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嬰撮要

明 薛鎧


卷十七

痘疹受病之由

痘疹之由,因兒在胎,食母五臟血穢,伏於命門,或至天行時氣,或驚駭跌撲,或飲食所傷,因而發之,狀類傷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睡驚,耳後有紅絲赤脈,此其候也。五臟各具一証,肝藏水 ,肺藏膿 ,心藏 ,脾藏疹,歸腎變黑。蓋以太陽起於右腎之下,煎熬左腎,足太陽膀胱寒水夾脊上流,上頭下額,逆手太陽,丙火不得傳道,逆於面上,故顯是諸症。蓋壬癸寒水克丙丁熱火故也。

凡瘡疹初起,一發便出盡者必重。瘡夾疹者,半輕半重。稀少者輕,裡外微紅者輕,外黑裡赤者微重,外白裡黑者太重,瘡端裡黑點如針孔者勢劇也。青乾紫陷,睡昏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痘疹正狀

痘疹正病,蒸熱一日稍涼現 ,一日至三日足心齊,漸大如珠結成膿窠飽滿,漸至蒼蠟色。自初紅 為始,計七日當成靨結痂,此則言其大略也。人有虛實之不同,病有淺深之各異,脾胃充實,血氣調和,皆依期而愈。若調治失宜,虧損脾胃;或寒暄失度,必致遷延。大抵情勢既正,而無他症,不必用藥,此先哲之格言也。鄭氏云︰凡瘡痘欲出,先發熱,輕者三日,次五日,遠者不過七日,此約法也。一日太陽傳膀胱,二日陽明傳胃,三日少陽傳膽,四日太陰傳脾,五日太陰傳腎,六日厥陰傳肝,七日還經,五臟六腑傳遍,故七日而止也。又有因傷寒至七日以後,或已汗、或未汗,或吐下後熱不除,此毒氣盛而未發,熱毒入胃,發於皮膚。成 者,狀如蚊蟲所嚙,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及有胃熱發黃者,狀如橘色,下利者死。又有成隱疹者,或白泡者,此皆傷寒熱毒不除,多變此疾。故發 不可用表汗藥也。

痘疹輕重

輕者作兩三次出,大小不等,頭面稀少,胸前、眼中皆無,根窠紅活,肥滿光澤,形似水珠,不渴瀉,不煩躁。重者一齊出,密如蠶種,頂陷如茱萸樣,或平頭灰白色,渴瀉煩躁,頭溫足冷,身熱不除。治之如法,十全八九。輕變重所犯者七︰不忌口味,不慎飲食,致傷脾胃。先曾泄瀉裡虛,毒氣不能發出。冒風寒,所謂春夏之氣為順,秋冬之氣為逆,大忌感冒風寒損表。犯房室。餌涼藥,宜用滋補血氣壯脾之藥,不宜清涼宣利之劑,裡寒則毒氣不能攻出。穢氣相觸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順則易出易靨,逆則難愈。生人輒至,恐外人由生產房室,或臨喪而來,或帶醉、或食腥氣,因此穢惡之觸,皆為害也。重變輕所慎者五︰謹避風寒,及房內有風亦宜避之,惟夏不忌,如遇狂風輒寒,亦宜避之。常和暖,寒則添衣,熱則減去,務得中和,毋令太過不及。節飲食,忌柿、橘、西瓜、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內傷胃氣;尤忌肥肉油膩,恐泄瀉;忌鹹物,恐作渴;忌酒、蔥、蒜、魚、羊等腥物恐致瘡癢。務使脾胃充實,其瘡易出易靨也。大便稠,飲食調和,不致泄瀉。一日二日一次為調,日行二三次為利,三四日不行為秘。依方調理,避風寒,節飲食,詳証用藥,庶不致輕變為重矣。

不治五症

咳嗽聲啞,飲食挫喉。腹脹氣促,悶亂不寧。渴瀉不止,切牙寒戰。瘡嫩易破,癢塌不止。紫黑灰色,頂陷喘渴。

紅 標現之圖

一日︰一日先退熱放標者必輕,又放標後一日身涼稀密已定,仍熱煩躁尚未盡,有兩三次出熱方定,紅現者吉,或隱或現者凶。
二日︰二日如粟米大,稀而紅滿者吉。二日頂陷,灰白色者次之。
三日︰三日尖滿如珠者吉,灰白色者次之。三日必出定,已後身反發熱,悶亂煩渴者凶。

標瘡綻灌濃之圖

初發︰有兩三次出大小不一等,先出者先灌漿,後出者後灌漿,如水珠光澤。根窠紅活者吉。
如珠︰不渴瀉悶煩者,不必服藥。微渴微癢不瀉者不妨,亦不須服藥。
根活︰若一齊並出稠密灰白色,頂陷煩躁渴瀉者,急宜治之。

