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卷191~194 水病門

明 朱橚

總論

黃帝問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何以別之?岐伯曰︰水之始起也,目窠 上微 其腹 然 鼓脹 於腸 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月。按之即堅。推之則移。月事時下。 此至其候也。石瘕如何。石 瘕者,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宮閉塞,氣 不得 導 有風 其脈 外 不愈 腹大不 液不生,腹大臍腫,腫,當利小便 何故?答曰︰ 腰以上腫者,有水氣,牡蠣澤瀉散 之故也。若果有水則而脅下痛。為裡有水 人產後,飲水不即消,水有十種,不可治者有第五足下平滿傷腎,元氣,天一之水生焉 以滋血。沖化乃土中 肺滿則土隘,使陰金 云︰腎為少陰,肺為 蓋腎為關鍵,關鍵不 得臥為心水,兩脅 疼痛為 乍實為 之正水 歸腎,黃汗脈沉遲 不煩不渴 赤澀,大 腎水,其 分。及少 脈浮大者 熱者,水 重輕,不 而無以 注疼痛 赤痕者 腫,此 起 滿而大 並不治

大凡水病難治,產後更須慎於口味。又複病水人多嗜食不禁,所以此病難愈也。代有醫 者,未 所以治水藥多用葶藶子等。《本草》云︰葶藶久服令人大虛,故水病非久虛不得,蠱脹但腹 滿不腫,水脹四肢面目俱腫大,醫者不善診候,治蠱以水藥,治水以蠱藥。或但見脹滿,皆 以水藥,如此者。仲景所云,愚醫殺之,此疾所忌者。喪孝產乳音樂,一切生冷,一切魚蒜 房室喧戲酢滑,一切肉粘食米豆,油膩並禁,不得食。及不得用心,其房室等猶三年慎之,永不複發,不爾者,雖瘥複發。發後更不可治也,古方有十水丸,歷驗多利小便,不能述錄 也。


水腫(附論)

夫水腫之病,以脾腎氣虛,不能製水。水氣妄行,溢於皮膚。其証股冷膚腫,時作咳嗽。 不

徐玉煮散(出《千金方》)治水腫利小便。

牛角 防己 羌活 人參 丹參 牛膝 升麻 防風 秦艽 生薑 紫菀 杏仁 附子 連(各二三

檳榔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腫及療老小虛腫,大病後浮腫作喘。

檳榔(煨) 附子(炮去皮臍) 吳茱萸(水浸曝乾炒) 乾薑(炮) 防己 濃朴(去粗皮塗薑汁 目(微炒) 赤茯苓( (去皮) 白朮(銼微炒) 海藻每服米飲下十丸,日三,稍加至十五丸,

丁香散 治腹脹硬滿,水腫遍身,小便澀少。

丁香(一錢) 胡椒 益智(各一錢半)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甘草(炒各三錢) 茯苓 各二錢)
上為細末,

複元丹(出《醫方大成》)治水腫,夫心腎真火,能生脾肺真土。今真火氣虧,不能滋養真土,故土不能製水。水液妄行,三焦與氣脈閉塞,樞機不通,喘息奔急,水氣盈溢,滲漏經

心腹堅脹。不得正偃,則咳

附子(炮二兩)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去汗) 獨活(一方用羌活) 濃朴(去皮銼 肉豆蔻(炒半兩)
空心食前服,此藥 喘止。蓋藥能助真

當歸散(出《醫方集成》)治如前。

當歸(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檳榔 赤芍藥 牡丹皮 陳皮 木通 白朮(各銼炒 淡木瓜 臟寒去

茯苓丸(出《千金方》)治水腫。

茯苓 白朮 椒目(各四分) 木防己 葶藶 桂心(各二兩) 澤瀉(五分) 甘遂(十二分)
湯下五丸,日一

消腫丸(出《醫方大成》)治水腫喘滿,小便不利。

滑石 木通 白朮 黑牽牛(炒) 通脫木 赤茯苓 茯神 半夏(洗各一分) 陳皮(一分)
服四五十丸,燈

導水茯苓湯(出《德生堂》)治水腫,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手按而塌陷,手起隨手 ..塞澀,溺出如割,便 ..亦嘗驗其病重之人,服此 ..行時,即漸添多,直至小便變

澤瀉 赤茯苓 白朮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紫蘇 木瓜 檳榔(各一兩) 陳皮 砂仁 木香 大腹皮(各七錢半)
如病重者,前藥計一十八兩重,可均作三大服。每服再加去心麥門冬二兩,燈草一大把,均

沉香琥珀丸(出《德生堂》)治水腫一切急難証,小便不通者。

琥珀 杏仁(去皮炙) 赤茯苓(各半兩) 澤瀉(半兩) 紫蘇(真者) 沉香 葶藶(炒) 郁李為丸,如梧桐子大,以 服,量稟氣虛實,加減

本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腫久不瘥。

本(去苗) 葶藶(炒紫色各一分) 大戟(微炒) 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 澤漆(微炒)一兩) 牽牛子(炒熱
空心溫酒下一丸,加至二丸

鬼箭羽散(出《千金方》)有人患水腫,腹大其堅如石,四肢細小勞苦,足脛腫,飲食便氣谷,歲久服之,乃可

鬼箭羽 丹參 白朮 獨活(各五兩) 秦艽 豬苓(各三兩) 知母 海藻 茯苓 桂心(各

大腹皮湯(出《醫方大成》)治濕熱氣內攻,心腹脹滿,並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並宜

橘皮(去白一兩半) 木香(二錢半) 滑石(六兩) 檳榔(三錢) 白朮(一兩) 茯苓(去皮一兩
四錢,水一盞,薑五

葶藶丸(出《醫方集成》)治腹中有濕熱氣,目下作腫,如新臥起之狀,兩足脛腫,病在腎氣上沖,左腋與脅

甜葶藶(半兩) 郁李仁(湯去皮熬紫色,稱三分將二味別研如膏令極勻) 白朮(半兩) 牽牛
為細末,與上 服,生薑皮湯

葶藶木香湯(出《醫方集成》)治水腫腹脹,大便滑泄。

葶藶(炒香) 白朮 豬苓(去皮各一分) 茯苓(三分) 桂枝(二錢) 滑石(三兩) 澤瀉 木
錢,食前日夜四服,滑泄。此正氣已衰,散,微以得所,漸以

木通散(出《儒門事親》)治水腫。

海金沙 舶上茴香 巴戟 大戟 甘遂 芫花 木通 滑石 通草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

郁李仁丸 治水腫,利小便。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三分) 海藻(洗去鹹水炒) 桂(去粗皮各半兩) 大黃(銼碎醋炒)一分去毛微炒)
增以知為度。

白粉霜丸(出《宣明論》)治病水鼓,腹滿不食,四肢浮腫,大便閉。

粉霜 砂 海蛤 元精石 寒水石(燒研粉) 白丁香 頭白面(各二錢) 輕粉(三錢) 海如梧桐子

行水丸(出《直指方》)治水腫氣腫。

葫蘆巴(炒) 破故紙(炒) 縮砂仁 蓽澄茄(各二錢半) 木香(半兩) 真川椒(去目紙炒出
為末,麵糊丸,綠豆大

水銀葶藶丸(出《聖惠方》)治水腫,利小便。

水銀(三兩煮三日三夜) 葶藶子 椒目(各一升) 衣魚(二枚) 水萍 瓜蒂 滑石(各二兩)
搗瓜蒂水萍下 服三丸,次服四 丸,還從一丸起 不經三五日即消 之不陷甚者,臂 魚水萍瓜蒂滑

泄水丸(出《儒門事親》)治水腫。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 郁李仁 續附子(各半兩) 章柳根(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棗肉

商陸丸(出《聖惠方》)治水腫。

商陸(微炙一兩半) 芒硝(研一兩) 甘遂(微炒) 大黃(銼破醋炒) 芫花(微炒) 蕘花(微
桐子大,每服米飲下

牡蠣澤瀉散(出《衛生寶鑒》)治脾胃氣虛,不能製約腎水,水溢下焦,腰以下腫,《金匱

牡蠣 澤瀉 栝蔞根 蜀漆(洗去腥) 葶藶子 商陸(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白飲和服方寸

實脾散(出《醫方集成》)治陰水。

濃朴(去皮) 白朮 木瓜(去瓤) 木香(不見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臍) 白茯
盞半,薑五片,棗二

治脾元虛浮腫。

附子(一個) 草果 乾薑(各一兩) 甘草(一兩) 大腹皮(連皮六兩) 木瓜(一個去瓤切片
空心日

治大腸水,乍虛乍實,上下來去,(出《千金方》)

赤小豆(五升) 桑白皮(切二升) 鯉魚(四個) 白朮(八兩)
上為末,空心日 午,用沸湯

葶藶丸 治內虛外實,久有積聚,營衛不通,甚者變水,此病從心起,入於皮膚,腫滿皮濃

葶藶(炒令紫半令焦) 防己 椒目 大黃(銼破醋炒各一兩半) 蓖麻子(去皮半合)郁李仁
溫酒下,如不

牽牛子丸 治水腫上氣,大便澀。

牽牛(炒一兩半) 葶藶(炒熟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炒一百枚別研) 芒硝(半兩研)牛酥(半盞) 大棗(煮去皮核十枚研)
上先搗前二味為末,入杏仁等研勻。次入牛酥搗萬杵

澤漆根湯 治水在肺,令人咳喘上氣,腹大腳腫,目下如臥蠶,渴不得臥。有頃入腹,複小

澤漆根(炒四兩) 麥門冬(去心焙) 甘草(炙)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黑鯉魚(二
汁一盞至四合

芫花丸(出《危氏方》)消水腫。

大巴豆(二十五枚去殼) 葶藶 大黃 桂皮 芫花 杏仁(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每服

牽牛湯(出《危氏方》)催發。

巴豆 甘遂(各二錢) 檳榔 大戟 當歸(各五錢) 青皮 黑牽牛(取頭末各一兩)
上為末

蓯蓉散(出《危氏方》)用補

木香(五錢) 肉豆蔻(煨) 肉蓯蓉(酒洗炙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米飲調下,忌生

第一退水丸(出《三因方》)化氣退水腫,去呃逆,利濕通小便。

蓬朮(炮) 三棱(煨) 桂心 青皮 益智(各半兩) 巴豆(二兩去皮出油別研)
上為末,面 空心下二

第二退水餅(出《三因方》)服前藥未效,即服此方。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為末,入面打水調為餅,如棋子大,火煨熟,五更淡茶湯下一錢,

第三大腹子散(出《三因方》)取轉後,調正胃氣,進食。

大腹子(炒) 桂心 茴香(炒) 陳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三花神佑丸(出衛生寶鑒)治中滿腹脹,喘嗽淋 ,水濕腫滿,變生疾病,久病不已,黃瘦 ..不已, 瘕積聚,堅 ..無間赤白。並男子婦人濕 ..癖,並宜服之。

甘遂 大戟 芫花(醋拌濕炒各半兩)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 黑牽牛(二兩 頭)
上為細 利。利後卻當 滿,甚者更多 小兒丸如麻

大黃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腫。

大黃(銼碎醋炒二兩) 桂(去粗皮) 甘草(炙銼) 人參 細辛(去油研各一兩) 桑根白皮( 分去滓,

桑白皮丸 治水腫。

桑根白皮(取上有白點者,北陰下根白皮,銼炙黃二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 商陸(微炙) 盡,各一兩)
上為末

烏鯉魚湯(出《危氏方》)治水腫,腹腫,又治四肢腫。

烏鯉魚(一條) 赤豆 桑白皮 白朮 陳皮(各一兩) 蔥白(五根)
上用水三碗同煮,不可

正陽丹(出《三因方》)專治水腫。

宣木瓜干(四兩濕者一個銼童子小便清酒各一升,煮爛絞汁) 大豆(煮去皮干十兩) 人參(
子大,每服

牽牛子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腫。

牽牛子 檳榔(煨銼) 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 陳皮(去白炒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 胸不可忍

芫花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腫,及肢滿痰飲。

芫花湯(炒黃色) 大黃(銼碎醋炒) 甘遂(微炒) 甘草(微炙銼) 大戟(去皮 微炒各一兩)
更煎一沸,去滓

防己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腫,眠臥不得。

防己 海蛤(研各一兩) 葶藶(一升蒸熟) 甘遂(微炒一分) 杏仁(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子大,每服

青木香丸(出《直指方》)通水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噎食塞,腹脅脹痛,心悶

青木香(五兩) 蓽澄茄 補骨脂(炒) 檳榔(炒各十兩) 牽牛子(六十兩
炒香搗取末二三十 茶湯熟水任

木防己丸 療水病。

木防己(八分) 川大黃(八分別搗) 人參(八分) 葶藶(十分熬) 杏仁(八分去皮尖雙仁熬
一丸至十二丸 黃芩八分,如 永斷不得食。

牛黃桂枝湯 療水腫。

牛黃(六銖研) 桂枝(十二銖,又一方,雲桂六銖) 牡蠣(十二銖熬研) 椒目(十二銖) 葶
小便利為度

越婢加朮湯(出《指南方》)治水腫,從腰以上俱腫,惡風,小便不利,腎水上溢,其狀大

麻黃(去節一兩半) 石膏(三兩) 甘草(半兩) 白朮(一兩)
上 咀為末,每服四錢,用水

導水丸(出瑞竹堂)治水腫。

黃芩(二兩去粗皮) 大黃(二兩去粗皮,酒浸二三時紙裹煨) 滑石(四兩研細飛去末渣) 牽
子大,每服五
証加後藥。

甘遂(一兩久脹則加除濕熱、腰痛、泄水、濕腫) 白芥子(一兩除通身走注疼痛) 朴硝(退 以上各一兩)

妙香湯 治一切水氣,四肢腫滿。

香子(炒) 烏藥 高良薑(湯浸焙乾) 青橘皮(去白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匕,酒

逐氣散 治水氣,兼治水腫。

白商陸(去粗皮薄切曝乾) 黃顙魚(三枚) 大蒜(三枚) 綠豆(一合)
上搗羅為散,用水一
一方以商陸根

大麝香丸 療三焦決漏,水在脅外,名曰水病。腹獨腫大在腹表,用。

麝香(三分研) 雄黃(六分研) 甘遂(十二分熬) 芫花(十二分熬)
上搗合下篩,和以白蜜 類。

大黃丸 治水腫,利小便。

大黃 白朮 木防己(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十丸,小便利為度,不知

三仁丸 治水腫喘急,大小便不利。

郁李仁 杏仁(炮去皮尖) 薏苡仁(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

人參丸 治水腫。

人參 木防己(各八分) 杏仁(八分去尖皮雙仁熬紫色搗細) 葶藶(十分熬) 川大黃(八分

吳茱萸丸 治水腫腹脹。

吳茱萸(四兩) 甜葶藶(二兩炒) 甘遂(一兩水煮)
上焙乾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晨午臥米

歸表湯 治水氣,四肢俱腫。

羌活(二氣半) 青皮(半兩炒) 黑牽牛(頭末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以樟柳根綠豆桑白

通經散 治水腫。

陳皮(去白) 當歸(各一兩) 甘遂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淡酒調下,臨臥服。

導源飲 治各種水氣。

白茯苓皮(二兩) 車前子 大腹皮(水洗) 通草 木通 薏苡仁(炒以上各一兩) 天仙藤(八錢用黑蘆酒洗)
上為 前溫酒下,如患人素

益腎散

甘遂(依前合度)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 豬腰子細批破,以椒鹽等物淹透爛切,摻藥在

玉並散

栝蔞根(二兩) 甘遂(一兩治用)
上為細末,以麝香湯調下三錢,臨臥服。

白茯苓湯 治水腫。

白茯苓 澤瀉(各二兩) 郁李仁(五錢)
上 咀,作一服,水一碗煎至一半,常服 無時,從 下,再益

大戟散 治水腫,腫大如鼓,或遍身皆腫。

大戟 木香 白牽牛(頭末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用三錢,以豬腰子一付批開摻在內,燒 末甘草
如腫因氣,水氣為腫者,加橘皮,前白茯苓湯內加之。
如因水為濕腫者,煎防己黃耆湯,調服五苓散。
如因熱為腫者,八正散。
如以熱燥於肺為腫者,乃絕水之源也,當清肺除濕,水自生矣,於附子湯中加黃芩。
如熱在下焦,陰消使氣不得化者,當抑陰而陽氣自化。藥內加黃連,如鼓脹之病,治之 以雞
如水脹之病,當開鬼門潔淨府。前白茯苓湯主之。

大戟丸 治水腫久不瘥。

大戟(炒) 陳橘皮(去白焙各三分) 巴豆(一粒去皮大麥內微炒熟不用大麥)
上為末,用大

麝香丸 治水腫。

麝香(研半分) 芫花(炒黃三分) 甘遂(微炒去皮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強壯人

桃皮酒 療水腫。

桃皮(三斤削去上黑取裡黃皮) 麥曲(一升) 秫米(一升)
上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之。以體中

大戟湯,療水病無問年月深淺,雖証脈惡,亦主之。

大戟 當歸 橘皮(各一兩)
上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七合頓服,利水二三斗而痊。至重不

治水腫 利小便。

葶藶(四兩生用) 桂心(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三丸,日三。

又方療身體腫滿,水氣急臥不得。

郁李仁(末) 面(各一升)
上和作餅子七枚,燒熟空心服,熱食四枚,不知加一枚,以至七

麻黃甘草湯 治水腫,從腰上下俱腫,以此湯發汗。

麻黃(四兩去根節) 甘草(二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煮麻黃再沸,內甘草煎至八 發表。

桃紅散 治正水,脹急,大小便不利,逆欲死方。

甘遂(半兩半生半炒用) 坯(十二兩研)
上為末,研勻,用一錢,以白面四兩,水調入藥,用後藥調

平胃散

附子(炮) 白朮(各一兩) 丁香(半兩)
上為末,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七片,棗三枚煎

治大小便閉水腫方。

大黃 防己(各二錢半)
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米飲下十丸,小便利為度。

澤瀉散 治水腫。

白朮 澤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煎服,或為丸,煎茯苓湯下之。末治之法,黃 芍藥建中

二氣湯 治水腫腹滿。

牽牛子 甘遂(一分微炒)
上粗搗篩,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五分,放溫細細服,不

又方

治水腫及暴腫,方出河東《裴氏傳經效》。

葶藶(三兩) 漢防己(末四兩)
上葶藶杵六千下令如泥,即下防己,取綠頭鴨,就藥臼中,稍可者五

療水腫方。

皂莢(一梃去皮子焙) 烏餳(五兩)
上以酒二升,煮取六沸,絞去滓,頓服之,須臾即小便

療水病方

烏頭(一大升粒小者) 桑根白皮(五大升細切)
上為末,以水五升和煮汁,濾去滓,於銅器

治水腫。(出《千金方》)

商陸(一斤白者炒) 羊肉(六兩)
上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和肉蔥豉作膾如常法。食之

治水腫,利小便。(出《千金方》)

用牽牛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一,以小便利為度。

治水腫。(出《保命集方》)

用螻蛄去頭尾,與葡萄同研,露七日曝乾為末,淡酒調下,暑月用佳。

治水腫,(出《保命集方》)

用棗一斗,鍋內入水止有四指,用大戟並根苗蓋之,以盆合之,熟為度,去大戟,隨時食,

治水腫。(出《經驗良方》)

用椒目茯苓皮二味,不拘多少,煎湯水飲。

治水氣虛浮脹。(出《百一選方》)

昔滁州公候使酒庫攢司陳通,病此垂死,醫者已不下藥。偶一婦人云是道人所授,服之病自 每 熟

治水腫,有小女子發腫臍凸服之效。(出《百一選方》)

用黑豆煮,皮乾為末,米飲調下三錢,建炎初,有吳內翰女孫,發腫臍凸,無醫者,《吳檢

下水腫方,亦治小便澀。

用黃犍牛溺,一飲三升,不覺更加服,老小減半亦可,日至夜小便利,瘥,勿食鹽。

治溫毒水腫方。

用生大豆煮食之。

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腫及身體,(出《肘後方》)

取芫花桑枝燒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餐飽,飢即食,不得飲。(《葛氏方》桑枝取東引

