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明 王綸


卷之六

附方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或誤服克伐,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或瘧、痢等症因脾胃虛而不能愈者。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後勞役感冒,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者,急加附子。愚謂人之一身,以脾胃為主。脾胃氣實,則肺得其所養,肺氣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則火降,水火既濟,而成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一虛,四臟俱無生氣。故東垣先生著脾胃、內外傷等論,諄諄然皆以固脾胃為本;所製補中益氣湯,又冠諸方之首。觀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補腎不若補脾,正此謂也。前所言治症,概舉其略,余當仿此而類推之。是以附方之首,並注以表明之。

人參 黃耆(炒) 白朮(炒)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柴胡升麻(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八珍湯 治肝脾傷損,血氣虛弱,惡寒發熱,或煩躁作渴,或寒熱昏憒,或胸膈不利,大便不實,或飲食少思,小腹脹痛等症。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氣血俱虛,發熱惡寒,自汗盜汗,肢體倦怠,或頭痛,眩暈,口乾作渴。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利,驚悸,發熱,或寒熱往來,盜汗自汗,晡熱內熱,遺精白濁,或二便見血,小腹作痛,小便短少,大便乾澀,或大便滑泄,肛門下墜,小便頻數,陰莖癢痛等症。 即八珍東加黃、肉桂各一錢。

四物湯 治血虛發熱,或寒熱往來,或日晡發熱,頭目不清,或煩躁不寐,胸膈作脹,或脅作痛,尤當服之。

當歸 熟地黃(各三錢) 芍藥(二錢) 川芎(一錢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即前方加山梔、柴胡、牡丹皮。

四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大便不實,體瘦面黃,或胸膈虛痞,痰嗽,吞酸,或脾胃虛弱,善患瘧、痢等症。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六君子湯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瘧、痢。若覺內熱,或飲食難化作酸,屬虛火,須加炮薑,其功甚速。即前方加半夏、陳皮。

香砂六君子湯 即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或肢體腫痛。或思慮傷脾而患瘧疾。大凡懷抱郁結而患諸症,或因用藥失宜,克伐傷胃,變諸別症者,最宜用之。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黃耆龍眼肉(各二錢) 遠志(一錢) 酸棗仁(二錢) 木香(五分)甘草(炙,五分) 當歸(二錢)
上薑、棗、水煎服。

加味歸脾湯 治脾經血虛發熱等症。 即前方加牡丹皮、山梔各一錢。

加味逍遙散 治脾肝血虛發熱,或耳內及胸乳腹脹,小便不利。

當歸 白朮 茯神 芍藥 甘草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各七分)
上薑、水煎服。

逍遙散 即前方去山梔、牡丹皮。

六味丸 (一名地黃丸,一名腎氣丸)治腎虛作渴,小便淋秘,氣壅痰涎,頭目眩暈,眼花耳聾,咽燥,舌痛,齒痛,腰腿痿軟等症,及腎虛發熱,自汗盜汗,便血諸血,失音,水泛為痰之聖藥,血虛發熱之神劑。又治腎陰虛弱,津液不降,敗濁為痰,或致咳逆。又治小便不禁,收精氣之虛脫,為養氣、滋腎、製火、導水,使機關利而脾土健實。

熟地黃(八兩,杵膏) 山茱萸肉 乾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
上各另為末,和地黃,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滾湯下。

八味丸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大便不實,或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 即前方加肉桂、附子各一兩。 經云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即此藥也。

加減八味丸 治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發熱作渴,口舌生瘡,或牙齦潰蝕,咽喉作痛,或形體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 即六味丸加肉桂一兩,五味子四兩。

加減金匱腎氣丸 治脾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症,其效如神。此症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複傷而變症者,非此藥不能救。

白茯苓(三兩) 附子(五錢) 川牛膝 桂 澤瀉 車前子 山茱萸 山藥 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掐碎酒拌杵膏)
上為末,和地黃,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還少丹 治脾腎虛寒,飲食少思,發熱,盜汗,遺精,白濁。又治真氣虧損,肌體瘦弱等症。

肉蓯蓉 遠志 茴香 巴戟 乾山藥 枸杞子 熟地黃 石菖蒲 山茱萸 牛膝 杜仲(薑製)楮實子 五味子 白茯苓(各二兩)
上各另為末,用棗肉百枚並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

十補丸 治腎臟虛冷,面黑,足寒,耳聾,膝軟,小便不利等症。 附子(炮) 五味子(各二兩) 山茱萸 山藥 牡丹皮 鹿茸(製) 桂心 茯苓 澤瀉(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鹽湯下。

當歸補血湯 治血氣損傷,或妄服峻劑,致氣血益虛,肌熱,大渴引飲,目赤面紅,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病多得於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 當歸(三錢,酒製)
上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 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等症。又治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痢,心驚悸,熱而自汗等症。

白芍藥(一錢五分) 人參 陳皮 黃耆(蜜炙) 桂心 當歸 白朮 甘草(炙,各一兩) 熟地黃 五味子(炒) 茯苓(各七分半) 遠志(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參朮膏 治中氣虛弱,諸藥不應,或因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症蜂起,但用此藥補其中氣,諸症自愈。

人參 白朮(各等分)
上水煎稠湯化服之。

濟陰地黃丸 治足三陰虧損,虛火上炎,致目睛散大,視物不的,或昏花、澀緊、作痛、畏明,或卒見非常之處等症。其功效與六味、還少丹相似。 五味子 麥門冬 當歸 熟地黃 肉蓯蓉 山茱萸 乾山藥 枸杞子 甘菊花 巴戟肉(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湯下。

滋陰補腎丸 治肝腎陽虛陰弱,虛火上炎,目視昏花,或至夜昏暗、緊澀。仍治六味丸所主之症。

熟地黃(三兩) 牡丹皮(五錢) 生地黃(四兩) 澤瀉 茯苓(各二兩半) 當歸尾 山茱萸 柴胡 五味子 乾山藥(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湯下。

益氣聰明湯 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人目光大,久服無內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

黃耆 甘草 人參(各五錢) 升麻 葛根(各三錢) 蔓荊子(一錢五分) 芍藥 黃柏(酒炒,各一錢)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

神效黃耆湯 治渾身麻木不仁,或左右身麻木,或頭面手臂腿腳麻木不仁者,並皆服之。如兩目緊急縮小及羞明畏日,或癮澀難開,或視物無力,睛痛手不得近,或目中如火等症。

蔓荊子(一錢) 橘紅(五分) 人參(八錢) 甘草(炙) 白芍藥(各一兩) 黃耆(二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臨臥服。

