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方

日本、丹波康賴

卷第二十七 養生

大體第一

《千金方》云︰夫養生也者,欲使習以性成,成自為善,不習無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其養生之大經也。蓋養性者,時則治未病之病,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縱玉酒金丹,未能延壽。故老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畏虎光,此則道德之 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

《文子》云︰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開嗜欲,養生之末也。

《養生要集》云︰《神仙圖》云︰夫為長生之術,常當存之行止坐起,飲食臥息,諸便皆思,晝夜不忘。保全精、氣、神,不離身則長生。

又云︰《中經》云︰夫稟五常之氣,有靜躁剛柔之性,不可易也。靜者可令躁,躁者不可令靜,靜躁各有其性,違之則失其分,恣之則害其生。故靜之弊,在不開通;躁之弊,在不精密。治生之道,順其性,因其分,使拆引隨宜,損益以漸,則各得其適矣。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減壽;躁而能養,延年。然靜易御,躁難將,順養之宜者,靜亦可養,躁亦可養也。

又云︰大計奢嫩者壽,慳勤者夭,放散劬(擁俱反)□ (良刃反)之異也。佃夫壽,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驗也。處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務煩簡之殊也。故俗人覓利,道人罕營。

又云︰《少有經》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即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臟。多愁則心攝,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無少無多者,幾於真人也。

又云︰彭祖曰︰養壽之法,但莫傷之而已。夫冬溫夏涼,不失四時之和,所以適身也。美色□姿,幽閑娛樂,不致思欲之感,所以通神也。車馬威儀,知足無求,所以一志也。八音五色,以玩視聽之歡,所以導心也。凡此皆所以養壽而不能 酌之者,反以迷患。故至人恐流遁不反,乃絕其源。故言︰上士別床,中士別被,服藥百果,不如獨臥。色使目盲,聲使耳聾,味令口爽之。苟能節宣其適,拆揚其通塞者,不以滅耳,而得其益。

又云︰彭祖曰︰重衣濃褥,體不堪苦,以致風寒之疾。濃味脯臘,醉飽厭飯,以致疝結之病。美色妖麗,媚外家盈房,以致虛損之禍。淫聲裊音,移心悅耳,以致荒恥之惑。馳騁游觀,弋獵原野,以致發狂之失。謀得戰勝,乘弱取亂,以致驕逸之敗。蓋賢聖戒失其理者也,然此養生之具,譬猶水火,不可失適,反為害耳。

又云︰仲長統曰︰北方寒,而其人壽;南方暑,而其人夭。此寒暑之方驗於人也。均之蠶也,寒而飢之,則引日多;溫而飽之,則用日少。此寒暑飢飽為修短驗乎物者也。嬰兒之生,衣之新纊則骨蒸焉,食之魚肉則蟲生焉,串之逸樂則易傷焉。此寒苦動移之使乎性也。

又云︰道機曰︰人生而命有長短者,非自然也。皆由將身不慎,飲食過差,淫 無度,忤逆陰陽,魂魄神散,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終其壽也。

《稽康養生論》云︰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一難也;喜怒不除,二難也;聲色不去,三難也;滋味不絕,四難也;神慮精散,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大陽,不能不曲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濟,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亦養生之大經也。然或有服膺仁義,無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亞也。

又云︰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所傳,較而論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道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不得而愧,情一集則渙然流離,終朝不食,囂然思食,而曾子銜裊,七日不飢。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殿憂,則達旦不瞑,則勁刷理鬢,醇醪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而國亂於下也。夫為稼於湯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焦爛,必有一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矣。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裊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禾於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性)。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淒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戚)而體氣和平。

又云︰嗜欲雖出於人情,而非道德之正。猶木之有蠍,雖木所生而非木所宜,故蠍盛則木,欲勝則身枯,然則欲與生,不並立;名與身,不俱存,略可知矣。

又云︰養性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精散,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者,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大陽,不能不曲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濟,玄德日全,不祈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大理之所都也。

《抱朴子》云︰諸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於物,怒己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凶,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殺,口不勸福,見人有得,如己之得。見人有失,如己有失。不自貴,不自譽,不嫉妒勝己,不佞諂陰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於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又云︰夫五聲八音,清商流征,損聰者鮮藻艷彩,麗炳爛煥,傷明者也。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亂性者。冶容媚姿,紅華素質,伐命者也。

又云︰夫損,易知而速焉;益,難知而遲焉。尚不悟其易,且安能識其難哉。夫損者如燈火之消脂,莫之見而忽盡矣。益者如苗木之播殖,莫之覺而忽茂矣。故治身養性,務謹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猝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積,一所以至億也。若能愛(受)之於微,成之於著者,則幾乎知道矣。

《莊子》云︰善養生者,若牧羊者。然視其後者而鞭之。魯有單(唐韻︰時□反,姓也)豹者,嚴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

有張毅者,高門懸薄,無不趨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病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後者也。(鞭其後者,去其不及也。)

