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大全

清 顧世澂


卷十八 頸項部

自頸項至結喉止,凡一切癰疽、癭瘤、瘰癧、馬刀,皆匯於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頸項痛門主論

邪客三陽則痛,寒搏則筋急,風搏則筋弛。左多屬血,右多屬痰。丹溪治一人,項強痛甚,不可以回顧,作痰客太陽經治之,用二陳東加酒芩、羌活、紅花,服二劑而愈。有挫閃及失枕而項強痛者,皆由腎虛不能榮筋也,六味地黃東加秦艽。

夾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夾疽生喉之兩旁,屬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火熱毒上攻而成。內潰者難治;虛火上升痰壅,飲食不進者死。(《準繩》)

氣頸門主論

汪省之曰︰氣頸乃七情抑郁不伸,肝脾氣鬱不舒,結喉之間氣結如胞,隨喜怒消長,甚則飲食嗌礙,治以四海舒郁丸主之。(《理例》)

氣頸 p04-a41a91.bmp (缺)

氣頸門主方

四海舒郁丸

青木香(五錢) 陳皮 海蛤粉(各三錢) 海帶 海藻 昆布 海螵蛸(各二兩。俱用滾水泡去鹽。)
共研細,每服三錢,不拘酒水,日服三次;渣沉在碗底內者,敷氣頸上。愈後用黃藥子四兩,生酒三大壺,煮三炷香,窨一七去火毒,早晚任飲數杯,酒完永除根。

頸癰門主論

王肯堂曰︰頸癰屬手少陽三焦經鬱火,積憤驚惶所致。初覺即隔蒜灸;若潰後不斂,煩躁脹滿,小便如淋,嘔吐者死。(《準繩》)

《靈樞》云︰發於頸者,名曰夭疽。其癰大而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頸癰 p04-a41a92.bmp (缺)

申斗垣曰︰頸左發為癰,右發為疽,皆由臟腑熱毒,風氣伏結風府之間,故毒發于頸之上下,但內近咽喉,飲食氣道呼吸所關。其見証也,寒熱往來,喉嚨疼痛,飲食妨礙,亦惡候也。(《啟玄》)

奎光曰︰頸癰,胸前紅腫,情勢在外,防其內攻,甚則紅腫出膿。

環項發門主論

王肯堂曰︰環項發,發於項之周遭,故名。又名落頭癰。先看何處腫起,如從後天柱穴起,是足太陽兼督脈啞門穴下,作寒熱,拘倦悶亂,恐怖不食;如連前項俱腫,乃毒流入足少陽;連耳腫,是流入陽明,當分經絡治之。不應者死。(《準繩》)

環項發 p04-a41a93.bmp (缺)

頸蝗門主論

汪省之曰︰頸蝗其毒不紅,其形堅硬無膿,一年半載,長久如此,不能穿潰,兩尖鎖頸,嗜人脂血,食血一飽,病患即將危矣。毒發之初,先服益氣養榮湯十餘劑,即將兩患頭上用三棱針針住,以艾炷針灸七壯或九壯,次服神效栝蔞散。(方見乳証門。)自消。(《理例》)

頸蝗 p04-a41a94.bmp (缺)

風熱鎖喉毒門主論

竇漢卿曰︰頸項間忽痛如失枕之狀,名曰風熱鎖喉毒。久則紅色繞于肩背,堅硬難治。(《全書》)

無辜疳傷瘡門主論

申斗垣曰︰無辜疳傷瘡,乃因小兒衣物洗濯晒晾,誤被雌鳥糞及羽毛落於上,有蟲入於皮毛間,致令小兒腦後項邊,有核如彈丸在肉內,推之則動,軟而不痛;久則蟲化入於臟腑,令兒羸瘦壯熱,便膿血,頭骨開縫,肢體生瘡。治宜消疳鱉甲丸主之。(《啟玄》)

馮魯瞻曰︰無辜疳者,因浣衣夜露,被無辜落羽所污,小兒服之,令身體發熱,日漸黃瘦,便痢膿血是也。
《心鑒》曰︰腦後項邊有核如彈,按之轉動,軟而不痛,其間有蟲如米粉,如不速破而去之,即蟲隨熱氣流散,遍體生瘡,一入臟腑,便痢膿血。須以銀針刺破,貼以膏藥可也。

又曰︰更有疳蟲,或如發絲,或如馬尾,出於頭項腹背之間。黃白芨赤者生,紫黑青者死。

無辜疳傷瘡 p04-a41a95.bmp (缺)

無辜疳傷瘡門主方

鱉甲丸

夜明砂(淨,微炒) 鱉甲(醋煮令黃,去肋) 枳殼 黃連(各二兩) 雄全蠍(一個)
訶子(生一枚,熟一枚)
共為末。入麝香少許,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食後用米飯送下。

癭瘤門主論

陳實功曰︰癭瘤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也。癭者,陽也。
色紅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瘤者,陰也。
色白而漫腫,亦無癢痛,人所不覺。(《正宗》)

又曰︰筋骨呈露曰筋癭,屬肝。赤脈交結曰血癭,屬心。皮色不變曰肉癭,屬脾。憂喜消長曰氣癭,屬肺。堅硬不移曰石癭,屬腎。治宜消散。自然縮小,切不可輕用刀針掘破,出血不止,多致危亡;久則膿血崩潰,滲漏不已,終致傷人。(《正宗》)

癭瘤 p04-a41a96.bmp (缺)

又曰︰筋瘤堅而色紫,累累青筋盤曲,甚則結若蚯蚓。此乃肝統筋,怒動肝火,血燥筋攣而成也。治當清肝解郁,養血舒筋為主。清肝蘆薈丸主之。

又曰︰血瘤,微紫微紅,軟硬間雜,皮膚隱隱,纏若絲縷色紅,擦破血流,禁之不住,此乃心主血,暴急太甚,火旺逼血沸騰,複被外邪所搏而成也。治當養血涼血,抑火滋陰,安斂心神,調和血脈為主。芩連二母丸主之。

又曰︰肉瘤軟如綿,硬似饅,皮色不變,不緊不寬,終年只似覆肝,此乃脾主肌肉,鬱結傷脾,肌肉消薄,土氣不行,逆于肉裡而為腫也。治當理脾寬中,疏通戊土,開鬱行痰,調理飲食為主。加味歸脾湯主之。

又曰︰氣瘤,軟而帶堅,皮色如故,或消或長,無熱無寒,此乃肺主氣,勞傷元氣,腠理不密,外寒傳而為腫也。治當清肺氣,調經脈,理勞傷,和榮衛為主。通氣散堅丸主之。

又曰︰骨瘤形色紫黑,堅硬如石,疙瘩高起,推之不移,昂昂堅貼於骨,此乃腎主骨,恣欲傷腎,腎火鬱遏,骨無榮養而為腫也。治當滋補腎氣,養血行瘀,散腫破堅利竅為主。調元腎氣丸主之。

又曰︰粉瘤,紅粉色,多生耳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宜用披針破去脂粉,以三品一條槍插入,數次化盡內膜自愈。

又曰︰黑砂瘤多生臀腿,腫突大小不一,以手捏起,內有黑色是也。亦用披針刺內,出黑砂有聲,軟硬不一。

又曰︰發瘤多生耳後發下寸許,軟小高突,按之不痛,針之粉發齊出。

又曰︰蛔蟲瘤生於脅下。

又曰︰蛆瘤生於肩膊。

又曰︰虱瘤破之虱出,但諸瘤形狀之異,皆由五臟濕熱邪火,濁氣瘀血,各感而成,非正病耳。

又曰︰小兒胎瘤,初生頭上、胸乳間,腫起大者如饅,小似梅李,此乃胎中瘀血凝滯而成。須候小兒盈月以後,方可用針刺破,內如赤豆汁則安,內服五福化毒丹即愈。

又曰︰治癭之法,初起元氣實者,海藻玉壺湯、六軍丸,久而元氣虛者,琥珀黑龍丹、十全流氣飲。選而治之。

薛立齋曰︰癭瘤諸証,只宜服藥消磨,切不可輕用刀針掘破,血出不止,多致立危。醫家病家,均當慎之,萬勿孟浪。

馮魯瞻曰︰癭則著於肩項,瘤則隨氣凝結,戒食濃味,忌妄破掘,五癭皆不可妄掘破,惟胎癭破而去其脂粉則愈。(《錦囊》)

李東垣辨瘤法︰若發腫都軟而不痛者,血瘤也。發腫日漸增長而大,不熱,時時牽痛者,氣瘤也。氣結微腫,久而不消,後亦成膿,此是寒熱所為也。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以此潰必多成 。宜早服內塞散以排之,諸癃瘤疣贅等至年衰,皆自內潰,理于壯年,可無後憂。(《十書》)

