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考 卷五

明 吳昆


卷五 腹痛門第五十六

敘曰︰腹中者,中氣之所居也。一有疾痛,則壞中氣,百骸十二官胡然受氣而榮養乎?故考名方十一首,以治腹痛。

二薑丸

乾薑(炮) 良薑(等分)
腹痛脈遲者,此方主之。

腹痛之由有數種,今曰脈遲,則知寒矣,故用乾薑、良薑之辛熱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滯,熱

丁香止痛散

丁香 小茴香 良薑 炒甘草
此亦治寒氣腹痛之方也。

寒氣入經,澀而稽遲,故令腹痛。經曰︰得炅則痛立止。炅,熱也,故用丁香、茴香、良薑之辛熱者以主之。而複佐以甘草者,和中氣於痛損之餘也。

鹽湯探吐法

燒鹽(半升) 溫湯(五大升)
和服探吐。
諸腹痛,連於脅膈,手足冷,脈來伏匿者,此方主之。

凡腹痛連於脅膈,多是飲食、痰飲填塞至陰,抑遏肝膽之氣。肝者將軍之官,膽者少陽上升之令,抑之不得敷暢,兩實相搏,令人自痛。所以痛連脅膈者,少陽之經行於兩脅,厥陰肝脈貫於膈也。手足冷者,少陽之氣不敷也。脈來伏者為痛甚,陽氣閉藏之象也。經曰︰木郁則達之,故用吐法。鹹能軟堅,故用燒鹽。

扶陽助胃湯

附子(二錢,炮) 人參 草豆蔻 乾薑 白芍藥 炙甘草 官桂(各一錢五分) 吳茱萸 陳皮
客寒犯胃,胃脘當心而痛,脈來沉遲者,此方主之。

客寒犯胃,多是飲食寒冷,或因食後呼吸冷氣所致。脈來沉者為裡,遲者為寒。是方也,附子、乾薑、官桂、吳茱萸、草豆蔻、益智仁,辛熱之品也,用之所以扶陽。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用人參、白朮、甘草甘溫之品以助胃。用芍藥者,取其味酸,能瀉土中之木,用陳皮者,取其辛香,能利腹中之氣。

《三因》七氣湯

半夏(薑汁製,五錢) 茯苓(四錢) 濃朴(三錢,薑汁炒) 紫蘇(二錢)
七氣相鹹,陰陽不得升降,攻沖作痛者,此方主之。

三因者,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也。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也。以三因而郁,七氣升降有妨,則攻沖而痛。是方也,紫蘇之辛芳,可使散七氣。濃朴之苦溫,可使下七氣。半夏之辛溫,茯苓之淡滲,可使平水穀相鹹之七氣。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洗淨,炒) 甘草 生薑(各三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大黃(一兩)
腹中寒熱不調而大痛者,此方主之。

寒熱不調而大痛者,先食熱物,後食寒物,二者不調,而令大痛之類也。是方也,桂枝能散真寒,大黃能瀉實熱,芍藥能健脾而和肝,甘草能調中而益氣,生薑可使益胃,大棗可使和脾。

玄胡酒

玄胡索(一兩,為末,炒香) 清酒(一升,淬入,溫服)
婦人氣血攻刺疼痛,連於脅膈者,此方主之。

玄胡索,味苦辛,苦能降氣,辛能散血,淬之以酒,則能達乎經脈矣。

韭汁酒

韭菜汁 清酒(等分,和服)
脅膈常時疼痛,得熱則減,得寒則增者,此方主之。
上件証,死血也,故用韭汁消瘀,清酒行滯。

小胃丹

芫花(好醋拌勻,炒黑不令焦) 大戟(長流水煮一時,洗淨晒乾) 甘遂(洗淨晒,各半兩) 黃柏(三兩,焙乾) 大黃(酒潤蒸熟,晒乾,一兩五錢)
上件為末,粥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津液吞下,或白湯一口送下,取其膈上之濕痰,以意消息之,欲利則空心服。
痰涎蓄積胃脘,胸腹作痛者,此方主之。

小,消也。小胃者,消去胃中之痰物也。甘遂、芫花、大戟,能下十二經之濕痰,大黃佐之下行,黃柏製其辛烈。是方也,大毒之劑,攻殺擊刺之兵也,善用則治,弗善用之則亂。故

雄檳丸

雄黃 白礬 檳榔(等分)
共為末,飯丸黍米大。每服五分,食遠下。
腹中乾痛有時者,蟲痛也,此方主之。

乾痛者,不吐不瀉而但痛也。有時者,淡食而飢則病,濃味而飽則否也。《浮粟經》曰︰腹蟲盛者,以吐、下、驅蟲之劑加之,視人虛實可也。

冰煎理中丸

宋徽廟常食冰,因致腹痛,國醫進藥俱不效,乃召泗州楊吉老脈之。吉老曰︰宜主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不驗。吉老曰︰所進湯使不同,陛下之疾,得之食冰,今臣以冰煎藥,此以屬也。自非吉老之良,烏能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