黃雌雞方 治腹腫水癖,水腫。

用雌雞一隻加赤小豆一升同煮,候豆爛,即食其汁,日二夜一,每服四合,補腎,扶陽氣,

鯉魚方,(出《肘後方》)

用鯉魚一頭極大者,去頭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大升,和魚肉煮,可二升以上 腳腫

治卒刺手水腫。

用搗韭及藍置其上,以火炙熱,即瘥。

香薷方(出《十便良方》)治水病腫脹,不消食。

用香薷乾者五十斤銼,內釜中,以水淹之。水出香薷上一寸,煮使氣力都盡,清澄之。微 及熱

治頭上皮虛腫,薄如蒸餅,狀如裹水。

用口嚼小麥面,敷之瘥。

大豆酒 療水腫,兼治風虛水氣。

用大豆三升,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內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餳,服一升,漸增 之

療水腫。

用黃連末,以蜜和搗萬杵,丸如梧桐子大,米飲服二丸,可加至三四丸,禁飲水,並冷物。

又方(出《鮑氏方》)

用苦酒一升飲之,一方取鹽豉各一撮,水煎飲之,一方取用木蒂,滿虎口,搗取汁飲之。

散腫丸 治水腫小便澀。

用葶藶二兩微炒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桑白皮湯下,每服三十丸,日進二服,一方用甜

甘遂散 治水腫。

甘遂(炒) 蓬莪朮(炮)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大戟(微煨) 桂(去粗皮各二分) 石
服,漸加至二錢,微

治水

海蛤(二兩炙研三日) 漢防己(二兩) 棗肉(二兩) 杏仁(二兩) 葶藶子(六兩)
上為末,

加料五加皮散(出《朱氏集驗方》)治水腫。

先用五加皮飲,加澤瀉薑棗煎,可先服三服,次用大戟甘遂等分為末,麵糊為丸,如彈子大

赤小豆粥(出《朱氏集驗方》)治水腫屢效。

赤小豆(炒焙加) 樟柳根頭(細切片) 黃魚(生細切) 豬腰(一對生細切) 燒鹽(少許)
上煮尤妙,無亦可 不過月立愈,病

治腫疾 安後多不絕痕跡,或以病未除,方已複作,又難以更用去水藥,宜此方以防之,
上以子烏為末,先用酒調一服,仍用醋調遍塗腫處,二三次自不作矣,子烏恐傷人,服時只

分水散(出《楊氏家藏方》)治面浮腫。

土狗(一枚) 輕粉(一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搐鼻中,其黃水盡從鼻出。

一方(出《鮑氏方》)
商陸煮綠豆,任意食之。

一方(出《鮑氏方》)
白茯苓、棗核仁等分為末,米飲下二錢。

治水病初得急危。(出《本草》)
即用冬瓜不限多少,任意食之,神效無比。

治水腫,氣結宿滯腹中虛鳴。(出《本草》)
以越王余算煮服之。

治水腫(出《本草》)
以橘子取汁飲之。

治水腫下水氣。(出《本草》)
以楓脂香煮汁服。

治水病初得危急。(出《本草》)
以烏牛尿,每服一合瘥。

治水腫浮氣及風瘧。(出《本草》)
以瓶香,土薑,芥子,等煎浴湯洗之。

治水腫(出《本草》)
以綠鴨頭煮服之。

治水腫,(出《本草》)
以水松蒂食之,生海底。

治水腫利小便。(出《本草》)
以水萍搗汁服之。

消水腫(出《本草》)
以榆嫩葉作羹食之。

楊子建護命方 治肝臟實熱,相刑於脾,遂生浮腫,漸欲成水病,宜服此方。

川芎 羌活 獨活 細辛 荊芥穗 防己 連翹(各一分) 木香(三銖) 半夏(三銖)
上為

藿香散方

草豆蔻 黃橘皮 藿香 川芎 甘草 乾薑 赤小豆(煮熱焙乾杵為末秤) 牽牛(各半兩)
兩方藥封 但一切水病之人,不可暴取。使服藥過度,即傷損正氣,應徐徐取之。一度取未盡,停 待一 亦可

乾薑(三分) 半夏 羌活 牽牛(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用白面一兩,與藥末相和

又腫藥。

用針砂鐵蛾,用鐵匠家打下鐵屑飛落者,以入雞子,製法用上等醋煮半日。去鐵蛾,取醋和 華 邪

治水腫坐臥不得,頭面身體悉腫。

用葫蘆根刮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煨暖空心服,當微吐利。

治水腫水氣。

用樟木煎汁服之。

導引法

《養生方》云︰蝦蟆行氣,正坐,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勞,水腫之病。又云︰人


十水(附論)

夫十水之病,腫從腳起。上氣而咳,名為白水,其根在肺。腫從面目起,名為青水,其根在 名為 至足 四肢起,腹大,名為風水,其根在胸;腫從腹起,名為裡水,其根在小腸。凡 臟腑,各從其根,究其所本。則肺與腎而已,故《內經》曰︰其本在腎,其末 也。又曰︰津液充廓,其魄獨居,精孤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蓋腎氣 氣脹滿,上攻於肺,肺氣孤危,腎為水害,子不救母,故陰精損於內,陽氣減於外 澀,水道不通,水滿皮膚,身體為腫,治之之法。備見於《內經》。《經》云︰平 去菀陳銼,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複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以布,疏滌五臟,故精自生,形自成,骨肉相保,巨氣乃平也。

紫金膏(出《傳信適用方》)治十種水氣。

蛇含石(二兩用炭一秤,將蛇含石用新鐵鍋盛內入炭中 紅,用米醋二升,投蛇含石入醋中) 鍋內煮乾為度,干) 肉豆蔻(二兩洗紙裹炮兩炮) 川芎(一兩) 白茯苓(一兩) 當 香(一兩炮香) 白蒺藜(一兩) 川附子(一只重 皮(一兩去瓤) 陳皮(二兩去白) 牛膝(一兩切酒浸一宿) 兩炮)
上為細末,用無鹽蒸餅湯泡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 空心食前服,如不食酒,白水亦得,忌鹽三月,房室一年,患人 皮光有青筋起,並可用藥。患人所食之物宜精作,可食豬肉、肝 只用蔥椒醋佐食,切不宜用鹽。

大海藻湯(出《聖濟總錄》)治十種水病。

海藻(洗去鹹焙) 芫花(炒焦) 豬苓(去黑皮) 連翹 澤瀉(炒) 郁李仁(去皮尖雙仁研) 苗土) 昆布(洗去鹹) 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檳榔(煨銼七
碎,同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溫服,日

神仙萬金丸(出《醫方大成》)專治十種水氣,逐陰固陽,扶危正命,足膝微腫,上氣喘滿 藥不同。用蛇黃大而丸者... 急傾入釅米醋二升內,候冷取... 揀擇。水淘極淨,磚上 透,候冷... 虛實,入後藥。治水氣多是冷藥,惟有... 故老人虛人皆可服,次入後藥。

羌活 川芎 牛膝(酒浸一宿) 木通(炒黃) 白茯苓 肉豆蔻(炮) 桂心(去粗皮) 杜茴香
酌增入下列各藥,京三棱(煨) 當歸(酒

搗極勻,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 許調和飲食。病者不能忌鹽,服 旋去,並不動臟腑,病已停服,

溫白丸(出《直指方》)治十種水病,積聚脹滿,症癖塊痛,久瘧諸風。

吳茱萸(湯浸七次炒) 柴胡 桔梗 石菖蒲 乾薑 肉桂 黃連 茯苓 人參 川椒(去目 川烏頭(炮去
加至五七丸為

集香湯

沉香 丁香(各二錢) 木香 青木香 藿香葉 川芎 赤茯苓 檳榔 枳殼 甘草 乳香( 凡虛

補藥方

肉桂(去粗皮) 青皮(去白) 乾薑(炮) 蓬朮(醋煮軟) 肉豆蔻 雞心檳榔 桔梗(各等分
病。余見鄉 得此二方。 余初出《本 亦略傳其一

檳榔丸 治十種水氣,腹脹喘嗽,大小便澀。

檳榔(一兩)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 甘遂(半兩煨微黃) 漢防己(半兩) 川椒 目(一兩) 當 瀉(半兩) 商陸(一兩) 兩去皮微炒)
上為末,醋糊和搗為度,未得快利再服之。

芫花散 治十種水氣,証候極惡,諸醫不療者。

芫花(醋拌炒乾) 澤瀉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牽牛子(微炒) 甜葶藶(炒紫色) 漢防己 兩) 檳榔(半兩) 大 服,當先瀉下碧綠水,後下

牽牛子丸(出《聖惠方》)治十種水氣,遍身浮腫,小便澀,喘促不止。

牽牛子(三分微炒) 甘遂(一分煨微黃) 漢防己(一分) 滑石(半兩) 蘧麥(半兩) 椒目(兩炒紫色) 郁李仁(
木通燈心湯下二十丸,

十水丸(出《聖濟總錄》)療十種水腫。

腫從頭(諸書云腳),起,名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
腫從面起,名為青水,其根在肝,甘遂大戟主之。
腫從目胞起,名為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腫從腹起,名為氣水,乍實乍虛,其根在大腸,芫花主之。
腫從股起,名為黑水,其根在腎,玄參主之。
腫從頭面起至足,名為懸水,其根在膽,赤小豆主之。
腫從腹內起,有堅塊,四肢腫,名為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
腫從四肢起腹大,名為風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
腫從胸中起,名為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

椒目(炒) 大戟(炒) 甘遂(研炒) 玄參 葶藶(炒) 芫花(炒) 赤小豆 桑根白皮(炙)
皆自一分三,亦可

又十水丸(出《本草方》)治水腫。

大戟(炒治青水) 葶藶(炒治赤水) 甘遂(炒治黃水) 本(去苗土治白水) 連翹(去根治 豆(去皮心炒油
丸至五丸,米飲

萬勝散 治十腫水氣。

海帶 海藻 海蛤 芫花(炒醋浸) 甘遂 大戟 甜葶藶 樟柳根 續隨子 巴戟(去心各

大戟丸(出《聖惠方》)治十腫水氣,遍身腫滿,喘急煩悶,心腹壅滯,大小便不利,又用 毒物及生冷等物,此

大戟(炒) 甜葶藶(炒紫色) 芫花(炒醋拌令乾) 甘遂(煨令微黃) 澤瀉 桑根白皮 赤小
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粥飲下。

檳榔丸(出《聖濟總錄》)治十腫水氣。

檳榔(三個炮) 大戟(炒半兩) 牽牛子(炒) 滑石(碎) 海蛤 瞿麥穗 旋複花甘遂(炒
散,每服一錢

葶藶丸(出《聖濟總錄》)

葶藶(炒) 杏仁(不去皮各一分)
上為末,米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五丸,煎杏仁湯下

三硝丸(出《聖濟總錄》)治十腫水病。

朴硝(色青白者煉熟二兩) 芒硝(色青白者) 硝石(色青白燒之有金色者,各一兩,同上二一兩) 杏仁(十一枚,煮熟去每服十五丸,空 冷,雖夏中亦宜 粳米蔥薤生薑橘

檳榔湯(出《聖濟總錄》)治十腫水氣,遍身洪腫,氣喘,小便澀。

檳榔(三枚) 牽牛子(炒) 葶藶(炒) 桑根白皮(一兩) 赤小豆(炒半兩) 郁李仁(一兩炒
生薑一,棗大拍

大戟丸(出《宣明論》)治十種水氣,腫脹,腹滿寒熱,咳嗽,心胸痞悶,背項拘急,膀胱

大戟 芫花(炒) 甘遂 海帶 海藻 郁李仁 續隨子(各半兩) 樟柳根(一兩) 以
上八味

砂 輕粉 粉霜(各一錢) 龍腦(各一錢) 水銀朱砂(一皂子大) 巴豆(二十粒生用去皮)
服,虛實量為

陳橘皮散(出《聖惠方》)治十種水腫氣,皮膚脹滿,三焦壅閉,上喘,大便不通。

陳橘皮(一兩) 木香(半兩) 牽牛子(一兩) 川大黃(一兩) 枳實(半兩) 羌活(半兩) 烏
錢,以利為度。

大戟丸(出《聖惠方》)治十腫水氣,遍身腫滿,上氣喘促,小便澀。

大戟(一兩微炒) 牽牛子(一兩微炒) 皂莢(一兩去皮塗酢炙黃焦去子) 海蛤(一兩細研) 兩湯浸去皮微炒) 度。

續隨子丸(出《聖惠方》)治十種水氣,喘促,腹脅鼓脹,小便不通。

續隨子 海蛤(細研) 甜葶藶 漢防己 甘遂(煨微黃) 郁李仁(湯浸一兩去皮微炒) 滑石 七丸,當得快

川朴硝丸(出《聖惠方》)治十種風氣,此方出《神仙密藏經》,人間無本,因鄭煉師向天 效者甚多,凡水氣有十種,此方俱療,一瘥以後,永不再發,但能斷得鹹物,無不效者,此是仙方,得之石壁金壇所記...時之中,遍身腫滿,腹硬如石,水飲難...余日,無間晝夜,即呷粥飲,常須倚物而坐...肚硬盡消,二十餘日後,氣力如舊,既神效,亦

川朴硝(二兩微研) 川芒硝(一兩細研) 馬牙硝(半兩細研) 川烏頭(去皮臍為末) 椒目( 仁(二兩湯浸去
與上藥細研勻,

大黃丸(出《聖惠方》)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滿腫,心腹虛腫,三焦壅滯,坐臥喘急。

大黃(銼炒) 滑石 大戟(去皮炒) 甘遂(炒) 芫花(醋炒焦) 椒目(炒) 葶藶(炒各一分)
以知為度,一方

四石丸(出《聖濟總錄》)治十種水氣。

滑石 甘泉石 白石英 續子仁 寒水石(研) 砂(研細和作餅子用濕面四兩裹藥 餅燒紫 湯下,第一

木香丸(出《聖濟總錄》)取下水氣補藥。

木香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蓬莪朮(二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

再蘇丸(出《聖濟總錄》)治十種水氣,大通三焦。

大戟(炒) 甘遂(炒) 春麥面(炒) 巴豆(去心膜麵炒去油盡) 乾薑(炮) 桂心(去皮) 大
利為度。

巴戟丸(出《聖惠方》)治十種水氣,通身腫脹,食不消化,心腹脹滿。

巴豆(十枚去皮心用紙裹去油) 大戟(半兩微炒) 甜葶藶(半兩生用) 川大黃(半兩銼炒)
為末,入巴豆杏仁一次,得利下粘滑

神助散(一名葶藶散出《醫方集成方》)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以手按之,隨手

澤瀉(二兩) 豬苓(二兩去黑皮) 黑牽牛(二兩半微炒去末) 葶藶(二兩炒香別研) 椒目(
盞,調藥末三 至蔥爛入酒 定腫減七分

木香湯(出《聖濟總錄》)治十種水腫氣。

木香 陳橘皮(焙湯浸去白) 白朮 桑根白皮(炙銼) 桂(去皮各半兩) 木通(炒三分)
上三錢匕,同 次用蕪荑

檳榔丸(出《聖濟總錄》)治十種水氣。

防己 檳榔(煨銼) 郁李仁(去皮尖各研炒三分) 葶藶(二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

葶藶湯(出《聖濟總錄》) 葶藶(炒) 桑根白皮(炙銼) 百合(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附己丸(出《聖濟總錄》)治十水,定喘急。

防己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大戟(炒) 苦葶藶(紙上炒各半兩)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

大戟芫花散(出《聖惠方》)治十種水病,腫滿喘急不得臥。

大戟(一兩微炒) 芫花(一兩炒) 苦葫蘆(二兩炒去子) 甜葶藶(一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 聲,更飲熱茶

胡椒丸(出《海上名方》)治十種水氣,腳腫脹,上氣喘滿。

巴豆(十枚去皮膜心用竹紙數重出油盡為度頻換紙) 胡椒(二百粒生用)
上為末,醋糊為丸 為效,服一兩月大效,忌麵食鹹物,大忌濕面。

虛實丸(出《聖濟總錄》)治十種水氣。

滑石(好白者二兩) 膩粉(一兩)
上先搗研滑石令極細,次入膩粉和勻,熬木瓜濃汁成膏,便多為效

治水病瘥後,常服此藥,永不發方(出《聖惠方》)

大麻仁(二兩微炒研如膏) 黑豆(三兩炒熟去皮)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

治十種水病,腫滿,喘促不得臥(出《聖惠方》)

大戟(一錢) 蕎面(二錢)
上件藥水和作餅子,慢火燒令黃熟,碾為末,空心茶清調下一錢

治十種水氣不瘥,垂死,(出《鮑氏方》)
用青頭鴨一只,治如食法,細切和米並五味煮令極熟成粥,空腹食之。

治十種水病,腫滿喘促不得臥,(出《肘後方》)
用螻蛄五枚乾為末,食前湯調服半錢匕至一錢匕,小便通效。

又方
用鯉魚一頭重一斤者,煮熟取汁,和冬瓜蔥白作羹,食之效。

澤漆方(出《聖惠方》)治十種水氣。

用澤漆十斤,於夏間採取嫩葉,入酒一斗,研成汁二斗,於銀鍋內,慢火熬如餳,即止,磁

治十種水不瘥,垂死,(出《肘後方》)

用羊肉半斤切,粳米三合,水三升,蔥椒豉作粥食。

十水丸(出《楊氏家藏方》)治十種水氣,四肢腫滿,面目虛。以手按之少時方起,喘急不

遠志(去心)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 椒目(炒) 羌活(去蘆頭) 巴戟 肉豆蔻 (麵裹煨六味
上件為末,麵糊

冬瓜丸(出《楊氏家藏方》)治十種水氣,浮腫喘滿。

大冬瓜(一枚,先於頭上切一孔,取中間瓤,不用以赤小豆水淘淨,填滿冬瓜中,再用 蓋片 鉗冬 末,

商陸散(出《楊氏家藏方》)治十種水氣,取水。

商陸根(取自然汁一盞) 甘遂末(一錢)
上用土狗一枚自死者,細研,同調上藥,只作一服

製綠豆(出《朱氏集成》)

綠豆(二合半水三碗半入瓷器內煮候乾熟) 大附子(一雙去皮臍作切兩片用)
上取 出乘熟空 熟,乘熱 法度服之 前藥服之

治十種水氣方。

大戟 芫花 甘遂 續隨子 大黃 牽牛末(各一兩) 肉果(二錢) 砂(一錢)
上為散子

又方

治十種水氣並根源証狀方法,(出《存仁方》)
一、青水,先從左右肋腫起根在肝,大戟炒黃。
二、赤水,從舌根腫起根在心,葶藶隔紙炒。
三、黃水,從腹腫起根在脾,甘遂炒黃。
四、白水,從腳腫起根在肺, 本。
五、黑水,從陰腫起根在腎,連翹。
六、玄水,從面腫起根在外腎,芫花醋煮炒。
七、風水,從四肢腫起根在胃,澤瀉。
八、石水,從腎腫起根在膀胱,桑白皮。
九、皮水,從腹滿腫起根在小腸,巴豆去油盡。
十、氣水,或盛或衰根在腹,赤小豆。
上十種水病,各有根苗,種種不同,看十種病根,除一味。將九味等分。遂製者依法修 合為二十


涌水(附論)

夫《內經》言︰肺移寒於腎為涌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皆受 得宣

旋複花丸。(出《聖濟總錄》)治涌水腹中動鳴作水聲,兼治痰飲肋脹滿。

旋複花 桂心(去粗皮) 枳實(去瓤麩炒) 人參(各一兩一錢) 乾薑(炮) 芍藥 白朮(一 辛(去蘆頭土焙)茱萸(炒湯浸) 芫花(炒焦
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

