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男女同是人也,飲食衣服同,工作起居同,其之致病,外感內傷,呻吟床褥,呼號病苦,則無不同,又何必有女科之別耶?而不知何以不同者,完全在於生殖機關。蓋女子有天賦之生殖能力,繁殖子孫,惟女子是賴,男子不能也。故女子之生殖構造,與男子異,此乃其病之伙於男子之一大原因也。若夫調經、種子、胎前、產後、帶下等症,皆女子所獨有之病,男子則無有也。女科之別,不亦宜哉﹗今彭子鑒於古說之未盡善,古書之太繁雜,故特有《女科集要》之作,求敘於余。閱讀一過,覺其書簡當不枝,說理透辟,知造福於女界者,厥功不讓傅青主,故樂而為之序。

中華民國二十年九月一日武進張贊臣識於上海醫界春秋社

治婦人之病較男子為難,婦人性多執拗,有幽隱之疾不肯直言,且胎前產後與月經諸患亦較男子為多,先賢所以有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之嘆也。對於婦科書籍,古人著者頗多,各有所長,要其最詳而備者為《濟陰綱目》,最約而賅者為《醫宗金鑒》,此外善本未曾閱及。茲有友人攜《竹泉生女科集要》一書,求序於余,翻閱一過,雖非獨創之作,要其擷精采華有條不紊,非三折肱能手,無此識力,誠足為後學津梁也。爰記數語以歸之。

民國二十年八月中旬寧海嚴蒼山序於滬江家庭醫藥顧問社

自敘

竹泉生曰︰余習醫術,頗有心得,用集諸前輩名賢之說,略分門戶,纂為是書。而余一己之私意為多也。非敢曰命世,亦不敢自秘。為獨得之奇。信吾言者,吾亦願就正焉,其莫以為然,則吾將啟吾後人耳。


天癸確論

竹泉生曰︰女科之難治,與夫造化之妙道,皆在天癸。世莫知其故,是以雖有能為帶下醫者,但守成法,弗克變通。

其理《經》無明文,昔賢論說難多,然皆未確。余好深思,頗有心得,願揭著之。(〔批〕《女科集要》自注︰補論、余義,皆列之上層,以醒閱者之目。)

今夫人身,一小天地也。天一生水,水之數一,人身亦只一水可知也。地二生火,火之數二,人身亦有二火可知也。

人身之一水何在,腎為體而膀胱為用也。水生於腎,藏貯變化,則在膀胱。《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人身之二火何在,心為君火,命門為相火也。命門者,右腎也。昔賢多疑是說,不知睪丸雖二,當交媾泄精時,惟右丸勃然上掌少腹,發精而鼓注之,於此可驗,其為命火之標也。

人所以生,以水火之交也。水交於君火,入心而成血,以灌溉百骸,交於命火,入腎而成精。精者,水之源而命火之根也。是二者,皆養身之本,人無是不生,故曰︰人未有不水火相交而生者。

然此皆以一水而分交於二火者也。童男當五六歲,或八九歲時,見美好女子,其心知好之矣。然及其昵偎而相摟抱也,其陽物安然而不動,是君火動而相火靜也。吾以是知其君相火未嘗相謀也。無故而為之摩弄之,則其物亦能躍然而挺起,然其心不知何以故也。是相火動而君火靜也。吾以是更知其君相火不相謀也。此之謂一水分交於於二火耳。

逮夫男子十六,女子十四,則君相二火相會,入於胞宮,而合交於一水矣。二火合交於一水,於是乎始成天癸,君欲取是水以為血,故水從君火之化而為血之色;相又欲取是水以為精,故水又從相火之化而為精之質。然既不成精,又不成血,君舍之,相亦舍之,則是人身之廢材,而不足以有養身之益矣,故及其盈也而泄之。故曰︰二火合交於一水,是成天癸。

當斯時也,君相二火,合於一水,生生之氣,循環而發,化育之意,油然而興,心有愛慕,則相火亦隨之而動矣。

相火勃不自遏,則雖無所懷念,亦且至無端而生遐想,則是相火掣動君火也。明乎此者,不獨有益於醫理,慎獨誠意之功,可以思過半矣。

然而男子之亦有天癸,何以不外見也?男子秉陽道而生,本乎天,天行健,健則不息,而陽道以氣勝,故其天癸隨化為精也,雖亦設之天癸,其色不赤。女子秉陰道而生,本乎地,地濃重而不變,而陰道以血勝,故其天癸既成赤色,不能複返其本。至於女子外泄,而男子獨否者,交媾之道。男子無所取,女子有所茹,是亦退者進之益者損之之義也。

觀夫新婚士女,男必少瘦,婦必加肥,亦可以明其道矣。

二火合交於一水,有天地交泰,水火既濟之義。於道又為兩儀返本,重混一而成太極之象。故袁了凡曰︰斯時也,順而施之則成胎,逆而取之則成丹,蓋此意也。然左道邪術,君子弗言也。

欲動情勝,不自製之害也。故能澄水製火者,可造道入德。而黃老之道,亦生於是矣。

嘗聞者有武弁,嬖一男外家,廿年,遂以月行經如婦人,事雖無考,然亦理之所固有也。不勝客陽反為所製,積久而消,化為純陰,故竟為外家婦之道矣。質之變遷,氣之移易,亦理之常,附是論之。


天癸確論 調經

竹泉生曰︰婦人經水不調,則百病叢生,雖使治之得法,亦難奏效。故凡婦女之經水不調者,除外感時氣急病而外,其餘不論何病,總宜審其寒熱虛實,而先為之調經,經調,則余病略一清解調理,即可愈矣。故婦科以調經為第一要義也。(〔批〕外感時氣急病,不可少緩須臾,故又當作別論也。余病亦可於調經中兼經中兼治之。第一、二條皆正病正治,以下皆變局也。)

經水先期第一

經水先期,而色紫且多,此乃腎中水火皆太旺,蓋有餘之病也。然壯年之婦,水則正水,而火則邪火也。邪火不可任其有餘,而正水不可使之不足,故治之但少清其熱,勿泄其水。

傅青主先生清經散

丹皮 白芍(酒炒) 地骨皮 大熟地 青蒿 黃柏(鹽水炒) 白茯苓

此方茯苓、芍藥,皆經產所忌,以其服之,恆致崩淋滯濁之患也,宜於經淨後服之。其多汗者,去丹皮。骨蒸者,以生地黃代熟地。腎元不固者,加金櫻子、山萸肉。(〔批〕書中名方,不過以大意備一格而三元生。人不同,氣質、七情、兼証,又人人殊,供奉勞逸亦各不同,諸藥未必盡宜,故於輕重皆略而不載。惟有一病而必須用者,則於方論中詳議之。)

經水先期第二

經水先期,其色紫而甚少,或至成塊者,此乃熱傷陰分,火有餘而水不足也。水不足,則火為浮陽,不宜泄,泄之則命火衰矣。故治之以 補真水而勿伐真陽。(〔批〕此証瘦瘠之婦居多,性多輕躁,藥宜柔潤。)

傅氏兩地湯(即青主先生,以下簡稱傅氏)

生地黃(酒炒) 地骨皮 元參 白芍藥(酒炒) 麥冬肉 阿膠

此方甚妥。蓋水涸者必骨蒸,是方能兼顧之。夫陰虛而火旺者,其肝陽必逆而多郁,加石決明以鎮逆,加象貝母以舒郁。無諸証者,勿犯上、中二焦。(〔批〕諸証即指下文“上、中二焦”而言。)