《百效全書》曰︰夫癭瘤皆因氣血凝滯,結而成之。癭則喜怒所生,多著於肩項,皮寬不急,垂垂而重者是也。瘤則隨留所住,初如梅李之狀,皮嫩而光,漸如杯卵者是也。癭雖有五,瘤則類多,不痛不癢,切不可抉破,恐膿血崩潰,滲漏無已,必致殺人;惟肉瘤更不可攻療。如脂瘤、氣瘤體氣充實者,如海藻散堅丸,東垣散腫潰堅湯多服,亦可消散。如虛弱者,又宜斟酌,不可純用化痰行氣破堅之藥。

《靈樞》曰,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疾前二字,衍文也。筋當作結。)筋結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及,發為筋瘤。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為腸瘤,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日以易甚,連以聚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深中骨,氣固于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于肉,宗氣居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刺節真邪篇》︰此皆虛邪中人為病,費去而久留著,故積歲累月而成疽瘤也。)

《三因》云︰癭多著肩項,瘤則隨氣凝結。

岐天師曰︰癭瘤不同,癭者連肉而生,根大而身亦大;瘤者根小而身亦大也。即瘤之中,又各有不同,有粉瘤,有肉瘤,有筋瘤,有物瘤。筋瘤不可治,亦不必治,終身十載,不過大如核桃。粉瘤則三年之後,彼自然而破,出粉如線香末,出盡自愈,亦不必治也。肉瘤最易治,用水銀、硼砂各一錢,血竭、兒茶各三錢,黃柏五錢,冰片、麝香各三分,共為細末,將此藥擦于瘤之根處,隨擦隨落,根小者,無不落也。物瘤則根大,最難治,不時而動,無故而鳴,或如蟲鳴,或如鳥啼,必須用刀破其中孔,則物自難居,必然突圍而出,後用生肌神藥,則瘤化為水,平複如故矣。(《秘錄》)

又曰︰物瘤乃不敬神鬼,觸犯歲君而得。病不可測,非理可談,故《內經》不言,然世未嘗無此病也。

又曰︰癭固不同,形亦各異,然皆濕熱之病也。由小而大,由大而破,由破而死矣。初起之時,即宜用小刀割破,略出白水,以生肌散敷之立愈。倘若失治,漸漸大來,用藥一點,點其陷處,半日作疼,出水,其色白者易愈,如黃者、紅者皆難愈。

張仲景曰︰人有手臂生瘡,變成大塊,更有肚上生瘡,結成頑塊,終年不去者,或如拳頭大者,必須用刀割去,人必暈絕,不可學也。止用小刀略破其皮一分後,以化毒丹敷之,即化為水,此方神奇,不可輕視。如足上生瘤如斗大者,不必破碎治之,止用針輕輕刺一小針眼,以化毒丹敷之,必流水不止,急用煎方治之,方用人參、黃耆 各三兩,生甘草、薏苡仁各五兩,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二劑即消盡其水,而人絕無憊色,此內外雙治之法。然此方之妙,乃補其本源之氣,又利水而不走其氣,刺其孔而出水,未免大損元氣,今補其氣,又何懼水之盡出哉?此方之所以奇也,妙也。

岐天師曰︰人有喉患大腫,又非癭瘤,忽痛忽不痛,外現五色之紋,中按之半空半實,此乃痰病結成,似瘤非瘤,似癭非癭也。宜消痰湯主之。此方乃消上焦之痰聖藥也。又有海藻、昆布以去癭瘤之外象,消其五色之奇紋,妙在消痰而仍不損氣,則胃氣健而痰易化也。一劑知,二劑消大半,三劑則全消,四劑永不再發。此方兼可治癭証神效。(《秘錄》)

癭瘤門主方

清疳蘆薈丸 (《正宗》) 治惱怒傷肝,肝氣鬱結而為瘤,堅硬色紫,累累青筋,結若蚯蚓,遇喜則安,遇怒則痛者服之。

生地黃(酒煮,搗膏)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二兩) 甘草節 昆布 川黃連 青皮 海蛤粉 牙皂 蘆薈(各五錢)
共為細末,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湯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無不有效。

通氣散堅丸 治憂郁傷肺,致氣濁而不清,聚結為瘤,色白不赤,軟而不堅,由陰陽失度,隨喜怒消長者宜服。

黃芩(酒炒) 石菖蒲 當歸 製半夏 陳皮 香附米 川芎 天花粉 海藻 白茯苓 甘草 陳 枳殼 桔梗 川貝母 人參 膽南星(各等分)
研細。薄荷煎湯疊丸豌豆大。每服一錢,食遠服,燈心二十根,薑三片,泡湯送下。

琥珀黑龍丹 治五癭六瘤,不論新久,但未穿破者並效。

天南星(薑汁拌炒。) 京墨 五靈脂(炒) 海帶 海藻(各五錢) 血竭(二兩) 琥珀(一兩) 廣木香(三錢) 麝香(一錢)
各研細和勻,煉蜜丸一錢重,金箔為衣,晒乾密貯。每服一丸,熱酒一杯,量病上下,食前後化服。如患在下部,服後用美物壓之。

破結散 (《錦囊》) 治五癭極佳。丹溪曰︰癭氣先須斷濃味。

麥面(四分) 松蘿 半夏 貝母 海藻(洗) 龍膽草 海蛤 通草 昆布 枯礬(各三分)
研末。酒服一錢,日三。忌鯽魚、豬肉、五辛、生菜、毒物。二十日愈。一方加青皮。

點瘤贅神驗方 凡瘤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膿瘤、血粉瘤。膿瘤,即膠瘤也。惟粉瘤與膿瘤可決,余瘤皆不可決潰,肉瘤尤不治,治則殺人。

桑柴灰 棗木灰 黃荊灰 蕎麥灰 桐殼灰(各二升五合)
以沸湯淋汁三碗,澄清,入斑蝥四十個,穿山甲五片,乳香、冰片不拘多少,煎作兩碗,以瓷器盛之。臨用時入新鍛石調成膏,敷瘤上,乾則以清水潤之,其效如神。

枯瘤方 治瘤初起,成形未崩者,及根蒂小而不散者用之。

斑蝥二十個 輕粉 白砒 砂 硼砂 雄黃 黃丹 沒藥(去油) 乳香(去油,各一錢) 大田螺(三個,去殼切片、晒乾)
共研極細,糯米粥調勻,捏作小棋子樣,晒乾。先灸瘤頂三壯,以藥餅貼之,上用黃柏末,水調敷,蓋藥餅。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斂口藥斂之。

秘傳斂瘤膏 癭瘤枯藥,枯落後用此搽貼,自然生肌收口。

血竭 海螵蛸 象皮 乳香(去油) 輕粉 龍骨(各一錢)
研極細。用雞蛋十五枚,煮熟去白,將黃熬油一小杯,將藥和勻,每日早晚用甘草湯洗淨患上,雞翎塗上,膏藥蓋貼。

灸法 先將瘤上用面包好,然後照其大小,用杏核或桃核半個,內填極干人糞,合瘤上以艾圓灸之,知痛即止。

秘方 用竹刺將瘤頂略略撥損油皮,勿令見血,入銅綠細末少許,膏蓋自消。

又方 極細生鐵屑醋拌,放銅勺內 干,再拌再 ,如此三度,研極細,再以醋調敷上,便覺瘤上不甚適意,過一宿,剝去再敷,以平為度。

瘤生面上初起 鮮蒲公英摘斷,以白漿點瘤上,干了又點,數日全消。

丹瘤(朱丹溪。) 萆麻子去殼,研入面一匙,搽之甚效。

生肌神散 (岐天師) 治物瘤割破,以此搽之。

鍛石(千年者佳) 三七根 麒麟竭(各三錢) 人參 象皮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木香(各一錢) 兒茶(二錢) 輕粉(五分)
各為絕細末,研至無聲為度。修合時須用端午日,不可使一人見之。

點癭法 (岐天師) 用此點在癭之陷處,半日作疼,必然出水。

水銀 鷹糞 綠礬 鵲糞 皂礬 輕粉 硼砂(各一錢) 潮腦 冰片(各五分) 麝香(三分)
研為絕細末。用針刺一小孔,然後乘其出血之時,將藥點上,即粘連矣。約用一分,以人乳調之,點上如雞頭子大,一日點三次,第二日必然流水,流水之時,不可再點,點則過疼,轉難收口矣。三日後,必水流盡而皮寬如袋,後用煎方,自然平複如故。

煎方

黃耆 薏苡仁(各一兩) 人參 山藥(各三錢) 白芍 白茯苓(各五錢) 澤瀉(二錢) 豬苓 生甘草 陳皮(各一錢)
水煎服。十劑全消如故。但忌房事一月,餘無所忌。若犯房事,必破不能收口,終身成漏。

消痰湯 (岐天師)

白茯苓(五錢) 海藻 半夏 貝母 白芥子 天南星 人參 桔梗(各三錢) 昆布 生甘草(各一錢) 附子(一分)
水煎服。

化毒丹 (張仲景)

