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元 王國瑞


一百二十穴玉龍歌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痊沉 。玉龍之歌世罕得,研精心手無差訛。
吾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行針殊絕妙無比,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良醫。傴者立伸患者起,從此名馳湖海知。
(曲池補,人中瀉;風池補,絕骨瀉)

中風

中風不語最難醫,頂門髮際亦堪施。百會穴中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頂門︰即囟會穴。上星後一寸。禁不可刺,灸七壯,針瀉之。
百會︰頂中央旋毛中,取眉間印堂至髮際折中是穴。針一分許。中風,先補後瀉,多補少瀉。灸七壯,無補。

口眼歪斜

中風口眼致歪斜,須療地倉連頰車。左瀉右依師語, 右瀉左莫教差。
地倉︰在口傍直縫帶路下,針一分。
頰車︰在耳後墜下三分,沿皮向下透地倉一寸半,灸二七壯。

頭風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子女驚風皆可治,印堂剌入艾來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髮際五分。針三寸,先補後瀉,瀉多補少。
印堂︰在兩眉間宛宛中。針一分,沿皮先透左攢竹,補瀉後轉歸原穴;退右攢竹,依上補瀉急補,通神之穴也。

偏正頭風

頭風偏正最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更要沿皮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
絲竹︰在眉後入髮際陷中,沿皮向後透。
率谷︰在耳尖上一寸。針三分,灸七壯。開口剌,痛則瀉,眩暈則補。

頭風痰飲

宜瀉風池穴。

偏正頭風有兩般,風池穴內瀉因痰。若還此病非痰飲,合谷之中仔細看。
風池︰在耳後顳 骨筋下入髮際,橫針一寸半入風府。先補後瀉,可灸七壯、二七壯。
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縫中,脈應手。直剌入一寸半,看虛實補瀉。

頭項強痛

項強兼頭四顧難,牙疼並作不能寬。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承漿︰在唇下宛宛中。直針三分,可灸七壯,瀉之。
風府︰在項後入髮際一寸,兩筋間,言語則起,不言語則陷下處是穴。針三分,不可深,深則令人啞噤。

牙疼

(附︰嘔吐)

牙疼陣陣痛相煎,針灸還須覓二間。翻嘔不禁兼吐食,中魁奇穴試看看。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骨縫中。針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七壯,看虛實補瀉。
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灸二七壯,瀉之。禁針。

乳蛾

乳蛾之症更希奇,急用金針病可醫。若使遲延難整治,少商出血始相宜。
少商︰在大指甲邊內側端,去爪甲如韭葉。針入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瀉之,三棱針出

鼻淵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若更頭風並眼痛,上星一穴刺無偏。
上星︰在髮際一寸半,取穴以手掌後橫紋按鼻尖,中指頭盡處是穴。直針三分,灸七壯。鼻淵則補,不聞香臭則瀉。應太淵穴,見後痰嗽歌。

不聞香臭

不聞香臭從何治,須向迎香穴內攻。先補後瀉分明記,金針未出氣先通。
迎香︰在鼻孔旁五分縫中,直針一分,沿皮向後上三分,瀉多補少。禁灸。

眉目間痛

眉目疼痛不能當,攢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目疼亦同治,剌入頭維疾自康。
攢竹︰在眉尖陷中。針二分,沿皮向魚腰,瀉多補少。禁灸。
頭維︰在額角髮際,沿皮向下透至懸厘,是穴在額角。疼痛瀉,眩暈補。灸二七壯愈。

心痛

九般心痛及脾痛,上脘穴中宜用針。脾敗還將中脘瀉,兩針成敗免災侵。
上脘︰在臍上五寸。直刺三寸半,看虛實補瀉。
中脘︰在臍上四寸。法用草從鳩尾下至臍,折中是穴。直刺二寸五分,灸五十壯止。補

三焦

三焦邪氣壅上焦,舌乾口苦不和調。針刺關沖出毒血,口生津液氣俱消。
關沖︰在手小指次指內側端,如韭葉大。針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瀉。禁灸。(小指次指者,無名指也。)

上焦熱

(附︰心虛膽寒)

少沖穴在手少陰,其穴功多必可針。心虛膽寒還補瀉,上焦熱涌手中尋。
少沖︰在手小指內側端,去爪甲如韭葉大。直刺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看虛實補瀉。禁通
裡︰在腕後起骨上一寸。直針一分,宜瀉不宜補,愈補愈發。禁灸。

痴呆

痴呆一症少精神,不識尊卑最苦人。神門獨治痴呆病,轉手骨開得穴真。
神門︰在手掌後,高骨陷中。針入三分,灸七壯。應後溪穴。

赤目

眼睛紅腫痛難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睛明魚尾穴,太陽出血病全消。
睛明︰在目內 淚孔中。針入一分半,略針向鼻,瀉。禁灸。
魚尾︰即瞳子 ,在目上眉外尖。針一分,沿皮向內透魚腰,瀉。禁灸。太陽,在額

目病隱澀

忽然眼痛血貫睛,隱澀羞明最可憎。若是太陽出毒血,不須針刺自和平。
太陽︰在額紫脈上,出血,三棱針刺之。應睛明穴。

目熱

心血炎上兩眼紅,好將蘆葉搐鼻中。若還血出真為美,目內清涼顯妙功。
內迎香︰在鼻孔內,用蘆葉或箸葉作卷,搐之,血出為好。應合谷穴。

目爛

風眩爛眼可憐人,淚出汪汪實苦辛。大小骨空真妙穴,灸之七壯病除根。
大骨空︰在手大拇指第二節尖上。灸七壯。
小骨空︰在手小指第二節尖上。灸七壯,禁針。

目昏

肝家血少目昏花,肝俞之中補更佳。三里瀉來肝血益,雙瞳朗朗淨無瑕。
肝俞︰在背九椎兩旁各一寸半。灸七壯,針入二分。
三里︰在膝下三寸,貼骨外廉。針三分,瀉之。

耳聾

(附︰紅腫生瘡)

耳聾氣閉不聞音,痛癢蟬吟總莫禁。紅腫生瘡須用瀉,只從聽會用金針。
聽會︰在耳珠前陷中,口開方可下針。橫下針刺半寸,灸二七壯。應合谷、足三里。

聾癘

(二症)

若人患耳即成聾,下手先須覓翳風。項上倘然生癘子,金針瀉動號良工。
翳風︰在耳後陷中,開口得穴。針入半寸,瀉之,灸七壯。

啞門一穴兩筋間,專治失音言語難。此穴莫深惟是淺,刺深反使病難安。
啞門︰在項後入髮際五分,直針三分,莫深,深則令人啞。瀉之,不補,灸七壯。

痰嗽喘急

咳嗽喘急及寒痰,須從列缺用針看。太淵亦瀉肺家疾,此穴仍宜灸更安。
列缺︰在大指直上,叉手中指盡處是穴。針入三分,橫針向臂,瀉之。
太淵︰在掌後陷中三分。瀉之。

咳嗽腰痛

(附︰黃膽)

忽然咳嗽腰膂痛,身柱由來穴更真。至陽亦醫黃膽病,先瀉後補妙通神。
身柱︰在背第三椎骨節。針三分,灸七壯,瀉之。
至陽︰在背第七椎骨節尖。針三分,灸七壯,看虛實補瀉。

傷風

傷風不解咳頻頻,久不醫之勞病終。咳嗽須針肺俞穴,痰多必用刺豐隆。
肺俞︰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壯。
豐隆︰在足腕解溪上八寸。直針二分半,看虛實補瀉,灸二七壯。

咳嗽鼻流清涕

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噴嚏須針風門穴,咳嗽還當艾火深。
風門︰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中。

哮喘一症最難當,夜間無睡氣惶惶。天突尋得真穴在,膻中一灸便安康。
天突︰在結喉陷中。針可斜下半寸,灸七壯,瀉之。
膻中︰在兩乳中間。可瀉,灸七壯,禁針。

氣喘

氣喘吁吁不得眠,何當日夜苦相煎。若取璇璣真個妙,更針氣海保安然。
璇璣︰在天突下一寸。直針入三分,瀉之,灸七壯。
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宛宛中。刺入三分,灸七壯,看病補瀉。

哮喘痰嗽

哮喘咳嗽痰飲多,才下金針疾便和。俞府乳根一般刺,氣喘風痰漸漸磨。
俞府︰在巨骨下,璇璣旁二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看虛實補瀉。
乳根︰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針一分。灸五壯至七壯,看病補瀉。

口氣

口氣由來最可憎,只因用意苦勞神。太陵穴共人中瀉,心臟清涼口氣清。
太陵︰在掌後橫紋中。針三分,瀉之。
人中︰在鼻下三分陷中。針三分,直針向上。

氣滿

小腹脹滿氣攻心,內庭二穴刺須真。兩足有水臨泣瀉,無水之時不用針。
內庭︰在足兩趾歧骨間。直刺三分,可瀉補,灸二七壯。
臨泣︰在俠溪上三趾四趾間。針三分,禁灸。可以出一身之水,瀉用香油抹孔穴則針孔

