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世保元

明 龔廷賢


咳喘

咳嗽

脈辨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虛澀。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本部。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夫咳謂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謂有痰。脾濕動而生痰。咳嗽者。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病本須分六氣五臟之殊。而其要皆主於肺。蓋肺主氣而聲出也。戴云。因風寒者。鼻塞聲重惡寒者是也。因火者有聲痰少面赤者是也。因勞者盜汗出。兼痰者多作惡熱。肺脹者動則喘滿。氣急息重。痰者。嗽動便有痰聲。痰出嗽止。五者大概耳。亦當明其是否也。治法須分新久虛實。新病風寒則散之。火熱則清之。痰涎則化之。濕熱則瀉之。久病便屬虛屬郁。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兼郁則開郁。滋之潤之。斂之降之。則治虛之法也。

一論四時感冒。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此藥大解肌熱。將欲成勞。痰嗽喘熱並效用。

參蘇飲

紫蘇葉 前胡 桔梗 枳殼(去穰) 干葛 陳皮 半夏(湯泡) 白茯苓(去皮各一錢)甘草(三分) 人參(五分) 木香(三分初病熱嗽去之)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若天寒感冒。惡寒無汗。咳嗽喘急。或傷風無汗。鼻塞聲重。 加麻黃一錢、杏仁一錢、金沸草一錢以汗散之。若初感冒。肺多有熱。加杏仁、桑皮、黃芩、烏梅。胸滿痰多。加栝蔞仁。氣促喘嗽。加知母、貝母。肺寒咳嗽。加五味、乾薑。心下痞悶。煩熱嘈雜惡心。停酒不散。加薑炒黃連。枳實、干葛、陳皮倍用之。鼻衄。加烏梅、麥門冬、白茅根。火盛發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芎、細辛。咳嗽吐血。加升麻、牡丹皮、生地黃。心熱咳嗽久不愈。加知母、麥門冬。見血。加阿膠、生地黃、烏梅、赤芍、牡丹皮。吐血痰嗽。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妊娠傷寒。去半夏。加香附。

一論上氣喘逆。咽喉不利。痰滯咳嗽。口舌乾渴。

二母清順湯

天門冬(去心一錢) 麥門冬(去心一錢) 知母(薑湯浸二錢) 貝母(甘草湯洗二錢) 人參(五分) 當歸身(一錢) 枯芩(一錢) 元參(一錢) 山梔子(炒一錢) 桔梗(一錢) 天花 粉(一錢) 薄荷(七分) 生甘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清熱寧嗽化痰定喘丸

橘紅(五錢) 青黛(三錢) 貝母(七錢) 膽星(一兩) 天花粉(七錢) 桑白皮(七錢) 杏仁(去皮尖七錢) 桔梗(七錢) 黃芩(五錢) 前胡(七錢) 甘草(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淡薑湯化下。

一論痰嗽。服前方不效者。多屬氣血虛弱。四肢沉困。宜八物湯。加黃柏、知母、貝母、門冬、五味、栝蔞、紫蘇、陳皮等分。薑棗煎服。

一論咳嗽。早間吐痰甚多。夜間喘急不寐。然早間多痰。乃脾虛飲食所化。夜間喘急。乃肺虛陰火上沖。以後方服之。

補中益氣湯 (方見內傷) 依本方加麥門冬、五味子。

六味地黃丸 (方見補益) 依本方加麥門冬、五味子。

一論傷風寒鼻流清涕。寒噤噴嚏。此脾肺氣虛。不能實腠理。以補中益氣湯主之。

一論咳嗽面白。鼻流清涕。此肺氣虛而兼外邪。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五味而愈。

一論咳嗽吐痰。失音聲啞。此元氣虛弱而致也。補中益氣東加黃柏、知母、天門冬、麥門冬、五味、杏仁、黃芩、栝蔞仁。

一論咳嗽吐痰。手足時冷。此脾肺虛寒。以補中益氣東加炮薑、半夏。

一論聲音不出。用新槐花不拘多少。瓦上慢火炒焦。置懷中袖中。時時將一二粒。口中咀嚼咽之。使喉中常有味。久聲自出。

一治言語不出。用訶子(三個) 真蘇子(二錢) 杏仁(二十個) 百藥煎(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湯調服。