人參(三錢) 甘草(一錢) 硼砂 冰片(各一分) 輕粉(五厘)
各為細末和勻,摻上,即化為水矣。

灰漿膏 (胡公弼) 消瘤神效。

天南星 半夏(各一兩) 草烏( 存性,五錢)
三味煎濃汁,去渣,入木蓮蓬蒂上白漿一二兩,采時以蛤蜊殼在蒂上刮取。攪勻,再用鍛石以竹片撥炒,俟竹片焦黑成炭為度。徐徐投下,調成不稀不濃膏子,入瓷瓶收貯,黃蠟封口。用時如干,以唾津潤開,敷瘤上,或木蓮蓬漿潤敷尤妙。二三日即愈。

消瘤(程葑門) 銀爐上飛灰一斗,入水煎數十沸,用棉布濾去渣,取清汁入川大黃八兩,煎好,濾去大黃不用。

又用礦鍛石一斤,放缽頭內,將灰汁傾入缽內,再入蟾蜍、生南星各三兩,研
為細末,和入汁內收貯。看瘤大小,用羊毛筆蘸汁掃瘤上,一日掃十二三次,三日自枯,其瘤落下。如去皮石榴,將白靈藥摻之,三日消盡。又用紅升藥摻上生肌長皮,再上鑽白霜,自然全愈。

消瘤法 俟人家入殮時釘棺,斧聲敲一下,以手按瘤一下,斧聲歇亦止,其瘤自消。

頸上癭瘤,不疼不痛,俱是痰結。

川黃柏 海藻(各一兩)
研細收貯,每用五分,放手心上,以舌 之,一日三五次即消。

消瘤。

硼砂 阿魏(各等分) 麝香(少許)
研細末。以大蒜搗爛,看瘤大小,敷之自消。

禁瘤法

每年行此法一次,其瘤即不長。大凡遇死尸,將死人手在瘤上一摸,可保一年不長;次年又行此法,又保得一年不長,終身行之,則其瘤皆如初起時也。
若空一年不用死人手摸,其瘤即大。

瘰門主論

《寒熱》篇。帝曰︰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然?岐伯曰︰此皆鼠 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鼠 之本,皆在於臟,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其浮於脈中,而未內著於肌肉,而外為膿血者,易去也。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請從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來以去之,其小如麥者,一刺知,三刺而已。帝曰︰決其死生奈何?

岐伯曰︰反其目視之,其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見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也。

瘰癧 p04-a41a97.bmp (缺)

《外台秘要》曰︰肝腎虛熱,則生瘰癧。

《病機》云︰瘰癧不系膏粱丹毒火熱之變,總因虛勞氣鬱所致。止宜以益氣養榮之藥,調而治之,其瘡自消,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

朱丹溪曰︰瘰癧必起於足少陽一經,不守禁忌,延及足陽明經,食味之濃,郁氣之久,曰毒、曰風、曰熱,此三端拓引變換,須分虛實,實者易治,虛者可慮。此經主決斷,有相火,且氣多血少,婦人見此,若月水不調,寒熱變生,稍久轉為潮熱,自非斷欲食淡,神醫不能療也。

又曰︰灸瘰癧法,取肩尖、肘尖骨縫交接處各一穴,(即手陽明經肩 、曲池二穴也。)
各灸七壯,在左灸左,在右灸右,左右俱病者,俱灸之。余常用之甚效。(薛氏以曲池雲附 ,似未的也。

薛立齋曰︰凡男子婦人,若因恚怒傷肝,氣血壅遏而不愈者,宜灸此穴以疏通經絡。如取此穴,當以指甲掐兩肘兩肩四所患處,覺有酸麻,方是其穴。此治瘰癧之秘法也。

戴複庵曰︰瘰癧之病,皆氣血壅結,根在臟腑,多結於頸項之間,累累大小無定,發作寒熱,膿血潰爛,此沒而彼起。

王肯堂曰︰單窠 者,生一個也。發於頸項最難治,或發於囟骨,亦難治。用毒藥療之,勿令浸漬日久。(《準繩》)

又曰︰蓮子 ,一胞裹十數枚,生於項之左右,以手觸則能轉動,尚可用藥治療;如堅硬挨不動者,乃不可生,憎寒發熱躁渴,凡遇此証,至難治,雖神聖亦無如之何也已。

又曰重台 ,生於頸項,或左或右,初則單窠結在上,或在下,重疊見之,是名重台 。此証藥不可療,不可針灸。若是毒行其腫痛,發渴生痰,百死一生,害人極速。初覺有之,急用小犀角丸、粉金散治之。

又曰︰燕窠 ,形似燕窠不可治。

陳遠公曰︰有生痰塊于項,堅硬如石,久則變成瘰癧,流膿流血,一塊未消,一塊複長,未幾又潰,或耳下,或缺盆,或肩上脅下,有串走之狀,故名鼠瘡,又名串瘡,如鼠之穿也。人謂食鼠竊余以成此証,而不盡然也。蓋此証多起於痰,痰塊之生,多起於郁,未有不郁而生痰,無痰而成瘰癧者也。故治法必以開鬱為主。然郁久氣血必耗,況流膿血則氣血更虧,消痰而不解郁,解郁而不化痰,皆虛其虛也。消串丹︰白芍一兩,白朮一兩,柴胡二錢,蒲公英三錢,茯苓五錢,陳皮一錢,附子一片,甘草一錢,天花粉三錢,紫貝天葵五錢。水煎服,八劑痰塊漸消,又十劑盡化,又一月全愈。愈後服六君子湯為善後計,不再發也。此方妙在蒲英、天葵為消串神品,然非佐以柴、芍,則肝木不平,非助以苓、朮,則脾胃土不健,又何能攻痰破塊哉﹗惟其有攻有補,又得附子之力引各味直搗中堅,所以能除夙痰于旦夕耳。(《冰鑒》)

又曰︰有久生瘰癧,頸間盡爛,且及於胸膈,無非痰塊,以至身體發熱發寒,肌肉消瘦,不思飲食,自汗盜汗,驚悸恍惚。此証原難醫治,然治得法,亦在可救也。夫此証初起,宜解郁為先,佐之補虛,以消其毒;倘執尋常治法,以祛痰敗毒為事,鮮不速之亡矣。用轉敗丹︰人參二兩,柴胡二錢,白芍三錢,金銀花三兩,當歸二兩,半夏五錢,白朮一兩,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四劑,痰塊在胸者盡消,又四劑,頸上潰爛亦愈;將方減半,再服十劑,瘡口漸平,不再發也。此方補多於消,而開鬱寓於中,化痰存於內,從未有知此治法,但一味攻毒,所以愈壞也。殺運無窮,神方難信,人見此方,無不訕笑者,誰知乃祛病之仙丹,奪命之異藥哉﹗余不勝掩卷嘆息也。

陳實功曰︰夫瘰癧者,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痰 、筋 之殊,當察而治之。風毒者,乃外受風寒,搏於經絡,先寒後熱,結核浮腫,治當散其風,除其濕;熱毒者,乃天時亢熱,暑中三陽,或內食膏粱濃味,釀結而成,色紅微熱,結核堅硬,治當清其脾,瀉其熱;氣毒者,乃感冒四時殺厲之氣而成,其患耳項胸腋,驟成腫塊,令人寒熱頭眩,項強作痛,治當調其血,和其氣;瘰癧者,累累如貫珠,連接三五枚,其患先小後大,不作寒熱,初不覺疼,日久漸痛,堅硬如棋子,大小如梅李,繞頸延腋,得之於誤食蟲蟻鼠殘之物,又或汗液宿水陳茶,混入而餐,乃食毒鬱結之久病也,最難消散,治當散其堅,和其血;痰 者,初起如梅如李,生乃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易於收斂,此乃飲食冷熱不調,飢飽喜怒不常,多致脾氣不能傳運,遂成痰核,治當豁其痰,行其氣;筋 者,生於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堅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則虛羸,多生寒熱,勞怒則甚,此乃憂愁思慮,暴怒傷肝,故令筋縮,結蓄成核,治當清其肝,解其郁。(《正宗》)

又曰︰如寡婦尼僧,鰥夫庶外家,志不得發,思不得遂,積想在心,過傷精力,此勞中所得者,最難調治。有此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

又曰︰男子不宜太陽青筋,潮熱咳嗽,自汗盜汗;女人忌眼內紅絲,經閉骨蒸,煩熱後必變為癆瘵。忌用巴霜、牽牛、斑蝥、大黃追蝕等藥,往往克伐太過,致其危亡者多矣。切宜戒之慎之。

