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擇要綱目

清 蔣介繁


寒性藥品

苦參

(採根。用糯米濃泔水汁浸一宿。其醒穢氣並浮在水面上。須重重淘過。即蒸之。從巳至申。取晒切用。)

【氣味】

苦寒無毒。氣沉純陰。入足少陰腎經君藥也。

【主治】

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膽。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治腹中冷痛。 中惡腹痛。養肝膽氣。安五臟。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癖。 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 。治惡蟲脛酸。殺疳蟲。炒存性米飲服。治腸風瀉血並熱痢。漬酒飲治疥殺蟲。生瘡赤癩眉脫。除大熱嗜睡。治熱毒風皮肌煩躁。李時珍曰。子午乃少陰君火對化。故苦參黃柏之苦寒。皆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

故又能治風殺蟲。惟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耳。 惡(貝母 兔絲 漏蘆) 反(藜蘆)

升麻

【氣味】

甘苦平微寒無毒。浮而升陽也。為足陽明太陰引經之藥。取理白外黑而緊實者謂之鬼臉升麻。去鬚及頭蘆用。

【主治】

辟瘟疫癘氣。頭痛。喉痛。口瘡。時氣熱疾。牙根浮爛惡臭。引蔥白散陽明風邪。 引石膏止陽明齒痛。引人參黃 而上行。同柴胡引生發之氣而上行。同葛根發陽明之汗。故升麻葛根湯為陽明發散之主方。若初發太陽症便用之。必傳陽明。反成其害。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發熱時可用。已出後則氣弱不可用也。痘後泄瀉亦可炒用。見 則忌解散不可用也。衄血吐血犀角地黃湯。無犀角以升麻代犀角。非升麻能代犀角。能引地黃及諸藥入陽明經也。太陽症兀兀自汗者。為表虛並不可用。太陽兀兀無汗者。宜用此以發之。

葛根

【氣味】

甘辛平無毒。升也陽也。為陽明經行經之藥。

【主治】

消渴身大熱。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朱氏云。凡頭痛如破。投以蓮鬚蔥白湯而不已者。以葛根蔥白湯主之。似乎葛根又為太陽之藥。不知仲景之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內加麻黃葛根。又有葛根黃連黃芩解肌湯。是因此以是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即太陽藥也。雖然葛根固能斷太陽入陽明之路。孰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之發劑。反能引邪氣入陽明為引賊破家之害歟。又仲景治傷寒有葛根湯。以主大熱解肌發腠理。若 痘之症葛根湯亦為對劑。孰知 痘已見紅點。 則不可複用升麻葛根湯。致重虛其表。而增 爛之患也。又或謂葛根為治脾虛作渴之仙藥。 複云不可多用。多用則恐傷其胃氣何也?孰知脾者津液之府。脾氣不伸。則津液耗竭。得葛根以升發其陽。則脾得所生。若誤認為脾藥而過發不已。則胃氣何得無傷乎。

柴胡

【氣味】

苦平無毒。陰中之陽。入手足少陽以黃芩為佐。入手足厥陰以黃連為佐。在臟主血。在經主氣。

【主治】

除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治熱癆骨蒸。骨節煩痛。時疾內外熱不解。胸脅氣滿。 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又能引胃氣上升而行春令。十二經瘡疽中須用之以散諸經之血結氣聚。 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表寒肌熱。寒熱往來如瘧狀。勞乏羸瘦有實熱。非此項俱不能為功也。欲上升則用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則用梢。 惡(皂莢) 畏(女芫藜蘆)

前胡

【氣味】

苦微寒無毒。陽中之陰。降也。(凡用以刀刮去蒼黑皮。甜竹瀝浸令潤。日中晒乾用。)入手足太陽陽明經。

【主治】

痰熱喘嗽。痞膈嘔逆。傷寒寒熱。小兒疳氣。有推舊致新之績。降痰下氣之功。 惡(與柴胡同) 畏(亦同)

甘草

【氣味】

甘平無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足太陰足厥陰足少陰三經。又甘能入脾。歸其所喜。

【主治】

五臟六腑寒熱邪氣。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解百藥毒。生用則氣平。補脾胃不足而大瀉內火。炙之則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 養陰血。大約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故附子理中湯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調胃承氣湯用甘草。恐其速下也。小柴胡湯用之以和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建中湯用之以補中而緩脾急。鳳髓丹用之以生元氣而緩腎急。若中滿而用生甘草為之瀉。能引諸藥直至滿所。 反(大戟 芫花 海藻 甘遂) 惡(遠志) 忌(豬肉)

黃連

【氣味】

苦寒無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入手少陰心經。為治火之主藥。以布拭去肉毛。 用漿水浸二伏時漉出。于柳木火焙乾用。然生用之。則治本經火熱。若以豬膽汁浸炒。則治肝膽之實火。以醋浸炒。則治肝膽之虛火。以酒炒則治上焦之火。以薑汁則治中焦之火。以鹽水或朴硝。則治下焦之火。以茱萸湯浸炒。則治氣分濕熱之火。以干漆水炒。則治血分塊中伏火。以黃土炒。則治食積之火。蓋辛熱能製其苦寒。鹹寒能製其燥性。

【主治】

除熱氣目痛 傷淚出。明目。腹痛下痢。止煩渴。益膽。治小兒疳氣。殺蟲鎮肝。 治驚悸。潤心肺。長肉止血。並瘡疥盜汗。安蛔定吐。但其性苦寒。不宜偏勝。古人治痢香連丸。用黃連木香。姜連散用黃連乾薑。變通丸用黃連茱萸。薑黃散用黃連生薑。治消渴用酒蒸黃連。治伏暑用酒煮黃連。治下血用黃連大蒜。治肝火用黃連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皆是一冷一熱。一陰一陽。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君臣陰陽相佐濟。斯為良也。 惡(菊花 白蘚皮 玄參 芫花 僵蠶 冷水) 畏(款冬 牛膝) 忌(冷水)

黃芩

【氣味】

苦平無毒。可升可降陰也。又微苦而甘。為陰中微陽。入手太陰血分。又氣涼。味苦甘。陽中微陰。入手少陽陽明經。

【主治】

瀉肺經熱。清上焦及皮膚積熱。去諸熱。婦人產後。養陰退陽。利胸中氣。消膈上痰。除脾濕安胎療喉中腥臭。故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仲景凡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痢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妊娠安胎散。亦多用之。入小柴胡湯以治少陽症。入黃芩湯以治太陽少陽合病下利。入瀉心湯以治少陽症下後心下滿而不痛。總以黃芩之苦。可以發傳邪之熱。使寒能勝濕。折火之本也。若因飲食受寒腹中痛。及飲水心下悸。小便不利。而脈不數。則黃芩不可用。其熱厥腹痛。肺熱而小便不利者宜用之。若其人素多酒欲。病小腹絞痛。痛不可忍。黃芩宜急用之。若其感冒咳嗽既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值暑月煩渴。六脈浮洪。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不效。引飲而晝益甚。此熱入氣分。與肺氣虛寒者不同。黃芩亦急用之。其製得酒上行。得濃朴黃連止腹痛。 得五味子令人有子。得黃 療鼠 。得豬膽汁除肝膽火。得柴胡除寒熱。得芍藥治下利。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 惡(牡丹皮 丹砂 藜蘆)

