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二十二

南宋 陳自明

產後門 (續)

產後傷寒方論第一

凡產後發熱,頭痛身疼,不可便作感冒治之。此等疾証,多是血虛或敗血作梗。血虛者,陰虛也;陰虛者,陽必湊之,故發熱。且以平和之劑與服必效。如玉露散(方見十八卷第三論)或四物湯以生地黃易熟地黃,加北柴胡等分煎服;或人參當歸散、秦艽鱉甲散、人參輕骨散、人參百解散、逍遙散,皆可選用。不學無聞,才見產後發熱不退,便以為熱入血室,便以小柴胡湯,竟不可救者。亦有用竹葉石膏湯而死者;亦有見前失而投以溫劑,其熱愈熾者。諸如此等,非不知罪福,皆是不觀古典,杜撰臆度,枉傷人命。殊不知此等疾狀,是產後去血過多而陰虛發熱,亦有寒極生熱。但以上件之藥,以脈証選用,無不獲安。

若是陰陽不和,乍寒乍熱,宜增損四物湯;如敗血不散者,宜奪命丹、大調經散、五積散,加醋煎卻效。(詳見二十卷第三論)王子亨云︰婦人新產,去血過多,津液燥少。(陰陽俱虛,大凡有疾。)如中風、傷寒、時氣之類,雖當發汗,如麻黃,謹不可用。取汗毋令過多,以意斟酌。

夫人觸冒寒氣而為病者,謂之傷寒。產婦血氣俱虛,日月未滿而起早勞勤,為寒所傷,則淅淅惡寒。翕翕發熱,頭項、肩背、骨節皆痛,至七、八日乃差也。

婦人產後,亡血汗多,故令郁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但頭汗出。所以為產婦無汗出者,亡陰血,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複。所以便堅者,嘔不能食也。方可用小柴胡湯加生乾地黃主之。秦艽鱉甲散、人參輕骨散、神仙百解散。(並見《和劑局方》)

人參當歸散

治產後去血過多,血虛則陰虛,陰虛生內熱,內熱生煩。其証心胸煩悶,吸吸短氣,頭痛悶亂,骨節疼痛,晡時輒甚,與大病虛煩相類,急宜治之。

人參 當歸 生乾地黃 桂心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白芍藥(二兩)
上 咀,每服四大錢。水二盞,先將粳米一合,淡竹葉十片,煎至一盞,去米、竹葉,入藥,並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虛甚者用熟地黃。

三物黃芩湯

治婦人草蓐中傷風,四肢苦煩熱,頭疼,與小柴胡湯;若頭不疼但煩者,三物黃芩湯。

黃芩(半兩) 苦參(一兩) 生乾地黃(二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增損柴胡湯

治婦人產後虛羸,發寒熱,飲食少,腹脹等疾。宜增損柴胡湯。

柴胡(三錢) 人參 芍藥 半夏(炮) 甘草 橘紅 川芎(各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竹葉防風湯

治婦人產後傷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宜服竹葉防風湯。

淡竹葉(半把) 防風 人參 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兩) 葛根(一兩半)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使汗出。頸項強,用附子炮去皮臍,銼如豆大,抄一錢同煎。嘔者,加半夏煎服。

陽旦湯

治婦人產後傷風十數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乾嘔,汗出。宜陽旦湯。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候。

自汗者,去桂,加炮熟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蔞根三兩;下痢者,去芍藥,加乾薑三兩;心下悸者,去芍藥,加茯苓四兩;虛勞裡急者,正陽旦湯主之,煎時入膠飴為佳。

若脈浮緊,無汗發熱者,莫與也。

治產後惡露方下,忽而斷絕。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寒熱往來,如見鬼狀。此由為熱入血室,不即治之,諸變不測,宜服柴胡地黃湯。(方見第六卷十五論中)四物湯加北柴胡。

芍藥湯

《千金翼》療產後虛熱頭痛,身體發熱,兼治腹內拘急疼痛。芍藥湯。

桂心(三兩) 牡蠣 白芍藥(各五兩) 黃芩(二兩,《千金翼》云︰若通身發熱,方加黃芩) 生乾地黃(五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千金》蜀漆湯

產後療虛熱往來,心胸煩悶,骨節疼痛及頭痛壯熱,日晡加甚,又如瘧狀。

黃耆(五兩) 生地黃(一斤) 蜀漆葉 桂心 甘草 黃芩(各一兩) 知母 芍藥(各二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產後頭痛方論第二