《呂氏春秋》云︰聖人養生適性,室大則多陰,台高則多陰(陽)。多陽生 ,多陰則生痿,皆不適之患也。味眾肉充則中氣不達,衣熱則理塞,理塞則氣不固,此皆傷生也。故聖人為苑囿園池,足以觀望勞形而已矣,為宮觀台榭,足以避燥濕。為輿馬衣裘逸身,足以暖骸而已;為飲醴,足以適味充虛;為聲色音樂,足以安生自娛而已。五者,聖人所養生也。

又云︰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曰伐命之斧。肥肉濃酒,務以相強,命曰爛腸之食。(靡曼︰細理弱肌美也。皓齒,所謂齒如瓠犀也。《老子》云︰五味實口,使口爽傷,故謂之爛腸之食。)

《顏氏家訓》云︰夫養生者,先須慮禍求福,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單豹養於內而喪外,張毅養於外而喪內,前賢之所誡也。稽康著養生之論,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延,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

谷神第二

《老子道經》云︰谷神不死。(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也。神謂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臟盡傷則五神去也。)是謂玄牝。(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於人為鼻;牝,地也,於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臟於心,五氣精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於鼻,與天通氣,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辱,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入出於口,與地通氣,故口為牝也。)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根,元也。言鼻口之門是為(乃)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乎若存。(鼻口噓吸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複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也。)

《史記》云︰人所以生者,神也;所 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蔽,形神離則死,故聖人重之。由是觀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神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乎?

《抱朴子》云︰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麋(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根拔蠍繁,則青青去木矣。器疲欲勝,則精靈離逝矣。

《養生要集》云︰穎川胡照(昭)孔明云︰目不欲視不正色,耳不欲聽丑穢聲,鼻不欲(嗅)腥氣,口不欲嘗毒刺味,心不欲謀欺詐事,此辱神損壽。又居常而嘆息,晨夜吟嘯於正來邪矣。夫常人不得無欲,又複不得無事,但常和心約念靜身損物,先去亂神犯性者,此即嗇(所力反)神之一術也。

又云︰鉅鹿張 子明曰︰思念不欲專,亦不欲散,專則愚惑,散則佚蕩。又讀書致思,損性尤深。不能不讀。當讀己所解者,己所不解而思之不已,非但損壽,或中戇(《玉》都絳反,愚也;)疣(涉降反,愚也,音尤)失志,或悵恍不治,甚者失性,世謂之經逸。

《延壽赤書》云︰三魂名︰爽靈、胎光、幽精。七魄神名︰尸苟、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巳上名夜半五更誦兩遍,魂魄不離形神也。)

五臟神名︰心神赤子字朱靈,肺神誥華字虛成,肝神龍煙字含明,腎神玄□ 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庭。(以上神名,日別誦之,神不離形也。)

《聖記經》云︰人身中有三無宮也,當兩眉卻入三寸為泥丸宮,此上丹田也;中有赤子字元先,一名帝卿人,長三寸,紫衣也。中心為絳宮,此中丹田也;其中真人字子丹,一名光堅,赤衣也。臍下三寸為命門宮,此下丹田也;其中嬰兒字元陽,一名谷玄黃衣也,皆如嬰兒之狀。凡欲拘製魂魄,先陰呼其名,並存服色,令次第分明。

養形第三

《素問》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蚤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毋厭於日,使志莫怒,使英華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也,養生之道也。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毋外其志,使肺氣精。此秋氣之應也。養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謂氣閉藏。水冰地坼,毋擾於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德,去寒就溫,毋泄皮膚,便(使)氣極。此冬氣之應也。養藏之道也。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氣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聖記經》云︰夫一日之道,朝飽暮飢;一月之道,不失盛衰;一歲之道,夏瘦冬肥;百歲之道,節穀食米。千歲之道,獨男無女。是謂長生久視。

《養生要集》云︰青牛道士云︰人不欲使樂,樂人不壽。但當莫強健為其氣力所不任,舉重引強掘地,若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然過於勞苦,遠勝過於逸樂也。能從朝至暮常有所為,使足不息乃快。但覺極當息,息複為,乃與導引無異也。夫流水不垢,戶樞不腐者,以其勞動之數故也。

又云︰《中經》曰︰人常欲數照鏡,謂之存形。形與神相存,此照鏡也。若務容色自愛玩,不如勿照也。

又云︰大汗出,急敷粉。著汗濕衣,令人得瘡,大小便不利。

《養生志》云︰□ 熱來勿以水臨面,若臨面不久成癇,或起即頭眩。

又云︰足汗入水,令人作骨痺病,凶。

《千金方》云︰人欲少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又云︰凡大汗,勿即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

又云︰人汗勿跋床懸腳,久成血痺,兩足重,腰疼。

又云︰每至八月一日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先生意常欲使氣在下,勿欲泄之於上。)

