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大全良方 卷之一

南宋 陳自明

調經門

凡醫婦人,先須調經,故以為初。

月經緒論第一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謂天真之氣降;癸,謂壬癸,水名,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腎氣全盛,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一見,以像月盈則虧也。若遇經脈行時,最宜謹於將理。將理失宜,似產後一般受病,輕為宿疾,重可死矣。蓋被驚則血氣錯亂,經脈斬然不行,逆於身則為血分、癆瘵等疾。若其時勞力,則生虛熱,變為疼痛之根。若恚怒則氣逆,氣逆則血逆,逆於腰腿,則遇經行時腰腿痛重,過期即安也。逆於頭、腹、心、肺、背、脅、手足之間,則遇經行時,其証亦然。若怒極則傷肝,而有眼暈、脅痛、嘔血、瘰癧、癰瘍之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淋瀝無有已也。

凡此之時,中風則病風,感冷則病冷,久而不愈,變証百出,不可言者。所謂犯時微若秋毫,感病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精血篇第二

?

(齊‧光祿大夫褚澄遺書)

飲食五味,養髓、骨、肉、血、肌膚、毛髮。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方其升也,智慮開明,齒牙更始,發黃者黑,筋弱者強。暨其溢也,凡充身體、手足、耳目之餘,雖針芥之歷,無有不下。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嘗於父母之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廢,則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虧,則子一目不肖其母。然雌鳥、牝獸無天癸而成胎,何也?鳥獸精血往來尾間也。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複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疼,愈疼則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之腫,或雖合而難子。合男子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產寶方》序論第三

大率治病,先論其所主。男子調其氣,女子調其血。氣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謹調護。

然婦人以血為基本,氣血宣行,其神自清。所謂血室,不蓄則氣和;血凝結,則水火相刑。

月水如期,謂之月信。不然血凝成孕,此乃調燮之常。其血不來,則因風熱傷於經血,故血不通。或外感風寒,內受邪熱,脾胃虛弱,不能飲食。食既不充,榮衛抑遏,肌膚黃燥,面無光澤,時發寒熱,腹脹作痛,難於子息。子藏冷熱,久而勞損,必挾帶下,便多淋瀝,忽致崩漏。經云︰腹中如塊,忽聚忽散,其病乃症;血涸不流而搏,腹脹,時作寒熱,此乃成瘕。或先後爽期,雖通而或多或寡,究病之源,蓋本於此。

王子亨方論第四

論曰︰經者常候,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其來必以月,太過不及,皆為不調。過於陽則前期而來,過於陰則後時而至。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亦由陰陽衰盛,寒熱為邪,詳說於下。

月水不調方論第五

夫婦人月水不調者,由勞傷氣血致體虛,風冷之氣乘也。若風冷之氣客於胞內,傷於衝任之脈,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衝任之脈皆起於胞內,為經絡之海。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然則月水是經絡之餘,若冷熱調和,則沖脈、任脈氣盛,太陽、少陰所生之血宣流依時而下。若寒溫乖適,經脈則虛。若有風冷,虛則乘之,邪搏於血,或寒或溫,寒則血結,溫則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故為不調也。


(出《本事方》) 治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曾說是陰勝陽、是陽勝陰,所以服藥少得有效。蓋陰氣勝陽,則胞寒氣冷,血不營運。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若陽氣勝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知陰陽,謂其氣血,使不相勝,以平為福。

紫石英 禹余糧 人參 龍骨 川烏 官桂 桑寄生 杜仲 五味子 遠志 澤瀉 當歸石斛 蓯蓉 乾薑(各一兩) 川椒 牡蠣 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吞下。《指迷方》同。


治衝任衰弱,月候愆期,或前或後,或崩漏不止,赤白帶下,小腹急痛。每至經脈行時頭眩,飲食減少,氣滿心忪,肌膚不澤,悉皆主之。(出張氏方)吳茱萸(半兩) 麥門冬 乾薑 白茯苓 牡丹皮 南木香 苦梗(各三錢) 甘草(三錢半) 當歸(半兩) 北細辛(一錢半) 防風 官桂(各一分) 半夏(七錢)
上 咀,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婦人、室女經脈不調,臍腹冷痛,惡心,腹常脹滿,至晚則增。宜服小烏沉湯,吞下艾煎丸。(見《和劑局方》)


治血臟久冷,月水不調,臍腹刺痛。(出《專治婦人方》)川薑黃(成片子者,四兩) 蓬莪朮 紅花 桂心 川芎(各一兩) 延胡索 牡丹皮 當歸(各二兩) 白芍藥(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酒半盞,煎至七分,熱服。

桃仁散 治婦人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後複來,狀如瀉水,四體虛翕,不能飲食,腹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後,或經月不來,舉體沉重,唯欲眠睡,多思酸物。

桃仁 粉草 半夏(各一兩) 赤芍藥 生地黃(各三兩) 澤蘭葉 川牛膝 當歸 桂心 牡丹皮 人參 蒲黃 川芎(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大錢,水盞半,薑三片,煎七分,空心,去滓溫服。

月水不通方論第六

夫婦人月水不通者,由勞傷血氣致令體虛,受風冷邪氣客於胞內,傷損衝任之脈,並手太陽、少陰之經,致胞絡內血絕不通故也。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風冷傷其經血,血性得溫則宣流,得寒則澀閉。既為風冷所搏,血結於內,故令月水不通也。又云︰腸中鳴則月水不來,病本在胃。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穀,使津液不生血氣故也。(所以《梅師方》單用濃朴,其理可見。再出《易簡方》)。又云︰醉以入房,則內氣竭絕傷於肝,使月水衰少不來。所以爾者,肝藏於血,勞傷過度,血氣枯竭於內也。又先唾血及吐血、下血,謂之脫血,名曰血枯,亦月水不來也。所以爾者,津液減耗故也。但益津液,其經自下也。診於腎脈微澀者,是月水不通也。又左手關後、尺內浮為陽絕,無膀胱脈也,月水則閉。又肝脈沉而急,隱之亦然。時小便難,苦頭眩痛,腰背痛,足寒時疼,月水不來,恐得之時有所墮墜也。月水不通,久則血結於內生塊,變為血瘕,亦作血症。血水相並,壅澀不通,脾胃虛弱,變為水腫也。所以然者,脾候身之肌肉,象於土,土主克消於水,水血既並,脾氣衰弱,不能克消,故水氣流溢,浸漬肌肉,故腫滿也。