黃柏

【氣味】

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足少陰經為足太陽引經之藥。

【主治】

五臟腸胃中結熱。利下竅。瀉伏火。救腎水。治衝脈氣逆不渴。而小便不通。得知母滋陰降火。得蒼朮除濕清熱。得細辛瀉膀胱火。治口舌生瘡。凡奉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傷腎水。致膀胱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逆上而為嘔噦者。難經所謂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者也。此宜以黃柏之苦寒瀉燥以補水也。又熱邪蓄於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問所謂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之臟。火客於水。則陽氣不升。此宜以黃柏之苦寒。抑火而升陽。而令陰陽互相生化也。故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 心火也。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故謂知母黃柏之屬。為滋陰降火之對劑。若相火者。天火也。龍雷之火也。陰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何也?龍雷之火。五六月而起發。九十月而歸藏。蓋冬時陽氣在水土之下。龍雷就其火氣而居於下。夏時陰氣在下。龍雷不能安其身而出於上。若以黃柏之屬降之。是欲括龍雷之勢于濃陰驟雨之時也。可乎不可乎。唯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此則得水而熾。得火而滅之明驗也。近時虛損及縱欲之人。用補陰藥往往以知母黃柏二味為君。日日服餌。降令太過。脾胃受傷。真陽暗損。精氣不暖。致生他病。 豈知黃柏知母苦寒滑滲。久服有反從火犯之害。可不慎歟。明乎此而黃柏知母謂之降母以滋陰可也。若竟曰滋陰降火。則矛盾之甚矣。

知母

【氣味】

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又云陰中微陽。入足陽明手太陰氣分。

【主治】

瀉腎經之火。作利小便之佐使。療利疾重下痛。祛消渴及久瘧。煩熱。凡傷寒煩燥不得眠者。煩出於肺。燥出於腎。白虎湯君以石膏。佐以知母之苦寒。謂非大涼不能清腎之源也。然必緩之以甘草粳米之甘。使不速下。用者酌之。又熱在下焦血分。煩擾懊憹。小便閉塞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乾涸。無陰而陽無以化。法當補腎與膀胱。使陰氣行而陽氣化。小便自通。知母苦寒。能直達腎與膀胱。清邪熱以領正氣。瀉即補也。又熱在上焦氣分。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膀胱絕其化源。其病小便閉塞而渴。知母氣薄味薄。瀉肺火而清肺金。亦瀉即是補也。後人不諳瀉補之義。竟以知母黃柏為滋陰補腎之劑。禍及脾胃。中氣致傷。則惑之甚也。用者慎之。

乾地黃

(即生地之乾也)

【氣味】

甘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手足少陰厥陰及手太陽之經。

【主治】

傷中。逐血。填骨髓。長肌肉。通血脈。益氣力。除皮膚燥。去諸濕熱。療折跌絕筋。生地黃氣味主治及所入經絡。即與乾地黃同。大約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口漸煎熬。為虛火之症。宜用此以滋陰退陽。故錢氏瀉丙火與木通同用以導赤也。如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者。若與生乾地黃。當慮太寒。

熟地黃

(即生乾地黃擇其沉實者。以陳酒煮小地黃汁。將地黃複入汁內。九蒸九晒。令其脂體柔潤者是也。)

【氣味】

甘微苦微溫。陰中之陽。沉也。入手足少陰厥陰之經。

【主治】

益腎水真陰。和產後血氣。去臍腹急痛。養陰退陽。壯水之源。仲景六味丸以之為諸藥之首。天一所生之源也。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之臟以之為君者。癸乙同歸一治也。又曰生地黃能生精血。用天門冬可引入所生之處。熟地黃能補精血。用麥門冬可引入所補之處。 忌(蘿卜 蔥 諸血 蒜)

(白赤)芍藥

【氣味】

苦平無毒。升而微降。陽中陰也。為手足太陰行經本藥。又入肝脾血分。

【主治】

安脾經。治腹痛。固胃氣。止瀉痢。和血脈。與白朮同用則補脾。與川芎同用則補肝。與人參白朮同用則補氣。與防風同用則發痘疹。同薑棗用則溫經散濕。以酒炒則補陰。 生用之則療後重。(色白者西方之象。能於土中瀉水以益脾。色赤者南方之象。能行血中之滯以散邪。)但言芍藥而能緩中者。彼之味酸澀收斂。似不相侔。然能損其肝。即以調其血。血調而中自和也。又言治傷寒多用白芍。以其主寒熱。利小便。彼之味酸澀為收。本經何以言之。然能益陰滋濕而停津液。故金能生水。小便自利。非彼通利也。

大黃

【氣味】

苦寒無毒。沉而降。陰中之陰也。(酒浸入太陽經。酒洗炒入陽明經。餘經生用。)

【主治】

走而不守。瀉諸實熱。大腸不通。蕩滌腸胃間熱。除下焦濕。推陳致新。消宿食。 破女子瘕症。下痢赤白。裡急腹痛。仲景瀉心湯。專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之症。或以為心氣不足法當用補。反以苦寒瀉之者何也?不知真心不足者。必不吐衄兼之吐血。此則本經之陽亢甚無輔。以致陰血妄行飛越。故宜用大黃以瀉去亢甚之火。使之和平。則血歸經而自安也。又言大黃瀉心實。瀉四經血分中之邪火者何義。蓋少陰心經之陰氣不足。則心火燔灼。 邪氣乘虛結於上焦。胃之上脘在於心。故曰瀉心實瀉脾胃也。又心之陰氣。不足。漸漬既久。則肺與肝俱各受火而病作。用黃芩佐大黃以救肺。用黃連佐大黃以救肝。肺為陰之主。肝為陰之母。血之舍肝。肺之火既退。陰血自複其舊。故曰瀉心實瀉肝肺也。凡病在氣分。及胃寒血虛並妊娠產後。慎勿輕用。輕用之恐傷元氣。耗陰血。

青皮

【氣味】

苦辛溫無毒。沉而降。陰也。入厥陰少陽經。治肝膽之病。

【主治】

氣滯。下食破積結。祛下焦諸濕。療左脅肝經積氣。小腹疝痛。消乳腫。青皮湯用之以治久瘧熱甚致結癖塊之症。蓋疏利肝邪。削其堅實也。但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不可不慎擇而用之也。又曰青皮炒黑可入血分。青皮亦能發汗。有汗者不可用。

枳殼

【氣味】

苦酸微寒無毒。沉也。陰也。

【主治】

通利關節。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下氣止嘔逆。泄肺氣。除胸痞。療裡急後重。或曰凡治痞宜用枳殼桔梗湯。而活人書云。當用桔梗枳殼湯于未痞之先。此何以說。 蓋枳殼非能治心下之痞也。果知病者誤下。氣將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以預杜之。使不致于成痞。若痞已成而用此。不惟不能消痞。反損胸中之氣。先之一字。不可不細心玩味之也。或又曰:仲景束胎丸。內用枳朮之屬。詳思胎壯則子有力而易生。令服枳殼之藥。必致無力氣弱。何以易達其胎也。蓋高粱之家。奉養太過。其氣必實。必實而用枳殼之屬以耗其氣。使之和平。此謂胎前無滯。則產後無虛。用枳殼為對症之劑。若氣虛體弱之人。日以參 四物之劑。峻補氣血。猶恐不贍。敢以枳殼為達生之妙劑乎。當於前賢立方之意外深求其理。 為能神而明之也。