瘡已飽滿如膿窠將收,漸至蒼蠟色,有等無膿有黃白色。自放標一日為始,至七日收靨,至十日收完,此為正病。有遷延八九日方靨,至十四五日方完亦有之。但不瀉渴悶亂,其瘡飽滿無陷,手按之堅硬皆好。將收時漸退紅腫或瘡中收靨,覺有黃蠟色,或外面先靨根下皺皮。男從面收至頭背,女從面收至胸腹,收後離肉不粘易脫俱好。有微渴癢痛,有身收完足收遲亦不妨,身微熱不能食者亦有之,只怕瘡嫩易破,悶亂癢塌者凶。

靨後餘症

瘡疹收靨之後,預宜調理。就有出外,不避風寒,不節飲食,偏無病者,莫非胃實體壯,亦宜仔細。病初痊,臟腑初安,脾胃尚弱,動止飲食過度複病,喘咳腹脹必凶。又血氣尚弱,動止太早,病複皆凶。況肌肉嬌嫩,冒風易得感寒,頭痛身熱,則難治矣。

腹脹氣促根窠不赤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已出未愈之間,或瀉渴腹脹氣促,其瘡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謂之表虛也。先與十一味木香散,以和五臟之氣,後與十二味異功散送七味肉豆蔻丸,以助臟腑之氣。竊謂痘瘡既出,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或泄瀉作渴,或肚腹作脹,或氣促作喘,寒戰切牙,或手足指冷,肢體攣縮,作渴飲湯,陽氣虧損,內虛寒而外假熱也,用十二味異功散。若作渴飲湯,手足不冷者,脾胃虛弱也,用五味異功散。凡痘瘡先出不如式,後出而紅活,或成片,色赤而穢氣者俱無妨。

一小兒出痘,四日腹脹瀉渴,脾胃虛寒也,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又用參 內托散,貫膿靨而忽寒熱切牙,此膿貫而陽氣虧損也,用參附湯、獨參湯而愈。

一小兒痘,四日腹脹瀉渴,氣促體倦,此脾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加木香煎送四神丸一服,諸症頓止。但膿遲作渴,此表裡血氣俱虛,用參耆四聖散、大補湯而愈。

一小兒痘瘡作渴腹脹,小便不利,此邪氣壅滯也,用木通芍藥湯一劑,諸症稍愈;用參耆四聖散,其漿漸貫,用參 內托散,結靨而愈。

一小兒痘瘡將愈,腹脹,手足或冷或熱,此陽氣虛寒也,先用十二味異功散,手足不冷,此陽氣漸複也,乃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兒痘瘡,大便利而小便秘,腹脹作喘,手足並冷,此脾氣虛也,先用葶藶、木香一劑,又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二劑而愈。後腹脹不食,口角流涎,仍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痘瘡將愈,忽腹脹泄瀉,侵晨為甚,飲食不化,余謂脾胃虛弱,朝用人參白朮散,夕用二神丸而瀉止;又用參耆內托散兼托裡散而靨。

一小兒痘瘡腹脹泄瀉,飲食不化,此脾腎氣虛,用人參白朮散、豆蔻丸而愈。

參耆內托散 治裡虛發癢,瘡不潰,倒靨。

人參 黃耆(炒) 當歸 川芎 濃朴(薑製) 防風(各五分) 桔梗 白芷 官桂(各三分) 紫草(五分)木香 甘草(各三分)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量服之。寒戰切牙,飲水瀉渴,亦宜服之。

參耆四聖散 治痘瘡已出六七日,不能長,不生膿,或癢塌。

當歸 芍藥(炒) 黃耆 川芎(各五分) 白朮 茯苓 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木通 防風(各三分) 糯米(二百粒)
上水煎,母同服。

葶藶木香散 治大便自利,小便澀滯,喘嗽腹脹,不能食。多服為妙。

豬苓 澤瀉 茯苓 白朮 官桂(各五分) 滑石(二錢) 葶藶 木通 木香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量大小服之。

木通芍藥湯 治痘瘡作渴腹脹,小便不利。

木通 芍藥 白朮(各五分) 川芎 陳皮 干葛(各三分) 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熟地黃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炒) 黃耆(炒) 官桂(各等分)
上水煎,量兒大小服。

參附湯 治痘疹陽氣虛寒,切牙寒戰,手足並冷,或吐瀉不食,飲沸湯不知熱。用獨參東加好真附炮如法者,每劑先加一錢,未應多加之,更不應,加至四五錢,或等分亦不妨。但用之以運其陽氣。如已脫者不治。

獨參湯 治陽氣虛弱,痘瘡不起發,不紅活,或膿清不滿,或結痂遲緩,或痘痕色白,或嫩軟不固,或膿水不乾,或時作癢,或畏風寒。用好人參一兩、生薑五片、大棗五枚,水二鐘,煎八分,徐徐溫服。嬰兒乳母亦服。

胡荽酒 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鐘煎一兩沸,令乳母含噴兒遍兒頭面,並房中須燒胡荽香,能辟除穢氣,使痘疹出快。若痘疹已出而飲食少思,宜用棗子燃炙,兒聞棗香尤能開胃、進飲食、解毒氣。若因飲食停滯,未及消導者,不宜用。

托裡消毒散
托裡散(二方見痘癰)
七味白朮散(即人參白朮散,方見痘瘡屬陰屬陽)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五味異功散(方見痘寒戰切牙)
肉豆蔻
二神丸
四神丸(三方見瀉渴切牙)

