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 第四十三卷

明 李時珍


李時珍曰︰鱗蟲有水、陸二類,類雖不同,同為鱗也。是故龍蛇靈物,魚乃水畜,種族雖別,變化相通,是蓋質異而感同也。鱗屬皆卵生,而蝮蛇胎產。水族皆不瞑,而河豚目眨(音 ),藍蛇之尾,解其頭毒。沙魚之皮,蟲魚不分。今析為鱗部,凡九十四種,分為四類︰曰龍,曰蛇,曰魚,曰無鱗魚。舊凡五十八種。
二種(唐蘇恭)寶本草》一十一種(宋馬志) 《嘉大明)

【附注】

魏《吳普本草》 李當之《藥錄》甄權《藥性》 孫思邈《千金食治》 唐性》 蜀韓保升說》
《補遺》 明汪穎《食物》 汪機《會編》 陳嘉謨《蒙筌》

鱗之一(龍類九種)

(《本經》上品)

【釋名】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龍字篆文象形。《生肖論》云︰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梵書

【集解】

時珍曰︰按︰羅願《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陸佃《埤雅》云︰龍火得濕則焰,得水則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龍,卵生思抱,雄鳴上風,雌鳴下風,因風而化。《釋典》云︰龍交則變為二小蛇。又小說載龍性粗猛,而愛美玉、空青,喜嗜燕肉,畏鐵及 草、蜈蚣、楝葉、五色絲。故食燕者忌渡水,祈雨者用燕,鎮水患者用鐵者用 草,祭屈原者用楝葉、色絲裹粽投江。醫家用龍骨者,亦當知其性之愛

龍骨
《別錄》曰︰生晉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采無時。
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腦,作白地錦紋,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皆是龍蛻,非實死也。
曰︰剡州、滄州、太原者為上。其骨細紋廣者是雌,骨粗紋狹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黃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經落不淨,及婦人采者,不用。
今並出晉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黃、赤、白、黑,亦應隨色與臟五芝、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經》不論及。
春水時至,魚登龍門,蛻骨甚多。人采骨即此魚之骨乎?又孫光憲《北夢瑣言》云︰五前一物如藍色,紋如亂錦,人莫之識。則龍亦有死者矣。
宗奭曰︰諸說不一,終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肢體頭角皆備,不知蛻耶?斃耶?謂文言死龍之骨,若以為蛻,終是臆說。
寇諸說皆兩疑之。竊謂龍,神豢龍氏醢龍以食;《述異記》云︰漢張華得龍肉

【修治】

曰︰凡用龍骨,先煎香草湯浴兩度,搗粉,絹袋盛之。用燕子一隻,去腸肚,安袋於內,懸井面上,一宿取出,研粉。入補腎藥中,其效如神。
時珍曰︰近世方法,但 赤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廣記》云︰用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乾。或云︰凡入藥,須水飛過晒乾。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晒乾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氣味】

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權曰︰有小毒。忌魚及鐵器。
之才曰︰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時珍曰︰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有以製伏也。其氣收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主治】

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症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本經》)。心驚,汗出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白龍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別錄》)。逐邪氣,安心權)。
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時珍)。

【發明】

曰︰氣入丈夫腎臟中,故益腎藥宜用之。
時珍曰︰澀可去脫。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驚。又主帶脈為病

【附方】

舊十一,新七。

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勞心夢泄︰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蓮子湯下。(《心統》)
骨四分,韭子五合。為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梅師方》)
為末。每鹽湯服二錢。(《梅師方》)
沸,及熱服盡。溫覆取汗,即效。(《肘後》)
泄瀉不止︰白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紫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心鑒》)
大煩渴作熱,三焦有瘡 ,下痢,或張口吐舌,目爛,口鼻生瘡,不識人,用龍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冷服五合,漸漸進之。(《外台方》)
者︰龍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極冷,稍飲,得汗即息不止者︰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凍飲料。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丸。(《肘後方》)
師方》)
即斷。(《三因方》)
匕,日三。(《千金方》)
粉,撲之。(《醫宗三法》)

