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集宜

明 丁毅


卷之三 痢門

病源

食積 濕熱 風毒下陷 暑熱 白屬氣 赤屬血 疫痢

痢者,滯下也。本自脾胃所受飲食內傷,留滯不行,至於秋時,調養失宜,感受風寒暑濕之氣,濕熱內蒸而成痢矣。其症腹痛急迫,後重,如廁不能縱行者是也。蓋肺主氣,與大腸通為表裡,因肺氣留陷於大腸,不得升提,是故裡急而後重也。然四時感受之不同,必求所因而治,因風而致者,純下清血,因濕而得者,下黑豆汁,因寒積於內而成者,寒久而變熱,怫熱內而成赤白矣。又有脾胃虛弱,為寒所凝,以致身冷汗利如魚腦者,治當溫之,此水火陰陽偏勝之不,豈可執一而以熱論哉,治法當先疏通積滯,分利陰陽,補養脾胃,不可使用止澀之藥,況鬱毒未散,止澀太早而成噤口者多矣。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形証

丹溪云:濕熱傷氣則成白痢濕熱傷血則成赤痢氣血俱傷則成赤白痢其症臍腹 痛或下赤白黃黑五色者或下如黑豆汁如魚腦如屋漏水或下清血或大孔痛頻欲登廁日夜無度皆是候也。

戴云:痢雖有赤白二色亦無冷熱之分皆是濕熱但新久更量虛實與赤白帶同 又云赤自小腸來白自大腸來。

內經曰:身熱則死身寒則生此大概之言必兼形勝察之可也豈無身熱而生身寒而死者哉 又曰先

不治症

如魚腦者凶 如塵腐者死 純血者凶 如屋漏水者死 肛門空陷者死 身熱煩渴者死

脈法

脈訣云:下痢微小卻為生 脈大浮洪無瘥日

治法

河間雲行血則便膿自愈和氣則後重自除宜 芍藥湯
痢病後重者宜下 腹痛者當和 身重者除濕
痢本濕熱首先除濕清熱開鬱化積行氣和血為主
痢病一二日間元氣未虛先用推逐之藥,宜用 調胃承氣東加減
三五日後脾胃漸虛當用消導化滯之藥,宜用 導氣湯 化滯東加減
病久挾虛當用滋補收澀之藥,宜用 真人養臟東加減
痢初起不問陰陽赤白者,宜用 胃苓東加減
傷暑下痢脈微細者,宜用 黃連香薷散加減
因風而痢者下如黑豆汁或如濁酒,宜用 胃風東加 木香 黑豆 陳米
因寒下痢如魚腦肚腹疼痛四肢逆冷口中如霜雪此為冷痢,宜用 理中東加減
未經止澀噤口不食者是乃毒氣充塞心胃之經,宜用 倉廩湯 香連丸 同蓮肉人參服
大孔痛是毒氣流陷於大腸也宜溫之清之 久病身冷脈小者宜溫之用 當歸 肉豆蔻

升麻之類 暴病身熱脈大者宜清之用 黃連 黃芩 木香 檳榔之類
噤口痢用封臍法引火下行用 田螺搗爛入麝香少許封臍
有時疫作痢一方一家大小傳染相似必須明速氣之勝複以治之
後重者初起宜下日久宜升提調氣經曰:調氣則後重除
痢病小便不通,宜用 木香 滑石 車前子 澤瀉之類
赤痢宜 香連丸 歸連湯
白痢宜 蒼朮芍藥湯

治方

方見寒門 治痢一二日元氣未虛


治赤痢初起

芍藥 當歸 黃芩 黃連 木香 檳榔 甘草 陳皮 大黃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白痢初起

芍藥 當歸 黃芩 黃連 肉桂 檳榔 甘草 木香 大黃
不用引煎服


當歸 芍藥 陳皮 茯苓 蒼朮 白朮 豬苓 澤瀉 濃朴 甘草
不用引煎服


治白痢

蒼朮 芍藥 官桂 陳皮 甘草 濃朴 當歸 茯苓
不用引

芍藥湯 主藥

芍藥 當歸 黃連 檳榔 木香 官桂 大黃 黃芩 甘草


治病久挾虛滋補收澀之藥加減用

罌粟殼 人參 當歸 肉桂 訶子皮 木香 肉豆蔻 白朮 白芍 生甘草


治痢初起不問陰陽赤白加減用

陳皮 蒼朮 濃朴 甘草 豬苓 澤瀉 白朮 茯苓 官桂


治傷暑下痢脈微細者加減用

香薷 濃朴 黃連 扁豆 甘草


治因風下痢清血

防風 當歸 羌活 川芎 芍藥 白朮 茯苓 黃連 泰米


治因濕痢如黑豆汁或如濁酒加味用

當歸 川芎 炒白芍 人參 白朮 茯苓 肉桂


治因寒痢如魚腦腹痛四肢逆冷加減用

人參 乾薑 白朮 甘草


治未經止澀噤口不食者

柴胡 前胡 羌活 獨活 甘草 桔梗 人參 川芎 茯苓 枳殼 倉米 黃連
薑三片,煎服


治赤痢

當歸 芍藥 黃連 木香 檳榔 黃芩 甘草

當歸導氣湯

當歸 芍藥 甘草 青皮 槐花 生地黃
不用引煎服


粟殼 當歸 芍藥 榴皮 甘草 地榆
不用引煎服


木香(三錢不見火) 豆豉(一兩) 巴豆(四十九粒一半用生的一半用針穿向燈頭燒過)
為細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赤痢者甘草湯下 白痢者薑湯送下


治白痢後重

蒼朮 防風 白朮 芍藥 茯苓
不用引


治血痢發熱

白朮 茯苓 黃連 黃芩 黃柏 芍藥
不用引

治腸風血痢方用鯽魚一尾破開去腸入白礬三錢用紙封燒封性為末米飲下


治下痢純血

槐花 黃連 粟殼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黃
不用引


治赤痢腹痛

阿膠 黃連 芍藥 白朮 當歸 生地黃 甘草 陳皮 升麻
水二鐘,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白痢

白朮 茯苓 陳皮 甘草 芍藥 山藥 訶子 肉豆蔻 人參 升麻 蓮肉
不用引煎服


木香(四兩) 黃連(二十兩) 先用烏梅湯拌浸晒乾即用薑汁拌潤晒乾次用芍藥同浸再晒乾,去芍藥不用,再用吳茱萸十兩,同拌用湯濕潤同炒,仍去茱萸不用。共為細末用雞子清少入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方加肉豆蔻(一錢) 名 香連豆蔻丸


治痢疾口淡無味

烏梅肉 蓮肉 人參 茯苓
為細末蜜丸


治痢久不止

肉豆蔻(曲炮一錢) 木香(五分) 人參(一錢) 砂仁(五分) 白龍骨(一錢) 赤石脂 訶子肉 枯白礬
上為末,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