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明 丁毅


卷之十 外科

瘡科總論

夫癰疽瘡癤者,皆緣氣血不和,喜怒不時,飲食不節,寒暑不調,使五臟六腑之氣怫鬱於內,以致陰陽乖錯,氣血凝滯而發也。夫癰疽之疾,多生於膏粱富貴之人,以其平昔所食肥膩炙爆,安生不勞,嗜欲無節,以致虛邪熱毒內攻煎熬氣血而成也。癰者壅也,大而高起,屬乎陽六腑之氣所生也。其脈浮數疽者,皆屬心火。蓋心主血而行氣,若氣血凝滯挾心火之熱而生癰疽之類也。夫癰發於六腑,若燎原之火外潰肌肉疽生於五臟沉澀難療若陶室之燧內消骨髓癰則易療而難瘥疽則難療而易痊諸瘡之中惟背疽疔瘡最為急症其次莫如腦疽腸癰喉癰之類亦其急者也至若瘰癧懸癰痔漏諸瘡其症可緩而治也又有疥癬 瘡風疳之類其輕重緩急自有不同也凡人年四十以上頭項鬢頤背膂腰脅或筋骨之上所視不見之處稍有瘡癤便不可輕易待之若怠慢以為常疾每見從微至著喪命者多矣。須宜急速治之,庶幾得救。凡瘡未破,毒攻臟腑一毫,熱藥斷不可用,若已破潰,臟腑既虧,飲食不進一毫,冷藥亦不可用,此先後次第之要訣也。夫瘡有五善七惡,不可不辨,以上所論大綱,其諸症候治法別論於後。

形証

夫癰之形其發暴甚皮膚光軟腫痛而高碩者癰也疽者其發猛惡出自肌骨初生一頭形如白。

五發者謂發背發腦發鬢髮眉髮頤是也人之一身血氣周流而無間稍有壅聚莫不隨所至而發焉,故名五發。

疔瘡者皆由臟腑積受熱毒邪風相搏於經絡之間以致血氣凝滯注於毛孔手足頭面各隨五臟部分而發也初發之時形如粟米或疼或癢遍身麻木頭眩寒熱時生嘔逆甚則四肢沉重心驚眼花蓋疔初發時尖起如疔故謂之疔,此瘡含蓄毒氣,突出寸許,痛癢異常,一二日間害人甚速,是尤在癰疽之上也,其白疔發於右鼻,赤疔發於舌根,黃疔發於口唇,黑疔發於耳前,青疔發於目下,蓋取五色之應五臟各有所屬部位而然也,或生於肩背,或生於腰胯,發無定處,如在手足頭面骨節間者最急,其餘猶可緩也,又形有一十三種,外科精義已明,但瘡形黑陷,內流清水而運黃,腹痛惡心者,必難治矣。

腸癰者是氣血凝於腸胃之間,結而不散,發為癰腫,其症小腹腫硬,如掌抑之則痛,小便澀,如淋時有汗出,惡寒,腹皮緊急轉側有水鼓,或逸臍生瘡,是其症也。

乳癰者是乳房腫硬由血凝氣滯或因忿怒傷肝或因積熱不散乳汁不行結為腫痛或兒口之氣吹而 熱結成腫痛惡寒發熱是名吹乳又有婦人素有積憂結成隱核如鱉棋子大不癢不疼或三五年始發為瘡破陷空洞名曰乳癌此難治之疾也。

便癰是血疝也俗呼為便毒言于不便處腫痛故為便癰也乃是肝經積熱氣滯而然

囊癰者是陰囊上紅腫連小腹痛多因肝經濕熱滲入膀胱以致氣凝滯或受寒邪結而不散氣不能上升鬱而為熱濕熱相蒸污濁而成膿矣。惟好飲酒及怒氣人多有之

骨疽乃是肢上伏肉間痛不能轉側按之應骨作寒作熱皮色如常但微急如肥者是也此症多因夏秋之月臥露受寒使氣不能發散以致伏結附骨久為癰疽之患也又有石疽緩疽與附骨疽亦相類但形症少異耳

流注是鬱抑之氣結而不散發為腫塊作痛肉色不變亦無頭粟或腫或消流注不定者是也。

瘰癧是結核生於頸項胸腋之間初如豆粒漸若梅李累累相連病則憎寒壯熱久而不散潰爛為膿此病多因忿怒氣逆或感風熱之邪傷於肝經故令筋結而為腫也若婦人久患瘰癧經閉久而變生寒熱咳嗽而成癆瘵之病者多矣。

癭瘤之症皆因恚怒所生使氣血凝滯結而成癭者多生於肩項皮寬不急虛軟而垂是也瘤者隨氣瘤注初如梅李皮嫩而光漸如杯大是也癭名有五肉色不變謂之肉癭筋脈現露謂之筋癭赤脈交絡謂之血癭隨怒而消長謂之氣癭堅硬而不移謂之石癭瘤亦有六種脂瘤即粉肉瘤血瘤膿瘤骨瘤即筋石瘤名雖不一亦無痛癢切不可決破恐膿血崩潰必致傷人大抵癭瘤之類惟氣瘤脂瘤可以攻療,餘則難治矣。

脫疽是疔生於足指潰而自脫故名脫疽生於手指者名為蛀節疔重者腐去本節輕者筋攣

痔漏初起生於肛門邊或如鼠乳或結小核癢痛注悶或身熱惡寒此症皆由酒色過度肥甘久嗜醉。

膝癰是濕熱之毒結而不散其症膝腫紅痛惡寒發熱當祛散其濕熱否則膿潰必為生理殘障矣。大抵膝癰與鶴膝風皆因腎氣虧虛寒濕之氣所襲,多成此疾,宜治之早,若失治則為彎曲偏枯之患也。

鶴膝風是兩腿腫大作痛,腿愈細而行步難也。

凡癰疽有五善七惡

五善者

  1. 動息自寧飲食知味一善也。
  2. 大小便調勻二善也。
  3. 膿潰腫消色鮮不臭三善也。
  4. 神氣精明語言清朗四善也。
  5. 體氣和平五善也。

○七惡者

  • 煩躁腹痛渴甚瀉利小便如淋一惡也。
  • 膿血大泄 痛尤甚臭惡難近二惡也。
  • 喘粗短氣恍惚嗜臥三惡也。
  • 未潰先黑久陷面青唇黯便污者四惡也。
  • 肩項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
  • 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六惡也。
  • 聲嘶色脫唇鼻青黑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

    更有氣噎痞塞咳逆身冷自汗無時目瞪耳聾恍惚驚悸語言錯亂皆是惡証也五善見三則吉七惡見四必危若五善並至則吉而安七惡全見則危而死辨有膿無膿色

    凡癰疽之處大按乃痛者膿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膿淺也按之不甚痛者未成膿也按之即複起者有膿也按之不複起者無膿也若腫高而軟者發於血脈腫下而硬者發於筋骨肉色不相變者發於骨髓也。

    時毒是感因時不正之氣初發狀似傷寒其症發於頭面耳項咽喉亦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憎寒發熱肢體疼痛甚則咽喉悶塞鼻窒痰壅六七日間乃能殺人治之宜速也。

    脈法

    脈訣云:諸脈浮數者當發熱若無熱而反惡寒身有痛處者必發癰也。

    又云:脈滑而數數則為熱滑則為實滑主營而數主衛營衛相逢結而為癰。又云:數脈時見則生惡瘡。

    治法

    丹溪云:癰疽之症而作痛者有寒熱虛實皆能為痛因寒結而痛者,宜用溫熱之劑以散之因熱結痛導其濕燥而痛者潤之塞而痛者通之怫鬱而痛者開之惡肉而痛者去之陰陽不和者調之切勿概用涼藥以凝其血況血脈喜溫惡寒若冷氣內鬱則疾難治

    治法

    一瘡瘍初發 腫赤痛發熱便秘脈沉實者宜下之用 黃連內疏湯 當歸連翹飲 清涼飲 神仙救苦丹
    瘡瘍初發,微腫身體拘倦惡寒者,宜用 十宣散 托裡散
    癰疽初起,見頭粟或癢或麻木者邪氣盛也,可用隔蒜灸法
    瘡瘍腫高,作痛脈浮者,宜托之用內托千金散 仙方活命飲
    項背之間或腫痛無頭者,宜用 內托流氣飲
    癰疽腫高色赤而作痛者,屬陽易治,宜用清涼解毒之劑
    癰疽平陷色白但拘倦而不大痛者,屬陰難治,宜用滋補內托之藥 托裡溫中湯