助陽活血湯 治眼發之後,猶有上熱,白睛赤色,癮澀難開而多眵淚等症。

蔓荊子(二分) 香白芷(三分) 柴胡 黃耆 甘草(炙) 當歸(酒洗) 防風(各五分)升麻(七分)
上水煎服。

芍藥清肝散 治眵多 燥,緊澀羞明,赤脈貫晴,臟腑秘結者。

白朮 甘草 川芎 防風 荊芥 桔梗 羌活(各三分) 芍藥 柴胡 前胡 薄荷 黃芩(各二分半)山梔 知母 滑石 石膏(各二分) 大黃(四分) 芒硝(二分半)
上水煎服。

黃連天花粉丸 治症同上。

黃連 菊花 川芎 薄荷(各一兩) 天花粉 連翹 黃芩 梔子(各四兩) 黃柏(六兩)
上為末,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茶湯下。

連翹飲子 治目赤隱澀緊小,久視昏花,迎風有淚等症。

蔓荊子 生甘草 連翹(各三分) 柴胡(二分) 黃芩(五分) 生地黃 當歸 紅葵花 人參(各三分) 黃耆 防風 羌活(各五分) 升麻(一錢)
上水煎服。若中氣不足而致前症,用神效黃耆湯或補中益氣湯。

地芝丸 治目不能遠視,能近視,或妨近視,乃陰氣不足,陽氣有餘也,宜用此方。

生地黃(焙乾,四兩) 天門冬 枳殼(麩炒) 甘菊花(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茶清或溫酒下。

定志丸 治目不能近視,反能遠視,乃陽氣不足,而陰血有餘也,宜此主之。

白茯苓 人參(各二兩) 遠志 菖蒲(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

決明夜光散 治目夜昏,雖有燈月,亦不能睹。

石決明 夜明砂(各二錢) 豬肝(一兩,生用)
上為末,以竹刀切肝二片,鋪藥於內,合之,用麻皮縛定,米泔水一碗,砂罐煮至半碗,臨臥連肝藥汁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二經風熱、怒火,頸項腫痛,結核不消,或寒熱往來,嘔吐痰水。又治婦人暴 怒,肝火內動,經水妄行,胎氣不安等症。

柴胡 黃芩(炒,各一錢) 黃連(炒) 山梔(炒,各七分) 當歸(一錢) 川芎(六分)生地黃 牡丹皮(各一錢) 升麻(八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若脾胃弱,去芩、連,加苓、朮。

左金丸 治肝火脅肋刺痛,或發寒熱,或頭目作痛,泄瀉,淋秘,一切肝火之症,並皆治之。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湯煮片時用)
上為末,粥丸。白朮、陳皮煎湯下。

小柴胡湯 治肝膽經風熱,或寒熱往來,或晡熱潮熱,或怒火口苦,耳聾,咳嗽,瀉利,脅腹作痛諸症。

柴胡(二錢) 黃芩(一錢五分) 人參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即前方加山梔、牡丹皮。

犀角升麻湯 治風熱頭面腫痛,或咽喉不利,時毒等症。

犀角(鎊,七錢) 升麻(五錢) 防風 羌活(各五錢半) 白芷 黃芩 白附子(各二錢半)甘草(一錢五分)
上每服七錢,水煎。

越鞠丸 治六郁,飲食少思,或胸滿,吐酸,齒痛,瘡疥等症。

蒼朮(炒) 神曲(炒) 香附子 山楂 山梔(炒) 撫芎 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滾湯下。

平胃散 治胃氣壅滯,胸膈不利,或飲食停滯。吞酸噯腐,或嘔吐不食等症。

蒼朮 濃朴(製) 陳皮(各一錢) 甘草(四分) 水煎服。

異功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症。

人參 白朮(炒) 甘草(炒) 茯苓 陳皮(各一錢)
上薑、棗、水煎服。

二陳湯 治脾胃虛弱,中脘停痰,或嘔吐惡心,或頭目不清,飲食少思等症。

陳皮 半夏 茯苓(各一錢) 甘草(炙)
上薑、水煎服。

小半夏湯 治嘔吐風痰水飲。

半夏(薑製,五錢) 茯苓(三錢)
上入薑汁,水煎服。

丁香茱萸湯 治胃氣虛寒,致嘔吐噦,咽膈不通等症。

丁香 橘皮 柴胡 甘草(炙,各五錢) 吳茱萸 蒼朮 人參(各一錢) 升麻(七分) 黃柏(三分)草蔻仁 黃耆(各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理中化痰丸 治脾胃虛寒,痰涎內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此屬中氣虛弱,不能統涎歸源也。

人參 白朮(炒) 乾薑 甘草(炙) 茯苓 半夏(薑製)
上為末,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滾湯下。

牛黃抱龍丸 治風痰壅盛,或咳嗽發熱,或發驚搐等症。

牛黃 雄黃 辰砂 天竺黃(各四錢) 麝香(一錢) 牛膽南星
上為末,甘草湯糊丸皂子大。每服二丸,薑湯下。

柴芍參苓散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泄瀉。凡病後宜用此調理。

柴胡 芍藥 人參 白朮 茯苓 陳皮 當歸(各五分) 甘草 丹皮 山梔(炒,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下。或作丸服。

五味子湯 治咳嗽,皮膚乾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等症。

五味子(炒) 桔梗(炒) 紫菀 甘草(炒) 續斷(各五分) 竹茹(一錢) 赤小豆(一撮)生地黃(二錢) 桑白皮(炒,二錢)
上水煎服。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 橘紅 甘草(炙)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天門冬(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上水煎服。

麥門冬湯 治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五心煩熱等症。

麥門冬 桑白皮(炒) 生地黃(各一錢) 半夏 紫菀 桔梗 淡竹葉 麻黃(各七分) 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上薑、水煎服。

金沸草散 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疼,咳嗽聲重,涕唾稠粘等症。

荊芥穗(一錢) 前胡 麻黃 旋複花(各七分) 甘草(炙) 赤芍藥 半夏(各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柴胡桂枝湯 治傷風發熱自汗,或痰氣上攻等症。

桂枝(二錢) 黃芩(炒) 人參 白芍藥(炒,各錢半) 甘草(炙) 半夏(薑製) 生薑(各一錢)柴胡(四錢) 大棗(二枚)
上作二劑,水煎服。

竹葉歸 湯 治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凍飲料食者。

竹葉(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黃耆(二錢) 白朮 人參(各一錢) 麥門冬(七分) 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 治胃火作渴。 石膏 人參 甘草(各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竹葉 麥門冬(各五分)
上薑、水煎服。