又曰︰蛇蟠 ,繞項起核者是。

又曰︰耳項胸腋,驟成腫核,色紅微熱,寒熱頭痛,此乃風寒暑熱之暴病也。此証易於消散,宜用荊防敗毒散加貝母、夏枯草,不應,再加軟堅開鬱之品。

又曰︰瓜藤 ,自頸項延及胸腋者是。

馮魯瞻曰︰凡頸項眉頰,結核久凝,皆為氣血太虛,切勿攻克。(《錦囊》)

又曰︰瘰癧者,先賢名曰九漏,是由其人陰虛火盛,沖擊關津管束之處,而又過食 炙,風痰熱毒,相搏而結成頑核,郁滯不散,久則內潰而為瘰癧。治宜養陰和肝,理脾舒郁,化痰清利,切勿徒事克伐,以損真元。若夫嬰兒產下,因胎毒而即患者,此稟母之肝膽二經火鬱氣滯,亦宜平肝滋腎化毒為主。蓋瘰癧之源,雖由於肝,實根於腎;夫肝火之有餘,乃腎陰之不足也。故其本在臟,其末上出頸腋之間,若浮於脈中,未著於肌肉而為膿血者,易去也。若反其目而視之,赤脈貫於瞳人,如見一脈,即一歲死;見一脈半,即歲半死;二脈三脈亦如之,若赤脈不見,庶可治也。其始必發一枚,次必連生大小十數,纏繞項下,先腫作膿,穿破難干,故名漏項。若在胸旁,或兩脅者,此名馬刀。至若其口深黑,內潰蝕爛,穿透咽喉,飲食不進,目腫舌出,耳出黃膿者,不治。更有無故寒熱,身體頸項結核如 ,及心胸腹背皆有堅核而不痛者,此名為結風氣腫也。審其是風是火,或虛或實治之。

又曰︰瘰癧者,手足少陽蘊熱結滯而致也。二經多氣少血,所以結核堅而不潰,延蔓串通。若陽明經則氣血多而潰矣,即俗名爛 。惟少陽起者,當從本治,俗醫不知,概以毒藥攻之,如負薪救火,為害更甚,元氣弱者,反成癆瘵矣。

又曰︰夏枯草能散結氣,而有補養血脈之功,能退寒熱,虛者盡可用之;若實者佐以行散之藥,外施艾灸,亦漸取效。

又曰︰凡結核或在項,或在臂,或在身,或在耳後,或在頂門,如腫毒不紅不痛,不作膿者,皆是痰注,氣滯不散,不外乎曰痰、曰氣、曰熱三者,久而不已,則成瘰癧。宜早治之。大抵因七情之氣鬱結,或因飲食之時,觸犯惱怒,遂成此疾,婦人女子患此最多,治宜開鬱順氣,利膈化痰,清肺。然未有不由陰虛火旺而有癆瘵根腳者,更宜兼乎補陰,乃其治也。

周文采曰︰ 生於頭項上交接,名蛇蟠 。宜早治之。(《啟玄》)

李東垣曰︰瘰癧結核,寒熱發渴,經久不消者,其人面色痿黃,潮熱上蒸,已成膿也。(《十書》)

申斗垣曰︰九漏 名曰野狼漏,其根在肝,因所欲不遂,蓄怒而得。曰鼠漏,其根在胃,因食鼠飧之物,胃受毒而播於肝。曰膿漏,其根在膽,因志不遂而得之。曰螻蛄漏,其根在大腸,因食螻蛄及蠍虎所傷之物,誤食之而得。曰蜂漏,其根在脾,因食蜜物及蜂毒得之。曰蜈蚣漏,其根在肺,因食蜈蚣所游之物而得之。曰蠐螬漏,其根在心,因喜之太過而得之。曰瘰癧漏,其根在腎,因食血發及諸腎得之。曰轉脈漏,其根在小腸,因驚恐失枕而得之。故瘰古人稱為九漏,此之謂也。

竇漢卿曰︰獨形者為結核;續連結者為瘰癧。此証原非膏粱之變,乃虛勞氣鬱所致。宜服益氣養榮之劑,忌用金石暴悍之法,徒傷氣血。

又曰︰潰後宜十全大補東加貝母、香附、遠志。

汪省之曰︰瘰癧初起者,用四棱鐵環按定,針一孔,以紙捻 之,勿令合口,以絕其源,功效甚速。(《理例》)

胡公弼曰︰夫瘰癧者,乃頸項堅結之核也。或在耳前,或在耳後,或在耳下,皆屬手足少陽經多氣少血之患也。初如豆粒相似,不覺疼痛,及後長如桃榴梅李之狀,方見疼痛,頭眩昏悶,四肢作痛作脹,寒熱往來如瘧。書云︰有痰核,有氣瘰,有風,有筋 ,有血 ,有串頸鼠尾 。頭未破時,如彈丸相似,或一枚,或三五枚,或多不計其數,累累連連,貫串沿漫,血脹皮薄,而自破出膿者有之;浸淫潰爛者有之;或醫家以刀針爛藥刺破者亦有之;年深日久,竟不能痊者,亦有之。殊不知此証原是七情傷於內,血氣淫於外,氣多血少,痰多壅盛,致傷於肝。肝主筋,故此毒結於胸膈上焦之處,結於耳前及頤頦至缺盆者,名曰瘰癧,此手少陽三焦經証也。

凡看瘰癧,不宜過心,過心者必死。只問推之動與不動,不問大小枚數,破與不破,須察推之動者易治,不動者難醫;辨明五善七惡,不可一例混治。大法宜用火針,針破其核,將藥線插入六七次,看瘡大小,大則多換,小則少換;量核淺深,務潰其根,或爛斷血筋。血流不止者,速以百草霜摻之;病患若血去多而暈,治當補血,外用敷藥,敷 四圍,其核自脫,脫後換用生肌藥,長肉收功。(《青囊》)

劉河間曰︰結核者,乃火氣熱甚,則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須潰發,但熱氣散則自消。

朱丹溪曰︰結核或在項、在頸、在臂、在身,皮裡膜外,不紅不腫,不硬不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當問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用藥散核。

又曰︰結核在頸項,用白僵蠶、炒大黃酒浸、青黛、膽南星各等分,蜜丸噙化。# 核在下頦,用二陳東加酒炒大黃、柴胡、桔梗、連翹。核在臂,二陳東加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朮、皂角針、白僵蠶、麝香,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風熱結核,用大連翹飲加白僵蠶、牛蒡子。如風核以去風消核散常服消之。

又曰︰凡一切風核疼痛,用大蕎麥根、葫蘆根磨末,半泔半醋暖塗之。

蔣示吉曰︰如瘰癧証,男子骨蒸,女人經閉,已成壞証,若專攻其 ,是速其斃也。理宜調理脾胃,補養氣血,使根本既固,然後再理其瘡,庶有可生之機也。(《說約》)

又曰︰瘰癧之作,七情六欲,痰飲郁熱,積久而成,實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故當以益氣養榮為主,而佐以治瘰之品。蓋恐榮衛一衰,變証蜂起,雖欲治 ,而不可得矣。

又曰︰凡遇瘰癧等証,須察虛實,不得盡劑攻伐,損傷元氣,致成壞病者,十有八九。此非患者之命,自出醫人之手,不得不留心斟酌。

《聖濟總錄》曰︰瘰癧在耳後頤項缺盆,乃手少陽三焦經主之。

《內經》曰︰陷脈為 ,留連肉腠,即此病也。

《病機》云︰瘰癧不詳脈証,經絡受病之異者,下之則犯經禁、病禁。虛虛之禍,如指諸掌。

劉河間曰︰瘰癧生於耳後及項間,一名九子包,又名者鼠瘡。其突起者,瘰癧 也,多起厥陰少陽之二經,以其多氣少血故也。由嗜欲太甚,飲酒太過,食味太濃,思想太窮,所願不遂,意淫於外,內蘊七情,中傷六欲,或傳染,或誤治,種類不同,為害則一。男子患此,潮熱頓生;女子患此,月經不調,漸漸不治,神仙難救。

神方︰于初起或二三核時,耳後項下有連珠,就于初起大核之上,著艾炷灸之,每核上各灸六七壯,或十餘壯,更于肩並、風池、肺俞、缺盆穴上各灸三壯,真起死回生之妙法,可收全功。今人不行艾灸之法,而聽下工敷貼鉤割,多取喪亡之咎。治宜養血清神,化痰散郁,更宜清心養性,淡味節食,可保終吉。此証生於富貴膏粱之人,多費調理,以味濃欲深故也;生於藜藿之人,可保無虞,以味淡欲少故也。古云;膏藿不同治,正此義也。