大黃附子丸(出《聖濟總錄》)治涌水腹滿。

大黃(炒銼) 旋複花 附子(炮去皮臍) 赤茯苓(去黑皮) 椒目 桂心(去皮) 芫花(炒焦
煉蜜丸,梧桐

豬苓丸(出《聖濟總錄》)治涌水。

豬苓(去皮三分) 牽牛(炒一兩) 葶藶(炒半兩) 桑根白皮(一兩) 赤小豆(炒 半合) 郁李
為末,煉蜜丸,如

葶藶丸 治涌水,腹滿不堅,疾行則濯濯有聲。

葶藶(炒) 澤瀉(各一兩) 豬苓(去皮) 椒目 桑根白皮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大戟( 浸) 蕘花(半兩)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煎七分,早晚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檳榔丸 治涌水。

檳榔 牽牛子(炒) 赤小豆(炒) 郁李仁(炒湯浸去皮) 桑根白皮(銼) 肉豆蔻(去殼) 杏 下,日再。

豬苓飲 專治涌水,小便澀,臥即喘急。

豬苓(去皮) 桑根白皮(炒) 防己 百合 郁李仁(各一兩半研) 瞿麥(一兩) 木通(二兩 再服。

通草飲 專治涌水,腸鳴腹大。

木通(二兩銼) 桑根白皮(炒) 石韋(去毛) 赤茯苓(去皮) 防己 澤瀉(各一兩半) 大腹 服,如人行五里再

海蛤湯 專治涌水。

海蛤 紫菀(去苗土) 遠志(去心各一兩) 大戟 木香 防己(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二 再不得服芫

商陸丸 專治涌水,及諸般水腫。

商陸(一斤焙) 陳橘皮(二兩湯浸焙) 木香(一兩) 赤小豆 面(四兩)
上為末,以汲水和

椒目丸(一名防己丸)治涌水,腹滿,腸間有水聲。

葶藶丸(出《聖濟總錄》)治涌水,腹滿,小便難。

葶藶(炒一兩半) 滑石(二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二兩半研)
上為末,棗肉 和丸,梧桐

蓖麻單方(出《聖濟方》)治涌水,心下如數升油,囊濯濯作聲。日不用食,但欲飲水,久
用蓖麻子去皮二十枚,服如上法,以病盡為度,五日內只吃白糜粥,

卷一百九十二 水病門

風水(附論)

夫內經言。腎者牡臟也。腎主水故也。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既出複感於風。內不得 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裡。傳於肢體。本之於腎。名曰風水。其脈 自浮。其外証骨節疼痛而惡風。且身腫如裹水之狀。頸脈動時咳。按之隨手凹者是也。金匱方云: 不

大豆散(出三因方)治風氣通身大腫。合不得開。短氣。骨節疼。惡風自汗。其脈浮。

大豆 杏仁 清酒(各一升) 麻黃 木防己(各四兩) 生薑(七兩) 半夏(六兩)防風 豬芩(各四兩) 澤瀉 黃 烏頭(各三兩) 甘遂 甘草(各二兩)
咀。以水四斗四升。煮豆取一斗。 藥。不必盡劑。若苓澤瀉。烏頭反半

大豆茯苓散(出千金方)治風水腫。

大豆(三升) 茯苓 白朮 防風 橘皮 半夏 生薑(各五兩) 鱉甲 當歸 防己 麻黃 內煎) 上

麻黃煎(出千金方)治風水。通身腫欲裂。利小便。

麻黃 茯苓 澤瀉(各四兩) 防風 澤漆 白朮(五兩) 杏仁 大戟 清酒(各一斗)黃
水一斗合

防風散(出聖惠方)治風水腫。通身皮膚欲裂。宜利小便。

防風(去蘆) 豬苓(去皮) 澤瀉 赤茯苓 麻黃(去節) 澤漆(各一兩) 白朮 (一兩半)大
為散。小便

大腹皮散(出聖惠方)治風水。遍身體膚浮腫。發歇不定。肢節疼痛。上氣喘促。

大腹皮(銼) 桑根白皮(銼) 芎 (各三兩) 漢防己 羌活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檳榔
一大盞煎

大豆湯(出聖濟總錄)治風水。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黃耆(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兩) 防風(去蘆叉) 白朮(銼各一兩半) 防己麻黃(
煮豆一

蒼朮飲(出聖濟總錄)治風水。頭重面腫。

蒼朮(米泔浸切炮干)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 赤茯苓(去皮) 桑根白皮(各一兩半) 商陸根
錢。水一

防己散 專治風水。面腫骨疼。惡風喘急。

防己 赤茯苓(去皮) 桑根白皮 羌活(去蘆頭各一兩) 蒼朮(米泔浸一宿焙) 郁李仁(去
不拘時

楮白皮散 專治風水毒氣。遍身腫滿。

楮白皮(二兩銼) 桑白皮(三兩銼) 陳橘皮(一兩焙去白瓤) 紫蘇葉(三兩) 豬苓(三兩去 不計時

麻黃散 專治風水。遍身腫滿。骨節酸疼。惡風。腳膝皮膚不仁。

麻黃(二兩去根節) 石膏(二兩) 白朮(二兩) 附子(二兩炮) 漢防己(二兩)桑根白皮
時候

赤小豆散 專治風水。腹臍俱腫。腰不得轉動。(一名服食法)

赤小豆(一升) 桑根白皮(三兩銼) 白朮(三兩) 生薑(三兩切) 鯉魚(二斤去鱗腸肚)陳
便 以

漢防己散 專治風水面腫。脈浮而緊者。

漢防己 桑根白皮(銼) 蒼朮(銼炒) 郁李仁(去皮尖) 羌活(以上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

麻黃湯 專治風水。身體面目盡浮腫。腰背連引髀股。胸滿不能食。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去皮二兩) 甘草(一兩炙) 附子(二枚去皮臍)
上 咀如麻豆。

防己湯(出金匱方)治風水。脈浮為在表。其人或頭面汗出。表無他病。但腰下腫。

防己 白朮(銼各二兩) 甘草(炙二兩) 黃耆 (三兩半)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半。不和

越婢湯(出聖惠方)治風水。惡風。舉身悉腫。脈浮。不渴自汗。而無大熱。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炙一兩) 石膏(碎一合) 白朮(四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加

橘皮湯(出聖濟總錄)治風水。遍身腫。

陳橘皮(一兩湯浸焙去白) 楮白皮(一兩半炙銼) 桑白皮(二兩半銼) 紫蘇子(炒二兩)上

椒目丸(出聖惠方)治風水。面腫。小便澀。

椒目(一兩半炒) 漢防己(一兩半) 硝石(二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
上為細末。煉蜜

甘遂丸 專治風水黃腫。腹大如囊。面目皆含陰如斗。色如霜瓜。

甘遂(二兩熬) 葶藶子(一升熬)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雙仁熬) 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

治瘡中有風水腫疼。小便秘澀。

青蔥葉 乾薑 黃柏
上相和。煮作湯。浸洗之立愈。

治風水。腰腿腹臍俱腫。不可轉動。(出聖惠方)

郁李仁(三兩湯浸去皮尖水研取汁) 薏苡仁(二合)
上以郁李仁汁煮薏苡仁作粥。每日空腹

治風水。通身腫皮膚欲裂。小便澀。(出千金方)
用薑石燒令赤。納黑犍牛尿中。乘熱服一升。日二。又單服牛尿一合瘥。

鯉魚方 專治風氣在瘡內中。風水腫痛者。

用鯉魚睛燒作灰。敷瘡中。汗出即可。

治風水。臍腹俱腫。腰不可轉動。(出聖惠方)
用鼠粘子二兩微炒。搗細為末。每服以暖水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商陸酒 治療風水腫。 癖。酒癖。

用商陸根一斤。薄切。以醇酒二斗漬三宿。服一升。量小者服半升。日三服。

療風水。毒氣。遍身腫方。

楮皮(三兩) 橘皮(一兩) 桑根白皮(五兩) 紫蘇 生薑(各四兩) 大豆(二小升)
上切。以水九升煮取六升。絞去滓。分為四服。其藥必須暖。不過三劑必當瘥。百日來唯禁大酢。
以薤生搗塗上。或煮之服。

治患寒熱毒。風水虛脹。(出本草)
即取水獺一頭。剝去皮和五臟骨頭尾等。炙令乾。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十日瘥。

治人素為物所傷。及有諸瘡觸犯毒水。覺瘡頑不癢痛。當中有風水所為。身如反張似角弓。
以鹽豉和面作碗子蓋瘡上。作大艾炷灸一百壯。令抽去惡水數升。舉身覺癢。瘡處知痛。瘥

治風水。腹大臍突。腰重痛不可轉動。(出本草)
以冬麻子半升。搗碎。水研濾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粥。著蔥椒薑豉。空心食之。


石水(附論)

夫腫從內起堅塊。四肢浮腫。名為石水。其根在膀胱。蓋腎主水。歸膀胱內。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腎虛則膀胱氣弱。膀胱氣弱則不能氣化而隱氣不通。 水液停結於臍腹間。故其証胸腹鼓滿。按之如石。脅下脹痛。其脈沉遲。身體發熱。四肢頭 目皆腫也。聖惠云。赤脈微大。亦為石水。腫起臍以下。以至小腹垂然。上至胃脘則死也。

澤漆湯

澤漆(五兩) 桑白皮(六兩) 射干(湯浸) 黃芩 赤茯苓 白朮(各四兩) 澤瀉防己(各三兩)
上 咀。每服五錢。以水三盞。烏頭一合。煎至二盞。內藥同煎至七分。去滓 空心日三服。一方無烏頭。以水三盞煮大豆一撮。至一盞半去滓豆。下藥末三錢。煎至七分。 去

楮皮湯 (一名白朮散出聖惠方)治石水。四肢細瘦。腹滿濁腫。大肚如懷娠。中心妨悶。 楮白皮(炙銼) 桑根白皮(銼) 防己(銼各一兩半) 澤漆莖葉(炙銼半兩) 射干白朮 赤 溫服。 日三夜二。一方有檳榔一兩。無大豆。

牽牛子丸(出聖惠方)治石水。腹脹坐臥不得。小便澀少。

牽牛(一兩) 京三棱(一兩炮) 陳橘皮(三分焙) 訶黎勒皮(一兩) 川大黃(三兩銼微炒)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乾炒) 甘遂(一兩煨令微黃) 鱉甲(二兩醋炙黃去裙 )
上為末

海蛤丸(出聖濟總錄)治石水。四肢細瘦。腹獨腫大。

海蛤(研三分) 葶藶(隔紙炒) 桑根白皮(各一兩切) 赤茯苓(去皮一兩) 郁李仁(湯浸去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半兩) 防己(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日服 二十

桑根白皮湯(出千金方)治石水。四肢細瘦。腹腫。心中妨滿。食即喘急。

桑根白皮(銼) 澤漆(炙銼各三兩) 防己(銼) 射干 白朮 楮白皮(炙銼) 大 豆(各一兩)

海蛤丸(出聖惠方)治石水。臍腹妨悶。身體腫滿。大小便不利。喘促。

海蛤(一兩研細) 漢防己(半兩) 桂心(半兩) 木通(一兩銼) 牽牛子(一兩 微炒) 白朮(半兩)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上為末。以棗肉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煎生薑

鱉甲丸(出聖惠方)治石水。

鱉甲(去裙 醋炙) 訶黎勒皮(銼炒)
上為末。醋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橘皮湯下。以利為度。

桑根白皮散(出聖惠方)治石水。四肢瘦。腹大。胸中滿悶。食即喘急。

桑根白皮(一兩銼) 漢防己(一兩) 澤漆(一兩) 赤茯苓(二兩) 紫蘇莖葉(一兩)
上為散

甜葶藶丸(出聖惠方)治石水。腹堅漸大。四肢滿腫。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紫色) 川芒硝(三兩) 椒目(二合微炒去汗) 水銀(一兩以 棗肉收 研令盡星用) 漢防己(一兩) 海蛤(一兩)
上為末。研入水銀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 丸如

桑白皮湯 專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

桑白皮 楮白皮 澤漆葉(各三升) 大豆(五升)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

檳榔散(出聖惠方)治石水病。腹腫。膀胱緊急如鼓。大小便澀。

檳榔末(半兩) 甘草(一分炙銼) 生薑(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 商陸(一兩切)
上除檳榔外。用水二大盞。煎取一大盞。去滓。五更初。分作二服。每服調下檳榔末一分。 至平明當利。如未利即再服之。

杏仁丸(出聖濟總錄)治石水。四肢瘦。腹腫。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苦瓠(去膜微炒各一兩)
上為末。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

治水鼓。石水。腹脹身腫。

用肥鼠一枚。剝皮細切。煮粥空心吃之。頻食三兩度瘥。

治腹堅。腹脹滿。世號石水。

用白石英十兩明淨者。捶如大豆大。以瓷瓶盛。用好酒二斗浸。以泥重封瓶口。以馬糞及糠火燒之。長令酒小沸。從卯至午。即令住火。日可三度暖中盞飲之。如不飲酒。即隨性少食

椒仁丸 專治石水。

椒仁 甘遂(麩炒焦黃) 續隨子(去皮研) 郁李仁(去皮研) 牽牛子(炒令極熟)五靈脂 附子(炮去皮臍) 吳茱萸(湯浸七次) 玄胡索 木香(各半兩) 芫花(醋浸一宿麩炒)石膏(火 紅細研如粉各一兩) 信砒 膽礬(各一錢) 巴豆(六十粒取霜)
上為末。麵糊丸如綠


皮水(附論)

夫肺主於皮毛。腎主於水。肺氣虛則水妄行流溢於皮膚。故令身體面目悉腫。按之沒指 而無

桑根皮散 專治皮水。頭面四肢浮腫。心跳呼吸不利。喘促煩悶。大小便澀。

桑根白皮(一兩銼炒) 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甘遂 (一兩煨令微黃) 澤瀉(一兩) 赤茯苓(二兩) 黃芩(半兩) 赤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二升)
上為散。每服三錢。以小豆汁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五更初溫服。如人行十里當利。如未利 即再服

漢防己散 專治皮水。腫如裹水在皮膚中。四肢習習然動。

漢防己(一兩) 黃耆 (一兩銼) 桂心(一兩) 赤茯苓(二兩) 甘草(半兩炙銼)桑白皮(一

木香丸 專治皮水。身體面目悉浮腫。

木香(一分) 乳香(一分) 朱砂(半錢研) 甘遂(半錢炒微黃) 檳榔(二枚一生一炮熟)苦葫蘆子(一分炒)
上為末。以爛飯和作四十丸。丸用麵裹。於銚子內。以水煮熟。令患 人 和汁吞之。以盡為度。從早晨服藥至午時。其水便下。不計行數。水盡自止。

加味越婢湯 專治皮水。木防己湯 療皮水。如腫氣在皮膚中。四肢集動。

木防己(三兩) 黃耆 (三兩) 桂心(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炙)
上切。以水六升。

五皮散 專治皮水。四肢頭面悉腫。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喘不渴。脈亦浮。心腹膨脹。 大腹皮 桑白皮 茯苓皮 生薑皮 陳皮
上 咀。每服四錢。以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日二三服。更磨木香水同煎尤好。如大便不通者。加烏臼木根皮等分同煎。極效。 五皮散。局方用五加皮地骨皮。此方乃出中藏經者。用陳皮桑白皮。乃有功於脾肺。所以多 效。或加附子皮。其說亦有理。大小便不通。又加烏臼木根皮等分。更加蘿卜根尤妙。小便 不順。加豬苓皮。一方加白朮。磨沉香水和入。此藥活人頗多。昔於江市。見一婆子。患腫 疾。服此藥。和縣寶女。患此疾。但脈沉細。此方加附子皮及複元丹有效。又有一人。腹腫 小腑不快。兼素有白濁便多之患。水不流通而腫。取前藥加豬苓皮亦效。不可輕忽。三因方 加 從

又方
取服牛溺商陸羊肉 及香附煎等。在腫滿條中。其千水丸諸大方在別卷。若止皮膚小腹 內 入


水症(附論)

夫水症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腹內。大小腸不利所致也。其病腹內有結塊堅 強在兩脅間。膨脹痞滿。遍身腫。所以謂之水症。水症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於心 下。 但欲

水症丸 療水腫大腹。

礬石(熬) 躑躅花 細辛 半夏(洗七次) 藜蘆 丹參 承露(各十分承露是落葵也)巴豆 毒(十分)
取下 者。服五

海藻丸(出聖惠方)深師療水症。胸腹內牢強。通身腫。不能食。

海藻(一兩洗) 水銀(一兩) 椒目(一兩) 芒硝 葶藶(一兩熬) 大黃(一兩)甘遂(一兩 兩) 乾薑(一兩) 二十丸。日

白礬丸(出聖惠方)治水症。腹大腫硬。小腸不通。

白礬(半兩燒令湯浸) 躑躅花(半兩酒炒曬乾) 細辛(半兩) 藜蘆(半兩去蘆頭)半夏(半紙裹去油)雄 烏頭(半兩炮去皮臍) 野狼毒 大。空心

木香丸(出聖惠方)治水症。腹內堅脹。喘促。大小便澀。

木香(三分) 甘遂(半兩生用) 青橘皮(湯浸半兩去白焙) 膩粉(一分) 蘿卜子(半兩) 水 研紙裹 淨

鱉甲散(出聖惠方)治水症。心下痞堅。上氣喘急。眠臥不安。大腸秘澀。

鱉甲(一兩半塗酥炙令黃去裙 ) 桑根白皮(二兩銼) 訶黎勒皮 赤茯苓 大腹皮(各一銼炒) 上

治水症(出本草)

用蓖麻子水研二十粒。服之吐惡沫。加至三十粒。三日一服。瘥則止。


水氣(附論)

夫腎主水。腎虛則水妄行。肺主氣。肺虛則肺氣不能清肅下行。水之與氣。留滯皮膚。 令身

桑皮飲(出直指方)治肺間積水。頭面浮腫。

桑白皮(炒) 青皮 陳皮 檳榔 枳殼 赤茯苓 青木香 當歸 川芎 石韋(炙去毛) 羌每服三錢。

神仙秘訣丸 專治水氣浮腫。黃膽。

每件稱來一兩宜。酸皮青皮及陳皮。三棱巴豆五靈脂。大黃神曲烏梅。大戟芫花甘遂。葶藶杏仁淡豆豉。搗羅為末炒煙微。醋糊為丸便是劑。
上為 咀。炒煙微起。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量虛實加減。五更生薑

蘿卜子飲(出醫方大成) 治水病浮腫。

蘿卜子(半兩生) 赤茯苓(半兩去皮) 牽牛末(炒) 葶藶(炒香) 甘草(炙各四兩) 半夏 (
咀 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四片煎七分去滓。在不飢不飽時服。

檳榔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第一日空心先服檳榔丸一服。日中後服枳實湯一服。次日亦然

大小便中去。利後

檳榔(煨銼) 牽牛子(半生半炒) 葶藶(隔紙炒各一兩) 惡實 木香 青橘皮(去白湯浸) 郁李仁(去皮尖炒) 白茯苓(去皮) 枳殼(不去瓤) 防己(各半兩) 大黃(紙 裹灰中煨令香熟一分)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丸。空心煎桑根白皮湯下。

枳實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

枳實(去瓤麩炒) 升麻 甘草(炙銼) 桑根白皮(銼炒) 知母(焙) 紫菀 白朮 黃 赤 篩。每服三

萬靈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腫滿。

苦葫蘆(焙乾五兩) 苦葫蘆瓤(焙乾二兩半) 牽牛子(三兩一半生一半炒熟)
上為末。醋糊

水銀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腹滿小便不利。

水銀(一兩酒煮一日研如泥) 椒目 葶藶(二兩紙炒) 馬牙硝(一兩碎)
上同研勻。煉蜜和當從

鹿茸丸(出聖惠方)治水氣已愈。體瘦。

鹿茸(炙去毛) 肉蓯蓉(去皮焙浸) 乾地黃(焙) 柏子仁(研) 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各一兩) (各半兩)
上為

白朮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渴飲。腹肋脹滿。

白朮 赤茯苓(去皮) 人參 甘草(炙)
上等分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

大腹皮散(出聖濟總錄)治水氣。腹滿喘促。小便澀。

大腹皮(一兩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前胡(一兩去蘆頭) 檳榔 赤茯苓(各一兩)陳橘 兩炙銼) 上

