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甘草(七分)
〔思郁〕逍遙散 見一卷火。
〔思郁〕益營煎 見本卷癇。
〔痰火〕溫膽湯 見一卷溫。
〔寒痰〕薑朮湯 薑 朮 苓 夏 桂 草 棗
〔消痰〕朱砂消痰飲 膽星(五錢) 朱砂(二錢半) 麝香(二分) 為末,薑湯下。
〔心火〕安神丸 見二卷汗。即朱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
〔血虛〕四物安神湯 二地 歸 芍 參 朮 茯神 棗仁 黃連 柏子仁 麥冬 竹茹 烏梅 辰砂
〔勞神〕清鎮湯 茯神 棗仁 遠志 菖蒲 石蓮 當歸 生地貝母 麥冬
〔心火〕天王補心丹 見一卷火。
〔安心〕養心湯 見二卷勞瘵。
〔不臥〕棗仁湯 參 歸 苓 陳草 棗仁 遠志 蓮子 茯神 薑 棗
〔思煩〕養營湯 參 歸 芍 遠志 棗仁 茯神 木香 柏子仁
〔憂郁〕歸脾湯 見二卷勞瘵。
〔氣結〕加味四七湯 夏 朴 蘇 草赤苓 茯神 遠志 菖蒲 薑 棗
〔痰火〕參胡溫膽湯 溫膽東加 人參 柴胡 麥冬 桔梗 甘草 香附 薑 棗
〔痰火〕金箔鎮心丸 見本卷癲狂。
〔水悸〕茯苓甘草湯 苓 桂 草 薑 若再加半夏,名半夏茯苓湯。
〔水凌〕五苓散 見一卷溫。
〔痰侵〕導痰湯 見一卷中風。
〔通治〕加味安神丸 地 芍 歸 芎 陳 貝 連 草 茯神 麥冬 遠志 棗仁 蜜丸,辰砂為衣。
〔卑 〕人參養營湯 見二卷勞瘵。
〔去痰〕控涎丹 見二卷痰飲。
〔驚魘〕遠志丸 見本卷癇症。
〔虛風〕獨活湯 羌 獨 苓 夏 參味 辛 草 前胡 沙參 棗仁 烏梅 薑
〔肝虛〕珍珠母丸 珍珠母(研細,七錢五分) 當歸 熟地(各一兩五錢) 人參 棗仁 柏子仁 犀角 茯苓(各一兩) 沉香 龍齒(各五分) 煉蜜為丸。
〔多夢〕鎮心丹 棗仁 茯苓 茯神 麥冬 五味 肉桂 人參 熟地 龍齒 天冬 遠志 山藥 車前 朱砂 蜜丸。
〔心跳〕琥珀養心丹 琥珀 龍齒 遠志 菖蒲 茯神 人參 棗仁 生地 當歸 黃連 柏子仁 朱砂 牛黃 豬心血和丸。
〔神虛〕妙香散 見二卷衄。
〔思煩〕清心補血湯 參 苓 歸 芍 芎 地 麥 味 陳 梔 草 棗仁
〔痰擾〕加味定志丸 茯苓(三兩) 遠志 菖蒲(各二兩) 人參(一兩) 琥珀 鬱金(各五錢)薑汁糊丸,辰砂為衣。
〔心跳〕蕊珠丸 豬心血(一兩) 朱砂(一兩) 干青靛花(一匕)將豬心血和靛花,研勻,加朱砂和丸,茶下。
〔腎恐〕人參散 人參 枳殼 桂心 甘菊 茯神 山萸 五味 杞子(各七錢五分) 柏子仁 熟地(各一兩) 酒下二錢。
〔心恐〕定志丸 見本卷癲狂。
〔胃恐〕四君子湯 參 苓 朮 草
〔陽虛〕八味丸 見一卷中風。
〔膽恐〕補膽防風湯 防風(一兩) 人參(七分) 細辛 甘草 川芎 茯神 獨活 前胡(各八分)
為末煎。

怔忡脈案

吳氏 產後不寐,心虛不安,此去血多,而心神失養也。仿養心湯意,熟地、棗仁、茯神、柏子仁、麥冬、潞參、五味子、炙草、白芍、三服愈。

樊 館課神勞,心虛生熱,治以天王補心丹。

汪氏 病久失調,延成虛損,怔忡汗出,手足心熱,坐起眩暈,善飢無寐。診左寸虛散,右寸關虛弦,兩尺稍大。此陰虧火炎之漸,惟營虛生內熱,故手足如烙,寤煩神失安,故汗液自泄。虛陽挾風上蒙清竅,故頭目眩暈,肝陽肆橫,陽明當其沖,風火消鑠故善飢。滋液熄風,全用柔劑,歸脾湯去 、朮、木香、歸、薑。加白芍、丹皮、熟地、甘菊(炒),六服漸安。去丹皮、甘菊,再加山藥、柏子仁,晚服六味丸全愈。

殷氏 吐紅夜嗽,舌 心惕,自汗不寐,晡寒食減,脘痞不舒,脈虛芤,兩寸浮,此營損及衛也。用黃精、柏子霜、生 、炙草、杞子、棗仁、茯神、白芍、川貝、龍眼肉、小麥煎湯緩服。當晚穩寐,三劑汗收嗽定矣。又十餘服,諸症俱愈。

驚恐脈案

貢氏 驚悸恍惚,不飢不食不寐,脈虛促。病因怒恐而得,膽火上冒則頭眩心忡,胸脘刺痛,氣結,呵欠怯冷,倏煩熱多驚,皆陽越失鎮,服藥鮮效,總由治失其要。先鎮浮陽,再議和陰。牡蠣、龍骨(俱 研二錢)、磁石(一錢)、柏子仁、連翹心(各五分)、茯神、生棗仁(各二錢)、三服症象大減,改用羚羊角(六分)、嫩桑葉(三錢)、熟地、棗仁、茯神、白芍(各二錢)、小麥(一合)、麥冬、半夏(各錢半),數服能寐思食矣。

族女 產後心虛善恐,見聞錯妄,此由肝膽怯也。用酸棗仁湯養陰血。棗仁、潞參、當歸、茯神、熟地、遠志、蓮子、炙草。服稍定,時恍惚,不思食,去熟地,加竹茹、菖蒲。服漸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