枳實

【氣味】

苦寒無毒。浮而升微降。陰中陽也。(凡用取其至陳者。去穰核。以小麥麩炒焦。 去麩用。氣虛者忌之。)

【主治】

利五臟。除寒熱結。破脹實。解傷寒結胸。去胃中濕熱。蓋枳實瀉痰。能沖牆倒壁。故仲景治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以枳實白朮湯。謂非枳實之大寒。不能滑竅而破氣也。又云脾無積血。則心下不痞。潔古製枳朮丸以調脾胃。非枳實能調脾也。泄氣而除內熱。 令痞自消。則脾胃自得其天。而無壅積之患也。

豬苓

【氣味】

甘平無毒。升而微降。陽中陰也。入足太陽足少陰經。

【主治】

瘧。利水道。解傷寒瘟疫大熱。發汗。主腫脹滿腹急痛。治渴除濕。去心中懊憹 。瀉膀胱。開腠理。故張仲景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其汗。病欲飲水而複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瘧狀者。亦用豬苓。此即五苓散也。此皆苦以泄滯。甘以取陽。 淡以利竅。功長於除濕利小便也。久服損人腎氣。昏人眼目。用者忌之。

澤瀉

【氣味】

甘寒無毒。沉而降。陰中微陽。入足太陽少陰經。

【主治】

逐膀胱三焦停水。利五淋。宣通水道。長於行水。起陰氣。止泄精消渴淋漓。但本經云澤瀉久服令人耳目聰明。扁鵲又云多服令人目盲。此何以故。大凡脾胃積有濕熱。則頭重而目昏耳鳴。澤瀉滲去其濕。 熱亦隨去。土得其令。清氣上行。故其功長於養五臟益氣力。治頭旋。聰明耳目也。若久服則降令又複太過。清氣不升。真陰潛耗。腎開竅於目。安得不令目盲耶。又庸醫罔識。見仲景之治雜病心下有支飲苦冒者。以澤瀉湯。治傷寒有大小澤瀉湯。治泄瀉有五苓散。遂謂澤瀉之功瀉腎居多。每遇泄精滑腎之症。輒不敢用。並妄為著作。曰仲景八味丸中有澤瀉。接引桂附歸就腎經。反能泄腎。有刪而去之之議。豈知八味丸中有地黃山萸肉茯苓牡丹皮皆腎經之藥。附子官桂又原屬右腎命門之藥。不待澤瀉之接引而自至其所。用澤瀉者。誠以補藥之中。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實瀉中之補也。

木通

【氣味】

辛平無毒。降也。為陽中之陰。手厥陰心包絡手足太陽小腸膀胱之藥。上能通心清肺。治頭痛。利九竅。下能泄濕熱。利小便。通大腸。療遍身拘痛。及下乳通經。故古方導赤散用之。實瀉南補北。扶西抑東之意也。

栝蔞

【氣味】

苦寒無毒。(採得去殼皮草膜及油淨用。)

【主治】

降火潤肺燥。滌痰結。利咽喉。消癰腫瘡毒。凡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則致胸中有痰。得栝蔞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又能洗滌胸膈中垢膩郁熱。為治消渴之神藥。 故張仲景治胸脾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栝蔞實。實取其甘寒不犯胃氣。逐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

桑白皮

【氣味】

甘寒無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入手太陰經。

【主治】

肺氣喘滿。虛勞客熱。調中下氣。瀉肺。利大小腸。降氣散血。蓋桑白皮甘以固元氣之不足而補虛。辛以瀉肺氣之有餘而止嗽。此其功皆實則瀉其子也。大抵為病脈氣熱盛。 咳嗽而後喘。面腫身熱。小水不利者宜之。謂瀉邪所以補正也。若肺虛而小便自利者。桑皮之性不純良。不宜多用。

葶藶子

【氣味】

辛寒無毒。陰中陽也。

【主治】

通利水道。療肺壅上氣。止喘促。除胸中痰飲。但葶藶屬火。性急善下。與大黃同功。病患稍涉虛者宜遠之。

滑石

【氣味】

甘寒無毒。入足太陽經。

【主治】

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蓋滑石甘淡之味。先入於胃。滲走經絡。游益津氣。上輸於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 氣化則能出。滑石上能發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發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利中下之熱。發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濕。熱散則三焦寧而表裡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劉河間之用益元散。通治表裡上下諸病。蓋深明於此理也。

薄荷

【氣味】

辛溫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足厥陰經。

【主治】

通關節。解勞乏。小兒風涎。發毒汗。清頭目風熱。能引諸藥入榮衛。又治骨蒸熱勞。搜肝氣。又主肺盛。

防風

【氣味】

甘溫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足太陽經。又行足陽明太陰二經。為肝經氣分之藥。

【主治】

療風通用。瀉肺實如神。散頭目中滯氣。除上焦風邪。雖其分乃卒伍卑賤之職。然隨所引而無不至。若補脾胃。非此導用不能行。凡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 乃手足太陽症。非此不能散。凡瘡在胸膈以上。雖無手足太陽症。而風結上部。非此不能宣。瀉黃散中倍用防風者。乃於土中瀉木也。得蔥白能行周身。得澤瀉 本療風。得當歸芍藥療婦人子臟風。 惡(藜蘆 乾薑) 畏(萆薢殺附子毒)

天門冬

【氣味】

苦平無毒。陽中之陰入手太陰足少陰經氣分之藥。

【主治】

肺氣喘息急促。除熱。通腎氣。鎮心。潤五臟。強骨髓。治血熱侵肺。滋大小腸枯燥。凡病患五虛而熱者。宜加用之。取其冷而能補也。患人脾胃虛寒者禁服之。為其性專泄而不專收。功只長於治肺熱也。又其功長於血分者。為其保定肺氣。使苦以泄滯血。甘以助元氣。不使血熱侵肺。而致血溢妄行也。

麥門冬

【氣味】

甘平無毒。陽中微陰。降也。入手太陰經氣分。

【主治】

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乾燥渴。強陰益精。祛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脈者人之元氣。孫真人生肺散用麥冬者。滋燥金而清水源也。佐以人參之甘寒瀉熱火。五味子之酸溫瀉丙火。故火盛氣壯之人。麥門冬為補髓通腎氣滑澤肌體之對劑也。氣弱胃寒者不可過餌。

牡丹皮

(凡採得、以銅刀劈破、去骨、用酒拌蒸、日中晒乾用。)

【氣味】

辛寒無毒。陰中微陽。入手厥足少陰經。

【主治】

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婦人冷熱血氣。排膿通經。涼骨蒸。丹者赤色火也。故能瀉陰胞中之火。腎氣丸用之。治神氣之不足。犀角地黃湯用之。治腸胃之積血及吐血衄血。 畏(貝母 大黃 菟絲子) 忌(胡荽 蒜)

紅藍花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產後血暈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多用破留血。少用養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凡血生於心包。藏於肝。屬於衝任。紅花與之同類。故能行男子血脈。通女子經水。其性苦溫。為陰中之陽。故入心。佐當歸生新血。又辛而甘。為肝經血分之藥。