龍齒

【修治】

同龍骨。或云以酥炙。

【氣味】

澀,涼,無毒。
當之曰︰大寒。
之才曰︰平。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鐵器。

【主治】

殺精物。大人驚癇諸痙,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小兒五驚、十二癇(《本經》)。
治煩悶、熱狂、鬼魅(《日華》)。

【發明】

時珍曰︰龍者東方之神,故其骨與角、齒皆主肝病。許叔微云︰肝藏魂,能變化,故魂游

龍角

【修治】

同骨。

【氣味】

甘,平,無毒。
之才曰︰畏干漆、蜀椒、理石。

【主治】

驚癇螈 ,身熱如火,腹中堅及熱泄。久服輕身,通神明,延年(《別錄》)。
小兒大熱(甄

【發明】

頌曰︰骨、齒醫家常用,角則稀使,惟《深師》五邪丸用之,云無角用齒,而《千金》治心病有角、齒同用者。

龍腦

【主治】

其形肥軟,能斷痢(陶弘景

龍胎

【主治】

產後餘疾,女人經閉。
弘景曰︰比來巴中數得龍胞,形體具存。云治產後餘疾,正當末服。
頌曰︰許孝宗《篋中方》言︰龍胎出蜀中山澗,大類乾魚鱗,煎時甚腥臊。治女經積年不通。同瓦松、景天各少許,以水兩盞,煎一盞,去滓。分溫二服。少頃,腹中轉動便下。
按︰此物
時珍曰︰胞胎俱出巴蜀,皆主血疾,蓋一物也。

龍涎機曰︰龍吐涎沫,可製香。
時珍曰︰龍涎,方藥鮮用,惟入諸香,云能收腦、麝數十年不散。又言焚之則翠煙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云是春間群龍所吐涎沫浮出。番人采得貨之,每兩千錢。亦有大魚腹中剖得者。其狀初若脂膠,黃白色;乾則成塊,黃黑色,如百藥煎而膩理;久則紫黑,如五靈脂而光澤。其體輕飄,似浮石而腥臊。

(《拾遺》)

【釋名】

吉吊。
時珍曰︰吊,舊無正條。惟蘇頌《圖經》載吉吊脂,云龍所生也。陳藏器《拾遺》有予脂一條,引《廣州記》云︰予,蛇頭鱉身,膏主蛭刺云云。今考《廣州記》及《太平御覽》止云︰吊,蛇頭鼉字似鱉。至輕亦無蛭刺之証,【集解】

藏器曰︰裴淵《廣州記》云︰吊生嶺南,蛇頭鼉身,亦水宿,亦木棲。其膏至輕利,以銅及齡至寶方》云︰吉吊脂出福、建州,甚難得。須以琉璃瓶盛之,更以樟透氣失去也。孫光憲《北夢瑣言》云︰海上人言︰龍每生二卵,一為吉吊或於水邊遺瀝,值流槎則粘著木枝,如蒲槌狀。其色微青黃,複似灰色,號紫梢花,坐湯多用之。
時珍曰︰按︰裴、姚二說相同,則吊脂即吉吊脂無疑矣。又陳自明《婦人良方》云︰紫梢花生湖澤中,乃魚蝦生卵於竹木之上,狀如糖 ,去木用之。此說與孫說不同。近時房中諸術,多用紫梢花,皆得於湖澤,其色灰白而輕鬆,恐非真者。當以孫說為正。或云紫梢花與龍涎相類,未知是否?