經水先期第三

經水先期,其色淡而甚多,屬之濕傷氣也。淡而多,水之象,先期氣傷而不攝血也。(〔批〕此証肥胖之婦較多,性多濃重。)大法以六君子東加黑薑、茯苓、膠艾治之。(〔批〕六君子湯原有茯苓,而云加者,倍之也。後皆同。患此者多屬氣。)

炙黨參 甘草 半夏 阿膠珠(蛤粉炒) 製白朮 茯苓 陳皮 黑姜 蘄艾葉

此方補氣滲濕,兼溫血海。茯苓與朮草並用,功在中州,不伐腎。(〔批〕質重滯靜默者濕重,當用茆赤朮。茯苓不伐腎者,定如此用法,則經產可不忌也。喻此者甚少,故附是而論之耳。)

經水先期第四

經水先期,其色淡而甚少,或至有塊者,屬之血分,寒凝而氣虛也。淡少者,寒象,故凝為塊,然宜後期,或至瘀閉。今反超前,以是知氣虛而不攝血也,大法以歸脾湯去棗仁加吳萸、薑、艾治之。

炙黨參 製白朮 當歸 甘草 淡吳萸 艾葉 生薑 炙黃耆 遠志筒 茯苓 木香 龍眼肉 黑姜

經水再至第五

經水一月再行,初謂偶然先期也,既則屢屢若是,此乃崩中之漸也,及早治之,則易為力。其人體不甚瘠,脈浮大,口不渴,倦憊無力,大便時秘時且 溏,此乃氣虛而血不歸經也。(〔批〕循至此種使人預為之防也。前六句自為一小段。

總論以下分出氣虛、血熱兩種治法。)法宜大補其氣,及其任脈,佐以引血歸經之味。

吉林人參(另燉) 炙黃耆 炒當歸 黑薑炭 炒淮山藥 於白朮(土炒) 細撫芎 黑芥穗 貫眾炭 炒芡實子(〔批〕力不足者用真潞黨參一二兩代之,下元不固者加山萸肉。)

經水再至第六

其人體瘠,性躁,善怒,善煩,脈浮數,口渴,潮熱骨蒸,便秘,溲赤,時或氣逆,此乃大爍血室,沖氣上逆也。

火盛者氣亦必虛,《經》所謂︰“壯火食氣”,是也。故治之之道,必壯水之主,以製陽光。而尤宜輔以助氣澀精之味也。

與加味傅氏兩地湯。

大生地 元參 麥冬肉 粉丹皮 女貞子 貫眾炭 生白芍 地骨皮 阿膠 金櫻子 炒淮藥 木耳炭 生潞黨 白朮(製)
(〔批〕以上兩種治法與崩証無異。然未成崩者,服藥少而易效,已成崩者服藥多而功遲也。)

經水後期第一

經水後期,色紫而少,甚或有塊者,此屬腎虧水涸,肝郁生火也。以其少,故知腎虛;以其紫,故知有火;以其後期,或有塊,故知肝郁。其人必多煩怒,體瘦,脈數,按之濡澀,舌深絳,而便難也。治法以傅氏兩地湯,加象貝母、竹茹、青蒿之屬。

大生地 元參 麥冬肉 象貝母 白歸身 石決明 生白芍 阿膠 地骨皮 炒竹茹 炙青蒿

經水後期第二

經水後期,色紫而多,氣滯也。但利其氣,勿壯水而泄火。(〔批〕此証火乃郁火,非實火也。氣本滯,若又壯水泄火,必致寒凝瘀秘之憂。)

製白朮 陳皮 延胡索 杭芍炭 象貝母 白茯苓 木香 炒當歸 杭甘菊 炙龜版

經水後期第三

(〔批〕惟此條為後期正病正治,上二條皆變局也。)

經水後期,色淡而少,甚或有塊者,氣血虛寒也。但溫補而通之。

炒當歸 川芎 炙黨參 炙甘草 懷牛膝 製白朮 薑炭 淡吳萸 蘄艾葉 大熟地

經水後期第四

(〔批〕此條亦屬正病正治之例。)

經水後期,色淡而多,或夾白膩黃涎,濕盛而脾氣滯也。宜扶脾並溫子宮。

製白朮 白茯苓 陳皮 炙當歸 木通 益智仁 製蒼朮 法半夏 川芎 淡吳萸 薑炭 黑芥穗

經水兩月一至第五

經水落後,至兩月始一行,或有塊下,此下元寒極,將有瘀秘成瘕之虛。宜溫血海,兼補命火,其人必兩足常冷,脈沉遲而便泄。

益智仁 肉桂(炙) 當歸 川芎 小茴香 淡附片 艾葉 製白朮 陳皮 桃仁泥

經水兩月一至第六

(〔批〕此亦後期之大變局,正如前先期之為崩兆也。凡遇後期即宜防是何為?未雨綢繆之計,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經水兩月始一行,且極少,只三數點滴而止,其色或淡,或正紅,或紫。其人微有寒熱,或竟無之,或渴,或不渴,身無麻木苦楚,少腹亦無塊,或有之而系宿塊,脈或浮大,或細澀濡弱,但少少髮落,膚似漸不澤,面色舌本不甚榮者,是乃血脈將枯之兆也。急與歸脾東加鹿茸、阿膠補救之,逮其已枯則難為力矣。

炙黃耆 真人參 鹿茸 製白朮 炒當歸 炙草 遠志筒 龍眼肉 白茯苓 阿膠 炒棗仁 麥冬肉 木香 生薑
下元寒極者,加淡附子、肉桂。虛陽外越者,加胡桃肉。自汗,加龍骨、浮小麥。盜汗,加生牡蠣數分研,麻黃根。

骨蒸加地骨皮、生地黃。渴甚,加麥冬肉、川石斛。 溏,加益智仁、粟殼。中州濕盛而悶者,加六神曲、陳皮、蔻仁。

肝陽上逆者,加石決明、白芍、象貝母、黑山梔。咳者,加南沙參、甜杏泥。見有兼証,酌加之,弗能備述,總以不犯耗血破氣之味為宜也。

經水或先或後忽多忽少或來或斷時痛時止第一

婦女經水,有前後無定期,多少不一,或來或斷,時痛時止者甚至寒熱往來,頗似勞瘵,此皆肝氣郁結不舒之故也。

治之無定法,大抵宜於溫通者多,宜於清涼者亦有之,然其始必先舒肝。肝者,一水之子,而二火之母也,又主疏泄之權。是故肝氣不舒,則既濟之化有乖,而疏泄之令不時矣,法宗逍遙渴意。

炒當歸 白茯苓 川芎 象貝母 炒桅子 大生地 炙甘草 白芍 製白朮 細青皮 甘杞子 石決明 山藥 炒竹茹 黑芥穗
服此數劑後,肝氣已和,再按証施治之。

經水不調第二

經水前後多少有無不一如上條者,統謂之不調。夫經水者,實生於脾胃水穀之精。《經》曰︰土大過則敦阜。敦阜者,濃且高也。陳修園曰︰既高而又濃,則令除去。宜用平胃散,加大黃、白芍、枳實、桃仁之類。