(附︰心悶、手生瘡)

勞宮穴在掌中心,滿手生瘡不可禁。心悶之疾大陵瀉,氣攻胸腹一般針。
勞宮︰在掌心,屈無名指,盡處是穴。針三分,灸七壯。太陵見前。

肩腫痛

肩端紅腫痛難當,寒濕相搏氣血狂。肩 穴中針一遍,頓然神效保安康。
肩 ︰在肩端上,舉手陷中。針二寸半。若手臂紅腫疼痛,瀉之;寒濕麻木,補之。

肘攣筋痛

(二首)

兩手拘攣筋骨痛,舉動艱難疾可增。若是曲池針瀉動,更醫尺澤便堪行。
曲池︰在肘後外輔。
尺澤︰在肘中大筋外陷中。用手如弓,方可下針。先補後瀉,針半寸,禁灸。

筋急不和難舉動,穴法從來尺澤真。若遇頭面諸般疾,一針合谷妙通神。
尺澤、合谷︰見前文。

臂痛

兩胛疼痛氣攻胸,肩井二穴最有功。此穴由來真氣聚,瀉多補少應針中。
肩井︰在肩端上,缺盆盡處。直針寸半停針。此穴五臟真氣聚,不宜補,不宜久停針。
氣虛人多暈亂,急瀉之三里。應支溝穴。

肩背痛

肩臂風連背亦痛,用針胛縫妙通靈。五樞本治腰疼病,入穴分明疾頓輕。
五樞︰在臂部肩端骨下直縫尖。針入二寸半,灸二七壯,看虛實補瀉。

虛羸有穴是膏肓,此法從來要度量。禁穴不針宜灼艾,灸之千壯亦無妨。
膏肓︰在背骨四椎下,微約五椎上,微少四肋之間是穴,各三寸。用竹杖、兩手撐開,陷

虛弱夜起

老人虛弱小便多,夜起頻頻更若何。針助命門真妙穴,艾加腎俞疾能和。
命門︰在背骨十四椎下,與臍平。灸二七壯,禁針,針則愈甚,宜補不宜瀉。
腎俞︰在命門兩旁各一寸半。灸法依前,針法依前。

膽寒心驚鬼交白濁

膽寒先是怕心驚,白濁遺精苦莫禁。夜夢鬼交心俞瀉,白環俞穴一般針。
心俞︰在背五椎兩旁一寸半,沿皮向外一寸半。灸七壯,不可多,先補後瀉,亦不宜多
白環俞︰在二十一椎兩旁一寸半。直針一寸半,灸五十壯。夜夢鬼交,婦人白濁,宜補

勞証

傳尸勞病最難醫,涌泉穴內莫憂疑。痰多須向豐隆瀉,喘氣丹田亦可施。
涌泉︰在腳底心,轉足三縫中,又以二指至足跟盡處折中是穴。直針三分。傷寒勞瘵,有血可療,無則危。先補後瀉。
丹田︰在臍下三寸。針八分,補多瀉少,可灸百壯。豐隆見前。

盜汗

滿身發熱病為虛,盜汗淋漓卻損軀。穴在百勞椎骨上,金針下著疾根除。
百勞︰在背第一椎骨穴上。針三分,灸二七壯,瀉之。應肺俞穴。

腎虛腰痛

腎虛腰痛最難當,起坐艱難步失常。腎俞穴中針一下,多加艾火灸無妨。
腎俞︰見前。

腰脊強痛

脊膂強痛瀉人中,挫閃腰疼亦可針。委中亦是腰疼穴,任君取用兩相通。
人中︰即水溝穴,在鼻下三分銜水突起處是穴。針三分,向上些,少瀉無補,法灸七壯
委中︰在膝後 紋動脈中。針一寸,見血即愈。

手腕疼

腕中無力或麻 ,舉指酸疼握物難。若針腕骨真奇妙,此穴尤宜仔細看。
腕骨︰在手腕起骨前陷中,翻手得穴。針入三分,灸二七壯,瀉之。手麻木則補,可灸

臂腕痛

手臂相連手腕疼,液門穴內下針明。更有一穴名中渚,瀉多勿補疾如輕。
液門︰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針入一分,沿皮向後透入陽池,瀉之。
中渚︰在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後。針入一分,沿皮向後透腕骨,瀉之。

虛煩

連月虛煩面赤妝,心中驚恐亦難當。通裡心原真妙穴,神針一刺便安康。
通裡︰在腕後側,起骨後一寸。直針半寸,瀉之,禁灸。

腹中氣塊

腹中氣塊最為難,須把金針刺內關。
八法陰維為妙穴,肚中諸疾可平安。
內關︰在手掌後橫紋二寸,兩筋間。直刺,透外關,先補後瀉。名陰維穴,禁灸。應照

腹痛

腹中疼痛最難當,宜刺太陵並外關。若是腹痛兼閉結,支溝奇穴保平安。
外關︰在腕後骨上二寸。直針透內關,先補後瀉,灸七壯。太陵見前。
支溝︰在腕後三寸,對間使。針三分,透間使,灸七壯。間使見後瘧疾下。

吹乳

婦人催乳痛難熬,吐得風痰疾可調。少澤穴中明補瀉,金針下了腫全消。
少澤︰在手小指端外側,去爪甲如韭葉大。刺一

白帶

婦人白帶亦難治,須用金針取次施。下元虛憊補中極,灼艾尤加仔細推。
中極︰在臍下四寸。直針二寸半,灸五十壯。婦人無子,宜刺灸,則有子,先瀉後補。
血氣攻心,先補後瀉。

脾疾反胃

脾家之疾有多般,反胃多因吐食餐。黃膽亦須腕骨灸,金針中脘必痊安。
腕骨︰在手腕側,起骨前陷中。針二分,看虛實補瀉,灸三七壯。
中脘︰在臍上四寸。針二寸五分,灸五十壯,補多瀉少。

腿風

環跳為能治腿風,居 二穴亦相同。更有委中出毒血,任君行步顯奇功。
環跳︰在髀樞研骨下一指,側臥,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針三寸半,補少瀉少,可灸。
居 ︰在環跳上一寸,取法如前。

膝腿無力

膝疼無力腿如癱,穴法由來風市間。更兼陰市奇妙穴,縱步能行任往還。
風市︰在膝外廉上七寸,垂手中指盡處是穴。針入半寸,多補少瀉,灸七壯。
陰市︰在膝上正七寸,垂手中指點穴。針入半寸,先補後瀉,灸二七壯。

腿痛

髖骨能醫兩腿痛,膝頭紅腫一般同。膝關膝眼皆須刺,針灸堪稱劫病功。
髖骨︰在膝蓋上一寸,梁丘穴兩旁各五分。直針半寸,灸二七壯,隨病補瀉。
膝關︰在膝蓋骨下,犢鼻穴旁。橫針透膝眼,灸二七壯,隨病補瀉。
膝眼︰在膝下是穴,針三分,禁灸。

膝風

紅腫名為鶴膝風,陽陵二穴便宜攻。陰陵亦是神通穴,針到方知有俊功。
陽陵泉︰在膝外輔骨下一指陷中。橫針透陰陵泉,針入二寸,看病補瀉。
陰陵泉︰在膝內輔骨下空陷中。橫針透陽陵泉。又法︰取曲膝之橫紋尖頭是穴。針二

腳氣

寒濕香港腳痛難熬,先針三里及陰交。更兼一穴為奇妙,絕骨才針腫便消。
三里︰見前。
三陰交︰在內踝上三寸,取中骨陷中。又云,在內踝上八寸。香港腳,三寸,瀉;婦人鬼胎,八寸,針三分。
絕骨︰在足外踝上三寸。橫針二分半,灸二七壯。

腳腫

腳跟紅腫草鞋風,宜向昆侖穴上攻。再取太溪共申脈,此針三穴病相同。
昆侖︰在足外踝後陷中。橫針透呂細穴,灸二七壯,瀉多補少。
太溪︰在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
申脈︰在足外踝骨節下,赤白肉際橫紋。刺半寸,瀉多補少,禁灸。

腳背痛

丘墟亦治腳跗疼,更刺行間疾便輕。再取解溪商丘穴,中間補瀉要分明。
丘墟︰在足外踝前三分。麻木補之,如腳背紅腫,出血甚妙。
行間︰在足大趾次趾虎口兩岐骨間。針半寸,灸二七壯,疼痛瀉之,癢麻補之。
解溪︰在足腕上大筋外宛宛中。針半寸,灸七壯,如頭重、頭風,先補後瀉,此即草鞋帶穴也。
商丘︰在足內踝下,微前三寸。斜針三分,後透昆侖。

腳疾

腳步難移疾轉加,太沖一穴保無它。中封三里皆奇妙,兩穴針而並不差。
太沖︰在行間上二寸。直針半寸,禁灸。
三里︰見前。
中封︰在足腕上,筋內宛宛中。針半寸,灸二七壯。