蘇木

【氣味】

甘鹹平無毒。可升可降。陰中陽也。

【主治】

破血。產後血脹。消癰腫撲損瘀血心腹攪痛。及經絡不通。乃三陰經血分藥也。少用則和血。多用則破血。

梔子

【氣味】

苦寒無毒。輕清上行。陽中陰也。入手太陰肺經。

【主治】

五內邪氣。胃中熱氣。心中煩悶。除時疾熱利五淋。通小便。治心煩懊憹不得眠。 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鬱。行結氣。祛肝膽屈曲之火使之下行。凡心痛稍久。若溫散之。反助火邪。梔子瀉三焦之火。清胃脘之血。使邪易伏而病易退也。然本草不言梔子能吐。而仲景用為吐藥何也?蓋梔子本非吐藥。因邪氣在上拒格而不納食。令上吐則邪因以出。所謂高者越之也。又梔子非利小便之藥。而本草言能通利小便者何也?蓋膀胱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梔子能導肺邪。肺清則化行。乃辛與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泄戊先入中州故也。故仲景治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又反覆顛倒心中懊憹。以梔子豉湯治之。因其虛。故不用大黃之寒而有毒。反用梔子之雖寒而無毒者。乃祛胃中之熱氣也。

桃仁

【氣味】

苦甘平無毒。沉而降。陰中之陽。入手足厥陰經血分。

【主治】

熱入血室。泄腹中滯血。除皮膚血熱燥癢。行皮膚凝聚之血。傷寒八九日。內有蓄血。發熱如狂。小腹滿。小便自利者。又有當汗失汗。熱毒深入。吐血及血結胸煩燥譫語者。仲景俱以抵當湯主之。與虻蟲水蛭大黃同用。總以桃仁之苦可以泄滯。破血以生新血也。

連翹

【氣味】

苦平無毒。輕清而浮升。陰中陽也。入手足少陽手陽明經。又入手少陰經。

【主治】

瀉心經客熱。去上焦諸熱。為瘡家聖藥。瘡瘍瘤癭結核。治有神功者。以其狀似人心兩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陰心經厥陰胞絡氣分主藥也。

地榆

【氣味】

苦微寒無毒。其體沉而降。陰中陽也。專主下焦血分。

【主治】

腸風下血。瀉血下血。療婦人乳疾七傷帶下。治下部膿血水瀉。白痢不可輕使。熱血痢間多用之。 惡(麥門冬 雄黃 伏丹砂 硫黃)

石膏

【氣味】

辛微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足陽明手太陰少陰經氣分。

【主治】

除胃熱肺熱。散陰邪。緩脾益氣。止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晡潮熱。大渴引飲。 中暑潮熱牙痛。凡風喜傷陽。寒喜傷陰。榮衛陰陽為風寒所傷。則非輕劑所能獨散。必須輕重之劑同散之。乃得去陰陽之邪。和榮衛之氣。是以大青龍湯以石膏為之使。以苦甘散熱而直達肌表也。又陽明經中熱。發熱惡寒。燥熱。日晡潮熱。肌肉壯熱。小便濁赤。大渴引飲。自汗頭痛。此邪在陽明。肺受火製。必用辛寒以清肺氣。仲景之用白虎湯是也。若無以上諸症者。則多有血虛發熱象白虎湯症。及脾胃虛勞形體病症。初得之時與此症亦同。俱不宜服之。若不識而誤用。不可勝救也。立夏前多服白虎湯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過。 陽明津液不能上輸於肺。肺之清氣亦複下降故也。大抵非腹有極熱者。不宜輕用。輕用之令人寒胃不食也。

馬兜鈴

【氣味】

苦寒無毒。陰中微陽。入手太陰經。

【主治】

體輕而虛。熟則懸而四開有肺之象。故能入肺。味寒能清肺熱。苦辛能降肺氣。錢氏補肺阿膠散用之。非取其補肺。乃取其清熱降氣。邪去則肺自安也。其中佐以阿膠糯米。 則正補肺之藥也。湯劑中多用。亦能作吐。

枇杷葉

【氣味】

苦平無毒。陽中陰也。(凡用採其葉之極大者、其氣乃足、用粗布拭去毛、以甘草湯洗一遍、用綿再拭乾、以蜜塗炙過方用。)

【主治】

嘔噦不止。婦人產後口乾。治肺氣熱嗽。及肺風瘡。胸面上瘡。和胃降氣。清熱解暑。大都枇杷葉氣薄味濃。專入肺胃二經。而治病者取其功能下氣。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嘔者不嘔。渴者不渴。咳者不咳也。

防己

【氣味】

辛平無毒。乃太陽本經藥也。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大概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性大苦寒。能瀉而中實熱。亦能瀉大腸補陰瀉陽。凡十二經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注腳氣。除膀胱積熱而庇其根本。非此不能治。然飲食勞倦陰虛生內熱。元氣穀食已虧。若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氣分。只宜淡以滲泄。若用防己。則以下焦血分之藥。逆療其上。必為亂階。又外傷風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若以防己為能散結而誤用之。必令人身心煩亂。飲食短少。

海藻

【氣味】

苦鹹寒無毒。純陰而沉。

【主治】

癭瘤馬刀諸瘡堅而不潰。凡營氣不調。外為浮腫。海藻鹹能軟堅。隨各引經之藥治之。可反奪以成其功。

牡蠣

【氣味】

鹹平微寒無毒。入足少陰經。

【主治】

化痰 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硬。以茶引之能去頂上結核。以大黃引之能消股間腫。以地黃引之能益精收澀止小便多。乃腎經血分之藥也。故成無已云。牡蠣之鹹。以消胸膈之滿。以泄水氣。又云壯水之主。以製陽光。則渴飲不思。故牡蠣又能止渴也。

貝母

【氣味】

辛平無毒。乃肺金氣分中藥也。

【主治】

腹中結實。心下痞滿。療時疾黃膽。和砂糖丸含止嗽。燒灰油調敷人畜惡瘡斂瘡口。作末酒服。治產難及胞衣不出。與連翹同服主項下癭瘤。故傷寒寒實結胸。外無熱症者。 三物小陷胸湯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內有貝母也。俗以半夏有毒用貝母代之。不知貝母乃太陰肺經之藥。半夏乃太陰脾經陽明胃經之藥。若虛勞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癰。婦人乳癰癰疽。及諸郁之症。半夏乃所禁忌。貝母可為向導也。至於脾胃濕熱。涎化為痰。久則生火。 痰火上攻。昏憒僵仆蹇澀諸症。貝母切不可代。必用半夏。古人治人面瘡須用貝母。其入氣分灼然可見。 畏(秦艽)

沙參

【氣味】

苦微寒無毒。入厥陰經。

【主治】

滋養肝木。除寒熱。安五臟。療久咳肺痿。其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與腎。補陰製陽。 反(漏蘆) 惡(防己)

玄參

【氣味】

苦微寒無毒(勿犯銅器。餌之能噎人喉。喪人目。)入足少陰腎經。

【主治】

心中懊憹煩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小便不利。凡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法宜壯水以製火。玄參治胸中氤氳之火。真聖劑也。 惡(黃 山萸肉 乾薑 大棗) 反(藜蘆)