增減陳修園先生加味平胃散

製蒼朮 廣陳皮 全當歸 生白芍 桃仁泥 製濃朴 炒枳實 川芎 懷牛膝(炒)

平胃散原有枳實,不必再加重,恐其太耗氣也。大便不結,且非下血,不必加大黃。若加大黃,是合桃仁承氣也。

雖無芒硝、桂枝、甘草,其意已備,是必施之實體而有實証者尚可耳。

(〔批〕膏粱之體,秉氣薄弱者,此方宜輕用,寧多服二三劑耳,勿太驟也。壯實者不忌。)

經水不調第三

經水不調,其因於土氣太過者少,而因於土氣不及者多。《經》曰︰土不及則卑監。卑監者,下而陷也。陳修園曰︰既下且陷,則令培補,宜六君子湯,加歸芎柴芍。

陳修園先生加味六君子湯

黨參 甘草 陳皮 當歸 柴胡 白朮 茯苓 半夏 川芎 白芍

此方大旨不易,更審血室之寒熱,加味溫涼之。陳氏調經,又有統治方,以四物東加香附、茯神、炙甘草為主。陰勝而寒者,加乾薑、桂、附、吳萸、桃仁、紅花之類。陽勝而熱者,加知、柏、芩、連、續斷、麥冬之屬。此雖至淺至淡之方,亦可常用,正不必於平常之病,而務求為立異以眩俗也。陳氏又謂仲景溫經湯,可以統治經閉,經多,崩漏不止,久不受胎,女科經水各証。此乃譽聖太過,無殊誣聖。血海熱者,豈宜吳萸、生薑。血液虛者,豈宜半夏、桂枝、丹皮。故吾直以為誣聖也。聖人首重正名,仲景立方亦若是矣。方曰溫經,首用吳萸,其溫通下元之意可知矣。通如修園,不免此謬,醫道之難可畏哉﹗

經水不調第四

婦女經水有反常者,當期不下,上為吐衄,或是耳目中出,是為倒經逆行,雖曰秉氣自異,終系病也,治法在後。

余如三月一行者,為居經;一年一行者,為避年;終身不行而受胎者,為暗經;其不受胎者,為白身;有受孕後月月行者,是為胎盛,俗曰垢胎;又有受胎數月,大下經血,而胎無恙者,是為漏胎。此數種者,皆由秉氣之偏,而非疾病,蓋以異為常者也。失其所以為常,則曰不調,亦按前法斟酌治之,勿震其平日之異,而誤以為病也。

附節傅氏助仙湯方論第五

婦人有天生仙骨,經水必一季而一行,然以嗜欲損天,則為病無異常人也,不可不立一療救之方以輔之,方名助仙丹。

白茯苓 陳皮 菟絲子 杜仲(炒黑) 製白朮 山藥 酒白芍 甘草

經水逆行第一

衝任二脈氣郁生熱,是成逆經倒行之病。其在母腹秉氣偏僻者,竟以為常,或因病而致,雖無大損,而不能成胎,故皆當一律作病論也。大法以降衝任二脈之氣逆,而平其火為第一義。

嫩白薇 敗龜版 大生地 丹參 粉丹皮 南沙參 寶珠花 阿膠珠 象貝 生白芍 鮮石斛 大麥冬 生薑汁 童便
寶珠花即山茶花也。本當用郁金,以少真者,故以山茶花代之,宜研末沖服。吐衄多痰者,加沙參、竺黃;肝陽逆甚,加決明;胃氣逆甚作嘔,加大黃、炒枳實炭。

經水前每先逆行第二

婦人有經水前一二日,每腹痛而吐血者。此由於肝氣之逆,與上條屬火極盛者,又有異焉。法宜補腎而兼平肝。

傅氏順經東加貝母、決明、牛膝、茜草。

大熟地 粉丹皮 白茯苓 生白芍 象貝母 茜草 白歸身 北條參 黑芥穗 石決明 懷牛膝壯年之婦,經水偶逆,因而吐血,往往有之,若誤作勞瘵治,輒成勞瘵也。慎之,戒之。

經水橫行旁流大腸第三

婦女有經前一二日,大便先下血者,此橫行旁流所致也。經水先是循衝脈而上逆,幸沖氣不甚逆,因而橫行脂膜入於大腸,亦血海有熱,所以經水越湧也。但清血海,勿犯腸胃。

大生地 粉丹皮 白歸身 淡黃芩 淡生薑 白茯苓 炒白芍 黑芥穗 懷牛膝

經前腹痛第一

婦人有每月必先腹痛數日,而後經水始行者,其色多紫黑而成塊。此腎虛火熾而肝郁所致也。溷水為火所煎熬,成紫黑之塊,肝郁失疏泄之令,故滯而作痛也。痛甚者,至於輾轉呼號,俗謂之痛經。傅氏兩地東加味治之。

酒炒生地 地骨皮 元參 丹參 石決明 夏枯草 酒炒白芍 麥冬肉 阿膠 象貝 細青皮

經後少腹痛第二

每經水淨後,少腹作痛,非塊非寒,乃水虧木旺,肝陽橫也。與傅氏調肝東加熟地、女貞子。

傅氏調肝湯

炒淮藥 阿膠珠 巴戟天(鹽水浸) 酒白芍 女貞子 山萸肉(蒸) 甘草 全當歸(酒洗) 大熟地

此方調經後皆宜,不獨治少腹作痛一証而已也。

經前臍下痛泄淡黑水第三

每經前三五日,臍下作痛,狀如刀刺,或有寒熱,下黑水如黑豆汁,此濕所致也。經水欲出,逼之外泄,相爭而痛也。寒氣凝著,故如刀刺。其人必兩足常冷,腰以下重,傅氏有溫臍化濕湯。

製白朮 炒山藥 炒扁豆 建蓮子(蓮心用) 白茯苓 巴戟肉 白果(搗)

經前十日,服四五劑,擬加淡吳萸,蘄艾葉,二味為佐。

經前泄水第四

婦人有泄水三日,而後行經者,脾虛也。脾虛不運,故津液不化為精而化為水;脾虛不攝,故經水將下,而脾濕先為之泄注。治宜健脾補氣,與六君子湯。 溏者,加肉果主之;有食加神曲。

炙潞黨 炙甘草 廣陳皮 製於朮 白茯苓 法半夏

竹泉生曰︰余纂《女科集要》一書,首以調經,調經之類凡五,共二十有四條,其義備矣。世之求為女科者,其毋忘第一要義,則庶幾乎。苗有未達,參審於調血門,則必有得矣。

經水先期第一(補)

補曰︰經水先期色紫且多,倘兼咽燥眩冒,腰痛,筋酸,無力,脈象浮大,大便結者,即為血不歸經,隨天癸而外溢,當作失血論,治法詳後調血門中。


帶証總論

竹泉生曰︰前賢論婦人帶下一証,惟有明之末年,陽曲傅山青主氏言之最詳而精。余節其論,大伸己意,以弁帶証之首。

帶証皆屬濕,獨以帶名者,為其傷犯帶脈,將成大害,有坤爻初六履霜之警也。夫濕者,不過六淫之一,何至張大其事,抑若是哉?不知濕而成帶,絕非常濕之可比。其邪生於脾,由脾之脂膜,走竄衝任二脈,下貫帶脈,而注於胞宮,於是乎淋漓外泄,稠粘腥臭,是所謂帶下之証也。