瘧疾

瘧疾脾寒最可憐,有寒有熱兩相煎。須將間使金針瀉,瀉熱補寒方可痊。
間使︰在掌後橫紋直上三寸,兩筋間。直透支溝,灸二七壯,熱多瀉,寒多則補,針入

時疫瘧疾

時疫瘧疾最難禁,穴法由來用得明。後溪一穴如尋得,艾火多加疾便輕。
後溪︰在手小指本節後,握拳橫紋尖。針半寸,灸七壯,同間使補瀉法。

瘰癧

瘰癧由來隱疹同,療之還要擇醫工。肘間有穴名天井,一用金針便有功。
天井︰在肘尖骨上陷中。取法用手叉腰方可下針,內少海穴,外小海穴。針三分,瀉之

九般痔疾最傷人,穴在承山妙如神。縱饒大痛呻吟者,一刺長強絕病根。
承山︰在仆參上八寸,腿肚下分肉間。
長強︰在二十一椎下,尾閭大骨當中是穴。針一寸,大痛方是穴。灸二七壯,瀉之。又

大便閉塞

大便閉塞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溝來瀉動,方知醫士有神功。
照海︰足內踝下白肉際。針四分,瀉之。
支溝︰見前。

身痛

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宜細詳。有筋有骨須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不定穴︰又名天應穴,但疼痛便針,針則臥,針出血無妨,可少灸。

驚癇

五癇之症不尋常,鳩尾之中仔細詳。若非明師真老手,臨時尤恐致深傷。
鳩尾︰在胸前鳩尾骨下五分。針二寸半,不宜多灸,灸多令人健忘,灸一七壯。非老師高手不可下針,至囑至囑。

水腫

病稱水腫實難調,腹脹膨 不可消。先灸水分通水道,後針三里及陰交。
水分︰在臍上五分。灸五十壯。單腹脹宜瀉,氣滿腹疼先補後瀉。
三里︰見前。
三陰交︰見前。與絕骨相對,灸一七壯,治法同水分。

疝氣

(三首)

由來七疝病多端,偏墜相兼不等閑。不問豎 並木腎,大敦一瀉即時安。
大敦︰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大及三毛中。針三分,沿皮向後三分,有瀉有補。此穴亦治足寒濕香港腳。

豎 疝氣發來頻,氣上攻心大損人。先向閣門施瀉法,大敦複刺可通神。
閣門︰在玉莖毛際兩旁各三寸。針一寸半,瀉之,灸五十壯。

沖心腎疝最難為,須用神針病自治。若得關元並帶脈,功成處處顯良醫。
關元︰在臍下三寸。針二寸,灸隨年壯。即丹田也。補,不瀉。

痔漏

痔漏之疾亦可針,裡急後重最難禁。或癢或痛或下血,二白穴從掌後尋。
二白︰在掌後橫紋上四寸,兩穴對並,一穴在筋中間,一穴在大筋外。有一法用草從項後轉至結喉骨尖,骨盡折了,將草折於兩,中對大指虎口縫,雙圈轉,兩頭點掌後臂上,草盡處是穴。灸二七壯,瀉之,禁灸。

瀉泄

脾泄為災若有餘,天樞妙穴刺無虞。若兼五臟脾虛証,艾火多燒疾自除。
天樞︰在臍兩旁各二寸。針一寸,灸五十壯,宜補。應脾俞穴。

傷寒

傷寒無汗瀉複溜,汗出多時合谷收。六脈若兼沉細証,下針才補病痊瘳。
複溜︰在足內踝上二寸。針一分,沿皮向骨下一寸半,灸二七壯。神效。
合谷︰在手虎口陷中。寒補,熱瀉。

傷寒過經

過經未解病沉沉,須向期門穴上針。忽然氣喘攻心脅,三里瀉之須用心。
期門︰在乳下四寸第三肋端。針一分,沿皮向外一寸五分。先補後瀉,灸二七壯。

腳細筋疼

腳細拳攣痛怎行,金針有法治懸鐘。風寒麻痺連筋痛,一刺能令病絕蹤。
懸鐘︰在足外踝三寸。針三分。應環跳穴。

牙痛

風牙蟲蛀夜無眠,呂細尋之痛可蠲。先用瀉針然後補,方知法是至人傳。
呂細︰在足內踝骨肉下陷中。針三分,大瀉盡方補,痛定出針,灸二七壯。

心腹滿痛

(附︰半身麻痺、手足不仁)

中都原穴是肝陰,專治身麻痺在心。手足不仁心腹滿,小腸疼痛便須針。
中都︰在足內踝上七寸。針一寸半,沿皮向上一寸,灸七壯。

頭胸痛

(嘔吐、眩暈)

金門申脈治頭胸,重痛虛寒候不同。嘔吐更兼眩暈苦,停針呼吸在其中。
金門︰在足外踝跗骨下陷中。針三分,透申脈,瀉實補虛,灸二七壯。
申脈︰在足外踝骨下赤白肉際橫紋。刺入半寸,瀉多,補少,禁灸。

小腸疝氣連腹痛

水泉穴乃腎之原,臍腹連陰痛可蠲。更刺大敦方是法,下針速瀉即安然。
水泉︰在足內踝跗骨橫量一寸,直下一寸。針五分,瀉之,灸七壯。

脾胃虛弱

咽酸口苦脾虛弱,飲食停寒夜不消。更把公孫脾俞刺,自然脾胃得和調。
公孫︰在足內側本節後一寸陷中。蜷兩腳底相對。針一寸三分。
脾俞︰在背脊十一椎兩旁一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臂細筋寒骨痛

臂細無力轉動難,筋寒骨痛夜無眠。曲澤一針依補瀉,更將通裡保平安。
曲澤︰在肘橫紋筋裡,與尺澤穴對,筋外尺澤穴,筋內曲澤穴,陷中。針三分,痛,瀉,禁灸。

穴法歌

穴法淺深隨指中,砭 尤加顯妙功。勸君若治諸般病,何不專心記《玉龍》。
聖人授此《玉龍歌》,瀉補分明切莫差。祖師定穴通神妙,說與良醫慎重加。


穴法相應三十七穴

承漿應風府 風池應合谷 迎香應上星 翳風應合谷 聽會應合谷 啞門應人中 攢竹應太肓□ 肩井應足三里 陽陵泉應支溝 昆侖應命門 昆侖應行間 申脈應合谷 太衝應昆侖 髖骨應曲池 肩井應支溝 尺澤應曲池 肩□應髖骨 間使應百勞 關衝應支溝 中渚應人中 少衝應上星 後溪應百勞 神門應後溪 通裡應心俞 百勞應肺俞 膏肓應足三里 風門應列缺 照海應昆侖 鳩尾應神門 中極應白環俞 天樞應脾俞。

注解標幽賦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人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
第一韻專論針刺之當謹慎,不可造次,須辨經絡陰陽、臟腑虛實而行補瀉也。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雲門,抵期門而最後。”
之脈,穴出期門也,為終。周而複始循環,與滴漏天度無差,號曰斗合人統也。

“正經十二,別絡走三百餘支。”
十二經絡、督任兩經貫串三百六十餘穴,以同日度並諸絡。十二經、奇經八脈、皇絡、、橫絡、絲絡,末取盡名。然不過一晝夜脈行一萬三千五百息,血行八百一十丈,一周而已

“正側偃伏,氣血有六百餘候。”
背為陽,行於陰俞;腹為陰,行於陽俞,總三百六十餘穴,左右脅肋合穴六百餘候。

“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手三陽,從手走至頭;足三陽,從頭走至足;足三陰,從足走至腹;手三陰,從胸走至手,《難經》所載明矣。

“要識迎隨,須明逆順。”
順經絡而刺是謂補,逆經絡而刺是謂瀉。手法在人,依經用度。

“況乎陰陽氣血多少為最,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
氣血多少,已注經絡,不必重論。

“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
指彈其穴,穴下氣輕、滑、慢,氣未至也,勿刺,待氣至方可刺也。穴下氣來沉、澀而急,即可刺也。

“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未至者,據虛實而候氣。”
氣至也,可留則留,可速則速。寒則留,熱則速,不可失時。候氣未至,或進或退,或按或提等,引氣至方可刺也。

“氣之至也,若魚吞鉤餌之浮沉。”
氣至穴下,若魚吞鉤,若蟻奔走,或浮或沉也。

“氣未至也,似潛處幽堂之深邃。”
穴下氣不至,若虛堂無人,刺之無功,不可刺也。

“氣至速而效速,氣至遲而不治。”
氣之至也,刺之即愈。氣未至也,如刺繡工,徒勞人爾。

“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可應,眾穴主持。”
古針有九名,毫針按七星斡運璇璣,最為常用也。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
金者,剛健中正之性,可以去邪,扶持正氣也。本形言針之為物。

“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
水有開山穿石之力,以潤下為功。針之短長深淺,如水之用也。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
斜刺,可曲,可直,可斜,可正,猶木之曲直也。