發熱口渴煩躁不止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瘡疹始出一日至十日,渾身壯熱,大便黃稠,是表裡俱實,其瘡必光澤起發,必肥滿,必易靨,而不致損傷也。又云︰痘瘡發熱口渴,煩躁不止者,切不可與冷水、蜂蜜、柿子、西瓜等生物,及清涼飲、清毒散等藥,恐內損脾胃,以致腹脹喘滿,寒戰切牙則難治。竊謂前症若二便自調,飲食溫和,口渴飲湯,手足不熱,是為虛熱,不可食生冷之物。若二便秘結,飲食喜冷,口渴飲水,手足並熱,是為實熱,可與冷水飲之。凡痘出而熱未止者,既出盡則熱自止。

一小兒腹脹發熱,密而根顆不明,色不紅活,漿不滿,先君謂脾氣虛而毒未盡也,用參耆四聖散,痘果複出,熱止,紅活分明,又用參 內托散而靨。

一小兒腹脹作渴,發熱成片,先君謂脾氣虛弱,痘毒未盡,用參耆四聖散二劑,先出者貫漿,後出者穢氣而愈。

一小兒痘腹脹二便自利,手足並冷,先君雲脾胃虛寒。用十二味異功散一服,又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二劑,卻去木香,又一服而痊。

一小兒痘瘡發熱作渴,此痘出未盡,脾胃虛而熱也,用人參麥門冬散一劑,痘複出而熱渴止,用人參白朮散而飲食進,用參耆四聖散而漿潰,用托裡散而瘡靨。

一小兒痘腹脹足冷,內熱作渴,此胃氣虛而津液不足也,余先用五味異功散二劑,又用參耆四聖散而膿貫,用人參白朮散而靨。

一產婦出痘,寒戰切牙,腹脹作渴,足冷身熱,此脾胃內虛寒而外假熱,先用十全大補東加桂附四劑,乃去附易乾薑又四劑,卻用參耆四聖散、五味異功散加歸、 而靨

一妊婦出痘發熱,足冷腹脹,此脾胃虛弱而毒未發也,用紫草木香散,及用八珍散而貫膿,倍加參 ,又數劑而愈。

人參麥門冬散(一名麥門冬散) 治痘瘡發渴。

麥門冬(一兩) 人參 甘草 陳皮 白朮 濃朴(薑製。各半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量兒大小加減。

按︰前方若因熱毒作渴宜用之。若因中氣虛弱作渴,當用人參白朮散。

紫草木香散 治痘瘡裡虛癢塌,黑陷發熱。

紫草 茯苓 甘草 白朮 木香 人參(各等分) 糯米
上每服三錢,水煎。

清涼散(方見大便不通)
人參白朮散(方見發熱屬陰屬陽)
托裡散(方見痘癰)
十全大補湯(方見腹脹氣促)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參耆四聖散(方見腹脹氣促)
八珍湯(方見頂陷灰白色)

痘瘡出遲屬各經所主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出不快,誤言毒氣壅盛,用藥宣利解散,致臟腑受冷,榮衛澀滯,則血氣不能充實,其瘡不起發,不光澤,不充滿,不結實,不能成痂,多致癢塌煩躁,喘渴而死。竊謂海藏云︰痘瘡出不快,如身後出不快者,足太陽經也,用荊芥甘草防風湯。如身前出不快者,足陽明經也,用升麻葛根湯。身側出不快者,足少陽經也,用防風芍藥甘草湯。若便利調和而出不快者,熱在表也,宜葛根湯微發之。又有上中下三部,先上部,次中部,又次下部,才出齊而自愈。又有作三次而出者。錢氏云︰三日不快不出,用消毒之藥,仍不出,脈平靜者本稀也,不必服藥。大凡五六日間,當解毒補托,以盡發於表。七八日間毒氣不能盡出,而反入於內,必用藥驅出之。《痘疹方》云︰瘡起遲而小便澀滯,咳嗽有痰,用仙聖散。出而不長,隱於肌膚,用人參透肌散。色赤而出不快,用紫草透肌散。出而不勻,用升均湯。出而不長不貫,用參耆四聖散。出而色不紅活,用紫草快斑湯。出而小便赤澀,用紫草木通湯。出而漿不回,用參內托散。若色赤而兼癢者,屬血虛有熱,用四物、牡丹皮。色白而兼癢者,屬氣虛有熱,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木香。若發熱大便秘者,用犀角消毒散。發熱大便調和者,用人參麥門冬飲。寒戰渴瀉,飲沸湯口不知熱,用十二味異功散。作渴飲冰雪,口不知寒,用四順飲、地黃丸。手足不冷,飲湯溫和者,用五味異功散,或托裡散。

一小兒發熱痘出身涼,根顆紅活。余謂表裡血氣皆實,而不用藥,後果然。凡三四日前先發熱而痘出,或熱一次,涼一次而痘出者,毒勢輕也,皆不必用藥。其血氣實而托裡,血氣虛而宣毒者,多致有誤。