人參木香散 專治水氣病。

人參 甘草 滑石 木香 枳殼 茯苓 琥珀 海金砂 檳榔 豬苓(各等分)
上為末。每

豬苓湯(出聖惠方)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豬苓(去皮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滑石(二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 百合 赤茯
去滓。不

木香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腫滿。上氣喘促。

木香 海蛤(一兩) 肉桂(半兩) 檳榔(銼) 漢防己(各一兩) 旋複花(半兩)郁李仁(一
搗三二百杵。

牛榔丸 專治水氣腫滿。

檳榔 枳殼 黑牽牛 白牽牛(各半兩炒)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煎大腹皮湯

木防己湯 療一切水氣。四肢腫。攝攝動者。

木防己(三兩) 甘草(二兩炙) 桂心(二兩) 茯苓(六兩去皮) 黃耆 (三兩) 生薑(三兩) 相去 二十里

消腫散 專治水氣腫。喘呼不得睡。煩熱躁悶。渴燥。大小便不利。

大黃(蜜蒸) 山梔(炒) 甘草(炙) 干葛 陳橘皮 麻黃(去節) 馬牙硝 川芎(各等分)

牽牛散 專治水氣肢體浮腫。腹肋妨悶。大小便澀。上氣喘促。

牽牛子(四兩炒) 白朮(半兩) 木香 桑根白皮(半兩銼) 木通(半兩銼) 肉桂(半兩去皮)
薑 茶粥。

治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氣。

以薤可作羹食之。

治水氣。已服藥。未平除。

用麝香如大豆三枚。細研。奶汁調。分四五次服。

治水氣。鼓脹浮腫。

用狗肉一斤。細切。和米煮粥。空心吃。作羹吃亦佳。

鱉甲飲 專治水氣。心下痞緊。喘息氣急。大腸秘澀。

鱉甲(去裙 醋炙) 訶黎勒皮(煨) 郁李仁(研) 赤茯苓(去皮各一兩半) 桑白皮(銼炒
煎至一

檳榔丸飲 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

檳榔(銼五枚) 桑白皮(銼炙) 防己 陳橘皮(湯浸去白炒) 郁李仁(研各一兩半) 吳茱萸
去滓。

檳榔飲 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一方有大腹皮。無檳榔。名大

沉香除氣丸 治水氣。病愈後。服此藥。

當歸 青皮 甘草 木香 沉香 白豆蔻 檳榔(各等分)
上件藥。為末水打麵糊為丸。如

葶藶丸 專治水氣腫滿。氣急。大小便難。

甜葶藶(一兩半隔紙炒紫色細研如膏) 甘遂(一兩煨令微黃) 牽牛子(一兩微炒) 川大黃(搗二三

桑白皮飲 專治水氣。面目浮腫。腹滿短氣。小便不利。

桑白皮(銼炒) 赤芍藥 郁李仁(研) 百合(各一兩半) 木通(銼三兩) 大腹(五枚)
上粗

消腫丸 專治水氣腫。腹脹。頭面四肢陰囊皆腫。喘急咳嗽。睡不安。小便赤澀。

淡豆豉(二兩好者) 巴豆(一兩水半斤煮令乾去心並出油) 京三棱(煨) 大戟(新者)杏仁
綠豆大。送下

牽牛子散 專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牽牛子(三兩炒) 桂心(半兩) 羌活(半兩) 當歸(半兩炒) 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炒)

葶藶茯苓丸 專治水氣腹脹硬。

葶藶子(七兩熬) 茯苓(三兩) 吳茱萸(三兩) 椒目(三兩沉水者) 甘遂(五兩絕上者)
上 食

大戟散 治水氣。

大戟 大黃 木香 商陸(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空心溫酒調下。白湯亦可。

商陸丸 專治水氣浮腫。

商陸 牽牛 赤小豆 蘿卜子(各等分)
上為末。糯粥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約量丸數。仍用

海蛤丸 專治水氣。頭面俱腫。四肢無力。小便澀。

海蛤(研一兩半) 硝石(研二兩) 葶藶(一兩半微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研一兩)

輕粉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

水銀粉(四分) 滑石(二錢) 寒水石(三錢) 海金砂(一錢)
上細研勻。用白面調濕搜和為生薑
恐藥力太過。須慎。不可服。若服第一服。牙齒便動。水不行則不可治。不須與藥。
若得第三日小便行乃妙。服藥腹中作聲者。脾疼時牙齒動也。既動即用封滯牙方。

封滯牙方(出聖惠方)

青黛 棗肉(等分)
上和研如泥。封牙齦。更以荊芥湯漱三五度。若逐動小腹中水。往往小 自減

蓽茇湯(出聖惠方)服前藥後補藥。

蓽茇 蓽澄茄 紅豆蔻(去皮) 蓮花 甘草(等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一

楮實子丸(出醫方大成)治水氣鼓脹。潔淨府。

楮實子(一斗五升煮成膏) 白丁香(一兩半) 茯苓(二兩)
上為末。用楮實子膏為丸。梧桐

蒲黃酒 專治通身腫。是風虛水氣病者。亦療暴腫。

蒲黃(一升) 大豆(一升) 小豆(一升)
上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去滓豆。分三服。

棗仁散(出三因方)治水氣浮腫。無問久新老小悉可服。

棗仁 桂心 赤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禁鹽必效。

治一切水氣脹腫。

大戟(一兩) 木香(五錢)
上加黑牽牛淨末半兩。病深者加。淺者不加。為末。每服錢半重 醬豆

羌活散 專治水氣。瓜桂散(出百一選方)治水氣。

用著中冬瓜一枚。去瓤。以肉桂十兩銼入於冬瓜中。蓋口濕紙裹數重。撅地坑。簇以炭火然汁

治水氣。(出百一選方)
用宣州木瓜一個。竹刀切下蓋子。去子並瓤。入吳茱萸在內。卻將蓋子用竹簽簽定。蒸熟焙

治水氣方。(出肘後方)
用商陸根。白者。去皮切如小豆大許。一盞。以水三大盞。煮取一升。煮爛為度。用粟米一一

續隨子治水氣方。

用續隨子一兩。去殼研。以紙裹。用物壓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每日只可一 吃益

治水氣。皮膚癢。

用枳殼一兩。杵末。水煎。時時呷之。

又方

主治水氣

用赤茯苓二兩。米醋煮爛。細研為膏。丸如梧桐子大。椒湯下七丸。空心服。

小半夏茯苓湯 專治諸水氣。

半夏(製五兩) 茯苓(三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煎一盞。稱生薑二錢半。研取汁

治一切水氣。四肢浮腫。並宜吃此方。大凡治水。只可徐徐輕取。不要暴使過峻之藥。以殘方能治五臟水

凡患水氣。鹽醋醬

羌活 牽牛(醋炙) 甘遂(炒微) 葶藶子(別作一處研細為末各一兩)
上細研。杵羅為末。添丸 不 更 服

治脾受水氣。子母相生。傳之肺。肺之受水。面目腫起。漸次遍身俱腫。小腹脹迸。肉色黃

麻黃(去根) 乾薑(各半兩) 黃橘皮(二兩) 椒目(二銖) 吳茱萸(三銖) 葶藶(一分) 半 豆 一 和作一服。滴熟水丸如梧桐子大。食後蔥湯下。一服取水若已轉。逐即吃後方藥。停待一兩 日。更取水一度。如此藥惟取水盡。更不取也。卻也吃後方。用以補之。若只一服取得水盡。更不進取水藥。氣強者。牽牛可使三錢。

乾薑 桔梗 甘草 川芎(各一分) 黃橘皮(半兩) 吳茱萸(三銖)
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二

治腎受水氣。相傳於肝。肝受水氣。兩肋迸脹。小腹膨滿。遍身腫起。面色黑兼帶黃色。此

黃橘皮(半兩) 白芷 川芎 細辛(各一分) 吳茱萸 半夏(各三錢) 牽牛(三兩)
上先杵 末。 為

治肝受水氣。吃藥疏轉後。宜吃此方以補之。此藥對硫黃丸服。

川芎 當歸 白芷 吳茱萸 通草(各一分) 椒目(二兩)
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

治肝臟受水氣。子母相感。相傳於心。心受水氣。便從心前腫起。臍腹迸脹。忽時嘔出清水至於心。缺盆

椒目(二銖) 人參 藿香 遠志(去心) 細辛(各一分) 牽牛(二兩)
上先以生薑一兩。為末。滴熟水

治心內受水氣。吃藥取轉了。宜吃此遠志散。以補之。將此藥對硫黃丸服。

人參 遠志(去心) 藿香 肉豆蔻 川芎(各一分)
上細杵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三

治脾受水氣。傳之於腎。蓋五行受病。變化多端。不獨傳其所勝。此腎之所以受水也。然五土之虛。不能 水病多先從脾。以

牽牛(四兩醋熬二兩焙乾二兩生使) 續斷 乾薑 豆蔻 吳茱萸 川芎 檳榔(各一分) 椒 羅為末 日 快

此方治脾腎受水氣。水氣轉盡了後。服此藥以補之。

山茱萸 吳茱萸 白朮 巴戟(去心) 川羌活 黃橘皮 草豆蔻(去皮) 肉豆蔻 乾薑 木 銖)
上細 杵 米

茯苓琥珀丸 治水氣乘肺。遍身浮腫。中焦痞隔。氣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木) 漢防己(二味各一兩半) 陳橘皮(去白一兩三錢) 苦葶藶(揀令淨稱三兩半 仁(湯浸 拌勻。煉

海蛤湯 專治水氣。四肢腫滿。元氣不足。發動遍身壯熱。小便不通。

海蛤 澤瀉 木豬苓(去皮) 木通(去皮) 滑石(淨) 桑白皮 葵菜子(七味各一兩)
上件

治水氣。王尚之提刑傳云。武義系方。已治數人甚妙。

黃顙魚(一個) 綠豆(一合許) 大戟 澤瀉 黑牽牛(生) 木通 檳榔 桑根白皮大黃(每藥末 二

郁李仁(出永類鈐方)治水氣乘肺。動痰作喘。身體微腫。

葶藶(隔紙炒) 杏仁(去皮尖) 防己 郁李仁(炒去皮尖) 真蘇子 陳皮 赤茯苓(各半兩)

又方(出如意方) 如積久水氣。上攻頭面目氣壅。身腰以上俱浮腫。宜用麻黃一兩。甘草一兩。 咀水煎 空

治水氣虛腫。風瘙肌膚惡癢。(出本草)

用陸英取湯入少酒浴之妙。陸英乃蒴 也。

治水氣血氣心疼。(出本草)
以青魚 。用醋磨服之。

治水氣腳氣方。最急用其法。(出本草)
以赤小豆五合。葫蘆一頭。生薑一分並碎破。商陸根一條切。同用水煮。豆爛湯成。適寒溫

下水氣。濕痺。利小便。

以鴨跖草和赤小豆煮服。

治水氣。(出本草)
以葶藶二兩。以物盛。甑上蒸令熟。即搗萬杵。為丸成如梧桐子大。不須蜜和。一服五丸。停。

下水氣。

用赤小豆花煮一盞。頓服之。

治熟氣水氣。

以牛肝和腹內百葉。作生薑醋食之。

去水

以木苗作飲。服甚香美。

下氣

以烏臼子炒。作湯服。

治水氣。利小便。除浮腫。

用鯉魚一頭重一斤者。治如食法。修事食之。

桑煎 專療水氣。肺氣癰腫。風氣。

以桑條二兩用大腹檳榔一兩二物細切如豆。以水一大升。煎取二大合。如欲得多造。準此增加。每服肚空時吃。服後食茶湯或熱粥半大升。亦無禁忌也。

下水。以紫藤作煎。加糖服之。療水。及斷利。

以櫸樹皮煮汁服之。

治水氣浮腫。

以白葛六兩煎取汁半合。和酒半升。看症狀大小。相度與服。當利下水瘥。

十珍散 專治水氣。

芫花(醋浸焙) 赤茯苓 桑白皮(炒) 澤瀉 葶藶(炒) 黑牽牛(炒各三錢) 川椒(並目
二 則愈。 倍大 準原 更

十珍散 專治水氣。消腫神妙第一。

巴豆 玄參 干漆 青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匕。綠豆湯下。

氣癰腫。

用白蘞赤小豆。茜草,各三錢。為末。雞子白調塗。

主水氣。惡腫。

用水紅花草煎湯。浸之佳。

治水氣。

用蘿勒生食之。蘿勒。北人呼為羅者香。又俗呼為西王母菜。

又方
用烏臼木方停一寸。劈破。以水一盞半。煎取汁小半盞。服之立效。(不用多吃。其功神聖

又方
用蓖麻子去皮一合。研令細。熟水解得三合。清早一次頓服之盡。日中當有青黃水下。


水飲(附論)

夫水之與飲。同出而異名也。人惟脾土有虧。故平日所飲水漿不能傳化。或停於心下。或聚 水飲 為 冷痛。冷痺。水氣滯於經絡。血脈不行。四肢浮腫。則曰血分。凡此等類。皆水氣之所由作 也。據病驗証。可不究其所受之原乎。然則療治之將何先。曰:能以表裡虛實診之斯得矣。 表有水者。其身熱嗽喘。怔忡嘔而微利。青龍湯汗之而愈。裡有水者。其身涼。嘔嗽。痞滿 引脅痛硬。十棗湯下之而安。虛者脈虛。心腹滿而濡。當以安腎丸為主。加青木香丸(方見 水 ( 多 吐之。水不在於上焦。則常山亦能破其癖而下其水也。其水腫証候。亦此種類也。

桂芩湯(出直指方)治血分。

辣桂 赤茯苓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蓬莪朮 京三棱 檳榔 蒼朮 桑白皮(炒) 大腹皮
上銼散

調榮飲(出直指方)治瘀血留滯。血化為水。四肢浮腫。腹腫。名曰血分。

華陰細辛 莪朮 辣桂 赤芍藥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白芷 檳榔 大腹皮 桑白皮 瞿
每服三錢

續斷飲(出直指方)治血分。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牛膝 川續斷 赤芍藥 辣桂 白芷 五靈脂(炒) 羌活(各一分)
薑四片。食前

加味枳朮湯(出直指方)治氣為痰飲所隔。心下堅脹。名曰氣分。歌云。氣分中滿並胞痺。
兩處推求病端的。
濕。陰陽相得氣乃行。
似旋盤。桂附朮湯為最妙。

枳殼(製) 白朮 紫蘇莖葉 辣桂 陳皮(去白) 檳榔 桔梗 木香 五靈脂(炒各一分)

芎夏湯(出直指方)逐水利飲通用。

川芎 半夏(製) 茯苓(各一兩) 青皮 陳皮 枳殼(各半兩製) 白朮 甘草(各一分炒)白皮。南星。
以類推

桂朮湯(出直指方)治氣分。

辣桂(三兩) 白朮 麻黃(去根) 細辛(去苗土) 甘草(炒各二兩) 枳殼(製)乾薑(炮各

平肺湯(出直指方)肺與腎皆以至陰積水。喘促咳嗽。蓋水乘之。小青龍湯(出直指方)治表不解心下有水氣。發熱乾嘔。怔忡咳嗽。喘。微利。十棗湯(出直指方)治表不解。裡有水。身涼汗出。乾嘔短氣。微嗽微利。心下痞滿引脅硬

枳朮丸(出保命集方)治胸膈痞悶。有停飲。

枳殼 白朮(各二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湯下。

治冷熱久 實痞。不能飲食。心下虛滿如水狀方。(出千金方)

前胡 生薑 茯苓 半夏(各四兩) 甘草 枳實 白朮(各四兩) 桂心(二兩)
上 咀。


諸腫(附論)

夫腎者主水。脾則主土。土性克水。脾與腎俱。相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今胃虛不能 傳化 氣 狀 偃則驚。驚則咳甚。小便黃澀是也。

消水腫歸氣飲子 專治面虛腫浮。四肢腫大。甚者入腹脅。致胸滿氣喘。微嗽。飧泄。眠臥

蘇葉(連嫩枝一兩二錢) 大腹皮(三錢) 川木通(四錢) 茯苓皮 薑皮 陳皮 桑皮 桔梗 每 全 日。宜。

防風散(出直指方)治風腫。皮膚麻木不仁。或時疼痛。

麻黃(去節) 牽牛(炒) 甘草(炙各一分半) 杏仁(去皮尖) 防風 半夏(製)芍藥 辣桂 蘇葉

分氣補湯(出醫方集成)治心郁氣結。發為遍體浮腫。上氣喘急。

大腹皮(炒) 香附子(炒去毛) 白茯苓 桔梗(各一兩) 木通 甘草炙 川芎 前胡 青皮
咀。每服四錢

茯苓散(一名檳榔散出醫方集成)治諸般氣腫等疾。

芫花(醋拌炒) 澤瀉 郁李仁 甜葶藶 漢防己(各二錢半) 陳皮(去白半兩) 瞿麥(半兩)(半兩)
上為末。每 又服。腫

紅豆散(出危氏方)治身腫皮緊。

丁香 木香(各三錢) 縮砂 紅豆 白薑 桂皮 陳皮 青皮 桔梗 胡椒(各五錢)
上為

赤小豆湯(出醫方集成)治血氣俱熱。遂生瘡疥。變為腫滿。或煩渴。小便不利。

赤小豆 當歸(去蘆炒) 商陸 澤瀉 桑白皮(炙) 連翹仁 赤芍藥 漢防己 木 豬苓(去 加犀角。

加味腎氣膏(出醫方集成)治腎虛腰腫。小便不利。

附子(炮二兩) 白茯苓(去皮) 澤瀉 山茱萸(取肉淨) 山藥(炒) 車前子(酒煮) 牡丹皮
煉蜜為丸。

氣實丸 專治腰脅俱病。如抱一瓮。肌膚堅硬。按之如鼓。兩腳腫滿。曲膝仰臥不能屈伸。 寒。並服之。

黑牽牛 大黃(一兩半) 檳榔 青皮(去白瓤各一兩炒) 南木香 羌活 川芎 陳皮 (炒)
丸。生薑燈心

雄黃神金散(出宣明論)

雄黃 澤瀉 椒目(減半) 大戟 巴戟 茯苓(去黑皮) 甘遂 芫花(醋五升浸一日炒)葶
空心 用 根 加桑白皮。從心腫。根在肋。加雄黃。從肢腫。根在脾。加甘遂。從口腫。根在小腸。加巴 戟

木香丸 專能退脹消腫。

木香(三錢) 檳榔(二錢半) 枳實(一兩) 枳殼(半兩) 蘿卜子(一兩) 黑牽牛(一兩)白
丸。用 淡

蔥白膏

蔥青白(切半升) 菘菜子(半升) 葶藶(半升炒) 蒴 (切半升) 莽草(一兩 切) 青木香
三沸。令 水

大丸(出三因方)治通身腫滿。及痰氣食積。傷寒感風。脾氣橫泄。

羌活 白朮(各半兩) 陳皮 木通(去皮) 黃耆 (去蘆) 桑白皮(各三分) 木香(一分)黑
食前用稀粥投之。用熱茶亦可。須七日後。方可再服。已得瀉。急欲止之。投白粥即自止。婦人 產前並服之。既服此藥。須住他藥三日。及不得吃生冷葷腥及滋味一日。只軟飯淡粥可也。 次日早。進千金散。

千金散

藿香 甘草(炙) 神曲(炒) 乾薑(炮) 茯苓(各一兩) 人參 桂心(各半兩)陳皮 濃朴

神秘湯(出衛生寶鑒)治喘嗽吐痰。腫滿。脾肺虛損。

陳皮 生薑 紫蘇 茯苓 人參 木香 桑白皮(各等分)
上 咀。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大濕分作三度服。

鱉甲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面目浮腫。因虛勞腳氣所致者。

鱉甲(去裙 醋炙焦二兩) 桃仁(七枚湯浸去皮尖) 人參 柴胡(去苗) 當歸(切焙)枳
盞。浸 藥三

蔥白膏方(出千金方) 蔥白 菘菜子 葶藶子 葫蘆根 蒺藜子 丹參(各半兩) 豬膏(五升)
上 咀如 法煎 膏

蒺藜湯(出千金方)凡虛熱石淋。當因中冷濕傷。停聚在裡。久變成熱。及水病腫滿。腹大病成此。皆腎熱虛

外以此湯洗四肢。竟以

蒺藜子 赤小豆 蔥心青皮(各一升) 菘菜子(三升) 蒴 (五升) 巴豆(一枚合皮熬)
上咀。以水二斗。煮取八升。以淋洗腫處。

豬蹄湯(出千金方)治服石發熱。因勞損熱盛。當風露臥腫方。

豬蹄(一雙) 蒴 (三升) 蒺藜(一升碎) 葶藶(五合) 黃柏(五兩)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冷浴日三。