論曰︰經脈不通日久,此非細事,實為沉病。若是室女經脈不通,初因貪食酸鹹之物,遂致血脈乾涸,變成勞疾。若因經脈正行,誤食熱面、生冷、房室,遂成此疾。腹內顆塊,誤認為胎,時日稍深,必見困篤。

《養生必用》論經病第七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故令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

月者,以月至;經者,有常也。其來不可過與不及、多與少,反此皆謂之病。不行猶甚,百 疾生焉。血既不能滋養百體,則髮落面黃,身羸瘦。血虛則發熱,故身多熱。水不足則燥氣 燔,燥氣燔則金受邪,金受邪則肺家嗽,嗽則為肺癰、肺痿必矣。醫見經不行,則用虻蟲、水蛭等行血藥,見熱則用除熱諸寒藥,實出妄意。就中不行,以藥行之,為害滋大。經水枯 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譬猶索萬金於乞丐之人,雖捶楚並下,不可得也。但服以養氣 益血諸藥,天癸自行。又有一種婦人盛實,月經瘀閉,利之則行。自有証候,學人宜審焉。


治血脈不通。

當歸 穿山甲(灰炒) 蒲黃(各半兩,炒) 辰砂(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研停,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不吃酒,薄荷、醋湯亦可。


治心膈迷悶,腹臟撮痛,氣急氣悶,月信不通等疾。

天台烏藥(二兩) 當歸 莪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服後以食壓之。大忌生冷、油膩等物。若產後諸疾,用炒薑、酒調下。(以上出《婦人經驗方》)

《救急》療婦人月經不調,或一月不來,或隔月不來,或多或少,臍下絞痛,面色痿黃,四體虛吸,羸瘦不能食方。

當歸 川牛膝 牡丹皮 桃仁(各一兩半) 大黃 芎 土瓜根 芍藥 朴硝 桂心 虻蟲(去翅足,炒) 水蛭(各半兩,炒)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五服。忌如常法。

療月經不通,腹中痛。(見《產寶方》)

牛膝(六分) 大黃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 細辛(各五分) 川芎 當歸(各四兩) 水蛭(三分,糯米炒黃)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月水不通。(出《梅師方》,已試有驗)

濃朴(薑汁炙香,細切)不以多少,濃煎去滓,空心溫服。

治婦人經候不來數月,臍腹 痛,或有一塊上下相拄,飲食減少,腹滿惡心,大便秘澀者,宜服《局方》北亭丸。用石菖蒲、馬鞭草煎湯送下三、四十丸,兩服必通。


治女人月經瘀閉,月候不來,繞臍寒疝痛徹,及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生瘕,結而不散,及症瘕等病。

干漆(杵碎,炒令大煙出,煙頭青白,如此一時久) 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各一兩)
上為末,以生地黃汁一升入二味藥末,銀石器內慢火熬,俟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或溫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


治婦人血臟虛竭,或積瘀血,經候不行或斷續不定,時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緊硬,及室女月經不通,並宜服之。

紅花 當歸尾 紫葳 牛膝 甘草 蘇木(捶碎細銼,各二兩) 白芷 桂心(各一兩半) 赤芍藥(九兩) 劉寄奴(去梗,五兩)
上為細末。空心熱酒調三錢服,食前臨臥再服。若血久不行,濃煎紅花酒調下。孕婦休服。一名凌霄花散。


治婦人月經不調,肌肉黃瘁,脅下積氣結硬,時發刺痛,漸成勞狀。(出《博濟方》)

鱉甲(去裙,醋炙) 桂心 三棱(醋煮,急炒) 牡丹皮 牛膝(去苗,炒) 訶子 肉琥珀 大黃(煨) 土瓜根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上各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煎桃仁湯送下十五丸。破血症、氣塊尤妙。

治月水不調,阻滯不通。(出《博濟方》)

大黃(炮) 朴硝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二兩) 虻蟲(一兩,去足翅,炒黑用)
上為細末,用醋五升入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可丸。丸如梧桐子大,當日晚不須吃食,五更初以溫酒吞下一丸。至明日午際,取下如赤豆汁,或似雞肝、蝦蟆衣。其病下了,即一丸分作二服,未下再服,候鮮紅即住服。仍以調氣湯散補之。

室女月水不通方論第八

論曰︰夫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二經為表裡。心主於血,上為乳汁,下為月水也。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既盈,應時而下,名之月水。常以三旬而一見,謂之平和也。若愆期者,由勞傷血氣壅結,故令月水不通也。

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通經丸。

桂心 青皮 大黃(煨) 川椒 莪朮 川烏(泡去皮) 干漆(碎之,炒令煙盡) 當歸 桃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分為四份,用一份以米醋熬成膏,和余份藥末成劑,臼中治之。丸如梧桐子大,晾乾。每服二十丸,淡醋湯下至三十丸,溫酒亦得,空心,食前服。

治室女月水不通。(出《聖惠方》)

雄鼠屎(一兩)燒存性,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一錢,神效。

室女經閉成勞方論第九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世有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勞損。男子則神色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何以致然?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乾;木氣不充,故多怒,鬢髮焦,筋痿。俟五臟傳遍,故卒不能死者,然終死矣。此一種於勞中最難治。蓋病起於五臟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舉此為例,其餘諸勞,可按脈與証而治之。

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

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當養血益陰,慎無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炒,別研) 牛膝 卷柏(各半兩) 澤蘭葉 續斷(各二兩) 熟地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飲下三十丸。


澤蘭葉(三兩) 當歸 芍藥(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室女榮衛不調,經候凝滯,或時頭目昏悶,上膈積涎,肢體不利,五心虛煩,飯食進退,多困少力。沉香鱉甲散。(《博濟方》)


沉香 甘草(炙) 檳榔(各三分) 木香(一兩) 鱉甲(一兩半) 常山 當歸 柴胡 人參 半夏 桂心 生地黃 白茯苓 青皮 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分,煎至七分,溫服,空心,日三服。