一小兒痘出不快,色次紅活,此血氣虛弱,用參耆四聖散,出而色赤,再劑,色紅活起發,又用透肌散而靨。

一小兒第九日痘將靨而熱不止,脈滑而數,皆為不治,先君謂痘未盡耳,非敗症。遂用快 湯一劑,果出一番,至十七日而痂落。

一男子發熱咳嗽,嚏噴面燥,腮頰目胞皆赤,遍身赤 ,余謂此心臟痘疹之狀也。彼因疑惑而未用藥餌,旬餘赤皆為膿 ,且紅活起發,余謂痘疹明矣,既紅活起發,不必服藥。至十七日大便下膿血,瘡痂而痊。

紫草透肌散 治痘瘡色赤不快或癢塌。

紫草 蟬蛻 木通 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

人參透肌散 治痘瘡虛而有熱,雖能出快而不齊整,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 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白朮 茯苓 當歸 芍藥 木通 蟬腿 甘草 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半盞,徐徐服。

紫草木通散 治痘疹出不快,小便赤澀。

紫草 木通 人參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每服二錢,水煎。

防風芍藥甘草湯

防風 芍藥 甘草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荊芥甘草防風湯

荊芥 甘草 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升均湯 治痘瘡已出不均,或吐瀉熱渴。

升麻 干葛 芍藥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紫草茸(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薑水煎,量服之。

四物湯 治痘瘡血虛發熱,或煩躁不寐,作癢色赤。

當歸 熟地黃(各二錢) 芍藥(炒) 川芎(各一錢)
上水煎服。

仙聖散 治痘出不快,小便赤澀,咳嗽有痰。

紫草 枳殼 黃耆 甘草 木通(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十二味異功散(方見痘灰白色)
葛根湯
參 內托散(二方見腹脹氣促)
升麻葛根湯(方見水痘麻痘)
紫草快 湯(方見大便不通)
四物湯(方見痘瘡出遲)
人參麥門冬散(方見前)
參耆四聖散(方見腹脹氣促)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切牙)
犀角消毒散(方見發 )
清涼散(方見大便不通)
地黃丸(方見痘瘡發熱屬陰屬陽)

泄瀉切牙作渴之症

陳文秀先生云︰痘瘡瀉水穀,或白色、或淡黃者,宜服十一味木香散,送肉豆蔻丸。若瀉多津液內耗,血氣不榮,其瘡雖起發,亦不能結靨。如身溫腹脹,切牙喘渴者難治,緣津液枯耗,而飲水不止,蕩散真氣,故多死也,速與十一味木香散救之,如不愈,急用十二味異功散。竊謂豆蔻丸治陽氣虛寒滑瀉之澀劑。蓋腎主大便,若因腎氣不固而致前症者,宜用十一味木香散,或六君子湯送四神丸。若欲瀉不瀉,脾氣虛而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加肉豆蔻。飲食不化,手足並冷,脾氣虛寒也,用四君子東加附子。

一小兒出痘泄瀉,腹脹煩渴,飲沸湯而不知熱,先君謂陽氣虛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劑,泄瀉頓止,飲湯嫌熱,此陽氣複也,乃用六君、乾薑、木香、歸、 而靨。

一小兒痘瘡愈後泄瀉,飲食不化,此脾腎氣虛,用六君、補骨脂、肉豆蔻,瀉止,用參耆四聖散,接補元氣而痊。

一小兒發熱飲冷,唇舌皺烈,瀉糞穢臭。先君以為內蘊,用前胡枳殼散一劑稍愈;又用竹葉石膏東加漏蘆,乳母服之,其兒頓安。

一小兒痘後作瀉久不愈,而肌體骨立,此脾腎虛弱也,用二神丸、五味異功散漸愈,因停食吞酸作瀉,肚腹重墜,此脾氣下陷也,先用補中益氣湯為主,佐以五味異功散漸愈;又用參耆四聖散、托裡散,治其瘡而痊。

一小兒出痘,發熱燥渴,色黯出血,足熱腰痛,此脾腎虛熱,用聖濟犀角地黃湯一劑,卻用地黃丸料數劑而貫,又用參 內托散而痊。

一小兒痘瘡將愈,侵晨泄瀉,飲食不化,余以為腎瀉,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二神丸而愈。

四神丸 治脾腎虛弱,大便不化,飲食不思,或泄瀉腹疼等症。

肉豆蔻(二兩) 補骨脂(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用水一鐘,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白湯下。去五味子、吳茱萸,名二神丸。

二神丸 治瘡瘍因脾腎陰虛泄瀉。

補骨脂(四兩) 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水一鐘,煮乾取棗肉,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肉豆蔻丸 治瀉水穀,或白或淡黃不能止者。

木香 縮砂仁(各二錢) 白龍骨( ) 訶子肉(半兩) 赤石脂(七錢半) 枯白礬(七錢半) 肉豆蔻(半兩)
上為末,糊丸黍米大。一周歲每服三五十丸,三歲兒服百丸,米飲下。瀉甚者煎木香散或異功散送下。