夫人頭者,諸陽之會也。凡產後五臟皆虛。胃氣虧弱,飲食不充,穀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湊於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又有產後敗血頭痛,不可不知,黑龍丹言之甚詳。

川芎散

治產後頭痛。

真天台烏藥皮 大川芎(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秤錘淬酒調服。

芎附散

治產後敗血作梗,頭痛,諸藥不效者。(徐明仲先生傳)

大附子一枚,釅醋一碗,用火四畔炙透,蘸醋令盡,去皮臍;川芎一兩,並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一奇散

治產後頭疼。

取當歸、川芎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產後咳嗽方論第三

夫肺者主氣,因產後血虛,肺經一感微邪便成咳嗽。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咳嗽也。若產後吃鹽太早而咳嗽者,難治。

產後血氣不通,咳嗽者何?答曰︰產後咳嗽,多因食熱面壅納,或熱病,或有氣塊。發時充心痛,氣急咳嗽,四肢寒熱,心悶口乾,或時煩躁,睡夢驚悸,氣虛,肢體無力。宜服《局方》真黑神散、五積散加棗煎服。

二母散

治產後惡露上攻,流入於肺經,咳嗽,宜服此藥。如傷風痰嗽,卻以尋常傷風藥主治。

知母 貝母 白茯苓 人參(各半兩) 桃仁 杏仁(並生,去皮、尖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無時溫服。如覺腹痛並服之,立有神效。

《集驗》方

療產後感風傷寒,咳嗽多痰,唾粘。(《產寶》同)

甘草 苦梗(各六分) 款冬花(四分) 生麥門冬 生地黃(各十二分) 蔥白(一握) 豉(二合,舊方無蔥白與豉)
上 咀,每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食後分二服。

《經效》方

療咳嗽多痰,唾粘氣急。

前胡 五味子 紫菀 貝母(各六分) 桑白皮 茯苓(各八分) 淡竹葉(二十片)
上 咀,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食後分二服。

療產後咳嗽氣喘。

百部根 苦梗(各六分) 桑白皮(二十分) 乾百合 赤茯苓(各八分)
上 咀,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食後分二服。

產後喉中氣急喘促方論第四

論曰;產後喉中氣急、喘促者何?答曰;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隨上下,謂之榮衛。因產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此名孤陽絕陰,為難治。若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方見十八卷第四論中)血去喘自定。

評曰︰產後喘急固可畏,若是敗血上熏於肺,猶可責效奪命丹。若感風寒,或因憂怒,飲食鹹冷等,奪命丹未可均濟,況孤陽絕陰乎?若榮血暴絕,宜大料煮芎 湯,亦自可救。

傷風寒,宜旋複花湯;性理郁發,宜小調經散,用桑白皮、杏仁煎湯調下;傷食宜服見現丸、五積散、芎 湯。(方見卷之二第五論。又名佛手散)

旋複花湯

治產後傷風、感寒、暑、濕,咳嗽喘滿,痰涎壅盛,坐臥不寧。

旋複花 赤芍藥 前胡 半夏曲 荊芥穗 甘草 茯苓 五味子 杏仁 麻黃(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有汗者莫服)。

小調經散、(方見本卷第十論)五積散、(方見《和劑》)見現丸。(方見二十一卷第一論)

參蘇飲

治婦人產後血入於肺,面黑發喘欲死者。(胡氏)

人參(一兩,別為末) 蘇木(二兩)
上以水兩碗,煮取一碗以下,去滓,調參末隨時加減服,神效不可言。

產後口鼻黑氣起及鼻衄方論第五

論曰︰產後口鼻黑氣起及鼻衄者何?答曰︰陽明者經脈之海,起於鼻,交 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產後氣消血散,榮衛不理,散亂入於諸經,卻還不得,故令口鼻黑起及變鼻衄。此緣產後虛熱,變生此証。其疾不可治,名胃絕肺敗。此証不可治,故不出方。《經驗方》云︰遇有此疾,急取緋線一條,並產婦頂心發兩條,緊系中指節上即止。無藥可療,亦厭禳之一端也。《海上方》治產後鼻衄、中風,以荊芥為末,童子小便調下二錢匕。