吊脂(一名吊膏)

【氣味】

有毒。

【主治】

風腫癰毒,癮疹赤瘙, 疥痔 ,皮膚頑痺, 跌折傷,內損瘀血。
以脂塗上,炙手熱摩之,即透(藏器)。治聾耳,不問年月。每日點入半杏仁許,便瘥(蘇頌。出《延齡方》)。

紫梢花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益陽秘精,療真元虛憊,陰痿遺精,餘瀝白濁如脂,小便不禁,囊下濕癢,女人陰寒冷帶,入丸散及坐湯用(時珍。又《和劑》玉霜丸注云︰如無紫梢花,以木賊代

【附方】

新二。

陽事痿弱︰紫梢花、生龍骨各二錢,麝香少許,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燒酒下。欲解,飲生薑甘草湯。(《集次即愈。(《總微論》)

蛟龍

(《綱目》)

【釋名】

時珍曰︰按︰任 《述異記》云︰蛟乃龍屬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也。

【集解】

時珍曰︰按︰裴淵《廣州記》云︰蛟長丈餘,似蛇而四足,頸,頸有白嬰。胸前赭飛,得鱉可免。王子年《拾遺錄》云︰漢昭帝釣於渭水,得白蛟若蛇,牙出唇外。命大官作 食甚美,骨青而肉紫。據此,則蛟亦可食也。

【氣味】

缺。有毒。
時珍曰︰按︰張仲景《金匱要略》云︰春夏二時,蛟龍帶精入芹菜中。人食之,則龍症,痛不可忍。治以硬糖,日服二、三升,當吐出如蜥蜴狀也。唐醫周顧治此,朴硝煮服下之。

【主治】

敷面,令人好顏色。又主易產(時珍。出《東方朔別傳》)。

【附錄】

蜃(之刃切)。
時珍曰︰蛟之屬有蜃,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紅鬣,腰以下鱗盡逆。食燕子。
能吁氣成樓台城郭之狀,將雨即見,名蜃樓,亦曰海市。其脂和蠟作燭,香凡百步,煙中亦有樓閣之形。《月令》云︰雉入大水為蜃。陸佃云︰蛇交龜則生龜,交雉則生蜃,物異而感同也或曰蜃也。又魯至剛雲升騰。卵不入土,但為名,羅願以為雉化之蜃,未知然否?詳介部車螯下。

鼉龍

(《本經》中品)

【釋名】

魚(《本經》)、土龍。
藏器曰︰《本經》 魚,合改作鼉。鼉形既是龍類,宜去其魚。
時珍曰︰鼉字象其頭、腹、足、尾之形,故名。《博物志》謂之土龍。
物也。今依陳氏改正之。

【集解】

《別錄》曰︰ 魚甲生南海池澤,取無時。
弘景曰︰即鼉甲也,皮可冒鼓。性至難死,沸湯沃口,入腹良久乃剝之。
藏器曰︰鼉性嗜睡,恆閉目。力至猛,能攻江岸。人於穴中掘之,百人掘,須百人牽之;一人掘,亦一人牽之。不然,終不可出。
頌曰︰今江湖極多。形似守宮、鯪鯉輩,而長一、二丈,背尾俱有鱗甲。夜則鳴吼,舟人畏之。
時珍曰︰鼉穴極深,漁人以篾纜系餌探之,候其吞鉤,徐徐引出。性能橫飛,不能上騰。其聲如鼓,夜鳴應更。謂之鼉鼓,亦曰鼉更,俚人聽之以占雨。其枕瑩淨,勝於魚枕。生卵甚多至百,亦自食之。南人珍其肉,以為嫁娶之敬。陸佃云︰鼉身具十二生肖肉,惟蛇肉在尾最毒也。

鼉甲

【修治】

酥炙,或酒炙用。

【氣味】

酸,微溫,有毒。
權曰︰甘,平,有小毒。

《日華》曰︰無毒。蜀漆為之使。畏芫花、甘遂、狗膽。

【主治】

心腹症瘕,伏堅積聚,寒熱,女子小腹陰中相引痛,崩中下血五色,及瘡疥死肌(《本經》)。五邪涕泣時驚詵)。除腹內血積,婦人帶下,瘡,風頑瘙疥惡瘡。炙燒,浸酒

【發明】

時珍曰︰鼉甲所主諸証,多屬厥陰,其功只在平肝木,治血殺蟲也。《千金方》治風癲,有

【附方】

舊一。
腸風痔疾︰頌曰︰用皮及骨燒灰,米飲空心服二錢。甚者,入紅雞冠花、白礬為末和之。

【氣味】

甘,有小毒。
頌曰︰肉色似雞,而發冷氣痼疾。
藏器曰︰梁‧周興嗣嗜此肉,後為鼉所噴,便生惡瘡。此物有靈,不食更佳,其涎最毒。
陶曰︰肉至補益,亦不必食。

【主治】

少氣吸吸,足不立地(《別錄》)。濕氣邪氣,諸蠱,腹內症瘕,惡瘡(藏器)。

【主治】

摩風及惡瘡(張鼎)。

【主治】

五尸病。用一具炙熟,同蒜齏食

鯪鯉

(《別錄》下品)