竹葉石膏湯 治痘瘡胸中煩熱,小便赤澀,口乾作渴,兼有赤 者,亦宜服犀角散。(方見頂陷心煩)

七味白朮散 即人參白朮散,方見後)
六君子湯
四君子湯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四方見痘灰白色)
托裡散(方見痘癰)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切牙)
前胡枳殼散(方見涕唾稠粘)

痘瘡發熱屬陰屬陽之異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之症,有陽盛陰虛,有陰盛陽虛。陽盛者飲冰雪而不知寒;陰盛者飲沸湯而不知熱。陽盛則補陰,用木香散加丁香、官桂;陰盛則補陽,用異功散加木香、當歸。竊謂︰經云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壯水之主以鎮陽光。若前症發熱作渴,手足並冷,大便自利,喜飲熱湯,此陰盛也,宜用十二味異功散、八味丸。若發熱作渴,大便秘結,手足並熱,喜飲冷水,此陽盛也,宜用四順散、六味丸。若煩熱作渴,面赤睛白,此為腎經虛熱,宜用地黃丸之類,治之及時,亦有生者。京師小兒出痘或作渴,喜飲冷水者,恣與飲之,再不服藥,如期而愈,亦無痘毒之患。蓋北方人臥火炕,飲燒酒,有熱與水相構而然也。小兒面色目睛多白者,乃稟腎氣虛也,出痘必作渴,用地黃丸煎與恣飲,多有生者。

一小兒痘寒戰切牙,瀉渴腹脹,手足並冷,時當仲夏,飲沸湯而不知熱,此脾胃虛寒之熱也,先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頓安,又用六君、附子一劑,後用五味異功散而愈。

一男子出痘,色紫作渴飲水,腰痛足熱耳聾,此稟腎氣不足,用加減八味丸料煎與恣飲,熱渴頓止,佐以補中益氣東加五味子、麥門冬,滋其化源而愈。

一小兒十四歲,出痘色黯,兩足及腰熱痛,便秘咽乾、口渴引飲,先君謂稟腎不足,用加減八味丸料作大劑,煎與恣飲,至二斤,諸症悉退,又佐以益氣湯及八珍湯,各十餘劑而痊。

一小兒痘瘡發熱作渴,腹脹寒戰切牙,飲冰雪而不知寒,悉似火症,但兩足並冷,此陽氣虛寒也,先用十二味異功散一劑,隨用五味異功散加薑、桂漸愈,乃去桂,又二劑而痊。

六味地黃丸 治腎虛痘瘡發熱作渴等症。

熟地黃(八兩杵膏) 乾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澤瀉 白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上為末,入地黃膏量加米糊丸如小豆大,煎服尤好。

七味白朮散(一名人參白朮散) 治胃氣虛弱,或因克伐,或因吐瀉,口乾作渴,飲食少思。如飲冷者去木香。

藿香 白朮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炒) 人參 干葛
上每服五錢,水煎,徐徐服。

八珍湯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三方見痘灰白色)
補中益氣湯
五味異功散(二方見寒戰切牙)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肉桂)
清涼飲(方見大便不通)

痘瘡大便不通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疹四五日不大便,以肥豬 白水煮熟,切豆大五七塊與食之,滋潤臟腑,瘡痂易落,切不可妄投宣利之藥,恐真氣內虛,瘡毒入裡。如六七日身壯熱不大便,其脈緊盛,與三味消毒飲微利之。竊謂︰前症若毒在肌肉而未能盡發,脈浮而緊者,最宜此藥疏解其毒。若脈沉而緊者,宜用前胡枳殼散疏通毒氣,以絕其源。若口舌咽喉腫痛,瘡毒甚也,用射干鼠粘子湯。若大便既通,作渴飲湯,脾胃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凡燥糞在直腸不能下者,宜用豬膽汁導之,忌用疏利之劑,恐複傷胃氣,則瘡未出者不能發出,已出者不能貫靨。大抵分辨虛實,當以手足冷熱,或飲水飲湯驗之。

一小兒大便不通,痘赤作痛,發熱作渴,手足並熱,此餘毒內作,用前胡枳殼散一劑,大便隨通,諸症頓退;又與六味活血散而愈。

一小兒痘瘡發熱作渴, 赤脹痛,大便秘結,此熱毒在內,先用清涼飲一劑,諸症稍退;又用鼠粘子湯一劑,諸症全退;再用紫草快 湯而貫膿,更用消毒飲而痘靨。

一小兒痘赤狂喘,大便不利,此胃經有熱,先君治以犀角地黃湯芹萊汁而痊。

四順清涼飲 治積熱頰赤作渴,四肢驚掣,大便秘澀。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按︰清涼飲乃苦甘疏瀉內熱之劑。若熱毒在內,大便不通,表無他症,宜用之。連翹飲乃苦寒發表內疏之劑,若表裡實熱,煩渴飲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結者宜用之,不可過劑。恐妄發則成 爛,妄下則成虛脫也。