丹參

【氣味】

苦寒無毒。平而降。陰中之陽也。入手少陰厥陰之經。心與胞胳血分之藥也。

【主治】

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下死胎。止血崩帶下。調經脈不勻。排瘡瘍膿。止痛生肌長肉。定疝痛。 畏(鹽水) 反(藜蘆)

桔梗

【氣味】

辛苦微溫無毒。浮而升。陽也。入手太陰足少陰經。(去蘆淨米泔水浸一宿。焙乾用。)

【主治】

肺熱氣奔促咳逆肺癰。排膿。開提氣血。咽中痛。非此不能除。清利頭目。破滯及積塊。諸藥有此不能下沉。謂之舟楫。

犀角

【氣味】

苦酸鹹寒無毒。陽中之陰也。入陽明經。(凡用磨汁服之。忌鹽。妊娠勿服。能消胎氣。)

【主治】

吐血衄血下血。及傷寒蓄血。發狂譫語。發黃。發斑。痘瘡稠密。內熱黑陷。或不結痂。瀉肝涼心。清胃解毒。蓋胃為水穀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用。故犀角能解一切諸毒。又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風邪熱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療諸血及驚狂斑痘之症。

牛黃

【氣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小兒百病。諸驚癇寒熱。口不開。大人癲狂。中風失音。清心化熱。利痰涼驚。痘瘡紫色。發狂譫語等症。蓋牛之有黃。因其病在心及肝膽之間。凝結成黃也。故還能治心及肝膽之病。凡中風入臟者。必用牛雄腦麝之劑。入骨髓。透肌膚。以引風出。若風中於腑及血脈者忌用。恐反引風邪流入於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

蘆薈

【氣味】

苦寒無毒。乃厥陰藥也。

【主治】

其功專於殺蟲。清熱明目。鎮心。療小兒癲癇驚風。祛五疳。殺三尸。研末敷 齒甚妙。治濕癬出黃汗。

鬱金

【氣味】

辛苦寒無毒。屬火與土有水。其性輕揚。上行入心及胞絡。

【主治】

補血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治陽毒。祛胃下血頻痛。

竹瀝

【氣味】

甘大寒無毒。薑汁為之使。(凡取竹瀝。宜用淡苦竹者佳。以竹截長五六寸。以瓶盛倒懸。下用一器承之。周遭以火逼之。其瀝滴流於器內。)

【主治】

風痺。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複。養血清痰。風痰虛痰在膈胸。令人癲狂。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非此不能達。治子冒風 。解射罔毒。凡陰虛則發熱。竹瀝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寒而能補。與山藥寒補義同。大寒言其功。非獨言其氣也。其性滑痰。非助以薑汁不能行。諸方治胎產金瘡口噤。與血虛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陰虛之病。無不用之。然寒濕胃虛滑腸之人。服之則反傷腸胃。

常山

【氣味】

苦寒有毒。為治瘧之最要。不可多進。凡無水不作痰。無痰不成瘧。水在上焦則常山能吐之。水在脅下則常山能破其辟而下其水。但得行血藥為佐助。功可收其十全也。又純熱發瘧。或蘊熱內實之症。投以常山。大便點滴而下。大便似泄不泄者。佐以大黃泄利敷行。 可獲全愈也。

烏梅

【氣味】

酸溫平澀無毒。入脾肺二經血分。

【主治】

止渴調中。去痰治瘧。斂肺澀腸。噎膈蛔厥蝕惡肉。仲景治蛔厥烏梅丸及蟲 方中用者。取蟲得酸而即止之之義也。

大戟

【氣味】

苦寒有小毒。陰中之微陽也。

【主治】

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破症結。並甘遂同為泄水之重劑。蓋水濕也。得氣與火。 則凝滯而為痰為涎為涕為癖。故入心迷竅則成癲癇妄言妄見。入肺塞竅則成咳唾稠粘喘息背冷。入肝而留伏蓄聚則成脅痛乾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痺疼痛。入筋骨則頸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三因方並以控涎丹主之。總以大戟能泄臟腑之水濕。善用之可奏奇功也。又錢氏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而複云痘瘡變黑歸腎一症。乃用百祥膏下之以瀉腎者也。蓋非瀉腎。 是瀉其腑而臟自不實也。然其性苦寒有毒。最損真氣。須認症確審。方可言用。

胡黃蓮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補膽肝。明目。骨蒸勞熱。婦人胎蒸。小兒驚癇。理腰腎。去陰汗。去果子積。性情功用與黃連同。 惡(菊花 白蘚皮 玄參 芫花 薑蠶 冷水) 畏(款冬 牛膝)

荊芥

【氣味】

辛溫無毒。浮而升。陽也。入足厥陰經氣分。

【主治】

寒熱鼠 。瘰癧生瘡。破結聚氣。下瘀血。除濕疸。去邪。除勞渴冷風出汗。煮汁服之。搗爛醋和敷疔腫腫毒。治惡風賊風遍身 痺。心虛忘事。益力添精。通利血脈。傳送五臟不足氣。助脾胃。主血勞風氣壅滿。背脊疼痛虛汗。理腳氣筋骨煩疼及陰陽毒。傷寒頭痛頭旋目眩。手足筋急及發斑。蓋荊芥入足厥陰經氣分。其功長於祛風邪。散瘀血。破結氣。消瘡毒。蓋厥陰乃風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風病血病瘡病為要藥。 反(驢肉 無鱗魚 河豚)

地骨皮

(凡使根掘得、以東流水浸刷、去土、捶去心、以熟甘草湯浸一宿焙乾。)

【氣味】

苦寒。升也陰也。入足少陰手少陽經。

【主治】

細銼拌面煮熟吞之去腎家風良。又益精氣。 去骨熱消渴。解骨蒸肌熱消渴。風濕痺。堅筋骨涼血。治在表無定之風邪。 傳尸有汗之骨蒸。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正氣。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又治金瘡神驗。去下焦肝腎虛熱。

琥珀

(凡用須分紅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 珀。琥珀。其紅松脂如琥珀。只是濁大脆紋橫。水珀多無紅色。如淺黃多皺紋。石珀如石重。色黃不堪用。花珀紋似新馬尾松心。紋一路赤。一路黃。物象珀其內自有物命入用神妙。 珀之象珀之長。琥珀如血色。以布拭熱。吸得芥子者真也。琥珀拾芥。乃草芥即禾草也。言雲芥子誤矣。入藥用水調側柏子末安瓷鍋中。置琥珀於內煮之。從巳至申。當有異光。搗粉篩用。)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療蠱毒。破結瘕。治產後血枕痛。止血生肌。合金瘡。清肺利小腸。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若血少不利者。反致其燥急之苦。

水銀

【氣味】

辛寒有毒。

【主治】

瘡 瘍白禿。殺皮膚中虱。墮胎。除熱。殺金銀銅錫毒。熔化還複為丹。以敷男子陰。陰消無氣。利水道。去熱毒。主天行熱疾。除風安神鎮心。治惡瘡 疥殺蟲。催生下死胎。

(丹燒不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遠矣。金汞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水銀入耳能食人腦至盡。入肉令百節攣縮。倒陰絕陽。人患瘡疥。多以水銀塗之。性滑重直入肉宜謹之。頭疥切不可用。恐入經絡。必緩筋骨。百藥不治也。)

