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正義

清 葉霖


卷一 四難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

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谷味也,其脈在中。

此言脈之陰陽雖在於尺寸,其陰陽之氣,又在浮沉。如心肺居膈上,陽也,呼出必由之,腎肝居膈下,陰也,吸入必歸之。脾受谷味,為生脈之原而在中,而呼出吸入,無不因之,故診脈之法,浮取乎心肺,沉取乎腎肝,而中應乎脾胃也。

按︰經言呼出者,非氣自心肺而出也,為腎肝在膈下,其氣因呼而上至心、至肺,故呼出心與肺也。心肺在膈上,其氣隨吸而入至腎、至肝,故吸入腎與肝也。夫呼者因陰出,吸者隨陽入,其呼吸陰陽,相隨上下,經歷五臟之間,乃脾胃受穀氣以涵養之也,故言其脈在中。讀此節不得刻舟求劍,謂呼出之氣為陽,吸入之氣為陰也。

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按之不足,舉之有餘曰浮,浮為陽者,象火而炎上也;按之有餘,舉之不足曰沉,沉為陰者,象水而潤下也。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腎肝俱沉,何以別之?

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者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浮大無力,按之散而欲去者,名曰散;浮細而遲,往來蹇滯不前者,名曰澀。沉而有力,實大弦強,按之但覺堅極而不移者,名曰牢;大而長微弦,按之隱指 然,中取、沉取皆有力者,名曰實。心肺俱俘,何以別之?蓋心屬火,故其象浮而大散;肺屬金,故其象浮而短澀。

腎肝俱沉,何以別之?蓋肝屬木,故其象牢而長;腎屬水,故其象舉指按之來實,水體外柔而內剛也。脾屬土在中,旺於四季,主養四臟,其脈來從容和緩,不沉不浮,故曰其脈在中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邪?

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謂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過於本位謂之長,不及本位謂之短,按之往來流利,輾轉替替然,謂之滑也。前引五臟之脈,以應五行,此又引三陰三陽之脈,以應六氣。其浮滑長,三陽也;沉短澀,三陰也。而於三部中察此六脈,即可知陰陽盛衰之機。蓋陰陽之脈不單至,惟其不單至,故有此六脈相兼而見,惟其相兼,故有一陰一陽,一陽一陰之不同也。此別陰陽虛實之法。再參春夏秋冬,觀其六脈之變,則庶乎可知病之逆順矣。

按︰徐氏曰︰此節言六脈互見之象也,此但舉其例而言,亦互相錯綜,非一定如此也。其經,手足三陰三陽也;逆順,如心脈宜浮,腎脈宜沉,則為順;若心脈反沉,腎脈反浮,則為逆。此又見脈無定體,因經而定順逆也。然脈之浮沉,或可相兼,滑澀長短,不得並見,亦當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