    治法

    一瘡瘍未破毒攻臟腑熱藥不可多用宜清濕內托解毒為主
    瘡瘍初起可用箍藥圍住庶不腫開潰大,宜用 烏龍膏 箍藥
    瘡瘍發熱煩躁作渴者,宜用 黃耆竹葉湯
    瘡瘍久不潰而膿不出者宜內托大補其膿自潰,宜用 蠟礬丸
    潰瘍發熱作嘔吐者,宜用 解毒護心散
    瘡瘍初起紅腫身倦作熱者宜微微表汗以疏毒氣用 防風通聖散 或荊防敗毒散
    癰疽膿熱宜速用針破之更宜托補不然恐膿侵 難治

    治法

    凡潰瘍膿熟已破切不可用涼藥須宜健脾養胃托裡溫中使氣血壯實膿自湧出而易於收斂矣。
    瘡瘍腫起堅硬膿稠者實也,宜用排膿托裡散之劑
    瘡瘍腫潰而清瘡口不合聚腫色白肌寒肉冷自汗色脫皆是氣血之大虛也,宜用 大補東加附子
    潰瘍腫下軟慢膿稀者虛也,宜用 十全大補湯
    潰瘍發熱飲食不思身倦懶語少寐自汗者,宜用補中益氣湯 內補黃耆湯
    瘡瘍潰後切忌攻伐之劑使氣血俱傷而難於收斂常見氣血充實之人瘡瘍皆膿高而色赤易潰而一瘡瘍膿出之後作痛而脈浮弱補之,宜用 托裡定痛散 內補黃耆湯
    瘡瘍潰後脈數實作痛而大便難者瀉之,宜用托裡消毒散
    潰瘍發熱脈浮弱者宜補之午前熱多補氣午後熱多補血,宜用 補中益氣湯加減 十全大補東加減
    潰後發無少食倦怠不臥,宜用 黃耆人參東加酸棗仁
    癰疽已潰可用豬蹄湯洗後貼膏藥
    癰疽潰後發熱煩渴飲冷,宜用 門冬黃耆湯
    瘡疽膿血去多瘡口雖合宜當補益使氣血平複否則更患他症必難療治

    治法

    凡疔瘡初見急宜針刺出血將蟾酥丸或回生錠子從針孔中 入上以膏藥貼之用水沉膏
    疔瘡初起痛癢異常速,宜用藥發汗使毒氣表出無攻心之患,宜用 蟾酥丸 飛龍奪命丹 地丁散
    諸癰腫皆忌發汗惟疔瘡可以發汗不可不知
    疔瘡初起有似寒症憎寒壯熱身體拘倦頭目昏眩,宜用 追疔奪命丹
    疔瘡有紅絲急將絲盡處用針刺截斷不然毒氣攻至心腹難治仍以藥點之
    疔瘡初起作癢急須隔蒜灸之以拔毒氣此良法也,宜用 神仙救苦丹 五聖散
    疔瘡煩躁發狂者,宜用 護心散
    疔瘡發熱煩躁者宜下之用 救苦丹
    疔 走徹不止者,宜用 破棺丹
    疔見形或未見症若腋下有核名為孩核子,宜用穿住若疔生於內腹痛而嘔吐不治
    疔瘡不痛眼黑如見火光者此毒氣入內不治
    人汗入肉人若食之生疔不可不慎

    治法

    一腸癰小腹硬痛脈沉實而有瘀血者宜下之用 大黃湯
    小腹隱隱而痛大便秘者,宜用 梅仁湯
    小腹軟痛脈洪數者膿成也宜托之用 蠟礬丸 排膿散 薏苡仁湯 四聖散
    腸癰症腹濡而痛時時利膿者,宜用 牡丹散 治乳癰法(附乳癌並吹乳)
    因暴怒或兒口氣吹腫痛作寒熱者宜疏肝行氣用 流氣飲 複元通氣散
    乳癰腫痛身發寒熱者,宜用 蒲公英散 熏乳法 神效栝蔞散 連翹飲 外用敷乳藥
    婦人乳間出黑頭瘡頂陷者用 內托乳香散
    乳癌初起內有結核不甚痛者先宜服 內托消毒散
    乳癌日久用 加味八珍湯
    乳潰後膿不乾不斂口者,宜用 大補東加減

    治法

    一便毒初起腫痛作寒熱者先宜利下毒以使內消用 二母湯 牽牛丸
    便毒腫痛未成膿者,宜用 乳香散 玉燭散 仙方活命飲 神效栝蔞散
    便毒潰後發熱者,宜用 托裡當歸散
    膿清不斂口者,宜用 八珍湯 十全散

    治法

    凡囊癰之病多是陰道虧虛濕熱不利以致發熱腫痛小便秘澀治宜滋陰除濕托裡之藥而散之
    或成膿必須兼用補劑庶易於收斂
    囊癰初起紅腫未作膿者宜疏肝導濕用 疏肝飲子
    紅腫作癰發熱者,宜用 龍膽瀉肝東加減 用牡蠣散敷
    膿成腫痛,宜用 消毒托裡散
    囊癰,腫如水晶作癢,痛出水,小腹按之作水鼓,小便頻數,此因醉後飲水入房,濕毒聚於囊中,名水疝也,宜用 導水丸 五苓散加 黑牽牛 小茴香
    潰後膿清不斂,宜用 加味十全散 補中益氣湯 紫蘇末敷
    潰後囊腐 睪丸掛懸,宜用 八珍湯加 黃耆 黃柏 知母 紫蘇末敷
    潰後久不收斂膿清作渴脈大者不治

    治法

    凡臀胯作痛皮色不變身發寒熱多因風寒濕三氣伏留不散日久成癰,宜用 五積散去 桔梗加獨活 ○痛而有熱者,宜用 當歸拈痛湯
    附骨疽初起骨邊作痛皮色如常乍寒乍熱痛作無時,宜用 內托黃耆湯 五香連翹飲 千金托裡散
    石疽痛在尻臀骨邊皮色如故但腫硬如石是寒氣伏於骨,宜用 內托羌活湯
    緩疽起自寒濕深伏骨髓之間久而不散寒化為熱其熱緩慢積日不潰久乃赤腫作潰治當溫補,宜用 內托黃 酒煎湯 貼火龍膏
    腿胯邊痛腫脈沉滑而緩多是濕痰為患治宜 二陳東加用
    臀癰潰後膿清不止或口陷不斂乃氣血大虧,宜用 十全大補湯 內托黃耆湯
    腿胯腫痛作熱,宜用 當歸木瓜湯
    環跳疽是本穴隱隱而痛日久方成膿治之早則散久則成患,宜用 乳香托裡散 內托羌活 湯

    治法

    凡人久有悒鬱成怒氣不調,或脾虛而濕氣逆於肉裡,或腠理不密寒邪濕氣客於經絡成肉閃撲,或產後血凝氣滯流於關節,或傷寒病後飲邪流患此因真氣不足邪氣乘之,治當開其鬱結,調和氣血,自然散失,不然久結成膿,難於治療。醫林集要有云骨疽者,乃流注之敗症也。
    胸膈作悶肢節疼痛無寒症者多是氣鬱流注經絡,宜用方脈流氣飲 香附餅
    背肩腰腿腫起不紅而軟或作寒熱此氣流毒,宜用瘡科流氣飲
    肥人肩背作腫不紅胸悶惡心多是痰與氣鬱,宜用補中益氣湯合二陳湯
    困怒傷肝氣脅下作腫身發寒熱,宜用小柴胡東加用
    腫塊流結於上部者兼用風藥腫塊流結於下部者,多用祛濕藥
    流毒日久潰爛出膿色清白者宜大補氣血,用十全大補湯
    潰後身發寒熱膿不止者,宜用補中益氣湯