消毒飲

荊芥(二錢) 防風 牛蒡子(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上水煎,量服之。

射干鼠粘子湯(方見痘咽痛)
三味消毒飲
人參白朮散(二方見靨發熱)
前胡枳殼散(方見涕唾稠粘)
六味活血散(方見痘癰)
紫草快 湯
清涼飲
消毒飲(三方見大便不通)
犀角地黃湯(方見頂陷心煩)

欲靨不靨欲落不落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自始出至十三日當忌外人。恐有卒暴風寒穢惡或狐臭之氣觸之,父母仍忌房事。若痘欲靨不靨,其痂欲落不落,若腹脹煩躁,忌食水蜜生冷之物,若食之,轉渴而死,急與木香散救之。如身熱煩渴者,宜服人參麥門冬散。身熱大渴,人參白朮散,如不愈,仍服木香散。竊謂前症乃脾胃氣虛,津液不足所致,非實熱為患也。如身熱煩躁,手足發熱,脾胃有熱也,用人參麥門冬散。身熱作渴,手足微冷者,脾胃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腹脹泄瀉,或寒戰切牙,脾胃虛寒也,用十一味木香散。泄瀉氣促,手足並冷,脾氣脫陷也,用十二味異功散。凡瘡結痂作靨,皆由元氣充實而內融也。若審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無虧,可保終吉。若見不靨而投補劑,恐不及而誤矣。

一小兒十二歲,出痘不靨,腹脹泄瀉不食,手足並冷。先君謂脾氣虛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一劑,諸症頓愈,再劑不時索食,但惡寒,此脾氣猶虛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及六君子湯,而諸症愈;又用參 內托散而痂脫。

一男子三十歲,遍身發熱作痛,有赤顆旬餘,始知為痘,用參耆四聖散、托裡散各四劑,欲靨不靨,用十全大補湯數劑而痂脫

一妊婦出痘月餘,欲靨不靨,面赤晡熱,此肝脾血虛而有熱也,先用加味逍遙散熱退,又用八珍、牡丹皮而熱止。但氣血皆虛,用十全大補湯而痂脫。

一小兒出痘,貫膿不靨,症如實熱,余謂血氣虛甚之假熱也,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漸愈,忽又惡寒,余又曰此邪氣退而真氣遂見虛象也,仍用前藥內參、 各五錢,數劑而愈。

十全大補湯 治稟賦不足,寒熱自汗,食少體瘦,發熱作渴,頭痛眩暈。(方見氣促)

逍遙散(即加味逍遙散去牡丹皮、山梔) 治乳母肝脾有熱,致痘瘡欲靨不靨,欲落不落。

當歸 甘草(炙)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上水煎,母子同服。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六君子湯(方見痘灰白色)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切牙)
人參麥門冬散(方見發熱口渴煩躁不止)
人參白朮散(方見靨發熱)
參 托裡散
托裡散(二方見痘癰)

涕唾稠粘大便堅實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涕唾稠粘,身熱鼻乾,大便如常,小便黃赤,用人參清膈散。如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息,用前胡枳殼散。竊謂前症若肺胃實熱,氣鬱痰滯,或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渴飲冷,宜用人參清膈散,表散外邪,疏通內熱,使邪不壅滯。若毒蘊臟腑,大便秘結,用前胡枳殼散,疏導其裡,調和榮衛,使邪自解散。若痰嗽涕唾,鼻塞不利,宜用惺惺散或參蘇飲,發散外邪,庶元氣不傷,痘瘡輕而易愈。

一小兒痘瘡涕唾稠粘,鼻塞不利,此風邪所傷肺,用參蘇散一劑稍愈,又用惺惺散而痊。

一小兒痘赤壯熱痰甚,煩躁飲冷,此脾肺實熱,用人參清膈散頓退,又用芹菜汁而靨。

一小兒痘瘡作渴飲冷,痰涎不利,此上焦熱毒所致,先君用人參清膈散、犀角地黃湯各一劑,熱退痰清;又用四聖散而痘起漿貫,用參耆四聖散漿回痂脫。

一小兒涕唾稠粘,大便黑屎,此胃經熱毒,先君用聖濟犀角地黃湯、芹菜汁而痊。

一小兒痘愈後,涕唾口乾,飲湯腹脹。此胃氣虛熱而津液不足也,先用人參白朮散二劑,後用五味異功散而愈;又用參耆四聖散、參耆內托散而痊。

一小兒涕唾稠粘,痰喘作渴,大便不利,此熱毒蘊於內,用前胡枳殼散一劑,諸症頓退,又用濟生犀角地黃湯二劑而愈。

前胡枳殼散 治涕唾稠涎,痰實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

前胡 枳殼(麩炒) 赤茯苓 大黃(炒)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如身溫脈微並瀉者不可服。

按︰前方若肺實胃熱,氣鬱痰滯,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煩渴飲冷脈數,宜用此方。以表散外邪,疏通五內,使邪氣不壅滯,且痘瘡輕而易愈。

紫草四聖散 治痘瘡出遲倒靨,或小便赤澀發熱。

紫草 木通 甘草(炒) 黃耆(炒,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加款冬花、桔梗等分,名仙聖散。

