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訣 卷八

清 吳謙等


卷八 肩部

肩中疽、乾疽、過肩疽

肩疽癰發正肩中,疽硬黑陷癰腫紅,乾疽肩前過肩後,風濕積熱血瘀凝。

肩中疽圖 p04-34a139.bmp (缺)
乾疽圖 p04-34a140.bmp (缺)
過肩疽圖 p04-34a141.bmp (缺)

【注】此疽生於肩中廉,屬三焦、膽二經,紅活高腫,一名疵癰,堅硬平塌,為肩中疽。

肩之前廉,屬大腸經,名乾疽,一名疔疽。肩之後廉,屬小腸經,名過肩疽。瘡勢無論大小,惟在發源之處命名。總由濕熱風邪鬱成,亦有負重瘀血凝結而成。高腫紅活, 熱速潰者順;若平塌堅硬、無紅無熱、潰遲者險;甚則腫痛連及臂胛,口噤寒戰,大痛不食,或兼綿潰便瀉者逆。治法︰初起有表証者,俱宜荊防敗毒散汗之;有裡証者,內疏黃連湯下之;汗下之後,腫痛不退,膿勢將成,宜用托裡透膿湯,膿熟開之。至於引經之藥,惟在臨証時因經加之。潰後,內外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內疏黃連湯(見腫瘍門)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疽、肩風毒

疽肩後腋外生,小腸肩貞風火凝,肩風毒生 端上,大腸肩 風濕成。

疽圖 p04-34a142.bmp (缺)
肩風毒圖 p04-34a143.bmp (缺)

【注】 疽,生於肩之後下,腋之後外微上,岐骨縫之間,經屬小腸肩貞穴,由風火凝結而成。初起如粟,堅硬腫痛,肩 拘急,不能舉揚。初服荊防敗毒散,便燥實者,服雙解貴金丸雙解之。肩風毒生於肩梢 上骨尖處,經屬大腸肩 穴,由邪風深襲骨縫,與濕稽留,化熱而成。初起宣腫色赤,大者如桃,小者如杏,痛連肩 ,更兼拘急。初服蠲痛無憂散汗之即消,若腫痛日深,不能盡消者,膿勢將成也,宜服托裡透膿湯。二証潰後,內外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

蠲痛無憂散

番木鱉(香油炸浮) 當歸(酒洗) 甘草(生,各二兩) 麻黃(三兩) 穿山甲(陳土炒)川烏(黑豆酒煮,去皮、尖) 草烏(薑汁煮)蒼朮(米泔水浸炒) 半夏(製、各二兩) 威靈仙(一兩)各製為末,共和勻,每服五七分至一錢,無灰酒調服,再飲酒以醉為度,蓋臥出汗避風。此方加鬧羊花四兩,亦治頭風痛。

【方歌】蠲痛無憂肩風毒,風襲骨縫與濕凝,番鱉歸草麻黃甲,川芎烏蒼半威靈。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雙解貴金丸(見腫瘍門)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樂疽

樂疽肩前腋上生,骨縫開合凹陷中,堅如鵝卵痛入骨,包絡血熱氣鬱成。

【注】此証生於肩前腋之上,骨縫開合空凹陷中。初起如椒子,漸腫堅硬,大如鵝卵,按之疼痛入骨,屬包絡經,血熱氣鬱而成。其証屆期潰破,出稠膿,腫消者順;月餘不潰,既潰,出清水,腫硬不退者逆。初宜服神授衛生湯,若惡風太過,倍加蔥白汗之,次服托裡透膿湯,潰遲者十全大補湯。潰後,內外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

樂疽圖 p04-34a144.bmp (缺)

神授衛生湯(見腫瘍門)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十全大補湯(見潰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