產後咳噫方論第六

夫肺主於氣,五臟六腑俱稟於氣。產後則氣血傷,臟腑皆損,而風冷搏於氣,氣則逆上;而又脾虛聚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氣相沖擊,使氣厥而不順則咳噫也。脾者主中焦,為三焦之關,五臟之倉廩,貯積水穀。若陰陽氣虛,使榮衛氣厥逆,則致生斯病也。經云︰咳噫者,胃寒所生。服藥無效者,灸期門三壯必愈。期門穴乃胃之大絡。(穴見六卷第十五論)

丁香散

治產後心煩,咳噫不止。

丁香 白豆蔻仁(各半兩) 伏龍肝(一兩)
上為細末,煎桃仁、吳茱萸湯調下一錢,如人行五里再服。

石蓮散

治氣咳噫,又治吐逆,心怔目暈,不思飲食。(出《婦人經驗方》)

石蓮肉(炒,兩半) 白茯苓(一兩) 丁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無時候。

《產寶》方

療產後咳逆三日不止、欲死。

桂心(半兩) 薑汁(三合)
上同煎,取二合,以火先灸背,摩令背熱時,塗藥汁盡妙。

產後咳逆方。

乾柿(一個)
上切碎,以水一盞,煎至六分,熱呷。

又方︰古壁鏡窠三、四個,水一小盞,煎至一半熱服。(並出《產寶》)

羌活散

治咳逆。(出《靈苑方》)

羌活 附子(炮) 茴香(炒,各半兩) 木香 白薑(炮,各一分)
上五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一、二十沸,熱服。一服止。

產後血崩方論第七

論曰︰產後血崩者何?答曰︰產臥傷耗經脈,未得平複而勞役損動,致血暴崩,淋瀝不止;或因酸鹹不節,傷蠹榮衛,氣血衰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壞,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以止之。

固經丸方

艾葉 赤石脂( ) 補骨脂 木賊(各半兩) 附子(一個,炮)
上為末,陳米飲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可。評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郁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東加芍藥,候定,續次隨証諸藥治之為得。

芎東加芍藥方

芎 當歸 芍藥(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煮取七分,出滓,無時熱服。

熟乾地黃散

治產後崩中,頭目旋運,神思昏迷,四肢煩亂,不知人事。熟乾地黃散。

熟乾地黃 伏龍肝 黃耆 赤石脂(各一兩) 阿膠 甘草 白朮 艾葉(炒) 川芎 人參(各半兩) 當歸(三分)
上 咀,每服三錢。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芍藥散

治產後崩中下血,淋瀝不絕,黃瘦虛損。宜白芍藥散。

白芍藥 牡蠣 乾薑 熟乾地黃 桂心 黃耆 烏賊骨 鹿角膠 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又方︰熟地黃 赤石脂(各一兩) 鹿茸 牡蠣 當歸(各半兩)
上為細末,食前粥飲調二錢。

阿膠丸

治產後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阿膠丸。

阿膠 赤石脂(各一兩半) 續斷 川芎 當歸 甘草 丹參(各一兩) 龍骨 鹿茸(酥炙) 烏賊骨 鱉甲(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二、三十丸。

菖蒲酒

治產後崩中不止,下血。

菖蒲(一兩半)
上細銼,以酒二盞,煮取一盞,去滓,分溫三服,食前。

瑞蓮散

治產後惡血崩漏,狀如泉水。

瑞蓮(百枚,燒存性) 棕櫚(燒存性) 當歸 桂心(各一兩) 鯉魚鱗(燒) 川芎(各三分) 檳榔(二枚)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煨薑,酒調下,如未止,更進一服。或時血崩,無藥可治,但進三服即止。

產後月水不調方論第八

夫產後月水不調者,由產傷動血氣,虛損未複,而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故名不調也。

琥珀散

治產後經脈不調,四肢煩疼,飲食全少,日漸羸瘦。琥珀散。

琥珀 牛膝 生乾地黃 當歸(各一兩) 桃仁 赤芍藥(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薑黃散

治產後虛乏,不足,胸心短氣,腹內緊急,腰背疼痛,月水不調,食少煩渴,四肢無力。薑黃散。

薑黃 當歸 熟地黃 牡丹皮 濃朴 桂心 川芎 續斷 桃仁 白朮(各一兩) 赤芍藥 木香(各三分) 羚羊角屑(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前,溫酒下三十丸。

產後月水不通方論第九

(無方)

論曰︰夫產傷動於血氣,其後虛損未複而為風冷所傷。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故風冷傷於經,血結於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結月水不通,則血結成瘕,水血相並,複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則為水腫也。(但於第一卷,第六、七論中求方)夫婦人衝任之脈,為經絡之海,皆起於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產後月水不通者,蓋新產之後勞傷氣血,或去血過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若新產之後或一歲之內,而月經不行,此是常候,即非病也,何必通之。