【釋名】

龍鯉(郭璞)、穿山甲(《圖經》)、時珍曰︰其形肖鯉,穴陵而居,故曰鯪鯉,而俗稱為穿山甲,郭璞賦謂之龍鯉。《臨海水土

【集解】

頌曰︰鯪鯉即今穿山甲也。生湖廣、嶺南,及金、商、均、房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
弘景曰︰形似鼉而短小,又似鯉而有四足,黑色,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因接而食之。
時珍曰︰鯪鯉狀如鼉而小,背如鯉而闊,首如鼠而無牙,腹無鱗而有毛,長舌尖喙,尾與身等。尾鱗尖濃,有三角,腹五內腑俱全。而胃獨大,常吐舌誘蟻食之。曾剖其胃,約蟻升許也。

【修治】

時珍曰︰方用或炮、或燒,或酥炙、醋炙、童便炙,或油煎、土炒、蛤粉炒,當各隨本方,未有生用者。仍以尾甲乃力勝。

【氣味】

鹹,微寒,有毒。

【主治】

五邪,驚啼悲傷,燒灰,酒服方寸匕。療蟻 (《別錄魅悲泣,及疥癬痔漏(大明)。療權)。
除痰瘧寒熱,風痺強直疼痛,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通竅殺蟲(時珍)。

【發明】

弘景曰︰此物食蟻,故治蟻 。
時珍曰︰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蓋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故也。按︰劉伯溫《多能鄙事》於堤岸上殺其性之走竄可知矣。諺曰︰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亦言其迅速也。李仲南言︰其性專行散,所致,渾身上下或臂脅疼痛處,即於鯪鯉身上取甲炮熟,同全蠍(炒)十一個,蔥、薑同水煎,入無灰酒一匙,熱服,取汗(避風)甚良。

【附方】

舊四,新十九。
中風癱瘓,手足不舉︰用穿山甲(左癱用右甲,右瘓用左甲,炮熟)、大川烏頭(炮熟)、紅海蛤(如棋子大者)各二兩,為末。每用半兩,搗蔥白汁和成濃餅,徑寸半,隨左右貼腳心,縛定。密室安坐,以貼藥腳浸熱湯盆中,待身麻汗出,急去藥。宜謹避風,自然手足可舉。
半月再行一次,除根。忌口,遠色,調養。亦治諸風疾。(《衛生寶鑒》)
一兩,乾棗十個,同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發日,五更井花水服。(《楊氏家藏》)
裡急︰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研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下。(《普濟方》血︰用穿山甲(燒存性)一兩,肉豆蔻三枚,為末。每米飲服二錢。甚者加 皮灰一兩,中病即止。(《衍義》)
香半錢,為末。每服一錢半,真茶湯豬脂調敷。(《千金方》)
婦人陰 ,硬如卵狀︰隨病之左右,取穿山甲之左右邊五錢,以沙炒焦黃,為末。每服二錢,酒下。(《摘玄方》)
梳乳,即通。(《單驤方》)
然銅(生用)半兩,為末。每末。每服五分,入麝香少許,溫酒服。即發紅色,如神。(《直指方》)
入谷芒熱灰中,炮焦為末)二兩,入麝香少許。
馬疔腫毒︰穿山甲(燒存性)、貝母等分為末。酒調服,三、四次。乃用下藥,利去惡物即愈。(鮑氏方)
和麻油、輕粉塗之。或只以末塗之。(《直指》)
敷之。《壽域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為四壯,效。
蟻入耳內︰鯪鯉甲燒研,水調,灌入即出。(《肘後》)
許,吹之。三日水乾即愈。(《鮑氏小兒方》)
黃,為末。每吹一字入耳內。亦治耳聾。(《普濟方》)
水、鐘、鼓聲。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去粉,蠍梢七個,麝香少許,為末,以麻油一滴化蠟,和作梃子,綿裹塞之。(《攝生眾妙方》)
卷作繩,燒煙熏之。(《壽域方》)
如此七次,為末。隨左右眼,用親》)