參蘇飲 治時氣傷風,發熱惡寒咳嗽,未明痘疹,疑似之間,此藥甚為穩當。

前胡 人參 紫蘇葉 干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殼 陳皮 甘草(炙) 桔梗(各二分)
上水煎服。

人參白朮散 治胃氣虛弱,涕唾稠涎,或因克伐吐瀉,口乾作渴,飲食少思。(方見屬陰屬陽,即七味白朮散)

五味異功散(方見寒戰切牙)
人參清膈散(即十六味清膈散)
犀角地黃湯(二方見頂陷心煩)
四聖散(方見發熱屬陰屬陽)
參耆四聖散
參耆內托散(二方見腹脹氣促)
惺惺散(方見 症)

頂陷灰白瀉渴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出二三日,始出如粟米狀,或綠豆大,似水珠光澤明淨,根窠紅者,不須服藥。若四五日大小不等,根窠光澤明淨者,亦不須服藥。如陷頂灰白瀉渴者,服木香散。丹溪先生云︰痘瘡灰白色,靜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 發者作熱看。若初出之時色白者,便須大補氣血,參、耆、芎、歸、朮、芍、甘草、升麻、木香、丁香;瀉者加訶子、肉豆蔻。若白色將靨如豆殼者,蓋因初起,飲水過多,其靨不齊,俗呼倒靨,不妨,但須實表之劑自愈。如毒鬱於裡,大小便秘者,隨通利之。竊謂︰前症不起發,不紅活者,此因脾胃氣虛,用參耆四聖散。頂陷灰白瀉渴者,脾肺虛寒,用木香散、異功散。若灰白色或癢而膿不貫,用紫草、四君、木香。色赤或癢而膿不貫,用紫草木通湯。貫而膿清稀,用參 內托散;不應,加附子,緩則不救。已出危症,如出贈痘,多有生者。

一小兒色淡白癢塌,此脾肺氣虛血弱也,用紫草快 湯、參、朮各三錢二劑,稍應,又二劑,紅活起發;又用托裡散、參、朮各三錢,貫膿而愈。

一小兒九歲,痘色白,手足冷,此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東加木香、當歸、紫草四劑,又用參耆四聖散加參、 各三錢而靨。至十七日發熱煩渴,脈洪大而虛,用八珍湯而愈。

一小兒十六歲,痘色白,脈虛浮,按之甚微而短,形氣倦怠,飲食少思,此血氣虛弱,用紫草木香散,內人參五錢十劑,色微赤;又用獨參湯而貫。乃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共用參二斤餘而靨。隨入科舉畢,發熱痕癢淡赤,昏倦不食,急灌以獨參湯而蘇,又用斤餘,卻用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而安。

一小兒痘瘡七日,變灰白色,手足並冷,腹痛瀉渴,先君謂陽氣虛寒,用十二味異功散。不信,已而飲沸湯不知熱,始投前藥二劑,陽氣頓複,卻用獨參湯、參耆四聖散而愈。

一小兒十五歲,因科舉勞傷元氣,出痘色白,貫膿不靨,眼閉昏憒,飲食與之則食,手指輕捏不冷,重按良久則冷,其脈輕診而浮,重按如無,不及兩寸,此陽氣虛弱而無邪耳。用人參一兩,乾薑一錢,棗五枚,二日進四劑,結靨眼開。又二劑其眼常開,呻吟不絕。再劑卻佐以補中益氣湯,二十一日始言,但氣短,雲遍身痛如錐,索食,月餘而靨。始末悉用前二湯,更無他餌。

一孕婦發熱墜胎昏憒,遍身見痘灰白色,飲食藥餌,到口即作嘔,惟灌熱湯則飲之,乃擇壯年婦乳灌之不輟,日灌數碗,旬餘省索食,雲胸腹脹滿,此脾氣虛而乳食壅滯,令細呷濃茶半鐘,胸滿即寬,四十餘日而靨。後因勞心發熱如炙,用四君、參、耆、炮薑而痊。

一男子年三十,發熱頭痛,四肢拘急。服解表之藥熱益甚,遍身紅點,漸成膿,窠已灰白,此痘瘡因氣虛耳。用參耆四聖散、托裡散,色赤膿貫而靨。

一小兒第十日不紅活,漿不滿,先君謂氣血虛弱,用參 托裡散數劑出贈痘,紅活起發,又用十全大補湯而愈。

十一味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訶黎勒(去核)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錢)
上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量大小服。

十二味異功散

木香 官桂(各三錢,去粗皮) 當歸(三錢半) 人參 茯苓 陳皮 濃朴 白朮(各二錢) 半夏 丁香 肉豆蔻(二錢半) 附子(炮,去皮,一錢)
上每服三五錢,薑五片,棗三枚,水煎,量大小服。此藥家傳五世,累經效驗。