    治法

    凡瘰癧結核初起速宜內消或疏泄或發散如經久不除氣血漸衰聚腫不赤結核無膿外症不明者並宜托裡膿未成者使膿早成膿已潰者使新肉易生或膿汁清稀瘡口不合皆氣血之虛也當內托補使瘡無變壞之症是其宜也。
    瘰癧之症皆由怨怒氣逆憂思過甚以致結核不散須要遠色欲薄滋味速多服藥調理方可消散不然日久變生寒熱潰壞而難治矣。
    頸項胸腋之間結聚成核初如豆粒漸如梅李大小相連病覺憎寒腫結不散,宜用 散腫潰堅湯或五香連翹飲
    瘰癧初起結核堅硬人體氣實者當先取下毒氣,宜用 神秘散 牡蠣大黃湯
    馬刀瘡狀如瘰癧生於項腋之間但初起時形如馬刀赤色如燒烙之痛當速治,宜用 柴胡連翹飲 荊防敗毒散 連翹散堅湯 消毒湯
    室女項生結核乍寒乍熱有類 症肝脈多弦此血盛之症也。宜疏肝行氣用 小柴胡湯 加用青皮 龍膽草 連翹
    頸生核作腫,或軟或硬,或赤或不赤,或痛或不痛,或潰而不斂,此氣血之不足也,宜用 益氣養榮湯
    潰膿清,作寒作熱,飲食減少,四肢困倦,宜用補中益氣湯

    治法

    凡癭瘤之症先須斷濃味戒慍怒當用利氣軟堅之藥久則消散矣。
    癭氣生於頸項之間腫高皮白軟而不痛隨氣消長,宜用 昆布散 木通散 海藻丸 海藻散癭丸
    脂瘤腫硬皮色如常不癢不痛漸漸長大,宜用 散腫潰堅湯 南星膏
    瘤大而根細,宜用 系瘤法
    結核生項背之間形如腫毒內有核推之動搖不紅不疼不作膿者多是痰注不散,宜用 倍星膏貼(即五星散) 加味二陳湯

    治法

    凡脫疽生於足趾,初發而色黑者,急斬去之,緩則黑延上足必死,此患不問腫潰,惟隔蒜灸之有效,亦有色赤而作痛者,膿潰而易治。

    孫真人云:凡得此瘡者在趾則截去在肉則割去庶得其生也。
    脫疽生足趾上赤腫 痛發熱者,宜用 敗毒散 去桔梗 加白芷 金銀花 大黃 連翹 木
    蛀節生於手指惟用蒜灸是良法也,宜用 敗毒托裡散 仙方活命飲

    治法

    凡痔瘡初起先覺肛門燥痛或生核形如鼠乳身發寒熱先用疏利導濕之藥以泄毒氣大抵受病者燥
    痔初起結燥腫痛,宜用 秦艽防風湯 鬱李仁湯 拔毒散敷
    痔腫痛出血,宜用 地榆散 槐角丸 臟連丸
    痔漏日久膿血不止,宜用 八珍湯加 黃芩 黃連 防風 熏洗法 黃連丸
    治久脫肛下血,宜用 補中益氣湯加 川芎 黃連
    痔瘡日久其糞穢從瘡口中出名曰穿腸漏宜大補氣血
    腸風臟毒腸風者邪氣外入隨感隨見臟毒者蘊積之毒久而始見蓋因坐臥風濕醉飽房勞生冷停寒酒面積熱以致血營失道滲入大腸此二症之所作也,宜用 槐花散 結陰丹 四製香連丸 除

    治法

    凡膝頭腫痛多是濕熱結而不散宜清熱除濕之藥而托散之
    膝癰腫痛作寒作熱者,宜用 羌活木瓜湯

    人參敗毒散 去桔梗 加牛膝 木瓜 托裡消毒散 加牛膝 薏苡仁 火龍膏貼
    濕痰流結於腿膝之間痛不能伸脈沉而滑者,宜用 除濕和中湯
    膝癰紅腫日久膿潰不斂宜當補虛托裡之劑用十全大補東加 薏苡仁 木瓜
    鶴膝風膝頭腫而不紅作痛無力,宜用 大防風湯

    治法

    凡疳瘡類有數種血疳風疳下疳牙疳是也。
    血疳因邪熱相浸發於肌膚之上初如紫疥破時血出遍體成瘡久而不愈或成疳 名曰串皮 疳,宜用 荊防敗毒散 或防風通聖散 敷應效散 麝香輕粉散
    風疳乃是陽明胃經受風熱之邪客於合谷之間注於承山之側初生如疥瘡破有黃水浸淫成 瘡或漸生遍體,宜用 胡麻散 苦參湯
    牙疳皆因幼年好食甘甜辛熱之物使積熱留於胃經以致牙根腫爛齦肉腐敗成瘡出血臭穢 難近甚則齒牙脫落遂成大患,宜用 清胃消風散搽藥 三凡散
    下疳乃是玉莖陰物上生瘡此由肝經濕熱或因交接不潔以致邪毒之氣浸潰成瘡治當疏肝導濕,宜用 龍膽瀉肝湯 或防風通聖散加減用搽藥

    治法

    凡疥乃脾經濕熱癬乃肺經風毒遍身癢痛浸淫潰爛其狀不一皆有細蟲多能染人當除濕熱消風毒可也。
    疥瘡癢痛作寒作熱者,宜用 升麻和氣飲 當歸飲子 搽疥瘡藥
    癬瘡癢燥,宜用 消風散 烏蛇肉 摩風膏 防風通聖散

    治法

    凡時毒頭面紅腫先用通氣散搐鼻中取嚏十餘以泄熱毒若不嚏者不治
    時毒表症者,宜用 解毒升麻湯 荊防敗毒散
    氣實之人,宜用 化毒丹 ○大便不利者,宜用大黃湯
    經三四日 不解毒不可下猶宜和解,宜用犀角散 連翹飲 鼠粘子散

    治法

    夫 瘡者生於 骨之上足三里之傍陰交之側故以為名皆由風濕之毒流注於此瘡腫潰爛疼痛臭穢行動艱難蓋由骨上肉少皮薄以致難愈至有多年瘡口潰爛內必生蟲骨蛀成孔深為可畏治 當先以殺蟲散血然後可生肌須舉足端坐勿多行走敷貼藥解必得痊矣。

    治法

    凡楊梅瘡者因形而名也起自濕熱風毒之氣感之最深發瘡甚惡若治之得法月餘而痊一不得法經以歲年切忌用輕粉之藥恐傷筋骨

    楊梅瘡初起人盛氣實者先宜下其熱毒用 防風通聖散
    楊梅瘡初起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者宜汗之用搜風追毒散 即烏藥順氣散加 乳香 沒藥 麻
    日久不愈者,宜用

    治方

    黃連內疏湯

    治瘡瘍初起赤腫作痛發熱便秘 黃連 當歸 山梔子 芍藥 木香 檳榔 黃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連翹 大黃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當歸連翹飲

    治瘡瘍赤腫 痛發熱

    當歸 連翹 山梔子 芍藥 金銀花 黃芩 如便秘加 大黃

    清涼飲

    治瘍腫積熱煩躁 痛便秘

    大黃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十宣散

    治瘡初起微腫身體拘倦

    人參 當歸 黃耆 甘草 白芷 川芎 桔梗 濃朴 防風 官桂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托裡散

    治一切瘡瘍初起腫甚欲作膿者

    大黃 當歸 天花粉 皂角刺 牡蠣 朴硝 連翹 金銀花 赤芍藥 黃芩
    水二鐘酒半鐘食前服

    隔蒜灸法

    治瘡瘍初起大痛或不痛或麻木 如痛灸至不痛 不痛灸至痛 使毒氣隨火而散 其法用大蒜去皮 切三文錢濃 安於瘡上用艾壯在於蒜上 灸三五壯 換蒜複灸 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即減 其大勢亦不能為害 如瘡大 將蒜搗爛敷瘡上 將艾鋪上燒之

    內托千金散

    治諸癰疽並諸惡瘡如初起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

    人參 當歸 黃耆 芍藥 川芎 防風 官桂 桔梗 白芷 甘草 栝蔞 金銀花
    ○痛甚加 乳香 沒藥
    水二鐘,薑二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仙方活命飲

    治一切瘡瘍未成者

    穿山甲 甘草節 防風 沒藥 赤芍藥 白芷 當歸尾 乳香 貝母 天花粉 陳皮 金銀花 皂角刺
    水二鐘酒半鐘,煎八分食前服

    內托流氣散

    治背膊之間忽然腫起無頭

    當歸 芍藥 陳皮 甘草 羌活 防風 枳殼 濃朴 連翹 白芷 桔梗 黃芩 檳榔 黃
    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托裡溫中湯

