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四


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夫六淫之邪,暑燥火為陽,風寒濕為陰,陰氣迭乘,營衛不通,經脈阻滯,筋骨肉三部俱病,而三痺之症作矣。其風氣勝者為行痺。風為陰中之陽,中人最速其性善走,竄入經絡,故歷節作痛而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寒為陰中之陰,乘於肌肉筋骨之間,營衛閉塞,筋骨拘攣,不通則痛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著者重著難移。濕從土化,病在肌肉不在筋骨,所謂腰間如帶五千錢者是也。古有三痺湯,今複自製三方,以附於後。
風痺者,血不營筋,風入節絡,當以養血為第一,通絡次之,去風又次之。若不補血而先事搜風,營愈燥而筋益拘攣,殊非治法。先用大劑補血去風,後即加入參、苓白朮以補氣分,營衛平調,方無偏勝之患。溫經養營湯主之。

溫經養營湯(自製)
生地(三錢切片紅花炒) 熟地(三錢切片砂仁炒) 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當歸(二錢)枸杞(三錢) 鹿筋(五錢切片) 木瓜(一錢酒炒)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桂枝(五分) 秦艽(一錢) 甜瓜子(三錢炒研) 木香(五分) 紅棗(十枚) 薑(三片) 桑枝(一尺)

風氣勝者為行痺,去風必先養血。本方以鹿筋、枸杞為主藥,以歸、芍、二地大養陰血,以桂枝、薑、棗調和營衛,以川斷、獨活、秦艽、桑枝、木瓜、甜瓜子搜風通絡,再加一味木香以調氣。立方已極周匝,而先生尚有風去血活之後,減輕風藥,再加補氣藥之叮嚀,可見良醫之用心無微不至矣。祖怡注。
痛痺者,營衛受寒,不通而痛,宜調養氣血,溫通經絡,龍火湯主之。

龍火湯(自製)
蓯蓉(三錢) 肉桂(五分) 黨參(四錢) 茯苓(二錢) 白朮(一錢)當歸(二錢酒炒) 白芍(一錢酒炒) 木香(五分)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酒炒)角霜(四錢) 蠶砂(三錢) 紅棗(十枚) 薑(三片)

寒氣勝者為痛痺,止痛必先去寒。角霜、蓯蓉、肉桂,是本方之主藥。參、朮、苓以補氣,歸、芍以養血,川斷、獨活、蠶砂以去風寒濕,薑、棗、木香調營衛之氣。著重在龍火,而寒無立足之地矣。祖怡注。
著痺者,病在肌肉當補土燥濕,立極湯主之。

立極湯(自製)
黨參(四錢) 附子(六分) 當歸(二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一錢)茅朮(一錢) 破故紙(一錢五分) 杜仲(二錢) 川斷(二錢) 獨活(一錢) 牛膝(二錢) 紅棗(五枚) 薑(三片)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濕氣勝者為著痺,去濕必先崇土。濕勝必先陽微,附子、茅朮、故紙是本方之主藥。以參、苓、白朮助主藥以回陽而扶土。病雖在肌肉,亦不能置筋骨而不問,仲、斷、獨活、苡仁健筋骨,而未嘗無益於肌肉。以當歸、牛膝、薑、棗利血脈而和營衛,著重在扶陽氣以勝濕。 三痺多起於營衛不通,故俱用薑、棗,而當歸、川斷、獨活,亦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祖怡注。
三痺之外,又有臟腑之痺,症治詳後。
肺痺者,煩滿喘而嘔。此一條明是肺胃同病。肺居至高,脈循胃口,肺氣受邪,從胃而上,清肅之令不能下行,故煩滿而喘。其作嘔,則胃亦受邪,水穀之氣不安也。桑朴湯主之。

桑朴湯(自製)
桑皮(二錢) 濃朴(一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沉香(五分) 蘇子(一錢五分) 杏仁(三錢) 蔞皮(二錢) 貝母(二錢) 郁金(二錢)佛手(五分) 薑(三片)