又云︰冬日溫足凍□ ,春秋□ 足俱凍,此凡人常法。

又云︰勿舉足向火。

又云︰忍尿不便,膝冷成痺。出(忍)大便不出,成氣痔。

又云︰久坐立尿,久立坐尿。

又云︰人飢,須坐小便。若飽,立小便。慎之。無病,除虛損。

又云︰小便勿怒,令兩足及膝冷。

又云︰大便不用呼氣,乃強怒。令人腰疼目澀,宜任之。

《眼論》云︰夫欲治眼,不問輕重,悉不得涉風霜、雨水、寒熱、虛損、大勞並及房室。飲食禁忌悉不得犯。

《千金方》云︰凡少時不自將慎,年至四十即漸漸眼暗。若能依此將慎,可得白首。無他,所以人年四十以去,恆須□ 目,非有要事不肯輒開,此之一術,護慎之極也。

又云︰生食五辛,接熱食飲,刺頭,出血過多。

極目視 夜讀細書 久處煙火 抄寫多年 博弈不休 日沒後讀書 飲酒不已 熱食面食 雕鏤細作 泣淚過度 房室無節 夜遠視星火 數向日月輪看 月中讀書 極目瞻視山川草木
上一十七件(其輩反,分也),並是喪明之由。養生之士,宜熟慎焉。

又云︰有馳騁田獵。冒涉霜雪,迎風追獸,日夜不息者,亦是傷目之媒也。

又云︰凡旦起勿開目洗,令目澀,失明、饒淚。

又云︰凡熊、豬二脂不作燈火,煙氣入目光,不能遠視。

《養生要集》云︰《中經》云︰以冷水洗目,引熱氣,令人目早瞑。

《養性志》云︰日月勿正怒目久視之,令人早失其明。

《靳邵服石論》云︰凡澆(洗)頭勿使頭垢汁入目中,令人目早瞑。

《晉書》云︰范寧字武子,患目痛,就張湛求方。答雲治以六物︰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氣篩,蘊於胸中七日。然後納諸方寸修之,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發,血之窮也。千過梳發,發不白。

《千金方》云︰凡旦,欲得食訖,然後洗梳也。

《唐臨腳氣論》云︰數須用梳攏頭,每梳發欲得一百餘,梳亦大去氣。

《延壽赤書》云︰《大極經》曰︰理發宜向壬地。當數易櫛,櫛處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櫛之。取多佳也。於是血流不滯,發根當堅。(令侍者濯手,然令櫛。不然污天宮也。)

又云︰《真誥》曰︰櫛發欲得弘多。通血氣,散風濕也。數易櫛逾良。

又云︰《丹景經》曰︰以手更摩發反理櫛,但熱,令發不白也。

《太素經》楊上善注云︰齒為骨餘,以楊枝若物資齒,則齒鮮好也。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齒,骨之窮也。朝夕喙齒,齒不齲。

又云︰食畢當嗽口數過,不爾令人病齒齲(丘禹反。《說文》云︰齒蠹也。)

又云︰水銀近牙齒,發齦腫,喜落齒。

《顏氏家訓》云︰吾嘗患齒動搖欲落,飲熱食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云牢齒之法,旦朝建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至今恆將之。此輩小術,無損於事,亦可修之。

《千金方》云︰食畢當嗽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

《延壽赤書》云︰鄭都記曰︰夜行當鳴天鼓,無至限數也。辟百鬼邪。凡鬼畏 齒之聲,是故不得犯人。(今按︰《大清經》云︰天鼓謂齒也。)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爪,筋之窮也。爪不數截筋不替。

《千金方》云︰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今按︰《唐臨腳氣論》云︰丑日手甲、寅日足甲割之。)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人不欲數沐浴,數沐浴動血脈,引外氣。

又云︰飽食即沐發者,作頭風病。

又云︰青牛道士曰︰汗出不露臥及澡浴,使人身振及寒熱,或作風疹。

又云︰新沐頭未乾不可以臥,使人頭重身熱,及得頭風煩滿。

又云︰《抱朴子》云︰月宿東井日可沐浴。令人長生無病。

又云︰正月十日人定時,二月八日黃昏時,三月六日日入時,四月七日日 時,五月一日日中時,六月二十七日日食時,七月二十五日小食時,八月二十五日日出時,九月二十日雞三鳴時,十月十八日雞始鳴時,十一月十五日過夜時,十二月十三日夜半時,閏月視日入中時。可沐浴,得神明恩,除百病。

又云︰道士齋戒,沐浴蘭菊花湯,令人老壽。

又云︰常以春三月旦沐更生,夏三月旦沐周盈,秋三月旦沐日精,冬三月旦沐長生。常用陰日沐浴之。增壽三百年,謂不服但沐浴也。服之者,延壽無已。(今按︰《大清經》云︰更生者,菊之始生苗也。周盈者,菊之莖也;日精者,菊華也。長生者,菊根也。又《蝦蟆經》云︰甲丙戊庚壬皆陽日也,乙丁己辛癸皆陰日也。)

又云︰凡人常以正月二日、二月三日、三月六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二十一日、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二十日、十月八日、十一月二十日、十二月三十日取枸杞煮湯沐浴