朴硝

(煉白如銀。能寒能熱。能滑能澀。能辛能苦。能鹹能酸。入地千歲不變。色青白者佳。黃者傷人。赤者殺人。)

【氣味】

苦辛寒無毒。又曰苦鹹有小毒。得石韋為之使。

【主治】

百病。除寒熱邪氣。逐五臟積聚結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胃中飲食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療熱脹。養胃消穀。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通泄五臟百病及症結。治天行熱疾頭痛。消腫毒。排膿潤毛髮。 惡(麥句薑) 畏(三棱)

芒硝

【氣味】

辛苦大寒無毒。又曰鹹有小毒。

【主治】

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 破五淋。推陳致新。下瘰癧黃膽病時疾壅熱。能散惡血。墮胎。敷膝瘡。 【馬牙硝】氣味甘大寒無毒。又曰鹹微甘。即英硝也。

【主治】

除五臟積熱伏氣。末篩點眼赤。去赤腫障翳澀淚痛。亦入點眼藥中用。功同芒硝。 內經曰:鹹味下泄為陰。又云鹹以 之。熱淫於內。治以鹹寒。氣堅者以鹹 之。熱盛者以寒消之。故張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皆用芒硝以 堅去實。熱結不至堅者不可用也。本草云朴硝味辛。是辛以潤堅燥也。今人不用辛字。只用鹹字。鹹能 堅也。其義皆是。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墮胎。然傷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大黃引之。直入大腹。潤燥堅瀉熱。而母子俱安。經云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此之謂歟。以在下言之。則便溺俱陰。以前後言之。則前氣後血。以腎言之。總主大小便難。溺澀秘結。俱為水少火盛。經云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之以苦。故用芒硝大黃相須為使也。芒硝氣薄味濃。沉而降陰也。其用有三。去實熱一也。滌腸中宿垢二也。破堅積熱塊三也。孕婦惟三四月及七八月不可用。餘皆無妨。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質重濁。芒硝牙硝結於上。硝之精者也。其質清明。甜硝風化硝。則又芒硝牙硝之去氣味而甘緩輕爽者也。故朴硝只可施於鹵莽之人及敷塗之藥。若湯散服餌。必須芒硝牙硝為佳。張仲景傷寒論。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義也。

羚羊角

(凡用有神羊角甚長。有二十四節。內有天生木胎。此角有神力抵下牛。凡使不可單用。須要不折元對。繩縛。鐵銼銼細。重重密裹避風。以旋旋取用。搗篩極細。更研萬匝入藥。免刮人腸。)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常不魘寐。除邪氣驚夢狂越僻謬。療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濕風注毒伏在骨間。及食噎不通。久服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治中風筋攣附骨疼痛。作末蜜服。治卒熱悶及熱毒痢血疝氣。摩水塗腫毒。治一切熱毒風攻注。中惡毒風卒死。昏亂不識人。散產後惡血沖心煩悶。燒末酒服之。治小兒驚癇。治山瘴及噎塞。治驚悸煩悶。心胸惡氣。瘰癧惡瘡溪毒。平肝舒筋。定風安魂。散血下氣。辟惡解毒。治子癇痙疾。蓋羊火畜也。而羚羊則屬木。故其角入厥陰肝經甚捷。同氣相求也。肝主木。開竅於目。其發病也。目暗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風。在合為筋。其發病也。小兒驚癇。婦人子癇。大人中風。搐搦及筋脈攣急歷節掣痛。而羚角能舒之。魂者肝之神也。 發病則驚駭不寧。狂越僻謬。魘寐卒使。而羚角能安之。血者肝之藏也。發病則瘀滯下注。 疝痛毒痢。瘡腫 。產後血氣。而羚羊能散之。相火寄於肝膽。在氣為怒。病則煩懣氣逆噎塞不通。寒熱及傷寒伏熱。而羚角能降之。羚之性靈。而筋骨之精在角。故又能辟邪惡而解諸毒。本經別錄甚著其功。而近俗罕能發揚。惜哉。

甘菊花

(菊之品凡百種。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性單葉花小而黃綠。葉色深小而薄。九月應候而開者是也。鄧州白菊單葉者亦入藥。餘皆醫經不用。其莖有株蔓紫赤青綠之殊。其葉有大小濃薄尖禿之異。其花有千葉單葉。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間色深淺大小之別。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菊譜所載甘菊、鄧州黃、鄧州白者是也。)

【氣味】

苦平無毒。又苦甘寒。可升可降。陰中微陽也。黃者入金水陰分。白者入金水陽分。紅者行婦人血分。蓋其性屬土與金有水與火。

【主治】

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痺。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補陰血而養目益肝木。祛身上一切游風。目脫淚出。蓋補水所以製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損人胃氣。即野菊花也。色黃而小。心如蓮子。治癰腫疔毒瘰癧眼 。

射干

【氣味】

苦平有毒。陽中陰也。

【主治】

咳逆上氣。喉痺咽痛。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苦酒摩塗毒腫。治疰氣。消瘀血。通女人月閉。消痰。破症結胸膈滿腹脹氣喘 癖。開胃下食。鎮肝明目。治肺氣喉痺為佳。射干屬金有木與火。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又治濕氣因疲勞而發。變為便毒。又能降火。故古方治痺咽痛為要藥。仲景治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者。有射干麻黃湯。又治瘧母有鱉甲煎丸亦用射干。皆取其降厥陰相火。火降則血散腫消。痰結自解。瘕堅自破也。

薏苡仁

【氣味】

甘微寒無毒。(採得以糯米同炒、去米用良。亦有以鹽湯煮過者)

【主治】

筋急拘攣風濕痺。除筋骨邪氣不仁。肺痿吐膿血。治乾濕腳氣。療肺癰心胸甲錯。 屬土為陽明之藥。故能健脾益胃。虛則補其母。故肺痿肺癰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陽明為本。故拘攣筋急風痺者用之。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痢水腫用之。

車前子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氣癃。止痛利水道。治肝中風熱。沖目赤痛障翳。腦痛淚出。其葉通五淋治尿血。 古駐景丸用車前以佐菟絲子良。以車前子能利小便而不走精氣。與茯苓同功也。

蓮藕

(其根藕。其實蓮。其莖葉荷。)

【氣味】

甘平澀無毒。

【主治】

補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主五臟不足傷中。益十二經脈血氣。止渴去熱。安心止痢。治腰痛及泄精。多食令人歡喜。止怒止泄消食。交心腎。濃腸胃。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除寒濕。止脾泄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搗碎和米作粥飯食。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安靖上下君相火邪。蓋蓮產於淤泥而不為泥染。居於水中而不為水沒。根莖花實。凡品難同清淨。濟用群美兼得。自 而節。節生莖、生葉、生花、生藕。由菡萏而生蕊、生蓮、生 、生薏。其蓮 則始而黃、黃而青、青而綠、綠而黑。中含白肉。內隱青心。石蓮堅剛。可歷永久。薏藏生意。藕複萌芽。展轉生生。造化不息。且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脾者黃宮。 所以交媾水火。會合木金者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權輿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 有瑞蓮丸。皆得此理也。

【藕節】

氣味澀平無毒。

【主治】

搗汁飲。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消瘀血。解熱毒。產後血悶。和地黃研汁入熱酒小便飲。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