其為病也,初無大苦,不過穢惡自嫌而已。然胞宮上系於心,下系於腎,為二火一水會盟行成之地,濕濁之邪,久久蹯踞,阻礙三經既濟之功化,是已有害於經水矣。

且督脈為天,任脈為地,天地泰交,故生百物。而帶脈周繞約束,有如四維之輔二極也,其保胞宮,有如四瀆之衛華夏也。於是衝脈象人聲乎其中,而成三才,此所謂人身一小天地也。今濕邪往來於帶脈,阻礙交泰之功化,而傷天地之和。督脈主生精,任脈主生血,二脈受傷,則精血之源不裕,此豈非帶証之所害乎,期不亦履霜而知為堅冰至乎﹗雖然,及早為之謀,則一變為複,再變為臨,三變為泰,春氣勃然而生矣,是亦齊至魯,魯至道之意云。


治帶

竹泉生曰︰帶之為病,初無大苦,馴其極大害經水,且至有害於精與血,前論詳矣。顧世人習見其目前不為大苦,恆易之,及其積久,傷損衝任而阻礙經水。既及精血而臟腑大困,然後謀為補救之方,不已遲哉,故列治帶之條目,為女科第二義。

白帶第一

婦人病帶,十常八九,帶色之白,十中亦居八九焉,何也?濕傷氣,固其正色也。病此者,胃雖強而能食,脾必不運,而肝木亦先期疏泄之職司也。肥胖者,用傅氏完帶湯,或以六君子東加味治之。

傅氏完帶湯

製白朮 炙黨參 製蒼朮 陳皮 黑芥穗 炒山藥 酒白芍 車前子 甘草 柴胡

加味六君子湯

炙黨參 茯苓 陳皮 製茆朮 貫眾炭 淡吳萸 製白朮 生草 半夏 大木通 黑薑炭 澤瀉

白帶第二

瘦弱之婦,腎虛火旺,亦有患白帶者,治之不可太燥。

焦冬朮 炒白芍 綿茵陳 阿膠珠 貫眾炭 石葦 炒淮藥 黑梔子 白茯苓 木耳炭 車前子

白帶第三

(〔批〕前條乃不足之証,而未不可遽補。此條則有餘之候,而又不可竟瀉之也。臨証者總宜細心體會。)

更有壯年之婦,飲食照常,兩便如故,而患白帶者,是則由於水不能盡化為經,乃溢而為濕也。治之之道,勿泄有余之腎水,但補不足之命火,交其心腎,使化為有用之精血也,是為得之。

益智仁 遠志肉 黑姜 貫眾炭 丹皮 補骨脂 炒當歸 艾葉 車前子 澤瀉(或與桂附八味丸亦可)

白帶自臍中溢出第四

嘗診一少婦,臍中出水,白膩臭穢,余直斷之曰︰是帶証也。必素患白帶証,問之信夫。臍之為竅不過少泄中焦之濁氣,故其垢臭穢濕可知也。夜睡露臍,能受外寒而腹作痛瀉,然未聞有浴於池而水入乎臍為病者,則是臍之為竅,無形之氣可以出入,有形之物不能出入也。今白帶乃自臍溢出何哉?蓋嘗深思之,其故有二,初生之時,斷臍帶未善,感寒熱之邪,因而不固,一也。然其竅雖不固,亦非他竅可以大開之比,況濕濁之水,又非山溪江河急湍之比,盡可舒徐曲折,順下而流,今乃急不及待,橫溢而出者,是衝任胞宮之火熾氣逆所逼迫而使之者也,二也。治之先降衝任逆氣,壯水而製火,佐以利導之品,所謂先期所急而後期所緩也,名曰導橫湯。(〔批〕倘無帶証僅患臍中出水,治法亦同。愈後急宜服後方以補帶脈之虛。)

嫩白薇 大生地 炒白芍 白茯苓 貫眾炭 生草 鮮石斛 大丹參 粉丹皮 鹽澤瀉 木耳炭 木通
外敷去濕填竅之藥,名曰封臍散。

醋 牡蠣(研) 白及末 側柏葉(燒灰) 共為末和勻敷之。

待其帶愈,經水亦調,無他病,乃服後方以補臍,名曰固臍飲。(〔批〕亦可作丸,但龍骨、牡蠣、龜版須煎濃汁代水為丸,而龍骨當加余兩倍。)

土炒白朮 炙當參 白歸身 醋 龜版 生草 醋 牡蠣 龍骨 醋白芍 阿膠珠 木耳炭

此方雖名固臍,其實則大補帶脈,以帶脈周遭束腰而通於臍,臍竅不固,帶脈必虛,病且百出,何以受胎,故宜多服,若常常飲茶湯然,以是而名之曰固臍飲也。

青帶第一

肝家濕熱成帶下者,其色青綠。肝性喜潤而惡濕,故有濕則性違,違則郁,郁則逆,逆則上,肝氣欲上而濕欲下,兩相牽掣而停貯於中焦脂膜之間。然無形之氣,不勝有質之濕,是以郁之既久,卒走帶脈而下胞宮。郁淺熱少者色青; 郁久熱盛者色綠。治之統與傅氏加減逍遙散。

傅氏青帶下加減逍遙散(〔批〕此方極妙。病不及血分,故減去當歸。白朮能助肝郁,故亦去之。)

白茯苓 生草 綿茵陳 陳皮 酒白芍 柴胡 黑山梔

青帶第二

肝素無病不郁,疏泄如常,寒濕入之,乘其氣化而為淡青色,得之未久者,治宜溫化。

淡吳萸 炒白芍 炒麥芽 貫眾炭 細青皮 白茯苓 韭子(研) 澤瀉

青帶第三

婦人素患白帶,有時偶帶青綠色者,此乃屬脾濕,脾之運化,賴膽汁之助,膽郁生熱,其汁溢出,濕挾之而下,故 為是証,乃偶然之事也。以六君子湯,加疏解膽郁之品治之,佐以止帶之味,其上中焦有熱者,酌清上中二焦,弗備贅也。

炙黨參 白茯苓 陳皮 青蒿子 貫眾炭 木通 製白朮 生甘草 半夏 炒竹茹 木耳炭 澤瀉

黃帶第一

黃帶者,任脈之濕熱也,督脈象干為天,而督率萬物,故曰督,厥色白。任脈象坤為地,而任載萬物,故曰任,厥 色黃,此任脈之氣化所以化濕為黃帶也。任脈上走唇齒,下達胞宮,水液往來其間,而不能容留,今以胞宮有熱阻其水 液,化而為濕,積多下注,色如黃丹濃汁。傅青主曰︰法宜以山藥、芡實補任脈即以利水,加白果為引,以黃柏清腎火,則庶幾矣,方曰易黃湯。

傅氏易黃湯

炒山藥 黃柏(鹽水炒) 車前子(酒炒) 炒芡實 白果(打碎)

黃帶第二

帶証亦有正黃色者,其色著物,滌之不去,此脾濕為黃膽也。其小溲亦必正黃,著物亦必如染,此但當作黃治,稍顧任帶脈。

製莪朮 白茯苓 法半夏 製濃朴 生梔子 山藥(炒) 製白朮 赤茯苓 綿茵陳 福澤瀉 薑黃連 貫眾(炒)