    治癰疽平陷色白而不痛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陳皮 木香 羌活 乾薑 甘草 黑附子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竹葉黃耆湯

    治腫瘍及一切惡瘡煩躁作渴

    淡竹葉 黃耆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芍藥 人參 半夏 麥門冬 石膏 生地黃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烏龍膏

    治諸癰疽惡毒初起腫大必先用此箍住不使走徹

    小麥粉子(多年陳者尤佳炒紫黑色五錢) 五倍子(炒一錢)白芨(一錢)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上各為細末用蜜和熟水調敷毒周遭留頭周遭藥上用紙貼

    箍藥

    治諸疽毒徹走不住用此圍之

    芙蓉葉 白芷 大黃 白芨 山慈菇 寒水石 蒼耳草 黃柏(炒各等分)
    上為末,用水調敷四圍留頭如干用水潤之

    神仙蠟礬丸

    專治諸般瘡毒托裡生肌如未出膿服數服而可消如潰後亦可收斂

    好黃蠟(去渣腳一兩) 明白礬(白淨者二兩另研) 朱砂(一錢砂礬共研)
    每料用香油三錢如冬月多用些先將油入銅鍋內煉一二沸後將黃蠟入上待黃蠟溶化離火稍溫將礬砂入內攪勻急丸如菀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用溫水送下(攪勻須急急成丸如遲冷則難丸矣。)

    解毒護心散

    治瘡瘍發熱作嘔吐

    乳香 真綠豆粉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服用甘草湯調下

    防風通聖散

    治瘡瘍初起紅腫身倦作熱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 連翹 朴硝 石膏 黃芩 桔梗 滑石 甘草 荊芥 梔子 白朮 薑三片,愈服

    荊防敗毒散

    治同上

    荊芥 防風 柴胡 前胡 羌活 甘草 桔梗 人參 川芎 茯苓 枳殼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排膿托裡散

    治瘡瘍腫起膿稠

    黃耆 防風 當歸 芍藥 甘草 黃芩 枳殼 連翹 金銀花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神仙救苦丹

    治瘡瘍初起


    十全大補湯

    治潰瘍腫下軟慢膿稀

    人參 黃耆 甘草 當歸 白朮 芍藥 肉桂 熟地黃 川芎 茯苓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大補湯(即十全大補湯) 治瘡瘍腫潰而清瘡口不合聚腫色白肌寒肉冷自汗 加附子

    補中益氣湯

    治潰瘍發熱胃弱身倦懶語少寐

    黃耆 人參 白朮 歸身 甘草 柴胡 升麻 陳皮
    白水煎服

    內補黃耆湯

    治潰瘍發熱飲食不思

    黃耆 人參 麥門冬 茯苓 川芎 當歸 芍藥 官桂 熟地黃 遠志 甘草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痛托裡散

    治潰瘍出膿後作痛

    粟殼 當歸 川芎 芍芍 乳香 沒藥 官桂
    白水煎服

    托裡消毒散

    治瘡瘍潰後作痛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白茯苓 白芷 金銀花 甘草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

    方見前 治潰瘍發熱脈浮弱加減用

    十全大補湯

    方見前 治同上加減

    黃耆人參湯

    治潰瘍後少食發熱倦怠

    黃耆 人參 白朮 麥門冬 當歸 蒼朮 甘草 陳皮 升麻 五味子 神曲 黃柏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豬蹄湯

    治一切癰疽消瘤毒去惡肉潤瘡口止痛

    白芷 黃芩 當歸 羌活 芍藥 蜂房 甘草
    上用豬蹄一隻水四五碗煮熟去油 取清湯入藥煎數沸去渣溫洗隨用膏藥貼之

    門冬黃耆湯

    治潰瘍後發煩渴飲冷

    黃耆 麥門冬 白朮 人參 甘草 白芍藥 天花粉
    白水煎服

    疔瘡

    水沉膏

    治疔瘡初起

    用白芨末放在盞內用水沉下去紙貼之如用膏不可用生肌藥凡用貼點之藥用此膏圍貼則不傷好肉

    治方

    將蟾取酥用國丹白面和作錠子如小麥粒大納在瘡口內以拔去毒氣

    蟾酥丸

    治疔瘡初起癢痛異常速用此發汗

    朱砂 乳香 沒藥 雄黃
    上為末,用蟾酥和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二寸當中分口將丸納在內以紙包酒濕火炮將熟去紙乘熱嚼碎用熱酒送下取汗為度

    飛龍奪命丹

    治疔瘡初發

    蟾酥(二錢) 血竭(一錢) 乳香(二錢) 沒藥(一錢) 雄黃(三錢) 輕粉(五分) 膽礬(一錢) 麝香(五分) 銅青(二錢) 寒水石(一錢) 朱砂(二錢為衣) 海羊(三十一個即蝸牛足) 腦子(五分無亦可) 天龍(一條酒炙黃去頭足即蜈蚣)
    上為末,先將海羊連殼研爛,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如丸不成,入酒糊丸,每服二丸,先用蔥白三寸,令病患嚼爛吐於手心,男左女右,將藥入在蔥白內,如病患不能嚼,將蔥白搗爛和丸,用無灰酒三四盞送下,於避風處以衣蓋之,約人行五里之久,再用熱酒數杯以助藥力,發熱大汗出為度矣。如疔黃走過心者難治,或汗出冷者亦死。

    地丁散

    治疔瘡初起發汗

    地丁草 獨腳將軍散 夏枯草(等分)
    上搗餅酒煎去渣熱服取汗

    追疔奪命丹 此藥治疔能內消

    羌活 獨活 青皮 防風 黃連 赤芍藥 細辛 甘草 蟬蛻 僵蠶 金銀花 澤蘭葉
    水二鐘,薑三片,酒半鐘,煎服
    ○有膿加 何首烏 白芷
    ○要利加 青木香 大黃 山梔子
    ○若心煩嘔吐惡心者加 甘草節 綠豆粉 乳香

    五聖散

    皂角刺(二兩) 栝蔞(一個) 大黃 金銀花 生薑 甘草(各一兩)
    水二鐘酒半盞煎溫服

    神仙救苦丹

    治疔初起作癢

    蟾酥(五分) 巴豆(七個) 麝香(二分半) 五倍子(一錢) 密陀僧(一錢)
    上為末,麵糊調和捏作餅子貼患處 或用針刺出血貼之更好

    護心散

    治疔發躁手足不住動搖

    甘草節 綠豆粉 朱砂(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熟水調下

    破棺丹

    治疔 走徹不止

    當歸 赤芍藥 山梔子 牽牛(各二兩) 連翹 牡蠣 金銀花 地丁草(各一兩五錢)三棱
    上為末,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用童便化下 忌酒生冷


    大黃湯

    治小腹堅腫如掌大而熱按之則痛皮色如故或赤腫小便數

    朴硝 大黃(各一錢) 牡丹皮 栝蔞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白水煎空心溫服

    梅仁湯

    治腸癰隱痛大便秘澀

    梅仁(九個去皮尖) 大黃 牡丹皮 芒硝(各一錢) 犀角(一錢) 冬瓜仁(二錢)
    白水煎空心服

    蠟礬丸

    方見前 治腸癰小腹軟痛脈洪數者

    排膿散

    治腸癰小腹脹痛或裡急後重或時下膿

    黃耆 當歸 金銀花 白芷 穿山甲 防風 連翹 栝蔞(各一錢)
    白水煎服 或為末蜜湯調下亦可

    薏苡仁湯

    治腸癰腹中 痛或脹滿不食

    薏苡仁 栝蔞仁 牡丹皮 桃仁
    白水煎服

    四聖散

    治腸癰小腹軟痛

    生黃栝蔞(一個去皮) 粉草(研末四錢) 沒藥(研末二錢) 乳香(研末一錢)
    上用好酒兩大碗,煎至一碗分作二服兩日服盡大便去惡物為妙

    牡丹散

    治腸癰症腹濡而痛時時利膿

    牡丹皮(一錢) 大黃(炒) 桃仁(去皮尖) 芒硝(各二錢) 栝蔞仁(一錢)