“口藏比火,進陽補羸。”
口溫針熱,補調榮衛,毋令冷熱相傷,猶火之能炎上也。

“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
土可以塞水,針可以塞病,源是以象土也。一針之用,五行俱全。

“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雖細楨於毫發,同貫多岐。”
恆所用者毫針也。按黃帝銅人流注之法,肘前膝下一寸六分,只有八分為針柄,是針二寸四分也。按氣血、經絡變化無方,惟針所治。

“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臟之虛實。”
臟腑要分表裡、虛實、寒熱,針法在斯矣。

“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熱痛痺,開四關而已之。”
太乙移宮之日,八風之邪。主人寒熱頭痛,若開辟四關,病可除也。四關者,兩手、兩足,刺之而已矣。正所謂六十六穴之中也。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神者脈也。脈息見於穴下,氣至可刺之,脈息不至則不均,不全則不定,穴下氣分不可刺也。至慎、至慎。

“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認水土是根基。”
先占口鼻,呼吸勻者可刺。水土者,太溪、衝陽也。絕則勿刺焉。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璣、百會。”
百會在頂,應天主乎氣;涌泉在足底,應地主乎精;璇璣在胸,應人主乎神。得之者生,失之者亡,應乎三才者也。

“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
上中下三部,謂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絡,一要也;天樞者,挾臍旁二寸,謂之關,二要也;地機者,脾舍之 ,在膝下五寸,下部之總,三要也。

“陽蹺、陽維並督脈,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
督脈起下極之俞,主肩背夾脊之病。陽蹺在足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膀胱穴。陽維在膀胱下命門穴,與督脈皆屬陽,為補瀉兼治脛酸、身顫、癲癇之疾。督脈為陽脈之海。

“陰蹺、陰維、任、帶、衝,去心腹脅肋在裡之疑。”
任脈起中極之俞,上毛際曲骨俞。衝脈起氣衝並足陽明至胸,散諸部中。帶脈起於季脅下一寸八分,周回一身,與任脈同治,陰脈之海也。陰蹺起於跟中。陰維起於諸陰交會處,所治“二陵、二蹺、二交,似續而交五太。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列兩肢(兩肢當作四陽陵泉、陰陵泉、陽蹺、陰蹺,交信、交儀。五太者,相接太衝、太白、太溪、太淵、太陵,商丘、商陽,二間、三間,天井、肩井相依乎手足四肢也。上下左右,前後內外交平而百病可治也。

“足見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 之間,動脈相應。
取穴莫熟於分寸,詳字意最緊。手背、足背、脊背,陽部在兩筋之旁,以指按陷下者是穴。手心、腳底、腹肚,陰之分,在筋骨 之間,以指下動脈應之是穴也。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使一經而可正。”
取五穴者,謂如陽經用甲、丙、戊、庚、壬時,取一時,分井、滎、輸、經、合,五穴既定為奇偶,三經只取一經。餘同此例。

“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異定。”
此言經絡須要精熟,督脈、任脈,一陽一陰,在明師手指,不可造次。

“明標與本,論刺深刺淺之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逕。”
日法寅、卯、辰,上為標;申、酉、戌,下為本。巳、午、未,上為標;亥、子、丑,下為

“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
門、海出入之道,俞、募終始之處,五臟各有俞、募。

“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
陰俞陰,謂之交;陽原陽,謂之會。

“更從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
《素問》云︰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陽明根於厲兌,終於頏顙;少陽根於竅陰,結籠;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少陰根於涌泉,結於廉泉;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英,此謂三結四根。有足太陽根於複溜,溜於京骨,注於昆侖,入於天柱、飛揚也;足少陽根於竅陰,溜於丘墟,注於陽輔,入於光明、天容也;足陽明根於厲兌,溜於衝陽,注於下陵,入於人迎、豐隆也;手太陽根於少澤,溜於陽谷,注於少海,入於天窗、支正也;手少陽根於關衝,溜於陽池,注於支溝,入於天牖、外關也;手陽明根於商陽,溜於合谷,注於陽溪,入於天突、偏歷也;手太陰根於少商,溜於太淵,注於列缺,入於迎香;手少陰根於少衝,溜於神門,注於通裡,入於極泉;手厥陰根於中衝,溜於太陵,注於內莖,入於天池、 門也。按︰《素問》此篇不載後一段。

“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針無不效。”
用針八法者,迎隨一也,轉針二也,指法三也,針頭四也,虛實五也,陰陽六也,提按七也,呼吸八也。補虛瀉實,損益在此八法。
五門者,井、滎、輸、經、合也。春刺井,夏刺滎,秋刺經,冬刺合,四季月刺輸穴。
五門一月一同一日,亦有五門同年辰例。客者,客邪也;主者,主氣也。知之者,刺之無有不效“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十二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
甲光明走乙肝,乙蠡溝走甲膽,丙腕骨走丁心,丁通裡走丙小腸,戊豐隆走巳脾,巳公孫走戊胃,庚偏歷走辛肺,辛列缺走庚大腸,壬飛揚走癸腎,癸大鐘走壬膀胱,三焦與包絡相為表裡,此為十二原穴。八脈者,奇經也。有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是為八脈也。八會者,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髓會陽輔,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膻中,此八穴陰通八脈,相輔而用。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
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用甲、丙、戊、庚、壬五穴,每時相配乙、丁、己、辛、癸。一時十穴,五六三十,兩手兩足相對,共計六十穴。一時平取十二經之原,亦可遍經而已矣。

“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
《經》云︰寧失其穴,勿失其經;寧失其時,勿失其氣。古人云︰有八法︰彈、捻、循、捫、攝、按、爪、切,用此如神,故不再執呼吸也。

“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
手足大病,左因右侵凌,右因左攻擊。黃帝云︰是動則病經氣,更取所生者,病血絡更然,故上下、前後、左右、腹背,交經平刺也。

“巨刺與繆刺各異,微針與妙刺相通。”
巨、微、妙,毫針之刺;繆,交平而刺;巨,隨氣色而針之,故不同也。

“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浮沉而辨臟腑之寒溫。”
此言三部九候,刺虛實、寒熱、表裡也,而後刺法行焉。

“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
古人云︰口溫針暖,毋令針冷,與皮肉相合,故不損折也。

“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
手法之原,先要左手在穴重按有準,右手輕捻至分寸,自不痛也。

“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背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
此明用針規矩法式也。

“推於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合;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伏如橫弩,應若發機。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陽維而下胎衣。”
三陰之交與三陽別走陰蹺、陽維,皆治產難、下胎、血暈,此之謂也。

“痺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
風科有一痺,言風寒濕冷而為痺也。接續,刺包、焦諸穴。女人血下有四︰崩者急下,漏者點滴下,滲者浸浸而下,帶者隨便溺而下。榮衛氣息安定,方可刺也。

“靜以久留,停針候之。”
用針刺產難、崩漏淹涎等病,皆可停針留法,罔不效也。

“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痴。”
照海通陰蹺,足少陰經也,可刺喉閉。大鐘走足太陽,可刺失心之病。

“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
百病麻癢不仁、清冷者,虛也,可補之;疼痛者,實也,可瀉之。五門所主不同,井主心下滿悶;滎主氣熱恍惚;俞主體節疼痛;經主寒熱喘嗽;合主氣逆泄利也。

“心脹咽痛,針太衝而必除;脾痛胃疼,瀉公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疼肋痛刺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而瀉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疼,瀉光明與地五。瀉陰 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此一節俞穴明注,不必重解。

“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子、丑、寅三時,陰中之少陽不足為用也。午前卯後,乃辰巳之時,陽中之老陽,可治萬病之虛寒。酉、戌、亥三時,陰中之老陰,不足生發也。離左酉南,乃未申之時,陽中之少陰,可治萬病之煩躁者。溫其虛寒則針而補之,灸而呵之;冷其煩躁則針而瀉之,灸而吹之。
以丈夫同室女、婦人,比童子治之。

“循捫彈努,留吸母以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
此言八法,虛補其母,實瀉其子也。

“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
此明左右轉針補瀉,取手俯、手仰法也。

“慎之﹗大危疾患,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飢飽醉勞而切忌。”
天有六氣,陰、陽、風、雨、晦、明;地有六邪,風、寒、暑、濕、溫、燥;人有六情,喜、怒、哀、樂、好、惡。共十八事,皆禁忌,不可針也。

“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
望日魂魄皆滿,血氣堅盈,不可補也。晦日月空已盡,人氣已衰不可瀉也。朔日月會也,月之陰魄未成,日之陽魂始生,人氣亦然,故不可瀉也。上弦月始生,氣血始結,衛氣始行,不可奪也。下弦月始減,人氣血亦空,不可古聖有云,針刺之法大禁,一月之內晦、朔、弦、望四日,謂之四忌。

“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
“位”者,胃也。灸不當其穴,損傷榮血,肝也。刺不中其法,喪敗衛氣,胃也。

