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博議

清 羅美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厥陰肝臟病論

厥陰肝臟。在人身居太陰脾之下。少陰腎之前。為人身下部之中。故其位在少腹。其地為血海。其臟微偏左。故其部在兩脅兩 。其經氣起足上 內廉。循股陰。環陰器。抵小腹。上貫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與督脈會於巔。是以厥陰通乎巔頂。然其臟為兩陰之交盡。乃陰之絕陰。其表為少陽。絕而複蘇。一陽來複。故少陽起於厥陰。一陽發生之氣由此而起。故其藏為木德。主春屬甲乙。而與膽氣為表裡。又其臟主藏血。為血家之部。故其職為血臟而攝血。又主筋。在兩陰之間為獨使。故能任筋骨勞役之事。為罷極之本。其精上榮於目。而旁通於耳。以木為德。故其體柔和而升。以象春。以條達為性。故其氣常苦急。而激暴以發怒。及其病也。其症多逆。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 蒙招尤。目瞑。及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 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以至經病。則腰痛不可仰。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溺道癃閉。其鬱與勝。必使及所勝。勝則脾土受邪。故胸滿嘔逆飧泄。此其大較也。然於其五臟為獨使。而合少陽膽為游部。又為將軍之官。則於一身上下。其氣無所不乘。和則為諸臟之贍養。衰與亢則為諸臟之殘賊。凡弦脈所見者皆是也。是以肝家之逆証最多。其與寒熱虛實邪氣使克。本經自病。與經氣相加。凡三十有餘症。要為肝之不足。此不必言也。即肝之有餘非有餘也。肝之陰不足也。或謂肝無補法。此昔人之謬也。夫肝氣之逆。由肝志之鬱。經曰:以辛散之。以辛補之。豈曰伐之乎。肝火之實。由肝血之虛。經曰:以酸瀉之。以酸收之。豈廢滋養乎。至若陰邪犯入。則陰厥。陰厥宜溫。是補其氣也。陰虛不榮。則陽厥。陽厥宜清。是涼其血也。近代薛立齋立論。清肝火。補肝血。矯前人之弊。其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