【氣味】

甘,澀,溫,有毒。
時珍曰︰按︰張杲《醫說》云︰鯪鯉肉最動風。風疾人才食數臠,其疾一發,四肢頓廢。時珍竊謂此物性竄而行血,風人多血虛故也。然其氣味俱惡,亦不中用。

石龍子

(《本經》中品)

【釋名】

山龍子(《別錄》)、泉龍(《繁露注蛇
時珍曰︰此物生山石間,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龍子之名。蜥蜴本作析易。許慎云︰易字篆文象形。陸佃云︰蜴善變易吐雹,有陰陽析易之義。周易之名,蓋取乎此。今俗呼為豬婆蛇

【集解】

《別錄》曰︰石龍子生平陽川谷,及荊州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
保升曰︰山南襄州、安州、申州處處有之。三、四、八、九月採,去腹中物,熏乾。
弘景曰︰其類有四種︰形大純黃者為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用。似蛇醫而形小尾長形小色黑者,為 蜓,言螫人必死,亦未聞中之者。
恭曰︰龍子,即蜥蜴,形細而長,尾與身類,似蛇有四足,去足便是蛇形。以五色者為雄,入藥良;色不備者為雌,力劣也。蛇師生山谷,頭大尾小而短,色青黃或白斑也。
生人家屋壁間,似蛇師,即守宮也,一名蠑螈。《爾雅》互言之,並非真說。
頌曰︰《爾雅》以蠑螈、蜥蜴、 蜓、守宮為一物。《方言》以在草為蜥蜴為守宮、 蜓。《字林》以蠑螈為蛇醫。據諸說,當以在蜓、守宮也。入藥以草澤者為良。
時珍曰︰諸說不定。大抵是水、旱二種,有山石、草澤、屋壁三者之異。《本經》惟用石龍,後人但稱蜥蜴,實一物也。且生山石間,正與石龍、山龍之名相合,自與草澤之蛇師、屋壁之 蜓不同。蘇恭言蛇師生山谷,以守宮為蠑螈,蘇頌以草澤者入藥,戾。術家祈雨以守宮為蜥蜴,謬誤尤甚。今將三者考正於下,其義自明矣。生山石龍,即蜥蜴,俗呼豬婆蛇;似蛇有四足,頭扁尾長,形細,長七。八寸,大者一、二尺細鱗金碧色。其五色全者為雄,入藥尤勝。生草澤間者曰蛇醫,又名蛇師、蛇舅母、水蜥、蠑螈,俗亦呼豬婆蛇;蛇有傷,則銜草以敷之,又能入水與魚合,故得諸名。狀同石龍而頭大尾短,形粗,其色青黃,亦有白斑者,不入藥用。生屋壁間者,曰 蜓,即守宮也。似蛇醫而短小,灰褐色,並不螫人,詳本條。又按︰《夷堅志》云︰劉居中見山中長三四尺,光膩如脂。吐雹如彈丸,俄頃風雷作而雨雹也。
宗奭曰︰有人見蜥蜴從石大作。今人用之祈雨,蓋取此

【修治】

時珍曰︰古方用酥炙或酒炙。惟治傳尸勞瘵天靈蓋丸,以石蜥蜴連腸肚,以醋炙四十九遍用之,亦一異也。

【氣味】

鹹,寒,有小毒。
之才曰︰惡硫黃、蕪荑、斑蝥。

【主治】

五癃邪結氣,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本經》)。
娠婦忌用(時珍)。

【發明】

宗奭曰︰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
時珍曰︰其功長於利水,故《千金》治症結水腫,尸疰留飲,有蜥蜴小兒陰潰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劉涓子用同斑蝥、地膽治 疾,取其利小便,解二物之毒也。