又云︰居家不欲數沐浴,必須密室,室不得大熱,亦不得大冷,大熱大冷皆生百病。冬沐不

又云︰新沐訖,勿以當風,勿以濕結之,勿以濕頭臥,使人得頭風、眩悶、發頹、面齒痛、又云︰熱泔洗頭,冷水灌,亦作頭風。飽飢沐發,亦作頭風。夜沐發,不食而臥,令心虛、《養生志》云︰諸深山有陂,水久停者,喜有沙虱,不中沐浴。

《養生要集》云︰凡遠行途中,逢河水勿洗面,生為 。(狀如烏卵之色斑也。)

用氣第四

《抱朴子》云︰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知治身則能治國也。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 其氣,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也。是以至人修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民難養而易危也,氣難清而易獨也。故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壽延焉。

《養生要集》云︰鹵公云︰人在氣中,如魚在水,水濁則魚瘦,氣昏則人疾,濁者非獨,天氣昏濁,但思慮縈心,得失交喪,引兼蹇,亦名為濁也。

又云︰彭祖云︰人之愛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宜,常壽百四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小複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複能加之,可至四百八十歲。

又云︰《服氣經》云︰道者氣也,寶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神者精也,寶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精者,血脈之川流,守骨靈神也。精去則骨枯,骨枯則死矣。是以為道者務寶其精,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為死氣,常以生氣時正偃臥,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嬰兒之方卷手,)閉氣不息,於心中數至二百,乃口吐氣,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俱,五臟安,能閉氣。數至二百五十,華蓋美,(華蓋者,眉也。)耳目聰明,舉身無病,邪不干人也。

又云︰行氣者,先除鼻中毛,所謂通神路,常人又利喘也。

又云︰行氣、閉氣雖是治身之要,然當先達解其理空,又宜虛,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宣流,或致發瘡,譬如泉源,不可壅遏不通。若食生魚、生蟲、生菜、肥肉,及喜怒憂恚不除而行氣,令人發上氣。凡欲修此,皆以漸。

又云︰《元陽經》云︰常以鼻納氣含而嗽,漏舌□ 膚齒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良。當少飲食,飲食多氣逆,百脈閉,閉則氣不行,氣不行則生病也。

又云︰《老子》尹氏內解曰︰唾者,湊為醴泉,聚為玉漿,流為華池,散為精液,降為甘露,故口為華池,中有醴泉,嗽而咽之,溉臟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節毛髮,宗之而生也。

又云︰《養生內解》云︰人能終日不唾,含棗而咽之,令人愛氣生津液,此大要也。

又云︰劉君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長存。謂鼻納氣為生,口吐氣為死。凡人不能服氣,從朝至暮,常習不息,修而舒之。

又︰常令鼻納口吐,所謂吐故納新也。現世人有能以鼻吹笙、以鼻飲酒者,積習所能,則鼻能為口,之所為者今習以口吐鼻納,尤易鼻吹鼻飲也。但人不能習,習不能久耳。

又云︰彭祖云︰和神導氣之道,當得密室閑房,安床暖席,枕高二寸五分,正身偃臥眠,目閉氣息於胸膈,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寒暑不能害,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此真人也。若不能元思慮,當以漸除之耳。不能猥閉之,稍稍學之,起於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氣,尋複 之,能十二息不舒,是小通也。百(二十)不息是大通也。

又云︰當以夜半之後、生氣之時,閉氣以心中數,數令間不容間,恐有誤亂,可並以手下籌,能至千則去仙不遠矣。吐氣令入多出少,常以鼻取之,口吐之。

又云︰若天霧、惡風、猛寒、大熱,勿取氣,但閉之而已。微吐尋複閉之。

又云︰行氣欲除百病,隨病所有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使其愈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此養生大要也。

《大清經》云︰夫氣之為理,有內有外,有陰有陽。陽氣為生,陰氣為死。從夜半至日中,外為生氣;從日中至夜半,內為死氣。

凡服氣者,常應服生氣。死氣傷人,外氣生時,隨欲服便服,不必待當時也。取外氣法︰

鼻引生氣入,口吐死氣出,慎不可逆。逆則傷人。口入鼻出,謂之逆也。從日中至夜半生氣在內,服法︰閉口,目如常,喘息令息出至鼻端,即鼓兩頰,引出息,還入口,滿口而咽,以足為度,不須吐也。

又云︰甘始服六戊法︰常以朝暮,先甲子,旬起向辰地,舌□ 上下齒,取津液周旋,三至而一咽,五咽止。次向寅,亦如之。周於六戊,凡三十咽止。

又云︰ 儉服六戊法︰起甲子,日竟,旬恆向戊辰,咽氣甲戌,旬則恆向戊寅,咽六旬,效此。

又云︰服五星精法︰春夏秋冬及四季月,各向建各存其星氣,大如指,隨其色來入口,又各存臟中,色氣亦如此。上退場門,便含咽吞之,複更吸吞數畢止,日三,初三九,次三七,後三五也。春平旦,次日中日入;夏日出日入;秋日入人定雞鳴;冬夜半日出日中,一云日入。四季各依王時,起至間中三七至沖並舒手足,張口此之,時三五。