    複元通氣散

    治乳癰初起結硬腫痛不通發寒熱

    青皮 白芷 貝母 茴香 木香 乳香 漏蘆 穿山甲 陳皮
    白水煎八分熟時入好酒一鐘同服

    流氣散

    治同前

    桔梗 人參 當歸 官桂 甘草 黃耆 濃朴 防風 紫蘇 芍藥 烏藥 枳殼 檳榔 木香 川芎 白芷
    白水煎服

    蒲公英散

    治乳腫痛身發寒熱

    蒲公英 金銀花 青皮 橘葉 甘草節 白芷 貝母 桔梗
    白水煎服

    神效栝蔞散

    治乳癰初起即消已成即散

    栝蔞(大者二個) 甘草當歸(各五錢) 沒藥 乳香(另研各一錢)
    水二鐘酒半鐘,煎八分食後服

    連翹飲

    治乳結硬不消如初起有表症者宜先解散

    連翹 川芎 栝蔞 皂角刺 橘葉 青皮 甘草節 桃仁
    白水煎服

    敷乳藥

    治乳癰腫痛身發寒熱

    南星 半夏 皂角刺( 存性各二分) 白芷 草烏 僵蠶(各一分)
    上為末,用蔥白同蜜搗敷,如瘡口破者,用膏藥貼,此藥不可近口。

    熏乳法

    治吹乳
    以小長罐燒紙錢在內急以瓶口安乳上盡吸其毒氣

    內托乳香散

    治乳頂出黑豆瘡頂陷者

    升麻 黃耆 連翹 官桂 當歸 甘草 黃柏 牛蒡子 白芷 乳香
    薑三片,煎服

    內托消毒散

    治乳癌初起內有結核不甚痛

    人參 黃芩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 白芷 甘草 金銀花

    加味八珍湯

    治乳癌日久不愈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黃 白朮 茯苓 人參 甘草 貝母 青皮 桔梗 柴胡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大補湯

    方見前 治乳潰後膿不乾不斂口加減用


    二母湯

    治便毒初起腫痛作寒熱宜先利以使內消

    貝母 知母 大黃(各五錢) 穿山甲 僵蠶(各三錢)
    白水空心服

    牽牛丸

    治便毒初起利藥

    黑牽牛 大黃 歸尾 僵蠶 穿山甲 木鱉子 甘草節

    乳香散

    治便毒腫痛未成者

    川楝子(火 存性) 穿山甲(炒成珠) 僵蠶(炒各五錢) 乳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滾白湯調下,或溫酒亦可

    玉燭飲

    治便毒初起,腫痛發熱,大小便不通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黃 芒硝 大黃 甘草
    白水煎服

    仙方活命丹

    方見前 治便毒腫痛未成膿

    神效栝蔞散

    方見前 治同上

    托裡當歸散

    治便毒潰後發熱

    當歸 黃耆 熟地黃 人參 川芎 芍藥 柴胡 甘草
    白水煎服

    八珍湯

    治便毒膿清不斂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川芎 當歸 熟地黃
    白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方見前 治同上


    疏肝飲子

    治囊癰初起紅腫未成膿者

    木通 青皮 甘草梢 柴胡 赤茯苓 陳皮 蒼朮 紅花 小茴香 龍膽草
    ○便秘加 桃仁 大黃
    薑三片,食前服

    龍膽瀉肝湯

    治囊癰 紅腫作痛發熱

    龍膽草 當歸丸 車前子 木通 生地黃 澤瀉 山梔子 黃芩 甘草
    白水煎服

    牡蠣散

    治囊癰紅腫

    用牡蠣為末以醋水調敷

    消毒托裡散

    治膿成脹痛

    青皮 黃耆 白芷 金銀花 黃柏 當歸 芍藥 甘草
    白水煎服

    導水丸

    治囊腫如水晶癢痛出水小腹按之如水鼓

    大黃 黃芩(各二錢) 黑牽牛(頭末) 滑石(各四兩)
    上為末,醋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臨睡用溫水送下

    五苓散 治同上加 黑牽牛 小茴香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加味十全散

    治囊癰潰後膿清不斂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子 當歸(酒炒) 川芎 黃耆 (鹽水炒) 芍藥 熟地 桔梗(炒) 甘草(炙)

    補中益氣湯

    方見內傷門 治同上

    八珍湯

    方見便毒門 治囊腐加黃 黃柏 知母


    內托黃耆湯

    治附骨疽初起皮色如常作痛無時發寒發熱

    黃耆 木瓜 金銀花 當歸 羌活 連翹 小茴香 赤芍藥 生地黃 甘草 乳香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五香連翹飲

    治附骨疽初覺一二日間發寒發熱作疼

    乳香 沉香 木香 丁香 麝香 連翹 木通 大黃 獨活 桑寄生 射干 升麻 甘草
    薑三片,煎服

    千金托裡散

    治同前症

    黃耆 濃朴 防風 桔梗 木香 連翹 乳香 沒藥 當歸 川芎 白芷 芍藥 官桂 人
    水二鐘酒半鐘,煎服

    內托羌活湯

    治石疽生於尻臀邊皮色如故作痛如石硬

    羌活 黃柏 防風 當歸尾 僵蠶 連翹 蒼朮 陳皮 甘草 官桂 黃
    水二鐘酒半鐘食前服

    當歸拈痛湯

    治骨疽痛而有熱

    當歸(酒洗) 白朮 蒼朮 黃芩(酒炒) 羌活 防風 澤瀉 豬苓 茵陳 干葛 苦參(酒炒) 人參 知母 甘草(炙) 升麻

    內托黃 酒煎湯

    治緩疽生於骨髓內日久不散赤腫成膿

    黃耆 歸尾 柴胡 升麻 連翹 肉桂 牛蒡子 黃柏 甘草
    水二鐘酒半鐘,煎八分空心服

    火龍膏

    治寒濕之氣伏於筋骨之間作疼或鶴膝風等症

    生薑(半斤取汁) 乳香(為末) 沒藥(為末各五錢) 麝香(為末一錢) 真皮膠(二兩切碎用廣東者) 先將生薑汁同廣膠溶化後入乳沒末少溫再下麝即成膏矣。擁貼患處

    十全大補湯

    方見便毒門 治臀癰潰後大虛

    內補黃耆湯

    方見癰疽潰瘍 治同上

    當歸木瓜湯

    治腰腿腫痛作熱

    牛膝 木瓜 芍藥 當歸 甘草 薏苡仁 金銀花 柴胡 獨活 羌活 黃芩(酒) 薄官桂
    薑三片,煎服

    乳香托裡散

    治環跳疽

    濃朴 木瓜 歸尾 芍藥 白芷 木香 獨活 乳香 黃耆 官桂 沒藥 牛膝
    薑三片,煎服

    內托羌活湯

    方見此門 治同上


    方脈流氣散

    治流疰肢節疼痛無寒濕多因氣結流走或胸悶不食

    紫蘇 青皮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耆 枳實 防風 陳皮 甘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香附餅

    治風寒濕襲於經絡作痛

    用香附為末,酒調量腫大小,敷患處,將熱熨斗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如風寒濕毒,以薑汁作餅。

    瘡科流氣飲

    治肩背間腫起作痛或生寒熱

    桔梗 人參 當歸 官桂 甘草 黃耆 濃朴 防風 紫蘇 芍藥 烏藥 枳殼 檳榔 木
    白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方見便毒門 治流毒潰爛色清白

    補中益氣湯

    方見癰疽潰瘍 治潰後寒熱膿不止

    加減柴胡湯

    治怒傷肝氣脅下腫痛身發寒熱

    柴胡 黃芩 半夏 陳皮 青皮 貝母 桔梗 茯苓 甘草


    散腫潰堅湯

    治頸項間結聚成核發寒熱

    柴胡 升麻 龍膽草 連翹 黃柏(酒炒) 甘草 桔梗 昆布 當歸尾 芍藥 黃柏 知母
    白水煎服

    五香連翹飲

    方見附骨疽 治同上

    神秘散

    治瘰癧初起堅硬人體氣實者先下毒氣

    斑蝥(去頭足翅面炒三十個) 荊芥 僵蠶 黑牽牛(炒取末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更時酒調下,先服粥後服藥,服後便去惡物為效,如不去,次日五更,再添一服。

    牡蠣大黃湯

    治同上

    牡蠣(一錢五分) 大黃(二錢五分) 栝蔞(一個) 甘草(一錢)

