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中醫古書 羅氏會約醫鏡

羅氏會約醫鏡

清 羅國綱


卷十四‧婦科(上) 經脈門

二、論經先期

先期而至者,多屬血熱有火,此固一說。然亦有血虛夾火而預動者,則所重在虛;有中氣脫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則所重在脾在腎。不得盡言為火,過用寒涼。當察脈之虛實,人之強弱,証之過與不及,則得矣。

清熱安榮湯(新) 治血熱先期而行,因於火也。(脈、証俱實。)當歸(七八分。血熱者宜少用,為引) 川芎(八分) 麥冬(一錢二分) 赤芍(一錢二分)生地(二錢) 青蒿(八分) 丹皮(七分) 甘草(六分)地骨皮(一錢)
水煎,熱服。若三、四劑後不應,服黃連、黃柏、黃芩(俱炒)等分為末,蜜丸,名三補丸。適病而止,不得過服。若性躁多郁者,加香附(童便炒)一錢,陳皮(去白)八分。若血虛,加熟地五、七錢,丹參二錢。

奇效四物湯 治肝經虛熱,血沸騰而先期至者。

當歸(一錢二分) 熟地(二錢) 白芍(錢半) 川芎(一錢) 阿膠(炒,一錢五分) 黃芩(一二錢)艾葉(八分)
若血來而熱,加生地、青蒿。

知柏歸地湯(新) 治曾誤服辛熱暖宮之藥而血熱者,其衝任有伏火也。

當歸 生地 黃柏(炒) 知母(酒浸) 木通(各一錢)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赤芍(一錢二分)
或兼服三補丸。此涼劑,不得過服,適病而止。(丸方在前。)人多有之,不可不知。

六味地黃丸 治血虛生熱,以至經不及期而先行者。

熟地(八兩) 棗皮 山藥(各四兩) 茯苓 丹皮(各三兩) 澤瀉(二兩)
蜜為丸,空心白湯下。以滋水可兼補血,補血兼不得滋水也。

平補心脾湯(新) 治心脾氣虛,不能固攝經血以致先期者。

當歸(三、五錢,若血熱者用錢半) 熟地(五、七錢) 白朮(二、三錢) 杜仲(鹽炒,二錢)枸杞(二錢) 白芍(酒炒,二錢) 甘草(炙,一錢) 五味子(蜜炒,八分) 續斷(酒浸,二、三錢)丹參(二錢)
水煎服。

凡脈証無火,而經先期者,乃心脾之不足也。此輩極多,若作火治,誤矣﹗又有中氣下陷而然者,宜四物合補中為妙。

保陰煎 治脈滑多熱,經來先期,及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証。

生地 熟地(各二錢) 山藥 續斷 黃芩 黃柏(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血熱甚者,加黃連。如血滯作痛,加當歸。如氣滯作痛,去熟地,加陳皮、香附之類。如少年血氣盛者,去山藥、熟地。
○要知此僅可以暫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虛火作實火也。

所謂經先者,當以每月大概論。所謂血熱者,當以通身臟象論。勿以素多不調,而偶見早期者為先。勿以脈証無火,而單以經早者為熱。

三、論經後期

凡血寒血虛者,俱後期。然血何以寒?非陰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內而傷,原由陽氣不足,非春和之時,以致津液不能充盈,故不能如期而至也。彼血虛者,稟賦素弱,飲食減少,其脈必沉細弦澀,其形必惡寒喜暖,其血自沉黑澀少。此際宜溫之養之,以培根本,而破血行血之藥,毫不可用。

理陰煎 治真陰不足。由於陽虛,故經遲也。

熟地(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歸(五、六錢) 甘草(炙、一、二錢) 乾薑(炒黃,二、三錢)
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煎,溫服。如命門火衰,陰中無陽,內外寒証昭然,加附子一、二錢。
○大約寒則多滯,如薑、桂、吳茱萸、蓽撥之類,可擇加用,甚則加附子。

十全大補湯 治氣血俱不足,脾胃虛寒,脈弱無神。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 黃耆(蜜炙)肉桂(或等分,或隨証以為輕重)
薑棗引。如火衰,加附子。如形瘦食少,屬脾胃虛弱,用四君子東加陳皮、當歸、川芎。如肥人痰滯,用六君子東加歸、芎、香附,或用參苓白朮散加歸、芎、石菖蒲為末,搗飯,以荷葉煎水,糊為丸,中時米飲下。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六君子湯 即四君子東加陳皮、半夏。

加味參苓白朮散

人參(隨用) 白朮(二兩) 茯苓(兩半) 山藥(一兩五錢) 陳皮(一兩) 蓮肉(二兩)當歸(二兩) 炙草(一兩) 砂仁(八錢) 石菖蒲(五錢) 川芎(七錢)

香附八物湯 治性躁急怒,氣逆血少而後期者。

人參(或用山藥四、五錢代之) 白朮(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香附(童便炒,一錢)當歸(二錢,若血熱者用一錢) 甘草(炙,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 熟地(二、三錢)川芎(一錢)
或加青皮五、六分,水煎服。

溫經湯 治一切血寒後期者。

當歸(二、三錢) 川芎(一錢) 炮薑(五分) 白芍(酒炒,錢半)
水煎服。

凡陽氣不足,血寒經遲者,色不鮮紅,或沉黑,或澀少,其脈、其臟、其形必見虛弱無火之証,宜用溫養血氣之藥。

四、論經亂常

凡經行原有常期,一或前或後,悉從虛治。若妄用克削及寒涼等劑,再傷脾腎,以伐生氣,則惟有日甚矣。

加味四物湯(新) 治肝脾血虛,微滯微痛,一切經亂之証。

當歸(二錢) 白芍(酒炒,一錢三分) 川芎(一錢) 熟地(二、三錢) 陳皮(八分)香附(童便炒,七、八分) 丹參(二錢) 丹皮(八分)
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朮錢半,茯苓一錢。如血寒,加肉桂錢半。如血熱,加生地、黃芩、青蒿之類。如肝不藏血,加阿膠珠錢半。即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之類,皆可擇用。