治室女骨蒸熱勞。

藿香 零陵香 延胡索 芍藥 白芷 川芎 當歸 桂心(各一分) 蓮子心 晚蠶蛾(各二分)
上為細末,溫酒調下一錢,日二服。


治心腎俱虛,勞嗽二、三聲,無疾。遇夜發熱,熱過即冷,時有盜汗,四肢倦怠,體劣黃瘦,飲食減少,夜臥恍惚,神氣不寧,睡多異夢。此藥能治微嗽有唾,唾中有紅線,名曰肺痿。若上件疾不治,便成羸劣之疾。

白芍藥(六兩) 綿黃 甘草 人參 當歸 半夏 白茯苓 熟地黃 五味子 阿膠(各二兩,炒)
上 咀,每服三大錢。水盞半,生薑十二片,棗三個,煎至九分,無時溫服,日進三服。

陳總領日華云︰鄉人楊元鼎女及笄,病証甚危,一歲之間百藥俱試,無有效者。亦嘗從余求治法,無有應之者。偶遇名醫得此方,只一料遂除根。專錄此方傳人。


治婦人血熱氣虛,經候澀滯不通,致使血聚、肢體麻木,渾身疼痛,煩倦。或室女年及,經脈未行,日漸黃瘦,將成勞疾,切不可便投紅花破硬等藥,他日為患也。若是前証,則憎寒發熱,五心煩躁,飲食減少,宜服此藥滋養而通利之。

馬鞭草 荊芥穗(各四兩) 桂心 枳殼 川芎 當歸 赤芍藥(各二兩) 牡丹皮(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烏梅一個,水二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食前,日四服。

有此証服至半月,經脈自通。此方至妙,不可輕視,非一、二服便見特達之效而鄙之。仍服後,素有諸疾,因此藥皆去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出《蘇沈良方》)鱉甲 大黃(煨) 常山 赤茯苓 柴胡 白朮 當歸 干漆(炒令煙盡) 生地黃 石膏(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食後、臨臥時溫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此黃州吳判官方。治骨熱黃瘦、口臭、肌熱、盜汗極效。麥煎散甚多,此方吳君寶之如稀世之珍,其效可知。


治男子、婦人、童男、室女五勞七傷,傳疰飛尸,尸注、八極,骨蒸,肺痿黃瘦,虛勞無力,肌肉不生。婦人血蒸;五心煩熱,血風勞氣;室女月閉黃瘦,氣塊腹痛,經脈不調,乾嗽,咽膈不利,症瘕積塊,臉赤,口瘡。以上等疾,無不效驗。

黃耆 柴胡 枳殼 知母 白茯苓 沉香 人參 附子 木香 升麻 肉桂 胡黃連杏仁 當歸 常山 羌活 京三棱 烏梅肉 安息香(明者,同胡桃肉細研)
上十九味修製了,各稱一兩為末。用活鱉一個,重十兩或半斤者,以河水養七日,須逐日換新水;用童子小便五升,無灰酒五升,銀石器內慢火熬百沸。先更入桃柳枝、東南上者各銼三合,烏梅五十個拍破。此三味用綿裹,同鱉煎煮至一半,去桃柳枝等三味,鱉爛取去,將肉研如膏,骨並殼焙乾為末,再入汁中熬如漆色,或更入酒少許,此在臨時斟酌。盛放瓷器中,搜和前藥入臼中,杵千下,丸如梧桐子大。丈夫、婦人十五歲以上二十丸至三十丸,溫酒下,婦人荊芥酒下。所煮膏子須契勘多少,勿令剩卻,但少些子不妨,卻別熬酒。若膏剩,恐鱉不全故也。凡服此藥,恐熱,三日更須服八仙飲子,一服解之。


常山 白朮 秦艽 洪州鬼臼 赤芍藥 甘草 紫蘇 銀州柴胡
上等分,洗淨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碗,烏梅肉二個,蔥白、薤白、桃、柳、槐枝各七寸,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滓並煎。


治女子經脈不行,胸膈滿悶,身體麻木,或有寒熱証候。

濃朴 牡丹皮 茅香 藿香 甘草(各三錢) 陳皮 生半夏 麥芽 當歸 蒼朮(炒,各半兩) 赤芍藥(三分)
上 咀,每服半兩。水一大盞,薑三片,煎服。熱甚,加北柴胡三錢半。(羅宅大師傳,有效)

血枯方論第十

(出駱龍吉方)

《腹中論》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注云︰夫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者也。其經上貫膈,布脅肋,今脫血失精,肝氣已傷,故血枯涸而不榮;胸脅滿,以經絡所貫然也;妨於食,則以肝病傳脾胃。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則以肝病而肺乘之。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皆肝病血傷之証也。

治婦人血枯,胸膈四肢滿,妨於食飲,病至聞腥臊臭氣,先唾血,出清液,或前後泄血,目眩轉,月事衰少不來。


烏賊魚骨(去甲,四兩) 茹(一兩)
上為末,以雀卵和成劑,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加至十丸,以鮑魚煎湯下,以飯壓之。

治婦人胸脅支滿,聞腥臊氣,唾血目眩,不能飲食,泄血不已,日久血枯。蓯蓉丸。


蓯蓉(酒浸) 熟地黃 白茯苓 菟絲子(製) 附子(炮) 當歸(炒) 白石英(研)五味子 禹余糧(製,研) 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 人參(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三十丸,米湯亦可。空心、日中、臨臥各一服。

治婦人先有所脫血,或醉入房勞傷,故月事衰少不來。宜乾地黃湯。


乾地黃 澤蘭葉 白茯苓 人參 五味子 附子(炮) 禹余糧(製) 當歸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薑五片,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治婦人陰氣衰弱,血枯不榮,月事不來。

磁石(製,研) 白茯苓 附子(炮) 乾地黃 人參 當歸
上各一兩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米湯亦可。空心,日中、臨臥各一服。

月水不利(不流利也)方論第十一

夫婦人月水不利者,由勞傷血氣,致令體虛而受風冷,客於胞內,損傷衝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故也。衝任之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風冷客於經絡,搏於血氣,血得冷則壅滯,故令月水來不宣利也。診其脈,寸口弦,苦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竅生瘡。又肝脈沉,是厥陰經也。沉為陰,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脈滑,血氣實,經絡不利。又尺脈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也。

