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清 羅美


卷之二 脈法部

附論

天藏德,而以日為光明,人心藏神,而以陽氣為固密,陰陽之道,必有所先養生之本,亦必有所謹,此內經原病之所起,必眷眷於陰陽之論也。而又曰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夫人身之陰陽皆欲固也。而必曰陽密乃固,其道維何。蓋陽者皆氣而近浮,浮則在上,故曰陽因而上,然陽有高明之體,高明在上,此為真陽,而不可謂之浮陽必散而在外,散則周遍,故曰陽以衛外,然陽有純一之道,純一而健,此為純陽,而不可謂之外,非浮與外,則陽有元亨之隆也。不外不浮,則陽有利貞之用也。是故陽之積,運之以生神明,而充奉之,是以精則養神,陽之運,倡之以為物先,而煦嫗之。 是以柔則養筋,斯則陽之所事也。而必以密為固者,陽非不能固也。其失在不密也。致不密者有三,起居如驚,而神氣乃浮也。措情躁擾,與物駘宕,陽乃飛越而不歸,則內之恬愉失,而元府不閉,風寒暑濕遂乘之以起,故外無御侮,內必受兵,此不密之故一,煩勞則張而精絕也。夫陰為精,藏精而起,亟以赴陽,人若不知節息,每強力用之,且煩且勞,煩則不靜,勞則不息,而陽乃張矣。張如弓之久滿,而不知弛,則弓力竭而筋干為傷,故精絕,馴致其道,必至目盲耳背,潰若壞都,此不密之故二,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也。大怒則傷陽,陽既郁逆,則無所行,而菀於上,故有吐血數升而殞者,有疽發於背者,皆薄厥之至也。此不密之故三,三者一起於外,而外得侮之,一困於內而內竭,為一乘于猝而暴厥焉,則何能精則養神,而柔則養筋哉,然則如何而密,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天藏德而以日光明,則當清肝以寧心,固精以養神,節勞以養筋,而陽倡陰和矣。陽健運則陰奠定。夫是之謂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