又云︰取氣法,從鼻中引入中口吐出,慎不可逆,逆則傷人。口入鼻出之逆也。

服法︰正身作臥,下枕,令與身平,握固,以四指杞大指握固也。要令床敷濃襦,平正直身,兩腳相去五寸,舒兩臂,令去身各五寸。安身體,定氣息,放身如委衣床上謂之大委氣法也。然後徐徐鼻中引氣,鼓兩頰,令起,徐徐微引氣入頰中,亦勿令頓滿也。滿則還出,出則咽難,恆令內虛,虛則複得更引。若氣先調者,微七引入口一咽氣;先未調者,五引可咽,三引亦可咽,咽時小動舌,令氣轉,然後咽,咽時勿使鼻中氣泄也。氣泄則損人。

又云︰取氣時僵臥,直兩手腳,握固,兩腳相去、兩手各去身五寸。閉目閉口,鼻中引氣,從夜半初服九九八十一咽,雞鳴八八六十四咽,平旦七七四十九咽,日出六六三十六咽,食時五五二十五咽,禺中四四十六咽。

又云︰初服氣,氣兼未調,量能否,應一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或三咽一吐。若氣小調,三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或三咽一吐。氣漸漸調,五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或三咽一吐,居平好也。又七引一咽一吐,或二咽一吐至三咽一吐,此氣極調善也。

又云︰凡服氣及苻水斷谷,皆須山居靜處,安心定意,不可令人猝有犯觸而致驚忤者,皆多失心。初為之十日二十日,疲極消瘦,頭眩足弱,過此乃漸漸勝耳。若兼之以藥物,則不乃虛 也。例不欲多言,笑舉動亡精費氣,最為大忌。

《千金方》云︰調氣方︰治萬病大患,百日即生眉髮也。凡調氣之法,夜半後、日中前,氣生得調,日中後、夜半前,氣死不得調。調氣時,仰臥,床鋪濃軟,枕高下其身平,舒手展腳,兩手握大母指節,去身四五寸,兩腳相去四五寸。引氣從鼻入足即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氣閉從口細細吐出,盡還從鼻細細引入。

又云︰每旦初起,面向午展兩手,於膝上,心眼觀氣入頂下,達湧泉,旦旦如此,名曰送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微吐不得開口。)複欲得出氣少,入氣多。

導引第五

《養生要集》云︰《寧先生導引經》云︰所以導引,令人肢體骨節中諸惡氣皆去,正氣存處矣。

《太素經》楊上善云︰導引謂熊頸鳥伸、五禽戲等,近愈痿 萬病,遠取長生久視也。

《華佗別傳》云︰佗嘗語吳普云︰人欲得勞動,但不當自極耳。體常動搖,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疾則不生。卿見戶樞雖用易腐之木,朝暮開閉動搖,遂最晚朽。是以古之仙者赤松、彭祖之為導引,蓋取於此。

《養生要集》云︰率導引常候天陽和溫、日月清靜時,可入室。甚寒、甚暑,不可以導引。

又云︰《導引經》云︰凡導引調氣養生,宜日別三時為之。謂卯、午、酉時,臨欲導引,宜先潔清。

又云︰道人劉京云︰人當朝朝服玉泉,使人丁壯,有顏色,去蟲而堅齒。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未起早嗽漏之滿口乃吞之。輒輒喙齒二七過,如此者,二乃止,名曰練精。

又云︰《養生內解》云︰常以向晨摩指,少陽令熱,以熨目,滿二七止。

又云︰常以黃昏指目四 ,名曰存神光滿。

又云︰拘魂門、製魄戶,名曰握固。令人魂魄安。魂門魄戶者,兩手大母指本內近爪甲也。此固精、明目、留年、還白之法。若能終日握之,邪氣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母指著四小指內抱之。積習不止,眠中亦不複開。一說云令人不厭魅。)

又云︰常以向晨摩目畢喙齒三十六下,以舌熟□ 二七過,嗽漏口中津液,滿口咽之。三過止,亦可二七喙齒,一喙一咽,滿三止。

又云︰旦起東向坐,以兩手相摩令熱,以手摩額上至頂上,滿二九止,名曰存泥丸。

又云︰清旦初起,以兩手叉兩耳,極上下之,二七之,令人耳不聾。

又云︰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下,止邪氣,令面有光。

又云︰令人摩手令熱,當摩身體,從上至下,名曰乾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疾皆除。

《服氣導引抄》云︰臥起先以手巾若濃帛拭項中、四面及耳後,皆使員匝溫溫然也。順發摩頭,若理櫛之,無在也。(謂臥初起先宜向壬行此法,竟乃為□ 手及諸事。)

