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六冊

明 王肯堂


第六冊

小便數

茯苓琥珀湯(《寶鑒》) 治膏粱濕熱內蓄,不得施化,膀胱竅澀,小便數而少,臍腹脹滿,腰腳沉重,不得安臥,脈沉緩,時時帶數。

茯苓(去皮) 白朮 琥珀(各半兩) 炙甘草 桂心(各三錢) 澤瀉(一兩) 滑石(七錢) 木豬苓(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煎長流甘瀾水一盞調下,空心食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內經》曰︰甘緩而淡滲。熱搏津液內蓄,臍脹腹滿,當須緩之泄之,必以甘淡為主,是用茯苓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竅,豬苓、琥珀之淡以滲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為臣。脾惡濕,濕氣內蓄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用甘為助,故以甘草、白朮為佐。鹹入腎,鹹味下泄為陰,澤瀉之鹹以瀉伏水;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濕潤燥,此為因用,故以二物為使。煎用長流甘瀾水,使不助其腎氣,大作湯劑,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

衛真湯(《本事》) 治丈夫婦人元氣衰憊,榮衛怯弱,真陽不固,三焦不和,上盛下虛,夜夢鬼交,覺來盜汗,面無精光,唇口舌燥,耳內蟬鳴,腰痛背倦,心氣虛乏,精神不寧,驚悸健忘,飲食無味,日漸瘦悴,外腎濕癢,夜多小便,腫重冷痛,牽引小腹,足膝緩弱,行步艱難。婦人血海久冷,經候不調,或過期不至,或一月兩來,赤白帶下,漏分五色,子宮感寒,久不成孕,並皆治之。此藥大能生氣血,遇夜半子時腎水旺極之際,補腎實臟,男子攝血化精,諸病未萌之前,皆能製治,使不複為梗。

人參(一兩半) 當歸(酒浸,一宿) 青皮(去白) 丁香(各一兩) 生地黃 川牛膝(童便、酒各半盞浸一宿。各二兩)白茯苓 木香 肉豆蔻 熟地黃(溫水洗) 山藥(各三兩) 金釵 石斛(五兩)
上為細末,每三大錢,酒調下,鹽湯亦得,空心食前一服,婦人諸病,童便同酒調,空心服。

又方 治男婦一切虛冷之疾,活血駐顏,減小便,除盜汗。治婦人久不生產,似帶疾而非,時有遺瀝。

山藥(二兩) 蒼朮(切,焙) 川楝子 茴香 吳茱萸(湯洗) 破故紙(炒) 胡蘆巴(炒。各一兩)川薑(炮) 川烏(炮) 草烏(炮。各半兩)
上各炮製如法,同為細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婦人艾醋湯下,日二服。耳目永不昏聾,髦發不白。

桑螵蛸散(《衍義》) 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數,補心氣。

桑螵蛸 遠志 菖蒲 龍骨 人參 茯苓 當歸 龜板(醋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人參湯調下。

菟絲子丸(《濟生》) 治小便多,或致失禁。

菟絲子(酒蒸,二兩) 牡蠣( 取粉) 附子(炮) 五味子 鹿茸(酒炙。各一兩) 肉蓯蓉(酒浸,二兩) 雞 (炙) 桑螵蛸(酒炙。各半兩)
為細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鹽酒任下。

八味丸(虛勞。) 玄兔丹(白濁。) 鹿茸丸(溲血。)

薑附赤石脂朱砂丹 治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泄腎泄等証。

附子(生) 乾薑(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五苓散 加減八味丸(俱消癉。) 釐清散(白濁。) 四七湯(見氣。) 辰砂妙香散(心痛。) 小菟絲子丸(白濁。) 六味地黃丸(虛勞。) 八正散(小便不通。) 脾約丸(大便不通。)

附方

肉蓯蓉丸 治稟賦虛弱,小便數亦不禁。

肉蓯蓉(八兩) 熟地黃(六兩) 五味子(四兩) 菟絲子(搗研,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山藥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鹽、酒送下。

萆薢丸 治小便頻數。
上用川萆薢一斤,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鹽酒送下。

縮泉丸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多。

烏藥 益智仁(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山藥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鹽酒下。

止夜起小便多方

益智子(二十個,和皮銼碎) 赤茯苓(三錢)
上用水一碗,煎至六分,臨睡熱服。

豬肚丸 治小便頻數。

豬肚(一個,以蓮子一升,同煮一周日,取出去皮心,焙乾為末) 舶上茴香 破故紙 川楝子 母丁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雞 丸 治小便數而多。

雞 (二兩,微炙) 麥門冬(去心,焙) 熟地黃 黃連(去鬚) 龍骨(各一兩) 土瓜根(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治小便數,氣少走泄。
上用香附子為末,食前湯、酒任調服。

雙白丸 治下焦真氣虛弱,小便頻多,日夜無度。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