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清 羅美


卷之一 天道部

正六氣說

初氣厥陰風木。大寒立春雨水驚蟄。二氣少陰君火。春釐清明谷雨立夏。三氣少陽相火。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四氣太陰濕土。大暑立秋處暑白露。五氣陽明燥金。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六氣太陽寒水。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各至六十日。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相火之右。複行一步。土氣治之。複行一步。金氣治之。複行一步。水氣治之。複行一步。木氣治之。

(六微旨大論)六氣內經無正文。而於加臨明明見之本文者。止有六節氣位一章。發明司節之位。而於六節之陰陽上下未之詳也。故後學每以六氣一氣呼之。又不辨司天六元不同。一概改著。為說以詳之。夫天氣之行於地。既布之以五行。分之以四時。歷以日月之行。而成歲功。此萬古不易。所謂天地合氣也。然為氣行其間。每不得與日月朔望相齊。故古聖更以斗杓紀氣於十二宮。而祀之以二十四以會周天。後分統以六氣。凡六十日以分一氣。周而複始。所謂四時之止也。然其為氣上下不同。標本各異。初氣為厥陰風木者。一陽也。於卦為複。複在九地之下。正當兩陰交盡之時。是以上為厥陰。下為風木。故風木本陽而標陰也。二氣為少陰君火。君火見於卯。所謂顯明之位。其時為春釐清明。正三陽出地之時。乃不名之少陽。而號之為少陰。不名風木。而名以君火者。以此時三陽雖出地。而其上仍屬三陰春寒猶屬是氣。尚為陰之少。故曰少陰。君火見於此者。易所謂帝出乎震也。帝主十二辰。於時無所不統。而於此分時者。前此一陽尚在九地之下。而人歷於顯明。則聖作物睹。是以首出之於此也。其火主照臨。不主熱物。亦不奪春令。故曰君火不用。君火之右。即為夏令。為三氣之陽相火。相火當巳午為南離君位。非相火之所當。唯君火不用。故退行一步。使相火當之。俾為夏官。以供臣職。故名以相火。明其無犯上之嫌也。相火當六陽之盛。正為太陽。乃不曰太。而曰少者。以陽雖盛。而尚在地上。未亢未高。故猶曰少陽也。四氣為太陰濕土。濕土在未坤也。坤為太陰。位在未上。又當未月。坤正臨事。故以太陰名之。又其時自大寒一陽生。以及於六陽。為上半年乾之行事。自夏至一陰生。至亥以盡於六陰。為下半年坤之行事。陽以順行。陰以逆行。故一陰之生。不名一陰。以其生由太陰坤德。故即以太陰名之。時雖溽暑酷烈。六陽極盛。而總曰太陰者。以陽已退職也。且當此之時。使非土潤溽暑。則南離火旺。燥金安生。唯坤居其間。以土合火。而騰其濕氣。則大雨時行。而得以御火。使金氣生。而氣進與六陽代禪。非太陰之為而誰為耶。五氣為陽明燥金。陽明者。以其時去溽蒸而清明。退蒙昧而 斂。堅潔清肅。陽在上而方明。故曰陽明。金氣堅而且洌。是以為燥。六氣為太陽寒水。寒水於時為亥。水屬三陰。乃其上為太陽者。此時陽退而在上。為亢為高。在五陰之上。於卦為剝。居停而不用事。故以太陽名。而納之寒水也。寒水本陰。而標陽者。以此總之。正六氣進氣居下。退氣居上。春夏陽自下升。故厥陰少陰在上。秋冬陰亦自下而上。故陽明太陽在上。在下者為進氣。在上者為成功。而進退之氣。標本之說。於是可見矣。此為主氣司天。所加為客氣。主客之分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