“避灸處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俞,一十有二。”
忌針之穴,見《針經》第四卷。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複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複射;懸鐘、環跳,華佗刺 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免沉 ,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取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嗟夫﹗去聖愈遠,斯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炫其能而犯禁忌。愚庸志淺,難契於元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天星十一穴歌訣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徹。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侖絕。
環跳與陽陵,通裡與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專心常記此,莫與閑人說。
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一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門 。
將針治病患,有如湯沃雪。非人莫傳與,休把天機泄。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積聚,腫滿膝脛酸,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取穴當舉足,得法不為難。

內庭

內庭足兩間,胃脈是陽明,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遍身風隱疹,伸欠及牙疼,瘧病不思食,針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裡,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未得,筋緩怎梳頭,喉閉促欲絕,發熱竟無休,遍身風隱疹,針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兩指岐骨間,頭痛並面腫,瘧疾病諸般,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漫漫,齒齲鼻鼽衄,喉禁不能言,針著量深淺,令人便獲安。

委中

委中曲 裡,動脈偃中央,腰重不能舉,沉沉壓脊梁,風痺髀樞痛,病熱不能涼,兩膝難伸屈,針下必安康。

承山

承山名魚腹, 下分肉間,可治腰背痛,久持大便難,香港腳膝下腫,戰栗腰疼酸,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侖

昆侖足外踝,後向足跟尋。 腫腰尻痛,腳胯痛難禁,頭痛肩背急,氣喘上衝心,雙足難行履,動作即呻吟,要得求安樂,須將穴下針。

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針得主攣拘,冷風並濕痺,身體或偏枯,呆痴針與灸,用此沒疏虞。

陽陵

陽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膝腿難伸屈,拘攣似老翁,欲行行不得,冷痺及偏風,誠記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裡

通裡腕側後,度量一寸中,善呻並數欠,懊憹及心忪,實在四肢腫,喉間氣難通,虛則不有語,苦嘔痛連胸,肘膊連 痛,頭腮面頰紅,針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窮。

列缺

列缺腕側上,手指頭交叉,主療偏風患,半身時木麻,手腕全無力,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諸病恰如拿。


人神尻神歌訣

九部人神歌訣

一臍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手,七脊八膝九在足,輪流順數忌針灸。
九部人神禁忌圖 (缺)

九宮尻神歌訣

針家若要辨尻神,一歲坤宮外踝輪,二震還當牙共 ,三頭口乳巽宮陳,四中肩尾並窮骨,五耳乾宮背面循,六管兌宮當手膊,七為腰項艮之門,八離膝肋毋輕視,九坎當臍肘腳存,十歲依前零順走,明醫仔細與評論。
其法一歲起坤宮,二歲震宮,若一十歲仍在坤宮,二十歲震宮,三十歲巽宮,零年隨順

九部尻神禁忌圖 (缺)

太乙日游九宮血忌訣

凡八節之日,各依其宮,起一日、二日,順數一十日,仍在本宮。二十日、三十日,零數在巽……至十日複至離宮。二十日在坎,三十日在坤,四十日在震,四十一日在巽,不宜針灸左肩也。餘並同用此例。


六十六穴治証

(通支別,共九十四穴)

辛手太陰肺經

(凡五穴為井、滎、輸、經、合,後二穴為支別,共七穴)

少商 為井木。在大指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大,與爪甲根齊,白肉際宛宛中。禁灸,宜刺血,針三分,向上三分。治咳嗽喘逆,咽喉壅閉,雙蛾,枯樓風。
魚際 為滎火。在大指本節後內散脈,屈指大維尖。針三分。治傷風咳嗽,頭疼目眩,咽乾嘔吐,少氣,掌心、大指發熱痛。
太淵 為輸土。在掌後橫紋頭陷中。治咳嗽、腹脹、心疼,嘔吐上氣,眼疾。
經渠 為經金。在寸口陷中,脈會處。禁灸,傷神。針向太淵穴。治熱病、喘逆,心尺澤 為合水。在肘中紋上動脈,臂屈伸橫紋筋骨罅中。禁灸。治五般腰疼,手臂風痺。肘疼筋急,咳嗽上氣,口乾痛,癲癇。
列缺 通任脈,別走陽明。針一分,向下。在腕側,以手交叉取食指盡處,兩筋骨罅中。治傷寒,發熱無汗,氣喘寒熱,諸嗽有痰,心滿腹脹,食噎,游走氣,七 八瘕,腸風,臟毒,小便五淋,半身不遂,腕勞臂痛, 瘧,婦人血氣不和,胎衣不下,小兒脫肛。
孔最 抵手陽明,在腕上一寸宛宛中。治太陰熱病無汗,肘臂屈伸難。

庚手陽明大腸經

(正六穴,其支二穴,共計八穴)

商陽 為井金。在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向上三分。治喘急氣上,二間 為滎水。在大指次指第二節後,內側陷中。針入一分,向後三分。治肩背強痛以驚,喉痺,鼻衄,牙痛。
三間 為輸木。在大指次指第三節後內側,捻拳橫紋頭中。針一分,沿皮向後透合谷穴。治胸滿,腸鳴泄瀉,喉痺咽乾,氣喘唇焦,牙痛齒齲。孕婦勿用。
合谷 為原。在大指次指虎口岐骨間動脈中。治頭面耳目鼻頰口齒諸疾,傷寒發熱無汗,小兒疳氣,眼疾。
陽溪 為經火。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直刺下。治熱病心煩,頭風目痛,癲癇喜曲池 為合土。在肘外輔骨,屈伸、曲手橫紋頭,以手拱胸取之。治中風半身不遂,遍身風痛,瘡疥,兩手拘攣紅腫,傷寒發熱,過經不除。
偏歷 手陽明絡,別走太陰。在腕後三寸。治瘧寒熱無汗,目昏耳鳴,口 ,手痛,喉痺,鼽衄,水蠱,小便不利。
肩 兩手關系肩頭膊骨正中,兩骨間,舉臂取之。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臂攣急,筋骨酸痛,風熱隱疹。

丁手少陰心之經

(正五穴,其支二穴,共計七穴)

少衝 為井木。在手小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治五癇,心痛,熱病,胸滿氣急,手攣臂痛,掌熱。虛悲驚;實喜笑。
少府 為滎火。在小指本節,直勞宮中。治虛悲憂少氣,心痛;實癲癇,譫語,臂痛神門 為俞土。在掌後兌骨端。治瘧惡寒發熱,咽乾身熱,狂言,胸滿腹痛,減食,心驚,少氣喘嗽,唾紅吐血,遺尿,手臂難舉,五癇之疾。
靈道 為經金。在掌後一寸。治心疼悲恐,暴喑難言。
少海 為合水。在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橫紋動脈中,屈肘向頭取之。忌灸。治頭疼,項急,胸滿,心煩及肩膊手臂麻木難舉。
陰 在掌後去腕五分,動脈中。治胸滿心痛,氣逆,失音難言,衄血,洒淅惡寒,霍亂,驚恐,盜汗,小兒骨蒸。
通裡 別走太陽,在腕上後一寸。治心驚怔忡,煩悶,腹脹減食,頭面赤,四肢不遂

丙手太陽小腸經

(正六穴,其支二穴,共計八穴)

少澤 為井金。在小指端,去爪甲下一分。治項急,咳嗽、喉痺、舌瘡,目赤,婦人無乳並乳癰。
前谷 為滎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治傷風,發熱無汗,項急背強,頜腫,咽乾口渴,目赤,五指熱痛。
後溪 為輸木,通督脈。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外腕起骨前,拳尖上,治傷寒頭痛,身浮腫,中風身體不遂,腰腳沉重,項急膊痛,臂攣筋急,瘧疾寒熱,胸滿腹脹,盜汗難臥,耳聾目痛,喉痺,五癇,五淋。
腕骨 為原。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治熱病無汗,偏枯臂痛,失飢傷飽,渾身黃腫,飲食無味,目翳冷淚。
陽谷 為經火。在外側腕中,兌骨下陷中。治熱病過時無汗,顛狂亂語,耳聾,齒痛,目眩紅腫,內障。
少海 為合土。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頭取。治頭痛項急,四肢無力,手臂外廉腫痛,小腸氣,婦人經脈不行。
養老 抵少陰絡,在踝骨上一寸,沿皮向下至陽谷。治肩背強急,眼痛。
支正 別走太陽,在腕後五寸,去養老穴四寸。治五勞七傷,四肢虛乏,驚恐,肘攣指

乙手厥陰心包絡經

(正五穴,其支二穴,共計七穴)