七味白朮散 (一名白朮散) 治中氣虧損,津液不足,舌乾口燥,不喜飲冷,或吐瀉後作渴,最宜服之。

人參 白朮 木香 白茯苓 甘草 藿香(各五分) 干葛(一錢)
上水煎服。

涼膈散 治上焦積熱,煩渴,面赤,頭昏,咽燥喉痛,口瘡,便溺赤澀,並宜服之。

大黃 朴硝 甘草(各一兩) 連翹(四兩) 山梔 黃芩 薄荷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七錢,水煎。

梔子仁湯 治時毒腫痛,大便秘結等症。

郁金 枳殼(麩炒) 升麻 山梔仁(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潤腸丸 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澀或乾燥不通,不思飲食,乃風熱血燥二便結秘也,宜用此以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利。若因氣血虛弱,津液乾涸而大便秘結者,當以調補元氣,忌服此丸。

麻子仁 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羌活 當歸尾 大黃(煨) 皂角仁 秦艽(各五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白湯下。

升陽除濕防風湯 治脾胃損傷,陽氣下陷,大便泄瀉或後重閉塞等症。

蒼朮(米泔浸,四錢) 防風(二錢) 白朮(炒) 白茯苓 白芍藥(炒,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升陽益胃湯 治脾胃虛弱,四肢怠惰,時值秋燥之令,體重節痛,口乾燥,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洒淅惡寒,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以升陽益胃。

羌活 獨活 防風(各五錢) 柴胡 白朮 茯苓 澤瀉(各三錢) 人參(一兩) 黃半夏 甘草(炙,各一兩) 芍藥 黃連 陳皮(各四錢)
上每服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二神丸 治脾胃虛弱,侵晨五更作瀉,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

破故紙(四兩,炒) 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水煮熟,去薑,取棗肉和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四神丸 治脾胃虛弱,大便不實,飲食不思,或泄痢腹痛等症。

肉豆蔻(二兩) 補骨脂(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浸炒,一兩)
上為末,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取棗肉和末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白湯送下。

五味子散 治腎泄,在侵晨五更作瀉,飲食不進,或大便不實,不時去後。為丸尤效。

五味子(炒,三兩) 吳茱萸(炒,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香連丸 治痢疾赤白,並水瀉、暑瀉神效。

黃連(淨,二十兩) 吳茱萸(去枝梗,十兩)
上先將二味用熟水拌和,入瓷器內,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四兩,入木香末一兩,淡醋、米飲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滾湯下。

芍藥湯 治邪熱內結,便血後重,或氣不和,裡急後重。用此行血則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芍藥(炒,一兩) 當歸 黃連(炒,各五錢) 檳榔 木香 甘草(炙,各二錢) 肉桂(二錢五分)黃芩(炒,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

大承氣湯 治表裡俱實,大便秘結,煩渴,譫妄,脾胃怫郁,留飲不散,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嘔冷液,大渴不能飲,強飲不能消,脈沉實而有力者。

大黃(炒) 芒硝(各五錢) 濃朴(薑製,一兩) 枳實(麩炒)
上水煎服。

桃仁承氣湯 治瘀血停滯,腹內作痛,或發熱,狂,大便秘結等症。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 桂枝 芒硝(各一錢) 大黃(二錢) 甘草(一錢)
上水煎,空心服。

花蕊石散 治瘀血停積腹中作痛,或溢口鼻,打撲傷損,瘀血內結,大便不通等症。

花蕊石(一斤) 硫黃(四兩)
上和勻,用紙泥封固瓦罐,入藥仍封固,陰乾。如急用,以焙籠內炙乾,赤,去火,次日取出,細研。每服一錢,童便、熱酒下。

清燥湯 治元氣虛弱,濕熱乘之,肢體酸軟,或頭目眩暈,飲食少思,口乾作渴,或自汗盜汗,胸滿氣促,小便赤少,大便不調等症。

黃耆(一錢五分) 五味子(炒,九粒) 黃連(二分) 蒼朮 白朮 麥門冬 陳皮 生地黃澤瀉(各五分) 白茯苓 人參 當歸 升麻(各三分) 神曲(炒) 豬苓 柴胡 甘草(炙,各二分)黃柏(酒製,一分)
上水煎服。

五苓散 治下部濕熱,小便赤少,或淋漓作痛。

白朮 豬苓(各一錢) 茯苓 澤瀉(各一錢五分) 肉桂(三分)
上水煎服。

黃芩清肺飲 治肺金有熱,不能生腎水,而小便不利等症。

黃芩(一錢) 山梔(二錢)
上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清心蓮子飲 治熱在氣分,煩躁作渴,小便赤濁淋瀝,或陰虛火盛,口苦,咽乾,煩渴,微熱者。

黃芩(炒)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炒) 柴胡 人參(各一錢)
上水煎服。

益志湯 治腎經虧損,遺精,白濁,四肢煩倦,時發蒸熱等症。 鹿茸(去毛酥炙) 巴戟(去心) 枸杞子 熟地黃 蓯蓉(酒浸) 牛膝(酒浸)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不見火) 山茱萸 白芍藥 甘草(炙) 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鹽少許,同煎,空心服。

金鎖正元丹 治真氣不足,元臟虛弱,飲食減少,恍惚多忘,氣促喘乏,夜多異夢,心忪,盜汗,小便滑數,遺精,白濁,一切元臟虛冷之病,並宜治之。

五倍子 茯苓(各八兩) 紫巴戟(去心,十六兩) 補骨脂(酒浸炒,十兩) 肉蓯蓉(淨洗焙乾)胡蘆巴(炒,各一斤) 龍骨 朱砂(另研,各三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下。

茯菟丸 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尿有餘瀝,或小便白濁,夢寐遺精等症。

菟絲子(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蓮肉(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萆 釐清飲 治真元不固,不時白濁,或小便頻數、凝如膏糊等症。

益智(取仁) 萆 菖蒲 烏藥(各等分)
上為末,入鹽少許,水煎,空心服。加茯苓、甘草亦可。

遠志丸 治心神不寧,心火內動,以致小便赤濁,或驚悸怔忡,寤寐不安,心氣虛乏等症。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半斤) 茯神(去木) 益智仁(各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棗湯下。

