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

明 龔廷賢


發熱

《脈經》曰︰脈大無力為陽虛,脈數無力為陰虛。無力曰虛,有力曰實。

夫發熱者,謂怫怫然發於皮膚之間,則成熱也,與潮熱、寒熱若同而異。潮熱者,有時而熱,不失其時;寒熱者,寒已而熱,相繼而發;至於發熱,則無時而發也。血虛有汗潮熱者。

人參養榮湯 治積勞虛損,四肢倦怠,肌肉消瘦而少顏色,吸呼氣短,飲食無味也。

人參(去蘆) 當歸 陳皮 黃耆(蜜炙) 桂心 白朮(去蘆) 甘草(炙,一錢) 白芍(酒炒,二錢) 熟地黃(酒浸) 茯苓(去皮) 五味子(各七分半) 遠志(去心,炒五分)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鐘,煎至一鐘,食遠服。

氣虛有汗潮熱者,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烏雞丸 治童男室女身發潮熱、吐血痰、出盜汗、飲食少進、四肢無力。

黃耆(蜜炙) 人參(去蘆) 白朮(去蘆當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生地 陳皮 秦艽 柴胡 銀柴胡 前胡 黃芩 胡黃連 黃柏(去粗皮) 知母(去毛) 貝母(去心) 桑白發 地骨皮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各一兩。)
上銼細片,用烏骨白雞一隻,耳有綠色、腦有金色者佳,重一斤者,以麻子喂七日,縊死,去毛並內腸雜,納藥於內,用綠豆一斗五升浸潤,放入小甑內三寸濃,又將青蒿四兩襯之放雞在上,仍以綠豆蓋之,蒸極熟,將雞折碎,同藥晒乾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清米湯下。

血虛無汗潮熱者,茯苓補心湯。(方見婦人虛勞門。)

氣虛無汗潮熱者。

人參清肌散 治男婦氣虛無汗潮熱。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赤芍 柴胡 半夏 葛粉 甘草
上銼一劑,薑棗煎服。

女子血虛有汗潮熱者,茯苓補心湯。(方見婦人虛勞門。)

氣血兩虛,無汗潮熱者,逍遙散。(方見婦人虛勞門。)

男婦四肢發熱,筋骨間如火烙手者,鬱遏陽氣於脾胃之中也。

升陽散火湯 治男婦四肢發熱,肌表熱如火烙,捫之烙手。此病多因血氣而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鬱遏陽氣於脾土之中,即火鬱則發之,即火鬱湯。

升麻 葛根 白芍 羌活 獨活 人參(各五錢) 柴胡(八錢) 防風(三錢半) 生甘草(二錢)

炙甘草(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煎服。忌寒涼生冷之物,月餘。

傷寒發熱者,是外之寒邪傷衛也。九味羌活湯(方見傷寒。)
傷暑發熱者,是外之熱邪傷榮也。清暑益氣湯(方見中暑。)
內傷發熱者,是陽氣自傷,屬脾肺也。(其脈大而無力。)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陰虛發熱者,是陰血自傷,屬心腎也。(其脈數而無力。)滋陰降火湯(方見虛勞。)
夜則靜,晝則發熱者,此熱在氣分也。小柴胡東加梔子、黃連、知母、地骨皮。
晝則靜,夜則發熱者,此熱在血分也。四物湯加知母、黃柏、黃連、梔子、牡丹皮、柴胡。
晝夜俱發熱者,此熱在血氣之分也。四物湯合小柴胡東加黃連、梔子。
子午潮熱者,加減逍遙散加黃芩、胡黃連、麥門冬、地骨皮、秦艽、木通、車前子、燈芯,水煎服。
一切發熱憎寒者,邪在半表半裡也。柴苓湯,即小柴胡湯合五苓散。

當歸飲 治勞心生熱,鼻少見血,五心煩熱。

當歸(一錢二分) 芍藥(一錢) 川芎(五分) 生地黃(一錢) 牡丹皮(一錢) 黃連(酒炒,七分) 麥門冬(去心,二錢) 地骨皮(七分) 酒黃芩(七分) 炒梔子(六分) 柴胡(六分) 生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水煎,食遠熱服。

一 仆人,五月間病熱口渴、唇乾譫語。診其脈細而遲,用四君子加黃耆、當歸、芍藥、熟附子,進一服,熱愈甚,狂言狂走。或曰附子差矣。診其脈如舊,仍增附子進一大服,遂汗出而熱退,脈還四至矣。

一 婦人,夏間病熱,初用平調氣血兼清熱和解之劑。服二三劑不應,熱愈甚,舌上焦黑,膈間有火,漱水不咽。診其脈,兩手皆虛微而右手微甚,六七日內譫語撮空、循衣摸床,惡症俱見。後用四物湯加黃芩、人參、白朮、陳皮、麥門冬、知母、熟附子。服之一二時,汗出而熱退。次日複熱,再服仍退。又次日複發,知其虛汗也,遂連進十服,皆加附子而安。

一 男子發熱煩渴頭痛,誤行發汗,喘急腹痛,自汗譫語。用十全大補東加附子治之,熟睡喚而不醒,及覺諸症頓退,再劑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