龜版 廣陳皮 甘草梢

黑帶第一

黑帶之為病,腹痛,小便時如刀刺,陰戶腫,其面必發紅,久則黃瘦,反能食,大渴引飲,此胃腑、三焦、命門、膀胱之火,合而熬煎,所以致此病也。然其來也,非一朝一夕之故,而及其成也,亦斷無延長之道。苟其早為之所,又何至成此危候哉。

傅氏利火湯

大黃 石膏 製白朮 肥知母 車前子(酒炒) 黃連 炒梔子 白茯苓 劉寄奴 王不留行

黑帶第二

前條危候,治逆則水血皆溷,無延長之道也。亦有下元虛寒者,濕在腎經,走於帶脈,由陰道出,其色淡黑,寒水之本象也。其人必面白,不渴,或卻食,兩足常冷,腰以下如坐水中,尺脈緊,或沉遲,急溫下元。

炮附子 小茴香 益智仁 獨活 貫眾炭 蘄艾葉 淡吳萸 白茯苓 桂枝 薑炭

赤帶第一

婦人憂思傷脾,脾滯生濕,積而為水,惱怒傷肝,肝郁生火,血不歸經,於是乎水與血合,走帶脈,入胞宮,淋瀝下泄,非經行,非血崩,無大苦楚,是為赤帶。傅青主曰︰此証火重濕輕,但宜補血以製火,不宜利濕,倘利其濕,則引火下行,轉難遽效云。原方錄下︰

醋白芍 酒炒當歸 黃柏 阿膠珠 酒炒香附 粉丹皮 酒炒生地 牛膝 小黑豆 紅棗

赤帶第二

其人肥胖,下元有寒,赤帶色淡,是水勝於火,濕多而血少也。治法正與前相反。

炙黨參 白茯苓 生草 法半夏 炙當歸 車前子(炒) 製白朮 製赤朮 陳皮 黑芥穗 生薏仁 貫眾炭 酒白芍 焦梔子

下元寒甚者,加吳萸、艾葉、炮薑。

竹泉生曰︰帶下一証,傅青主言之最詳,然亦只言五色各一條,但舉其正而示入。余更歷言其變,五種,凡十三條

帶下之義,亦少備矣。雖使天地之氣,將來更有變遷,然其理弗外是也。


調血精義

竹泉生曰︰調經調血,用藥不甚異,然要其指歸,血與經水,固有大不同者矣。故吾於女科,又有調血之說。

今夫經水,有血之色,兼精之質,兩無所歸,遂成廢物,無益於身,故常令泄,不過藉之以會合君相,因得調和太衝脈而已。

至於血則不然,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肉皮毛,四肢九竅百骸,莫不資之以為潤,得之以為榮也。使其不養心,則怔忡矣。不養肝,則厥逆矣。不養皮毛,則甲錯而焦落矣。不養筋絡,則麻木而拘擎矣。此豈可與經水之廢物無益身體者,同日而語哉﹗苟通其故,則知治經水有通而無補,治血苟非瘀結,亦不宜輕易而破耗也。是故經之欲補者,非亡血,即血枯也。

血之宜破者,非經閉,即血瘀也。

雖然,血之為益固不小,而其為害亦甚大,先賢有言曰︰無瘀不成勞,傳尸勞瘵,其蟲通靈,瘀為之也。故治血,雖不可輕於破,亦不得偏於補,是以謂之調血。

且夫欲知調血之精義者,必先明血脈所行之道路,五臟皆有系,除系之外,臟腑皆有脂膜,互相連屬,其形如纊縷,如絲網。《經》所謂︰心脈絡小腸,上肺,出腋。心包脈下膈,歷三焦,出腋。肝脈過陰器、小腹、絡膽、挾胃上過目系,會督脈於顛頂。脾脈絡胃,挾咽,連舌本。肺脈循胃脘,出腋。腎脈貫脊,絡膀胱,上循咽挾舌;肢者絡於心。小腸脈絡心,下膈繞胃。三焦脈布膻中,絡心包,下膈。膽脈循脅裡,絡於肝。胃脈環唇、循喉、下膈、絡脾,下挾臍。大腸脈穿膈,絡肺。膀胱脈挾脊入腰,絡腎。出於髀外,此即脂膜,與三焦油膜皆相連屬,由三焦油膜而生無數脂膜,分走於筋骨肌肉關節,而偏乎周身,血管即在其中,自臟腑入三焦,而外達於遍體,枝幹交錯,絡繹不絕,血走管中,隨氣而動,是為動脈也,故曰脈絡,又曰隧道,而統謂之血脈,亦謂之血絡。明乎此,是故知調血之道,總以充足無虧而周流不息為大宗旨者也。

經水血脈,大有異矣。然治之頗同,何也?蓋精也、血也、經水也,皆腎中天一之水所化者也。其所以化精化血化經水,皆賴君相二火之力,故水火虛,則精血經水三者皆虛,彼固同父異母,異流同源者也,故治之同者竟無異,治之異者竟不同。


調血上

竹泉生曰︰血脈不調,小則常抱血病諸証,大則竟成勞瘵,男子且然,婦女尤甚,為其以肝為先天,而陰道以血為本也。然則調血之義,可不慎重也哉。故余論次女科書,經帶之後,列調血一門。

血瘀第一

婦人經水不行,少腹有塊,或大或小,或痛或否,亦多有經水時行無阻礙者,此乃血積胞宮也。非經水能為塊也。

經水中有塊者,亦屬瘀血,然亦有挾痰飲敗精而成塊者,虛寒人少腹有瘀塊,治宜溫痛,有郁熱者,加龜版、丹皮、白芍之屬。

黨參 當歸 黑姜 炙鱉甲 淡吳萸 莪朮 芎 艾葉 荸薺粉 桃仁泥

血瘀第二

少腹無塊,小溲時刺痛不可忍,水自利者,為血結精竅,或在血管,男子亦有患之,治之勿利水。

當歸尾 桃仁 黑芥穗 淡蓯蓉 生草梢 藕節 鹽黃柏

血瘀第三

風血相搏,瘀阻關節,掣痛若廢,是為歷節,祛風行瘀為主。

鹿銜草 威靈仙 茜草 虎骨 宣木瓜 荊芥穗 酒當歸 蕪荑 川芎 酒白芍

血瘀第四

陽氣虛泄,寒著肌表,血脈瘀滯,遍體麻木不仁,是為血痺。富貴尊榮而逸豫者,多有患之。其人骨弱體豐,脈微澀,尺中或關上小緊,失治則脈隧不暢,浸為勞瘵。故仲景《金匱》合虛勞論之,而主以黃耆桂枝五物湯,誠不易之聖方也。(〔批〕因是聖方並未加減,故著分量,然皆三分之一。按︰桂、 、芍原均作三兩,今合七錢五分;生薑原作六兩,今合一兩五錢;大棗原作十二枚。)

《金匱》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二錢五) 白芍(二錢五) 桂枝(二錢五) 生薑(五錢) 大棗(四個)

竹泉生曰︰聖人之製方,盡美矣,又盡善也。黃耆助氣,大棗滋脾陰而助血,桂芍雖云分調營衛,然皆長於行血,生薑重用者,所以溫經而散寒,辛通而速行,全資其力也。

血瘀脈証第五

仲景曰︰病患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此乃因寒而瘀,瘀未甚也。仲景未立方治,但宜通,不拘一方,故略之,擬備大法。