百部

(一名野天門冬。其根多者百十連屬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氣味】

甘微溫無毒。

【主治】

傳尸骨蒸勞。治疳。殺蛔蟲寸白蟯蟲及一切樹木蛀蟲。燼之即死。殺虱及蠅蠓。作湯洗牛犬去虱。火炙酒浸。空腹飲之。治疥癬去蟲蠶咬毒。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茵陳蒿

【氣味】

苦平微寒無毒。陰中微陽。入足太陽經又入足陽明經。

【主治】

風濕結熱。通關節。去伏瘕。通身發黃成疸。小便不利。故茵陳梔子大黃湯治濕黃。梔子柏皮湯治燥黃。為陽黃之要藥。茵陳附子湯治陰黃。為陰分之通劑。各隨寒熱而君主之也。

瞿麥

【氣味】

苦寒無毒。陽中之陰也。

【主治】

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逐膀胱邪逆。主五淋月經不通。

淫羊藿

【氣味】

辛寒無毒。(以夾刀夾去葉之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兩拌炒。脂盡為度。)

【主治】

益精氣。補筋骨。療四肢不仁。驅一切冷風。乃手足陽明三焦命門之藥也。真陽不足者宜之。

茅根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主婦人月經不勻。通血脈淋瀝。止吐衄諸血。傷寒噦逆。肺熱喘急。水腫黃膽。解酒毒。但茅根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血噦逆喘急消渴。治黃膽水腫。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劑。致傷沖和之氣。烏足知此哉。

牽牛子

(一名草金羚。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謝藥。故以名之。近人隱其名為黑丑。白者為白丑。蓋以丑屬牛也。)

【氣味】

苦寒有毒。

【主治】

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治 癖氣塊。利大小便。除虛腫。落胎。治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並一切氣壅滯。和山茱萸服去水病。除氣分濕熱三焦壅結。逐痰消飲。 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達命門。牽牛乃感南方熱火之化以生。若病濕極盛。濕氣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令濕去而氣得周流可也。今人不問有濕無濕及濕之極與否。但遇傷食或有熱症。即用牽牛克伐之藥。暗蝕人之元氣而不知耶。嗟夫。

萱草

【苗花】【氣味】甘涼無毒(萱屬水性。下走陰分。)

【主治】

煮食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除酒疸。消食利濕熱。作菹利胸膈。安五臟。令好歡樂無憂。輕身明目。 【根】

【主治】

沙淋。下水氣。酒疸黃色遍身者搗汁服。大熱衄血。研汁一大盞。和生薑汁半盞細呷之。吹乳乳癰腫痛。 酒服。以滓封之。

香附子

【氣味】

甘微寒無毒。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也。入足厥陰手少陽經。能兼行十二經八脈氣分。(鹽便酒醋各從本方製用。)

【主治】

一切氣並霍亂吐瀉腹痛。腎氣膀胱冷。消食下氣。本草不言治崩漏。方中用治之者。是益氣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乃以血藥引至氣分而生血。令陽生陰長之義也。

側柏葉

(凡用 去兩畔並心枝丫。用糯泔浸七日。以酒拌蒸一伏時。每一斤用黃精自然汁十二兩浸焙。又浸又焙。待汁乾用之。此服食治法也。常用或生或炒。各從本方。)

【氣味】

苦微溫無毒。

【主治】

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痺生肌。治冷風歷節疼痛。 止尿血。炙 凍瘡。燒取汁塗頭黑潤鬢髮。敷湯火傷。止痛滅瘢。服之療蠱痢。作湯常服。 殺五臟蟲。益人。柏屬陰與金善守。故採其葉隨月建。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氣。此補陰之要藥。

其性多燥。久服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柏性後凋而耐久。稟堅凝之質。乃多壽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點湯常飲。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於此也。 畏(羊蹄草 菊花)

地膚子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膀胱熱。利小便中益精氣。久服耳目聰明。輕身耐老。去皮膚中熱氣。使人潤澤。 散惡瘡疝瘕。強陰。治陰卵 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 補氣益力。夫眾病皆起於虛。虛而多熱者。加地膚子甘草。 【苗葉】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搗汁服。主赤白痢。燒灰亦善。煎水洗目。去熱暗雀盲澀痛。主大腸泄瀉。和氣澀腸胃。解惡瘡毒。煎水日服。治手足煩疼。利小便諸淋。

山豆根

(生劍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州萬州者為佳。苗蔓如豆。葉青。經冬不凋。八月採根。廣南者如小槐高尺餘。石鼠食其根。故嶺南人捕鼠取腸胃曝乾。解毒攻熱效。)

【氣味】

甘寒無毒。(按沈括筆談云。山豆根味極苦。本草言味甘大誤矣。)

【主治】

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發熱咳嗽。治人及馬急黃。殺小蟲。含之咽汁。解咽喉腫毒極妙。研末湯服五分。治腹脹喘滿。酒服三錢。治女人血氣腹脹。又下寸白諸蟲。丸服止下痢。磨汁服止卒患熱厥心腹痛。五種痔痛。研汁塗諸熱腫禿瘡蛇狗蜘蛛傷。

白蘚(根皮)

【氣味】

苦寒無毒。又氣寒善行。味苦性燥。入足太陰陽明經。去濕熱藥也。兼入手太陰陽明。為諸黃風痺要藥。世醫只施之瘡科淺矣。

【主治】

頭風黃膽。咳逆淋瀝。女子陰中腫痛。濕痺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療四肢不安。時行腹中大熱飲水。欲走大呼。小兒驚癇。婦人產後餘痛。治一切熱毒風。惡風風瘡。疥癬赤爛。眉髮脫落。皮肌急。壯熱惡寒。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通關節。利九竅及血脈。通小腸水氣。天行時疾。頭痛眼疼。其花同功。治肺嗽。 惡(螵蛸 桔梗 茯苓 萆薢)

旋複花

【氣味】

鹹溫有小毒。入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經。

【主治】

其功只在行水下氣通血脈而已。若病患涉虛者。此則走散太甚。不宜用之。恐冷利大腸也。治傷寒汗下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有七物旋複代赭湯。治婦人有三物旋複湯。 治痰飲在兩脅脹滿。有旋複花丸。皆通泄之義也。用者詳審之。

昆布

【氣味】

鹹寒滑無毒。

【主治】

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去面腫。療惡瘡鼠 。但昆布下氣。久服瘦人。大抵海中菜皆能損人。不可多食。

淡竹葉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根】能墮胎催生。

【槐實】【氣味】苦寒無毒。乃純陰入肝經氣分藥也。

【主治】

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火瘡。婦人乳瘕。子臟急痛。久服明目益氣。 頭不白延年。治五痔瘡 。以七月七日取之。搗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納竅中。日三易乃愈。又墮胎。治大熱難產。殺蟲去風。陰乾煮飲。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癢。催生吞七粒。治口齒風。涼大腸。潤肝燥。 【槐花】【氣味】苦平無毒。又曰味苦色黃氣涼。入陽明厥陰血分藥也。

【主治】

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皮膚風熱。腸風瀉血赤白痢。並炒研服。涼大腸。炒香頻嚼。治失音及喉痺。又療吐血衄崩中漏下。