郁李仁散(出經驗良方)治腫滿。小便不利。

郁李仁 陳皮 檳榔 茯苓 白朮(各一兩) 甘遂(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一片,棗一枚

茯苓蘇子丸(出三因方)治面腫。小便澀。心腹脹滿。

茯苓 蘇子 杏仁(去皮尖各二兩) 橘皮(去白) 防己 葶藶(隔紙炒各一兩一分)
上為末

無礙丸(出衛生寶錄)治脾病蓄水橫流。四肢腫滿。及心腹脹滿。喘不得臥。

大腹皮(二兩) 木香(半兩) 蓬莪朮 京三棱 檳榔 郁李仁(各一兩)
上為末。炒麥

紫金丸(出危氏方) 白薑 香附子(炒去毛) 紫金皮 石菖蒲(去蘆毛) 青木香 鹼砂( 紅)
上等分。為細末酒吞

小女曲散 療利後虛腫水腫者。服此藥。小便得利。上腫亦消。

女曲(一升生用) 乾薑 細辛 椒目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一兩)
上為散。酒服方寸匕。不知服二三匕。日三。產後虛滿者大良。 忌豬肉生蔥生菜。

中軍候黑丸(出千金方)治水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名曰元水。體腫。大小便澀。

芫花(三兩) 巴豆(八分) 杏仁(五分) 桂心 桔梗(各四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胡豆大

大戟散(出經驗良方)男子用藥治脾元虛憊。水氣腫滿。

紅牙大戟(炒主脾) 甜葶藶(炒主肺) 黑牽牛(半生半熟主腎) 續隨子(炒去殼 主肝)甘遂 心 湯。 用生 二十

女人用此方(出經驗良方)治証同前。

芫花(醋浸瓦炒七次) 牽牛(黑者半生半炒各等分)
上為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人止 精肉

木香丸(出直指方) 木香 青皮 黃連 橘紅(各一錢) 胡椒(一錢半)
上為末。入巴豆肉不用去油一錢。 麵糊

枳殼丸(出經驗良方)治遍身黃腫。外腎亦腫。

枳殼(炒) 香附子(炒去毛) 茴香(微炒) 蘿卜子(微炒各等分)
上為末。煮麵糊為丸。如

桑根白皮飲 專療脾胃水氣。面目手足 腫。胃堅腹滿。短氣不能動搖。

桑根白皮(切二升) 桂心(一尺) 生薑(三兩) 人參(一兩)
上切。以水三升。煮桑白皮得一升。絞去滓。內桂心等各味。合約飴一十兩煮之。煎得七合。五更服。須臾當下水。不盡

吹鼻散 專治身面四肢浮腫。有蟲。去鼻中息肉。陰黃。黃膽。及暴急黃。

瓜蒂 丁香(各七枚) 小豆(七枚)
上為末。納豆許於鼻中。少時黃水出瘥。

摩膏(出千金方)治膚表久腫。病須按方內外攻之。可一概除。

生商陸(一斤煎可得二升)
上水煎令黃去滓。以摩腫。亦可服少許。並塗以紙覆上。 干輒敷

羊胃湯 專治久病羸瘦。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食。四肢煩熱。

羊胃(一枚切) 白朮(一升切)
上用水二斗。煮取九升。服一升。日三。三日盡。更作兩劑

治心下有水(出肘後方)

白朮(三兩) 澤瀉(五兩)
上銼。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二次服。

黑龍丸 專治食氣。遍身黃腫。喘不得食。心胸滿悶。

皂角(去皮子醋炙黃為末一錢) 巴豆(七粒去皮油)
上為末。用醋及好黑豆為糊丸如麻子大

大豆煎(出千金方)治男子女人新久腫。得風氣入腹。婦人新產上圊則風入臟。腹中如馬鞭 用大豆一斗揀淨。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澄清內釜中。以一斗半美酒內中。更煎取 九升 若急 性飲

又方(出千金方)
用楮皮枝葉一大束。切煮取汁。隨多釀酒。但以飲醉為佳。不過三四日。腫少退。以後 可常

又方(出千金方)
用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漬一宿。平旦木篦從口貫至尾。微火炙令熟去皮。宿勿食。 空腹

香附子(出經驗良方)治酒腫腹腫。脾虛發腫。

用香附子淨洗去皮毛。用酸米醋煮。焙乾。嚼三十粒。久之敗水漸從小便利去。腫退仍 能飲 皂角 生蘿 換 七

治腳氣水腫氣息 急。

用釣樟柳煎服。並將皮煎湯。洗瘡痍。風濕疥癬。

又方
用豪豬。取其肚。燒干和肚屎用之。搗細末。每朝空心溫酒調下二錢。有患水病鼓脹者。 服

桑椹方 專治水脹。或不下則滿溢。若水下則虛竭。還脹。十無一活。

用桑椹子並楮皮二件。先將楮皮細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入桑椹重煮五升。 以好糯米五升釀為酒。每服一升。

若腫遍有所起者。(出肘後方) 以水和灰塗之。燥複更塗。

又方(出肘後方)
用赤小豆麻子合搗。以敷腫上。

又方(出肘後方)
用削植梧桐木。煮取汁。漬之。並飲下少許。加赤小豆妙。

又方(出肘後方)
用煮豉汁飲之。以滓敷腳。

治一切腫方

用紅藍花熟橘搗取汁。服之。不過再三服便愈。若多服更妙。若腫而大喘者。亦宜進此 藥。

治水病瘥後。口中乾燥。熱瘡出方。

用鐵鐺。中著水一小斗。煮金器。不問多少。煎取二小升。出金。用水著病患口中含良 久。

背腫方(出危氏方) 以煉石塗之立瘥。

大棗湯(出本草方)治四肢腫滿。

以白朮三兩。 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大棗三枚。拍破同煎。至九分。去滓溫服。 日

烏梅醋法(出危氏方)治手指甲頭腫。

用烏梅槌碎去核肉。只取仁。研細和米醋入鹽少許。以指浸之自愈。

治面目手足有微腫。常不能好者。(出千金方)
用楮葉切二升。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內米煮作粥。食如常食勿絕。冬則預取葉干 之。

抵聖丸(出楊氏家藏方)治男子婦人頭面手足虛腫。

以苦葶藶。不拘多少。於火上隔紙炒過。杵為細末。棗肉為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 滑食 夏月飲紅白酒後。食冷面。但覺胸中不快。次日手背面皆浮腫。服五子五皮飲。 送紅丸子。

又方 凡理腫從足始。轉上入腹。豬肝一具細切。先以布搓淨。更以醋洗。以蒜齏拌食可也。 如頓

香薷丸(出十便良方)療暴水。風水。氣水腫。或瘡中有水。通身皆腫。

甘香薷(一斤) 白朮(七兩)
上搗術下篩。濃煮香薷取汁。和術為丸。飲服如梧桐子大 十丸

加減五苓散(出朱氏集驗方)治水疾。

木豬苓 白茯苓 白朮 板桂(各七錢) 澤瀉(一兩) 南木香 丁香 沉香 檳榔 (各三錢) 加甘遂 三二次 甘草者 從小 下。

沉香大腹皮湯(出朱氏集驗方)治腫。

沉香 陳皮 良薑 附子 丁香 川芎 白豆蔻 草豆蔻(各半兩) 濃朴 大腹子(各一兩去滓。

沉香附子湯(出朱氏集驗方)治腫病。大凡腫病。因積而得。先用祛積藥。既除而腫再作。

則中焦下焦不升降

附子一只(生去皮臍切成片)
上用生薑十數片。水三盞。煎至八分。次用沉香濃磨二錢 許。 吃三

生料五苓散(出直指方)去水退腫。

澤瀉(銼二十兩) 豬苓(去皮) 赤茯苓(去皮) 白朮(去蘆各一十五兩) 桂(去皮一十兩) 下。食 黃人

治胃水。四肢腫滿方。(出千金方)

豬腎(一具) 茯苓(四兩) 防己 橘皮 玄參 黃芩 杏仁 澤瀉 桑白皮(各二兩)豬苓 瀉、 桑 日一

泄水丸

上料加芒硝半兩。商陸半兩。為末水丸。依前服。如小豆大。每服五十丸水下。

胡椒宣氣丸 專治浮腫。

濃朴(薑汁製用巴豆二八粒輕手破同濃朴四兩炒熱去豆用) 菌頭蘿子(一兩) 羌活 (一兩) 用 燈心棗

寸氣丸 專治脾腎氣虛。腎水流溢。四肢作腫。

大蒜(五枚銼去皮碎) 附子(一大只去臍切作) 赤小豆(揀五兩)
上同於砂鍋中。用水五升

白花商陸根(半兩) 車前子(二錢半) 沉香(二錢) 木香(三錢)
上件同附子 薏苡仁末。煮

平胃散 專治腫病。不進飲食。

蘿卜子一盞。白水煎取清汁。煎平胃散。上每服二錢。以煎蘿卜子汁一盞。加薑一片,棗一枚

胃苓丸 專治腫。

平胃散 五苓散
上各一貼。用大蒜蒸熟和入胃苓二藥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木通湯吞

磁石丸 專治諸氣腫。大有妙效。

羌活 陳皮(去白) 木香 澤瀉 附子(炮去皮臍焙乾) 檳榔 白朮 赤茯苓(去皮)蓯蓉 甲(醋炙令黃) 兩為末。用 焙乾。

治酒疸遍身黃腫方

五靈脂(一兩)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研令勻。飯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用米飲吞下。

防風湯 專治四肢節懈墮脫腫。按之皮陷。頭眩短氣。溫溫悶亂欲吐者方。

防風 白朮 知母 桂心(各四兩) 芎 芍藥 杏仁 甘草(各三兩) 半夏 生薑(各用附子。

治腫氣

以秦荻子為末。和大醋封腫。如乾再易。日數次。以瘥為度。

治腫氣

以韭杵極爛。煮熟拓瘡上。便愈。以馬齒燒灰。唾和緋帛貼腫上根出。

治腫氣

用拳參五月採。搗末淋炸。

去浮腫

用破黍莖提掃。煮取汁浴之。

有人虛肥積年。氣上如水病。面腫腹不腫。

以楮葉八兩。水煮取六升。去滓。內米煮粥吃。

治浮腫積水。兼惡毒腫。

搗芫花茺蔚苗。絞汁服之。

白朮湯 專治脾虛浮腫。

橘皮 大腹皮 茯苓 生薑皮(各半兩) 白朮(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下。

銀朱丹 專治正水。大便利者。

硫黃(四兩火 過) 銀朱(三兩)
上研極細。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大豆散(出指南方)治積水。

大豆(一升炒香) 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米飲下。

卷一百九十三 水病門

濕腫(附論)

夫腎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與胃合。相為表裡。胃為水穀之海。今胃虛不能傳化腎。

除濕丹(出經驗良方)治腰腳腫。足脛浮腫。筋脈拘攣。便尿不利。目赤瘡疥。癰疽發背。

澤瀉 檳榔 乳香(另研) 威靈仙 赤芍藥 大戟(水煮) 甘遂(水煮各一兩) 陳皮 青皮

葶藶丸(御藥院方)治脾胃受濕。流於四肢。足脛浮腫。小便澀少。

苦葶藶(微炒研) 黑牽牛(生取頭末) 白朮(各半兩) 郁李仁(去皮研) 赤茯苓(去皮心)
上為末

聖靈丹(出衛生寶鑒)治脾肺有濕。喘滿腫盛。小便赤澀。

苦葶藶(四兩炒) 木香 檳榔 茯苓(麵裹煨) 防己 木通 人參(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

大半夏湯(出危氏方)治脾土受濕。不能製水。水漬於腸胃。溢於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

半夏(浸洗) 陳皮 茯苓 桔梗 檳榔 甘草(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 濕腫胃氣有本。至元戊寅五月間。積雨淋淫。魯齋許仲平先生。時年五十有八歲。面目 肢體 曾 也 鳴 滋 之 不 至如常。其肢體浮腫。以導滯通經湯主之。良愈。

導滯通經湯 專治脾濕有餘。胃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

陳皮(一兩) 桑白皮(一兩) 木香(五分) 茯苓(五分)
上 咀。每服五錢。 水二盞煎至

牽牛丸 專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病。

黑牽牛 黃芩 大黃 大椒 滑石(各等分)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

海金砂散 專治脾濕太過。通身洪腫。喘不得臥。及腹脹如鼓。

牽牛(一兩半半生半熟) 甘遂(半兩) 白朮(一兩) 海金砂(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

赤茯苓丸 專治脾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葶藶(四兩) 防己(二兩) 赤茯苓(一兩) 木香(半兩)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牽牛湯 專治腹中有濕氣。足脛微腫。中滿氣急。咳嗽喘息。小便不利。

黑牽牛(頭末一兩) 濃朴(薑製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薑湯調下。或臨時水 丸。 如

防己湯(出鮑氏方)治濕氣浮腫。

防己(四兩) 白朮(三兩) 甘草(二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三片。棗一枚水 煎服。

治脾虛受濕發腫。一切虛腫皆治。(出朱氏集驗方) 大附子(大者十枚去皮破四塊用赤小豆半升藏附子於中慢火煮附子透熟後去豆將附子焙乾) 下。

治水 病者(出本草)
以獺毛皮作褥履著之。並煮汁服。

治水 (出本草)
取蔥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盞當下。如病未已。再取根搗碎。吸取其氣。水自下。

下濕丸(出本草)
以蜆。糟水煮。服之良。

去陰一水(出本草)
以烏臼子油。服一合。令大利。

治水毒中人。一名溪毒。一名中濕。一名水病。似射工而無物。(出本草)
以小蒜三升。 咀。於湯中煮。莫令大熟。大熟即無力。捩去滓。適寒溫以浴。若身體 發

治濕水(出本草)
以駁驢尿絞汁一服五合良。燥水者。畫體成字者為燥水。用牝驢尿。不成字者。為濕水。用


猝浮腫(附論)

夫身面卒浮腫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腎脾虛弱之所為也。腎主於水。今腎虛故水妄行。脾

澤瀉湯 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裂。脈浮數者。

澤瀉(三兩炒) 知母(二兩) 海藻(二兩) 丹參(三兩) 秦艽(二兩) 木防己(二兩)豬苓
取三升。分三

柴胡湯(出聖惠方)治頭面身體猝浮腫。喘促。

柴胡(三分銼) 川芒硝(二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鯉魚湯(出聖惠方)治卒身面浮腫。大腸澀。大便難。上氣喘促。

鯉魚(二斤洗去鱗腸令淨) 赤茯苓(一兩) 澤漆(一兩)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桑白
煮取二升

商陸飲子(出聖惠方)治卒身面浮腫。腹大。小便不利。喘息稍急。

商陸 柳樹根 嫩桑枝(各一兩) 大麻子(三兩搗碎) 桂心(一兩)
上為散。每服半兩。水

甜葶藶丸(出聖惠方)治卒身面四肢浮腫。脅氣脹滿。小便不利。

漢防己 海蛤(研細) 椒目(微炒) 川芒硝 赤茯苓(各一兩)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紫色)

下丸藥湯方(出聖惠方)

木通(一兩銼) 桑根白皮(一兩銼) 百合(一兩) 郁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為散。每

又方(出聖惠方)

治頭面四肢卒浮腫。大小便澀及前陰腎腫。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牽牛子(微炒) 海藻(洗去鹹味焙) 豬苓(去黑皮) 澤瀉(各二十

赤茯苓湯(出聖惠方)治頭面身體卒浮腫。

赤茯苓(一兩) 枳殼(一兩微炒)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 甘草(半兩炒多銼)牽牛子(

甜葶藶丸 治頭面四肢卒浮腫。小便澀。及前陰腎腫。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海蛤(一兩細研)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甘草(二兩煨令黃 服 二

甘遂麻黃散(出聖惠方)治卒身面目腫。喘急氣促。大小便赤澀。

甘遂(一兩煨微黃) 麻黃(二兩去根節) 桑根白皮(一兩半銼)
上為細末。每服煮赤小豆汁

治卒身面浮腫。腹脹。大小便不利。喘息方。(出聖惠方)

赤小豆(一升) 椒蔥(十莖細切) 硝石(一兩)
上以水五升。並蔥同煮令豆熟。候水乾。於

葶藶丸(出聖惠方)治卒身面浮腫。上氣喘促。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紫色搗爛如膏) 漢防己(一兩末)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生搗如泥)
四服。

甘遂丸(出聖惠方)治卒身面浮腫。上氣喘促。

甘遂(半兩煨令微黃) 蒜瓣(半兩煨熟研) 黑豆(半兩炒熟)
上件藥除蒜外。搗為細末。蒜

又方療身體暴腫滿。

榆皮(搗屑隨多少) 雜米
上令和作粥食。小便利則痊。

甘遂方(出肘後方)治卒腫滿。身面背洪腫。大小便澀。

用甘遂一分粉之。豬腎一枚。分切為臠。入甘遂於中。以火炙之令熟。分二次食。如人 行四

治卒腫滿身面皆腫。(出肘後方)
用芫花菟絲子各一升。酒五升浸二三宿。每服一升。日二服。

療卒腫滿。身面背洪大。(出肘後方)
用大鯉魚一頭。以醇苦酒二升煮之。令苦酒盡訖。乃食魚。勿用酢及鹽豉。不可同他物雜食

又方(出肘後方)
用車下李樹中仁十枚研令細。粳米三合研令破。內四升水中煮作粥。令得一二升。服之日三

療猝患腫滿。曾有人忽腳趺腫。漸上至膝。足不得踐地。諸療不瘥。
以葫蘆葉埋熱炭灰中。令極熱。以敷腫上。冷又易。一日夜消。

又方(出肘後方)治卒身面腫滿皆洪大。
用大豆一斗煮熟漉飲汁。及食豆。不過數度必愈。小豆尤佳。

又方(出肘後方)
取雞子黃白相合。和塗腫處。乾複塗之。

又方(出肘後方)
用杏葉銼煮取令濃。及熱漬之。亦可服。

治身體頭面忽有暴腫處如吹者。(出千金方)
以巴豆三十粒連皮研碎。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以綿點抵上腫處。即消。勿近目及陰。

又方

以生參薄切之。貼頭上核佳。

又方

以磁石為末。醋和敷之。

又方

以甘蕉根搗爛。塗患處。蕉子不中食。

治卒心腹水病。浮氣水腫。

用胡燕卵中黃。頓吞十枚。即瘥。

治卒腫身面皆洪大方。(出肘後方)

商陸根一斤。刮去皮。薄切之。煮令爛。去滓。內羊肉一斤下蔥頭鹽如食法。隨意食。腫瘥

又方(出肘後方)

切商陸一升。以酒三升。漬三宿。服五合至一升。日三服之。凡此滿或是虛氣。或是水飲氣

又方(出肘後方)

防葵末。溫酒服一兩。或多至二三服。身潤。又治小不仁。亦效。

治卒腫滿。身面皆浮。(出本草)
以大生豬肝一具。細切。煮熟頓食之。勿與鹽乃可。用苦酒妙。


膜外氣(附論)