《心法》曰︰瘰癧小者為瘰,大者為 ,當分經絡。如生項前,屬陽明經,名為痰瘰;項後屬太陽經,名為濕瘰;項之左右兩側,屬少陽經,形軟遇怒即腫,名曰氣。堅硬筋縮者,名為筋 ;若連綿如貫珠者,即為瘰癧;或形長如蛤,色赤而堅,痛如火烙,腫勢甚猛,名曰馬刀瘰癧。又有子母 ,大小不一;有重台 , 上堆累三五枚,盤疊成攢。有繞項生者,名蛇盤 ;如黃豆結莢者,又名鎖項 ;生左耳根者,名蜂窩 ;生右耳根者,名惠袋 ;形小多癢者,名風 ;頷紅腫痛者,名為燕窩 ;近及胸腋者,名瓜藤 ;生乳旁軟肉等處者,名 瘍 ;生於遍身,漫腫而軟,囊內含硬核者,名流注 。獨生一個在囟門者,名單窠 ;一包生十數個者,名蓮子 。堅硬如磚者,名門閂 ;形如荔枝者,名石 ;形如鼠形者,名鼠 ,又名鼠瘡。以上諸 ,推之移動,為無根,屬陽,外治宜因証用針灸、敷貼、蝕腐等法;推之不移動者,為有根且深,屬陰,皆不治之証也。切忌針砭及追蝕等藥,如妄用之,則難收斂。瘰癧形名各異,受病雖不外痰濕風熱,氣毒結聚而成,然未有不兼恚怒氣鬱幽滯,謀慮不遂而成者也。

瘰門主方

紫霞膏 治瘰癧初起,未成者貼之自消,已成未潰者,貼之自潰,已潰核存者,貼之自脫,並治諸色頑瘡 瘡,濕痰濕氣,新久棒瘡,疼痛不已者,並用之。

明淨松香(淨末,一斤) 銅綠(淨末,二兩)
用麻油四兩,銅鍋內先熬數滾,滴水不散,方下松香熬化,次下銅綠,熬至白煙將盡,其膏已成,候片時傾入瓷罐,凡用時湯內燉化,旋攤旋貼。

瘰癧初起,已潰未潰並治。

苦杏仁(去皮尖,三十粒) 萆麻仁(去衣,四十九粒) 松香(研細末,一兩)
先將杏仁搗至無白星為度,再入萆麻仁搗如泥,方下松香,再搗千下攤貼。

千捶膏 初起貼之自消,將潰貼之,毒從毛竅中出,不致穿潰。

杏仁 萆麻仁(各四十九粒) 琥珀(燈心同研) 冰片(各三分) 珍珠(豆腐包煮) 麒麟竭 當門子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銅綠 黃丹 龍骨 輕粉(各六分) 水安息(龍眼肉大,三塊)松香(入鍋內,小火化開,用麻布濾去渣,冷定,用豆腐水煮數次,再用綠豆湯煮三次,又用蔥、韭、生薑汁各一盅煮乾,研細末,八錢)
先將杏仁、萆麻搗如泥,次將前藥細末逐漸加入,捶千餘下用大紅緞攤貼,忌見火。若內覺有膿未熟,恐穿潰難於收功,可加木鱉子(去殼。七枚,) 黑驢蹄(研細,五分,)于膏內,即能隔皮取膿。

又方

羌活 獨活 白芷 細辛 龜版 亂髮 防風 當歸 全蠍 蜈蚣(各三錢)
用麻油一斤浸一日,煎時柳枝頻攪,藥枯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然後下東丹水飛,炒透,半斤,白蠟、兒茶各二錢,離火片時,下麝香五分,不可多用。

琥珀膏 治瘰癧及腋下初如梅李,結腫硬強,漸若連珠,不消不潰,或潰膿水不絕,經久不瘥,漸成漏証。

琥珀(一兩) 廣木香 丁香(各一錢) 桂心 朱砂 松香(以上研細,不入油熬) 當歸 木通 防風 木鱉子(淨肉) 萆麻仁 白芷(各五錢,咀片)
麻油二斤二兩,浸七日,入鍋內慢火熬至焦黃為度,絹濾淨油,徐下黃丹飛炒,四兩,以柳枝不住手攪,候至膏成,滴入水中,軟硬得中,掇下鍋來,以盆頓穩,攪至煙盡,方下群藥攪勻,瓷器盛之。臨用取少許攤貼。

蝣蜒丸 蝣蜒蟲不拘多少,焙乾研末,紅棗去衣去核,共搗為丸,桐子大,每清晨白湯送下三錢。

鼠 馬刀丸 凡服此丸,宜先服六味地黃東加益母草三劑,再服此丸。

大枳殼(七個,切作十四片,滾水泡軟,去穰,每兩片內納斑蝥一個,大黃九分,兩片合緊,用線扎好,入砂鍋內,放半砂鍋水,煮至水乾為度,去斑蝥、大黃,只取枳殼晒乾研細。)
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日三服,每服三分,白湯下。

鼠 土瓜丸 (吳渭采) 已潰未潰並效。

土瓜根 白芨 澤蘭葉 漏蘆 胡桃肉 射干 夏枯草 沙參(各三兩) 草連翹(去心,六兩)
磨細,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小兒減半,空心鹽酒下。

消 丸 此方奇效,愈者不可勝計,可刊方普送。

元參(蒸) 川貝母(去心,蒸) 牡蠣(火 醋淬,各四兩)
磨細,煉蜜為丸,每服三錢,白湯下,日二服。

神效消 丸

大熟地(二兩) 澤瀉 白茯苓 山藥 山萸肉(各一兩) 玄胡索 牡丹皮 牡蠣(各一兩二錢)
磨細,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送下。

一方用元參,無玄胡索。

消 丸

夏枯草 連翹 萆麻仁(各四兩)
磨細,裝入豬大湯一段內,兩頭扎緊,酒浸蒸爛,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

瘰癧未破者 大五倍子一個,挖一孔,入南蜈蚣一條,切作數段,裝入倍子內,以醋面裹作一球,用麩子半碗同炒,以麩焦為度,剝去外面面球,取去內裡蜈蚣,只用倍子研細,醋調敷。

已潰 犍豬膽汁三個,傾入銅勺內,慢火熬至滴水成珠,再加輕粉一錢,冰片三分,攪勻攤貼。

串初起 豆腐店浸豆水濾清,用砂銚慢火熬膏,每早白湯沖服數匙, 上亦以此膏敷貼。

鼠 初起。

紫花地丁(四兩) 火酒(一斤)
浸七日,飲之自愈。

加味逍遙散 治肝經鬱火,致生瘰癧,並胸脅脹痛,或作寒熱,甚至肝熱生風,眩運振搖,或切牙發痙諸証。經云︰木郁達之是也。

柴胡 薄荷葉 白朮 白茯苓 當歸 山梔仁 甘草 牡丹皮 白芍
水煎服。

瘰癧煎方 初起自消。

大貝母(一錢五分) 半夏 當歸尾 穿山甲(炒) 白茯苓 白附子 連翹(各一錢)桔梗 廣皮 枳殼(各八分) 白僵蠶(一錢五分) 甘草節(五分)
加燈心十根,同煎服,四劑,換服海龍丸。

海龍丸

海藻(酒洗炒) 昆布(酒洗炒) 白茯苓(炒) 穿山甲(炒,各二兩) 全蠍(一百個,尾全者) 龍膽草(酒洗炒,一兩五錢) 當歸身(炒,一兩) 核桃(五十個,劈開去肉,將全蠍嵌在核內,合緊 存性)
研細,蕎麥面打糊為丸,桐子大,每早晚白湯送下三錢,酒下亦可。

治 奇方 全蠍七個 桃殼六個,每殼裝蠍一個,五個殼裝去五個蠍子,仍有一殼裝兩個全蠍,以面包煨熟,研末作六包,用黃酒調服,每日服一次,將兩個蠍子過一服,作個記號,留為末服。服完隔兩三日,如未全愈,可照此方再製一兩料服之,自必全愈矣。服此藥,每日須肉食滋養。

又方

真牛黃(二錢) 全蠍(一百枚,去淨頭、尾、腳,用新瓦焙存性)
研細,以核桃肉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如患處破皮,便將取下蠍頭、尾、腳焙研細末,搽上,再以膏貼二十一日即愈,永不再發。製藥須擇成、開、除日修合。

藥酒方

摩羅藤 夏日用鮮者二斤,陳木瓜酒五斤,燒酒五斤;冬月用枯者四斤,陳木瓜酒八斤,燒酒二斤;入小口瓦壇,用濕麵糊壇口,重湯煮一炷香為度。每食後隨量飲之,常服除根。

除 方 活鯽魚四五寸長者,竹刀剖去鱗腸,入獨核肥皂子七個,以黃泥為匣,入魚匣內,上下用炭火燒 ,無煙,取出候冷,研細,每服三錢,清晨木瓜酒下。

又方 白亮松香研極細末,以雄豬骨髓調搽即愈,三五年各藥不效者,用此方俱效。只在研調敷之手法要緊,用左手,即用左手到底,用右手,即用右手到底,研藥調藥敷藥,俱要認定一支手。忌陰人拿。