    柴胡連翹湯

    治男子婦人馬刀瘡狀若瘰癧

    柴胡 連翹 知母 黃芩 黃柏 生地黃 甘草 當歸 瞿麥 官桂 牛蒡子
    白水煎服

    荊防敗毒散

    治同上

    防風 川芎 荊芥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甘草 桔梗 人參 茯苓 枳殼

    連翹散堅湯

    治耳後或肩背脅下生如石硬名馬刀瘡

    連翹 黃芩 芍藥 歸尾 三棱 蓬朮 龍膽草 黃連 蒼朮 柴胡 甘草 土葛根
    白水煎服

    消腫湯

    治馬刀瘡瘰癧

    柴胡 黃芩 黃連 牛蒡子 黃耆 連翹 天花粉 甘草 紅花 當歸尾
    白水煎食遠服。

    小柴胡湯

    治室女項生結核血盛之症加味用

    柴胡 半夏 黃芩 人參 甘草

    益氣養榮湯

    治項上核作腫或不腫,色赤或不赤,或軟或硬,或痛或潰不斂

    人參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 當歸 川芎 黃耆 熟地黃 芍藥 甘草 桔梗 白朮

    補中益氣湯

    方見癰疽潰瘍 治 潰膿清等症

    ○新增瘰癧神效方 不拘男婦大小生瘰癧初起堅腫內熱

    荊芥 薄荷 羌活(各一錢) 防風 大黃(各七分) 甘草 海帶 昆布 海藻
    水鐘半煎八分蔥一根

    敷藥灸方

    治瘰癧有核成形者乘其初起以此治之如破則不可用

    南星 半夏(各一錢) 花椒末(七分) 蔥頭(五個)
    共搗為餅敷在患處用艾壯灸之,待患處發熱便住火,不必灸 ,外用膏藥貼之,其核自消。

    膏藥方

    山藥 五倍子 蓖麻子肉(等分) 共搗如泥為膏貼之

    ○其人虛者用 四君子湯為主加 當歸(一錢) 生地黃 玄參(各七分) 連翹(八分)陳皮(一錢) 半夏(七分) 夏枯草(三錢)

    婦人用四物湯為主,加前藥和勻,有熱加 柴胡 黃耆 久服自消

    又方當歸養榮湯

    當歸(一錢) 川芎(七分) 白芍藥(七分) 熟地黃(一錢) 黃耆(鹽酒炒七分) 貝母(七分) 浸七分)
    ○痰多加 半夏 陳皮(各八分)
    ○作寒熱加 柴胡 黃芩(各一錢五分)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散腫潰堅硬方

    知母(鹽酒炒) 黃柏(鹽酒炒) 蔞仁(酒洗) 昆布 桔梗(各五錢) 莪朮 連翹 三棱(酒洗炒各三錢) 升麻(六錢) 黃連 白芍 干葛(各三錢) 龍膽草(酒炒一兩)當歸k(酒洗二錢) 甘草(三錢) 黃芩梢(二錢半生半酒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滾白湯送下早晚二次

    救苦化堅湯

    黃耆(八分) 炙甘草(五分) 漏蘆(七分) 升麻(七分) 牡丹皮(三分) 當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 白芍藥(各三錢) 柴胡(一錢) 惡實(三分) 羌活(一錢) 獨活(五分) 防風(五分) 昆布(一錢) 三棱 蓬朮(各三分) 大曲(一錢) 黃連(三分) 黃柏(鹽酒炒一錢)
    紫蘇煎服 忌煎炒風寒
    ○治瘰癧屢經驗如有串爛者有栗子者有臭黑肉者用此藥去之

    白丁香(水蒸過晒乾二分) 雄黃(三分) 阿魏(七分) 巴霜(三分) 朱砂(二分) 乳香 沒藥
    共為末,用此撒上外用膏藥,貼其臭爛黑肉,去了便不用,如有栗子者,亦用此藥貼而去之。

    貼 膏藥方

    香油(二兩) 巴豆肉(五錢) 木鱉子(二錢五分) 槐柳枝皮(各一錢)
    先將鱉子油煎黑色浮上方下槐柳枝皮入內煎枯去之方下巴豆肉煎枯去之再煎油滴水成珠 方下真鉛粉一兩炒過入內朝腦一錢二分研末入內用之

    收口生肌散

    大青(一分) 大綠(一分) 鳳蛻(焙三分半即雞蛋殼) 朱砂(五分) 明礬(一錢) 象牙末(七分) 天靈蓋(火 五分) 乳香(五分) 沒藥(五分) 孩兒茶(三分) 血竭(三分) 五倍子(炒三分) 赤石脂( 二錢) 石膏( 二錢) 爐甘石( 三錢五分) 真鉛粉(炒黃色二錢五分) 掃輕粉(五分)
    各研細末共和用之無不效驗

    荊防湯

    治瘰癧腫項硬頭不能轉有熱口乾火盛喉頭作痛

    荊芥 防風 羌活 白茯苓 柴胡 枳殼 川芎 桔梗 玄參 甘草 黃連 黃芩 牛蒡子 薄荷(少許) 連翹 梔子 海帶 昆布 海藻 夏枯草 金銀花
    水二鐘,燈心廿一根,淡竹葉七片,煎服

    丸藥方

    金銀花(一兩) 夏枯草(二兩) 黃荊子(炒一兩) 柏子仁(一兩) 石膏(五錢)杏仁(五錢)
    為末,米糊丸綠豆大,早晚服二錢,滾白湯送下 忌醋芥菜栗子等物


    昆布散

    治癭瘤結腫胸膈不利

    昆布 海藻 松蘿 半夏 細辛 海蛤 白蘞 甘草(各一兩) 龍膽草 土瓜根 檳榔(各二兩)
    為末每服二錢食後用溫酒調下

    木通散

    治項下猝生結囊欲成癭瘤

    木通 松蘿 桂心 蛤蚧 白蘞 琥珀 海藻 昆布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用溫酒調下

    海藻丸

    治癭瘤通用

    海藻 川芎 當歸 官桂 白芷 細辛 藿香 白蘞 昆布 明礬(各一兩) 松蘿 海蛤(
    上為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滾白湯化下噙化亦可

    海藻散癭丸

    治癭氣結核

    海藻 昆布 赤茯苓 桔梗 連翹 天花粉 青黛 青皮
    上為末,用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滾白湯化下

    散腫潰堅湯

    方見瘰癧門 治足瘤腫硬

    南星散

    治癭氣結核或大或小不疼不癢

    用大南星一個為末好醋調敷先以針刺破患處後量瘡大小攤膏貼之使藥氣透入

    系瘤法

    治瘤大而根細者

    用芫花根帶洗淨不犯鐵器搗爛取汁用鐵線一條浸半日或一宿以線系瘤經一宿即落如未落
    再換線系不過二次自落矣。後用龍骨訶子為末,搽瘡口即合,如無芫花根即花亦可。

    五星散

    治癭氣結核

    五倍子(炒) 南星
    上等分為末醋調敷

    加味二陳湯

    治項後生如腫毒內有核推之動搖不紅不痛不作膿

    陳皮 大黃 連翹 柴胡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仙方活命飲

    治脫疽生於足下紅腫 痛發熱方見癰疽門

    敗毒托裡散

    治疰節疔生於手指上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 白芷 金銀花 甘草 防風


    秦艽防風湯

    治痔漏結燥每大便作痛

    秦艽 防風 當歸 黃柏 白朮 陳皮 柴胡 大黃 澤瀉 枳殼 桃仁 紅花 升麻 黃連 甘草
    白水煎空心服

    鬱李仁湯

    治痔漏大便燥大腸下血甚痛

    當歸 鬱李仁 澤瀉 生地黃 大黃 枳實 蒼朮 麻子仁 秦艽 皂角仁
    白水煎空心溫服

    拔毒散

    敷痔腫痛

    大黃 黃柏 白芨 石膏 黃芩 黃連 白蘞 梔子 朴硝(等分)
    上為末,用井花水調敷患處

    地榆散

    治痔瘡腫痛

    地榆 黃芩 枳殼 檳榔 川芎 黃耆 槐花 赤芍藥 羌活 白蘞 蜂房 甘草
    白水煎服

    槐角丸

    治諸痔及腸風下血脫肛

    槐角 防風 地榆 枳殼 當歸 黃芩
    上為末,用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湯下

