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考 卷五

明 吳昆


卷五 痛風門第五十二

敘曰︰風者,百病之長,以其善行而數變也。痛風有寒、有濕、有痰、有血,而惟以風名者,得非以其善行數變,長於諸邪之故乎?今考名方五首,而痛風之情狀見矣。

丹溪主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南星(薑製) 黃柏(酒炒) 蒼朮(泔浸七日,各二兩) 神曲(炒) 川芎(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雙仁) 白芷 龍膽草 防己(各五錢) 羌活 威靈仙(酒拌) 桂(各三錢) 紅花(酒洗,一錢五分)
此治痛風之套劑也。

有濕痰死血,而風寒襲之,風則善走,寒則善痛,所以痛者,濕痰死血留結而不通也。所以走痛者,風氣行天之象也。是方也,南星燥一身之痰,蒼朮燥上下之濕,羌活去百節之風,而白芷則驅風之在面,威靈仙驅風之在手,桂枝驅風之在臂,防己驅濕之在股,川芎利血中之氣,桃仁、紅花活血中之瘀,龍膽、黃柏去濕中之熱。乃神曲者,隨諸藥而消陳腐之氣也。然羌活、白芷、威靈、桂枝,親上藥也;防己、杏仁、龍膽、黃柏,親下藥也,二者並用,則上行者亦可以引之而下,下行者亦可以引之而上,顧人用之何如耳?

二妙散

黃柏(乳潤) 蒼朮(米泔浸七日,等分)
共為末,每用酒調下三錢。
濕熱作痛,不拘上下,此方用之每良。

蒼朮妙于燥濕,黃柏妙于去熱,二物皆有雄壯之性,亦簡易之方也。

趕痛湯

乳香 沒藥 地龍(酒炒) 香附(童便浸) 桃仁 紅花 甘草節 牛膝(酒浸) 當歸羌活 五靈脂(酒淘去土)
瘀血濕痰畜于肢節之間而作痛者,此方主之。

肢節之間,筋骨之會,空竅之所也,故邪易居之。是方也,桃仁、紅花、牛膝、當歸,養血而活血也。乳香、沒藥、五靈脂,散結而定痛也。羌活所以驅風,香附所以理郁。乃地龍者,濕土所化之物,同類相從,故能達濕邪結滯之區。甘草節者,取其性平,能和營衛而緩急痛之勢也。或問濕痰瘀血,何以辨之?余曰︰肢節沉重者是濕痰,晚間病重者是瘀血。

丸事考

唐‧江陵節度使成訥進 丸方云︰臣有弟 ,年三十一,中風就枕五年,百醫不瘥。有道人鐘緘者,因睹此患,曰︰可餌 丸必愈。其藥多生沃壤,高三尺許,節葉相對,五月間收洗去土,摘其葉及枝頭,九蒸九曝,不必太燥,但取蒸為度,杵為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溫酒、米飲下二三十丸。所患忽加,不得憂慮,至四千丸,必複如故;五千丸,當複丁壯。臣依法修合與 服,果如其言。鐘緘又言︰此藥與《本草》所述功效相異,蓋出處盛在江東,彼土民呼豬為 ,呼臭為 ,必緣此藥如臭 氣,故以為名。久經蒸曝, 氣自泯,每當服多,須吃飯三五匙壓之。奉宣付醫院詳錄。

又知益州張詠進 丸表云︰臣因在龍興觀,掘得一碑,內說修養氣術並藥二件。依方差人訪問采覓,其草頗有異,金棱銀線,素根紫 ,對節而生,蜀號火 ,莖葉頗類蒼耳。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臣自吃至百服,眼目輕明;即至千服,須發俱黑,筋胃較健,效驗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羅守一,曾中風隨馬,失音不語,臣與十服,其病立痊。又和尚智嚴,年七十,忽患偏風,口眼喎斜,時時吐涎,臣與十服,亦便得瘥。今合一百劑,差職員史元奏進。義考見中風門。

桑枝煎

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
諸痛風者,服此方良。

《圖經》云︰桑枝性平,不冷不熱,可以常服。療中風體癢,乾濕腳氣,及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昏,肺氣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輕身,聰明耳目,令人光澤,兼療口乾。《抱朴子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枝煎不服。許學士云︰政和間,予嘗病兩臂痛,服諸藥不效,依此作數劑,臂痛尋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