《千金方》云︰自按摩法︰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走馬,此是婆羅門法。一兩手相捉向戾如洗手法。一兩手淺相叉,翻覆向胸;一兩手相捉,共按髀(左右同。)一兩手相重按髀,徐徐戾身。一如挽五石弓力左右同。一作拳向前築(左右同。)一如拓石法(左右同。)一以拳卻頓,此是開胸(左右同。)一太坐殿身,偏 如排山。一兩手抱頭,宛轉髀上,此是抽脅。

一兩手 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一以手反捶背上(左右同。)一大坐曳腳,三用當相手反製向後(左右同。)一兩手拒地回顧,此是虎視(左右同。)一立地反拗三舉。一兩手急相叉,以腳蹋手中(左右同。)一起立以腳前後踏(左右同。)一太坐曳腳,用當相手拘所曳腳,著膝上,以手按之(左右同。)

凡一十八勢,但老人日別能依此法三遍者,如常補益延年續命,百病皆除,能食,眼明輕健,不複疲。

又云︰每日恆以手雙向上招下傍下傍,招前招後,下又反手為之。

又云︰人無問有事無事,恆須日別一度遣人踏背及四肢頸項。若令熟踏,即風氣時氣不得著人,此大要妙,不可具論之。

《唐臨腳氣論》云︰每旦展腳坐。手攀腳七度,令手著指漸至腳心,極踏手用力攀腳,每日如此,腳氣亦不能傷人。

《蘇敬腳氣論》云︰夏時腠理開,不宜臥眠。眠覺令人 按,勿使邪氣,稽留,數勞動開節常令通暢,此並養生之要,提拒風邪之法也。

行止第六

《千金方》云︰凡人有四正︰行正、坐正、立正、言正。飢須止,飽須行。

又云︰凡行立坐,勿背日月。

又云︰寒跏趺坐,暖舒腳眠,峻坐以兩足作八字,去冷,治五痔病。

又云︰或行及乘馬不用回顧,回顧則神去人。

《養生志》云︰旦起勿交臂膝上坐,凶。

臥起第七

《養生要集》云︰內解曰︰臥當正偃正四肢,自安無側無伏無劬無傾,常思五臟內外昭明。欲臥,無以人定時加亥,是時天地人萬物皆臥為一死與鬼路通,人皆死吾獨生矣。欲臥,常以夜半時加子,是時天地人萬物皆臥 ,為一生生氣出還,不與人同臥息,常隨四時八節。

春夏早起,與雞俱興;秋冬晏起,必得日光。無逆之,逆之則傷。

《千金方》云︰春欲興臥早起,夏及秋欲偃息侵夜乃臥早起,冬欲早臥而晏起,皆益人。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前。雖言晏起,莫在日出後。

又云︰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此為常法。

又云︰暮臥常習閉口,口開即失氣,又邪惡從入。

又云︰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

又云︰睡不厭□ ,覺不厭舒。(凡人舒睡則有鬼物魘邪得便,故逐覺時乃可舒耳。)

又云︰丈丈夫頭勿北首臥,臥勿當梁脊下臥訖勿留燈燭,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

又云︰行作鵝王步,眠作師子眠。(右脅著地屈膝。)

又云︰凡眠,先臥心,得臥身。

又云︰人臥一夜,作五覆恆遂更轉。

又云︰人臥訖,勿張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

又云︰不得盡眠,令人失氣。

又云︰夜臥勿覆其頭,得長壽。

又云︰夜臥當耳,勿有孔吹耳聾。

《枕中方》云︰勿以冬甲子夜眠臥。

《千金方》云︰凡人厭,勿燃明喚之定厭死不疑暗喚之吉,亦不得近而急喚。

又云︰人眠,勿以腳懸蹋高處,久成腎水及損房,足冷。

又云︰夏不用屋上露面臥,令面皮膚喜成癬。(一云面風。)

又云︰人頭邊勿安火爐,日別承火氣,頭重目精赤及鼻乾。

言語第八

《養生要集》云︰《中經》曰︰人語笑欲令少,不欲令聲高,聲高由於論義理,辨是非相嘲調說穢慢,每至此會,當虛心下氣與人不競。若過語過笑,損肺傷腎,精神不定。

《千金方》云︰冬日正可語,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語。有人來問,不可答,不可發也。)

又云︰冬日觸冷行,勿大語言開口。

又云︰語作含鐘聲。

又云︰行不得語,欲語須作立乃語。(行語令人失氣。)

又云︰縱讀誦言語,常想聲在氣海中。(臍下也。)

又云︰旦起欲得專言善事,不欲先計錢財。

又云︰旦下床勿叱吐呼,勿惡言。

又云︰旦勿嗟嘆。

又云︰凡清旦恆言善事,聞惡事即向所來方三唾之,吉。

又云︰日初入後勿言語讀誦,必有讀誦,寧待平旦。

又云︰寢不得語。(言五臟如鐘磬,不懸不可出聲。)