桑朴湯,命名以桑皮瀉肺、濃朴平胃為主藥。用《金匱》半夏濃朴湯全方,以蘇子易蘇葉。彼治咽中如有炙臠,此治煩滿喘而嘔,皆所以利氣。橘紅、蔞皮、杏仁宣肺化痰,沉香、郁金、佛手和胃利氣,貝母通治痰郁。其中濃朴、杏仁治喘,濃朴治滿,半夏治嘔,皆長沙古法。肺胃同治,先生始終不肯放松一嘔字。祖怡注。
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此一條乃心經主病而兼腎病也。心為生血之臟,百脈皆朝於心。心脈支者挾咽,直者上肺。心營不足,故脈不通。心氣不舒,故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則支脈與直脈俱病也。厥氣乃腎之邪,水來克火,神衰而恐。恐屬於腎,腎病應於心,故為兼病也。宜養心營,通心氣,火能生土,則可以製水矣。通陽抑陰煎主之。

通陽抑陰煎(自製)
當歸(二錢) 琥珀(一錢) 辰砂(五分) 丹參(三錢) 遠志(五分甘草水炒)沉香(五分) 破故紙(一錢五分) 益智仁(一錢) 茯神(二錢) 白朮(一錢) 棗(二枚) 薑(三片)

本方以辰砂、琥珀為主藥,而以茯神、遠志安心氣,以丹參、當歸養心血,白朮、薑、棗扶脾而和營衛,故紙益智、沉香溫命門而通腎氣。心脾之血相通,心腎之氣相合。上方沉香同郁金則治肺,此方沉香同琥珀則治心氣痺,瀉之即所以安之也。祖怡注。
肝痺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此一條乃肝經主病,而波及脾胃者也。肝為多血之臟,而主藏魂。肝受邪則魂不安,而夜臥驚悸。木郁生火,積而成熱,故多飲而小便數也。
上為引者,渴而引飲也。如懷者,腹大如懷物也。此由肝火上升犯胃,故胃熱而渴;肝氣下行克脾,故脾弱而脹也。宜養血疏肝,兼調脾胃,三靈湯主之。

三靈湯(自製)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 羚羊角(一錢五分) 龍齒(二錢) 石決(六錢) 半夏曲(三錢) 柴胡(一錢) 葛根(二錢) 茯神(二錢) 白朮(一錢) 青皮(一錢) 冬瓜子(三錢煎湯代水)

本方以羚羊、龍齒、石決為主藥,故名為三靈。當歸、白芍是肝家之血藥,柴胡、青皮是肝家之氣藥,茯神、白朮以顧心脾。肝非心不靈,肝病先實脾。葛根、半夏曲、冬瓜子所以和胃,胃和而肝不能犯,肝病除而脾胃安矣。祖怡注。
腎痺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舊解謂腎為脾胃之關,腎痺則邪及脾胃,故腹善脹。尻以代踵者,足攣不能伸。脊以代頭者,身僂不能直。此說近似而未暢。蓋善脹者,乃腎中真陽不運,重陰凝結所致。尻以代踵者,緣少陰之脈斜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腎痺則兩足廢而不能行也。脊以代頭者,乃精氣耗散,天柱不振也。當發腎中之陽,使重陰解散,精氣來複,庶幾首與足漸有起色。消陰來復湯主之。

消陰來復湯(自製)
鹿茸(一錢) 附子(八分) 枸杞(三錢) 菟絲(四錢) 當歸(二錢)破故紙(一錢五分) 益智仁(一錢) 小茴香(一錢) 牛膝(二錢) 木香(五分)獨活(一錢酒炒) 金毛脊(二錢去毛切片) 棗(二枚) 薑(三片)

腎中之陽,命門也,督脈也。鹿茸血肉有情,善能補督脈,天柱骨督脈所主也。附子補腎陽要藥,枸、菟能補八脈,故紙溫腎命,益智溫脾腎,當歸、薑、棗和營衛,毛脊健脊足,二香溫胃腸,獨活、牛膝健兩足。痺為陰病,陰盛必傷陽,救陽不得不用溫補溫通,此原則也,亦定法也。祖怡注。
脾痺者,四肢懈惰,發咳嘔汁,上為大塞。此一條乃脾病而兼肺胃病也。脾主四肢,脾病故四肢懈惰。土敗則金衰,故發咳。脾病則胃亦病,故嘔汁。地氣不升,天氣不降,乾金之令不行,故上為大塞也。安貞湯主之。