小溫金散 治心腎虛熱,小便赤白淋瀝,或不時自汗等症。

人參 蓮肉(去心) 巴戟肉 益智 黃耆(蜜炙) 萆 (酒浸炒) 麥門冬(去心) 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錢)
上用燈芯十莖,棗一枚,水煎。

嚴氏 附湯 治氣虛陽弱,自汗不止,肢體倦怠等症。

黃耆(蜜炙) 附子(炮,等分)
上每服四錢,薑、水煎。未應,更加之。

參附湯 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症。

人參(半兩)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分作三服,薑、水煎。

局方石葦散 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臍腹急痛,或勞倦即發,或尿如豆汁,或出沙石等症。

芍藥 白朮 滑石 葵子 當歸 瞿麥(各三錢) 石葦 木通(各二錢) 甘草 王不留行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薑附赤石脂朱砂丹 治小便數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泄,腎泄等症。

附子(生) 乾薑(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茯苓丸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或赤或濁,或不利,並宜服之。

赤茯苓 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以新汲水 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熟地黃汁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拌和丸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一丸。

人參救肺散 治咳血、吐血等症。

升麻(一錢) 柴胡(一錢) 當歸尾(二錢) 熟地黃(二錢) 白芍藥(一錢) 蘇木(五分)黃(二錢) 甘草(五分) 人參(二錢) 蒼朮(一錢) 陳皮(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氣虛而短氣不足以息,或腎虛發熱,唾痰,皮毛枯燥。

五味子(十個) 麥門冬(去心,半錢) 當歸身 人參(各五分) 黃耆(一錢) 生地黃(五錢)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不拘時。(以三棱針於氣沖出血立愈。)

三黃補血湯 治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必面赤,善驚,上熱,乃少陰心之脈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大瀉其氣,以墜氣浮,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

熟地黃(二錢) 生地黃(三錢) 當歸(一錢) 柴胡(二錢半) 升麻(一錢) 白芍藥(半兩)牡丹皮(一錢) 川芎(二錢) 黃耆(一錢)
上每服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補之太過,以防血溢上竭。兩寸脈芤,兩頭則有,中間全無而虛,曰芤。血在上焦,或衄或嘔血,用犀角地黃湯則愈。

小建中湯 治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症。

桂枝 甘草(炙,各三錢) 大棗(二枚) 白芍藥(六錢) 生薑(二錢) 阿膠(炒,一錢)
上作二劑,水煎服。

濟生犀角升麻湯 治郁熱不解,經絡隨氣涌泄為衄血,或清道閉塞,流入胃脘吐血,或余血停滯,面色痿黃。大便色黑者。

犀角 生地黃 白芍藥 牡丹皮(各一錢)
上水煎服。

白朮芍藥湯 治脾經受濕,水泄注下,體重困倦,不欲飲食,水穀不化等症。

白朮(炒) 芍藥(炒,各四錢) 甘草(炒,二錢)
上水煎服。

滋腎丸 治熱在血分,不渴,而小便不利,或腎虛足熱,腿膝無力等症。

知母 黃柏(酒炒,各二兩) 肉桂(二錢)
上各另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滾湯下。

脾約丸 治臟腑不和,津液偏滲於膀胱,以致小便利而大便秘結者。

麻仁(一兩二錢半) 枳實(炒) 濃朴 芍藥(各二兩) 大黃(四兩,蒸) 杏仁(去皮尖炒,一兩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茵陳梔子黃連湯 治黃膽,大便自利而黃者。

茵陳(二錢) 梔子(一錢) 黃連(一錢)
上水煎服。

龍膽清肝湯 治肝經濕熱,小便赤澀,或寒熱,脅脹,痰咳等症。凡肝經有餘之症,並宜服之。

柴胡(一錢) 龍膽草(酒拌炒焦) 人參 天門冬 甘草 黃連(炒) 山梔(炒) 麥門冬 知母(各五分) 黃芩(七分) 五味子(三分)
上水煎服。

人參養胃湯 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疼,或作瘧疾等症。

半夏 濃朴(薑製) 橘紅(八分) 藿香葉 草果 茯苓 人參(五分) 甘草(炙,三分) 蒼朮(一錢)
上薑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不換金正氣散 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發寒熱,或作瘧疾等症。

濃朴(薑製) 藿香 半夏(薑製) 蒼朮(泔浸) 陳皮(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 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疼,寒熱,或霍亂泄瀉,或作瘧疾等症。

桔梗 大腹皮 紫蘇 茯苓 白芷 半夏曲 陳皮 白朮 濃朴(製,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藿香(一錢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白虎加桂枝湯 治溫瘧、溫熱等症。

知母(六兩) 甘草(二兩,炙) 石膏(一斤,碎) 桂枝(三兩) 糯米(六合)
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煎至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汗出愈。

柴胡薑桂湯 治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名曰牝瘧。

柴胡(八兩) 桂枝 黃芩(各三錢) 栝蔞根(四兩) 牡蠣 甘草(炙) 乾薑(各一兩)
上咀,水煎服一升,日三次。汗出愈。

桂枝芍藥湯 治瘧寒熱不論先後。

桂枝(五分) 黃耆(炒) 知母 石膏 芍藥(各二錢)
上水煎服。

桂枝黃芩湯 如服前藥轉極者,宜此和之。

柴胡(一兩二錢) 黃芩 人參 甘草(各四錢半) 半夏(四錢) 石膏 知母(各五錢) 桂枝(二錢)
上為粗末,依前服。

桂枝羌活湯 治瘧處暑前發,頭項痛,脈浮,惡風,有汗等症。

桂枝 羌活 防風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麻黃羌活湯 治証如前,惡風,無汗等症。

麻黃(去節) 羌活 防風 甘草(各半兩)
上如前服。

一方 治瘧病,身熱,目痛,熱多寒少,脈長。先以大柴胡下之,微利為度,後餘熱不盡,當服白虎 湯,以盡其邪。

白芷(一兩) 知母(一兩七錢) 石膏(四兩)
上咀末,依前服。

麻黃桂枝湯 治瘧惡風寒,無汗等症。

麻黃(一兩) 甘草(二錢) 黃芩(五錢) 桂枝(二錢) 桃仁(三十個,去皮尖)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桂枝石膏湯 治瘧發隔日,先寒後熱,寒少熱多等症。