當歸 桂枝 乾薑 艾葉 川芎 白芍 阿膠 芥穗

血瘀脈証第六

仲景曰︰病者如有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吾為之解曰︰不發熱,知非外感,血瘀不養心,故煩。滯衝任胃脈之氣,故滿。以其乾燥而渴,故知所瘀之地在衝任,胃氣因之而生火上炎也。

脈無洪數之象,故知是瘀久氣郁,熱伏陰分也。下之不出方,因事製宜也。竊謂煩甚而胸中痞痛者,與瀉心東加歸、芎、生薑、白芍治之。

瀉心東加味

大黃(酒炒) 淡黃芩 酒白芍 生薑 黃連(薑汁炒) 炒當歸 細撫芎

腹滿甚,痛而拒按者,與桃仁承氣湯。

仲景桃仁承氣湯

桃仁 大黃 芒硝 桂枝

其煩滿渴飲殺是者,擬備大法。

嫩白薇 川芎 黃柏炭 寶珠花(研沖) 大丹參 牛膝 川貝 淡薑汁(沖)

血瘀經閉第七

(〔批〕大抵血瘀屬實,為有餘之証,脈必沉緊滑數。血枯屬虛為不足之証,脈必散大浮芤,識此辨之可無誤矣。)

婦人、室女,因血氣瘀滯而經閉者,其脈反見滑數,數則為有熱,滑則為有餘,雖未見吐衄諸証,然屬之經脈逆轉,治宜降逆通瘀。陳氏曰︰經脈逆轉者,宜《金匱》麥門冬湯,加牛膝、茜草之類。

《金匱》麥門冬湯

麥門冬 人參 粳米 炙甘草 半夏 大棗

通瘀行經之品,隨時因其虛實而加之。瘀多者,減去參,逆甚而氣滿者,並去甘草;渴甚舌光剝者,重加白蜜以滋腎陰。

血瘀歷久成血枯第八

婦人有因瘀血結滯脈隧,歷久成血枯証而為勞瘵者。其始或經行不利,甚至刺痛,因而經水斷者有之,或經水先斷,小水自利,但溲時,或溲後血管作痛,如淋痛者有之,其脈不見虛大濡澀,而反得滑數之象。如是者居多,醫者誤治,但與利水泄火之劑,延久則一水二火皆絕,是速其死也。此証,先天秉氣濃,未嘗治逆者,與仲景大黃蟅蟲丸。

仲景大黃蟅蟲丸

大黃(一錢) 黃芩(二錢) 甘草(一錢) 桃仁(三錢) 蟲(二錢) 水蛭(三根) 虻蟲(一錢) 蠐螬(二錢) 干漆(一錢) 杏仁(三錢) 地黃(二錢) 白芍(二錢)
蜜丸酒服。竹泉生曰︰服之宜在空心食前。唐容川方論曰︰此丸治乾血癆,舊血不去,則新血斷不能生乾血癆,人皆知其極虛,而不知其補虛,止是助其病也。必去其乾血,而後新血得生,乃望回春,乾血與尋常瘀血不同,瘀血尚可以氣行之,乾血與氣相隔,故用嚙血諸蟲以蝕之。

其先天不足,或已治逆者,服大黃蟅蟲丸後,隔一時許,接服新製龜鹿補血膠。

鹿茸 當歸 炙當參 遠志肉 川芎 桂圓肉 龜膠 阿膠 製白朮 炒棗仁 炙草 大棗肉 木香 茯苓 血余 膏大 麥冬 白蜜 生薑

另用交趾肉桂,去粗皮研末攪入,開水化服。

其水不涸,而陽虛甚,但倦臥不喜言語者,急扶二火,補脾氣,俟其神少振,仍按上法治。

製附子 野山參 北五味 遠志筒 川石斛 交趾桂 製於朮 麥冬肉 龍眼肉

血瘀隨枯第九

血瘀成 瘕,旋即經閉,因而枯涸,此乃血將枯而先瘀,非以瘀而枯也。但問經水未斷之前,所下無若秫米、綠豆大瘀塊者,即以純虛論,何也?瘀塊皆小於綠豆,下之時極痛,此乃脈隧之瘀,結於血管,以妨新血之生,最為大害,雖其人極虛,亦宜亟破之。今無是証,雖曾有瘀塊,現有 瘕,皆置勿論,但補其枯,血液既生,瘀者自化,即不然,緩以治之,弗為害也。若先攻之,於人無益,虛者反加損矣。故治之但以歸脾湯,如鹿茸、阿膠、麥冬,如“調經門”中經水兩月一至第六條法。倘肝郁而逆者,參服逍遙散,去白朮、柴胡,加貝母、竹茹、石決明之屬。

血枯屬之經閉第一

(〔批〕上條名為血瘀,實是血枯。此條名為血枯,實系經閉。總見參伍錯綜,精辨施治不可疏忽。下條亦同。蓋經閉一候實不易辨,往往誤治致死,故一再言之,而列於血枯一門之首。)

婦人方壯強,經水斷,無寒熱,歷年不愈,人疑為血枯,非也。腎水不足,而心脾之氣不舒也。滋水源,辭氣郁,佐以調血,備大法。

大熟地 白歸身 鹽杜仲 貝母 山藥 牛膝 女貞子 山萸肉 細撫芎 白芍 木香 芥穗
其人尺脈旺,精氣足者,但交其心腎,相火太旺者,加黃柏炭。

遠志筒 茯神 首烏藤 酒白芍 炒棗仁 貝母 細撫芎

血枯屬之經閉第二

喻嘉言曰︰室女某,經閉年餘,發熱,食少,肌削,多汗,汗出如蒸籠氣水,醫謂屬血枯,與補劑,血益涸,此經血內閉,化汗外泄也。設無汗而血不流,則筋骨皮毛皆干萎而死矣。宜極苦之藥,斂血入內,下通衝脈,則熱退經行,而汗自止也。與龍薈丸,日三服。

龍薈丸(一名當歸蘆薈丸)

當歸(一兩) 膽草(一兩) 梔子(一兩) 蘆薈(五錢) 青黛(五錢) 麝香(五分)黃柏(一錢) 黃芩(一兩) 黃連(一兩) 大黃(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酒丸,童便下,月餘經血略至,汗熱稍輕,減之日一服。又一月,經血大至,諸病皆瘳。(按︰每服不言多寡,酌用可也。)

血枯第三

婦女經水斷,與通經藥不效,反泄瀉便血,投四神、六君、八味之屬,瀉益甚,食少,骨瘦如柴,此血枯而不歸經也。然其血未涸,陽氣不脫,易治。加減黃土湯君鹿茸以治之。

鹿茸(生用) 熟地 阿膠 赤石脂 白歸身(炒) 白朮(土炒) 甘草 黃芩 麥冬肉 黑芥穗(〔批〕血枯血崩之証,氣不脫者易治,脫氣者危,故此下再三致意焉。)
其血未涸,氣先脫,嗆咳喘促者危。先服獨參湯或黃耆湯,少定,與加減六君子湯,君鹿茸治之。

生鹿茸 製白朮 茯苓 北五味 麥冬肉 阿膠 野山參 炙甘草 陳皮 山萸肉 赤石脂 芥穗(炒)