又云︰夜夢不可說之,旦以水向東方 之,咒曰︰惡夢著﹗草木好夢成寶玉,即無咎。

又云︰夢之善惡,勿說之。

《養生志》云︰旦起勿言奈何,亦勿歌嘯,名曰請福吉。

又云︰眠訖,勿大語,損氣少氣力。

又云︰眠時不得歌詠,歌詠不詳事起。

《枕中方》云︰夫學道者,每事欲密,勿泄一言,一言輒減一算,一算三日也。

服用第九

《太素經》云︰歧伯曰︰衣服旦欲適寒溫,寒無淒淒,暑無出汁。

《養生要集》云︰青牛道士曰︰春天天氣雖陽暖,勿薄衣也。常令身輒輒微汗乃快耳。

《千金方》云︰衣服器械,勿用珠玉金寶增長過失。

又云︰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得傷寒霍亂,不消食,頭痛。

又云︰春冰未泮,衣欲下濃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

又云︰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粉身,不爾令人小便不利。

又云︰旦起衣有光者,當戶三振之,咒云︰殃去,殃去,吉。

《養生志》云︰旦起著衣,反者更正,著,吉。

又云︰旦起衣帶抱人,或結三振云︰殃去,殃去吉。

又云︰高枕遠唾損壽。

《本草食禁雜法》云︰勿向北冠帶,大凶。

居處第十

《養生要集》云︰河圖帝視萌日,違天地者,凶。順天時者吉。春夏樂山高處,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老壽。無窮。

《千金方》云︰凡居處不得綺美華麗,令人貪婪(力男反,貪也,)無厭損志,但令雅素淨潔,免風雨暑濕為佳。

又云︰凡人居止之室必須周密,勿令有細 ,致有風氣得入,久而不覺,使人中風。

又云︰覺室有風,勿強忍久坐,必須起行避之。

又云︰凡牆北勿安床,勿面向坐久思,不祥,起。

又云︰上床先脫左足。

又云︰凡在家及行猝逢大飄風、豪雨、大霧者,此皆是諸龍鬼神行動經過所致。宜入室閉戶燒香靜坐,安心以避,待過後乃出,不爾損人,或當時雖未有,若於後不佳。

又云︰家中有經像者,欲行來先拜之,然後拜尊長。

又云︰凡遇(過)神廟,慎勿輒入,入必恭敬,不得舉目恣意顧瞻,當如對嚴君焉,乃享其福耳。

《延壽赤書》云︰南岳夫人云︰臥床務高,高則地氣不及,鬼吹不干。鬼氣侵人,常依地面向上。(床高三尺六寸,而鬼氣不能及也。)

雜禁第十一

《養生要集》云︰《神仙圖》云︰禁無施精,命夭;禁無大食,百脈閉;禁無大息精漏泄;禁無久立神綣極;禁無大溫,消髓骨;禁無大飲,膀胱急;禁無久臥,精氣厭;禁無大寒,傷肌肉;禁無久視,令目 ;禁無久語,舌枯竭;禁無久坐,令氣逆;禁無熱食,傷五氣;禁無咳唾,失肥汁;禁無恚怒,神不樂;禁無多眠,神放逸;禁無寒食,生病結;禁無出涕,令澀潰;禁無大喜,神越出;禁無遠視,勞神氣;禁無久聽,聰明閉;禁無食生,害腸胃;禁無嗷呼,驚魂魄;禁無遠行,勞筋骨;禁無久念,志恍惚;禁無酒醉,傷生氣;禁無哭泣,神悲感;禁無五味,傷腸胃;禁無久騎,傷經絡。二十八禁,天道之忌,不避此忌,行道無益。

又云︰《中經》云︰射獵魚捕敷喜而大喚者,絕臟氣,或有即惡者,複令當時未覺,一年二年後發病,良醫所不治。

《抱朴子》云︰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深憂重恚,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吸吸所欲,傷也。戚戚所患,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喚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積陽至盡早已,盡早已非道也。是以養生之方,唾不延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凡食過則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也。不欲甚勞,不欲甚逸,不欲流汗,不欲多唾,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願,不欲規造異巧。冬不欲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欲露臥星下,不欲眠中見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

又云︰或云︰敢問欲修長生之道,何所禁忌。抱朴子曰︰禁忌之至急者,不傷不損而已。

按︰《易內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紀命符》皆云︰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諸應奪算有數百事,不可具論。若乃憎善好殺,口是心非,背向異辭,及(反)戾真正,虐害其下,欺內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弄法受賂,縱曲枉直,廢公為私,刑加無辜,破人之家,收人之寶,害人身,取人之位,侵克賢者,誅降戮服,謗訥仙聖,傷殘道士,彈射飛鳥,刳胎破卵,春夏獠獵臘,罵詈神靈,教人為惡,蔽人之善,減人自益,危人自安,佻(音條)人之功,壞人佳事,奪人所愛,離人崩肉,辱人求勝,取人長錢,決水放火,以行害人,迫脅 弱,以惡易好,強取強求,虜掠致富,不公不平,淫 傾邪,凌劣暴寡,拾遺取侈,欺殆誑詐,好說人私。持人長短,招天援地,祝祖求直,假借不還,換貸不償,求欲無已,憎距忠信,不順上命,不敬所師,笑人作佳,敗人果稼,損人器物,以窮人用,以不清潔飲食他人,輕稱小斗狹 短度,以偽雜真,採取奸利,誘人取物,越井跨灶,晦歌朔哭。此一句輒是一罪,隨事輕重司命奪其算紀,算紀盡則人死,若算紀未盡而不自死,殃及子孫也。