中衝 為井木。在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陷中。無病不用,用則令人悶。治熱病無汗,九種心痛,煩悶,中風舌強,頭疼掌熱。
勞宮 為滎火。在掌中橫紋動脈中,屈無名指是穴。勿多用。治中風身體不遂,癲癇狂笑,心痛,氣喘,口臭。
大陵 為輸土。在掌後兩筋間陷中。治心膈痛,喜笑悲哀,頭痛目赤,小便不利。
間使 為經金。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治癲發狂,瘧生寒熱,心疼驚悸,嘔逆胸滿曲澤 為合水。在肘內廉陷中,屈肘取之。治心痛嘔血,胸滿口乾,肘臂筋攣。
門 手厥陰 。去腕五寸。治神氣不足,驚恐畏人,心痛嘔血,鼻衄。
內關 通陰維,別走少陽,在掌後去腕二寸,兩筋中,仰手取之。治傷寒發熱,胸滿腹脹,心痛,腸鳴冷痛,脾黃,癖塊,瀉利,食積,咳嗽哮喘,腸風痔漏,五淋。

甲手少陽三焦經

(正六穴,其支二穴,共計八穴)

關衝 為井金。在小指次指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治頭痛、喉痺,目痛,臂急肘疼。
液門 為滎水。在小指次指間陷中,握拳取。治五癇,驚悸,頭痛目赤,齒出血,手臂中渚 為輸木。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中。治脊間心後疼,頭痛,耳聾,目赤,喉痺,肘臂攣急,五指難伸及小兒目澀羞明。
陽池 為原。在手表腕上陷中。治瘧疾寒熱,心痛,胸滿,臂疼,身沉步難,腕勞。
支溝 為經火。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治傷寒無汗,胸滿,肩背脅肋疼痛,口噤,暴啞,霍亂吐瀉。
天井 為合土。在肘後大骨一寸,兩筋骨間,叉手按膝上取。治五噎十膈,翻胃吐食,風痺筋攣骨痛,咳嗽上氣,心疼驚悸,小腹脹疼及羊癇。
外關 通陽維,少陽絡。在腕後二寸,前踝骨尖後,兩筋中,覆手取。治傷寒,自汗盜汗,發熱惡風,百節酸疼,胸滿,拘急,中風半身不遂,腰腳拘攣,手足頑麻冷痛,偏正頭風,眼中冷痛冷淚,鼻衄,耳聾,眼風。
會宗 通支溝,三陽絡,在腕後三寸空中。治風癇,肌膚痛,耳聾。

乙足厥陰肝之經

(正五穴,其支二穴,共計七穴)

大敦 為井木,在足大趾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治七疝,陰肝心痛,腹脹,臍下急,中熱,尸厥,血崩。
行間 為滎火。在足大趾間動脈中。治水蠱、脹滿,心疼咳逆,吐血咽乾,寒疝,溺難太衝 為輸土。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骨罅間,動脈中,系太衝脈。治腹中諸疾,胸脅支滿,水不通,漏下,賁中疼,陰挺出,馬刀腋腫。
中封 為經金。在踝內前一寸。斜行小脈上,伸足仰趾取。治瘧寒熱,腹痛寒疝,足痛曲泉 為合水。在膝內輔骨下兩筋間,屈膝橫紋頭中。治中風、腰腳冷痛,腹痛,泄利蠡溝 別走少陽,在內踝五寸。治項急,腹痛,足寒腿酸,卒疝,小便不利,腎臟風癢,婦人月水不調,赤白帶下,臍下積疼。
中都 在內踝上七寸, 骨中,與少陰相直。治腸癖,遺疝,小腹疼,足寒脛寒,行難,婦人血崩,惡露不止。

甲足少陽膽之經

(正六穴,支別四穴,共計十穴)

竅陰 為井金。在小趾次趾岐骨間,本節前陷中。治頭昏項疼,脅痛,目赤耳聾。
俠溪臨泣 為輸木,通帶脈。在小趾次趾本節後間陷中,去俠溪寸半,垂足取。治癲癇,中風身足不遂,腰腿難辛,寒濕香港腳,手足頑麻,偏正頭風,面癢,目赤眵淚,耳聾,喉痺牙痛,失飢傷飽,四肢浮腫,面黃肌瘦,氣血不和,傷寒解利後多汗。
丘墟 為原。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治頭項強,胸滿腹脹,上氣喘促,霍亂轉筋,卒疝,瘧寒熱,腋腫,腰胯腿膝腳寒濕,酸疼紅腫,草鞋風,目生翳。
陽輔 為經火。在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治胃弱減食,腸鳴腹脹,筋攣骨痛,足腫。
陽陵泉 為合土。在膝下一寸外廉, 骨下,微側陷中。治筋病,中風半身不遂,腰腿膝腳諸病,喉痺,風痰,便毒。
絕骨 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治傷寒大熱無汗,心疼腹脹,中焦寒熱,減食吐水,腰胯急痛寒濕,遍身瘡疥,香港腳。
光明 走厥陰。在外踝五寸。治熱病無汗,中風身體不遂,與陽輔治同。虛則腿腳痿痺,酸,眼癢;實則 熱膝痛。
陽交 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內同。治寒厥驚狂,胸滿,面腫喉痺,膝 麻痺,環跳 在髀樞中,丸子骨下。兩腿間系,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治中風,身體不遂,血凝氣滯,渾身、腰腿風寒濕痺,生瘡腫癩。

巳足太陰脾之經

(正穴五,支穴二,共計七穴)

隱白 為井木。在大趾端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治腹脹,喘吐血衄,腸滑,食不化,月大都 為滎火。在大趾本節內側白肉際。治熱病遺熱不解,足心發熱,脾胃不和,胸膈太白 為輸土。在大趾內側,核骨下陷中。治熱病無汗,脾胃虛弱,腹腸鳴,嘔吐,瀉泄,霍亂,不思飲食,身熱,腿疼,手足冷,腰尻痛,大便難。
商丘 為經金。在內踝下微前陷中。治身體拘急,腿腳內廉疼,腹脹腸鳴,身寒氣逆,陰陵泉 為合水。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膝伸足取。治霍亂,腹脹喘逆,七疝八瘕公孫 通衝脈,別走陽明,在大趾本節後,去太白一寸。治婦人諸疾,產後血暈,胎衣不下風,七疝,脫肛。
三陰交 通三陰聚會處,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孕婦勿用。治身重足痿,膝內廉疼,七疝,小腸氣,便毒,小便不利,五淋。

戊足陽明胃之經

(正六穴,其支一穴,共計七穴)

厲兌 為井金。在大趾次趾端,去爪甲如韭葉。治熱病無汗如瘧,尸厥、口噤,腹脹,多睡,面腫,喉痺牙疼。
內庭 為滎水。在大趾次趾外陷中。治腹脹久瘧,四肢厥逆,牙疼,腿膝足跗紅腫。
陷谷 為輸木。在大趾次趾外間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治久瘧無汗,面腫,腹脹腸衝陽 為原。在足跗骨上,去陷谷三寸動脈。治偏風,口眼喎斜,寒熱如瘧,牙疼。
解溪 為經火。在衝陽後一寸半,腕口系鞋處。治喘嗽上氣,腹中積氣游走,頭昏目翳三里 為合土。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兩筋間,以大指次指圈其膝蓋,中指盡處是穴,舉足取。治男女百病,五勞七傷,脾胃諸氣、諸疾,諸蠱,諸眼疾,喉痺,風寒諸疼痛。
豐隆 別走太陽,外踝上八寸下廉, 外廉陷中。治身體倦怠,腿膝酸痛,四肢不收,心腹氣痛,大小便難,寒喘嗽急,喉痺氣逆。

癸足少陰腎之經

(正五穴,其支三穴,共計八穴)

涌泉 為井木。在足心近大趾大筋白肉際,屈足卷趾取。治男子如蠱,女子如狂,身熱頭痛,氣喘足寒,大便閉結。
然谷 為滎火。在內踝前起,直下一寸,大骨下陷中。勿見血。治寒濕香港腳,瘡疥癬痛,小兒臍風口噤。
太溪 為輸土。在內踝後,跟骨下,動脈陷中。治瘧寒熱,咳逆心煩,鼻衄吐血,牙疼,脛寒,小便黃赤。
複溜 為經金。在內踝上二寸,動脈陷中。治渾身疼,盜汗,腰痛引脊,腹脹腸鳴,四肢浮腫,脛寒足痿,小便雜色。
陰谷 為合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屈膝按之,應手取。治傷寒小便不通,腹疼,漏下赤白,小便黃赤。
水泉 在內踝下,太溪下一寸。治月事不來,來即心悶,陰挺出,小便淋,腹痛,目昏照海,通陰蹺,在內踝四分,赤白肉際。治傷寒發熱,咽喉腫痛,頭風胸滿,腹脹惡心,翻大鐘 走太陽,在足跟衝中,當踝後,繞跟取。治胸腹喘逆少氣,驚恐,口燥咽乾,咳吐,喉中嗚,食噎煩悶,嘔,腰疼,大便秘,嗜臥,口中熱,小便不利。

壬足太陽膀胱經

(正六穴,支穴有四,凡十穴)