秘元煎 治脾土虛陷,不能統攝榮血,而為漏、為數等証。

遠志(八分) 山藥(炒,二錢) 芡實(炒) 棗仁(炒。各二錢) 白朮(一錢五分)金櫻子(去核,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炙甘草(一錢)人參(更妙) 五味子(十四粒)
水煎服。如血熱,加苦參。氣虛,加黃 ,或用四君子東加川芎,或用歸脾湯亦可。
○若陰虧火盛,或夜熱盜汗,煩渴咳痰等証,是即勞損之漸,宜速補腎水以濟火。若徒知用四物以補血,亦屬無益之後著也。

道遙飲 治所念不遂,沉思積郁,心脾氣結,漸成枯閉者。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熟地(三、五錢) 棗仁(炒,錢半) 茯苓(錢半) 陳皮(八分)志肉(五七分) 甘草(炙,一錢)
水煎服。

補陰益腎湯(新) 治房勞傷腎,衝任不固,以致經亂者。

熟地(三、五錢) 山藥(二錢) 菟絲子(炒研,三錢) 棗皮(一錢五分) 五味子(十五粒)杜仲(鹽炒,一錢五分) 金櫻子(去核,二錢) 續斷 當歸(各二錢) 枸杞(錢半)
水煎,溫服。如血不時來,加百草霜、髮灰調服。此方若作丸服,更妙。但須節欲,乃得全愈。
○經血無故不止,用蓮蓬殼燒灰存性,為末,水調二錢服。

五、論經期腹痛

經行腹痛,証有虛實。實者,有因寒滯、熱滯,有因血滯、氣滯。虛者,有因氣虛,有因血虛。然實者,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者,痛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者為虛,拒按者為實。或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此非言所能悉,當於形氣脈息,兼而辨之可也。

調經飲 治經血阻滯,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三錢) 淮牛膝(二錢) 香附(酒炒,一錢) 元胡(炒,一錢) 山楂(錢半)茯苓(錢半) 陳皮(去白,一錢)
水煎,加酒服。如傷生冷而寒滯者,加肉桂、吳茱萸之類。如兼脹悶者,加濃朴,或砂仁亦可。如氣滯,加烏藥。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

導滯湯(新) 治血因氣滯而停,瘀積作痛,拒按屬實者。

香附(酒炒,二錢) 元胡(炒,錢五分) 歸尾(二、三錢) 木香(四分) 澤瀉(錢半)紅花(炒黃,一錢) 淮牛膝(酒炒) 桃仁(去皮。各錢五分) 蘇木(一、二錢)
水煎,加酒服。如血通瘀下,停藥,勿得過服。如火盛內熱,血燥切痛者,加炒梔子二錢。如微熱者,加白芍錢半。如瘀極而大便燥結者,加大黃二、三錢,不應,加芒硝、蓬朮。如寒凝作痛,加肉桂一、二錢,或吳茱萸一錢。
○以上諸証,必實見其有滯無虛,方可用之;若或兼虛,勿行克伐,以傷脾腎。

決津煎 治虛弱經滯作痛。此用補為瀉,若江河一決,積垢皆去之妙劑也。

當歸(三、五錢) 牛膝(二錢) 肉桂(二、三錢) 烏藥(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香附(一錢五分)
水煎服。如血滯,加酒炒紅花一錢。如小腹寒而痛極者,加吳茱萸。如大便澀結,加肉蓯蓉、威參潤之。

大榮煎 治痛在經後,多由血虛,宜察其寒熱,以為佐使。

當歸(三、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枸杞(二錢) 杜仲(二錢) 甘草(炙。錢半)牛膝 肉桂(各錢半)
水煎,溫服。如氣滯,加香附。氣虛,加白朮。如中氣虛寒而嘔惡者,加炒乾薑。如寒滯在經,氣血不能流通而痛,加附子。如兼帶濁腹痛者,加骨脂。即四物、八珍加減,因人因証,善用之,自無不效。又須知有瘀積,用上決津煎間服,乃妙,不得泥於偏補一途也。

六、論經水多少

經有定期,而其多少,亦素有定規。平日少而忽然多者,不問肥瘦,皆以熱論。平日多而忽然少者,非病後體虛,即外因阻滯也。亦有痰礙經隧者,必其體肥,而脾土或者虧敗,不能燥痰也。凡此之類,宜察形、氣、脈息以調養之,庶多者不致沸騰,少者不致枯閉也。

清熱四物湯(新) 治經水忽然多者,定屬血熱。脈洪大而實,宜清熱也。

當歸 生地 白芍(各錢半) 熟地(二錢) 黃芩 知母(各一錢) 川芎 黃柏(各七分)
水煎,熱服。不應,加黃連一錢,適病即止。

補虛四物湯(新) 治瘦人經水漸少,屬血虛也。脈弱無神,宜大補氣血。

當歸(三、五錢) 川芎(八分) 熟地(五、七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山藥(二錢)枸杞(二、三錢) 黃耆(蜜炒,二錢) 杜仲(鹽炒,錢半) 肉桂(一錢)
水煎,溫服。或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大宜多服,以體旺血足為期。