《千金方》云︰養生之道,莫久行、久立、久臥、久坐、久聽、久視,莫再食、莫強食、莫強醉、莫舉重、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歡、莫跳踉(躍也)、莫多言、莫多笑、莫汲汲於所欲、莫情(憤歟)情懷忿恨,皆損壽命。若能不犯,則長生也。

又云︰一日之忌,夜莫飽食;一月之忌,暮莫使醉;一歲之忌,暮勿遠行。終身之忌,莫燃燭行房。

又云︰凡人心有所愛,不用深受;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亦不可深 ,亦不可深毀,常須運心於物,平等如覺,偏頗尋即改正之。

又云︰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忽有大涼之時,皆勿愛之。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

又云︰冬月天地閉,血氣臟,人不可勞作出汗,發泄陽氣損人。

又云︰凡忽見龍蛇,勿興心驚怪之,亦勿注意瞻視;勿見光怪變異事即強抑,勿怪之。諺云︰視怪不怪,怪自壞也。

又云︰凡見姝妙美女,慎勿熟視而愛之。此當是魑魅之物,令人深愛也。無問空山曠野,稠人廣眾,皆亦如之。

又云︰旦勿嗔忌(恚),勿對灶罵詈,且勿令發覆面,皆不祥。勿殺龜蛇,勿陰霧遠行,勿北向唾魁罡神凶,勿臘日哥舞凶,勿塞故井及水瀆,令人聾盲。

《本草食禁雜法》云︰勿殺龜,令人短壽。

《養性志》云︰諸空腹不用見臭尸,尸氣入脾,舌上白黃,起口常臭。

又云︰諸欲見死尸臭物,皆須飲酒。酒能避毒氣。

《枕中方》云︰勿與人爭曲直,當減人算壽也。

又云︰亥子不可唾,亡精失氣,減損年命。

又云︰凡甲寅庚辛日,是尸鬼竟亂、精神躁穢之日也。不得與夫妻同席言語會面,必須清淨沐浴,不寢以警備之也。

又云︰三月一日不與婦人同處,大凶

又云︰八節日勿雜處。又云︰勿以朔晦日怒。

又云︰勿以正月四日北向殺生。

又云︰四月八日勿殺伐草木。

又云︰勿以五月五日見血。

又云︰勿六月六日起立。

又云︰勿以七月七日念惡事。

又云︰勿八月四日市諸附足之物。

又云︰勿九月起床席。

又云︰勿以十月五日罰貴人。

又云︰勿以十二月,晦日三日內不齋,燒香念道也。

《朱思簡食經》云︰刀刃不得向身,大忌,令損人年壽。

《養生志》云︰男夫勿跋井中,古今大忌。又云︰來橫口舌。又云︰諸得重鞭杖瘡及發背者,產婦皆不用見之。

《延壽赤書》云︰八節日當齋心謨(謹)言,必從善事,慎不可以其日震怒及行威刑,皆天人之大忌。

《養身經》云︰人有一不當、二不可、三愚、四惑、五逆、六不祥、七痴、八狂,不可犯之。

一不當︰吉日與婦同床,一不當。(今按︰《周禮》云︰一月之吉。注曰︰吉,謂朔日也。)

二不可︰飽食精思,一不可;上日數下,二不可。(今按︰《尚書》云︰正月上日受終於文袒。孔安國云︰上日朔日也。《正義》云︰上日言一歲日之上也。)

三愚︰不早立功,一愚;貪他人功,二愚;受人功,反用作功,三愚。

四惑︰不早學道,一惑;見一道書,不能破壞,二惑;悅人妻而賤己妻,三惑;嗜酒數醉,四惑。

五逆︰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大便仰頭視天日月星辰,五逆。

六不祥︰夜起裸行無衣,一不祥;旦起 恚,二不祥;向灶罵詈,三不祥;舉足納火,四不祥;夫婦晝合,五不祥;盜恚師父,六不祥。

七痴︰齋日食熏,一痴;借物元功,二痴;數貸人功,三痴;吉日迷醉,四痴;與人諍言,以身自詛,五痴;兩舌自譽,六痴;詐欺父師,七痴。

八狂︰私傳經誡,一狂;得死(罪)怨天,二狂;立功已恨,三狂;吉日不齋,四狂;怨父師,五狂;讀經慢法,六狂;同學仲義相奸,七狂;欺詐自稱師法,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