至陰 為井金。在小趾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治頭風,目昏暈,鼻衄,腹脹減食,胸滿,小便難。
通谷 為滎水。在小趾外側,本節前陷中。治頭疼目赤,鼻衄,腹脹減食。
束骨 為輸木。在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治頭痛項急,目昏爛眩,小兒諸癇。
京骨 為原。在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中,按之得。治頭項腰胯筋攣骨痿諸疾,目病,昆侖 為經火。在外踝後腿骨上,大筋後五分,細脈應手。治腰尻膝足,風寒濕痺,腫痛,暴喘上氣,諸癇,便毒。
委中,為合土。在 中央, 內筋骨約紋中動脈。治身重腰痛,膝勞髀疼,四肢無力,申脈,通陽蹺。在外踝下容爪甲,白肉際。治一身,四肢拘攣痛腫,麻痺疼痛,歷節風,頭風,眉棱疼痛,目赤,鼻衄,耳聾。女人吹乳。
跗陽 在外踝上三寸,陽蹺 ,太陽後,少陽前,筋骨間。治腰腿胯脛急,酸痛,四肢承山 在兌端 腸腿肚下,分肉間,離足跟上八寸。治腰脊腿足拘攣,寒濕腳膝腫痛,大便難,痔瘡、腸風,臟毒,便癰,霍亂,轉筋。
飛揚 別走少陰。在踝上九寸。治諸癲,頭目昏沉,頸項強痛,腰腿手足歷節風,鼻鼽


流注序

天有十干,地支十二。以干加支,常遺其二。二一合化,五運六氣,是以甲、乙、丙、丁、死,所以甲猶草木,原因壬癸。氣行於天,質具於地。質氣之分陰質、陽氣,故陽主變化,陰主專靜,而莫自製。是以陽府示原,陰藏隱秘。然夫自子至巳,六陽化合;自午至亥,六陰變化。惟壬得一,癸二從之,為陰陽動靜之樞紐,氣數欲兆之時。故氣運一周,一會於壬癸,交接揮持,莫為其紀,故子午流注真訣,甲始於戌而壬亥為終,壬子、癸丑為終始之地。一順一逆,一縱一橫,一起一止,一變一互,一合一化,一君一臣,一佐一使,一生一克,一母一子,一夫一婦,交神合氣,變化無窮。所以一歲總六十穴,月、日、時,刻,一刻備六十穴,歲明,月、日如之,其何以然哉﹗日、月,三十日則一會於壬,河圖一穴居北而括萬極,此皇極先天之數所由起,五行五氣,所由化合,子午流注針法之心要也,神之變化

詩曰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是大腸辛是肺,壬屬膀胱癸腎詳。

地支十二屬

十二經行十二時,子原是膽丑肝之,肺居寅位大腸卯,辰胃流傳巳在脾,午字便隨心臟定,未支須向小腸宜,申膀酉腎戌包絡,惟有三焦亥上推。

陰陽經絡所屬

手之三陰︰肺,太陰;心,少陰;心包,厥陰。
足之三陰︰脾,太陰;腎,少陰;肝,厥陰。
手之三陽︰小腸,太陽;三焦,少陽;大腸,陽明。
足之三陽︰膀胱,太陽;膽,少陽;胃,陽明。

直年司天歌

子午少陰居,心腎共相宜,卯酉陽明胃,大腸當共知,寅申少陽膽,三焦自有期,巳亥厥陰肝,心包脈細微,辰戌行太陽,膀胱及小腸,丑未太陰土,脾肺是其鄉。

時日配合穴法圖

司天訣

司天訣圖 (缺)

手指訣

手指訣圖 (缺)

十二經原穴

手陽明大腸,合谷庚;手少陰心,通裡丁;手太陰肺,列缺辛;手太陽小腸,腕骨丙;手厥陰心包,內關己;足厥陰肝,中都乙;手少陽三焦,陽池戊;足少陽膽,丘墟甲;足太陰脾,公孫己;足太陽膀胱,京骨壬;足陽明胃,衝陽戊;足少陰腎,水泉癸。

夫婦配合原穴

大腸 金 合谷庚 合 肝 木 中都乙
心 火 通裡丁 合 膀胱 水 京骨壬
心包 內關己 合 三焦 陽池戊
小腸 火 腕骨丙 合 肺 金 列缺辛
膽 木 丘墟甲 合 脾 土 公孫己
胃 土 衝陽戊 合 腎 水 水泉癸

六脈次第

手太陰肺丑,手陽明大腸卯,手厥陰心主亥,手少陽三焦申,手少陰心午,手太陽小腸戌,足厥陰肝巳,足少陽膽寅,足太陰脾未,足陽明胃酉,足太陽膀胱辰,足少陰腎子。

六脈次第圖一 (缺)

六脈次第圖二 (缺)

另有壬子、癸丑二日在外不同,此二日,計二十四日圖,逐日配合刺,切要。
陽日陽時針陰穴,陰日陰時針陽穴;陽日陰時針陽穴,陰日陽時針陰穴。
針有劫病之功,其言信矣。移疼住痛,在乎捻指。經云︰醫療有方,針灸有法。得師逕路,補瀉分明,疾無不愈也。


磐石金直刺秘傳

中風半身不遂,左癱右瘓,先於無病手足針,宜補不宜瀉;次針其有病足手,宜瀉不宜補︰合谷一 手三里二 曲池三 肩井四 環跳五 血海六 陽陵泉七 陰陵泉八 足三里九絕骨十 昆侖十一

風毒癮疹,遍身搔癢,抓破成瘡︰曲池(灸,針瀉)絕骨(灸,針瀉)委中(出血)

天吊風,手足拽牽︰曲池 足三里(並瀉)

肺風滿面赤瘡暴生者︰少商 委中(瀉)。其瘡年深者,合谷瀉。

中風後頭痛如破︰百會(炙,次用三棱針四旁刺之血出)合谷(瀉)

傷寒有陰有陽,用意參詳,不問陰陽,七日過經不汗︰合谷(補) 複溜(瀉,汗出立愈,此穴解表發汗神妙)

傷寒一、二日,發熱如火︰曲池(瀉)委中

傷寒一、二日,頭目、腰背,面節疼痛不可轉側,氣喘,睡臥不安,虛汗不止,上體熱,下體寒戰︰曲池(瀉)複溜(補) 委中(刺不愈) 合谷(瀉)

傷寒戰汗不已︰曲池(補) 關元(灸,針補)

傷寒咳嗽寒痰︰少商 列缺(瀉)

傷寒結胸,氣攻脅肋,同治︰支溝(瀉)

傷寒小便不通︰支溝(瀉);水通︰陰谷(瀉)

頭風偏痛,不可忍,半邊口燥熱︰合谷(瀉) 解溪(左疼取右,右疼取左)

口風頭暈面赤,不欲人言︰攢竹(瀉) 三里(瀉)。未愈瀉合谷、風池。
頭風如破,眉目間痛︰陽白 解溪 合谷(並瀉)

眼目暴赤腫痛,眼巢紅︰太陽(出血) 大小骨空(灸)

青盲,雀目,視物不明︰丘墟(灸,針瀉) 足三里 委中(出血)

耳聾氣閉,腎家虛敗,邪氣攻上︰腎俞(灸) 聽會(瀉)

鼻中生瘡︰少商(出血)

鼻酸多嚏,流清涕︰囟會 風門(灸)

上牙生瘡︰人中(瀉)

下牙生瘡︰承漿(瀉)

口舌生瘡︰委中(瀉)

雙乳蛾︰少商 委中

纏喉風︰少商(灸)

喉閉︰少澤 中衝 委中

急喉閉,舌根強痛,言語不能︰少商 三里 合谷(瀉)

挫枕項強,不能回顧︰少商 承漿 後溪 委中

寒氣攻注心脾疼,發時口吐清水,飲食不進︰中脘(灸) 大陵

一切游走氣攻胸脅疼痛,語言、咳嗽難,不可轉側︰支溝(右疼瀉左,左疼瀉右) 委中

脾濕氣傷,不思飲食︰公孫(補)

腰背雜証︰人中 委中

腎虛腰疼︰腎俞(灸) 委中

氣攻腰背脊疼︰肩井 委中

腰胯疼痛,轉側難,痛則補曲池、瀉環跳;麻木則瀉曲池、補環跳。

腰膂反折強,疼連兩臂或風勞氣︰人中 肩井

風濕相搏,脊膂連腰強痛,痛則灸筋縮,麻木補肩井。

五種腰疼︰尺澤

乳疽︰委中(瀉)

手臂膊痛紅腫︰合谷

小便不通︰支溝(瀉)

手臂攣不能握物︰合谷(痛瀉之,麻補之)

腿行步難︰髖骨(痛瀉之,拘攣補之)

腰股癱瘓痛,內痛針血海,外疼針風市。

腳步難行︰曲池 承山,痛則針太衝。

腳背紅腫,疼入風︰委中

尸厥︰中極(補) 關元(灸)

水蠱四肢浮腫︰支溝(瀉) 水分 關元

疝氣︰足三里 關元(灸) 中極(灸) 三陰交 大敦

五種瘧疾︰間使(寒補熱瀉),未愈者百勞。

黃膽四肢無力︰中脘(灸) 三里(瀉)