芎歸二陳湯 治肥人經水少者,痰礙經隧也。(脈息遲滑。)

當歸 茯苓 半夏(各錢半) 陳皮 川芎 香附(童便炒。各一錢) 甘草(炙,八分)枳殼(一錢) 滑石(五分)
薑引,煎服。

七、論血色

凡血之色,濃而多者,血之盛也;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易知者也。至於紫與黑,辨之不真,有如冰炭。紫而紅者,或成片成條,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內熱而然。若紫而黑者,或散或薄,或沉暗色敗等象,多以真氣內損,必屬虛寒。由此而甚,或如屋漏水,或如腐敗之宿血,是皆紫黑之變象也。此肝脾大損,陽氣大陷之証。如理陰煎、理中湯、補中湯之類可用。若作熱治,無不斃矣。凡腸 便血皆然,學人最不可忽。

理陰煎(方載上經後期。) 治脾腎虛寒,血色紫黑,脈或大而無力,及大吐大下,或外假熱等証。

理中湯

人參 白朮 乾薑(炒) 甘草(炙)

補中益氣湯

人參(隨用) 黃耆(蜜炒,二錢) 白朮 當歸(各一錢五分) 陳皮 甘草(炙。各一錢)升麻(鹽水炒,三分) 柴胡(酒炒,三分)
薑棗引。

香蓮四物湯(新) 治血熱色紫而濃,脈洪實者。

香附(童便炒) 黃連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甘草 丹皮 赤芍(等分)
水煎,熱服。

加味八珍湯 治血虛色淡而少,脈微細者。

人參(無者,用山藥炒黃三錢代之) 白朮 茯苓 當歸 熟地 黃 (蜜炙。各一錢五分)川芎(七分) 甘草(炙,八分) 白芍(酒炒) 肉桂(各一錢)
薑棗引。須常服七味、八味地黃丸。

八、論經不行

凡婦女經血不行,其証不一。有血枯者,其人脾胃傷損,飲食減少,無以生血,源竭而流絕也,法當補脾胃、養氣血。氣充血生,經自行矣。若妄用紅花、桃仁通經毒藥,豈知滯者可通,枯者亦可通乎?有氣鬱者,其人心思未遂,憂愁怨恨,以致氣結而血滯,法當調氣,則血自行。苟用補劑,則氣益結,血益凝,致成 、瘕、脹滿之疾,須宜知之。有軀肥脾虧,痰涎壅滯而經滯者,法當行氣導痰,斯謂良工。有寒傷者,風、雨、霜、雪傷於外,飲食、生冷傷於內,致血不行。經曰︰“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醫者不知外寒者散之,內寒者溫之,反有謂室女血熱,用青蒿之類涼之,卒不得而行矣。

溫胃散(新) 治脾胃虛寒,不愛飲食,縱食少許,亦不消化,且作脹滿,以致不能生血而經閉者。凡男婦大小皆可服,能健脾也。

白朮(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二錢) 陳皮(四錢) 吳茱萸(開水泡一次,焙乾,用五錢)砂仁(微炒,五錢) 扁豆(炒,一兩) 粳米(五錢,微火炒黃,冷水淬,再炒) 草豆蔻仁(五錢,飯包煨)
共研細末,荷葉煎水,每日中時調服二、三錢,即睡一刻。如肚硬有積,加谷蟲三錢。

如嘔逆,加炒乾薑四錢。如有宿食,加神曲(炒)四錢。

加味參苓白朮散(方載上經後期。) 此平補脾胃。多服,以經行為度。或用十全大補湯,須兼服烏雞丸。

澤蘭湯 治經淡漸少,卒至不通,潮熱身痛,其脈微數。此陰虛少水,不能製火,宜養血益陰,不得以毒藥通之。

澤蘭葉(二錢) 當歸(錢半) 白芍(酒炒,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去油) 牛膝(酒炒) 卷柏(各一兩) 澤蘭葉 續斷(各三兩) 熟地(五兩)
先以熟地搗化,加藥末,煉蜜為丸。

烏雞丸 統治婦人脾胃虛弱,衝任傷損,氣血不足,以致經候不調,少有子息,服之屢驗。

白毛烏骨雄雞(雞舌黑則骨黑)一隻,要未鐓者,以粳米喂養七日,勿余食蟲蟻野物,吊死,去毛並雜細,以一斤為率。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各二兩於雞肚中,甜美米酒十碗,入砂鍋煮爛,取出,去骨,炭火焙乾。更以余酒淹盡,待焦枯,研羅為末。再加︰社仲(鹽水炒)二兩,人參(少者,以山藥或以時出條參二兩代之)、肉蓯蓉(酒炒)、補骨脂(炒)、炙甘草、小茴(炒)各一兩,白朮、丹參、當歸(去尾)、茯苓各三兩,川芎八錢,砂仁(炒)一兩,香附(酒浸三日,焙乾)一兩二錢,和雞肉共研末,酒調麵糊為丸。

空心酒下七、八十丸,或米飲下。

開鬱二陳湯 治心思不遂,氣鬱血滯而經不行。

陳皮 茯苓 蒼朮 川芎 香附(童便炒。各一錢) 半夏(一錢) 青皮 甘草 木香(各五分)
薑引。如體濃脈實,服此不應,或服香附丸。

四製香附丸 治氣結經閉,脈實體旺者可用。否則禁之,以性辛燥也。

淨香附片一斤,用酒、醋、童便、鹽水各浸四兩,三日後焙研,山藥八兩研末,開水泡糊為丸,白湯下。

增減八物柴胡湯 治經閉脈虛,骨蒸潮熱者。

人參 茯苓 白芍 麥冬(各一錢) 當歸 生地(各一錢五分) 炙草 知母 柴胡(各六分)
水煎服。有汗,加地骨皮錢半。無汗,加丹皮錢半,淡竹葉十五片。凡婦人血虛有熱者,皆可服。如服此而熱反甚者,加黑乾薑一錢,神效。