愚嘗治癰疽陰症,凡雜症陽氣脫陷,與寒氣逼陽於外者,發熱煩躁,口乾作渴,投以薑、桂、附子之類,津液頓生,煩熱頓退,其應如響。人但不習而察之耳。

八珍湯 治痘瘡氣血俱虛者,此方主之。若因脾氣虛弱而不能生血者,宜用異功散。

當歸(一錢) 川芎(五分) 芍藥(炒,七分) 熟地黃(酒拌) 人參 白朮(炒)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豆蔻丸(方見切牙)
內托散(即托裡散,方見痘癰)
紫草快 湯(方見大便不通)
四君子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不靨)
參耆內托散(方見腹脹氣促)
紫草木香散(方見大便不通)
補中益氣湯(方見寒戰切牙)
四聖散(方見痘出不快)
參耆四聖散
十全大補湯
獨參湯(三方見腹脹氣促)
紫草木通湯(方見痘出遲)

寒戰切牙飲水瀉渴之症

陳文宿先生云︰痘瘡六日至七日,肥滿紅活光澤,八日至九日,肥滿蒼蠟色者,皆不須服藥。如身溫氣促,口乾肚脹,足冷寒戰切牙,飲水瀉渴者,急用木香散加官桂、丁香服之,如不愈,服異功散。蓋切牙者,齒願也。竊謂︰前症若手足並冷,渴飲熱湯,大便泄瀉者,陽氣虛寒也,宣熱補之。手足不冷,大便不利,渴飲溫湯者,脾氣虛熱也,宜調補之。手足不熱,大便不利,渴飲熱湯者,脾胃虛弱也,宜溫補之。治者審焉﹗

一小兒出痘,寒戰切牙,四肢蜷縮,大便自利,手足並冷,喜飲熱湯,此陽氣虛寒也,用十二味異功散末二錢;諸症頓退;又用人參白朮散、參耆四聖散而靨。

一小兒十四歲,面色忽赤忽黑,出痘寒戰切牙,作渴煩熱,喜飲熱湯,此陽氣虛寒也,用十全大補湯散,煩渴頓止,乃以八珍倍加參 ,至膿貫又作渴面赤,此膿成而血氣虛也。用當歸補血湯、八珍湯而靨,至月餘面赤煩渴,或時昏憒,痘痕如赭,或時作癢,脈洪大,按之如無,此血脫也,用大劑當歸補血湯而安。

一小兒痘瘡,寒戰切牙,內熱作渴,形氣倦怠,雖起發而欠紅活,此陽氣虛弱也,用參耆四聖散而結痂,忽作瀉發熱,此脾氣虛也,用人參白朮散、參 內托散而靨。

一小兒痘瘡,切牙面黃飲湯,此陽氣虛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木香而愈。後仍切牙面赤作渴,至夜為甚,此脾腎陰虛也,用地黃丸、大補湯而愈。

一小兒膿不貫,兼寒戰切牙腹脹,屬脾胃虛弱,用四君、肉桂、歸、 、肉豆蔻,又用參耆四聖散而痊,後用托裡散、四君子湯而靨。

一小兒癢塌寒戰切牙,喜飲溫湯,手足不熱,屬陽氣虛弱也,用參耆四聖散,諸症已退,用參 托裡散,其漿漸貫,用十全大補湯,其痂頓靨。

一小兒十四歲,痘將愈忽寒戰,手足並冷,脈微細而不及兩寸,乃脾氣虛熱,用五味異功散、獨參湯、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婦人愈後寒戰,脈浮大,按之微細,此血氣虛也,用十全大補湯三十餘劑而愈。後因勞,寒熱往來,寒時手足如冰,熱時手足如炙,脈浮大,重按則細,此陽氣虛甚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加桂、附各一錢;夕用八味丸料,倍加桂、附,各五十餘劑而安。

一小兒切牙作渴,面色忽白忽赤,脈洪數按之無力,左關尺為甚,此屬腎虛也,用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尋愈。後因驚面青目赤,呵欠切牙,手尋衣領,此肝經虛熱,用加減八味丸料,煎與恣飲,頓安,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小兒切牙,作渴飲冷,大便微秘,寒戰痘赤,多在身側,此屬膽經虛熱也,用小柴胡湯、柴胡麥門散各一劑,又用加味四物湯而痊。

當歸補血湯 治痘瘡血氣虧損,或妄服峻劑,致血氣俱虛,肌熱大渴喜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其症似宜服白虎湯,但脈不長實為可驗耳,若服白虎湯必死。

黃耆(炙,一兩) 當歸(二錢)
上水煎,徐徐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耆(炒) 白朮 甘草 當歸 陳皮(各一錢) 柴胡 升麻(各二分)
上薑棗水煎,徐徐服。

五味異功散

人參 茯苓 白朮(炒) 甘草 陳皮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為末調服亦可。

加減八味丸(即六味丸加五味子四兩、肉桂一兩) 治腎經陰虛,虛火上炎,作渴切牙,或口舌生瘡,或痰涎湧盛。

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各一兩,名八味丸。二方見發熱屬陰屬陽)
獨參湯(方見腹脹氣促)
小柴胡湯(方見 症)
十一味木香散
十二味異功散(二方見痘灰白色)
十全大補湯(方見腹脹氣促)
八珍湯
柴胡麥門冬散(二方見頂陷灰白)
參耆四聖散(方見頂陷心煩)
七味白朮散(方見痘發熱,即人參白朮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