桂枝(五錢) 石膏 知母(各一兩半) 黃芩(一兩)
上作三劑,水煎服。

麻黃黃芩湯 治瘧因風暑深入於陰分而發,乃血受病,邪氣所舍之尤者也,宜用此發散之。

麻黃(一兩,去節) 甘草(炒,三錢) 桃仁(三十個,去皮尖) 黃芩(五錢) 桂(二錢)
上為末,依前服。

白芷湯 治瘧疾下後餘熱不盡,服之。

人參 知母(一兩七錢) 石膏(四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虎湯 (加蒼朮名蒼朮白虎湯) 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滿,身難轉側,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而滑。

知母 石膏(各二錢) 粳米(半合)
上水煎服。

人參益氣湯 治暑熱傷氣,兩手麻木,四肢困倦,飲食少思,或發熱作渴等症。

黃耆(八錢) 甘草(五錢) 炙草(二錢) 人參(五錢) 升麻(二錢) 白芍藥(三錢)五味子(百四十粒) 柴胡(二錢半)
上作四劑,水煎服。

大順散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臟腑不調,陰陽氣逆,霍亂嘔吐等症。

甘草(炒) 乾薑(炮) 杏仁(去皮尖炒) 肉桂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湯調下。

消暑丸 治傷暑發熱,頭痛等症。

半夏 甘草 茯苓(各半斤)
上為末,生薑汁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水下。

機要漿水散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盡冷,脈弱,不能語言,甚者加吐。

半夏(二錢) 附子 乾生薑 炙甘草 桂(各半錢) 良薑(三分半)
上為末,作一服,漿水煎服。

薑附湯 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多吐嘔逆等症。

乾薑(一兩) 附子(一個,生用)
上水煎服。

三因木瓜湯 治霍亂吐下,舉體轉筋,入腹則悶絕。

乾木瓜(一兩,不犯鐵) 吳茱萸(半兩) 茴香 炙甘草(各二錢)
上服五錢,薑三片,蘇葉十片,水煎。

香薷飲 (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治一切暑毒腹痛,霍亂吐瀉,或頭痛、昏憒等症。

香薷 茯苓 白扁豆 濃朴 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十味香薷散 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瀉等症。

香薷(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炒) 茯苓 黃芩(炒) 木瓜 濃朴(薑製) 扁豆 甘草(炒,各半兩)
上每服一兩,水煎。

半夏白朮天麻湯 治寒氣所郁,大便不利,悶亂大作,誤為有熱,服疏風丸下之,原証不減,複添嘔逆不食,吐痰不止,眼澀,頭旋,惡心,煩悶,氣短喘促,目不敢開,如在風雲中,頭苦疼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是胃氣已損,複下兩次,重虛脾胃,名曰痰厥頭痛。

半夏(一錢半) 白朮 神曲(炒,各一錢) 天麻 黃耆 人參 蒼朮 陳皮 澤瀉 茯苓(各五分)大麥 (一錢半) 乾薑(三分) 黃柏(酒製,二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感寒脈沉或細微,反發熱,或但欲寐者。

麻黃 細辛(各二錢) 附子(一錢)
上水煎服。

麻黃湯 治心臟中風,多汗,惡風,口乾,語澀,面垢,頭痛,心神驚悸等症。

麻黃 白朮 防風 川芎 甘草(炙) 漢防己 當歸 人參(各一錢) 羌活 遠志 茯神(各一錢半) 升麻(八分) 桂心(五分)
上水煎,入竹瀝半盞,再煎一二沸服。

小續命湯 治歷節痛風,痰盛口噤,腰背反張,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等症。

防己 肉桂 杏仁(去皮尖炒黃) 黃芩 白芍藥 甘草 川芎 麻黃 人參(各一兩) 防風(一兩五錢) 附子(炮去皮臍,五錢)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烏藥順氣散 治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肢體頑麻,及療癱瘓語澀,腳氣步履多艱,腳膝痿弱等症。

麻黃 烏藥 橘紅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殼(麩炒) 甘草(炒,各一兩) 乾薑(炮,五錢)僵蠶(炒,一兩)
上每服五錢,薑、水煎服。

犀角散 治肝臟中風,筋脈拘攣,脅脹,膝軟,面赤,語澀等症。

犀角(二錢) 石膏 羌活 羚羊角(各一錢) 人參 甘菊花 獨活 黃芩(炒) 天麻 枳殼(麩炒) 當歸 黃耆 芎 白朮 酸棗仁 防風 白芷(各五分) 甘草 上水煎服。

獨活散 治腎臟中風,肌色黧黑,骨節酸疼,多汗,惡風,身體沉重等症。

獨活 附子(炮) 當歸(酒洗) 防風 天麻 桂心(各一錢) 川芎 甘菊花 枳殼(麩炒)山茱萸 黃耆(炒) 丹參 牛膝(酒浸) 萆 甘草(炙) 細辛 菖蒲 白朮(各五分)
上水煎服。

防風散 治中風心神恐懼,言語失常。

防風 茯神 獨活 人參 遠志 龍齒 菖蒲 石膏 牡蠣(各一兩) 秦艽 禹余糧 桂心(各五錢)甘草(三分) 蛇蛻(一尺,炙)
上每服五錢,水煎。

省風湯 治中風口噤,口眼喎斜,筋脈攣急,抽掣疼痛,風熱痰實,半身不遂等症。

防風 南星(各四兩) 半夏(水浸洗生用) 黃芩 甘草(各二兩)
上水煎服。

青州白丸子 治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痰涎壅塞,手足頑麻等症。

半夏(七兩) 川烏頭(五錢,去皮臍) 南星 白附子(各二兩)
上為末,絹袋盛,浸水中數日,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薑湯下。

秦艽升麻湯 治風寒客手足陽明經,口眼喎斜,惡見風寒,四肢拘急,脈浮緊。大抵多因太陽一經之藥,此方以見風邪有六經之異也。

升麻 干葛 甘草 芍藥 人參 秦艽 白芷 防風 桂枝(各三錢)
上每服一兩,入蔥白一根,水煎。

愈風丹 治足三陰虧損,風邪所傷,致肢體麻木,手足不隨等症。

天麻 牛膝(酒浸焙) 萆 玄參(各六兩) 杜仲(七兩) 羌活(十四兩) 當歸 熟地黃 生地黃(各一斤) 獨活(五兩) 肉桂(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牛黃清心丸 治諸風瘓 ,語言謇澀,健忘,恍惚,頭目眩暈,胸中煩郁,痰塞喘嗽,精神昏憒等症,或小兒風痰上壅,抽搐,發熱,或急驚痰盛發搐,目反口噤,或大人傷寒汗下之後,煩躁發熱不解。