四物涼膈散 治經閉脈實,發熱咽燥者。

歸身 赤芍 川芎 生地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桔梗 連翹 山梔(炒黑。各一錢)生草 薄荷葉(各五分) 淡竹葉(十片)
凡血實形盛,脈有力者,皆可服之。但須適病而止,不可過服。

八、論經不行

尺脈滑,血氣實,經脈不利。尺脈來而斷續者,月水不利。寸關如故,尺脈絕而不至者,月水不利,當患小腹痛。肝脈沉,月水不利,主腰腹痛。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故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者,死不治。”二陽者,足陽明胃也。女子有不得隱曲之事,郁之於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養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運化,繼則不能納受,故胃病發於心脾也。由是水穀衰少,不能化精微之氣,而血脈遂枯,月事不能時下矣。陽明主肌肉,血不足,則肌肉不榮,有不風熱而消瘦乎﹗息賁者,風熱傳於肺,喘息而上賁也。此脾胃虛,而經脈不行也。有因勞心過度,心火上行,不得下通胞脈而不行者。有因中消胃熱,善飢漸瘦,津液不上,血海枯竭而不來者。

有因冷客胞門,血寒凝泣而不下者。有因軀肥,脂滿痰多,占住血海地位,閉塞而不行者。

有因或挾寒,或挾熱,污血凝滯而不行者。有因食與濕痰填塞太陰,經閉作痛者。寒、熱、虛、實之不同者,總不能遁乎脈之遲數,有力無力間也。經行腹痛,寒熱交作,下如黑豆汁,兩尺沉澀,餘皆弦急,此由下焦寒熱之邪,搏於衝任,痛極則熱,熱則流通,因寒濕生濁,故下如豆汁也。宜以辛散苦溫之藥治之。

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氣為先,如香附(此味亦須善用,以性燥也。)之類是也。熱則流通,寒則凝結。故治血病,以熱藥為佐,如肉桂之類是也。至於病後產後,經血不行者,純屬氣血兩虛,惟宜補脾養血,元氣充複,自然流通,此不治之治也。

女子十四歲時,經已下矣。或四季一行,或一、二年一行,此為避年,因稟受衰弱耳。但宜順氣養血,切勿攻之。

有年長未配之女,……孀居之婦,庵脘之尼,思結而不得伸,多有經閉之病,致成勞瘵。

或用四製香附丸、參朮大補丸,間服六味以枚水。滋水可兼補血,補血兼不得滋水。本末交治,庶幾可瘳。此七情之變,輕者可治,重者恐難治也。且芎歸辛竄,難到腎家,又須恃一點命門之火為之主宰,以陽和庶能生物也。

備揀古來治無病而經陰者,多由氣血之凝滯而然,亦有方法治之。
○用當歸、沒藥(去油)、紅花等分為末,酒調服。

○又方︰用絲瓜焙研為末,酒調服。

○又方︰用蠶砂(炒)煮酒,服一盞即通。

○又方︰用茜草(亦名過山龍)一兩,酒煎服之,一日即通。

凡婦人經停二、三月不行者,或結胎,或經閉,不可孟浪。必用試法,方有的見。

探胎飲 用川芎不見火為末,空心,煎艾湯調下二、三錢。覺腹中動,則有胎也。臍下動者,乃血瘕也。不動者,血凝也,病也。

九、論崩

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以血虛則熱迫而妄行,故令暴下而為崩。崩久血少遂成漏,不時而下,卻無止期,屬腎水枯也。治此者有三法︰初止血,次清熱,(須知止血兼之清熱。)後補其虛。重在補氣。補氣乃能生血,庶能收效。所以古用獨參湯補氣,後用四君子湯收功。補土以保肺氣,職是故耳。

安榮湯(新) 治血有熱,崩漏日久,六脈虛弱,體虧無神等証。

當歸(去尾,三五錢) 熟地(五、三錢) 丹參(二錢) 淮藥(三錢)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丹皮(一錢二分) 阿膠(蛤粉炒,二錢) 川續斷(二錢) 甘草(炙,一錢)
煎就,加髮灰、百草霜、敗棕灰、蒲黃炒黑,俱存性,等分,再研,用一錢調服。如實火盛,迫血妄行,口渴,舌黃,便燥,血熱,六脈洪滑,加黃柏、黃芩、梔仁之類,或加生地、赤芍、青蒿各二、三錢;不應,加黃連。但要見真方用,恐實熱者少;假熱者多。

若誤用寒涼,必傷脾胃生氣,自日殆矣。挽回莫及,可不慎哉﹗

增捐四物湯 治脾虛不能攝血,以致崩漏不止者。

人參(少者,以山藥炒黃四錢、六錢代之,或用時下生條參三、五錢) 當歸(三錢)川芎(一錢) 白芍(炒,一錢五分) 乾薑(炒,一錢) 甘草(炙,一錢)
水煎服。加茜草三錢更妙。

當歸補血湯 治凡血大吐大下等証,用此補氣以生血。 黃耆(蜜炙,一兩) 當歸(去尾,三錢)
水煎,溫服。稍可以代獨參湯。

奇效四物湯 治肝經虛熱,崩血不止。

熟地(五、七錢) 當歸(去尾,三、五錢) 白芍(酒炒,二錢) 川芎(一錢) 阿膠(蛤粉炒,二錢)艾葉(炒,一錢二分) 黃芩(二、三錢,炒黑)
水煎服。如血熱,當歸止用錢半。或加生地二錢,及上安榮湯四灰之引。