寸關調如故,而尺脈絕不至者,月水不利也,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膈也。


治婦人月水不利,四肢羸瘦,吃食減少,漸覺虛乏,故令無子。

白薇 柏子仁 白芍藥 當歸 桂心 附子 萆 白朮 吳茱萸 木香 細辛 川芎 檳榔(各半兩) 熟地黃(二兩) 牡丹皮(一兩) 紫石英(一兩) 人參(三分) 石斛 白茯苓 澤蘭葉 川牛膝(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溫酒吞下。

療女人臍下憋逆,氣脹滿,月經不利,血氣上攻,欲嘔不得睡。(出《產寶方》)

當歸(四錢) 干漆(三錢,炒令煙盡)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五丸。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疼痛,不欲飲食。

牡丹皮 川大黃(炒,各一兩) 赤茯苓 生地黃 桃仁 當歸 桂心 赤芍藥 白朮 (各三分) 石韋(去毛) 木香(各半兩)
上 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薑三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治婦人月水不利,臍腹 痛。牛膝散。


牛膝(一兩) 桂心 赤芍藥 桃仁 延胡索 當歸 牡丹皮 川芎 木香(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酒調下,食前。

月水行或不行心腹刺痛方論第十二

論曰︰夫婦人月經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致令體虛,風冷之氣客於胞絡,損於衝任之脈,手太陽、少陰之經。沖脈、任脈皆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也。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其經血虛,則受風冷。故月水將行之際,血氣動於風冷,風冷與血氣相擊,故令痛也。(亦可就第七卷第十五論尋方)

若經道不通,繞臍寒疝痛徹,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不行,結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所以發痛。譬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溫經湯及桂枝桃仁湯、萬病丸。(方見第一卷第七論)


當歸 川芎 芍藥 桂心 牡丹皮 莪朮(各半兩) 人參 甘草 牛膝(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桂枝 芍藥 生地黃(各二兩) 桃仁(製,五十個) 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經候頓然不行,臍腹 痛,上攻心脅欲死。或因不行,結積漸漸成塊,臍下如覆杯,久成肉症,不可複治。由驚恐,憂思,意所不決,氣鬱抑而不舒,則乘於血,血隨氣行,滯則血結。以氣主先之,血主後之,宜服桂枝桃仁湯。不瘥,宜地黃通經丸。已成塊者,宜萬病丸。(方見前)


熟地黃(三兩) 虻蟲(去頭、足、翅,炒) 水蛭(用糯米同炒黃,去糯米) 桃仁(製,各五十個)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五丸。未知,加至七丸。


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 痛不可忍。及治產後惡露不快,血上搶心,迷悶不省,氣絕欲死。(出《本事方》)

三棱 莪朮 赤芍藥 牡丹皮 劉寄奴 當歸 熟地黃 桂心 甘菊 真蒲黃(炒,各一兩,細銼)
上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食前溫酒調下。

一方︰不用菊花、蒲黃,卻用烏藥、延胡索亦佳。予家之秘方也。

若是尋常血氣痛,只一服。產後血沖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前後救人,急切不少。

此藥易合,宜多合以救人。烏豆一升,約用五兩。

又一方︰延胡索 當歸(各等分)
上二味為粗末,每服三錢。薑三片,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

陳氏方有桂,名如神湯,最治腰痛。

《雷公炮炙論》只有延胡索一味,治心痛。

仆詳此方,大能治血氣腰腹痛,藥簡功專,治疾有效。


治婦人無時月水來,腹痛。

蓽茇(鹽炒,去鹽為末) 蒲黃(各一兩,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用鹽、米飲吞下。

月水不斷方論第十三

夫婦人月水不斷者,由損傷精血,衝任脈虛損故也。衝任之脈,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為表裡,主下為月水。若勞傷經脈,衝任氣虛,故不能製經血,令月水不斷也。凡月水不止而合陰陽,則冷氣上入於臟,令人身體、面目痿黃,亦令絕子不產也。

若經候時行時止,或淋瀝不斷,腹中時痛,其脈沉細,此因寒熱邪氣客於胞中,衝任不調,此非虛弱,蓋邪氣伏留,滯於血海,譬如有積之人,下利不定,有所去即愈。宜牡丹丸。


牡丹皮 牡蒙 附子(炮) 大黃(蒸) 葶藶(炒) 苦梗 茯苓(各半兩) 當歸 製濃朴 吳茱萸 川椒(炒出汗) 人參 川芎 北柴胡 桂心 乾薑(各半兩) 細辛(一兩半) 虻蟲(五十個,去頭、足、翅,炒)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丸;未知,漸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治婦人月水不斷,口乾心煩,四肢羸瘦,飲食無味,漸加乏弱。續斷丸。


川續斷 當歸 烏賊骨 黃耆 牛角 (燒) 五味子 甘草 龍骨( 、研) 赤石脂熟地黃(各一兩) 地榆(半兩) 艾葉 附子 乾薑 川芎(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治婦人久冷,月水不斷,面色痿黃,四肢瘦弱,心神虛煩,飲食減少。禹余糧丸。


禹余糧(二兩) 鹿角膠(三分,粉炒) 紫石英 續斷 赤石脂 熟地黃 川芎(各一兩) 乾薑 黃耆 艾葉 柏葉(炒) 當歸(炒) 人參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婦人血海虛損,月水不斷。牡蠣丸。


牡蠣粉 赤石脂 代赭石(各一兩) 阿膠 川芎 當歸 鹿茸 續斷 乾薑(各三分) 甘草(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療經血不止。

黃芩(五分) 當歸 柏葉 蒲黃(各四分) 生薑(二分) 艾葉(一分) 生地黃(二十四分) 伏龍肝(十二分)
上 咀。用水二升,煎取八合,分為二服。

療經血不止。歌曰︰(出《婦人經驗方》,已試有效)婦人經血正淋漓,舊瑞蓮蓬燒作灰;熱酒一杯調八字,自然安樂更無疑。

又一方︰蓮蓬殼 拒霜花
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服。

婦人殺血心痛方論第十四

凡婦人血崩心痛甚者,名殺血心痛。小產血過多,而心痛甚者亦然。

烏賊魚墨,炒,醋湯調下。(此魚腹內有墨汁,遇見人過,必吐其墨,以蔽其身)