    臟連丸

    治同上

    用正川黃連十斤累珠者尤佳不用刀銼不可火炒炒則不效生搗為細末入雄豬大腸內兩頭緊系用韭菜三十斤放瓦甑底中放藥上用韭菜八斤蓋面,又若箬葉放黍術米一大捻,蒸三炷香,看術米熟,為搗為丸,如桐子大,初服三錢,後只一錢五分。冷者溫酒下,不冷者飯湯下,腹疼有血者,烏梅湯下。

    熏洗法

    治痔瘡腫痛 用魚腥草不拘多少煎湯熏洗

    枳殼散

    熏痔漏

    枳殼 貫眾 荊芥 黃連 蛇床子 地骨皮 無名異 乾薑 蒼朮根 冬青葉 薤頭 柳枝 黑棗
    用水煎 熏洗一日三五次

    又方

    五倍子 枳殼 黃連 防風 荊芥 蓮房殼 用水煎薰洗

    黃連丸

    治痔漏日久,膿血不止,或大腸有熱下血,用川黃連吳茱萸等分,用熱湯浸濕罨三日,炒去吳,各另為末另丸,用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錢,溫酒送下。

    ○如糞前紅者,服茱萸丸 ○糞後紅者,服黃連丸

    八珍湯

    方見囊癰 治同上

    槐花散

    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陳者) 生地黃(酒拌銅器蒸半日) 青皮 白朮(炒) 荊芥(各六分) 川芎(四分) 當歸 升麻(各一錢)
    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清米湯調下,水煎服亦可。

    結陰丹

    治腸風臟毒,大便下血

    枳殼 威靈仙 何首烏 椿根皮 陳皮 荊芥 黃耆 (等分)
    為末,酒糊同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四製香連丸

    治同上

    黃連(二十兩)
    先用烏梅湯拌浸晒乾 即用薑汁拌潤晒乾次用芍藥同浸再晒乾 不用芍藥 即用吳茱萸十兩同拌,用湯濕潤同炒,仍去茱萸不用 加木香四兩 共為末 用雞子清少入醋糊為丸如桐

    又方

    黃連(炒十兩) 木香(二兩) 檳榔(一兩) 大黃(酒煨四兩)
    共為細末神曲糊為丸

    除濕和中湯

    治陽明經濕熱便血腹痛

    生地黃 牡丹皮 炙甘草 黃耆 升麻 白芍藥 熟地黃 生甘草 當歸 蒼朮 秦艽 陳皮 肉官桂


    羌活木瓜湯

    治膝癰腫作寒熱

    羌活 木瓜 當歸 牛膝 檳榔 蒼朮 陳皮 防風 甘草 薄桂 黃柏

    人參敗毒散

    治膝癰去人參加牛膝木瓜

    人參 羌活 獨活 前胡 柴胡 芎 枳殼 茯苓 甘草 桔梗

    托裡消毒散

    方見囊癰 治同上

    火龍膏

    方見附骨疽 治同上

    除濕和中湯

    治濕痰留結膝間作痛

    白朮 蒼朮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檳榔 紫蘇 羌活 獨活 黃柏

    十全大補湯

    方見便毒門 治膝癰膿潰不斂

    大防風湯

    治鶴膝風膝頭不紅作痛無力

    附子 白朮 羌活 人參 川芎 防風 甘草 牛膝 當歸 黃耆 芍藥 杜仲(炒)熟地黃
    水二鐘,薑三片,煎服


    荊防敗毒散

    治血疳久不愈或成疳 名串皮疳

    防風通聖散

    方俱見癰疽腫瘍 治同上

    應效散

    治疳蝕瘡或多年不愈

    地骨皮 不拘多少冬月自取者佳去心陰乾
    上為末,用紙捻蘸 瘡口內頻用自然生肉更用清米飲調下每服二錢日進三服又名托裡散

    麝香輕粉散

    治血疳陰蝕耳疳一切惡瘡皆治

    麝香 輕粉(各五分) 乳香 沒藥 白礬( 各一兩?
    上為末,膜z擦瘡上

    胡麻散

    治風疳漸生遍體

    胡麻 荊芥穗 苦參(各八錢) 何首烏 威靈仙 炙甘草(各六錢)
    共為末每服一錢或薄荷湯或茶或酒及蜜湯俱可調服

    苦參湯

    治風疳瘡並承山側生瘡如疥破有黃水浸淫成瘡

    荊芥 防風 金銀花 木瓜 苦參 檳榔 白芷 白蘚皮

    清胃消風散

    治牙疳

    防風 生地黃 黃芩 黃連 當歸 白芷 大黃 荊芥 升麻 軟石膏 地骨皮 白水煎服

    搽藥 即三凡散

    枯白礬(三錢) 白梅(燒瓦碗蓋存性三錢) 人中白(瓦上焙乾五錢)
    共為末,先用韭菜根、老茶濃煎,雞毛洗刷去腐爛惡肉,洗見鮮血,仍用藥敷之,三次爛入喉中者,用小竹筒吹入,雖遍牙齒爛落,口唇穿破者,敷藥皆愈,惟山根發紅點者不治。

    龍膽瀉肝湯

    治下疳瘡並玉莖腫痛

    龍膽草 黃芩 歸尾 甘草 車前子 芍藥 生地黃 木通 防風 大黃 澤瀉 荊芥 山梔子

    搽藥

    治下疳初起

    青黛 定粉(等分) 冰片
    共為細末乾搽瘡上

    兒茶散

    治久疳

    孩兒茶 細茶(各二錢) 輕粉(一錢) 定粉(一錢)
    上為細末,先用清米泔水洗後搽

    珍珠散

    治下疳久不愈

    孩兒茶 白龍骨( 各一錢) 朱砂(一錢) 珍珠( 三分) 冰片(一分) 細末搽


    升麻和氣飲

    治疥瘡初起作寒熱

    升麻 桔梗 蒼朮 干葛 甘草 大黃 陳皮 當歸 半夏 茯苓 白芷 乾薑 枳殼 芍
    白水煎服

    當歸飲子

    治疥瘡風癬濕毒燥癢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防風 北蒺藜 荊芥 何首烏 黃耆 甘草
    白水煎服

    消風散

    治疥瘡癬燥

    黃芩 荊芥 防風 白芷 川芎 胡麻 蒺藜 歸尾 苦參 白蘚皮 甘草
    白水煎服

    搽疥瘡藥

    黃柏末(三錢) 黃連末(三錢) 大黃末(三錢) 蛇床子末(三錢) 枯礬(二錢)黃丹(二錢)
    上為細末,調香油或調 油搽瘡上立愈

    烏蛇丸

    治一切風疥多年不愈

    烏蛇(酒浸去骨) 白附子 附子(小便浸一宿) 天麻(各一兩) 全蠍(炒) 羌活 乳香 僵蠶(炒各一兩五錢) 苦參(十兩) 槐花(半斤)
    上為末,用生薑汁一斤,蜜一斤,同熬成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晚用荊芥湯送下。

    摩風膏

    治一切風癬疥癩燥裂等症

    白芷 升麻 苦參(各三錢) 全蠍(五個) 巴豆(去殼五個) 杏仁(四十九個) 大楓子(去
    以上藥,各為咀,用香油半斤,槐柳桃榆椿楝楮條,此七樣,各七寸,七七四十九寸,連前藥,共入油內浸一宿,同浸一宿同熬,以白紫黃紫為度,濾去渣,聽用再將

    花椒 枯礬(各五錢) 輕粉(一錢)蛇床子(二錢) 樟腦(一錢)
    此五味俱,各為細末,又用黃蠟一兩,入前油內溶化以後,藥末入內,攪勻冷定,搽瘡上。

    防風通聖散

    方見前 治同上

    水銀膏(附)

    治疥瘡

    水銀二錢 用錫熔化杏仁三十粒,大楓子三十粒,輕粉五分,雄黃五分,黃柏末五分,冰片一分,先將杏仁、楓子搗爛如泥,入後藥,同研成膏,擦瘡上,立愈。


    解毒升麻湯

    治時毒表症

    防風 荊芥 薄荷 黃柏 甘草 金銀花 玄參 茯苓 升麻 蟬蛻

    荊防敗毒散

    方見癰疽潰瘍 治同上

    化毒丹

    治時毒人氣實者

    人參 玄參 青黛 甘草 牙硝(枯過各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 麝香 腦子(各五分) 桔梗(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二丸小兒一歲者每丸分作四服薄荷湯化下