聖濟總錄論曰:諸家方書。論水病甚詳。未嘗有言膜外氣者。唐天寶間。有徒郁子者。 始著 腎 其病令人虛脹。四肢腫滿。按之沒指是也。徒郁子之論病本云。膜外氣者。或謂水氣者。起 於他疾。不可常定。或因瘧。或因腎藏中風。或因肺腑傷冷。或因膈上氣。或因沖熱遠行。 或因酒肉中所得。始於肺。終於腎。或因咳嗽。或多涕唾。或因蓄聚冷氣。壅塞不散。遂使 肺藏熱氣攻心。或因腎臟冷氣。不能化水流入膀胱。病在大腸膜外。所以切脈不能知。針灸 不能及。蓋人腎為命本。不可虛也。本固即葉茂。本虛即易枯。況四時衰旺。皆承腎藏之氣。腎損則五臟皆衰。以致胃弱而脾不磨。氣結而小便澀。輕重之候。在大小便耳。若小便不通則氣壅。攻系腹內。沖出膜外。化而為水。使人手足頭面浮腫。若大小便微澀則微腫。極 澀則極腫。大小便俱不通。三日即遍身洪腫。至重則陰亦腫。夫陰腫有二。有腫而小便自出 者。有腫而小便極澀者。又有莖頭連小腹臍皆腫者。此病為死候。若患此疾。腫亦不常定。 或先手足面目浮腫。或先腰肋微腫。或先手足之腫。其候或消或甚。三五日稍愈。或三五日再發。亦以小便通澀為候。積漸變成洪腫。婦人得之。與此略同。凡患此疾。令人腹脹煩悶。胸間氣急。此由肺脹。甚即喘如牛吼。坐臥行立不得。或中夜後氣攻胸。心腫者。一年二 年方死。有一月兩月死者。若將息失度。誤食毒物。十日五日即甚也。愚醫多以針灸出水為 功。又以鯉魚赤小豆為藥。又令病患飲黃牛尿。服商陸根。反有所損。少有瘥者。大抵此病。尤忌針灸。華佗云。患水病。未遇良醫者。不得針灸。言氣在膜外。已化為水。水出即引出腹中氣。水盡則死。扁鵲云。水病在膜外。常藥不可療。惟神針良藥可也。有此疾者。宜 向陽行坐。遇陰雨則愈覺壅滯。房中常須存火。服後夜臥。覺胸間熱甚。宜含紅雪與好茶之類。慎勿飲酒。及冷茶水。若渴宜吃五靈脂湯。方錄在卷後。尤忌鹽生冷醋滑。

防己湯(出聖濟總錄)治膜外氣。水病。不限年月深淺。洪腫大喘。

防己 大戟 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 海藻(洗) 犀角(屑) 胡椒 白朮 葶藶 防風(去 檳榔(各一 並須新藥銼秤為 心服一

若腹中實者。至日午即轉瀉下。宜用盆盛驗之。必有惡濁黃水。或惡濁青黑物 氣化為之瀉。若不甚困。慎勿止之。必自住。若覺力乏。即以常服漿粥補之。 服一劑。則還依此法服之。按徒郁子先生云。服第一劑則病減半。至第二劑則歷試。絕重者。朝服一劑而暮已瘥。根本深者。服藥當日腫消能起。但覺小腹 須後劑去之。其藥滓慎勿拋棄。布囊盛。懸於風中。他日或覺微有發動。則更 治兩人。徒郁子先生云。家有此藥滓。懸於戶上一家中不患疫氣。此飲不獨治 病皆治之。若患肺氣。不限年月深淺。於此藥二十味中。減去大黃及訶黎勒。 以童子小便煎。每日空心服之。當去病根。有患肺氣困重者。因逢患水氣人。 永瘥。有人一生患腳氣。時時沖心。服此飲亦除根本。以此推之。但是氣病皆 氣而已。產婦及娠婦服之亦無妨。小兒及老者隨意加減。瘥後宜服順氣丸。

順氣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

防己(一兩半) 大黃(二兩半) 犀角(鎊) 訶黎勒皮 牽牛子 赤茯苓(去黑皮)葶藶(炒) 皮(去白)防風
服十丸。 空 藥 體氣輕健即止。患腳氣人。長合此藥。將行備急。服前飲差。百日內。即宜服五靈湯。

五靈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

訶黎勒皮 木通(銼) 赤茯苓(去黑皮) 防己(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上粗搗篩 有

十水丸(出聖濟總錄)治膜外水氣身腫。

本(去苗土) 澤漆(微炒) 大戟(微炒) 連翹 葶藶(紙上炒) 甘遂(微炒)芫花(醋浸盡一兩)
上為末

澤漆丸(出聖濟總錄)治膜外水腫。

澤漆(微炒一兩) 水銀(煉) 葶藶(紙上炒) 大戟(微炒銼)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 枳殼(
十丸。空腹米飲下。未利加至十五丸。

牛李子丸(出聖濟總錄)治膜外水氣。

牛李子(炒) 吳茱萸(水浸一宿炒乾) 青橘皮(去白炒各半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半
每服三

白牽牛散(出聖濟總錄)治膜外氣。

白牽牛(炒) 青橘皮(去白焙炒) 木通(銼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匕。煎生商陸湯下。

甘遂餅(出聖濟總錄)治膜外水氣。

甘遂 大麥面(各半兩)
上為末。以水和作餅子燒熟。熱食之。如不利。以熟飲投之。如利

治膜外氣。及氣塊方。
上以延胡索。不限多少為末。豬胰一具切作塊。作炙熟。蘸藥末食之。


水氣心腹鼓脹(附論)

夫水氣心腹鼓脹者。由脾腎二臟俱虛故也。脾主於土。腎主於水。土能克水。今脾胃虛 弱不

薑蔻散(出直指方)治胸滿腹脹。大瀉不止。時或乾嘔。

人參 川濃朴(製) 草果仁 良薑 訶子(炒) 川白薑(各一分) 南木香(一分半) 丁香 藿香( 佐之。

炮腎散(出聖濟總錄)治水氣腫滿。

巴戟天(去心麩炒黑) 甘遂(炒各一分) 檳榔(一枚生用一枚炒用) 木香 葶藶(紙上炒各 香(銼) 澤
藥末 在 食

檳榔丸(出聖惠方)治水氣。心腹鼓脹。四肢羸瘦。喘息促急。食飲漸減。小便澀少。臍下

檳榔(一兩) 海蛤(一兩細研) 桂心(半兩) 訶黎勒皮(一兩) 木香(一兩) 漢防己 桑根
三二百杵。

檳榔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腫滿。

檳榔(二枚生) 郁李仁(去皮尖炒) 芫花(炒) 甘遂(炒) 續隨子 木通(銼各二兩)海蛤(一錢) 橘皮(去白瓤微焙) 商陸(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臨臥服。至五

吳茱萸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腹腫脹。上氣喘促。

吳茱萸(湯浸七次干微炒) 甘遂(煨令微黃各半兩) 甜葶藶(三兩紙上炒紫色) 椒目(一兩
上為末。煉

木香丸(出聖惠方)治水氣。心腹鼓脹。

木香 檳榔(各半兩) 砂(三分細研)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 吳茱萸(半兩
湯浸七次焙末。相

紅丸子(出楊氏家寶方)治一切飲食不化。氣滿膨脹。

紅丸子(三百粒巴豆二十粒去殼微炒取巴豆變為度)
上為末。蜜和丸。小豆大用橘皮湯送下十丸。不拘時。煎木香湯下。尤佳。

羊桃根散(出聖惠方)治水氣。心腹膨脹大。小便澀。

羊桃根(銼) 桑根白皮(銼) 木通(銼) 大戟(銼炒各半斤)
上為末。以水二斗。煮五升去

甘遂散(出聖惠方)治水氣。心腹鼓脹。上氣喘促。

甘遂(煨令微黃) 檳榔(各半分) 牛蒡子(微炒) 商陸(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用豬肉一下

奪命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腫滿。

大戟(麩炒) 甘遂(炒各一分) 苦葶藶(半兩一半生一半熟用) 澤瀉(一分半)
上為末。煮曉利下 後服補

礬石丸(出聖濟總錄)治水病補藥。

白礬(半兩) 雄黃(研) 丹砂(研各一分)
上為末。粟米飯和丸。綠豆大。丹砂為衣。每服

治腹腫大腹。

陳皮(一兩) 巴豆(十粒炒) 青皮(一兩去瓤) 甘遂(三錢同炒)
上為散帶濕 同炒去巴豆甘 若氣 苓湯 用

大戟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腫入腹。鼓脹。惡飲食。

大戟(銼碎研) 皂莢(去皮子炙黃焦) 烏頭(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

商陸豆方(出朱氏集驗方)治水氣腫滿。

生商陸(切如麻豆) 赤小豆(各等分) 鯽魚(三枚去腸存鱗)
上為末。將二味實 魚腹中。以 為之。

雞屎醴散(出宣明論)治鼓脹証。主胃病氣逆。病有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致令胃逆

大黃 桃仁 雞屎醴(乾者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生薑三片煎湯調下。食後臨臥服。

治水鼓腹脹。

生大豆 桑柴灰(汁)
上煮服。下水。

莨菪丸(出千金方)治水氣腫。鼓脹。小便不利。

莨菪(一升) 羊肺(一具青羊佳湯炮肺即薄切之乾搗作末)
上以三年大酢漬莨菪一 伏 時。出 冬煎水 前所

麥門冬飲法(出千金方)

麥門冬(二十五個去心) 米(二十五粒)
上以水一大合。入二味煮之。米大熟去滓。以 飲服

蠡魚方 療腫滿。

上用以蠡魚至難死。猶蛇性。合小豆白煮甚效。

又方 治腹滿不能藥者。

用煨生薑內舌下。

治水浮氣腫。腹脹滿。小便澀少。

用水牛蹄一只。湯洗去毛。作如食法。隔夜煮令爛熟。取汁作羹。將蹄細切。空心飽食。又

治大腹浮腫。小便澀少。

用水牛尾一條。去毛細切作膾。蒸之極熟吃之。煮食亦佳。又牛肉一斤蒸熟。以薑醋空心食

治腫滿者(出肘後方)
用白椹樹皮一握。水二升。煮取五合。白檳榔大者二枚。末之。納入更煎三五沸。湯成服

治水病肚脹四肢腫。

用胡瓜。俗名黃瓜。不破作二片。不出子。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爛。空心頓服。須臾下

神化利機丸 專治腹脹水氣。旦食不能暮食。食則脹滿。服藥得利則減。盡方如故。乃陰陽 於奇經八脈。 難。尤宜服之。(

澤瀉(一兩二分半) 椒目(一兩半) 昆布 海金砂(三兩) 木香(半兩) 茴香(五分炒)滑 梧桐子

橘蒜丸(出朱氏集驗方)治心腹痞脹。

用大蒜(去皮每一瓣鑽一竅入去殼巴豆一粒用濕紙裹煨熟去豆不用)
上用蒜搗成膏。入紅橘皮包

大腹皮湯(出楊氏家藏方)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滑泄。

野雞餛飩法(出朱氏集驗方)治腹腫。

野雞(不問雌雄一隻) 陳皮 茴香(炒) 生薑 馬芹子(炒) 川椒(炒)
上用釅醋浸一宿蒸散。食後停

木香丸(出指南方)治鼓氣。

木香 檳榔 陳皮 商陸 木通(各半兩)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

治鼓脹 嘉禾散。四桂散等分。
上為細末。薑棗煎服。


水氣腳膝浮腫(附論)

夫腎屬於水。而主腰腳膝。若腎氣虛弱者。風濕毒氣所搏。則腎氣不足。不能宣通水液。 水 主

檳榔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腳膝浮腫。大小便不利。上氣喘息。

檳榔(一兩) 木香 桂心(各半兩) 紫蘇莖葉(一兩切)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一兩半)
赤每服空心

郁李仁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腳膝浮腫。上攻於腹。心肋妨悶。上氣喘促。小便不利。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桑根白皮(銼微炒) 赤茯苓(去皮) 澤漆莖葉 漢防己 澤瀉(銼) 甘遂(煨令微黃)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用豬腎一對切去脂 膜。大 當利兩三

商陸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腳膝浮腫。上攻腹心。妨悶喘促。小便不利。

商陸(二兩) 赤小豆(一合) 木通(銼) 澤瀉 赤茯苓 生薑(一分)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

大戟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腳膝腫滿入腹。氣喘煩悶。小便不利。

大戟(一兩半銼碎微炒) 木通(半兩銼) 當歸(半兩銼碎微炒) 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焙)木
臨臥

治從腳腫起稍上進者。入腹則殺人。亦治水腫。(出肘後方)
用小豆一斛。煮令極爛。得四五斗汁。溫以漬膝以下。日日為之。數日消盡。若已入腹者。此之

治水病兩足腫者。(出肘後方)
用蔥葉及莖。煮爛漬之。日三五作乃佳。

治腿腫一月餘

用水煎服香蘇飲。加檳榔萆 香附子。

治肺臟受水。子母相生。傳之於腎。腎水之度受病。兩股沉冷。腰膝冷重。而足浮腫。臍腹。(出護命方)

續斷 乾薑 川芎(各半兩) 半夏 椒目(各二銖) 吳茱萸(一分) 牽牛(三兩)
上除牽牛 小豆 錢。 熟水

治腎臟受水。吃藥取轉後。宜服此方以補之。將此藥對硫黃丸。以效為期。(出護命方)

巴戟(去心) 山茱萸 續斷 黃橘皮 川芎(各半兩) 通草(一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生

治水病經久。五臟之中皆有所受。面目四肢手足悉皆浮腫。外之証候未明水在何臟。但未傷 。脾有所傷。 不可吃此藥。(出

乾薑 吳茱萸 續斷 葶藶 桔梗 半夏 官桂(去皮) 羌活(各一分) 椒目(三銖) 檳榔
煮赤小豆子 和滓 次日 度。

治五臟受水吃轉藥。下得水後。吃此方以補之。(出護命方)

桑白皮 乾薑 吳茱萸 巴戟(去心焙) 人參 茴香 肉蓯蓉(去皮) 芎 澤瀉(銼)木
為丸。即是


大腹水腫(附論)

內經言。水病下為附腫大腹。又曰。上下溢於皮膚故為附腫。其証腹大四肢小。陰下濕。 手。或體虛勞損。或食畢入水。致令水氣不散使然也。

赤茯苓散(出聖惠方)治大腹水腫。大便澀。氣滿悶。

赤茯苓(二兩) 桂心(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大腹皮(一兩(三兩銼)
上為散

治大腹水腫。氣息不通。命在旦夕。宜服此藥。(出聖惠方)

桑根白皮(二兩銼) 昆布(一兩洗去鹹味) 桂心(一兩去粗皮) 牽牛子(二兩微炒) 甜 葶藶
子大。每

牛黃丸(一名海藻丸出聖惠方)治腹大水腫。氣息不通。並風水。皮膚腫滿。喘急不能眠臥

牛黃(二分研) 桂心(去皮) 牽牛子(各八分) 椒目(三分) 昆布(洗去鹹炙)海藻(各十
桐子大。粥飲
貞觀

雄黃丸(出聖惠方)治卒大腹水病。

雄黃(六分) 麝香(三分) 甘遂 芫花 人參(各二分)
上搗蜜和丸如豆大。每服二丸。加

鯉魚茯苓湯 治水腫。腹苦滿急。妨害飲食。凡此滿。或是虛氣。或是風冷氣。或是飲氣。

鯉魚(一頭重五斤者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魚) 茯苓(三兩) 桑白皮(切炙) 澤瀉(各五兩)

甘甜丸(出經驗良方)治水腫腹脹。

甘遂(半兩水煮) 甜葶藶(一兩炒) 細辛(去苗一兩半) 川椒(二兩炒)
上為末。蜜丸如梧

防己丸(出聖濟總錄)治大腹水腫。口中乾燥。此腸間有水。

防己 椒目 葶藶(炒令紫色) 大黃(銼醋拌炒乾一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

麝香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大腹腫。

麝香(一錢研) 甘遂(炒) 芫花(醋炒各半兩) 人參(一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小

葶藶丸(出聖惠方)治水腫腹苦滿急。妨害飲食。凡此滿。或是虛氣。或是風冷氣。

葶藶(七兩) 椒目(三兩) 茯苓(三兩)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

水銀丸(出聖濟總錄)治大腹水腫。利小便。

水銀(水煮一日一夜研十兩) 葶藶(炒令紫色) 椒目(各一升)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

甘草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腹腫大。

甘草(炙銼) 防己 葶藶(炒令紫色各一兩)
上為末。用酒熬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

蘇合香丸(出聖濟總錄)治大腹水腫。利小便。

蘇合香 水銀(水煮一複時入) 白蘞(為末各一兩一方作白薇)
上合研令勻。煉蜜為丸。如

大棗葶藶丸 療大腹水病。身體腫。上氣。小便澀赤。臍深。頸上有兩大脈動。涎稠。不得 便利。臍凸。

大棗(四十枚肥不 者先以暖水浸令軟以飯甑裡蒸方剝去皮核焙) 葶藶(五兩隔紙炒)杏仁(五兩不取雙仁者以湯浸去皮麩炒令黃色去尖)
上先搗葶藶子一萬杵傾出之。乃搗杏仁三百杵訖。總和棗膏合搗一萬杵。藥成為丸。小豆大。平旦空腹服八丸。服此 勿以 佳

大戟丸(出肘後方)治水腫入腹苦滿急。妨害飲食。凡此滿。或是風冷氣。或是水飲氣。

大戟 烏翅 白朮(各二兩)
上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二丸。當下。漸退。更服

葶藶大丸(出三因方)治腫滿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澀濁。

甜葶藶(隔紙炒) 芥菜根(等分)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陳皮湯嚼下。只三 丸小

葶藶散(出肘後方)治大腹水腫。小便澀。

葶藶(炒紫色一兩)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上搗令極爛。分為十服。每 米飲下。

治療卒大腹水病。

牽牛子(二分熬) 濃朴(一分炙)
上搗篩。強人服三棱角殼。弱人二殼。酒飲隨意。

治久水腹肚如鼓者。(出千金方)

葶藶 蒼耳子灰(各二十七粒)
上水調和服之。日二。

又方(出千金方)
用椒目水洗。煮熬。搗如膏。酒服方寸匕。

又方(出千金方)
用水煮馬兜鈴服之。

治大腹水腫。諸藥無效。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苦葫蘆(二兩微炒)
上為細末。不計時候。粥飲調下二錢。

皂莢酒方(出肘後方)治水腫入腹苦滿急。妨害飲食。

上皂莢剝去筋皮炙令黃。銼三升。酒一斗漬入石器煮令沸。服一升。日三服。

治卒大腹水病。蓋水病之初。先自目上腫起。如老蠶色。頸頭脈動。股裡冷。脛中滿。按之手起。則病已焦受之。小便不利

用葶藶一升。熬搗之。臼上。割生雄、鴨雞。合血共頭搗萬杵為丸。服如梧桐子大五丸。 稍

又方(出肘後方)
用取柯枝皮銼濃煮。煎令可丸。服如梧桐子大三丸。須臾下之。又服一丸。當下小水後。將

又方(出肘後方)
用蓖麻子熟者二十枚。去皮研之。水解得之三盞。旦服至日中許。當吐下諸水。水結於裡若

又方(出肘後方)
用小豆一升。白雞一頭。治如食法。以水三斗煮熟食。飲汁稍稍令盡。

治水脹腹滿(出本草)

用蓖麻子細研水服。壯人可五粒。

又方(出肘後方)
用蛤螻炙令熟。日食十個。

治大腹水病。(出肘後方)
用青雄鴨一隻。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飲盡濃蓋之。取汗佳。

葶藶湯治支飲。久不瘥。大腹水腫。喘促不止。

大豆散(出千金方)治久水腫。腹肚如鼓者。

用烏豆一斗熬令香。勿令太熟。去皮為末。篩下餳粥皆食之。初服一合。稍加之。若初服多食漿水粥。牛羊兔鹿肉。此散大飢渴時。食之可忍。亦勿食也。此病難治。雖諸大藥丸散膏。當時暫瘥。過後複發。惟服此散。瘥後不發。終身服之。終身不發矣。其所禁食物。須少啖。莫隨意食鹹物諸雜食等。

天雄丸(出指南方)治脾脹。

天雄 枳實 橘皮(各半兩) 甘遂(一分) 牽牛(酒浸一宿煮令熟即去酒空乾再炒取起)連

神 丸(出儒門事親)

甘遂(依前) 大戟(醋浸煮焙乾) 芫花(醋浸煮各半兩) 黑牽牛(一兩) 大黃 (一兩)
上為

治卒大腹水病。(出肘後方)
以春酒五升浸葶藶子二升。隔宿服一合。小便當利。

治支飲久不瘥。大腹水腫。喘促不止。(出本草)