崩暴下血不止方論第十五

論曰︰夫婦人崩中者,由臟腑傷損沖脈、任脈、血氣俱虛故也。衝任之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絡,內榮臟腑。若無傷損,則陰陽和平而氣血調適,經下依時。若勞動過多,致臟腑俱傷,而衝任之氣虛,不能約製其經血,故忽然暴下,謂之崩中暴下。診其寸口脈微遲,尺脈微弦。寸口脈微遲,為寒在上焦但吐爾。今尺脈微弦,如此即小腹痛。引腰脊痛者,必下血也。

若經候過多,遂至崩漏,色明如水下,得溫則煩,甚者至於昏悶。其脈數疾小為順,大甚者逆。此由陰陽搏,為熱所乘,攻傷衝任。血得熱則流散,譬如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陽傷於陰,令人下血,當補其陰。宜服小薊湯、阿茄 丸。


小薊莖葉(洗,切,研,取汁一盞) 生地黃汁(一盞) 白朮(半兩,銼)
上三件,入水一盞,煎至一半,去滓溫服。


胡椒 紫檀 鬱金 茜根 小 皮(乃山石榴皮也)
上等分,為細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阿膠湯化下二丸。


治崩暴下血。(陳總領方)

赤芍藥 香附子 荷葉(枯) 男子髮(皂莢水洗) 當歸 棕櫚(炒焦) 烏紗帽(是漆紗頭巾,取陽氣沖上故也)
上等分,除棕外,其餘並切粗片,新瓦上 成黑炭,存性三分,為細末。每服三、五錢,空心童子小便調下。如人行十里,再進一服,不過七、八服即止。如產後血去多,加米醋、京墨、麝少許。余親戚黃守正卿為和劑局日,內子凌婦人忽苦此疾,危殆,百藥不效。

偶得此方,旋即安愈。

張聲道云︰大率治血崩先用此。譬如治痢,有積不先去之,徒服斷下藥,一時暫止,久則毒氣愈深,甚至危殆。血崩乃經脈錯亂,不循故道,淖溢妄行,一、二日不止,便有結瘀之血,凝成窠臼;更以藥澀住,轉見增劇。宜先以五積散加醋煎,投一、二服,次服靈脂散及順氣藥,去故生新,自能平治。此切當之說。


治婦人血山崩,及治丈夫脾積氣。張氏云︰治血崩諸藥不能止者妙。好五靈脂炒令煙盡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此藥兼能解藥毒及蛇、蠍、蜈蚣咬,塗傷處立愈。

一方,每服三錢。水、酒、童便各半盞,煎至八分,通口服,名抽刀散。治產後有病,服三服,散惡血。或心腹脅肋、腳痛不可忍者,或只用童子小便尤佳。或中風,即入草烏頭半錢重,同煎,此鄧知縣方。張氏云︰亦治腸風下血。如不能飲酒者,煎烏梅柏葉湯調下。如心煩口乾渴者,加蒲黃炒,減半用。一方燒存性,霹靂酒調下,然此藥氣惡難吃,燒之存性極妙。

又一方︰五靈脂十兩為末,水五大盞,煎至三盞,去滓澄清,再煎成膏;入神曲二兩,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酒下。


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夏太君娘娘方)

用荊芥穗於燈盞,多著燈心,好麻油點燈,就上燒荊芥焦色,為細末。每服三錢,童便調下。


治婦人血山崩不止。(出《經驗方》)

防風(去叉蘆)
上不以多少為細末,酒煮,白面清調下二錢,空心,食前,日二服。更以面作糊,酒投之極驗。
以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藥,如靈脂、荊芥、防風,皆是去風之藥,然風為動物,衝任經虛,被風所傷,致令崩中暴下。仆因覽許學士《傷寒脈歌》曰︰脈浮而大,風傷榮。榮,血也。而用此藥,方悟古人見識深奧如此矣﹗

一方︰熟艾(如雞子大) 阿膠(半兩) 乾薑(一錢)
上為粗末;用水五盞先煮艾、薑,至二盞半,入膠消烊,溫分二服,空心服,一日服盡。

又方︰牛角 烏賊骨(各一分) 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入麝香令停,酒調下一錢匕,一日二、三服。


治婦人血崩不止。

桂心,不拘多少,甘鍋內,微存性。為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

又方︰治崩中下血。(出《本事方》)

黃芩,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一錢,霹靂酒調下。

許學士云︰崩中多是用止血藥、補血藥。此治陽乘於陰,前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是也。近朝有王御醫值夜喚起,忽有一宮女,血如山崩。其時暑月,藥笥中只有大順散兩帖,用冷水調服,旋即奏效。以此知醫藥雜變。金華散妙。


治婦人血室有熱,崩下不止,服溫藥不效者。

延胡索 瞿麥穗 當歸 干葛 牡丹皮(各一兩) 石膏(二兩) 桂心(別為末,三分) 蒲黃(半兩) 威靈仙(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空心溫服,日二服。

凡血崩之疾,亦有陰陽冷熱之不同,不可一概用藥。仆常療一婦人崩漏暴下,諸醫投薑、桂、附子等藥,服之愈甚。召余診之,六脈緊數,遂用此藥兼《局方》龍腦雞蘇丸,數服即安。《本事方》單用黃芩者,亦此意也。


治婦人血山崩。

棕櫚 烏梅(各一兩) 乾薑(一兩五分,並燒過存性)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烏梅酒調下,空心、食前服。久患者不過三服即愈。

一方︰用烏梅燒灰為末,烏梅湯調下。

一方︰用棕櫚燒存性為末,湯破酒令淡,調下三錢,空心服。

一方︰用棕櫚、白礬 為末,酒調二錢服。

治婦人血崩。屢效方。

當歸 白芍藥 乾薑 棕櫚(各等分)
上各 存性,碾為細末,稱過,醋湯調,以有節朱箸左攪四十九轉,食前服。

《千金翼》方 治婦人崩中,去血不止。

大小薊根一斤,用酒一斗,漬五宿,任意服之。《千金方》用白茅根六兩半,酒煮服。


治血崩。

新縮砂仁不以多少,於新瓦上炒香,為細末,米飲調下三錢。

一方︰用益智仁炒為細末,鹽米飲調下。


治婦人血崩不止,赤白帶下。

香附子 赤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鹽一捻,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無時候,日二服。十服見效。