又方 夏枯草乃生血補虛消毒之聖藥,或煎湯飲,或浸酒飲, 上單用夏枯草煎濃膏塗之。

益氣養榮湯 治抑郁勞傷,思慮太過,心神俱憊,以致四肢頭項筋縮,結成累累如貫珠,或硬或軟,或赤或白,或痛或不痛,日晡發熱及潰而不斂者,並效。

人參 白茯苓 廣皮 白芍藥 熟地黃 香附 當歸身 川芎 白朮 嫩黃 貝母(各二錢) 桔梗粉 甘草(炙,各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煎服。

胸膈痞悶,加枳殼、木香。飲食不甘,暫加濃朴、蒼朮。寒熱往來,加柴胡、地骨皮。膿多或清,倍加當歸、川芎。膿潰作渴,倍奶H參、黃耆 、白朮、當歸。脅下痞痛,加青皮、木香。肌肉生遲,加白蘞、肉桂。痰多加橘紅、半夏。干加麥冬、北五味子。發熱加柴胡、黃芩。渴不止,加知母、赤小豆。膿不止,奶H參、黃耆 、當歸。潰後反痛,加熟附子、沉香。虛煩不眠,倍加人參、熟地、遠志、棗仁。

桃蠍散 治憂思鬱結,痰留氣滯,乃生瘰癧。

大全蠍二十一個,劈開去肉,將蠍裝入扎緊,火 存性,每用一枚,研末,臨臥陳酒下。

孫真人治瘰癧初起,並治潰爛久不收口。壁虎一條,裹泥中,火 存性,去泥,研末,臨臥陳酒調下。

治火鬱結核,不拘男婦俱效。用交媾陰精塗搽,如孀婦即以自己陰精塗之。

大紅膏 治瘰癧痰核,結塊不分新久,但未穿破者並效。

鍛石(一兩,用大黃三錢切片同炒,鍛石紅色,去大黃) 滴乳香(去油) 輕粉(各二錢)# 銀珠 血竭 潮腦 硝石(各三兩) 天南星(二兩)
上為細末。陳米醋熬稠,調藥敷核上,三日一換,敷後皮嫩微損者,另換紫霞膏貼之,其核自消。

氣瘰癧北煤炭搗碎,同生桐油腳調敷自消。

瘰癧驗方(孫展鴻) 多年點燈竹燈掛一個,用火點著,下置瓷器盤,使油滴入盤內,放土地上,出火氣三日,以鵝翎掃患處,不過數遍,已潰者自斂,初起者自消。

敷項下痰核 塊內消法(《明醫集》)

鮮山藥(一兩) 萆麻仁(四兩)
共搗成膏,敷上即消。

冰螄散 治瘰癧日久,堅核不消,及服消藥不效者,用此點落 核,如馬刀根大面小及失榮等証忌用。

大田螺肉(五枚,日中線穿晒乾) 白砒(一錢二分 面包煨熟) 真番 砂(二分) 冰片(一分)
先將砒、螺研細。再將 片研勻,小罐密收。凡用時先將艾炷灸核上七壯,次後灸瘡起泡,以小針挑破,將前藥一二厘,津唾調成餅,貼灸頂上,用綿紙以濃糊封貼核上,勿動,恐其泄氣,七日後四邊裂縫,再七日,其核自落。換搽玉紅膏,內服補藥,培助完口。此藥又治癭瘤,患大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怪狀者並效。

火針法 治瘰癧核,生於項間,初起堅硬,或如梅李,結聚不散,宜用此法針之,插藥易消也。

用縫衣大針兩條,將竹箸頭劈開,以針尖夾縫內,相離一分許,用線扎定,先將桐油一盞,用燈草六七根,油內排勻點著,將針燒紅,用手指將核捏起,用針當頂刺入四五分,核大者,再針數孔亦妙。核內或痰或血,隨即流出,候盡,以膏蓋之,次日針孔必漸作膿,輕者用黃藥插之,核堅硬者,用冰螄散糊打成條,晒乾,插核內,針孔外以紙糊二重封固,次日其核發腫作痛,不妨,乃藥氣攻入於內,候至七日外,自然核外裂開大縫,再至七日,其核自落,蔥湯洗淨,孔大換用玉紅膏搽入,外以膏蓋。後服益氣養榮湯,或十全大補東加香附。兼戒勞動氣惱,房事發物,煎炒海腥等件。

三品一條槍 上品錠子去十八種痔;中品錠子去五漏翻花,癭瘤氣核;下品錠子治瘰癧疔瘡,發背腦疽等証;此為古之三品錠子,但藥同而分兩不同,治病故有分別。今注一條槍,本方三品以下之証,並皆用之,俱各相應,況又藥品簡易而不繁,是曰三品一條槍之說也。凡同志者,隨試而用之。

白砒(一兩五錢) 明礬(二兩) 乳香(一錢二分) 雄黃(二錢四分)
砒礬二味,共研細末,入小罐內,加炭火 紅,青煙已盡,旋起白煙片時,約上下紅徹,住火,取罐頓地上一宿,取出約有砒、礬淨末一兩,加雄黃、乳香,共研極細,濃糊調稠,搓成如線條,陰乾。凡遇前証,有孔者 入孔內,無孔者先用針放孔竅,早晚插藥二次,插至三日後,孔大者每插十餘條,插至七日,患孔藥滿足方住,以後所患四邊,自然裂開大縫,共至十四日前後,其疔核、瘰癧、痔漏諸管,自然落下,隨用湯洗,搽上玉紅膏。虛者兼服健脾之藥。

瘡痰核噙藥(竇太師)

昆布(酒洗) 海藻(酒洗) 大黃(酒拌蒸三次) 白僵蠶(薑汁拌炒) 真青黛(水飛)膽南星 連翹(各二兩) 桔梗 柴胡 栝蔞仁 川黃連(酒炒) 片黃芩(酒炒) 橘紅(各一兩)
研細,煉蜜丸如芡實大,不拘日夜噙之。

二貝丸(蕭純源) 專消痰 。

朱砂(七錢) 大貝母 紫貝天葵(各二兩) 海藻 海粉 明礬(各一兩)
共研細末,用夏枯草二斤,熬膏為丸,桐子大,臨臥,茶清送下三錢。

人牙散 專消瘰癧,各種腫毒。

人牙(二兩) 麝香(五分) 羌活(酒洗,六錢)
研細,煉蜜丸龍眼大,白湯或酒磨,服一丸。

海上仙方 消瘰癧如神。

斑蝥(一歲用一個,去頭、足) 紅娘子(一對) 糯米(一升)
三味入鍋同炒,候米黃色為度,去斑蝥、紅娘子不用,只吃炒米。米盡則瘰消矣。

三陽酒 (陸公節) 遠年近日瘰癧,毋論已潰未潰。三陽草即蛇莓藤,連藤葉紅果,採取二斤,浸火酒十斤,煮三炷香,出火氣,埋土中,十四日取出,每飲數杯,酒盡患愈。

白果葉散 (吳氏家秘) 能捆諸 ,不使漫生,即能消散。

珍珠 銀粉(各二錢) 雄黃(一錢) 白果葉(去梗,瓦上微火焙乾研末,三錢)
先將珍珠、雄黃研末,同蛤蟆心肝十副搗爛,圍住 瘡四邊,再將白果葉末、銀粉,好醋調搽 瘡中心,不過二次即消。破爛者,用醋浸白果葉一晝夜,貼破 上。

連翹丸 治項間結核,寒熱往來,日久不愈,若患在面臂,尤宜此丸。

連翹 防風 黃柏 肉桂 淡豆豉 獨活 秦艽 桑白皮 牡丹皮(各五錢) 海藻(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內消瘰癧柏樹葉搗爛敷核上,以炒鹽熨之,一日三五次,以消為度。

瘰癧毋論已潰未潰。(《濟生》) 夏枯草熬膏,食遠滾湯調服,兼服十全大補東加遠志、貝母、香附。

又方

茜根(一兩) 雞蛋(十個,略煮去殼,再同茜根同煮)
每次一枚,食後同酒煮食之。

內消散 (吳中書) 治 核不拘久近,已破未破。

天花粉 苦參(各五錢) 皂角刺(四十九個) 土茯苓(三斤)
共煎湯當茶飲。忌牛肉,屢試屢驗,奇異方也。

治 簡易方

枇杷葉(一斤四兩,去毛梗淨,焙燥為末。) 冰糖(一斤)
和勻,不拘時服,白湯過口,服完即愈。

神效散 (談野翁試驗) 未破用此即消,已潰爛延至兩肩胸腋,茄子大,四五年不愈者,其效如神。

沉香(五錢) 芫花(炒,三錢) 月季花(即月月紅,二錢)
上銼碎,取大鯉魚一尾,放尿內游死,將藥入魚腹中,就以魚腸封固,酒水各一碗,煮熟服之即愈。

初起神效方(《回春》)