牛黃(一兩二錢) 麝香 龍腦 羚羊角(各一兩) 當歸 防風 黃芩 白朮 麥門冬 白芍藥(各一兩半) 柴胡 桔梗 白茯苓 杏仁(去皮尖) 芎 (各一兩二錢半) 肉桂 大豆黃卷 阿膠(各一兩七錢) 蒲黃 人參 神曲(各二兩) 雄黃(八錢) 甘草(五兩) 白蘞(七錢半) 犀角(二兩)乾山藥(七兩) 乾薑(七錢) 金箔(一千三百片,內四百為衣) 大棗(一百枚,蒸熟研爛)
上各另為末,煉蜜與棗杵勻,每兩作十丸,用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

蘇合香丸 治氣中,或卒暴氣逆心痛,鬼魅惡氣等症。

沉香 麝香 訶子 丁香 青木香 安息香 香附 蓽茇 白朮 白檀香(各二兩) 薰陸香 蘇合油 龍腦(各一兩) 朱砂
上為末,用安息香並煉蜜丸桐子大。溫水化服四丸。每兩作十丸,熔黃臘包裹為善。

河間地黃飲子 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步,屬腎經虛寒,其氣厥不至,宜溫之。

熟地黃(生者自製)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肉蓯蓉(酒浸焙) 石斛 附子(炮)五味子(炒) 白茯苓 石菖蒲 遠志(去心) 肉桂 麥門冬
上每服三、四錢,薑、棗、水煎,入薄荷煎。

丁香安胃湯 治嘔吐噦,胃虛寒所致。

丁香(半錢) 吳茱萸(一錢) 草豆蔻 黃耆(二錢) 人參(一錢) 炙甘草(五分) 柴胡(五分)升麻(七分) 當歸身(一錢半) 橘皮(五分) 黃柏(二錢) 蒼朮(一錢)
上每服半兩,水煎。

茯苓半夏湯 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惡心欲吐,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白朮 茯苓 半夏 炒曲(各七錢) 大麥面(半兩) 陳皮 天麻(三錢)
上每服半兩,薑、水煎,食前服。

柴胡半夏湯 治舊有風証,不敢見風,眼澀,頭痛,有痰,眼黑,惡心,兀兀欲吐,風來覺皮肉緊,手足重而難舉,居暖處有微汗便減,再見風其病即作。(一名補肝湯)半夏(二錢) 炒曲(一錢) 柴胡(五分) 生薑(十片) 升麻(五分) 蒼朮(一錢)本(五分) 白茯苓
上用水煎。

藿香安胃散 治脾胃虛弱,不食,嘔吐,不得腐熟等症。

藿香 丁香 人參(各二錢半) 陳皮(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水煎。

加減二陳湯 治痰飲嘔吐,頭眩,心悸,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等症。

丁香(一兩) 半夏 陳皮(各五兩) 茯苓(三兩) 甘草(一兩五錢)
上每服四錢,薑、水煎。

三味曲末丸 治中脘宿食流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等症。

神曲(炒,三兩) 蒼木(泔浸三宿洗淨日干炒,一兩半) 陳皮(一兩)
上為末,生薑汁煮神曲糊丸,薑湯送下。

木香寬中散 治七情傷於脾胃,以致胸膈痞滿,停痰氣逆,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 陳皮 丁香(各四兩) 濃朴(製,一斤) 甘草(炙)白豆蔻(二兩) 香附(炒) 砂仁 木香(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鹽湯點服。屬脾胃虧損之症不可多服,當與六君子湯兼服之。

防風通聖散 治表裡俱實,發熱煩躁,作渴飲冷,二便閉塞,及一切瘡瘍,形症如前。

防風 川芎 當歸 薄荷 芍藥 大黃(炒) 麻黃 連翹 芒硝(各五錢)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六兩) 山梔 荊芥 白朮(各一兩) 甘草(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水煎服。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牛黃丸 治小兒驚風,中風,五癇,天釣,容忤,潮熱,痰涎壅盛症。

白花蛇(酒浸) 白附子 全蠍 川烏 天麻 薄荷 雄黃(各五錢) 辰砂(三錢) 牛黃麝香(各一錢) 片腦(五分)
上各另研,和勻,用麻黃煎酒調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天麻防風丸 治小兒驚風,身體壯熱,手足抽掣,精神昏憒,痰涎不利等症。

全蠍(去毒炒) 僵蠶 天麻 防風 人參 辰砂 雄黃 甘草(炙) 牛黃 麝香(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湯下。

消風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鼻塞聲重,及 皮膚頑麻,癮疹瘙癢等症。

荊芥穗 甘草(炙) 陳皮 濃朴(各五兩) 僵蠶 人參 茯苓 防風 川芎 藿香葉 蛇蛻(去土炒)羌活(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清茶調。

白餅子 治小兒咳吐痰涎,腹中痞癖,臟腑積熱,元氣充實者。

巴豆二十四個(去皮膜水煮) 半夏 輕粉 滑石 天南星
上研勻為末,糯米飯丸小豆大,捻作餅子。每服一餅,白湯下。

天麻散 治小兒急慢驚風,發熱,抽搐,痰涎壅盛,或脾土虛弱,肝木乘侮,以致前症,或吐瀉不食,嗜臥困倦。

半夏(七錢) 天麻(二錢半)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朮(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薑、棗湯調。

涼驚丸 治小兒急驚抽搐,發熱,痰盛,或肝經風熱、積熱,抽搐,目瞪或連札等症。

防風 青黛 草龍膽(各三錢) 鉤藤鉤(二錢) 牛黃 黃連(各五分) 麝香 龍腦(各少許)
上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

利驚丸 治小兒驚風及風熱生涎,咽喉不利,脾胃無傷,痰涎壅盛者。

辰砂 南星(炮去皮臍) 巴豆(去心油,各五錢)
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生薑煎湯下。

瀉青丸 治肝經實熱生風,目睛上視,驚搐,痰盛,發熱,便秘等症。

龍膽草(炒焦) 川芎 當歸 梔子(炒) 羌活 防風(各一錢) 大黃(煨,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下。

導赤散 治心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澀。

生地黃 木通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竹葉煎湯調服。

瀉黃散 治脾經有熱,煩躁,驚搐,小便赤澀。口舌生瘡,咽乾作渴等症。

藿香葉(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五錢) 防風(四兩) 甘草(三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瀉白散 治肺經有熱,咳嗽痰壅等症。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