一方︰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為細末,用極熱酒調下二錢,放溫服,不過兩服立愈。昏迷甚者,三錢匕。如山崩不可止者,亦能解之。米飲調亦可。

許學士云︰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常服資血調氣,是婦人仙藥也。(以上並出《婦人經驗方》)


治婦人、室女一切血氣、經脈不調,臍腹 痛,面色痿黃,心怔乏力,腹脹脅痛,頭暈惡心,飲食減少,崩漏帶下,大腸便血,積聚症瘕,並皆治之。虔心服餌,自見其功爾。(以上三方,大同小異,出《產寶方》)

香附子不以多少,先擦去毛,用好醋煮出,焙碾為末,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送下,無時候。婦人數墮胎,由氣不下降,所以胎氣不固,此藥尤妙。一方有艾,同煮亦好。

治血崩方

夏枯草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無時候。

治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芍藥(一兩半,炒黃) 柏葉(六兩,微炒)
上水一升,煎取六合,入酒五合,再煎取七合,空心分為二服。一方為細末,酒調二錢。一方有鹿角膠等分,炒燥為細末,酒調服方寸匕。治白帶、臍腹疼痛,面黃瘦悴。(出《千金》、《聖惠方》)

治崩中下血久不止,或赤或黑,臍下痛。

側柏(炒) 芍藥 龜甲(炙) 桑耳(各六分) 乾地黃 黃耆 續斷(各五分) 當歸(炒) 艾葉 牛角 (,各四分) 禹余糧(十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黃耆湯,空心下。

治崩中晝夜不止,醫不能治。

芎 (一兩) 生地黃汁(二合)
先用酒五升,煮芎 一升,去滓;下地黃汁,再煎三、二沸,分為三服。不耐者漸進。

(《短劇方》無地黃汁。不飲酒者,水煮亦可)

一方︰丁香二兩為細末,用酒三升,煮取一升,空心頓服。《必效方》用丁香百顆,酒煎服。(《梅師方》同)

治忽患崩中血不止,結作血片,如雞肝色,碎爛。

芎 (十二分) 阿膠 青竹茹(各八分) 續斷 地榆 小薊根(各十分) 當歸(六分) 生地黃 伏龍肝(各十二分)
上用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作三服。先服此藥,後服補藥丸子。


阿膠 鼉甲 川芎 當歸 赤石脂 丹參(各六分) 續斷 甘草 鹿茸(各五分) 龍骨(十一分) 龜甲(十分) 地榆(四分) 烏賊骨(八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服。常煮小薊汁,服之尤佳。

治崩中泄血無度,經年淋瀝,並黃瘦骨立。

芍藥 白芷 黃耆 龜甲 川芎 烏賊骨(各八分) 乾地黃 牡蠣 五色龍骨 乾薑(各十分) 桂心(六分) 附子(五個,炮)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方寸匕。

又一方︰白芷 牡蠣 龍骨 芍藥 赤石脂 阿膠 當歸 川芎 龜甲 烏賊骨 人參(各六分) 艾葉(四分) 乾地黃(八分) 訶子(四分) 乾薑 黃耆 (各五分)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方寸匕。


治婦人崩中、赤白帶下。(鄧元老方)

當歸 白朮 青木香 蠶蛻( ) 黑棕刷( ) 穿山甲(,各一兩) 地榆 竹茹 川芎 白茯苓 粉草 血餘( ) 牡蠣( ) 綿子(,各半兩) 熟地黃(四兩) 赤石脂(,三兩)
上七味,藥用綿子裹定,入瓶子內,用鹽泥固濟,用炭則半 存性,卻同前藥碾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吞下。


治崩暴下血。

百草霜二錢,狗膽汁一處拌停,分作兩服,當歸酒調下。


治血山崩。

晚蠶砂(一兩) 伏龍肝(半兩)
同為細末,酒調二錢匕。

《千金方》治崩中去血不止。《千金翼》無茅根。

白茅根(二斤) 小薊根(五斤。一方無小薊根)
上二味細切,用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溫四服。

婦人崩中,無問久近,悉皆治之。

伏龍肝(一斤) 小薊根 桑寄生 續斷 地榆 艾葉(各三兩) 阿膠 當歸 赤石脂濃朴(各二兩) 生薑(五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作三服。忌如常法。

崩中帶下方論第十六

論曰︰崩中帶下者何?答曰︰其患有五。夫病之中人,皆有受處,因起之候,須盡心講究。竊尋方書,唯言帶下有色之與形,此不參先賢醫中之理也。且五崩是婦人極重之患,療之最難。後之學人,莫識其源。殷幼習醫方,濟眾服餌,當極濟人之道,偏以思慮於茲彌久,其功頗有精妙。夫此病者,起於風氣、寒熱之所傷,或產後早起,不避風邪,風邪之氣入於胞門;或中經脈,流傳臟腑而發下血,名為帶下。若傷足厥陰肝之經,其色則青如泥色;若傷手少陰心之經,其色赤如紅津;若傷手太陰肺之經,其色則白形如涕;若傷足太陰脾之經,則其色黃如爛瓜;若傷足少陰腎之經,則其色黑如 血,此為其因也。

問曰︰風邪氣之所中,是人皆受之,何為婦人獨患此病?答曰︰五臟六腑,男女雖同,其中細微各有差別。緣婦人有胞門、子臟,風冷中之,則為所病,若男子則為他病矣。

又問︰何以名為帶下?複有冷熱者何?答曰︰脈有數經,名字不同,奇經八脈,有帶在腰,如帶之狀,其病生於帶脈之下。其有冷熱者,即隨其性也。又號崩中者,二帶之下,別名也。諸君子有留心於醫,存志備者,以此推之,萬不失一。

崩中漏下生死脈方論第十七

論曰︰夫婦人崩中漏下者,由勞傷血氣,衝任之脈虛損故也。沖脈、任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婦人經脈調適,則月水依時。若勞傷衝任,氣虛不能製其經脈,血非時而下,淋瀝而不斷,謂之漏下也。