渾身發黃︰至陽(灸) 委中(出血)

婦人經血不通︰三陰交(瀉)

婦人血氣痛︰合谷(補) 三陰交(瀉)


針灸歌

中風癱瘓經年月,曲鬢七處艾且熱。
耳聾氣閉聽會中,百會脫肛並瀉血。
承漿暴啞口 斜,耳下頰車並口脫。
偏正頭疼及目眩,囟會神庭最親切。
風勞氣嗽久未痊,第一椎下灸兩邊。
肺疼喘滿難偃仰,華蓋中府能安然。
喉閉失音並吐血,細尋天突宜無偏。
瘰 當求缺盆內,紫宮吐血真秘傳。
霍亂吐瀉精神脫,艾灸中脘人當活。
食積臍旁取章門,氣癖食關中脘穴。
臍上一寸名水分,腹脹更宜施手訣。
關元氣海臍心下,虛憊崩中真妙絕。
嘔吐當先求膈俞,脅痛肝俞目翳除。
肩如反弓臂如折,曲池養老並肩○。
泄瀉注下取臍內,意舍消渴誠非虛。
氣刺兩乳中庭內,巨闕幽門更為最。
忽然下部發奔豚,穴號五樞宜灼艾。
肺俞魄戶療肺痿,瘧灸脾俞寒熱退。
膏肓二穴不易求,虛憊失精並上氣。
五痔只好灸長強,腸風痔疾尤為良。
腸痛圍臍四畔灸,相去寸半當酌量。
赤白帶下小腸俞,咳逆期門中指長。
大敦二穴足大趾,血崩血衄宜細詳。
項強天井及天柱,鼻塞上星真可取。
人門挺露號產 ,陰蹺臍心二穴主。
婦人血氣痛難禁,四滿灸之效可許。
臍下二寸名石門,針灸令人絕子女。
肩○相對主痿留,壯數灸之宜推求。
腹連○骨蒸患,四花一灸可無憂。
環跳取時需側臥,冷痺筋攣足不收。
轉筋速灸承山上,太衝寒疝即時瘳。
香港腳三里及風市,腰痛昆侖曲 裡。
複溜偏治五淋病,涌泉無孕須懷子。
陰中濕癢陰蹺間,便疝大敦足大趾。
癲邪之病及五癇,手足四處艾俱起。
風拄地痛足○疼,京歷○陽與仆參。
心如錐刺太溪上,睛痛宜去灸拳尖。
歷節痛風兩處灸,飛揚絕骨可安痊。
脾虛腹脹身浮腫,大都三里艾宜燃。
赤白痢下中膂取,背脊三焦最宜主。
臂痛手疼手三里,腕骨肘○與中渚。
巨骨更取穴噫嘻,肩背痛兼灸天柱。
腰俞一穴最為奇,艾灸中間腰痛愈。
醉飽俱傷面目黃,但灸飛揚及庫房。
額角偏頭痛灌注,頭風眼淚視○○。
傷寒熱病身無汗,細詳孔最患無妨。
寒氣繞臍心痛急,天樞二穴夾臍旁。
女人經候不勻調,中極氣海與中○。
月閉乳癰臨泣妙,瘕聚膀胱即莫拋。
乳汁少時膻中穴,夜間遺尿覓陰包。
足疼足弱步難履,委中更有三陰交。
心悸怔忡多健忘,頂心百會保安康。
兩丸牽痛陰痿縮,四滿中封要忖量。
四直臍心灸便瀝,胞轉蔥吹溺出良。
忽然夢魘歸泉速,KT 趾毛中最可詳。
腦熱腦寒並腦溜,囟會穴中宜著灸。
鼻中息肉氣難通,灸取上星辨香臭。
天突結喉兩旁間,能愈痰涎並咳嗽。
忽然間發身旋倒,九椎筋縮無差瘳。
癰疽雜病能為先,蒜艾當頭急用捻。
犬咬蛇傷灸痕跡,牙痛叉手及肩尖。
噎塞乳根一寸穴,四椎骨下正無偏。
大便失血陽虛脫,臍心對脊效天然。

又歌曰

心疼巨闕穴中求,肩井曲池軀背痛。
眼胸肝俞及命門,足 懸鐘環跳中。
陰蹺陽維治胎停,照海能於喉閉用。
大鐘一穴療心痴,太衝腹痛須勤誦。
脾胃疼痛瀉公孫,胸腹痛滿內關分。
勞嗽應須瀉魄戶,筋攣骨痛銷魂門。
眼痛睛明及魚尾,陰○盜汗卻堪聞。
若也中風在環跳,小兒骨蒸偏歷尊。
行步艱難太衝取,虛損天樞實為主。
要知脊痛治人中,痴呆只向神門許。
風傷項急風府尋,頭眩風池吾語汝。
耳閉聽會眼合谷,承漿偏療項難舉。
胸結身黃在涌泉,眼昏目赤攢竹穿。
兩肘拘攣曲池取,轉筋卻先承山先。
宣導氣衝與太白,開通水道陰陵邊。
腳腕痛時昆侖取,股膝疼痛陰市便。
癲癇後溪瘧間使,心痛勞宮實堪治。
胸滿脅脹取期門,大敦七疝兼偏墜。
怯黃偏在腕骨中,五勞羸瘦求三里。
膝腫目疾行間求,肘痛筋攣尺澤試。
若也鼻塞取迎香,兩股酸痛肩井良。
偏頭風痛瀉攢竹,咳唾寒痰列缺強。
迎風冷淚在臨泣,委中腎俞治腰行。
三陰交中死胎下,心胸如病大陵將。
肩背患時手三里,兩足冷痺腎俞擬。
脅下筋邊取陽陵,脊心如痛針中渚。
頭強項硬刺後溪,欲知秘訣誰堪侶?
此法傳從竇太師,後人行知踏規矩。


灸法雜抄切要

食多而身瘦者,名食晦,宜灸脾俞。
食罷而貪睡臥者,名脾困,宜灸中脘。
腦虛冷衄,風入腦久遠成疾,宜灸囟會。
飲食不消,心腹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腎病,宜灸中脘。
久冷傷憊臟腑,瀉利不止,中風不省人事等疾,宜灸神門。
臟氣虛憊,真氣不足,一切氣疾久痞老者,宜灸氣海。
臟腑虛乏,下元冷憊等疾,宜灸丹田。
陽氣虛憊,失精絕子,宜灸中極。
十二經脈皆有俞、原,手足陰陽之交會,氣血之流通,外營筋節,內連臟腑。經云︰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手三陰之脈,從胸至手;足三陽之脈,從頭至足;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胸,日夜循環,陰陽會合。又曰︰春夏刺淺,秋冬刺深。緣春、夏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所當淺刺之;秋、冬陽在下,人氣亦在下,所當深所謂井、滎、輸、原、經、合者,凡孔穴流注,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輸,所過為原


飛騰八法起例

甲巳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己亥屬之四。
上並以日時、天干、地支配合,得數以九除之,取零數合卦定穴。

八卦例數

一坎 二坤 三震 四巽 五中(男寄坤,女寄艮) 六乾 七兌 八艮 九離
上以干支九數除,零合卦。
乾屬公孫艮內關,震宮居外巽溪關(外關、後溪),離居列缺坤申脈,照海臨泣兌坎觀(兌照海,坎臨泣)。
上以九除,零數合卦定穴。
合穴︰公孫 臨泣 後溪 照海 內關 外關 申脈 列缺

定八穴所在

公孫二穴,足太陰脾之經。在足大趾內側本節後一寸陷中,令病患坐,卷兩足度,相取之。合內關穴。
內關二穴,手厥陰心之經。在手掌後二寸。令病患穩坐,仰手取之。
臨泣二穴,足少陽膽之經。在足小趾次趾本節後一寸陷中,一云去俠溪一寸五分。令病人垂足取之。亦合於外關。
外關二穴,手少陽三焦經。在手腕後二寸,別起心主。令病患穩坐,覆手取之。
後溪二穴,手太陽小腸之經。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令病患穩坐,覆手取之。合申申脈二穴,足太陽膀胱經。在足外踝下,赤白肉際陷中。令病患垂腳,坐而取之。合於照海二穴,足少陰腎之經。在足內踝下,赤白肉際陷中,令病患穩坐,足底相對取之。
列缺二穴,手太陰肺之經,在腕後一寸半,兩手相叉,食指盡處。


後序

《玉龍經》者,婺源王先生所傳針灸之書也。其所托名扁鵲者,重其道而神其書也。名曰玉龍者,蓋以玉為天地之精,龍之神變極靈,此書之妙用亦猶是也。
愚自上歲,蒙親授以來,游藝於七閩兩浙之間者,凡四十年,遇病則醫,醫必見效,信此書之道,猶玉之孚尹旁達,光焰愈久而不磨;龍之行天,施澤之無窮,變化愈神,而人莫得而測也。由是拜手述其所以,指用識於卷之末云。

天歷二年,歲在己巳,武林後學周仲良書於錦山躋壽堂

web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