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釋謎

清 沈金鼇


卷四 痰涎

大人痰飲。小兒涎痰。痰由涎結。涎乃脾泔。脾運胃液。肢體皆咸。脾氣不足。風熱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乃生壯熱。驚搐漸添。脾熱乘心。涎亦中含。心忡心悸。胸膈常 。涎流口角。痰自喉探。或喘或嗽。皆痰之嫌。雞聲鋸聲。皆痰之占。凡屬驚癇。痰必深潛。凡屬痞積。痰又牢堅。瘧必有痰。寒熱難堪。眩亦多痰。痰火上炎。凡諸痰病。涎亦均沾。然痰與涎。津液所涵。實為元氣。相附如緘。不圖其本。痰涎是 。元虛而脫。難免 。錢氏遺法。白朮散拈。涎痰之治。此其大凡。勿求小效。心存二三。

痰涎原由症治

錢乙曰:余治朱監簿子。五歲。夜發熱。曉如故。醫以鐵粉丸下涎。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飲。余取白朮散一兩煎三升。任意飲。朱疑其瀉。余曰:縱瀉勿怪。但不可下耳。止瀉治痰。清神退熱。皆此藥也。又煎三升。服稍盡。愈。三日。又服三升。不渴無涎。投阿膠散二服。安。

聖惠方曰:小兒多涎者。風熱壅脾。積聚成涎。即乳食不下。涎沫結實。而生壯熱。小兒多涎。亦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補益中氣。而徒去其痰涎。痰涎雖病液。亦元氣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虛脫。每見驚搐壯熱等症。醫以下痰小見功效。屢下之而致夭亡者多矣。姑備方。半夏丸、牛蒡子散、譚氏金珠丸、白附丸。

五臟傳變皆痰

李 曰:五臟傳變。皆痰為患。蓋痰乃風苗。火靜則伏於脾。風動則壅於肺。痰火交作。則為急驚。或成嗽痺。痰火結滯。則為癇釣。或為咳嗽。痰火來去。則為瀉青。皆由脾濕而成。所以驚風忌純用風藥。當以養血藥為使。古方保元東加白芍。為慢驚美劑也。脾肺母子也。二臟俱虛。則生 涎。 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則流溢在於咽喉。如水雞之聲。喘嗽煩悶。宜抱龍丸、奪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