諺云奶假是也。若半歲而行者,或四、五個月便經行者,皆是少壯血盛之人,注受極易,產乳必眾。其子失乳,必四肢 羸,肚大青筋,頭大發焦,好啖泥土,病名無辜。若經血有餘者,不可以藥止之。若產後一、二歲,月經不通而無疾苦,何必服藥。或勞傷氣血,衝任脈虛,氣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資氣血之藥自然通行。若以牛膝、紅花、蘇木、干漆、虻蟲、水蛭等藥以通之,則為害滋大。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謂譬猶索萬金於乞丐之手,雖捶楚並下,而不可得也。後之學人,更宜詳審而療之。(自明補注)

產後四肢浮腫方論第十

論曰︰產後四肢浮腫者何?答曰︰產後敗血乘虛停積於五臟,循經流入四肢。留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凡治水氣,多用導水藥,極虛人。夫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因致夭枉。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小調經散方

沒藥 琥珀 桂心 芍藥 當歸(各一錢) 細辛 麝香(各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匕,薑汁、溫酒各少許,調停服。

評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妊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作,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要當隨所因脈証治之,宜得其情。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經云︰產後肌浮,柑皮酒服。

加減吳朱萸湯

治婦人臟氣本虛,宿挾風冷,胸膈滿痛,腹脅絞刺,嘔吐惡心,飲食減少,身面虛浮,惡寒戰栗。或泄不止,少氣羸困;及因生產,臟氣暴虛,邪冷內勝,宿疾轉增。

吳茱萸(一兩半) 苦梗 乾薑 甘草 麥門冬 防風 半夏 細辛 當歸 赤茯苓 牡丹皮 桂心(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枳朮湯

治心腹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名曰氣分。

枳實(一兩半) 白朮(三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中軟即當散也。

奪魂散

治產後虛腫,喘促,利小便則愈。

生薑(三兩,取汁) 白面(三兩) 半夏(七個)
上以生薑汁搜麵裹半夏為七餅子,炙焦熟為末,水調一盞,小便利為效。

大調經散最治產後腫滿,喘急、煩渴,小便不利。(方見二十一卷第三論中)

又論曰︰夫產後勞傷血氣,腠理虛,則為風邪所乘。邪搏於氣,不得宣越,故令虛腫輕浮。是邪搏於氣,氣腫也。若皮膚如熟李狀,則變為水腫。氣腫者,發汗即愈;水腫者,利小便瘥也。

漢防己散

治產後風虛,氣壅上攻,頭面浮腫。漢防己散。

漢防己 豬苓 枳殼 桑白皮(各一兩) 商陸 甘草(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盞半,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治產後遍身青腫疼痛,產後血水疾。(出《婦人經驗方》)

干漆 大麥 (等分)
上各為細末,以新瓦罐子中鋪一重麥 、一重干漆,如此填滿,用鹽泥固濟,火 通赤,放冷研為散。但是產後諸疾,熱酒調下二錢。

張氏方

治產血虛、風腫、水腫。

澤蘭葉 防己(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能飲者,醋湯調亦可。

產後腹痛及瀉利方論第十一

論曰︰產後腹痛及瀉利者何?答曰︰產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若未盈月,欲冷當風,乘虛襲留於肓膜,散於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錐刀所刺。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泄腸鳴,或下赤白, 脅 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禍不旋踵。

謹之謹之。

調中湯方

高良薑 當歸 桂心 芍藥 附子(炮) 川芎(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

評曰︰產後下痢,非止一証,當隨所因而調之。既云飲冷當風,何所不至。寒熱風濕,本屬外因;喜怒憂思,還從自性。況勞役飢飽,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調中湯。赤白帶下,非此能愈。各隨門類,別有正方。今錄桃膠散、白頭翁湯以備用,餘從滯下門選之。

桃膠散

治產後痢下赤白,裡急後重, 刺疼痛等証。

桃膠(瓦上焙乾) 沉香 蒲黃(隔紙炒,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陳米飲調下。

白頭翁湯

治產後下痢虛極。

白頭翁 甘草 阿膠(各二兩) 黃連 柏皮 秦皮(各三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張氏方的奇散