【附方】

新二。

小兒陰 ︰用蜥蜴一枚燒灰,酒服。(《外台秘要》)
諸 不愈︰用蜥蜴(炙)三枚,地膽(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湯下。治諸法不效者。(《劉涓子鬼遺方》)

【主治】

缺。

【附方】

去生胎︰蜥蜴肝、蛇脫皮等分,以苦酒和勻,摩妊婦臍上及左右令溫,胎即下也。(《聖惠》)

守宮

(《綱目》)

【釋名】

壁宮(蘇恭)、壁虎(時珍)、弘景曰︰ 蜓喜緣籬壁間。以朱飼之,滿三斤殺,乾末以塗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名守宮。而蜥蜴亦名守宮,殊難分別。按︰東方朔云︰若非守
恭曰︰ 蜓又名蠍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飼朱點婦人,謬說也。
時珍曰︰守宮,善捕蠍、蠅,故得虎名。《春秋考異郵》云︰守宮食蠆,土勝水也。點臂之說,《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志》、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別有術,今不在澤中者謂之蜥蜴,楚人謂之蠑螈。

【集解】

時珍曰︰守宮,處處人家牆壁有之。狀如蛇醫,而灰黑色,扁長官頸,細鱗四足,長者六、【附錄】

十二時蟲
時珍曰︰十二時蟲,一名避役,出容州、交州諸處,生人家籬壁、樹木間,守宮之類也。
大小如指,狀同守宮,而腦上連背有肉鬣如冠幘,長頸長足,身青色,大者長尺許,尾與身等,嚙人不可療。《嶺南異物志》言︰其首隨十二時變色,見者主有喜慶。《博物志》言︰在陰多緗綠,日中變易。或青或綠,或丹或黃,或紅或赤。《北戶錄》言不能變十二色,但黃、褐、青故得易名及點臂成志者,恐是此物。若尋常守宮,既不堪點臂,亦未有螫人至死者也。

【氣味】

鹹,寒,有小毒。

【主治】

中風癱瘓,手足不舉,或歷節風痛,及風 驚癇,小兒疳痢,血積瘰,療蠍螫(時珍)。

【發明】

時珍曰︰守宮,舊附見於石龍下,云不入藥用。近時方術多用之。楊仁齋言︰驚癇皆心血不足,其血與心血相類,故治驚癇。取其血以補心。其說近似蠍蠆乃治風要藥。故守宮所治風治血病瘡瘍。守宮祛風,石龍利水,功用自別,不可不知。

【附方】

新十四。

小兒臍風︰用壁虎後半截焙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調勻,入稀雞矢少許,摻舌根及牙關。仍以手蘸摩兒,取汗出,甚妙。(筆峰《雜興方》)
(剪去四足,連血研爛),入珍珠、麝香、龍腦香各一字,研勻,以薄荷湯調服。仍先或吐或下去痰涎,而後小兒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內,捕活蠍虎一個入瓶中,食砂末月餘,待體赤,陰乾為末。
每薄荷湯服三、四分。(方廣《附餘》)
末少許,薄荷湯調服。繼服二陳湯,神效。(《仁齋直指》)
癱瘓走痛︰用蠍虎(即 蜓)一枚(炙黃),陳皮五分,罌粟殼(蜜炒)一錢,甘草、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為末。每服水煎服。(《醫學正傳》)
包,煨研),地龍五條(生研),草烏頭三枚(生研),木香五錢,乳香末二錢龍腦五分,合研成膏。入酒糊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乳香酒服三十丸,取效。(《總錄》)
破傷中風︰身如角弓反張,筋急口噤者,用守宮丸治之。守宮(炙乾去足)七枚,天南星(酒浸三日晒乾)一兩,膩粉半錢,為末,以薄麵糊丸綠豆大。每以七丸,酒灌下,少頃汗出得解,更與一服,再汗即瘥。或加白附子一兩,以蜜丸。(《用東行蠍虎一條(焙乾),大蠶砂五升(水淘炒)。各為末,以小麥麵四升,拌作絡索,曝乾研末。每服一二合,煎柏葉湯下,日三服,取效。(研。每日服半分,酒服。(《作餅瘦、下痢,証候全備,及無辜疳毒,如邪病者。用乾雄蠍虎一個(微炙),蝸牛殼、蘭香根、靛花、雄黃、麝香各一分,龍腦半分,各研為末,米醋煮糊丸黍米大。每脂麻湯下十丸,日二服,取效。(《奇效良方》)
每以一星敷上即止,神效。(《青囊》)
反胃膈氣︰地塘蟲(即壁虎也)七個(砂鍋炒焦),木香、人參、朱砂各一錢半,乳香一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湯下,早晚各一服。