益黃散 治脾土虛寒,飲食少思,或嘔吐,作瀉,腹痛腸鳴,或寒水反來侮土,以致前症。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 丁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陳氏異功散 治元氣虛寒,痘瘡色白,寒戰切牙,泄瀉,喘嗽等症。

木香 當歸(各三錢半) 官桂 茯苓 白朮(各二錢) 人參 肉豆蔻 陳皮 濃朴(薑製) 丁香(各二錢半) 半夏 附子(炮,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百祥丸 治痘疹黑陷,耳冷,鼻鼽,切牙,吐瀉,飲食不進等症。

紅牙大戟(一兩) 青州棗(三十個)
上水煎乾,去大戟,將棗焙乾為丸,白湯下。

升麻葛根湯 治痘瘡初見,發熱、頭痛等症。

升麻 葛根 芍藥 甘草
上水煎服。

清涼飲 治痘後餘毒,頭面患瘡,目赤,咽痛,發熱飲冷,大便不通等症。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上水煎服。

柴朮參苓散 治肝火風熱,搐搦不寧,肢體瘙癢等症。

柴胡 山梔(炒) 川芎 芍藥(炒,各五分) 熟地黃 當歸(各八分) 茯苓 甘草(炒,各五分)
上水煎服。

參苓白朮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或嘔吐、泄瀉等症。病後元氣未複,亦宜用此藥調理。

人參 茯苓 白扁豆(去皮薑汁拌炒) 白朮(炒) 蓮肉(去皮心) 砂仁(炒)薏苡仁(炒) 桔梗(炒) 山藥 甘草(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煎服。

人參安胃散 治因服峻厲,脾胃虧損,或成慢驚,泄瀉,嘔吐,或腸胃有熱,以致前症。

人參(一錢) 黃耆(三錢)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白芍藥(七分) 白茯苓(四分) 黃連(二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溫脾散 治脾胃虧損。腹脅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等症。

訶子肉 人參(各七錢半) 白朮 木香 桔梗 茯苓 藿香 陳皮 黃耆(各五錢)甘草(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薑、棗、水煎。

溫膽湯 治膽氣怯弱,驚悸,少寐,發熱,嘔痰,飲食少思等症。

半夏 枳實(各一兩) 橘紅(一兩五錢) 茯苓(七錢半) 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

肥兒丸 治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等症。

蕪荑(炒) 神曲(炒) 麥 (炒) 黃連(各一錢)
上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木通煎湯下。

九味蘆薈丸 治小兒肝脾疳積,體瘦,熱渴,大便不調,或瘰 結核,耳內生瘡等症。

胡黃連 黃連 蘆薈 木香 蕪荑(炒) 青皮 白雷丸 鶴膝草(各一兩) 麝香(三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麻子大。每服一錢,空心白湯下。

大蕪荑湯 (一名梔子茯苓湯) 治小兒脾疳少食,發熱作渴,大便不調,發黃脫落,面黑,便青,鼻下生瘡,能乳食吐等症。

山梔(三分) 黃柏 甘草(炙,各二分) 蕪荑(五分) 黃連 防風(各二分) 麻黃 羌活 柴胡(各三分) 白朮(五分) 茯苓 當歸(各四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桔梗湯 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症。

桔梗(炒) 貝母 當歸(酒浸) 栝蔞仁 枳殼(麩炒) 薏苡仁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錢半)五味子(炒)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甘草節 防己 黃耆 杏仁(各五分)
上水煎服。

地黃清肺飲 治肺疳咳嗽,痰唾稠粘等症。

明阿膠(一錢,面炒) 鼠粘子(三分,炒) 馬兜鈴 甘草(各五分) 杏仁(七枚,去皮尖)糯米(炒,十粒)
上每服一錢,水煎。

清中解郁湯 治小兒脾氣虛弱,飲食停滯,郁熱生痰,或身發赤暈等症。

白朮 茯苓 陳皮 山梔(炒) 山楂 神曲(炒) 麥芽(炒) 川芎 桔梗 甘草(炒,各五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九味解毒湯 治一切熱毒腫痛,或風熱瘙癢,脾胃無傷者。

黃連(三分) 金銀花 連翹 漏蘆(各五分) 山梔(四分) 白芷(六分) 當歸(八分)防風(三分) 甘草(二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大連翹飲 治風熱熱毒,表裡受患,脾胃無傷,發熱作渴、大便秘結者。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藥 蟬蛻 甘草 防風 柴胡 滑石 山梔(炒) 黃芩(炒)當歸(各等分)
上每服一錢,水煎。

犀角消毒丸 治瘡瘍初起,腫作痛,熱悶。已成欲作膿,或膿成已潰者,皆不宜用。

犀角 薄荷 連翹 玄參 牛蒡子(各一錢) 甘草(三分) 金銀花(一錢)
上為末,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

朱砂安神丸 治心神煩亂,發熱,怔忡,少寐,或寐中驚悸等症。

黃連(一錢半) 生地黃 當歸 甘草(炙,五分) 朱砂(一錢另研)
上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每服十丸,津咽下。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瘡瘍,或怒火憎寒發熱,或瘡毒結於兩耳前後,或身外側至足,或胸乳小腹下及兩股內側至足等症。

柴胡 黃芩(炒) 人參(各三分) 山梔(炒) 川芎(各五分) 連翹 桔梗(各四分)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活血散 治痘疹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肚腹作疼等症。

白芍藥(一兩,酒炒) 紫草茸(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調下。

神功散 治一切瘡瘍腫 作痛,未成者敷之即散,已潰者敷之腫痛即消。

黃柏(炒) 草烏(炒) 血竭
上為末,津調敷患處。

惺惺散 治變蒸、傷寒,頭疼,壯熱,目眵,多睡,咳嗽喘急,或痘疹已出未出疑似之間。

人參 白朮 茯苓 芍藥 細辛 桔梗 甘草 天花粉(等分)
上水、薑煎服。

人參羌活散 治傷寒時氣頭疼,或痘疹兼於發表。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桔梗 茯苓 枳殼 川芎 天麻 甘草 地骨皮(各三分)
上入薄荷五葉,薑、水煎服。

參蘇飲 治感冒風寒,發熱,咳嗽,或痘瘡初起未出,咳嗽等症。

人參 紫蘇 陳皮 半夏 茯苓 枳殼(麩炒) 桔梗(炒) 前胡 干葛 甘草(各五分) 木香
上薑、水煎服。

升均湯 治痘瘡已出不勻,或吐瀉,發熱,作渴。

升麻 干葛 芍藥(炒) 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甘草 紫草(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薑、水煎。