治產後瀉泄,惡露不行。此餘血滲入大腸為瀉,分過則愈。雖洞泄不禁,下青黑色物亦驗。因食傷動,用調中湯。

荊芥,大者四、五穗,於盞內燃火燒成灰,不得犯油火;入麝香少許研,沸湯一兩呷,調下此藥。雖微,能愈大病,宜勿忽之。

產後諸痢方。煮薤白食之。

又方︰羊腎脂炒薤白,空腹食尤佳。

又方︰炙肥羊肉食之。

產後赤白痢疾及虛羸氣痢方論第十二

論曰︰產後痢疾者,由產勞傷,臟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複。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則外傷風冷乘虛入於腸胃;若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於脾胃,皆令洞泄水瀉,甚者變為痢也。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治。泄,謂之產子痢是也。得冷則白,或如魚腦;得熱則赤黃,或為驟血。若冷熱相搏,則下痢赤白,或膿血相雜。若下痢青色,則極冷也。若飲食不進,便利無常,日夜無度,產後本虛,更加久痢不止,無力瘦乏,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利。又有產後氣宇不順,而下痢赤白,謂之氣痢。治之之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搏則調之;滑者澀之。虛羸者補之,水穀不分者,當利小便。若產婦性情執著,不能寬解,須當順其氣,未有不安者也。治之各有方。

黃連丸

深師療產後冷熱痢。黃連丸。

黃連(六兩) 烏梅(三兩) 乾薑(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忌豬肉。

《經效》方

治產後赤白痢,臍下氣痛。

濃朴(八分) 當歸 枳殼 訶子肉(各六分) 甘草(五分) 肉豆蔻(五個) 薤白(三合)
上水一升,煮取九合,空心,分為三服。

張文仲方

治產後赤白痢,腹中絞痛不可忍。

黃連(四兩) 阿膠 蒲黃 梔子仁(各一兩) 當歸(一兩半) 黃芩(二兩) 黃柏皮(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飲下六十丸,日三夜一立定,破血止痢。

《救急》方

治產後赤白痢,腹中絞痛。

芍藥(四兩) 阿膠 艾葉(各二兩) 乾地黃(四兩) 甘草 當歸(各二兩)
上水二升,煮取八合,分兩服,空心。

《必效》方

療新產後赤白痢疾,心腹刺痛。

薤白(切,一升) 當歸(二兩) 酸榴皮(三兩) 地榆(四兩) 粳米(五合) 阿膠 人參 甘草 黃連(各兩半)
上 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日三服。一方有濃朴一兩。《千金方》只有前五味。又療產後赤白痢,腹中絞痛,不下食。

當歸 石榴皮 地榆(各二分) 白 荷 黃連(各十二分) 黃柏(一分) 犀角屑(四分) 黃芩 枳殼 甘草 升麻(各六分) 茜根(八分) 粳米(二合) 薤白(一升)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二十丸。

療產後赤白痢疾。

黃連(八分) 阿膠(六分) 赤茯苓 當歸 黃柏(各四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粥飲吞下二十丸,空心。

療產後下痢,赤白有血。

赤石脂 黃連 地榆(各六分) 當歸(四分) 乾薑 甘草(各三分) 濃朴(十二分) 蔥白(七莖)
上水二升,煎取八合,空心,分作二服。

《廣濟》方

療產後腹痛氣脹,肋下妨滿不能食,兼微痢方。

茯苓 人參 濃朴(各八分) 甘草 橘紅 當歸 黃芩(各六分。一方無黃芩,有生薑)
上為細末。以飲調下方寸匕至匕半,日三。

又療產後下痢,赤石脂丸。大治冷痢、色青、 溏。

赤石脂(三兩) 甘草 當歸 白朮 黃連 乾薑 秦皮(各二兩) 川椒 附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十丸,日三,良。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膠蠟湯

深師療產後下痢。膠蠟湯。

阿膠 當歸(各六分) 蠟(一枚如雞子大) 粳米(一合) 黃連(十分)
上細切,以水六升,先煮米,令蟹目沸,去米內藥,煮取二升,入阿膠、蠟,煮令烊,分溫三服。

當歸湯

《千金》療產後下痢腹痛,當歸湯。

當歸 龍骨(各三兩) 乾薑 附子 甘草 熟艾(各一兩) 白朮(二兩) 川芎(二兩半)
上味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為三服,日三,一日令盡。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毒物。