穿山甲(土炒) 丁香 白丁香 苦丁香 紅小豆 磨刀泥 僵蠶(去頭、足,酒炒) 斑蝥(去頭、足,酒炒,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五更時無根水調服,至未時打下毒物,其形如鼠;後用野菊花焙黃為末,陳醋調敷。一日一換,七日愈。

乳 潰爛已見臟腑。(抄本)

土楝樹子(經霜者佳,川楝不用) 雄鼠屎(即兩頭尖者) 露蜂房(各三兩)
俱 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調服,間三日一服,不數日,膿盡自斂。

瘰癧。(秘方)初起成塊未破者,將面捏成薄條,照瘡大小,略離患處作圈圍著,再取槐樹根在土內掘出者,白皮數條,照面皮作圈,放面圈之上,用艾作小丸,放子中心灸之。肉上略覺痛,即拂去艾丸,另取艾丸再灸三過,其面圈不動,只換槐根白皮三次,連灸三日自消。

一方 不拘已破未破。

瀝青(好者,一兩) 萆麻仁(四十九粒) 杏仁(去皮、尖,十三粒半)
共搗千餘棰,自然粘軟成膏,攤貼 上神應。內須服昆布、海藻、海帶、貝母、連翹、甘草、元參。

消 方 (范令聞) 真象牙末,乳極細,每服三分,清晨煮熟雞蛋一個,去殼,蘸象牙末,食之自消。

內消瘰癧驗方(周鶴仙)

鼠糞(七錢) 大楓子(五錢) 巴豆(三錢)
共搗勻入大鯽魚肚內,用紙包縛,再用黃泥封固,如法 煉,俟煙盡取出冷定,研為細末,米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二錢,空心黃酒送下,十日全消,神效。

瘰癧奇方(周鶴仙) 雞蛋一枚,頭打一孔,采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入蛋內封好,煮熟去花食蛋,如此七枚全愈。

瘰癧秘方(何轎店驗過。) 雞蛋七枚,將蛋打一孔,取活蝙蝠七枚,每蛋一個,裝蝙蝠一個,封口放鍋內蒸熟,取放陰陽瓦上,逐個 存性,研細,無灰酒調服,一日服一次,七日服完即效。

瘰癧痰核三劑即消。(王見宇。)

當歸尾 大黃 金銀花(各五錢) 僵蠶(四錢) 穿山甲 全蠍 夏枯草 連翹 皂角 刺生地(各三錢) 赤芍藥 川芎 川貝母 白芷(各二錢) 土木鱉(一錢,去殼)
酒水各一碗,煎一碗,空心服,渣再煎服。

瘰癧仙方(劉氏家秘。) 兼治癰疽發背,無名腫毒。

穿山甲(四足上者佳。四兩分四製︰一兩用紫草茸五錢,煎煮甲片干,再晒。一兩用紅花五錢,煎煮甲片干,再晒。一兩用豬牙皂五錢,煎煮甲片干,再晒。一兩用蘇木五錢,煎煮甲片干,再晒)蜈蚣(十六條,分為四製。四條用香油炙乾。四條用濃醋炙乾。四條用真酥油炙乾。四條用薑汁炙乾。
此二味製畢,俱要隨即研末,如多時,就要回潮難研) 每用穿山甲、蜈蚣末各一錢,再加︰

川歸尾(五錢) 大黃 乳香(去油) 全蠍 沒藥(去油) 荊芥 桔梗(各二錢) 蟬蛻(二十個)僵蠶(炒去絲,二十五個) 朱砂(另研為衣) 羌活 防風(各二錢五分) 連翹 黃芩(各三錢)廣膠(土炒烊,一兩) 雄黃(另研,七分) 蛇蛻(焙,五錢)
共為細末,好米醋打糊為丸,每丸重一錢二分,入麝香五分,在罐內養之,收貯。凡遇此証,每用一丸,研末,溫酒調服。未成內消,已成催膿,速效如神。

瘰病。(劉氏家秘。)

斑蝥(去頭、足、翅同糯米炒,看糯米炒黃色,即揀去糯米,只用斑蝥) 黑牽牛(半生半熟) 白朮 郁李仁(去皮、尖) 甘草 密陀僧 檳榔 防風(各五錢)
共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清晨檳榔甘草湯送下,腹內作痛,小便下毒,如魚目狀,已破自斂,未破自消。如小便全無,以燈心煎湯利之;如小便痛,以蔥茶煎湯解之。服此丸宜夏枯草煎濃湯當茶。

未破瘰癧。

沉香 芫花 干月月紅花(各三錢)
共為細末。用大活鯽魚一尾,放尿桶內浸死,取魚剖肚去腸剖鱗,以前藥入內,用線縫好煮熟,將好酒同食,必要連藥吃下,盡量飲醉,服後聽瀉自止。忌房事,並鮮發之物,數日即愈。

已破瘰癧。

珍珠(一錢) 輕粉(二錢) 陳白螄殼(火 ,四錢)
上乳極細末,用豬脊髓調,將瘡挑開出子一個,將藥補滿,自然收功,不必驚惶。再服煎劑十貼︰當歸、川芎各八分,白茯苓七分,白芍四分,獨活三分,陳皮、羌活、赤芍、甘草各五分。食後服。

二仙丹 治瘰癧。

枳殼(一斤。每個切兩開,去穰,入斑蝥去翅、足七個,仍將兩片合住,以線十字扎緊,用上好醋浸七天足,再以醋煮五炷香,必要多加好醋,煮透冷定,解去線,揀去斑蝥,只將枳殼切片陰乾)紫背天葵(一斤。如無,以九頭獅子草代之。)
共磨細末。將前煮枳殼多餘醋,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水任下,早晚各一服。未出頭者自消,已出頭者用膏貼之自愈。

瘰癧。(劉長隨。)

當歸 蛇盤草(各二錢) 燈籠果(七個) 白茯苓(八分) 皂角刺 苦參(各七分) 昆布(六分) 黑丑(五分) 土茯苓(一兩,先煎湯)
藥入土茯苓湯內煎,食後臨臥服之。忌豬首、鵝、羊、魚、蝦子、雞、香蕈、蛋、白果、粟子、醬、醋、茶、煎炒,一切動風動火等物,房事。#愈後用火酒十斤,金銀花半斤,入壇內浸一七,煮一炷香,埋土內七日取出。早晚飲之,永除根矣。

瘰癧(黃君尚。)壁虎不拘幾條,捉來活放酒釀內,浸至第二日,將陰陽瓦炙乾,又浸如此九次,再乳為細末,每用壁虎六錢,透明雄黃四錢,共成一兩。每用三厘,胖人五厘,好酒調下,即長石榴子。忌鹽三七二十一天,只用精豬肉煮熟,以醋蘸吃。

外面用貼過舊膏藥貼之。將收口,用豬首上栗子肉燒灰,敷上即收口矣。此丹未破者內消,已破者即收口。愈後再將男左女右手腕處灸七壯,永不再發。

瘰癧膏

金線重樓 金線吊蛤蟆 萆麻仁 商陸(各四兩) 天南星 半夏 露蜂房 防風 蛇蛻(各二兩) 大黃 土木鱉 穿山甲 番木鱉 射干 川烏 草烏 枳殼 當歸 紅花 白芷 僵蠶 紫花地丁 紫背天葵(各一兩) 活雄鼠(大者) 干蟾(各一個) 芫花(一兩五錢) 巴豆肉 急性子(各五錢) 鯽魚(四尾)
用麻油三斤,浸七日,熬枯去渣,複入淨鍋內,熬至滴水成珠,稱熟油一斤,入銀朱八兩,收之成膏,再下淨黃蠟八兩,再下乳香(去油)、沒藥(去油)、血竭、兒茶各五錢,麝香二錢,潮腦二兩。乳細下之,攪勻收貯。攤宜濃些,速效如神。

消瘰癧方。(江仁度。)

甘遂(一兩熬膏) 甘草(一兩熬膏)
先將甘遂膏塗 上,離一燈草遠,將甘草膏箍之,其核自縮,洗去,次日又用甘遂膏塗之,仍離一燈草遠,又以甘草膏箍之,以消為度。

又方(江仁度。)

鐵砂(四兩。用舊鍋鐵研碎,或在爆竹店買。)
鐵砂研末,用滴醋煎成餅,複打碎,又用醋煎成餅,又打碎,再用醋煎,如此七次,乘鐵砂潮熱之時,敷瘰癧上,以消平為度。

又方(胡景周。) 鼠屎三錢,鹽水拌炒為末,以一錢拌砂糖為穰,以二錢和面,隨人大小多寡,作餅七個,包穰焙熟,令一日吃盡,隔兩日服一次,不過三服愈。如未除根,再服。

瘰癧膏

川倍子(八兩。炒黑研末,只用四兩) 川烏(甘草湯泡) 生南星 草烏 半夏(各一錢) 川貝母(去心,五錢) 綠色海粉(四兩。炒黑,只用二兩)
各研細末,共一處,煉蜜茶汁和成膠,貼患處,油紙護之。