備揀古來治血崩神方,以便取用。

風熱血崩,用荊芥穗炒微黑,為末,每服一、二錢,童便調服。

○又方︰以陳槐花一兩,百草霜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燒紅秤錘,淬酒調服。

○又方︰敗棕燒灰存性,為末,水調服。血熱用童便。

○又方︰條黃芩為末,酒調服三、四錢。或加乾薑、白芷。

○又方︰用黃芩、木耳為丸服,治熱血。
○下虛血崩︰白芷一兩,海螵蛸二枚略燒,亂髮 灰三錢,酒調二錢服。
○血崩赤帶,用赤芍、香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加鹽少許,日三服,十日愈,名如神散。

○又方︰香附炒黑,煎服。

○又方︰用艾葉、乾薑(炒黑)、阿膠等分煎服。
○又方︰蓮房、荊芥炒黑,研末服。

○又方︰棉花子炒黑研末,酒調三錢服。又方︰木賊五錢,水煎服。

立齋曰︰“前証治法,因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者,用六君子加芎、歸、柴胡。若因肝經之火,血熱下行,用四物加柴、梔、苓、朮。若肝經風熱而血妄行,及怒動肝火者,用加味道遙散。(方見下。)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用歸脾加柴、梔、丹皮。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用四君子加柴、梔、升麻。”

逍遙散

當歸(二錢) 甘草(一錢) 白芍 白朮 茯神(各一錢五分) 柴胡(酒炒,八分)
薑引。加丹皮、梔子各七分。

十、論崩血心痛

凡婦人大崩及生產後去血過多,心無所養,宜用甘溫以補榮氣,如十全大補湯之類。

又有氣滯血逆而痛者,宜行之散之。亦有陰血耗散而痛者,宜收斂之。須當憑氣象脈息以治之。

溫補榮氣湯(新) 治心脾血虛,脈息細數,體虧氣弱,心痛潮熱等証。

當歸(三五錢,若血虛有熱者宜少用) 熟地(五七錢) 甘草(炙,錢五分)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枸杞(二錢) 山藥(二錢) 棗仁(炒,一錢)
溫服。如心虛有火不可按者,加丹皮錢半,或加生地一、二錢。如血寒凝滯,加肉桂錢半。如氣脹而滯者,加陳皮、香附之類。如氣虛而不能生血者,加蜜炒黃 錢半,或加人參更妙。如血散而不收斂者,加五味二、三分,或用十全大補湯亦妙。(方見上經後期。)有謂痛無補法,不知虛實也。

失笑散 治氣滯血逆,心氣刺痛,用此行之散之,非治血虛也。

五靈脂(有溏心者真) 蒲黃(等分,俱炒)
先用醋熬成膏,再入水煎,熱服。或為末,用酒煎服。按此方用以止痛,蒲黃宜減半。若用以止血,則宜等分。蒲黃炒黑,或五靈脂減半亦可。

十一、論漏

或崩久成漏者,或未崩而亦漏者,連年不休,此中氣下陷,元氣不固也,宜補衛氣,兼固下元。若作血熱妄行治,是大誤也。

加味補中益氣湯(新) 治元氣虛損,不時漏血,歷年不止者。

人參(淮山藥炒黃三、五錢代之亦可) 黃耆(蜜炒,二錢) 白朮 當歸 熟地(各一錢五分)白芍(酒炒)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八分) 升麻(蜜炒) 柴胡(酒炒。各三分)
薑棗引。中時夜間服,早服下丸︰

固下丸(新) 治血道虛滑,不時下漏,須兼服此丸。

當歸(二兩) 鹿角霜(四兩) 茯神 龍骨( ) 阿膠(蛤粉炒。各一兩五錢)川芎(七錢) 杜仲(鹽水炒,二兩) 香附(醋炒八錢) 甘草(炙,一兩) 補骨脂(鹽水炒,六錢)
共研末,山藥五兩研末,開水泡糊為丸。每早酒下七八錢。

《脈訣》曰︰“崩漏下血,脈遲小虛滑者生;疾急實大緊數者死;尺寸虛者漏血;脈浮者死,不治。”

十二、論熱入血室

凡婦人傷寒,或勞郁,或暴怒,適遇經行,以致邪熱入於血室,或血不行,或血不止,令人晝則明淨,夜則譫語狂妄者,何也?蓋沖為血海,即是血室。血屬陰,主夜,故晝則平安;暮入陰分,邪與血搏,挾陰氣而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治法亦惟和表邪兼清血室之熱足矣。若誤以為客邪入內,攻之,則伐及無辜,導邪入內矣。故經曰︰“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矣。”

靜鎮湯(新) 治經行時,因冒風寒,以致熱入血室而夜不寧者。

白芍 黃芩 生地 陳皮 柴胡(各一錢) 甘草 防風 桂枝 紫蘇(各八分)當歸(錢半)
熱服三、四劑。如內熱,加連翹。如口渴,加葛根。如熱甚,加石膏、知母。如寒甚,加生薑。

清化飲 治或勞或怒,火由內生,夜躁多汗而無表証者。

白芍 麥冬 石斛(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各三錢)
水煎,溫服。如骨蒸,加地骨皮。如熱甚而渴,加石膏。如下熱尿赤,加木通、黃柏、梔子之屬。