參耆四聖散 治痘瘡已出,至六、七日不起發、不生膿、不作癢。

人參 黃耆(炒) 白朮(炒) 茯苓 當歸 芍藥(炒) 川芎(各五分) 紫草 木通 防風(各三分) 糯米(二百粒)
上水煎服。

人參透肌飲 治痘瘡雖出不齊,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 紫草 白朮 茯苓 當歸 芍藥 木通 蟬蛻 甘草 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煎。

參耆內托散 治痘瘡裡虛發癢,或不潰膿,或為倒靨等症。

人參 黃耆(炒) 當歸 川芎 濃朴(薑製) 防風 桔梗(炒)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炒)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仍量兒加減。

加味參耆朮附湯 治痘瘡表裡俱虛,吐瀉,作渴,手足厥冷。非犯裡虛,寒戰切牙,吐瀉,頭溫足冷者,不可服。

人參(三錢) 黃耆(二錢五分) 白朮(二錢) 附子 木香(各五分) 當歸(一錢五分)川芎 陳皮(炒) 甘草(炙,各一錢) 豆蔻(煨,一個) 茯苓 干葛(各一錢半) 訶子(二個) 芍藥(一錢五分) 糯米(三百粒)
上每服二錢,薑、水煎。

紫草快斑湯 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發出,色不紅活等症。

紫草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芍藥 木通 甘草 糯米
上每服二錢,水煎。

人參胃愛散 治痘瘡已發未發,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症。

人參 藿香 紫蘇 木瓜 丁香 茯苓 甘草 糯米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紫草木香湯 治痘瘡裡虛,癢塌黑陷,悶亂。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朮 人參 甘草(炒) 糯米
上每服三錢,水煎。

人參門冬飲 治痘瘡發熱,煩渴等症。

麥門冬(一兩) 人參 陳皮 白朮 濃朴 甘草(各五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前胡枳殼湯 治痘瘡八、九日間,腹脹,大小便不通等症。

前胡 枳殼(麩炒) 茯苓 大黃(炒)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如身溫、脈微及瀉者,不可用。

射干鼠粘子湯 治痘瘡收斂後,餘毒不盡,發熱不止,或咽喉腫痛,或患熱毒等症。

鼠粘子(四兩,炒) 升麻 射干 甘草(各一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

三豆飲 治天行痘瘡,始覺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等症。

赤小豆 黑豆 綠豆(各一升) 甘草節(五錢)
上水煮熟,任兒食之,七日自不發。

敗草散 治痘瘡過搔成瘡,膿血淋漓,謂之斑爛。 用屋爛草,或蓋牆爛草,多年者佳,取為末搽之,須多摻席上,任兒坐臥。

紫草木通湯 治痘疹出不快。

紫草 人參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減半)
上每服二錢,水煎。

消毒散 治痘疹初起煩熱,或痘後餘毒瘡腫。

牛蒡子(炒) 荊芥穗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甘桔防風湯 治痘後餘熱,咽膈不利,或咽舌生瘡等症。

桔梗(炒) 甘草 防風(各一錢)
上水煎服。

甘露飲子 治積熱及痘後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生地黃(炒) 麥門冬(去心焙) 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黃芩(炒) 石斛 枳殼(麩炒)枇杷葉 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谷精草散 治痘疹已靨,翳膜遮障瞳子等症。

谷精草(一兩) 蛤粉(二兩) 黑豆(二兩)
上為末,用雄豬肝一葉,竹刀批開,摻藥在內,以麻線縛定,砂罐內水煮熟,任兒食之。

化霉丹 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或口舌生瘡,口乾作渴,大便堅實等症。

生地黃(杵膏) 熟地黃(自製杵膏) 天門冬 麥門冬 玄參(各三兩) 甘草 甜硝(各二兩)青黛(一兩五錢)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大如聖飲子 治瘡疹斑痘毒攻咽嗌,腫痛熱渴,或成腫毒不消等症。

桔梗 甘草 鼠粘子(炒,各一兩) 麥門冬(五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宣風散 治驚風。

檳榔(二個) 陳皮 甘草(各等分) 牽牛(四兩,半生半炒)
上為末,每服五分,蜜湯調下。

木香散 治小兒腹脹瀉渴等症。

木香 大腹皮 人參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訶梨勒 半夏(薑製) 丁香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薑、水煎。

雄黃解毒散 治痘瘡後牙疳口臭,或走馬疳齦頰蝕爛,或肢體成痘疳凹陷不愈。

雄黃(一兩) 銅碌(二錢五分)
上為末,用米泔水洗淨,乾摻患處,口內不可用。

絲瓜湯 治痘瘡毒。

絲瓜 升麻 芍藥(酒浸) 甘草 黑豆 赤小豆 犀角(鎊)
上水煎服。

四聖散 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靨。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殼(麩炒) 黃耆(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獨聖散 治痘瘡倒靨陷伏。

用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燒存性,為末,以木香湯入少酒服之。

快透散 治痘瘡出不快等症。

紫草 蟬蛻 人參 木通 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

鼠粘子湯 治斑疹稠密,身熱等症。

鼠粘子(炒) 當歸 甘草(炙,各一錢) 柴胡 連翹 黃芩 黃耆(各一錢半) 地骨皮(二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

紫草散 治痘疹黑陷,氣血虛弱,瘡疹不起。

紫草 甘草 黃耆(炙) 糯米(各一錢半)
上水煎服。

益元散 治痘疹初起,煩躁作渴等症。

滑石(六兩) 甘草(一兩)
上各另為末,每服五、六分,白湯調下。

粉紅丸 治心虛困臥驚動,痰涎不利,或發熱,痰嗽等症。

天南星 朱砂(一錢五分) 天竺黃(五錢) 龍腦(一錢) 胭脂(一錢)
上用牛膽汁和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沙糖湯下。 製附子法︰附子重一兩三、四錢,有蓮花瓣,頭圓底平者。先備童便五、六碗,將附子先放在灶上煙柜中間,良久,乘熱投入童便,浸五、七日,候潤透揭皮,切四塊,仍浸二、三日,用粗紙數層包之,浸濕埋灰火半日,取出切片,檢視有白星者,乃用瓦上炙熟,至無白星為度。如急用,即切大片,用童便煮二、三沸,熱瓦熟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