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考 卷二

明 吳昆


卷二 泄瀉門第十二

敘曰︰泄瀉似乎易識,一遇盤根錯節,良手猶難之。所以然者,脾為萬物之母,泄瀉能壞人之母氣故也。今考名方十五首,用之者宜變通焉。

白朮茯苓湯

白朮(土炒) 白茯苓(去皮,各七錢五分)
脾胃虛弱,不能克製水穀,濕盛作瀉者,此方主之。

脾胃者,土也。土虛則不能四布津液,水穀常留於胃而生濕矣。經曰︰濕盛則濡瀉,故知水瀉之疾,原於濕也。白朮甘溫而燥,甘則入脾,燥則勝濕;茯苓甘溫而淡,溫則益脾,淡則滲濕,土旺濕衰,瀉斯止矣。戴氏云︰水瀉腹不痛者為濕,痛者為食積。河間云︰瀉而水穀變色者為熱;水穀不變色,澄澈清冷者為寒。皆妙論也。若肛門燥澀,小便黃赤,則水穀雖不變,猶為熱也。此由火性急速,食下即出,無容變化,仲景所謂邪熱不殺谷是也。茲在臨証精察,而加藥物之所宜者爾。

胃苓湯

蒼朮 濃朴 陳皮 甘草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桂
此方亦治濕盛泄瀉者也。

蒼朮、濃朴、陳皮、甘草,平胃散也,所以燥濕;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五苓散也,所以利濕。脾胃強健者,宜主此方;怯弱者,宜主前方。白朮茯苓湯、平胃散正考見濕門,五苓散正考見傷寒門。

益黃散

丁香(面煨) 木香 青皮(炒) 陳皮 訶子(面裹微煨)
胃寒,泄瀉脈遲者,此方主之。

腸胃熱,則大便燥結;腸胃寒,則洞泄不禁,大都然也,脈遲驗其為寒。是方也,二香之辛熱,所以溫中;二皮之辛利,所以快脾;訶子之固澀,所以止瀉。

升陽除濕防風湯

蒼朮(四錢,製) 防風(二錢) 白朮 茯苓 芍藥(各一錢)
泄瀉頭痛者,此方主之。

陽陷於下,則成飧泄;濕犯於上,則令頭痛,此清濁倒置而然也。風能勝濕,故用防風;燥能製濕,故用二朮;淡能利濕,故用茯苓;土病木乘,故用芍藥。又曰︰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故用防風;伐肝疏脾,非酸不可,故用芍藥。

錢氏白朮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木香 藿香 鹹葛
脾虛肌熱,泄瀉者,此方主之。

脾虛者,補之以甘,故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肌熱者,療之以清,故解以葛根;脾困者,醒之以香,故佐以藿、木。

戊己丸

黃連(十兩) 吳茱萸(泡) 白芍藥(炒,各二兩)
脾胃熱瀉不止者,此方主之。

熱瀉者,糞色黃褐,肛門斂澀也。苦從火化,火能生土,故用黃連濃腸胃而益土;臊酸從木化,木能疏土,故茱萸辛燥,能疏亢盛之肝,芍藥味酸,能瀉土中之木。戊為胃土,己為脾土,用是方以調脾胃,故曰戊己丸。

訶黎勒散

訶子仁 肉豆蔻(面裹煨) 青皮(各四兩) 附子(一兩) 肉桂(五錢)
腸胃虛寒,滑泄腹痛者,此方主之。

虛寒者,中氣虛而生內寒也;滑泄者,土虛不足以防水也;腹痛者,濕淫而木氣抑也。寒者溫之,故用附子、肉桂;滑者澀之,故用訶子、肉蔻;抑者疏之,故用青皮。

漿水散

半夏(一斤,製) 甘草(炙) 附子 肉桂 乾薑(各五錢) 良薑(二錢五分)
每服三錢。
水瀉澄澈清冷者,此方主之。

漿水者,瀉利漿水而澄澈也。河間云︰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寒者溫之,故是方率用辛溫之劑。析而論之,半夏、炙草,可使健脾,脾健則能防水矣;乾薑、附子,可使回陽,陽

劉草窗痛瀉要方

炒白朮(三兩) 炒芍藥(二兩) 防風(一兩) 炒陳皮(一兩半)
痛瀉不止者,此方主之。

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瀉。是方也,炒術所以健脾炒芍所以瀉肝,炒陳所以醒脾,防風所以散肝。或問痛瀉何以不責之傷食?余曰︰傷食腹痛,得瀉便減,今瀉而痛不止,故責之土敗木賊也。

五味子散

五味子(二兩,炒香) 吳茱萸(五錢,炒)
共為末,每服二錢。
腎虛,子後泄瀉者,此方主之。

腎主二便,開竅於二陰,受時于亥子,腎臟虛衰,故令子後常作泄瀉。五味子有酸收固澀之性,炒香則益腸胃;吳茱萸有溫中暖下之能,炒焦則益命門。命門火旺,可以生土,土生則泄瀉自止;酸收固澀,可以生津,津生則腎液不虛。

椒附丸

椒紅(炒) 桑螵蛸(炙) 龍骨(火 存性) 山茱萸(炒) 附子(炮) 鹿茸(酒蒸,焙)
腎臟虛寒,大便滑瀉者,此方主之。

虛者,腎精不足也;寒者,命門火衰也。腎主二便,腎臟虛寒則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瀉。味濃為陰中之陰,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腎家之陰;辛熱為陽中之陽,故用椒紅、附子以壯命門之火;味澀可以固脫,故用螵蛸、龍骨以治滑瀉之脫。

二神丸

破故紙(四兩,炒) 肉豆蔻(二兩,煨)棗肉為丸。
脾腎二臟俱虛,泄瀉不止者,此方主之。

脾主水穀,腎主二便,脾弱則不能消磨水穀,腎虛則不能禁固二便,故令泄瀉不止。肉豆蔻辛溫而澀,溫能益脾,澀能止瀉;破故紙味辛而溫,辛則散邪,溫則暖腎,脾腎不虛不寒,則泄瀉止矣。

補中益氣湯去當歸方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升麻(三分) 黃耆(炙,一錢五分) 白朮(炒) 陳皮(去白)
滑瀉痞悶者,此方主之。

《內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病由中氣不足,而不能升清降濁故耳。是方也,有人參、黃耆、甘草、白朮,所以補中;有陳皮,所以利氣;有柴胡、升麻,所以升舉陷下之陽,清陽升則濁陰自降。濁降則痞悶自除,清升則飧泄自止。去當歸者,惡其滑利,而非飧泄所宜也,若西北高燥之區,則不必去矣。

青州白丸子

半夏(七兩) 南星 白附子(各三兩) 川烏(去皮臍,五錢)
共為末,水中浸數日為丸。
痰積,滑泄不止者,此方主之。

肥人滑泄責之痰,脈滑不調責之痰,不食不飢責之痰,昔肥今瘦責之痰。痰之為物,濕土所化,故用半夏、南星以燥之;白附微溫,能治風痰;川烏辛熱,能攻痰積。

木香豆蔻丸

青木香 肉豆蔻
棗肉為丸,每下梧子大二十丸。

《稽神錄》云︰江南司農少卿崔萬安,常苦脾泄困甚,家人為之禱於後土祠,萬安夢一婦人,簪珥珠履,授以此方,如其言服之而愈。昆謂青木香能伐肝,肉豆蔻能溫中,棗肉能健脾。久泄脾虛,中氣必寒,肝木必乘其虛而克製之。此方之用,宜其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