安貞湯(自製)
黨參(四錢) 炮薑(六分) 當歸(二錢) 半夏(一錢) 茯苓(三錢)白朮(一錢) 濃朴(一錢) 砂仁(一錢) 桑皮(二錢) 杏仁(三錢) 蘇子(一錢五分) 陳香櫞皮(六分)

本方以理中、四君去甘草,加當歸以活血補血,桑皮蘇子、杏仁以瀉肺,濃朴、砂仁、香櫞以利氣。寒去肺開,氣順而大塞通矣。祖怡注。
腸痺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小腸上通胃口,下接大腸。病在小腸,郁而成熱,故渴而數飲。下焦之氣閉塞不通,故小溲不得出。氣化不及膀胱,水不下行,逆而犯肺,故中氣喘爭。小水不入州都,而並入大腸,故時發飧泄也。加味木通湯主之。

加味木通湯(自製)
木通(二錢) 橘紅(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赤苓(二錢) 貝母(二錢) 桑皮(二錢) 杏仁(三錢) 瞿麥(二錢) 牛膝(二錢) 車前(二錢)燈芯(三尺)

本方以木通為主藥,即認定腸為小腸也。心與小腸為表裡,而赤苓、車前、瞿麥、燈芯、牛膝莫非利濕之品,使郁熱從水道而去,即所以治數飲而出不得也,水穀分而飧泄止矣。氣喘不免有痰阻,半、貝、橘、杏化痰。即所以通氣而平喘也。祖怡注。
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膀胱氣閉,水液滿而不出,故按之內痛。氣有餘則生火,內有熱,故如湯之沃也。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 ,上額交巔,其直者從巔入絡腦。膀胱氣閉,故小便下澀,清涕上流也。利濟湯主之。

利濟湯(自製)
澤瀉(一錢五分) 沉香(五分)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赤苓(二錢)當歸(二錢) 赤芍(一錢) 廣皮(一錢) 牛膝(二錢) 車前(二錢) 小薊根(五錢)

膀胱,太陽寒水之腑也。按之內痛。澀於小便,不但水停不肯去,亦且有蓄血為之阻。澤瀉、赤苓、車前所以去停水;當歸、赤芍、牛膝、小薊所以行蓄血;沉香、枳殼、青陳皮所以利氣,氣利則停水蓄血亦必隨之而去矣。祖怡注。
痺証一門,立方雖不多,而選藥則極有尺度。蓋痺之為害,氣血不通也。十方之中,八方皆用當歸,氣味俱濃,能行能補,血中氣藥,無出當歸之右,先生重用之,即所以重視之也。惟桑朴湯、木通湯二方不用者,以其病不在血也。用沉香者有桑朴湯、抑陰煎、利濟湯三方,以氣痺已極,非枳、朴、香、砂、郁金、小茴、青、陳、櫞、蘇、杏所能勝任,惟有沉香之大力,能摧枯拉朽,無堅不破也。虛証之所大忌,即實証之大將也。初學於此等處,必須深入研究。祖怡又注。

附︰痺症門諸方

三痺湯 治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痺。
人參 黃耆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杜仲 川斷 防風 桂心 細辛 茯苓 秦艽 川膝 獨活 甘草 棗(一枚) 薑(三片)

桂枝五物湯 治痺在上。
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白芍(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水煎,分溫服。

十味銼散 治痛連筋骨,肩臂難支。
附子(一錢) 黃耆(二錢)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防風(一錢) 白朮(一錢) 茯苓(二錢) 肉桂(五分) 熟地(四錢) 棗(二枚) 薑(三片)

薏苡仁湯 治痺在手足,麻木不能屈伸。
薏苡仁(四錢) 當歸(二錢) 白芍(一錢五分) 肉桂(五分) 麻黃(五分)甘草(五分) 蒼朮(一錢) 棗(二枚) 薑(三片)