致五臟傷損,五臟之色,隨臟不同。若五臟皆虛損者,則其色隨血下。診其脈,寸口弦而大,弦則為臟,大則為芤;臟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其脈為牢,婦人即半產而漏下。又云︰尺脈急而弦大,風邪入少陰之經,女子漏自下赤。又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脈大緊實數者死也。又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斗,脈急疾者死,遲者生也。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不可治也。

若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在臍下當中三寸)宜鹿茸丸。


鹿茸(燎去毛,酥炙) 赤石脂 禹余糧(製,各一兩) 艾葉 柏葉 附子(炮,各半兩) 熟地黃(洗,焙) 當歸 續斷(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治婦人崩中漏下,不問年月遠近。

柏葉 續斷 川芎 當歸 生乾地黃 鱉甲 龜甲(各一兩半) 禹余糧(二兩半) 阿膠 赤石脂 牡蠣 地榆 艾葉 鹿茸(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粥飲調下。

一方有丹參,如鹿茸數。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吞下。


治赤白、惡露下不止。

益母草,開花時采,陰乾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二錢,日三服。

療帶下赤白,年月深久不差。

乾薑(半兩) 白芍藥(二兩)
上各炒黃色,同為末,空心,米飲調二錢,日二服。

張氏方

乾薑 芍藥(等分) 又云加香附子(等分) 甘草(減半)
上各炒黃色,同為末。空心,米飲調下方寸匕。


治婦人赤白帶下。

白芷(一兩) 海螵蛸(二個,燒) 胎髮(一團, )
上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二錢。


治赤白帶下。

草果(一個,去皮,入乳香一小塊,用面餅裹,火炮焦黃留性,取出和麵用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重者三錢。


治赤白帶下。

破故紙 石菖蒲等分(並銼,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菖蒲浸酒調,溫服。更入斑蝥五分。(去翅、頭、足,糯米同炒黃,去米)


治子宮久冷,赤白帶下。

牡蠣( ) 黃狗頭骨( ) 紫梢花 韶腦 母丁香 蛇床子 破故紙 桂心(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大。臨事用一粒。


治婦人血臟久冷,赤白帶下,補虛進食,暖血海。

北礬(四兩,枯) 大附子(二個二兩) 黃狗頭骨灰(四兩)
上為末,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醋湯吞下,或飯飲亦可,空心,日三服。忌生冷毒物。


治婦人赤白帶下,久患不瘥,肌瘦黃瘁,多困乏力。

棕櫚(不以多少,燒灰,火燃急,以盆蓋,陰令火住) 伏龍肝(於鍋灶直下去取赤土,炒令煙盡) 屋梁上塵(懸長者如繩,以灶頭虛空中者,炒令煙盡,於淨地出火毒)
上三味等分,碾和令停,入龍腦、麝香各少許,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淡醋湯亦可。患十年者,半月可安。

一親戚,婦人年四十五,經年病崩漏不止,面黃肌瘦,髮黃枯槁,語言聲嘶,服諸藥無效。召仆診之,六脈微濡。問之服何藥?云︰凡是當歸、川芎、澀血諸品、丹藥服之皆不作效。仆遂合《博濟方》伏龍肝散,兼白礬丸,服之愈。


治婦人血海不調,因虛冷成積,經絡無定,赤白帶下,崩中不止,面色痿黃,胎氣多損。

(三方出《博濟》)

白茯苓 青木香 杜仲 菖蒲 乾地黃 柏子仁 秦艽 青皮 菟絲子 訶子皮 當歸 艾葉 青石脂 五加皮 牛角 烏賊骨(等分)
上為末,每日空心,以糯米粥一盞,將一匙粥攤溫,抄藥一錢,相和吃下,後吃餘粥。

或有胎息,用鯉魚糯米粥下。

治冷白帶下。

桑寄生 芍藥 柏葉(各四分) 桑耳 禹余糧(各六分) 吳茱萸 乾地黃(各八分)烏賊骨(五分)
上為細末,空心,用飯飲調下二錢匕。

治白崩中不絕。

牡蠣 禹余糧 鼉甲(各六分) 黃皮 阿膠 烏賊骨 續斷 白芷(各四分) 當歸 赤石脂(各六分) 白石脂 龍骨(各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治帶下。

茅花(一握,炒) 棕櫚炭(三寸) 嫩蓮葉(三張) 甘草節(一錢)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方寸匕。

治赤白帶下,骨立者。(崔元弼方)

地榆(一斤,洗,銼),用水三升,煮至一半,去滓,再煎如稠餳,絞濾,空心服三合,日二服。

《聖惠方》治漏下五色,亦治嘔血。

地榆(三兩,銼。《本草》注云︰地榆主帶下十二病。一曰多赤,二曰多白,三曰月水不通,四曰余蝕,五曰子臟堅,六曰子門僻,七曰合陰陽患痛,八曰小腹寒痛,九曰子門閉,十曰子宮冷,十一曰夢與鬼交,十二曰五臟不足),用醋一升,煮十餘沸,去滓,食前、稍熱服一合。

治婦人漏下不斷方。

亂髮(皂莢水洗,燒,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一錢。

又一方︰鹿角燒灰,細研,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又一方︰桃仁燒灰,細研,食前、溫酒調下二錢。

《千金》溫經湯 治女人曾經小產,或帶下三十六病,腹脹、唇口乾,日暮發熱,小腹急痛,手足煩熱,大腑不調,時時泄利,經脈不調,久不懷孕。

吳茱萸(三兩) 白芍藥 當歸 芎 (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 半夏(各二兩半)人參 阿膠(粉炒) 牡丹皮(去心) 甘草 桂心(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忌生冷、羊肉、生蔥、海藻、菘菜等。(《千金方》同)


治衝任虛損,月水過多,崩漏帶下,淋瀝不斷,腰腹重痛。凡是五色帶疾,並皆治之。

(男天德續添)禹余糧( 赤,釅醋中淬,如此者七次,細研,水飛,挹乾,稱三兩) 赤石脂( ) 龍骨(,石器研,各一兩) 白芍藥 川芎 附子 熟地黃 當歸(各一兩) 乾薑(炮) 肉桂(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麝香少許,米飲調下,空心,食前,一日二服。