用甜葶藶三兩隔紙炒令紫色。搗如膏。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中盞。入棗四枚。煎


水氣遍身腫滿(附論)

夫腎主水。脾胃俱主土。土克水。胃為水穀之海。其氣虛不能傳化水氣。使水氣浸漬腑臟。皮膚

款氣丸(出聖濟總錄)治通身腫喘。

丁香 木香 沉香 白檀 桂(去皮) 肉豆蔻(去殼) 檳榔 蓽澄茄 大戟(炒) 甘遂(炒 (炒) 桑根白
細末。研 合白

豬苓散(出千金方)治虛腫。腫滿通身。利三焦。通水道。

豬苓 葶藶 人參 玄參 五味子 防風 澤瀉 桂心 野狼毒 椒目 白朮 乾薑 大戟
方寸匕。 日三

豬苓散(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宜利三焦。通水道。

豬苓(半兩去黑皮) 赤茯苓(半兩) 甜葶藶(半兩隔紙炒紫色) 五味子(半兩) 川大黃(半(半兩) 桂心(半炮裂銼)
上為末

大豆湯(出鮑氏方)療風水氣。舉身腫滿。短氣欲絕。

大豆(一大升)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熬) 黃耆 (二兩) 白朮(五兩) 防風(三兩) 清酒((六兩)
上十 一盡

疏鑿飲(出醫方集成)治水氣通身洪腫。喘促氣急。煩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熱藥不得

澤瀉 赤小豆(炒) 商陸 羌活(去蘆)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去蘆)榔 茯苓皮(各等分)
上等分。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時候。一方無秦艽。

杏仁丸 療水氣身腫脹滿。

杏仁(十枚去皮尖熬) 蘇子(五分) 白前(六分) 昆布(八分洗去鹹) 李根白皮(五分)橘
搗篩。蜜和丸。粥清服二十丸。如梧桐子大。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

赤茯苓散(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按之沒指。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赤茯苓(一兩) 漢防己(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檳榔(一兩) 甜葶藶(一兩微炒)桑
上為散

海蛤丸(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上氣喘急。小便不通。

海蛤(一兩細研)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 海藻(一兩洗去鹹味焙) 昆布(一兩洗去鹹味焙)銼)
上為末。煉

牽牛散(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氣息喘急。小便赤澀。

牽牛子(二兩微炒) 甜葶藶(一兩微炒) 桑白皮(二兩銼微炒) 檳榔(一兩) 郁李仁 (湯浸
散。每服三錢。水一

澤瀉湯(出千金方)治水氣通身浮腫。四肢無力。或從消渴。或從黃膽、支飲。內虛不足。

榮衛不通。氣不流行。實於皮膚中。喘息。下腹中響脹。眼不得視。

澤瀉根(十兩) 鯉魚(五斤) 生薑(八分) 赤小豆(二升焙) 茯苓(三兩) 人參甘草 麥 一 服。 轉 增 臟 有

赤茯苓散(出經驗良方)治大人小兒水氣腫滿。喘咳不止。

赤茯苓 桑白皮 貝母(各一錢) 升麻 甘草 桔梗(微炒) 杏仁 甜葶藶(炒各半錢) 上

牛黃通隔丸(出經驗良方)治大人小兒。風痰喘咳。積聚諸病。水氣浮腫。

黑牽牛(頭末) 木通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麻子大。食後溫水下。量人大小加

杏蘇飲(出醫方大成)治上氣喘嗽。面目浮腫。

治水氣浮腫。腹肚脹滿。小便澀。

用精肥狗肉五斤蒸熟。空心服。食之妙。

小鱉甲湯 專治身體虛脹如微腫。胸心痞滿有氣。壯熱。小腹濃重。兩腳弱。

鱉甲 黃芩 升麻 麻黃 羚羊角 桂心 杏仁(各三錢) 前胡(四兩) 烏梅(二十枚)薤
利者。加大黃二兩。

續隨子丸(出衛生寶錄)治通身虛腫。喘悶不快。

人參 漢防己 赤茯苓(面蒸) 木香(半兩) 檳榔(半兩) 苦葶藶(炒四兩) 續隨子(五錢) 桑白皮
湯。食前送

實脾散(出衛生寶錄)治脾元虛。浮腫。狀如水氣。 香茯苓散(出經驗良方)治水氣。四肢浮腫。腹脅妨悶。大便秘澀。

木香(炮) 赤茯苓(各一錢) 大黃 甘草 鱉甲(炙各二錢) 黑牽牛(三錢頭末)
上為末。

治通身虛腫。

烏藥(二兩) 川椒(一兩) 蒔蘿(一兩) 白芷(一兩) 百藥煎(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治一切浮腫水氣。(出百一選方)

吳茱萸 枳實(各半兩) 赤茯苓 白朮(各一兩)
上 咀。分三服。每服水三盞。薑一兩 治人

又方(出直指方)

治虛腫。

生綠豆(一合研末) 橘皮(二錢) 良薑(一錢銼)
上橘皮二錢良薑一錢細銼。煎湯。候冷調

治身浮腫。

用烏豆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汁。去滓。內酒五升。更取三升。溫三服。不瘥。再合服之

治四肢浮腫。

用杜蒺藜。不拘多少。煎湯洗。去腫。

治人身及頭面上浮腫如蛇狀者。

以雨滴磚背上苔痕一錢。水化開。塗蛇頭上立愈。

治浮腫。

用委壤堤掃帚。破者。取汁浴之。

治浮腫腹滿不下食。心悶。(出肘後方)
用豬肝一具。洗切作臠。著蔥白豉薑椒炙熟食之。又以熱水煮。單食亦得。又煮豬腎一雙。可。

治患水氣。兼身面腫方。

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甜葶藶(六分熬紫色)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
丸。如梧

鯉魚湯(出聖濟總錄)治水病。通身洪腫。

鯉魚(去淨鱗肚頭一斤) 澤漆(一兩半炒) 赤茯苓(去皮) 甘草(各一兩) 澤瀉杏仁(湯
半。每服以 魚汁

治水氣腫滿方。(出聖濟總錄)

楮木灰(一大斗淋汁用) 糯米(一斗) 赤小豆(一大升) 桃仁(去皮尖二十粒) 商陸(一兩
以飽為度。

治水氣。身浮腫。小便不利。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大戟(半兩炒) 海蛤(一兩研) 滑石(一兩) 甘遂(一分煨) 漢防己(半兩) 續隨子(一分)

大麻子散(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

大麻子(三升碎) 商陸(四兩) 防風(三兩去蘆) 赤小豆(一升) 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
去滓。

郁李仁丸(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皮膚欲裂。心腹氣脹急。大小便不利。宜服此方

郁李仁(一兩浸炒去皮) 陳橘皮(一兩浸炒去白) 甘遂(一兩煨黃) 赤茯苓(一兩) 甜葶藶
心溫水下

木通湯(出聖惠方)治遍身水腫。

木通(銼) 苦葫蘆(各一兩) 澤瀉 防己(各三分) 豬苓(去皮) 海蛤(各一兩研)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七分。酒三分。入蔥白五寸切。煎至八分。去滓。食 升。腫消大效。

葶藶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遍身黃腫。

葶藶(微炒) 防己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郁李仁(去皮) 紫蘇子 赤茯苓(去皮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麝香酒下二十丸。日三服。以小便利為度。

白丸子(出衛生寶鑒)治水氣腫滿。氣息喘急。小便不利。並男子女人虛損積聚。及遍身黃

膩粉(半兩) 粉霜(四錢) 滑石(末四錢) 砂 寒水石( 炙為末) 白丁香(真者末
各三 二十 粘和 三。 未下

嗽口齒貫眾湯方(出衛生寶鑒方)

貫眾 黃連(去鬚各半兩)
上搗篩。每用一錢匕。水一盞煎三兩沸。入龍腦少許。溫溫嗽之

桑白皮湯 治水氣。兼身面腫。

桑白皮(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二兩洗去鹹) 茯苓(去皮) 郁李仁(各四兩碎) 赤小豆

療風腫水腫毒氣遍身方。治水氣。遍身浮腫。坐臥不得。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杏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桃仁(五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 昆布(湯洗去鹹二兩)赤小豆(
取汁。 不

吳茱萸丸(出千金方)治水氣。遍身洪腫。

吳茱萸 蓽茇 昆布 杏仁 葶藶(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勿

麻子湯(出千金方)治遍身浮腫。

麻子(五升) 赤小豆(三升) 商陸(一斤) 附子(一兩) 防風(三兩)
上 咀。搗麻子 令

甘遂丸(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腫滿。皮肉欲裂。心腹內氣脹。小便不利。飲食不消。

甘遂(一兩) 葶藶(炒二兩半) 赤茯苓(去皮一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郁李仁(各三分)
如不利

小消化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腫病。通身微腫。腹大。飲食不化。

芫花(炒) 甘遂(炒) 大黃(炒銼) 葶藶(隔紙炒黃各一兩) 巴豆(去心皮炒出油盡十粒)

麻黃湯 專治水氣。通身腫。

麻黃(去根節二兩半) 白朮(銼碎微炒二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研碎三分) 赤茯苓(去
煎。至一

木香丸 專治通身洪腫。

木香 肉豆蔻(去皮) 青橘皮(去白焙) 檳榔(煨銼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棗肉丸如綠豆大

治水氣遍身浮腫。上氣喘息。小便不通。

桑皮(二兩) 豬苓(二兩) 商陸(一兩)
上為細末。以水五大盞。入麻仁半兩小豆一合同煮

桑白皮湯 專治水腫。通身皆腫。

桑白皮(炙黃色銼五兩) 吳茱萸(水浸一宿炒乾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 咀如麻豆大。

赤小豆湯 專治水腫遍身。小便澀。腹滿。

赤小豆(微炒一升) 桑白皮(炙銼一兩) 澤漆莖葉(切炒三分)
上將二味綿裹。用水九升。

芍藥湯 治通身腫。其脈沉遲者。

芍藥(銼炒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黃耆(銼三分)
上粗搗。每服五錢。用米醋 一合。 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忌食鹽。

十全湯 專治水氣。通身洪腫。

大麻子(皆取新脹肥者佳) 赤小豆(不浮者各一石)
上以新者。揀淨以水洗曝乾。 蒸麻子 熟 升煮 大半 五日 骨下 骨。淨洗。破肚去臟。 以上件和小豆麻子汁。和小豆同煮熟作羹。入蔥豉橘皮生薑紫蘇調和 食之。始終斷鹽。渴即 酒麵油醋。生冷菜茹。 多收入新瓮貯之。施人

苦瓠丸 專治大水。頭面遍身腫脹。又治卒腫。有忽腳腫漸至膝。足不可踐地者苦瓠白穰實。捻如大豆。以麵裹煮一沸。空腹吞一枚。至午出水一升。三四日水自出不止。瘥。三年內。慎口味。苦瓠雖好。須揀細理者研淨。不爾有毒不可用。崔氏子作餛飩七枚。若虛者。牛乳服之。如此隔日作服。漸加至三十七枚。以小便利為度。小便若太多。即停止一二日。

治通身腫。

出子蘿卜(不拘多少) 浮麥(不拘多少)
上二味。一處浸湯服。

羌活散 專治水氣腫。氣急不能臥。

羌活 蘿卜子
上各等分。同炒香熟。去蘿卜子不用。為末以鹽酒調二錢。一日二服。三日

土狗方(出直指方)治遍身腫。外腎腫。

生土狗 縮砂
上等分共研細。老酒調下。每服一錢匕。

大豆散(出聖濟總錄)治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大黃豆(醋拌炒) 大黃(微煨去皮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匕。臨臥時。煎蔥橘皮湯調下

一字湯(一名大戟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腫。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甘遂 大戟(去皮各一兩)
上銼。用慢火炒令黃色。搗篩為末。每服一錢匕。以水半盞 煎三

大戟散(出聖濟總錄)治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大戟(去皮細切微炒二兩) 乾薑(炮裂半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匕。用生薑湯調下。 良 久。

苦葶藶丸(出衛生寶錄)治一切水病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人參(一兩) 苦葶藶(四兩於鍋內鋪紙炒黃色)
上為末。用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 治水腫通身。(出千金方) 苦瓠膜(二分) 葶藶(五分)
上合搗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日三。

又方(出千金方) 葶藶 桃仁(各等分)
上皆熬合搗為丸。小豆大。每服五丸。服之利小便。一方用杏仁。

又方(出千金方) 大棗肉(七枚) 苦瓠膜(如棗核大)
上熟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如人行十五里。 又 服三

又方(出千金方)
用搗生葶藶子。酢和服。以小便數為度。

又方(出千金方)
用煎豬椒枝葉如餳。空腹服一錢匕。日三。

治水氣遍身浮腫方。(出聖惠方)
上取蔥根葉不限多少。細切曬乾。杵羅為末。每用蔥末二錢。席上塵半錢。相和作散。每服

治水氣。坐臥不得。面目身體悉浮腫方。(出聖惠方)
蔥白(七斤和須分作兩揭子)
上先以炭火燒一處淨地令赤。即以蔥揭子安在地上。令病 人脫 冷

蒴 酒(出聖惠方)治水氣。通身黃腫。

用蒴 根。搗汁一盞。以之置暖處一宿。旦起空心服之。瘥。

葶藶丸(出聖惠方)治水腫氣滿。

用葶藶子三兩。蒸過搗如泥。和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得利為佳。或

白鴨方(出肘後方)治水氣。脹滿浮腫。小便澀少。

用鴨。白者一隻。去毛。及腹中一切去淨。湯洗淨。飯半升。以薑椒釀鴨腹中縫定。如常法

又方(出肘後方)治遍身腫。小便不利。

用豬苓五兩。搗篩為末。水一合。調服方寸匕。加至二匕。

牽牛散(出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氣促。坐臥不得。

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搗細末。烏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去滓。空心分為三。

治水氣通身腫方。(出千金方)

海藻(銼) 錦紋大黃(銼) 大戟(銼) 續隨子(去殼各一兩)
上件用好酒二盞。淨碗內浸一宿

甘遂(炒黃一兩) 白牽牛(一兩生搗取汁) 桂府滑石(半兩淨) 肉豆蔻(一個) 青皮 陳皮 明 冷茶 魚肉

木香通氣丸 導滯寬膈。塌腫進食。

牽牛(半斤半生半熟) 陳皮(四兩去白) 破故紙(四兩炒) 茴香(一兩炒) 南木香(一兩)
熟水送下。

白朮丸 治通身腫滿。及病氣疾。

羌活 白朮(各半兩) 木通 黃 桑白皮(各三兩) 木香(二兩) 黑牽牛(十兩半生半炒)

塌脹丸 治水病。渾身腫。喘急。小便不利。

白樟柳根(三兩銼細) 赤小豆(五兩) 陳橘皮(去白二兩) 木香(一兩)
上件為末。滴水和

防己湯 主通身體滿。小便澀滯。上下氣急。水停不能飲食。食則脹者。

桑白皮(五兩) 大豆(五升以水三斗並桑白皮煮取一斗去渣) 麻黃 防己 橘皮 赤茯苓(兩切)
上 小便利。腫氣消。下冷多者。加茱萸四兩。玄參四兩。忌酢物。

卷一百九十四 水病門

水腫胸滿氣急(附論)

內經論水病。謂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又曰。肺為喘呼。腎為水腫。氣痞滿塞於胸中。故有也。

防己丸 主治水氣腫滿。肺氣喘急。咳嗽。胸脹滿悶。坐臥不得。喉中作聲。心胸痞滯。

防己 白前 五味子 紫菀(去苗土各半兩) 馬兜鈴 桑根白皮(去皮) 陳橘皮(浸焙去白 丸。如梧

澤瀉丸 專治水氣。腿股腫滿。喘促咳嗽。坐臥不得。

澤瀉 芫花(炒) 郁李仁(炒去皮尖) 牽牛子(炒頭末) 防己 苦葶藶(炒各一錢) 滑石( 末。煉蜜和丸

茯苓杏仁煎 療氣忽發滿。胸中氣急者。

茯苓(四兩) 杏仁(四兩去皮尖) 橘皮(三兩)
上切。以水九升。先煮諸藥取三升。去滓。

十聖丸 專治水病。喘促上氣。消腫滿。

大戟(炒) 桑白皮(炒切) 甘遂(炒) 甜葶藶(紙上炒) 巴豆(去皮心炒各半兩) 損隨子( 雙仁炒 三分 病 勢加

療氣忽發滿。腹急者方。

豬腎(一具生破去膜) 桑根白皮(五兩) 茯苓(四兩) 澤漆葉(三兩) 防己(三兩) 澤瀉( 以水一斗 三 三

甘遂湯(出聖惠方)治水腫。胸滿氣急。上喘。大小便澀。

甘遂(炒一兩半) 赤茯苓(去皮) 郁李仁(浸去皮尖研) 黃芩(去心) 杏仁(去皮尖雙 仁炒 水二盞。 利

療氣忽發。心滿胸急者方。

桑白皮(四兩) 橘皮(三兩) 茯苓(四兩) 杏仁(三兩) 甘遂 澤瀉(各三兩)黃芩(四兩) 有甘草 三兩。

又方

青羊腎(一具) 桑根白皮(四兩) 茯苓(四兩) 橘皮(三兩) 李根白皮(四兩)黃(三兩) 忌酢物。

黃耆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消腫定喘。

黃耆(銼) 甘遂(炒) 青橘皮(浸焙去白) 麥 大戟(炒) 陳橘皮(浸去白 焙) 陳神 曲

苦葶藶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臥。

苦葶藶(一兩三分紙上炒) 杏仁(三錢浸去皮尖炒研)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錢) 防己(一 與二 味研

郁李仁湯(出聖惠方)治水腫。胸滿氣急。

郁李仁(浸去皮尖炒) 桑根白皮(炙) 赤小豆(炒各三兩) 紫蘇(一兩半) 橘皮(二兩)茅

葶藶散(出危氏方)治因飲水漿多。感冷濕。胸腹脹滿。瀝咯有聲。喘急氣促。面色黃。

芫花(炒赤) 甘遂 大戟 黑牽牛(炒取為末)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先將紅棗十枚 養。

茯苓湯 專治水腫。胸中氣滿喘急。

赤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四兩) 陳橘皮(浸去白炒二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

療氣忽發滿胸急者。

大棗(三十枚打破)
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內蜜和調。不得過甜。不得過酸。稍含 咽 之。


水腫咳逆上氣(附論)

內經謂水腫。肺為喘呼。氣逆不得臥。蓋腎主水。肺主氣。腎虛不能製水。水氣脹滿。 上 在

烏腎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腫滿。咳逆上氣。

烏腎(半兩) 蛤蚧(一對塗酥微炒) 木通(半兩) 漢防己(半兩) 檳榔(半兩)大戟(三分) 微炒) 郁李仁(三分 茯苓(半兩)
湯下三十丸。

大白前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咳逆上氣。通身洪腫。短氣脹滿。晝夜臥不得。腹中鳴。

白前(一兩半) 紫菀(去土二兩)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銼焙乾去滑) 生澤漆根(微炒一兩)
上四味。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內後藥。 桂(去皮一兩半) 人參(二分) 白朮 赤茯苓(去皮各二兩)

葶藶散 專治十種水氣。喘急。坐臥不得。小便淋澀。(方見神助散)

褚澄漢防己散(出千金方)治水腫上氣。

漢防己 澤漆葉 石韋 澤瀉(各五兩) 桑根白皮 白朮 丹參 赤茯苓 橘皮 通草(各
服。 一日

大棗散 專治遍身浮腫。肺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先服大棗散。後服海蛤丸。後三年不 出。發作有時 癖腎積。蓄熱極痛

實熱腰痛。(出聖濟總錄)

芫花(炒一分) 甘遂(炙半分) 大戟(去皮一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以大棗十枚。更加

海蛤丸(出聖濟總錄)

海蛤(別研) 赤茯苓(去皮各一兩) 野狼毒(三分) 桑根白皮(炙銼) 玄參(微炙各一兩)膩 仁炒各一 十

白前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咳逆上氣。通身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其喉中