一治久嗽。語音不出。 訶子(去核一兩) 杏仁(泡去皮尖一兩) 通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煨薑五片。水煎。食後溫服。

一論年老人。日久咳嗽。不能臥者。多年不愈。用豬板油(四兩) 蜂蜜(四兩) 米糖(四兩)
上三味。熬化成膏。時刻挑一匙。口中噙化。三五日其嗽自止。

一論久年咳嗽吐痰。

銀杏膏

陳細茶(四兩略焙為細末) 白果肉(四兩一半去白膜一半去紅膜擂爛) 核桃肉(四兩擂) 家蜜(半斤)
上藥,入鍋內煉成膏。不拘時服。

一治久咳不瘥。並虛勞喘嗽。 紫菀(去蘆頭) 款冬花(各二兩) 百部(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下。食後臥睡時各一服。

一論久嗽。並連嗽四五十聲者。用連皮生薑自然汁一勺。加白蜜二茶匙。同放茶碗內。 煎一滾。溫服三四次即止。
一切咳嗽上氣者。一道士專賣此藥。不拘新久皆效。 乾薑 桂心(紫色辛辣者去皮) 皂莢(泡去皮子肥大無孔者)
上三味。並另搗,下篩了。各秤分兩和合。後更搗篩一遍。煉白蜜搜和。又搗一二千杵 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不限食之先後。嗽發即服。日進三五服。忌蔥蒜油膩面食。

一論年久近日咳嗽哮吼喘急等症。

神吸散 國子博士顏心吾傳。

鵝管石(火 醋淬七次一錢) 余糧石(火 醋淬七次一錢) 粉草(三分) 枯白礬(五分) 石膏( 五分) 款冬花(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二厘。準秤。至夜食後。靜坐片時。將藥放紙上。以竹筒五寸長。 直插 喉內。用力吸藥。速亦不怕。吸藥令盡為度。以細茶一口。漱而咽之。忌雞魚羊鵝一切動風發物。並生冷諸物。惟食白煮豬肉雞子。戒三七日,宜用公豬肺一副。加肉半斤。梔子一歲 多少用之。同炒至熟爛。去藥。至五更。病患不要開口言。 語。令人將湯肺喂之。病患嚼吃任用。余者過時再食效。

一論久嗽痰喘。百藥不效。並年久不瘥者。或能飲酒人。久嗽尤效。

清金膏 曲阜令孔桂窗傳。

天門冬(去心八兩) 麥門冬(去心四兩) 貝母(四兩) 杏仁(去皮四兩) 半夏(薑製四兩)
上五味切片。水熬去渣。取汁五碗,入白粉葛末四兩。蜜一斤。共煎汁入壇內。重湯煮一日。成膏取出。每日無時。頻頻服之。

一人時唾痰涎。內熱作渴。肢體倦怠。勞而足熱。用清氣化痰。益甚。余曰。此腎水泛 而為痰。法當補腎。不信。另進滾痰丸一服。吐瀉不上。飲食不入。頭暈眼閉。始信余。用六君 子湯數劑。胃氣漸複。卻用六味丸。月餘諸症悉愈。

一人咳嗽氣喘。鼻塞流涕。余用參蘇飲一劑。以散寒邪。更用補中益氣。以實腠理而愈 後因勞怒。仍作。自用前飲。益甚。加黃連、枳實。腹脹不食。小便短少。二陳四苓。前症愈劇 小便不通。余曰。腹脹不食。脾胃虛。小便短少。肺腎虛也。悉因攻伐所致。投以六君子加黃、炮薑、五味二劑。諸症頓退。再用補中益氣。加炮薑、五味。數劑全愈。

一治咳嗽秘方 款冬花(三錢) 石膏(三錢) 硼砂(七厘) 甘草(三錢)
上為末。吹入喉內。用細茶漱下。即好。

喘急

脈滑而手足溫者生。脈沉澀而四肢寒者死。數者亦死。為其形損故也。肺受邪則喘。手太陰肺專主外感。無汗而喘屬表實。有汗而喘屬表虛。凡久喘未發。扶正氣為要。已發。攻 邪為主。大概喘急甚者。不可便用苦藥。火氣盛故也。