【主治】

爛赤眼(時珍)。

【附方】

新一。

胎赤爛眼昏暗︰用蠍虎數枚,以罐盛黃土按實,入蠍虎在內,勿令損傷。以紙封口,穿數孔出氣。候有糞數粒,去糞上一點黑者,只取一頭白者,唾津研成膏,塗眼睫周回,不得揩拭。來早以溫漿水洗三次,甚效。(《聖濟總錄》)

蛤蚧

(宋《開寶》)

【釋名】

蛤蟹(《日華》)、仙蟾。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時珍曰︰蛤蚧,因聲而名,仙蟾,因形而名;嶺南人呼蛙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
雷以雄為蛤,以雌為蚧,亦通。

【集解】

志曰︰蛤蚧生嶺南山谷,及城牆或大樹間。形如大守宮,身長四五寸,尾與身等。最惜其中,背有細鱗,如蠶子,土黃色,身短尾長鳴一聲是一年者。俚人采鬻,云治肺疾。
曰︰生廣南水中,夜即居於榕樹上。雌雄相隨,投一獲二。近日西路亦有之,其狀雖小,滋力一般。俚人採之割腹,以竹張開,曝乾鬻之。
鐵叉,如粘 竿狀,伺於榕木間,以叉刺之,一股中腦,一股著尾,故不能嚙也。入藥須雌雄兩用。或云陽人用雌,陰人用雄。
曰︰雄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為蚧,皮細口尖,身大尾小。
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其首如蟾蜍,背淺綠色,上有土黃斑點,如古錦紋,長西橫州甚知覺,以手分者,不論牝牡,但可為雜藥及獸醫方中之用耳。

【修治】

曰︰其毒在眼。須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兩重紙緩焙令乾,以瓷器盛,懸屋東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傷尾也。
鬣內不淨,以酥炙用(或用蜜炙)。
李 曰︰凡用須炙令黃色,熟搗。口含少許,奔走不喘息者,為真也。宜丸散中用

【氣味】

鹹,平,有小毒。《日華》曰︰無毒。

【主治】

久咳嗽,肺勞傳尸,殺鬼物邪氣,下淋瀝,通水道(《開下石淋,通月經,治肺氣,療咳血(《日華》)。肺痿咯血,咳嗽上氣,治折傷(《海藥》)。
補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

【發明】

宗奭曰︰補肺虛勞嗽有功。
時珍曰︰昔人言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蛤蚧補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勞損痿弱,許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補也。劉純云︰氣液衰、陰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於此。

【附方】

舊二。
久嗽肺癰︰宗奭曰︰久嗽不噎痛。用蛤蚧、阿膠、鹿角膠、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錢半,用河水三升,銀石器內文火熬至半升,濾汁。時浮半兩為末,化蠟四兩,和作六餅。每煮糯米薄粥一盞,投入一餅攪化,細細熱呷之。(《普濟》)

鹽龍

(《綱目》)

【集解】

時珍曰︰按︰《何 春渚紀聞》云︰宋徽宗時,將軍蕭注破南蠻,得其所養鹽龍,長尺餘,服一錢匕。後龍為蔡京所得,及死,以鹽封,數日取用亦有力。愚按︰此物生於殊方,古所不載,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