補陰益氣煎 治病愈,而元氣素弱,熱不退、血不止者。

人參(少者,或以黃 蜜炒三錢代之) 當歸(二錢) 山藥(二、三錢) 熟地(五、七錢)甘草(炙) 陳皮(各一錢) 升麻(四分。火浮於上者不用)柴胡(一錢五分。如無外邪者不用)
生薑引。即用補中益氣湯亦妙。如脾氣素弱,宜歸脾湯。如氣血俱虛,宜十全大補湯。如血熱多滯者,宜小柴胡東加丹皮、紅花、當歸。

棗麥甘草湯 治婦人臟燥,悲哭如祟。

大棗(十二枚,去核) 小麥(炒,二合) 甘草(三錢)
水煎,多服。此方最妙。

十三、論赤帶白帶白濁白淫

四病不同,治亦有異。當分寒熱,以脈息形氣辨之,庶認証真而取效捷矣。赤帶者屬熱,兼虛兼火治之,以婦人多憂思郁怒,肝火甚,而血不歸經,所以病此。法宜補血涼血,以養肝舒肝也。白帶者,出於胞宮,精之餘也。多由脾腎虛寒而滑,亦以所思不遂,肝氣鬱,則木侮土而脾受傷,故濕土之氣下陷,不能輸為榮血,而下白滑之物,清冷稠粘。法當開提肝氣,補助脾元。若有穢氣者,須兼濕而有熱治之。白濁者,隨小便而出,混濁如泔,此胃中濁氣滲於膀胱,水之濁也。法當補脾躁濕,加以升提為主。白淫者,在小便之後而來,亦不多,此男精不攝,滑而自出,不須治也。

芩連四物湯 治赤帶,脈洪數而實者。

當歸 白芍 生地(各錢半) 川芎(八分) 黃芩(二錢) 黃連(一錢) 升麻(五七分)丹皮(錢半)
水煎,加童便服。

三補丸 治赤帶。服上方不應,服此以治血熱之甚者。

黃連 黃芩 黃柏(俱炒,等分)
共為末,空心白湯下,適病即止。

清白散 治白帶之兼有濕熱多火者。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黃柏(鹽水炒) 樗根皮(各錢半) 乾薑(炒黑) 甘草(各七分)
生薑引。如肥白人,多濕痰,加白朮、半夏。如赤帶,加酒炒黃芩、荊芥。如久下,加熟地、牡蠣。如氣虛,加蜜炒黃 。如腰腿酸痛,加鹿角膠。如氣下陷而多濕者,加升麻、柴胡、蒼朮、白朮。

樗皮丸 治赤白帶有濕熱者。

白芍(一兩) 良薑(六錢) 黃柏(一兩。二味燒灰存性) 樗根皮(二兩五錢)
共為末,粥糊丸,空心米飲下,加味六君子湯 治白帶屬濕痰而兼虛者。

人參(少者,以山藥炒黃三錢代之) 白朮(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炙草 陳皮(各一錢)半夏(錢半) 蒼朮(錢二分) 升麻(鹽水炒) 柴胡(酒炒。各四、五分)
薑引。兼服下方丸藥︰

蒼沙導痰丸 治濕痰白帶。

蒼朮(米泔浸,二兩) 香附(童便炒,一兩) 陳皮 茯苓(各兩半) 枳殼 半夏 南星 炙草(各一兩)
生薑自然汁糊為丸,淡薑湯下。

加減十全大補湯 治虛弱之人帶久不止。

人參(少者,以山藥炒黃四錢代之) 白朮(二錢) 茯苓(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八分)炙草(一錢) 川芎(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二分)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乾薑(炒,八分)
薑棗引。或服參苓白朮散,加砂仁、石菖蒲,(方見上經後期。)以補脾胃之虛,兼服補宮丸,以固下元之脫。

補宮丸 治虛弱者下元滑脫。

鹿角霜 茯苓 白朮 白芷 山藥 白芍(酒炒) 龍骨( ) 赤石脂 牡蠣( ,童便炒。
各等分) 乾薑(炒,減半)
醋糊丸,米飲下。

白芍藥散 治赤白帶下腹痛,如神。

白芍(炒,二兩) 乾薑(炒,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米湯調下。晚又進一服,十日見效。

固陰煎 治肝腎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陰水因虛不固等証。

人參(隨宜) 熟地(三五錢) 山藥(炒,二錢) 棗皮(一錢五分) 遠志(七分) 炙草(錢半)五味(十四粒) 菟絲子(炒研,二三錢)
溫服。如滑遺甚者,加金櫻子肉二、三錢,或醋炒文蛤一錢,或烏梅二個。如血熱不固者,加續斷二錢。如肝腎血虛不歸經者,加當歸二三錢。如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一錢。

如心虛不眠或多汗者,加棗仁二錢炒研。

十三、論赤帶白帶白濁白淫

白帶神方︰用青色無沙眼之牡蠣,火 紅,冷定,又 七次,研細,用腐漿調下二錢,一、二服立愈。

○又方︰用艾葉煮雞子食。

○又方︰沙參研末,酒調服。

○又方︰白朮四兩,補骨脂二兩,共炒研末,入麥面(炒)一斤,空心,加白糖開水調服。
○赤白帶下︰石菖蒲、補骨脂(俱炒)等分研末,開水調服。
○白帶,下部痛︰苦楝(炒)、大茴香、當歸等分,酒和丸,酒下。

○又方︰鍛石一兩,白茯苓二兩,為末,水丸,白水下三十丸,神效。
○虛寒白濁︰鹿角霜(炒)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十四、論五色帶下