一論外邪在表。無汗而喘者。

五虎湯

麻黃(三錢) 杏仁(去皮三錢) 石膏(五錢) 甘草(一錢) 細茶(一錢) 有痰。加二陳 湯。
上銼一劑。生薑、蔥。水煎熱服。加桑白皮一錢。尤良。

一論在裡。邪實不便。脈實而喘者。

三一承氣湯

大黃 芒硝 濃朴 枳實 甘草 加木香 檳榔
上銼,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一論痰盛而喘者。此治痰喘不能臥。人扶而坐。數日。一服而安。

千緡導痰湯

南星(一錢) 半夏(七個水泡破皮分四片) 赤茯苓 枳殼(麩炒各一錢) 皂角(一寸炙 去皮一錢) 甘草(一寸炙)
上銼,生薑一指大。水煎服。

一論七情郁上氣而喘者。用四磨湯

人參 檳榔 沉香 烏藥
上四味。各用水磨汁。合一處。溫服之。

三子湯 治氣喘如神。

蘇子 白芥子 蘿卜子水煎服,立愈。

一論腹脹氣喘。坐臥不得者。宜服

沉香散

沉香(二錢半) 木香(二錢半) 枳殼(麩炒三錢) 蘿卜子(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論喘急。因內傷元氣。氣不接續而喘者,宜用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一論陰虛火動。火炎上攻而喘者。宜此清離滋坎湯。(方見勞瘵)一用六味丸加黃柏、知 母。亦效。

一論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喘促短氣。咳嗽而喘者。

蘇子降氣湯

蘇子(三錢) 陳皮 濃朴(薑汁炒各一錢) 前胡 肉桂(各二錢) 半夏(薑汁炒五錢) 當歸(三錢) 甘草(一錢)
上銼,薑、棗煎服。

一論凡人痰嗽氣喘。宜服

三子養親湯

白芥子(研八分) 蘿卜子(研八分) 南星(水泡八分) 半夏(水泡八分) 陳皮(去白六分) 枳實(炒六分) 片芩(去朽八分) 赤茯苓(去皮八分) 蘇子(研八分) 甘草(二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

一人體肥善飲。仲秋痰喘。用二陳、芩、連。益甚。加桑皮、杏仁。盜汗氣促。加貝母、枳殼。不時發熱。予以為脾肺虛寒。用八味丸(見補血)以補土母。補中益氣湯接補中氣。

哮吼

脈大抵浮而滑。易治。脈微而澀。難治。 夫哮吼以聲響名。喉中如水雞聲者是也。專主於痰,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治之有以紫金丹導痰。小胃丹劫之而愈者。有以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兼進而愈者。必須量虛實而治之也。

千金定喘湯

治哮吼如神。

麻黃(二錢) 桑白皮(蜜製三錢) 杏仁(一錢五分) 蘇子(二錢) 白果(二十一個炒)款冬花(三錢) 黃芩(一錢五分炒) 半夏(甘草水泡) 甘草(各一錢)
上銼,白水煎。食遠服。 諸病原來有藥方。唯愁 喘最難當。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須薑。病患遇此仙方藥。服後方知定喘湯。

一論人素有喘急。遇寒暄不常。發則哮吼不已。夜不能睡者。用此

蘇沈九寶湯

紫蘇 薄荷 麻黃 杏仁(去皮尖) 桑白皮 大腹皮 官桂 甘草
上銼,用生薑三片。烏梅一個。水一碗。煎至八分。食後服。即效且住服。惟慎勞碌。 戒濃 味。節欲。日間常服些順氣化痰丸。夜臥時服抑火潤下丸。如除根。須合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人參、紫菀、五味子、百合各二兩。浮小麥粉、熟蜜四兩。糊為丸。每服百丸。空 心。柿餅湯送下。餅隨食之。

二母丸 治哮喘。

知母(去皮毛二兩) 貝母(去心二兩) 百藥煎(一兩)
上為細末。將烏梅肉蒸熟搗爛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臨臥或食後。連皮薑湯送下。

一論喘氣哮吼。上喘不休。或是鹽戧水戧肺竅。俗謂之喘氣病。用此秘方。 小薊草一把。用精豬肉四兩,入水同煮令熟。食肉並湯立已。其草三月生。七八月有四棱。莖葉尖。杪有花子。