通痺散 治痺在身半以下,兩足至臍冷如冰,不能自舉者。
天麻 獨活 當歸 川芎 白朮 本(等分) 研末,每用三錢酒調服。

人參丸 治痺在脈

人參(一兩) 麥冬(一兩) 茯神(一兩) 石脂(一兩) 龍齒(一兩) 遠志(一兩) 菖蒲(一兩) 黃耆(一兩) 熟地(二兩)
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栝蔞薤白湯 治胸痺不得臥,心痛徹骨。
栝蔞實(一枚) 薤白(三兩) 半夏(三兩) 白酒四升,同煮取一升半,分溫服。

腎瀝湯 治胞痺,小腹急痛,小便赤澀。
麥冬(一錢) 五加皮(一錢) 犀角(一錢) 杜仲(二錢五分) 桔梗(二錢五分)赤芍(二錢五分) 木通(二錢五分) 桑螵蛸(一兩)
加羊腎一枚,竹瀝少許,同煎,分溫服。

吳茱萸散 治腸痺,腹痛氣急,大便飧泄。
吳萸(五錢) 乾薑(五錢) 甘草(五錢) 砂仁(一兩) 神曲(一兩炒) 肉蔻(五錢) 白朮(一兩) 濃朴(一兩) 陳皮(一兩) 良薑(五錢)
研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下。

羚羊角散 治筋痺,肢節束痛。
羚羊角 薄荷 附子 獨活 白芍 防風 川芎(等分) 薑(三片)

羌活湯 治皮痺,皮中狀如蟲行,腹脅脹滿,大腸不利,語不出聲。
羌活 細辛 附子 沙參 羚羊角 白朮 五加皮 生地 官桂 枳殼 麻黃 杏仁 白蒺藜 丹參 萆 五味 菖蒲 木通 郁李仁 檳榔 赤苓(各等分) 薑(五片) 水煎,分溫服。

升麻湯 治熱痺,肌肉極熱,體上如鼠走,唇口反縮,皮毛變紅黑。
升麻(一錢) 人參(一錢) 茯神(二錢) 犀角(一錢) 羚羊角(一錢)官桂(三分) 防風(五分) 羌活(五分) 薑(三片) 竹瀝(半杯)

巴戟湯 治冷痺,腳膝疼痛,行步艱難。
巴戟天(二錢) 附子(五分) 五加皮(二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石斛(二錢)甘草(五分) 萆 (一錢) 茯苓(二錢) 防風(一錢) 防己(一錢)薑(三片)

犀角散 治心痺,神情恍惚,恐畏悶亂,不得睡,及語言錯亂。
犀角(一錢) 羚羊角(一錢) 人參(二錢) 沙參(三錢) 防風(一錢)天麻(一錢) 天竺黃(一錢) 茯神(二錢) 升麻(一錢) 獨活(一錢)遠志(一錢) 麥冬(一錢三分) 甘草(一錢) 龍齒(一錢) 丹參(一錢)牛黃(一分) 麝香(一分) 冰片(一分)
研末,每服一錢五分,麥冬湯調服。

人參散 治肝痺,氣逆,胸膈引痛,睡臥多驚,筋脈拘急。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 杜仲(一兩) 棗仁(一兩) 茯神(一兩)五味(一兩) 細辛(一兩) 熟地(一兩) 秦艽(一兩) 羌活(一兩) 丹砂(五錢) 每服一錢,不拘時調服。

溫中法曲丸 治脾痺發咳嘔涎。
法曲(一兩) 麥芽(一兩) 茯苓(一兩) 陳皮(一兩) 濃朴(一兩) 枳實(一兩) 人參(五錢) 附子(五錢) 乾薑(五錢) 當歸(一兩) 甘草(五錢) 細辛(五錢) 桔梗(五錢) 吳萸(三錢) 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紫蘇湯 治肺痺,上氣不下。
紫蘇(一錢) 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桂心(五分) 人參(五分) 白朮(一錢) 甘草(三分) 薑(三片) 棗(二枚)

牛膝酒 治腎痺,複感寒濕。
牛膝(一兩) 秦艽(一兩) 川芎(一兩) 防己(一兩) 茯苓(一兩)官桂(一兩) 獨活(一兩) 丹參(一兩) 麥冬(一兩) 五加皮(四兩)石斛(一兩) 杜仲(一兩) 附子(五錢) 乾薑(五錢) 苡仁(一兩)地骨皮(五錢) 火麻仁(一兩) 好酒一斗,浸三五日,每服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