    大黃湯

    治時毒大便不利

    朴硝 大黃(各一錢) 牡丹皮 栝蔞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犀角散

    治時毒經三四日不解毒不可下宜和解

    犀角 黃連 甘草 芍藥 大黃(各等分)
    為末,每服五錢,水一鐘,煎服

    連翹飲

    治同上

    連翹 瞿麥穗 荊芥 木通 車前子 當歸 赤芍 防風 柴胡 活石 蟬蛻 炙甘草 炒

    鼠粘子散

    治同上

    鼠粘子 甘草 玄參 桔梗 黃芩 升麻 木通 ○一方加 防風 荊芥 雄黃 銀珠(各五分) 錫(五分) 皂角刺(七分洗夾) 水銀(五分) 冰片 瓦上花(各一分)
    俱為末,做成紙捻三條,每早一條,火熏在鼻孔內,用被蓋密,口含冷水,熱再換。

    治楊梅天 疳瘡誤食輕粉筋骨疼痛者

    金銀花(三錢) 川椒 風枯(各二兩)
    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五丸,如筋骨疼加 連翹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治楊梅七日見效

    月明粉(五分) 雄黃(一錢) 銀珠 朱砂 黃丹(各一錢) 龍腦(八分)
    麵糊為丸,每服七分,好酒送下,或白湯送下,忌豬肉醋。

    點方

    輕粉(五分) 膽礬(一錢) 杏仁(三錢)
    擂末搽瘡上用紙封二日即愈

    治久患天 楊梅不痊其效如神

    膽礬(四錢七分) 枯礬(二錢八分) 水銀(九錢五分)
    真香油不拘多少,上三味共入油內,不犯鐵器,研成膏,子不見星 為度,分作三分,用之一日八錢,二日五錢,三日四錢。
    用藥法:每日巳時起至午時止,將藥入兩手內,左手擦右手心,右手擦左手心,其藥陸續添擦之,以十次為度,一次擦百餘遍,如上身瘡多則擦藥多塗手心上,綿紙包之,下體多則擦藥多塗足心上,上下一般,則平用之,擦之後則仰臥,手按肚臍,以被蓋之,汗出為度,俱食粥,忌鹽醋,勿令大便,桶上以手按腹,行至三日後,再用藥洗之.

    洗方

    苦參 艾葉 花椒 防風 荊芥 槐花 煎湯洗

    服藥

    甘草 綠豆 天花粉 石膏 膽礬 連翹 黃芩 黃柏(各等分)
    水二鐘先淨洗後方用藥二錢煎八分臨臥溫熱服

    洗方

    防風 荊芥 白芷 川芎 何首烏 當歸尾
    各等分煎湯洗患處

    楊梅防風通聖散

    山尾KT (多用) 防風(一撮) 皂角(七個) 三服後,將三味常煎當茶服,十日愈。

    又搽方

    杏仁(去皮尖) 輕粉 等分,研末,調鵝膽汁搽,即烏取通金紙蓋上,不乾再抹.

    治天 楊梅或熏或食,藥愈後明白先飲涼膈散,改熱一帖

    大黃 黃芩 黃連 黃柏 甘草 連翹 梔子(生) 石膏 活石(各三錢)
    水鐘半煎一鐘空心服之時加 朴硝(二錢)
    如生瘡毒加 白蘚皮 防風 荊芥 金銀花 (各二錢) 皂刺(五分) 去朴硝 如吐紅用涼膈散九味 去朴硝 加犀角 阿膠 如身弱去石膏 活石

    又方

    防風 木瓜 防己 生地 人參 川芎 米仁 風藤 蘚皮 陳皮 赤芍藥 熟地 花粉
    冷飯洗水二罐,煎一罐,加酒行藥合丸亦可,治結毒此方甚妙.

    蟾酥丸

    杜仲 桑寄生 防風 地龍 活石 甘草 大黃 豬牙皂 羌活 黃柏(各二錢)
    為末每服加麝香一厘

    治楊梅天泡,先飲涼膈散,後服解毒散

    歸鬚 玄參 甘草(各五分) 白芷 防風 皂刺 黃連 大黃(各一錢五分) 連翹 羌活
    連服四帖水 鐘半煎八分渣水一鐘,煎六分如服蟾酥丸,去大黃,不服後五帖,二日一帖去 大黃 生地 加赤芍 梔子 活石 獨活 連服斷根,以清無毒。

    楊梅天泡藥丸

    輕粉(一錢紙焙去煙) 槐花(一錢炒過) 兒茶(一錢) 雄黃(三分) 黃丹(四分) 朱砂(五
    上為末,飯糊丸,分作九分,三日服之,以酒送下,或米湯下,先服敗毒散二帖,服十餘日後,服防風荊

    解輕粉毒方

    白蘚皮 五加皮(各三錢) 牙皂(二錢) 大黃 金銀花(各一錢) 山尾KT (四兩)米仁(三
    先煎二次,傾出服之,渣再煎洗

    生楊梅天泡疳瘡瀉方

    大黃 金銀花(各三錢七分) 大腹皮 赤芍藥(各二錢五分) 歸尾(二錢) 甘草(五分)芒

    楊梅天泡風癬解毒丸

    防風 桑寄生 地骨皮 黃柏 杜仲 僵蠶 皂刺 木通 木瓜(各等分)
    研末,飯和丸,如桐子大,早服十五丸,午服二十丸,晚服三十丸,以後每次退五丸,又退至十五丸止,又依前進,如遲服至丸三四兩,如口破齒,浮飲西瓜蜜水則止。

    五寶丹

    凡人病遇楊梅天泡綿花等瘡致成一切,難以名狀之疾,或楊梅瘡爛見骨,經年不收口者,或筋骨疼癬,或皮好骨爛,口臭難當,及久年 瘡不愈,一切頑瘡惡毒,並皆治之

    鐘乳粉(三分) 大丹砂(二分) 琥珀(五分)冰片(五分) 珍珠(二分半)
    上為細末,每服五厘,另入飛白霜二分半,炒過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服,每日用土茯苓一斤,用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以一碗,入藥一帖,攪勻溫服,其茯苓湯須一日服盡,不可別用,湯水並茶。日日如是,服盡一料,以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終劑而愈者,如病重,俱只須一料,無不愈也,忌雞鵝牛肉房事。

    鐘乳粉(七分) 血紅琥珀(二分) 冰片(二分) 大朱砂(一錢) 珍珠粉(一分)
    上為極末,每服五厘,以土茯苓為一二片,取內白者,煎湯泡前藥服 硬飯頭五六兩,搗爛,水八九鐘,煎至四大鐘,用半鐘調六厘,空心服下,其硬飯湯,一日服三碗 末藥攪勻入,炒過小麥面一分,每日用藥六厘,看人虛實,或五厘或六七厘,白茯苓一斤,水十碗煎八碗,去渣,入丹藥六厘,封口,上火略煨,徐徐服之,輕者三四服,重者數服,二七全愈 忌茶醋燒酒黃酒嗜欲辛辣牛羊魚 雞蛋
    ○如瘡在上,每加桔梗二錢,同土茯苓煎湯服
    ○如瘡在下加牛膝四兩煎服 如服藥轉悶鯽魚煮湯吃一二口即止
    ○如瘡痛甚者加乳香 沒藥各三厘與丹藥同服痛 止早晨服一次 飯後服一次 巳時服一次午飯後 申時 日暮臨後皆服藥丹須瓷罐收用
    ○如膿水太過加當歸三錢 白芷錢半同煎

    辨滴乳石法

    滴乳石乃山岩中石髓滴成倒懸者惟雲南川貴者佳其色白有紋入口嚼片時即化無滓便是一方

    琥珀 冰片 珍珠 朱砂 滴乳石(各五分)
    共研極末,將土茯苓一斤搗碎,煎湯三碗,將前藥每碗內入四厘,清晨午間晚間各服一碗,攪勻藥末,溫服,不得間斷,計十日即愈.此一料輕者可治二人,極重者亦不必更服也.惟滴乳石須極真如陽物蝕去加天靈蓋五分,入前藥內服,便能長出如鼻子,蝕者亦然,誠仙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