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考 卷一

明 吳昆


卷一 感冒門第三

敘曰︰六氣襲人,深者為中,次者為傷,輕者為感冒,今世人之論也,古昔明醫未嘗析此。昆也生乎今之世,則亦趨時人之論矣,故考五方以治感冒。

香蘇散

紫蘇 香附(醋製,各二兩) 陳皮(去白,一兩) 甘草(半兩)
四時感冒風邪,頭痛發熱者,此方主之。

南方風氣柔弱,傷於風寒,俗稱感冒。感冒者,受邪膚淺之名也。《內經》曰卑下之地,春氣常存,故東南卑下之區,感風之証居多。所以令人頭痛、發熱,而無六經之証可求者,所感人也由鼻而入,實於上部,不在六經,故令頭痛、發熱而已。是方也,紫蘇、香附、陳皮

芎蘇散

川芎(七合) 半夏(六錢,製) 柴胡(去蘆) 茯苓(各五錢) 紫蘇葉 鹹葛(各三錢五分) 陳皮(去白) 枳殼(去穰) 桔梗 甘草(各三錢)
外有頭痛、發熱、惡寒,內有咳嗽、吐痰、氣洶者,此方主之。

川芎、蘇葉、鹹葛、柴胡,解表藥也,表解則頭痛、發熱、惡寒自愈;桔梗、半夏、陳皮、枳殼、茯苓、甘草,和裡藥也,裡和則咳嗽、吐痰、氣洶自除。

十神湯

川芎 甘草 麻黃 鹹葛 赤芍藥 升麻 白芷 陳皮 香附 紫蘇(等分)
此治外感風寒之套劑也。

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証用藥,然亦有只是發熱、頭痛、惡寒、鼻塞,而六經之証不甚顯者,故亦總以疏表利氣之藥主之而已。是方也,川芎、麻黃、鹹葛、升麻、白芷、紫蘇、香而甘草者,所以和陽氣於疏利之隊也。

參蘇飲

人參(去蘆) 紫蘇 半夏(製) 陳皮(去白) 茯苓(去皮) 木香 枳殼(炒) 鹹葛前胡(去蘆) 桔梗 甘草(各五錢)

勞倦感冒,妊娠感冒,並宜此方主之。

感冒宜解表,故用紫蘇、鹹葛、前胡;勞倦、妊娠宜補裡,故用人參、茯苓、甘草。乃木香、半夏、枳殼、桔梗、陳皮,所以和利表裡之氣,氣和則神和,神和則無病矣。

藿香正氣散

大腹皮(淨洗) 白芷 茯苓(去皮) 蘇莖葉 藿香(各三兩) 白朮(炒) 陳皮(去白)濃朴(薑湯炒) 桔梗 半夏(各二兩) 炙甘草(一兩)
凡受四時不正之氣,憎寒壯熱者,此方主之。

風寒客於皮毛,理宜解表,四時不正之氣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裡,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氣之品以主之;白芷、紫蘇、藿香、陳皮、腹皮、濃朴、桔梗,皆氣勝者也,故足以正不正之氣;白朮、茯苓、半夏、甘草,則甘平之品耳,所以培養中氣,而樹中營之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