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三


三消

上消者,肺病也。肺氣焦滿,水源已竭,咽燥煩渴引飲不休,肺火熾盛陰液消亡,當於大隊清潤中,佐以滲濕化痰之品。蓋火盛則痰燥,其消爍之力,皆痰為之助虐也,逢原飲主之。

逢原飲(自製)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南沙參(四錢) 北沙參(三錢) 胡黃連(五分) 石斛(三錢) 玉竹(三錢) 蛤粉(四錢) 貝母(二錢) 茯苓(三錢)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梨汁(半杯沖服)

中消者,胃病也。胃為穀海,又屬燥土,痰入胃中,與火相乘,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於消爍,經所謂除中,言常虛而不能滿也。宜清陽明之熱,潤燥化痰,祛煩養胃湯主之。

祛煩養胃湯(自製)
鮮石斛(五錢) 石膏(四錢) 天花粉(三錢) 南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玉竹(四錢)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甘蔗(三兩煎湯代水)

下消者,腎病也。坎之為象,一陽居於二陰之中。腎陰久虧,孤陽無依,不安其宅,於是飲一溲一,或飲一溲二,夾有濁淋,腿股枯瘦,而病益深矣。急宜培養真陰,少參以清利,烏龍湯主之。

烏龍湯(自製)
元武版(八錢) 生地(六錢) 天冬(二錢) 南沙參(四錢) 蛤粉(四錢)女貞(二錢) 料豆(三錢) 山藥(三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鹽水炒)車前(二錢) 藕(三兩煎湯代水)

附︰消渴門諸方

金匱腎氣丸 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溲一。
地黃(八兩) 萸肉(四兩) 山藥(四兩) 丹皮(三兩) 茯苓(三兩)澤瀉(三兩) 肉桂(一兩) 附子(一兩) 牛膝(三兩) 車前(三兩)
每用五錢,水煎服。

文蛤散 治渴欲飲水不止者。
文蛤 研為末,以沸湯五合,和服一方寸匙。

竹葉黃耆湯 治消渴症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
生地(三錢) 黃耆(二錢) 麥冬(一錢) 當歸(一錢) 川芎(一錢)黃芩(一錢) 甘草(一錢) 白芍(一錢) 人參(一錢) 石膏(三錢) 半夏(一錢) 竹葉(一錢)
淨水煎服。

地黃飲子 治消渴,咽乾,面赤,煩躁。
生地 熟地 人參 黃耆天冬 麥冬 枳殼 石斛 澤瀉 甘草 枇杷葉(各等分)
每服五錢,食遠服。

白朮散 治虛熱而渴。
人參(一兩)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 五味(三錢)柴胡(三錢) 葛根(二兩) 藿香(一兩) 木香(一兩)
研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宣明黃耆湯 治心移熱於肺,為肺消,飲少溲多。
黃耆(三兩) 五味(二兩) 人參(二兩) 麥冬(二兩) 桑皮(二兩) 熟地(一兩五錢) 枸杞(一兩五錢)
研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宣明麥門冬飲子 治心熱移於肺,傳為膈消,胸滿心煩,精神短少。
人參 茯神 麥冬 五味 生地 炙甘草 知母 葛根 花粉(各等分)
每服五錢,加竹葉十四片,水煎服。

易老麥門冬飲子

人參 杞子 茯苓 甘草 五味 麥冬(各等分) 薑水煎服。

豬肚丸 治強中消渴。
黃連(四兩) 粟米(四兩) 花粉(四兩) 茯神(四兩) 知母(二兩)麥冬(二兩) 地黃(四兩) 葛根(二兩)
研細末,將大豬肚一個洗淨,入末藥於內,以麻線縫好,煮極爛,取出藥別研,以豬肚為膏,加煉蜜搗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天門冬丸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飢,手足煩熱,背膊疼悶,小便白濁。
天冬(一兩五錢) 土瓜根(一兩五錢) 栝蔞根(一兩五錢) 熟地(一兩五錢) 知母(一兩五錢) 蓯蓉(一兩五錢) 五味(一兩) 鹿茸(一架) 澤瀉(一兩五錢) 雞內金(三具) 牡蠣(二兩) 苦參(一兩) 桑螵蛸(十枚)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豬腎薺 湯 治消中,小便數。
豬腎(二枚) 薺 (三兩) 黑大豆(二斤) 石膏(三兩) 人參(二兩)茯苓(二兩) 知母(二兩) 葛根(二兩) 黃芩(二兩) 磁石(二兩) 天花粉(二兩) 甘草(二兩)
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下藥,煮至五升,分溫服。

腎瀝散 治腎消發渴,小便數,腰疼痛。
人參(一兩) 遠志(一兩) 綿黃 (一兩) 雞內金(五錢) 桑螵蛸(一兩)澤瀉(一兩) 肉桂心(五錢) 熟地黃(一兩) 白茯苓(一兩) 龍骨(一兩) 當歸(一兩) 麥門冬(一兩) 川芎(一兩) 五味子(五錢) 炙甘草(五錢) 元參(五錢) 磁石(五錢)
研末,用羊腎一對先煎,次入藥五錢,薑五分,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