金箔

【氣味】

辛平有毒。(生者有毒。熟者無毒。古方不見用者。必須烹煉鍛屑為薄。方可入藥也。)

【主治】

鎮精神。堅骨髓。通利五臟邪氣。療小兒驚傷五臟。風癇失志。鎮心安魂魄。癲癇風熱。上氣咳嗽。傷寒肺損吐血。骨蒸勞極作渴。並以薄入丸散服。

青黛

(其本原從波斯國來。不可複得。今以中國靛花為之。否則以青布燒灰可代。以靛充用。恐有鍛石。)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熱。同雞子白大黃末敷瘡癰蛇虺蜇毒。瀉肝散五臟鬱火。

通草

【氣味】

甘淡寒無毒。陽中之陰。降也。

【主治】

色白而氣寒。味淡而體輕。故入太陰肺經。引熱下降而利小便。入陽明胃經。 通氣上達而下乳汁。

龍膽草

【氣味】

苦澀大寒無毒。沉而降。陰也。入足厥陰氣分。

【主治】

益肝膽氣。止驚惕。明目止煩。小兒驚癇。除下部風濕,除濕熱。臍以下至足腫痛。酒浸則能上行外行。為柴胡使。泄火而療眼中疾。相火寄旺於肝膽。龍膽能瀉肝膽之熱邪。而瀉即是補也。但大苦大寒。過服恐傷胃中生發之氣。反助火邪。亦猶過服黃連反從火化之義。 惡(地黃)

天花粉

【氣味】

苦寒無毒。陰也。

【主治】

解煩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與辛酸藥為佐使。導腫氣乳癰痔 瘡癤。

蔓荊子

【氣味】

苦微寒無毒。陽中之陰。入太陽經。胃虛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主治】

明目堅齒。利九竅。頭痛腦鳴。目翳淚出。散風邪。涼諸經血。止目睛內痛。搜肝風。蓋蔓荊實氣清味辛。體輕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皆頭面風虛之症也。

夏枯草

【氣味】

苦辛寒無毒。補養厥陰血脈之藥。

【主治】

寒熱瘰癧。鼠 頭瘡。破症瘕。散癭結氣。腳腫濕痺。取其能解內熱緩肝火也。

燈心草

【氣味】

甘寒無毒。陽也。

【主治】

瀉肺。治陰竅澀不利。行水。除喉風痺塞。燥灰塗乳上飼小兒夜啼。以粳米粉漿染過晒乾研末。入水澄之。浮於水上者。是燈心也。降心火。通氣散腫。祛衄血不止。

天竹黃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小兒驚風天吊。去諸風熱。鎮心明目。滋養五臟。治中風卒墜。失音不語。大抵涼心經。去風熱。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害也。

青蒿(葉莖根子)

【氣味】

苦寒無毒。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得春木少陽之氣最早。故所主之症。皆少陽厥陰血分之病。

【主治】

補中益氣。疥瘙痂癢。治留熱在骨節間。瘧疾寒熱往來。生搗汁搗敷金瘡止血止疼。 灰淋汁。和鍛石療惡毒瘡效。

秋石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虛勞冷疾。小便遺數。漏精白濁。滋腎水。養丹田。潤三焦。消痰咳。退骨蒸。軟堅塊。

茜根

【氣味】

苦寒無毒。陰中之陰也。

【主治】

色赤而氣溫。味微酸而帶鹹。色赤入榮。氣溫行滯。味酸入肝。鹹走血。手足厥陰血分之對劑也。故專於行血活血。治女子經水不通。可為主藥。

漏蘆

【氣味】

鹹寒有毒。足陽明本經之藥。

【主治】

下乳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療乳癰瘰癧。行痘疹熱。古方治癰疽發以漏蘆湯。尤其功之首稱也。

蟬蛻

【氣味】

鹹甘寒無毒。

【主治】

小兒驚癇夜啼。寒熱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殺疳蟲。去壯熱。治腸中幽幽作聲。瘡疹出不快利。治風熱痘疹作癢。頭風眩暈。破傷風及疔腫毒瘡。除目昏障翳。蓋蟬乃土木餘氣所化。飲風吸露。其氣清虛。故其所主皆療一切風熱之症。古人用身。後人用蛻。 大抵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各從其類也。又主啞病夜啼者。取其晝鳴而夜息也。

蟾蜍

(凡蟾目赤腹無八字者不可用。)

【氣味】

辛涼微毒。

【主治】

蓋蟾蜍土之精也。上應月魄而性靈異。穴土食蟲。又伏山精製蜈蚣。故能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濕氣。殺蟲 。而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大抵此物能攻毒拔毒。錢氏治小兒疳瀉痼熱如聖丸。用之為君妙甚。

蝸牛

(狀類蛞蝓。但背另負殼也。)

【氣味】

鹹寒有小毒。

【主治】

小兒腫風撮口。利小便。消喉痺。研敷治蜈蚣蠍蠆毒。所主諸病。大抵有解熱消毒之功也。蝸牛殼治一切疳疾。療面上赤瘡。鼻上酒渣。久利下脫肛。

穿山甲

【氣味】

鹹微寒有毒。入厥陰陽明經。

【主治】

除痰瘧寒熱風痺強直疼痛。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療蟻瘡癩。及諸疰疾疥癬惡瘡。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 故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言其迅速也。中病即止。不可過服。

象牙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風癇驚悸。一切邪魅精物。熱疾骨蒸。及諸瘡。並宜生屑入藥。諸鐵及雜物入肉。 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凡夏月合藥。宜置象牙于傍。取其辟邪鎮心。療一切邪魅迷惑之疾也。

甘遂

【氣味】

甘寒有毒。陽也。

【主治】

大腹腫滿。瀉十二種水氣腫滿。若水溢胸中。非此不能除。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而立功也。又河間治水腫不全消者。以甘遂末塗腹繞臍令滿。內服甘草水。 其腫便去。亦反治之義也。

雄黃

【氣味】

苦平寒有毒。

【主治】

殺百毒。辟百邪。殺蠱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傷。佩入叢草即不畏蛇。大抵雄黃入肝經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為水。有患者瘍生於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內潰出膿血。痛楚難忍。以雄黃為君。佐之以石膽丹砂礬石磁石。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用雞羽掃取以注瘡。惡肉破而骨自盡出也。雄黃雌黃俱是同產。但以山陰山陽受氣不同耳。服食家重雄黃。取其得純陽之精也。雌黃則兼有陰氣。大寒不入藥餌。

蕎麥

【氣味】

甘平寒無毒。

【主治】

降氣寬腸。壓丹石毒。煉腸胃滓滯。而治濁帶泄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濕熱者宜之。若脾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須眉。

山楂

【氣味】

酸冷無毒。

【主治】

消食積。補脾健胃。行結氣。消肉積滯血痛脹。化血塊氣塊。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多服之則反克伐脾胃生發之氣。

漏藍子

(一名木鱉子。)

【氣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凡漏瘡年久者。複其元陽。當用漏藍子輩加減用之。如不當用而輕用之。又恐熱氣乘虛變移結核。而為害尤甚也。按類編云。一人兩足生瘡。臭潰難近。 夜宿五夫人祠下。夢神授方用漏藍子一枚。生研為末。入膩粉少許。井水調塗。依法治之果愈。蓋此物不堪服餌。只宜入瘡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