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本事方

南宋 許叔微

卷第十 小兒病

凡候小兒脈當以大指按三部。一息六七至為平和,十至為發熱,五至為內寒。脈緊為風癇,祟, 潮熱 弦急 脈亂 脈浮 俗 紅 風

睡驚丸

治小兒一切驚疳食積風癇之証。

使君子(五十個,燒存性) 香墨(棗大一塊) 金銀箔(各五片) 膩粉(二錢)
上先研使君子墨二味,細,次入金銀箔于乳缽內同研,次入膩粉並麝香少許,研令極細勻,稀糊丸如桐子大,陰乾。每服一丸,薄荷湯磨下。一歲以下半丸,一名青金丹。鄉裡有一士人家,貨此藥日得數千錢,已百餘年矣。

麥門冬散

治小兒嘔吐,脈數有熱。

麥門冬(用水 去心,焙) 半夏曲(炙) 人生(去蘆) 茯苓(去皮,各三錢) 甘草(一分,炙)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五分,去滓溫,日二三服。

白朮散

治小兒嘔吐,脈遲細有寒。

白朮 人參(去蘆,各二錢) 半夏曲(炙,三錢) 茯苓(去皮) 乾薑(炮) 甘草(炙,各一錢)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日二三服。

調中丸

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乾薑(炮) 橘紅 白朮 茯苓(去皮) 木香 縮砂仁 官桂(去粗皮,不見火) 良薑(各等分)
上細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熟水下。

芎朴丸

治小兒疳瘦,瀉白水,腹膨脹。

芎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各一兩) 白朮(半兩)
上細末,煉蜜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一丸,米飲化下。三歲以下半丸。

消積丸

治小兒食積,口中氣溫,面黃白,多睡,大便黃赤臭。

縮砂(十二個) 丁香(九個,不見火) 烏梅肉(三個) 巴豆(一個去皮、膜、油)
上細末,糊丸如黍米大。三歲以上五、六丸,三歲以下二、三丸。溫水下,無時。

大凡小兒身溫壯,非變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為胃有蓄冷。宜丸藥消下,後服溫胃藥。若身溫壯,大便赤而酸臭,為胃有蓄熱。亦宜丸藥消下,後服涼胃藥。無不愈。

捻金散

治小兒麻豆瘡欲出,渾身壯熱,情緒不樂,不思飲食。服此可以內消,仍令瘡無瘢痕。

紫草茸 升麻 糯米(各半兩) 甘草(一分炙)
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並滓再作一服。此療瘡疹奇方。

扁銀丸

治小兒急慢驚風積痼。

青黛(三大錢) 水銀(一皂子大,同黑鉛炒,結成砂子) 寒食面 黃明膠(炒令焦,為末,各二錢)十一個,去皮、膜、上都研細勻,滴水丸如麻子大,捏令扁曝乾,瓷盒盛。一歲一丸,隨意加減。煎皂子湯送下,不得化破。治小兒有陽癇、陰癇、慢脾風三証,皆搐搦上視。陽癇者,俗所謂急驚也;陰 用生附

青州白丸子

天南星(三兩) 半夏(七兩) 白附子(二兩) 川烏(半兩,生,去皮臍)
上四味,生搗為末,生絹袋盛,井花水擺。如有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盡。放瓷盆中以清水 糯米粉作清粥,丸如綠豆大。癱瘓風溫酒下三十丸,日三服,服至三日後,入浴當有汗,便能舒展,服

金液丹

已見第九卷

醒脾丸

治小兒慢脾風,因吐利後虛困昏睡,欲生風癇。

濃朴(去粗皮,薑汁炙) 白朮 天麻(去蘆) 舶上硫黃(各半兩) 全蠍(去毒) 防風(去釵股) 人參(去蘆) 官桂(去粗皮,不見火,各一分)
上為末,酒浸蒸餅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捶碎溫米飲下。

又方

全蠍(二個,青薄荷葉裹煨) 白朮(指面大二塊) 麻黃(長五寸十五條,去節)
上細末,二歲以下一字,三歲以上半錢,薄荷湯下,量大小加減服。

人參散

治脾風多困。

人參(去蘆) 冬瓜仁(各半兩) 天南星(一兩,切片,用漿水、薑汁煮,略存性)
上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二三分,溫服。

蠍梢丸

治小兒胎虛氣弱,吐利生風,昏困嗜臥,或時潮搐。

全蠍(微炒) 白附子(煨製,各半兩) 通明硫黃(一兩) 半夏(一兩,切片,薑汁製,焙乾)
上細末,薑汁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粒,荊芥湯下,更看大小加減服。

龍齒散

治小兒拗哭。

羌活(去蘆) 龍齒 蟬殼(去頭、足) 鉤藤(有鉤子者) 茯苓(去皮) 人參(去蘆,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大盞,煎六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