凡婦人此証,當壯脾胃升陽氣為主,佐以各經見証之藥。色青者屬肝,用小柴胡加山梔;或濕熱壅滯,小便赤澀,用龍膽瀉肝湯。
○色赤者屬心,用小柴胡加山梔、黃連、當歸。思慮過傷,用妙香散等藥。
○色白者屬肺,補中益氣湯加山梔。
○色黃者屬膽,用六君子加山梔、柴胡;不應,用歸脾湯。
○色黑者屬腎,用六味地黃丸。
○氣血俱虛,八珍湯。陽氣下陷,補中益氣。若有濕痰,加半夏、蒼朮、茯苓、黃柏。
○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濕瀉火之藥輕治之也。

小柴胡湯

柴胡(一、二錢) 半夏(二錢) 黃芩(二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七分) 生薑(一錢) 大棗(三枚)

辰砂妙香散

黃耆(蜜炒) 山藥(薑汁炒) 茯苓(各一兩) 木香(二錢) 茯神 遠志(各一兩)人參 炙草 桔梗(各五錢) 砂仁(三錢,另研)
共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或用麥面湯下。

龍膽瀉肝湯

膽草(酒炒,一錢) 柴胡 木通 當歸(各錢五分) 山梔(一錢二分) 車前 澤瀉 黃芩 生地(各錢五分) 甘草(八分)

補中益氣湯(方見上第七內。)

八珍湯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熟地(各錢五分) 川芎 白芍(酒炒) 甘草(炙。各一錢)

十五、論瘕

者,成形而堅硬不移者也。因血動之時,或內傷生命,或外受風寒,或暴怒傷肝,氣逆而血留;或憂思傷脾,氣虛而血滯;或積勞積弱,氣虛而不行;餘血未淨,則留滯而漸成。然血必由氣,氣行則血行,故治血病,則或攻或補,皆當以調氣為先。蓋養正則邪自除。若調養久而血足,再不消散,方可議下。但須除之以漸,不可峻攻,方無顛覆之患。瘕者,無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氣滯則聚,氣行則散。治宜或調或補,當分虛實,詳脈察証,庶無遺誤。然又有痛與不痛之異︰痛者聯於血氣,有所凝滯,氣血行則愈,故痛者易治;不痛者不通氣血,另結窠囊,藥餌難及,故不痛者難治。總之,非在氣分,則在血分,知斯二者,則“ 瘕”二字已盡之矣。若《內經》止有積聚疝瘕之名,“ ”字為後世增設。又有 癖痞塊之屬,亦不過以形見之處不同,故名亦因之而異耳。但血 、氣瘕各有虛實,宜細辨之。

諸經義另詳積聚門,所當參閱。

以下治血 ︰

化瘀湯(新) 治血瘀成形,在臍腹之下,作痛喜按而虛者。

當歸(三、五錢) 熟地(二、三錢) 白芍(酒炒,二錢) 川芎(一錢) 肉桂(二錢) 桃仁(一錢,去皮) 紅花(酒炒,八分)
水煎,加酒服。如氣滯,加香附、木香、砂仁、烏藥之屬,血化而痛自愈。或決津煎(方見上第五內)亦可,加漆滓(炒令煙盡)二錢,血化為水,神效。

元胡索散 治血積小腹疼痛,或因氣逆,月經不行,肚腹作痛者。

當歸 赤芍 劉寄奴 沒藥 枳殼(麩炒) 元胡索(炒,各等分)
共為末,酒調服。即失笑散亦可。(方見上第十內。)

良方加味四物湯 治血積堅硬而痛,或不痛者。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蓬朮 三棱 干漆(炒,令煙盡) 肉桂(各錢半)
水煎服。或加淮牛膝二錢,更效。

良方桃仁承氣湯 治形氣強壯而瘀血不行,或大便閉結,或腹脹痛甚,有非下不可者。然須詳慎,非實証勿用。

桃仁(去皮尖,五錢) 大黃(一兩,炒或酒炒) 甘草(二錢) 肉桂(一錢)薑引。

凡養正之法,宜診脈察証,知何經之虛,專固根本。或虛中帶滯者,可少加行氣導滯之品可也。如再攻之,禍如反掌。

逍遙飲 治婦人思郁過度,致傷心脾,經脈不調,留成血積。

當歸(二、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熟地(三、五錢) 棗仁(炒研,二錢) 茯神(一錢五分)遠志(五分) 陳皮(八分) 甘草(炙,一錢)

如經行而滯痛者,加酒炒香附錢半。如氣虛者,加人參。其肝腎脾胃,有一經之虛寒者,有兼二經之虛寒者,宜因人調補,待元氣足,自漸磨漸愈,乃為良策。

以下治瘕証︰(附︰氣痛在內。)

瘕屬氣,流行無定,左右大小,忽聚忽散。或近脅肋,而如臂如指,則謂之 癖。或下臍腹,而為脹為急,則謂之疝瘕。《難經》曰︰“病有積聚。積者,陰氣也,陰沉而伏。聚者,陽氣也,陽浮而動。” 由於積,積在陰分,而有淵藪,故攻之非易。瘕由於聚,聚在陽分,而猶烏合,故散之非難。若氣因形滯者,去其積,則氣亦順。止在氣分無形者,總不可下,即下亦不去,適足以敗正氣也,宜切識之。

散氣之法,止在行氣。而行氣之法,大有權宜。如氣實則壅滯,宜破而行之。氣閉則留蓄,宜利而行之。氣熱則乾涸,宜涼而行之。氣寒則凝結,宜溫而行之。然病此者,必正氣虛而後邪氣得以乘之而不散。使果氣強力健,則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故治此者,又宜知所以補也。但實者有據,顯而易見︰虛每似實,隱而難知,此際須當辨真。