文仲治婦人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方。

禹余糧(,研) 赤石脂(,研) 牡蠣(,研) 桂心 烏賊骨(去皮) 伏龍肝(炒,研)
上等分為末。溫酒調下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

又一方︰鹿茸(酥炙) 當歸(各二兩) 蒲黃(半兩,炒)
上三味為末,溫酒調下五分匕,日三服。

又一方︰京墨為末二匕。若燒露蜂房為末,三指撮,酒調服。

又一方︰常炙豬腎食之。

《千金》療婦人白崩中方。

乾地黃(四兩) 芎 阿膠 桂心 赤石脂 小薊根(各二兩) 伏龍肝(七枚,如雞子大)
上七味切,以酒六升,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入膠令烊,分為三服,日三服。(《千金翼》有白馬通汁二升,用白石脂)


治婦人血海久虛,經候不利,赤白帶下,血氣沖心,多發刺痛,四肢困煩。(《博濟方》)沉香(三分) 牡丹皮(去心) 赤芍藥 當歸 桂心 川芎 黃耆 (去蘆,蜜炙) 人參 茯苓 山藥 白芷 橘紅 吳茱萸(泡七次,炒) 白巴戟(去心) 木香 牛膝(酒洗,去苗) 枳殼(去穰,麩炒) 肉豆蔻 製濃朴 生乾薑 白龍骨(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若心腹痛,煎白芷酒下。

《廣濟》治帶下病方。

芍藥七兩,熬,令黑,為末。每服三錢匕,以酒調下。

《千金》治帶下方,脈數者可用。

枸杞根(一斤) 生地黃(五斤)
上二味,以酒一斗,煮取五升,分為三服。


暖血海,實衝任。治子宮虛弱,風寒客滯,因而斷緒不成孕育。及數嘗墮胎,或帶下赤白,漏下五色,頭目虛暈,吸吸少氣,胸腹苦滿,心下煩悸,臍腹刺痛,連引腰背,下血過多,兩脅牽急,嘔吐不食,面色青黃,肌膚瘦瘁,寢常自汗。

禹余糧(製,一兩) 白薑(炮) 芍藥 白芷 川椒(製) 阿膠(粉炒) 艾葉(製)川芎(各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飲下。或溫酒、醋湯亦得。常服溫補胞室,和養血氣,光澤顏色,消散風冷,退除百病,自成孕育,性平不熱。

竹茹丸 治婦人赤白帶下。(方見崩暴下血不止方)


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瘁,飲食少味,累年無子。(龐安常方)熟地黃(一兩一分) 山茱萸 蕪荑仁(各一兩) 乾薑(三分) 白芍藥(微炒) 代赭石(各一兩) 白僵蠶 濃朴(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五十丸,日三服。

許學士云︰凡婦人有白帶是第一病,令人不產育,宜速治之。此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有此病,所以專為帶下醫也。

婦人白濁白淫方論第十八

論曰︰夫婦人小便白濁、白淫者,皆由心腎不交養,水火不升降;或由勞傷於腎,腎氣虛冷故也。腎主水而開竅在陰,陰為溲便之道,胞冷腎損,故有白濁、白淫,宜服《局方》金鎖正元丹。或因心虛而得者,宜服平補鎮心丹、降心丹、威喜丸。若因思慮過當,致使陰陽不分,清濁相干而成白濁者,然思則傷脾故也。宜用四七湯吞白丸子,此藥極能分利,(方見《簡易方》)。更宜小烏沉湯,每貼加茯苓一錢重,益智二十枚、去殼,碾鹽,煎服。

治血臟久冷,腹脹疼痛,小便濃白如泔。薑黃散。

片子薑黃(二兩) 大附子(炮,一兩) 赤芍藥 柳桂 紅藍子 三棱(各半兩) 牡丹皮 芫花(醋浸,炒) 木香 郁李仁(去皮) 沒藥(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酒煎服。如腹痛用當歸、沒藥為末,以水七分,酒三分,同煎至七分,熱服。

婦人天癸過期經脈不調方論第十九

許學士云︰婦人天癸過期而經脈不調,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問》云︰七損七益。謂女子七七數盡,而經脈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服當歸散。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黃芩 白朮(各半兩) 山茱萸肉(兩半)
上為細末,空心、食前,溫酒調下二錢,日三。如冷者。去黃芩,加桂心一兩。


補氣固血。治本臟因虛生寒,月經行多。或來不及期,腹痛怯風,臟腑不和。

鹿茸 五味子 蓯蓉 杜仲 赤石脂(各一兩) 吳茱萸 附子 乾薑 黑龍骨 肉豆蔻 白茯苓(各半兩) 乾地黃(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熱米飲吞下五、七十丸。一月後血氣已安,去龍骨,加沉香半兩,可以常服。中年以後婦人,最宜服此藥。

婦人血分水分腫滿方論第二十

夫婦人腫滿,若先因經水斷絕,後至四肢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為血,血不通則複化為水矣,宜椒仁丸。若先因小便不利,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宜服葶藶丸。

治血分,椒仁丸。


椒仁 甘遂 續隨子(去皮,研) 附子 郁李仁 黑牽牛 五靈脂(碎之,炒) 當歸吳茱萸 延胡索(各半兩) 芫花(醋浸一宿,炒黃) 石膏(各一分) 信砒 膽礬(各一錢) 斑蝥(糯米炒黃,去米不用) 青(各三十枚。去頭、足、翅,糯米炒黃)
上為細末,面作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

治經脈不利,即為水。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醫作水治之,非也。宜此方。(《養生必用》)

人參 當歸 大黃(濕紙裹,三斗米下蒸,米熟去紙,切,焙) 桂心 瞿麥穗 赤芍藥 白茯苓(各半兩) 葶藶(炒,別研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飲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

治水分,葶藶丸。(《王氏指迷方》)


葶藶(炒,別研) 續隨子(去殼,各半兩。研) 乾筍末(一兩)
上為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煎扁竹湯下。如大便利者,減續隨子、葶藶各一分,加白朮半兩。

又有腸覃、臚脹、脾氣、血氣、血蠱、水蠱、石蠱、血癭(此數証亦與腫相類),並見後拾遺門。(出二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