一論凡遇天氣欲作雨者。便發 喘。甚至坐臥不得。飲食不進。此乃肺竅中積有冷痰。 乘天 陰寒氣從背自鼻而入。則肺脹作聲。此病有苦至終身者,亦有子母相作者。每發時即服。不過七八次。覺痰腥臭。吐出白色。是絕其根也。用此方。

紫金丹

白砒(一錢生用) 枯白礬(三錢另研) 淡豆豉(出江西者一兩水浸去皮蒸研如泥旋加二味末合勻) 上捻作丸。如綠豆大。但覺舉發。用冷茶送下七丸。甚者九丸。以不喘為愈。再發。勿 多增丸數。慎之。小兒服一二丸。

導痰小胃丹 (方見痰氣) 治哮吼經年不愈。宜久久服之。斷根。

一論哮喘氣急而不息者,宜用均氣八仙湯

麻黃(二錢) 杏仁(二錢) 石膏(三錢) 桔梗(一錢) 片芩(二錢) 貝母(一錢用北細辛三分煎湯拌炒三次為末) 生甘草(一錢) 知母(二錢)
上銼一劑。水煎,溫服。

一治上氣喘急。經年咳嗽。久不愈。遇發即服三五次。永不再發。

奪命丹

人言(一錢) 白礬(二錢) 白附子(二錢) 南星(四錢) 半夏(泡五錢) 上先用人言與白礬一處。於石器內火 紅。出火。黃色為度。切不可犯鐵器。卻和半夏、南星、白附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七丸。小兒三丸。井水化下。忌食熱物。

哮吼靈秘丹

海上異人傳。 膽南星(二兩) 大半夏(二兩用白礬五錢牙皂五錢同 一夜不見白星) 赤茯苓(去皮二兩)苦葶藶(二兩) 大貝母(二兩) 沉香(一兩) 青礞石(硝 五錢) 天竺黃(二錢) 珍珠(三錢豆腐煮) 羚羊角(一支銼末) 烏犀角(三錢) 白礬(一兩) 硼砂(一兩) 風化硝(五錢)花蕊石(火 五錢) 孩兒茶(五錢) 款冬花(一兩) 鉛白霜(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薑湯送下。外製六味地黃丸。空心服。百發百中。真仙方也。

一治素患哮吼之病。發則喘急。痰涎上壅。不時舉發。令慎勞役。戒濃味。節欲。早服六味丸。加黃柏、知母、人參、紫菀、五味、百合各二兩。浮小麥粉、熟蜜四兩。打糊為丸。每服百丸。空心。柿餅湯下。餅隨食之。夜臥時服後方。各一料而愈。

千金定吼丸

南星 半夏(各四兩用生薑牙皂各三兩煎湯浸星半一宿切片再加白礬二兩入湯內同星半煮至湯乾去薑皂只用星半) 貝母 枳實(麩炒) 黃連(薑炒) 黃芩(酒炒) 連翹(去心) 白附子 天麻 僵蠶(炒) 桔梗 栝蔞(各一兩) 錦紋大黃(酒拌九蒸九晒一兩) 青礞石(用硝如金色者五錢) 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竹瀝、薑汁和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口噙化下。或丸如黍米大薑湯送下亦可。

一人哮吼十數年。發則上氣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發冷。六脈沉細。此氣虛脾弱。

用黃耆(二錢蜜水炒) 人參(二錢) 白朮(二錢去蘆) 白茯苓(二錢去皮) 半夏(二錢)杏仁(三錢) 五味子(三分) 麥門冬(二錢去心) 陳皮(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
上銼,薑、棗煎服。

一人自幼患哮吼之病。每逢寒即發。發則上氣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已成痼疾。百藥罔效。予製此方。一料全愈。

清上補下丸

懷生地黃(炒鍋內酒拌蒸黑四兩) 南棗(酒蒸去核二兩) 懷山藥(一兩五錢) 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 牡丹皮(一兩五錢) 澤瀉(一兩五錢) 遼五味子(一兩五錢) 天門冬(去心一兩五錢) 枳實(麩炒一兩五錢) 貝母(一兩五錢) 麥門冬(去心一兩五錢) 桔梗(去蘆一兩五錢) 黃連(薑炒一兩五錢) 杏仁(去皮一兩五錢) 半夏(薑炒一兩五錢) 栝蔞仁(去油一兩五錢) 枯芩(酒炒一兩五錢) 甘草(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薑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