地龍膏 (李養榮。) 瘰癧未破者立消。

地龍糞 雄黃 小麥面(各等分)
研細。醋調塗。

專治瘰癧有核成瘡者,皆能速愈。花壁虎一條裝入雞蛋內封固,放飯上蒸熟,取起去殼,將壁虎同蛋搗爛為丸,如綠豆大,陰乾分二十日,空心茶湯或米飲皆可送下。
服完百日內,忌發物及生薑、椒、蒜、雞鵝羊肉,遺精、房事為要。

瘰癧蛇蛻一條,白者佳,鍋內炒脆,研末,臨臥,食後酒調服。在膈上取汗,次早,潰者膿少,未潰者消;其潰者一時難收口,須用花椒湯洗,再用黃連末摻之。

消瘰核。(吳近宸。)

生半夏 生香附(各等分) 生附子(少許)
研細,熬滴醋調敷核上自消。

內消散 (任中嵩。)

治瘰癧宜先服益氣養榮湯十多劑後,再服︰朱砂 血竭(各一錢) 生斑蝥(去翅、足,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分,空心燒酒調服,未破者三五日立消。已破者,內服此藥,外用金頭蜈蚣一條,研極細末,用麻油一小盅,浸兩晝夜,搽患處,其瘡即腫潰,過一二日腫消,可貼膏藥。瘡勢大者二十日痊;小者十餘日平複。

消瘰癧。(吳 。)朝北擄擄藤,陰乾 存性,研細,米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送下。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治瘰癧。(《楊氏家藏》)

荊芥 白僵蠶(炒去絲) 黑牽牛(各二錢) 斑蝥(二十八個,去頭、翅、足,同米炒)
上為末,臨臥時先將飛滑石末一錢,用米湯調服,半夜時再將滑石調服一錢,至五更時,用溫酒量人之強弱,調前藥末一錢,或二三錢服之。服後如小水內並無惡物行下,次日早,再用一服。倘仍不通利,第三日五更時,先吃白糯米粥,再服前藥一服,更用燈心湯調琥珀末一錢服之,以小水內利去惡物為效。
如尿管痛用青黛一錢,以甘草梢煎湯調服,其痛立止。此方治誤食毒物,致成瘰癧,其功甚速。

內消瘰癧丸

夏枯草(八兩) 元參 青鹽(各五兩) 海藻 川貝母 薄荷葉 天花粉 海粉 白蘞 連翹(去心) 熟大黃 生甘草 生地 桔梗 枳殼 當歸 硝石(各一兩)
共磨細,酒糊丸,桐子大,臨臥白湯送下三錢。

瘰癧痰核 貓一隻,煨熟,數次食完自消。

又方 如意草焙為末,雞蛋清調敷。

消核。(黃漢升。) 犍豬膽七個,用銅鍋熬,以朝北柳枝順手攪,不可反手攪,熬至滴水成珠為度,傾瓷器內,放朝北地上冷一伏時,用緞子攤貼。

槐條膏 治瘰癧如神,並貼瘡毒。

嫩槐條(要采一枝有七個頭者,取四十九枝,銼碎)
麻油一斤,浸三日,用小火熬枯去渣,入炒鉛粉八兩收膏攤貼。(宜春夏熬收。)

瘰癧串痰。

人信(四錢九分) 黑棗(七個,去核)
每棗入信七分,陰陽瓦焙盡煙為度,埋土內一個月取出,研細末,地瀝青調搽,以軟紙貼之。如無膿血流出,即不必換藥,自然長肉結疤。

驗方

糯米肥皂(一斤。去核,水浸一宿,去皮筋弦,石臼搗爛,加上好米醋一斤再搗,以新布攪汁去渣,入新砂銚內,熬如米湯色,用柳枝不住手攪,再入白蠟一兩,熔化成膏)
出火氣,油紙攤貼,如已潰者效更速。

熬時擇淨室,婦女、雞、犬忌見。

瘰癧丸

牡蠣( ) 元參(炒,各五兩) 土茯苓(炒,二兩五錢)
端午日共磨細,用酒打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患在上身,每清晨酒下二錢五分,晚下二錢;患在下體,早服二錢,晚服二錢五分,自然漸消。

消氣核瘰癧。(巴秘。)

全斑蝥(二個) 白僵蠶(二十個)
火酒二斤同浸,每日飲少許即消。

瘰癧已潰未潰(巴秘。) 每歲用金頭蜈蚣一條,陰陽瓦焙研,取雞蛋一個,打一孔,將藥裝入糊好,飯上蒸熟,每日一個,服至患者年歲若干為止。未潰即消。已潰自斂。

瘰癧蛇頭果子草,四五月間生時采來,焙乾,浸酒飲之盡醉,發汗。如此三次,以後只飲酒,不必取汗。

未潰者消,已潰者膏貼。

瘰癧潰爛繞頸垂危者 用苦丁草十多斤,洗淨熬膏攤貼。初貼之時極痛,必須忍耐,貼三四日,即不痛矣。雖爛見咽喉胸脅者,俱能全愈。

馬刀門主論

《靈樞》云︰腋下其癰赤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急治之。

汪省之曰︰馬刀專屬肝膽二經,其形頗長,堅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或肩上沿至脅下,甚至胸前累累,經年累月,有作瘡而不破,有破爛而膿血不止者,其証幾危矣。(《理例》)

馮魯瞻曰︰若在胸旁,或兩脅結長核者,此名馬刀。(《錦囊》)

周文采曰︰馬刀瘡生於項腋之間,有類瘰癧。但初起其狀如馬刀,赤色如火燒烙,極痛,此瘡甚猛,宜急治之,不然多成危殆也。(《集驗》)

胡公弼曰︰結於胸前及胸側連脅者,名馬刀。此足少陽膽經候也。初生小,後必大。若疼痛破爛出膿,膿孔受風,決成漏証,斷不易治;惟年壯氣血盛者,治之易痊。(《青囊》)

馬刀 p04-a41a98.bmp (缺)

陳實功曰︰馬刀瘡形長如蛤者,是生於項側耳下,肩上缺盆腋下。(《正宗》)

蔣示吉曰︰馬刀結核,其硬如石,乃手足少陽經起。若失而不治,不守禁忌,漸延至陽明,頰下頰車俱到,壯實者,潰堅湯;不足者,滋陰散堅湯主之。(《說約》)

澄曰︰馬刀生於缺盆之上,由胸腋而至脅,本由痰核瘰癧時,潮熱時作,氣血已枯,精神短少,兼之醫治不善,釀至膿血大潰,腫勢日堅,更有潰流血水,毫無膿汁,複有累如岩穴,脹而不痛,外撐車頰,內阻咽喉,飲食妨礙,筋脈拘攣,收引疼痛,腿足牽扯,甚則怒火上沖,迫血從毛竅溢出,變而為馬刀矣。馬刀名之者,何義?謂之馬,其行疾。謂之刀,其器利。既疾且利,人將奚敵哉。故《靈樞經》云︰馬刀挾癭,宜急治之。雖然人雖垂死,猶有可生之法,若坐視不救,豈仁者之心哉。

外宜艾灸,或可回生,如肩井、肺俞、膻中、風池、百勞、曲池穴,各灸三壯;內服益氣養榮湯,開鬱清痰,和氣消核之劑,首尾肝脾兼固,氣血雙扶,灸後用萬靈膏調理一年,恬淡靜養,尚可保全性命。若妄治追蝕於外,攻伐於內,則死亡立待矣。

癰門主論

王肯堂曰︰ 癰生項腋兩乳旁,結核或兩胯軟肉處腫塊,屬手少陽三焦經。其發緩慢,是冷証非熱証也。宜回陽玉龍膏敷貼。(《準繩》)

p04-a41a99.bmp (缺)

澄曰︰此証生於項脅,形類結核,發長緩慢,漸增 腫,色紅,乃心包絡寒痰,脾氣鬱結而成。治宜溫和,舒郁化堅。

蠹疽門主論

申斗垣曰︰蠹疽即發歷瘡,乃足陽明胃經多氣多血,生於缺盆二穴之分,在肩下乳上,如再生四五頭,子母大小者,又名歷瘡。十日可刺。如無膿者,名曰石疽。(《啟玄》)

蠹疽 p04-a41a100.bmp (缺)

鈕扣風門主論

陳實功曰︰鈕扣風,乃風濕凝聚生瘡,久則搔癢如癬。不治則沿漫項背,治以冰硫散搽。(《正宗》)

鈕扣風門主方

冰硫散 (《正宗》)

樟冰 明礬 川椒(各二兩) 硫黃(三兩)
上為細末,先用蘿卜一個,挖其內,將藥填滿腹,將原皮蓋之,濕紙包三四層,灰火內煨半時,待冷取開,用藥同熟豬油調搽患上,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