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明 丁毅


卷之四 咳嗽門

病源

有風寒 有痰飲 有火鬱 有勞嗽 有肺脹

夫咳者,傷於肺氣,有聲而無痰。嗽者,動於脾濕,無聲而有痰。咳嗽謂有聲有痰,因傷肺氣而動於脾濕以致之也。夫肺為五臟之華蓋,聲音之所出,合於皮毛,而司乎腠理,故風寒先能傷之,若腠理不密,外為四氣所感,則令人咳嗽,傷於風者,則脈浮鼻塞聲重清涕惡寒發熱自汗,傷於寒者,則脈緊無汗惡寒煩躁不渴,傷於熱者,則脈數煩渴引飲咽乾唾涕;傷於濕者,則脈細四肢沉重骨,節煩痛,此四氣之所傷也。

或有七情干于五臟六腑,傳於肺經,亦能令人咳嗽,弗獨肺經也。治療之法,審其寒熱辨其虛實,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至如停飲咳嗽則當清而逐之,其或不謹日久多成勞瘵虛損之病,凡此諸症,在於臨時消息,則了然無不瘳矣。

脈法

脈訣云:浮而緩者為傷風 浮而緊者為傷寒
咳脈浮濡者生,緊澀者死,肺脈沉數者咳血
沉滑者多痰

治法

一傷風咳嗽聲重惡寒,宜用 華蓋散 參蘇飲
感冒咳嗽頭疼,宜用 金沸草散 人參荊芥散
痰飲咳嗽,宜用 二陳湯 隨症加減以治之
火鬱生痰面赤作嗽,宜用 降火化痰丸
勞瘵咳嗽,宜用 滋陰降火之藥治在本門
肺脹動則喘滿氣急息重,宜用 收斂之藥 訶子 五味子 杏仁 青黛之類
肺脹抑遏不得眠者難治
上半日嗽多是胃中有火,宜用 知母 石膏之藥降之
下半日嗽多者是陰虛宜滋陰降火,宜用 四物湯加 知母 黃柏之類
黃昏時咳嗽多者是火氣浮於肺不,宜用涼藥以五味子斂之
咳嗽脅痛者,宜用 二陳東加 青皮 青黛 以疏肝氣或加 白芥子
肺受虛寒久嗽不止,宜用 人參清肺散
冷嗽吐痰沫,宜用 溫肺湯
肺萎咳嗽有痰胸旁腫痛午後熱聲颯者,宜用 人參養肺湯
咳嗽聲啞便不可用涼藥,宜用 半夏 細辛 生薑之類以散之
咳嗽咽乾不可用 半夏 南星之藥 ,宜用 貝母 蔞仁以潤之

治方

治肺傷風寒

麻黃 紫蘇 杏仁 桑皮 赤茯苓 橘紅 甘草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肺感風邪

荊芥 麻黃 前胡 甘草 赤芍藥 半夏 金沸草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肺受風邪咳嗽聲重有痰頭疼

人參 紫蘇 枳殼 茯苓 陳皮 前胡 桔梗 干葛 甘草 半夏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肺受風邪伏熱頭痛咳嗽鼻塞聲重

人參 荊芥 麻黃 細辛 桔梗 陳皮 半夏 杏仁 甘草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肺受虛熱久嗽不止

人參 阿膠 杏仁 桑皮 地骨皮 知母 烏梅 粟殼 甘草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冷嗽吐痰沫

半夏 陳皮 五味子 乾薑 薄桂 杏仁 細辛 阿膠 甘草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火鬱生痰面赤作嗽

黃芩 海石 蔞實 青黛 桔梗 甘草 半夏 青皮 炒梔子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薑湯送下。


治肺痰咳嗽

人參 甘草 阿膠 茯苓 柴胡 五味子 貝母 杏仁 桔梗 枳實 桑皮
水二鐘,薑三片,煎服


治久嗽潤肺

款冬花 人參 五味子 紫菀 桑皮
上為末,蜜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薑湯送下


治無痰嗽久不愈者

貝母 桑皮 五味子 甘草 知母 杏仁 款花
薑三片,煎服


治久嗽不止

人參 款冬花 五味子 知母 貝母 粟殼 烏梅
薑三片,煎服


治鬱痰喘嗽不止

貝母 杏仁 青黛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一丸噙化

附肺痿 肺癰


咳嗽有濁痰腥氣,或咳唾中有紅絲膿血者,名曰肺痿。此因熱在上焦也,如口中燥咳,胸中隱隱而痛,名曰肺癰;此因咳傷肺葉而成也。

脈法

脈法曰:肺癰之脈寸數而實,肺痿之脈寸數虛澀浮大者生,短澀者死

治方

治肺癰咳嗽膿血咽喉多渴大小便赤澀

桔梗 貝母 當歸 栝蔞子 枳殼 薏苡仁 桑白皮 防己 黃耆 杏仁 百合 甘草節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服。


治肺癰

貝母 知母 白芷 阿膠 白芨 甘草 射干 生地黃 桔梗 薄荷 杏仁 烏梅 桑皮 天門冬
薑三片,食遠服。


治肺痿

人參(去蘆) 青皮 天門冬(去心) 茯苓 陳皮(去白) 地骨皮 甘草(炙各一錢) 五味子(三十粒) 知母(一錢五分) 桑白皮(二錢)
水二鐘,薑三片,食遠服。


治肺痿

知母 白朮 茯苓 五味子 人參 半夏 柴胡 甘草 薄荷 川芎 阿膠 款冬花 桔梗 黃芩 麥門冬
薑三片,食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