排壅湯(新) 治邪氣壅滯,刺痛之甚者,此破以行之。

烏藥(二錢) 藿香 香附 枳殼 陳皮(去白,各一錢五分) 檳榔 木香(各七分)濃朴(一錢)
熱服。如氣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之類。如痛在小腹,加小茴。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搗碎)二、三錢。

廓清飲 治三焦氣閉,胸膈脹痛,或肚腹單脹,小水不利等証,此利以行之。

枳殼(二錢) 濃朴(錢半) 大腹皮(洗淨,一二錢) 蘿卜子(生搗,一錢) 茯苓(連皮,二三錢)澤瀉(一、二錢) 陳皮(去白,一錢) 白芥子(五、七分,或多用)
水煎,溫服。如大便閉結,加生大黃三、四錢。如肝滯脅痛,加青皮。如氣滯脹痛,加烏藥、香附。

清涼散(新) 治一切氣逆暴痛,口渴便燥,喜涼惡熱,不可按者,此涼以行之。

黃芩 梔子 黃連 陳皮 牛膝 澤瀉(各錢五分)
溫服。如口渴,加生石膏。如大便燥結,加生大黃三錢。如煩躁,加淡竹葉、麥冬。
如熱在腸胃不得下者,加芒硝以通之。

以上諸方,惟氣實瘕聚者可以暫用,若元氣不足者總之。

溫中湯(新) 治氣寒凝結,脹痛喜按,脈息弦緊者,此溫以行之。

陳皮 砂仁 藿香 草豆蔻(煨。各一錢) 香附 肉桂 乾薑(各錢五分)
水煎。如假熱拒膈者,冰冷服。如小腹寒痛,加吳茱萸五、七分。如寒甚而栗者,加附子一、二錢。如嘔逆者,加生薑、半夏,或理中東加附子亦妙。

凡常人之於氣滯者,惟知破之散之,而雲補以行之,必不然也。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而不補,治與病違,而欲以藥濟人,蓋亦罕矣。如心脾氣虛不行,宜五味異功散。如脾胃氣虛而滯,宜六君子湯、歸脾湯。如脾胃虛寒而滯者,宜溫胃飲、理中湯。如脾腎虛寒而氣不行,脹滿腹痛者,宜理陰煎。如元氣下陷,滯而不升者,宜補中益氣湯。如元氣大虛,氣化不行而痛者,宜十全大補湯。以上皆補以行氣之法,亦不過為之筌蹄耳,而此中之用,惟在人之圓活耳。

五味異功散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六君子湯

即前方加半夏。

歸脾湯

人參(一錢) 蜜 白朮 當歸(各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棗仁(一錢) 遠志(五、七分)茯神(一錢三分) 廣木香(三分) 元肉(三枚) 白蓮(五粒,去心微炒,研)溫服。

溫胃飲

人參 白朮(二、三錢) 扁豆(二錢) 陳皮(一錢) 甘草(炙,一錢) 乾薑(炒焦,一、二錢)當歸(二錢)

如下寒帶濁者,加補骨脂一錢。如氣滯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類。如痰甚,加茯苓二、三錢。如脾胃虛極,大嘔大吐者,加生薑或胡椒二分,徐徐服之。

理中湯(方見上第七內。)

補中益氣湯(方見上第七內。)

理陰煎(方見上第七內。)

十全大補湯(方見上第二內。)

《脈經》曰︰婦人疝瘕積聚,脈弦急者生,虛弱者死。少陰脈浮而緊,緊則疝瘕,腹中痛,半產而墮傷。浮則亡血,惡寒絕產。尺脈澀而浮牢,為血實氣虛,其發腹痛,逆氣上行。
此為胞中有惡血,久則結成血瘕也。(子和云︰遺溺、陰痿、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
若血涸月事不行,行後小腹有塊,或時動移,前陰突出,後陰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謂之疝,而謂之瘕。)

備揀古來治 瘕至簡至穩神方於後,以便取用。

胸脅刺痛,用五靈脂(有溏心者真)、元胡索、草蔻仁(飯包,加濕紙裹之煨)、沒藥(去油)各三錢,共研細末,酒調二錢服,立止。
○治諸逆氣痛,用沉香、烏藥、枳實、檳榔、木香共磨酒服。
○治一切冷氣痛(喜熱喜按者是),發即昏死,用莪朮一兩(醋煮),廣木香五錢(煨)為末,淡醋湯下一錢,此可斷根。
○心氣痛甚,用胡桃肉一個,大棗一枚(去核)夾桃內煨熟,以淡薑湯細嚼送下,永不再發。
○男女氣痛,用威靈仙(能去心腹冷滯)、韭菜(或用根)、雞子煮酒服。
○冷氣胸痛,用艾搗汁服。又方︰用附子煮汁,入沉香末服。又方︰用火酒磨廣木香服。

以下治血 ︰

血 痛,用蒲黃五錢,五靈脂一兩,俱炒,酒煎服。或為末,酒調服。
○治 瘕不散,三棱、白朮各二兩,蓬朮、當歸各五錢,木香、檳榔各三錢,共為末,每服三錢,沸湯調下。

○治血 ,如干漆(研炒令煙盡)、牛膝、桃仁、紅花(酒炒)、元胡、肉桂、當歸尾、生蒲黃、三七之類,可以擇用。之堅者,如三棱、莪朮、枳實、檳榔、薑黃、劉寄奴之屬,可以擇用。
○如胃腕痛劇,諸藥不效者,用牙皂燒存性,以煙將盡為度,研末,以燒酒調服錢許,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