前方偏於補血藥,此方則補斂精氣者居多,用意各殊也。人參如無真者,以綿黃耆代之。

血枯第四

陳修園曰︰《內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奔者,死不治。馬元台注云:二陽足陽明胃也,為倉廩之官,主納水穀。乃不能納受者,何也?此由心脾所發耳,正以有不得隱曲,郁之於心,故不能生血養脾,脾亦以傷於思慮,而失其運化之司,胃亦由是不納水穀,而血脈遂枯,經水逐絕矣。(〔批〕此處略參己意。)余擬用歸脾湯,重加生鹿茸、連心麥冬,服二十餘劑可愈。郁甚者,加芍藥、柴胡。(〔批〕陳氏以一病一法分為二方,余合之。歸脾湯已見前,故不列。)

血枯傳為風消第五

風消,火盛爍肌,其消瘦有如風行之速也,宜急救胃陰,歸脾東加生地黃、地骨皮、鮮石斛、白芍、蔗漿、麥冬、白蜜之屬。

血枯傳為息奔第六

息奔,喘息上奔,氣將脫也。(〔批〕其氣將脫,必先八九至之脈,余曾親見之)。陳氏謂為胃氣上逆,與麥冬湯,大謬。《經》曰︰不治。無己為擬救元湯

野山參 山萸肉 製首烏 黑降香(磨沖) 胡桃肉(連皮用) 龍骨 北五味 紫蘇子 靈磁石(先煎去黑水)

服之氣稍平者,不死。息既平,改服鹿茸麥冬歸脾湯。加龍骨、五味。(〔批〕此方斂補元氣納歸於腎,服之息平,氣尚能歸元也。然此証能生者百中一耳,不過數日而已,先天不足者,一二日即死。

血枯第七

室女血海乾枯,甚於婦人,多死者。冬日,與假借當歸生薑羊肉湯,余以當歸補血東加味治之,或與歸脾湯,加鹿茸、麥冬。

假借當歸生薑羊肉湯(〔批〕此方用藥輕重意與原方不同,故著明之。)

當歸身(五兩炒) 乾薑(三兩) 炙甘草(四錢) 羊肉(一斤)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產後瘀痛,是但行氣血寒滯,而稍兼補意也,意不相同,故曰假借。原方當歸三兩,生薑五兩,今倒之,且增炙甘草者,意重在補血也。生薑易用乾薑,取其守而不走之義,此為無力者設也。倘然冬日,則未宜。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一兩) 當歸(五錢)

陳氏曰︰加麥冬、白芍各五錢,炙甘草二錢。虛極者,加附子一錢,以助之。按血枯之証,補血不易,況室女乎﹗自非血肉之品不可,仍宜加鹿茸三錢,或鹿角膠、龜膠各三錢。

血枯第八

陳修園曰︰女室經閉,肝脈弦上寸口魚際,非藥所能治,急與婿配則愈。或與加味逍遙散。若體常怯寒,食少腹脹,佐以六君子湯,加乾薑之類。歸脾湯、八珍湯,可以出入互用。


竹泉生曰︰人身氣化,有先後,有輕重,不明其道,無以為治,此吾所以又有氣化次序之說也。

夫腎水之於人,初無大益,真陰薰蒸之,肺出其治節,膀胱通其氣化,遂成元氣,故氣之為物也,根於腎命胞宮,通乎心肺脾胃三焦之間耳。行於唇齒則為津,達乎皮毛則為汗,而百骸由是皆有生生之氣,故為溫和者也。元氣既足,乃鼓激有餘之水,使與相火交而成精,精充滿,則循督脈上行而為腦,填乎骨中則為髓,於是乎骨強而能立矣。

又鼓激有餘之水,使與君火交而成血,血充滿,則循衝任旁達遍敷,灌溉脈隧、肌肉、筋絡,於是乎筋榮而能運動矣。

精屬陽而本乎天之氣,體動而用靜,故腦髓安居而不遷。血屬陰而本乎地之氣,體靜而用動,故脈隧營運而不息,而統乎精血陰陽者,則氣也。故精曰精氣,血曰血氣。

知此,則其先後輕重之治可得矣,是故經水枯者,補其血,血虧者補其精,精脫者,補其氣,經曰︰虛則補其母是也。

是書言血而不言精,何也?蓋補氣解郁,填精益水,散見於各証,而女子屬陰,以血為本,故其病多見於血,其精病惟濁証一種而已,古人以濁為帶,非也。帶下不自覺,非能致死,濁下則自覺之,不止者死,元氣亡也。故附志於末,以擬於失血。


調血下

竹泉生曰︰以上所論,血瘀血枯,或虛或實,宜補宜攻,皆兩相對照。此卷所列雖四種,然皆失血之候,治之宜補澀而稍帶通行。惟閃跌一証,則似崩而非崩,故宜清瘀、實此卷中之賓也。五帶雖另為一卷,其義實附與調經,調血一門,與調經之道相表裡發明,故其義直接調經。而下卷所論血証,又此卷之附也。至於此卷之末,附濁証一條,則前說言之矣。

血崩始見經多第一

(〔批〕血崩第一條即從經水而來,見得經血兩者雖不相同,實有唇齒相依之義。)經水過多,或至再行,此血不歸經,隨天癸而外溢也。其人必郁冒咽燥,腰痛疲倦,便難,脈見散大浮數,按前,“調經門”經水再至兩法治之。`

血崩屬之氣虛第二

血崩証有純因氣虛者,其血正紅,或塊結續下,其脈芤,息促,其體不瘠,面色白(〔批〕失血家津液暴涸面色多蒼,今乃面白,故知其亡陽氣虛也。)平時便秘,時複 溏,甚或完穀不化,四末常冷,治之專責脾陽,補命火,引血歸經。

人參 製白朮 炒當歸 川芎 芥穗炭 貫眾炭 炙 益智仁 龍骨 附片 山萸肉 薑炭

血崩屬之陰虛第三

血崩証,兩目黑暗,昏冒仆地,不省人事者。用獨參湯沖貫眾炭末灌之,蘇少定,氣不逆,舌不深紫,此陰虛也。

雖有浮火,勿泄之。

大熟地 製白朮 人參 當歸 麥冬肉 薑炭 大生地 生黃 甘草 元參 貫眾炭 萸肉

血崩屬之實熱第四

婦人每行人道,必下血甚多,此血海太熱也。蓋衝脈麗於陽明,下通血海,血海太熱,其血本當循衝脈而上,為吐衄嘔血,今以下關不固,火勢乘血之順下。(〔批〕血乃水質,其性順下。)破虛攻瑕而外泄,所以崩也。且壯火食氣,元氣衰耗而不能攝血,即使慎於房幃而血不歸經,久必為吐衄血厥之病,擬備大法︰(〔批〕此証不至於氣脫,故不用耆、朮。五味、甘草,非以補氣,酸甘化陰之意也。)

嫩白薇 大生地 地骨皮 元參 生黨參 金櫻子 黃柏炭 麥冬肉 醋白芍 丹參 北條參 龍骨 木耳炭 芥穗炭 北五味 甘草

服前藥數劑,尺脈靜,宜與補氣血之品,佐以和血。蓋失血家氣必虛,衝任脈傷,又服涼劑,恐凝結也,然必戒客止百日。(〔批〕前方救急,此方善後。不補氣,無以生血,不補血無以養火,勢必發作也,更兼和血,其義大備矣。)

生潞黨 生草 全當歸 炒準藥 甘杞子 阿膠珠 焦冬朮 茯苓 大熟地 鹽杜仲 炙龜版 炒白芍 延胡索 蒲黃(沖) 麥冬肉 芥穗炭
渴甚者,去朮加花粉、石斛。五心熱者,去熟地,加竹心,三十劑。