白前(十至三分) 紫菀(去土一兩半) 半夏(洗七次三兩) 澤漆根(炒) 栝蔞(一枚去皮)
上搗篩。每 利。或

防己湯(出聖濟總錄)治水氣。咳逆上氣。四肢浮腫。坐臥不安。

防己(半兩) 桑根白皮(銼) 木通(銼) 赤茯苓(去皮各一兩) 澤漆 郁李仁(浸去皮炒)
盞半。棗四

黃耆湯 治水氣。面浮咳嗽氣促。

黃耆(三分) 柴胡(去苗) 赤芍藥(炒) 赤茯苓(去皮各半兩) 陳橘皮(浸去白焙) 麥門冬 去滓溫服。

治水氣浮腫。咳逆上氣。宜服此方。

甜葶藶(三分紙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赤芍藥 秦艽(去皮) 漢防己麻黃
去滓溫

杏仁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腫盛。咳逆上氣。小便赤澀。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 茅根(一兩半) 赤茯苓(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兩) 木通(一
行十里

鯉魚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腫腹大。喘咳胸滿不得臥。

鯉魚(一個重三斤去鱗腸肚) 桂(去皮) 紫菀(去苗土各二兩) 防己 黃芩(去黑心)硝石 內藥末五

治水腫。咳逆上氣。坐臥不得。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甜葶藶(一兩令紫色隔紙炒) 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焙) 甘遂(半兩炒微黃) 牽牛子(一兩炒
小豆飲

又方(出聖惠方)

海蛤(一兩細研)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紫色) 漢防己(一兩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三分雙仁
百杵。 為

白前湯 治水腫。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咽喉中作水雞聲。

白前 紫菀 半夏 大戟(各三兩)
上 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三服。


水腫小便澀(附論)

水氣小便澀者。由榮衛不調。經絡痞澀脾腎虛弱。使水氣流溢於皮膚四肢。腎與膀胱有熱故 故令

海蛤丸 主下水氣。治小便澀身腫。氣悶妨食。

昆布(洗) 橘皮 赤茯苓 漢防己 海蛤(研) 郁李仁 桑根白皮 澤漆(炙) 檳榔 杏仁
米飲服梧桐

海蛤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腫腹滿。四肢黃瘦。喘促。小便澀。

海蛤(二兩研) 木香 訶黎勒皮 防己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旋複花(各一兩)白檳榔
末。煉蜜為

海蛤丸(出聖惠方)治大腹水腫。四肢洪滿。小便澀少。

海蛤(一兩研)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黃色) 赤茯苓(一兩去皮) 桑根白皮(一兩銼)郁李
上搗羅為丸。

又方(出聖惠方)

檳榔(一兩) 牽牛子(一兩微炒) 赤茯苓(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甜葶藶 (一兩隔紙炒
桐子大

漢防己散(出聖惠方)治水氣。四肢腫滿。上氣喘急。小便秘澀。

漢防己(一兩) 木通(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甘草(半兩銼炙微赤)大
分。蔥

商陸丸(出聖惠方)治水腫。利小便。消脹滿。

商陸(一兩) 川芒硝(半兩) 甘遂(一分微炒黃)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芫花(半兩
醋拌

瞿麥散(出聖惠方)治水氣。面目腿膝腫硬。小便赤澀。

瞿麥(一兩) 滑石(一兩) 漢防己(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微炒) 川芒硝(一兩)
上為散

又方(出聖惠方)

木通(二兩銼) 桔梗(一兩去蘆頭) 赤芍藥(一兩) 桑根白皮(一兩) 甜葶藶 (一兩)
上為

大戟散(出聖惠方)治水氣腫滿。大小便澀。

大戟(一兩湯浸去白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商陸(一兩銼) 木通(一兩銼) 瞿麥
再服

水銀丸(出聖惠方)治水氣。腹脹氣促。小便澀。

水銀(一兩用炒內研令星盡) 甜葶藶(一兩用隔紙炒令紫色) 椒目(半兩微炒去汗)浮萍草
十五丸。

香蘇散(出衛生寶鑒)治水氣虛腫。小便赤澀。

陳皮(一兩去白) 防己 木通 紫蘇葉(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二盞。生薑三片。

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烏 皮(一兩炙) 木通(一兩銼) 檳榔(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粥飲下。 不計時候。

塗臍膏(出德生堂)治水腫。小便絕少。

地龍(生者好研) 豬苓 針砂( 紅研)
上各一兩。為末。擂蔥涎。研成膏。敷臍中。約一

治水氣。小便澀。喘息氣促。四肢無力。宜服此方。

沙牛尿(一斗) 訶黎勒皮(半斤搗末)
上先以牛尿於銅器中。煎至二升。入訶黎末。熱令硬

治水氣洪腫。小便澀方。(出聖惠方)

芫花根(一兩銼炒)
上為末。每服空心以溫水調下一錢匕。得小便大利瘥。

治水腫煩渴。小便赤澀方。

冬瓜白穰(不限多少)
上以水煮令熟和。淡食之。

治水氣遍身腫。小便赤澀方。

甜葶藶(二兩隔紙炒令紫色)
上搗如膏。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根白

治氣喘促。浮腫。小便澀。

用杏仁一兩。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極熟。空心吃二合。

十金散 治小便不利。水氣流滯膀胱。

用浮萍草日乾為末。服方寸匕。日一二服。


蠱病(附論)

內經謂。脾風傳之腎經。名曰疝瘕。少腹膀胱積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夫脾受風邪。 傳於 之精

大沉香尊重丸方 治蠱症腹滿。水腫遍身。氣逆嘔噦。喘急。小便赤澀。大便不調。一切中

滑石(三錢) 沉香 丁香 人參 檳榔 車前子 葶藶(各二錢) 青皮 白牽牛 枳實(炒)蘿卜子(六
糊為 米粥 少腹

無價散 治諸般蠱氣。

青皮 陳皮 桑白皮(炒) 豬苓 車前子(焙) 澤瀉 續隨子 甜葶藶(炒) 樟柳根 大戟
服三錢。

檳榔散 治男子婦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檳榔 白茯苓 白附子 白朮 芫花 蓬朮 大戟 甘遂 黑牽牛 巴戟 青皮 京三棱(
上水。 二更煎升麻湯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湯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湯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治蠱証

茯苓(二兩) 茯神(二兩) 豬苓(一兩) 乾山藥(三兩) 人參(三兩) 白酒 曲(半兩)神曲
咀作片 子。水 蔥頭自

拓腫神應丸 治男子婦人諸腫蠱毒。肚脹如鼓。脾癖。症瘕。氣塊。上喘氣急。咳嗽喘息不

三棱 莪朮 青皮(各一兩) 干漆(燒一兩) 芫花(七錢半) 大戟(一錢)砂(一錢) 巴 碾 蘿 至

肉蓯蓉丸 治蠱病。小腹冤熱而痛。便溺出白。

肉蓯蓉(去皮酒浸焙) 白茯苓(去皮) 黃耆(銼) 澤瀉 五味子 龍骨 牡蠣(火 研) 當 日午

萬安散 治蠱病。

大黃 雷丸 木香(各一兩) 苦葶藶 樟柳根(各半兩) 黑牽牛 白牽牛(各一兩半)檳榔

大建中湯(出宣明論)治蠱病。小腹急脹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黃耆(銼) 遠志(去心) 當歸(去蘆頭) 澤瀉(各三兩銼焙) 芍藥(炒) 人參 龍骨 甘草
盞。 去

澤瀉丸 治蠱病。小腹冤熱而痛。精氣不守。溲便出白。

澤瀉(銼) 補骨脂(炒) 巴戟天(去心) 五味子(焙) 石斛(去根) 赤芍藥 人參甘草(
各一

乾地黃丸 治蠱病。精氣不守。便溺出白。小腹冤熱而痛。

熟地黃(焙半兩) 鐘乳粉(半兩) 龍骨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 磁石(火 醋碎七次)芍
鹽湯

無憂散(出儒門事親)治腹肚蠱脹。大便不利。

木香(半兩) 白朮(半兩) 桑白皮 陳皮 木通(銼) 黃耆 (各半兩銼) 官桂(半兩一方

療氣忽發滿胸急者方。

豬腎(一具去脂膜) 桑根白皮(五兩) 茯苓(四兩) 澤漆葉(三兩) 防己(三兩) 澤瀉(三
以水一斗三升 忌酢物。

又方

甘遂(炒一兩半) 赤茯苓(去皮) 郁李仁(浸去皮尖研) 黃芩(去黑心) 杏仁(湯浸去皮尖
搗篩。每服以

療氣忽發滿胸急者。

桑白皮(四兩) 橘皮(四兩) 杏仁(三兩) 甘遂(三兩) 澤瀉(三兩) 黃芩(四兩) 赤小豆

又方

青羊腎(一具) 桑根白皮(四兩) 茯苓(四兩) 橘皮(三兩) 李根白皮(四兩)黃(三兩)
忌酢物。

黃耆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消腫定喘。

黃耆(銼) 甘遂(炒) 青橘皮(浸焙去白) 麥 大戟(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

苦葶藶丸(出聖濟總錄)治水氣喘急。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臥。

苦葶藶(紙上炒一兩三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三錢)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錢)防 五味 為

仙方萬安散 治男子婦人。不以老幼。一切沉深積塊。氣蠱。水蠱。食蠱。小腸膀胱奔豚。疝氣偏墜。木腎。腳氣。十膈五噎。翻胃吐食。脾痛氣喘。痰飲咳嗽。肺脹。吐血咯血淋血 積聚。

黑牽牛(三兩生熟各半熟黃色不用焦黃) 雷丸(三個生用) 大黃(二兩生用) 管仲(三兩)
生薑三片 各樣不 忌魚

治男子婦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豬苓 茯苓 漢防己 木通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用燈心十莖同

權木丸 治男子婦人。通身蠱脹。不能動作。

南康蛤粉(一兩) 豬苓(半兩) 澤瀉(半兩) 真平胃散(一兩)
上為細末同平胃散蛤粉和勻下。

四妙丸(出危氏方)治氣血滯於腹內。蠱脹如鼓。坐臥喘急不安。

枳殼(四兩去穰切作兩脂面大塊分四處一兩用蒼朮炒去蒼朮一兩用蘿卜子一兩同炒黃去蘿卜 味藥

中經丸 治蠱脹。中虛腫滿。不思飲食。

神曲(炒) 乾薑(炮各一兩) 麥 (炒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洗七次焙乾)
上為細末。面

苦蒿梨丸 治水蠱氣。

苦蒿梨 木香 蘿卜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空心溫

朱砂守病丸 專治積聚。一切蠱氣。返食証。

人言(一兩) 巴豆(去皮燒熟一兩) 芫花(一兩醋炙)
上為細末。如皂角子大。每服三丸。

治蠱脹

用皂角剪丸二兩重。宣瀉五六次。後用香綿散。

香綿散

生漆滓(一兩半) 春蠶綿(三兩重) 麝香(五錢)
上以漆滓放在鐵鍋炒做灰。綿用剪細。入

枳殼丸 治蠱脹。

枳殼 芫花(各等分)
上用釅醋浸芫花透。將醋再煮枳殼爛。擂芫花末。和為丸。如梧桐子

治蠱

用雞屎醴酒。調服之。

消蠱湯(出直指方)治氣作蠱脹。但腹滿。而四肢頭面不腫。

紫蘇莖葉 縮砂 肉豆蔻 枳殼 青皮 陳皮 京三棱 蓬朮 檳榔 辣桂 白豆蔻
仁蓽銼。每服三錢

石燕子丸 治婦人男子。氣蠱血蠱之疾。

石燕子(四個 ) 木通 大戟 海金砂 石韋 苦楝根 豬苓 海藻 扁竹 茴香 白牽牛 大。 每

奪命方丹 治氣蠱。勞蠱。血蠱。筋蠱。水蠱。

麝香(一錢半) 大黃(生用五錢) 黑牽牛(半兩) 甘遂(二錢) 澤瀉(半兩) 香附子(二錢) 之。此藥後三 大便

香棗丸(出瑞竹堂方)治蠱氣。腹滿。蠱病有十種皆可服。

用苦丁香為細末。用熟棗肉和搗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棗湯送下。空心服。三服

治蠱氣方

用環腸草不拘多少。晒乾為末。水煎服。以小便通利為度。

五蠱丸(出聖濟總錄)治百病。及諸蠱病。

雄黃 椒目(炒) 莽草 真珠(研) 巴豆(出油盡) 芫花(醋浸炒焦) 鬼臼 礬石(燒令汁 斑蝥(去翅 增一 丸。以 不浸。 酒服桔 臾即蘇 之且謂 病洪腫 凡煎防 各取一字 橘紫防榔

紫蘇煮散(出聖濟總錄)治水氣。

紫蘇葉 防己(去皮) 桑根白皮(切) 白朮(銼碎各等分)
上為散。如茶法煎三兩沸。 臍熱 蠱脹

枳殼丸(出衛生寶鑒方)治久患五膈。氣積噎塞。氣血結滯。腹脹。成蠱。身瘦面黃。肚急

濃朴(去皮一斤用大黃二兩生薑四兩大棗五十枚川烏一兩以水煮棗爛為度只用濃朴) 枳殼(每服 應

木香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蠱脹。推氣退腫。

法曲(四兩炒) 乾薑(一兩) 肉桂(去皮一兩) 砂仁(三十粒) 巴豆(二十五 粒去皮) 木香 灰酒半升 浸一 慢 空心、日午、臨臥溫酒送下。更量虛實加減之。

蘿卜子丸(出楊氏家藏方)治蠱氣脹滿。四肢虛腫。上氣喘急。小便秘澀。

蘿卜子(四兩炒令黃) 雷丸(二兩炒黃) 白附子(一兩半去黑皮) 檳榔(半兩) 陳橘皮(去 十丸。 橘皮

又周益公陰德錄 治蠱腫秘方。(永類鈐方)
用膽礬治水腫。以出於信州或蒲州明亮如翠璃似鴨嘴者為佳。用米醋煮製。勝針鐵矣。 蓋膽 此妙 水氣

縮砂飲(出朱氏集驗方)治氣脹氣蠱等病如神。

蘿卜子(研自然汁浸縮砂炒乾又浸又炒不壓蘿卜浸數日炒乾)
上以縮砂為細末。每服 一 大錢

治蠱病(出本草)
用薺花根搗末。以飲服方寸匕。


水蠱(附論)

夫水蠱之狀。腹脹皮膚粗黑。搖動有聲。此由脾腎氣虛。濕氣淫溢。久不瘥。則害人。

如蠱

京三棱(煨銼) 牽牛子 膽礬(研) 檳榔(銼) 芫花(醋浸炒各一兩) 膩粉(一分) 續 隨子 肉爛研)
上七 湯

檳榔丸 治蠱病。

檳榔 郁李仁(各一兩) 續隨子 甘遂(各半兩炒黃) 茹(八錢) 樟柳根 黑牽牛 大
大。每服三 忌半

中隔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蠱腹脹。消腫滿痞氣。

芫花(醋浸炒黃) 甘遂(炒黃為末) 大戟(炒各一兩) 澤瀉(銼) 青橘皮(湯浸去白)木香
為末。煉蜜和

檳榔丸 治水蠱。

檳榔 郁李仁(各一兩) 樟柳根 黑牽牛 大黃(各一兩) 木通 海金砂(各半兩)滑石(
服 只

瓠穰煎方(出聖濟總錄)治水蠱。遍體洪腫。

用瓠穰一枚。以水二升。煮一炊頃。去滓。煎至堪可以為丸。即丸如小豆大。每服米飲下十

楮枝煎方 治蠱病水腫。

用楮枝銼半斤。以水五升。煎至二升半。去滓取汁。入黑豆末半升。同煎成汁。每服一匙。

分氣散(出聖濟總錄)治水蠱腹腫。利小便。

甘遂(炒) 商陸(銼炒) 白牽牛(炒各半兩) 檳榔(銼一枚) 木香(一分) 白 丁香(研 五十

大黃湯

大黃(銼炒一兩半) 麥門冬(去心焙三分) 甘遂(微炒) 茅根(銼) 黃連(去鬚各一兩)貝

瞿麥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腫。腹脹滿急。小便不通。縱有而黃赤。

瞿麥穗 車前子 滑石(碎) 茅根(銼) 甘遂(微炒) 苦參
上等分搗篩。每服三錢匕。以

海蛤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蠱。腹脹喘嗽。利水氣。

海蛤(燒炙半兩) 滑石(研) 凝水石(研各一兩) 白丁香(研五十五個) 膩粉 粉 霜(各一
豆大。溫

經驗白朮散 治水蠱氣蠱病。

白朮(一兩) 苦葶藶(一兩) 穿山甲(五錢) 蛇蛻(一條全) 黑牽牛(末二兩)土牛兒(一

葶藶湯(出聖濟總錄)治水蠱。身體洪腫。喘滿。

葶藶(紙上炒令黃紫色搗末一兩)
上以水二盞。入葶藶五錢匕。大棗十枚擘破。同煎至一盞

葶藶丸

葶藶子(三兩紙上炒紫色) 牽牛子(炒一兩半) 海藻(洗去鹹炒一兩) 澤漆(一兩) 昆布( 丸。 日

治積年水蠱。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大戟(半兩炒銼) 甘遂(半兩) 甜葶藶(半兩) 巴豆(十四枚炒熟去皮油) 赤小豆(五十五

結水湯 治水蠱。內腫即冷。外腫即熱。氣急無力。

黃連(去鬚) 大黃(銼碎炒各二兩) 甘遂(微炒) 葶藶(炒紫色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二錢

椒目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蠱。遍身洪腫。

椒目(炒去汗) 牡蠣(研各二兩) 葶藶(二兩) 甘遂(二兩)
上等分為末。煉蜜和丸。如小

治水蠱。

木香 黑牽牛(炒) 飛面(炒黃色各四兩) 白牽牛(炒四兩)
上為細末。用年深陳米煎 湯和 物。

水銀丸 治大腹水蠱。堅硬如石。宜利小便方。

水銀(一兩以煮棗肉研令星盡) 川芒硝(一兩) 甜葶藶(五兩炒紫)
上件藥相和。搗一千杵

治腹腫重大。動搖有水聲。皮膚黑色。名曰水蠱。宜服此方。

青蛙(二枚乾者塗酥微炒) 螻蛄(七枚乾者炒) 苦葫蘆(半兩炒)
上為細末。每日空心。以

鼠尾草丸(出肘後方)治水蠱。亦治卒大腹水病。

鼠尾草 馬鞭草(各五斤)
上用水。五斗。煮取二斗。去滓煎成膏為丸。小豆大。以輕粉為

治腹大。動搖水聲。皮膚粗黑。如似腫狀。名為水蠱。(出肘後方)

白茅根(一大把切) 小豆(三升赤者)
上件以水三升煮乾。去茅根食豆。水隨小便下。

又方(出聖惠方)
用鬼扇搗絞取汁。服如雞子大。即下水。更服取水盡。若渴。研麻子汁飲之為良。

又方(出肘後方)治腹脹大。動搖有水聲。皮膚黑。名水蠱。

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炒黃) 杏仁(九十枚去皮尖炒令黃)
上搗和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

又方

用茲彌草三十斤。水三石。煮取一石。去滓。更湯上煎令可丸。丸如皂莢子大。每服三丸至

惡實丸(出聖濟總錄)治水蠱。身體洪腫。

用惡實微炒一兩為末。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勿嚼破。

主腹腫大。動搖有水聲。皮膚黑。名曰水蠱。

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熬黃) 搗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以利為度。勿飲酒。

治水蠱(出百一選方)
用商陸根赤者杵爛。貼臍心。以絹系縛定。病自小水而出去。商陸有二種。白者不可用。一

二聖散(一名二氣散)治水氣蠱脹滿。

白牽牛 黑牽牛(各三兩)
上為末。用大麥面四兩。同一處為燒餅。臨臥用茶一盞下。降氣

治水蠱腹脹。(出百一選方)
上取加味散。四桂散。細末等分和勻。依法煎服。紹興術士朱蓑衣名甫。苦此疾。醫者只令

治水蠱(出本草)
用山豆根末。酒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