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明 丁毅


卷之三 脾胃門

病源

夫脾胃者屬土也萬物皆土之所載位乎中州司化水穀營養百骸經曰:穀入於胃脈道乃行飲入 於經其血乃成又曰安穀則昌絕谷乃亡蓋脾不可不養胃不可不溫溫養之法適其寒溫節其飲食自然平和病不生矣。其或攝養不謹將理失宜飲食傷其胃勞倦損其脾由此病出百端脾胃虛矣。脾胃既 虛而五臟六腑何所養耶治法當審其虛實尋其緣由若傷於飲者乃無形之物或微汗以散之或滲泄 以利之傷於食者消導以磨之果固停滯久而作悶則吐下以奪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不可概用香燥 之藥動其火邪反為大害若夫勞倦傷脾元氣下陷中氣不足之症此謂自傷氣之削也當從東垣內傷 法必用升補氣血之藥溫之養之使生化之氣益增脾胃壯而病自瘥矣。

治法

一飲食失節寒溫失宜損傷脾胃身體沉重肢節煩火疼四肢懶倦口無滋味飧泄見血或見白膿,宜用調中益氣湯
脾胃虛寒嘔逆惡心胸膈飽悶腸鳴腹痛泄瀉,宜用 養胃湯
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脹悶惡心噯氣,宜用 平胃散
脾胃虛寒飲食不化嘔吐腹痛,宜用 理中湯
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四肢無力精神少短,宜用 四君子湯
飲傷於胃頭痛惡心宜以微汗用 香砂燥胃湯
飲傷小便澀少,宜用 五苓散
食傷脾胃胸悶不食惡心,宜用 寬中進食丸 消食丸 保和丸 曲 枳朮丸
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吐瀉,宜用 參苓白朮散
脾氣虛寒泄瀉腹痛氣逆,宜用 補脾湯 治中湯
調理脾胃寬利胸膈消散痞氣,宜用 枳朮丸加減

治方

治損傷脾胃,體重,口淡,飧泄,見膿血

升麻 黃耆 甘草 蒼朮 木香 人參 柴胡 陳皮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


治脾胃虛寒嘔逆惡心飽悶腹痛泄瀉

藿香 濃朴 半夏 茯苓 草果 附子 甘草 陳皮 人參 白朮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濃朴 蒼朮 陳皮 甘草 人參 茯苓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方見中寒門 治脾胃虛寒,飲食不化


方見中風門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


治飲傷於胃,頭痛惡心

砂仁 藿香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蒼朮 干葛 升麻
水二鐘,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方見內傷門 治飲傷,小便澀少


方見內傷門 治食傷脾胃


治同上

陳皮 蒼朮 濃朴 甘草 麥芽 山楂 神曲 枳實 香附 砂仁 枳殼


方見內傷門 治同上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吐瀉

人參 白朮 茯苓 乾山藥 白扁豆 甘草 桔梗 蓮肉 砂仁 薏苡仁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脾氣虛,寒泄瀉,腹痛氣逆

人參 茯苓 草果 乾薑 白朮 麥芽 甘草 濃朴 陳皮
不用引煎食前服


治同上

白朮 甘草 乾薑 人參 青皮 陳皮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人之一身脾胃為主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矣。人或飲食不節起居不時損傷脾胃胃損則不能納脾損則不能化脾胃俱損納化皆難元氣斯弱百邪易侵而飽悶吞酸嘔吐痞積瀉痢等症無不作矣。況人飲食起居,豈能一一調節,一或有傷,脾胃虛矣。故潔古製枳朮之丸,東垣發脾胃之論,常以調養脾胃為主,後人稱為醫中王道,誠有旨哉。近世論治脾胃者,不分陰陽氣血,而率皆理脾胃之藥,又皆辛溫燥熱,助火消陰之劑,遂致胃火益旺,脾陰愈傷,清純中和之氣,變為燥熱胃脘乾枯,大腸燥結,脾臟漸絕而死期迫矣。殊不知脾胃屬土屬濕,位居長夏,故濕熱之病,十居八九,況土居四季,寒熱溫涼各候其時,豈可偏用辛熱之劑哉,令舉枳朮丸

加減於後

枳朮丸

白朮(二兩) 枳實(一兩麩炒)
上為細末,用荷葉包飯,火燒熱杵爛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飲送下 東垣將枳朮丸 內加 陳皮(一兩) 名橘皮枳朮丸 治老幼元氣衰弱,飲食少進,久服令人多食而不傷
○若元氣素弱,飲食難化,食多則腹中疼痛不和,泄瀉,此虛寒也 加神曲 麥芽 砂仁 木香(各五錢)

人參(五錢) 白芍藥(五錢)

○若素有痰火

胸膈鬱塞,咽酸噎氣,及素有吐酸吞酸之症,或有酒積瀉結痛,此皆濕熱也。加黃連 芍藥 陳皮 石膏 生甘草 砂仁 木香 川芎

○若傷食

飽悶痞塞不消 加神曲 麥芽 山楂(各一兩) 有食積痞塊在腹者,再加黃連濃

○若傷冷食

不消腹痛泄瀉者加 半夏 砂仁 乾薑 神曲 麥芽

○若人性多氣惱

夾氣傷食氣滯不通加 川芎 香附 木香 黃連

○若胸膈不利

及過服辛香燥熱之藥以致上焦受傷胃脘乾燥嘔吐膈噎反胃 加黃連 山梔子芍藥 當歸 桔梗 甘草 石膏

○胸膈頑痰膠結及大便秘

再加 朴硝

○若有痰

加 半夏 橘紅 白茯苓 黃芩 黃連

○若人能食食後反飽難化

此胃火旺脾陰虛也加 芍藥 石膏 甘草 黃連 香附 木香 人

○若年高人脾虛血燥易飢易飽大便燥難

加 芍藥 當歸 人參 升麻 甘草 山楂 麥芽 桃仁 此老人常服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