血崩由於經沖血管第五

(〔批〕傅青主原文稍加修節。逾曰︰此與上條証相似,然血海熱甚者,胃液必耗而渴,尺脈必洪數,此証無是。但血管有夙精,當隱隱作痛也。倘血管不痛,則非問其失無從臆斷,甚至閉塞者,服行經藥,血管當大痛,下秫米、綠豆大瘀塊,如上卷“血瘀”第九條所論也。亦當於此加重黃柏服之。)

婦人每交合,則血流不止,雖未若血崩之甚,而歷久不愈,氣血耗傷,恐致血枯之憂。此証由於犯經交合,精沖血管,經水欲出,精逆射之,則相裹而滯於血管。交接之際,淫氣感召,舊精欲出而未能,而經血反觸動而出矣。方用引精止血湯。竹泉生曰︰此傅氏原論,余稍加節而飾之,其義精絕。蓋精血相裹,著於血管,即當閉塞不通,而成血瘀為枯之証,今獨幸其精少也。

傅氏引精止血湯

潞黨參(五錢) 白茯苓(三錢去皮) 芥穗(三錢) 萸肉(五錢) 製白朮 (一兩) 大熟地(一兩) 黑姜(一錢) 黃柏(五分) 酒炒車前子(三錢)

方論,四劑愈,十劑則血管之傷痊。方用參朮補氣,地萸補精,精氣足則血管流通,又用茯苓、車前以利竅;用黃柏直入血管以去夙精;用芥穗以去敗血;黑姜以止血管之口,調停曲折,畢盡其其妙,故能治陳 也。雖必慎欲三月,始後無虞。此方絲絲入扣,確不可易。

血崩屬之房勞第六

(〔批〕此証難於置問,即於素無崩証,知為房勞。先崩而後產,知非胎滑也。此余心得。)

婦人素無崩中証,孕三月,忽先血崩,其胎隨墮,此由氣弱房勞,精泄過多所致也。法當大補精氣,佐以補血,錄傅氏方如下︰炙潞黨 大熟地 杜仲炭 當歸 製白朮 白茯苓 山萸肉 甘草此溫補之方也。倘胎下後,尚有瘀塊︰無熱者,加川芎、桃仁泥;有熱者,加龜版、丹皮;無瘀五心熱,骨蒸者,以生地代熟地,以金櫻子代山萸,加地骨皮;肝陽上逆,兩脅刺痛者,加白芍、決明、延胡索。

血崩由於房勞或氣沖血室所致第七

婦人逾七七經絕之年,貪歡浪戰,血室大開,以致崩決;或孀婦腎不納氣,氣沖血室,皆致崩証,其治法亦同。(〔批〕五六十歲,經忽複行,亦崩之漸,此方主之,或加黑芥穗引血歸經皆宜之。)

酒當歸 山萸肉 炙黨參 杭芍炭 五味子 三七末(沖) 生黃 大熟地 炒準藥 貫眾炭 冬桑葉 生草

血崩由於肝郁第八

血崩証,善惱怒煩恨,咽燥脅痛,乾嘔吞酸,或口苦,筋絡掣痛,此肝氣郁結而急,血不歸經也。法宜平肝解郁為主。

醋炒白芍 土炒白朮 白歸身 貝母 地骨皮 酒炒生地 四製香附 三七末 甘草 黑梔子 芥穗(炒黑) 石決明(搗) 貫眾炭

產後血崩第九

產後血大下,色鮮紅,腹雖痛,然喜按,當以崩治,先與加參生化湯,去桃仁。

人參 當歸 川芎 炙草 炮薑
繼與大補氣血兼佐和血之劑,即以上第四條第二方酌用之。(〔批〕黨參用炙者,去龜版、蒲黃、白芍,加黃耆治之。)

產後血崩第十

臨產前交合房勞,產後半月不慎房幃,或中氣素虛,不能攝血,皆致崩証,且汗多息短形脫脈絕,此危候也。死者十常八九,急與獨參湯,氣複者可治。

遼人參 當歸 熟地 炒準藥 蒸萸肉 製白朮 黃耆 附子 生棗仁 炙甘草

血崩由於閃跌第十一

婦人跌墜閃挫,惡血下注,狀如血崩。然腹痛拒按,久則面黃形願,治當消瘀,傅氏用逐瘀止血湯。

傅氏逐瘀止血湯

酒炒生地 大黃 歸尾 醋炙龜版 炒桃仁泥 赤芍 丹皮 炒枳殼

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者,皆宜照此法治之。嘔血者,血聚於胃,宜加川朴。此証始有塊痛,其後塊消痛去者,下血赤而不紫,是因閃跌而血不歸經也,當作崩治。或本欲崩下,因少有閃跌,震動暴注,亦作崩論。其別在血色塊痛也。

妊娠崩漏第十二

妊娠無腹痛胎動証,時時下血,是為胎漏,以血熱而氣不攝也。苟非氣虛不攝,必郁久而大崩矣。錄傅氏原方如下潞黨參 酒炒生地炭 杭芍炭 甘草 川斷肉 酒炒黃芩炭 益母草

溲血

婦人溺血,時血清澈(〔批〕時或清澈無血,故知非但屬肝熱也。其人善煩怒懊憹,燥渴,脈濡數,與龍膽瀉肝湯。

不效。當以失血論,補而和之,引使歸經。

膽草 梔子 生地 芥穗(炒黑) 木香 木通 澤瀉 當歸 白芍(醋炒) 炙草

瀉血

婦人經水素以時下,經前後數日,忽瀉血甚多,色鮮紅,此亦血不歸經,乃崩類也。(〔批〕此屬失血,與經水橫行旁流大腸者不同。經水旁流習以為常,人不大憊也。)瀉後人必憊甚,或至氣短,擬備大法。

炙當歸 川芎 甘草 赤石脂 粟殼 生潞黨 白芍 芥穗 地榆炭 紅曲
氣促者,另服遼人參;肝逆,加 牡蠣;腹痛,加延胡索。

嘔血

婦人經水以時下,(〔批〕月事時下,知非倒經,降逆清熱,雖相同,而一則宜兼行瘀,一則補虛,為迥不同耳。)忽嘔血,或至沖湧而出,目黑神憊,此肝急沖氣逆,血不歸經,當以失血論,擬備大法。

嫩白薇 甘草 川石斛 麥冬肉 阿膠 炒當歸頭 大生地 白芍 北沙參 鹿角膠 淮藥 芥穗炭
服三四劑後,去白薇、歸頭,加黨參,白朮,茯神,接服十劑。

附︰白濁証

婦人經帶,皆由衝任帶三脈血管而下,方下之時,苟無瘀阻,初不自覺。至於濁証則與男子遺精無異,由精竅出,多自覺之。但欲以情白醫者而不可為言,故莫能辨之也。余幼時,聞戚黨有患是者,經水不閉,醫以帶下治之,弗效,兩三月遂死。蓋帶無死患,矧月事通乎。然病者不可自言,何以辨之?曰︰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但問將出時自覺之,無他病而常常郁冒,脈浮芤,則可以確知為濁而非帶証矣。此虛寒精滑也,有浮火勿問。

黨參 熟地 益智仁 菟絲子 黃耆 萸肉 骨碎補 女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