《廣濟》方

療產後赤白痢,臍下絞痛。

當歸 芍藥 地榆 龍骨 黃連 艾葉 甘草 濃朴(各八分) 黃芩 乾薑(各六分)
上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即瘥。忌生冷、油膩、海藻、菘菜、豬、魚肉。

又療產後赤白痢,臍下氣痛。

當歸(八分) 濃朴 黃連(各十二分) 肉豆蔻(五枚) 甘草(六分)
上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桂枝湯

《千金》療產後餘寒,下痢,便膿血赤白,日數十行,腹痛,時時下血,桂枝湯。

桂心 乾薑 甘草(各二兩) 赤石脂(十兩) 當歸(三兩) 附子(一兩,炮) 蜜(二升)
上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入蜜再煎一、二沸,去滓,分服一升,日三。

《必效》方

療產後痢,日五十行者方。

取木裡蠹蟲糞,炒令黃,急以水沃之,稀稠得所,服之瘥止。獨孤祭酒訥方。

療產後虛羸,下痢膿血,腹痛。

黃連 芍藥 甘草 當歸 乾薑 人參(各八兩) 艾葉(三分)
上 咀,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忌豬、鹿肉。

治產後下痢不禁止,因之氣欲絕,無問赤白,水穀不分。

黃連 濃朴(各三兩) 芍藥 黃柏(各二兩)
上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二服。

治產後羸困,赤白痢疾,心腹絞痛。

薤白 石榴皮 黃連(各三分) 當歸(二兩) 地榆(三分)
上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療產後氣痢不止方。

青木香(三分) 訶子(酥炙黃,去核,八分)
上為細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一方有縮砂仁。三味等分為細末,入蜜一匙,米飲調下二錢。

療產後水痢。

枳殼(四分) 濃朴 茯苓 黃連(各六分) 當歸(三分)
上水一升,煮取八合,空心,分為三服。

療產後水痢。

黃連(六分) 烏梅(五分) 石榴皮 赤石脂 當歸(各四分) 乾薑(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療產後血痢。

艾葉(三分) 阿膠(十分) 黃連(七分) 芍藥 黃柏 甘草(各六分)
上為細末,粥飲調下方寸匕。

療產後下痢膿血相雜。

赤石脂 五色龍骨 黃連(各十分) 白朮(五分) 阿膠 黃耆 (各六分) 黃柏(四分)
上為細末,飲服方寸匕。

砂煎丸

治一切積滯,化氣消食,補益真氣, 砂煎丸。產後逐敗血、補虛至善。

砂(揀過,明、無石者,別研如粉) 金鈴子(去皮核) 天雄(用無灰酒煮五、七百沸,候軟刮去皮) 當歸(各淨稱二兩) 巴戟 檳榔 舶茴香(炒) 木香 附子(炮)沉香(各一兩) 阿魏(半兩,米醋磨成膏,入諸藥) 肉蓯蓉(一兩)
上為細末,以無灰酒煮白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溫酒下。此方家家有。余家婦人常病蓐中下痢,日久甚困篤,百方不瘥。士人李潛善醫,曰︰蓐中痢與他痢不同,常痢可用苦澀藥止之。蓐中痢生於血不足,投澀藥則血愈不行,痢當更甚。為余作砂法,云此藥最能治產後痢。先以桂圓小下之,次投 砂丸。日九十丸,利頓減半,次日遂愈。 砂丸,產後雖無疾,亦宜服之。能養血氣,去積滯。

桂圓方

(沈內翰方)。

砂 桂心 甘遂 丁香 木香 芫花(以 砂炒焦以上等分) 巴豆(去心皮,不去油,減半)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三丸,溫水下。加減更量虛實。潛,名醫也。

云此丸取積最勝,不以久近,皆能消化。

許仁則秘方

又許仁則秘方。

神曲末(五合,炒) 枳殼 白朮(各六分) 人參(四分) 赤石脂(十分)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方寸匕。

續命湯

療產後驟血不止。續命湯。

白蜜(一匙) 生薑(一片)
上同煎後蜜色赤,投童子小便一升,去薑更煎二沸,分為三次,頓服之。

療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

生馬齒莧
上搗取汁三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調,頓服。

療產後血痢不止。

臭樗根(六分)
上為末,水和丸如棗核大,面擔作餛飩,無度,煮二、七個,熱吞之。

療產後下血不止。

桑耳(炙) 芍藥(炙) 地榆 茜根 牛角 阿膠(各六分) 艾葉 雞蘇(各四分) 白龍骨(十二分)
上 咀,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