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一


暑熱濕

四序流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故春為風木,秋為燥金,冬為寒水,各司其令。惟夏則暑熱濕三氣迭乘,合操其柄,此蓋大化循環之運,不期然而然,而亦不得不然也。所謂不期然而然者,何也?天一生水,貞下起元,由水生木,由木生火,至是而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大生廣生,百物蕃阜,此所謂不期然而然者也。所謂不得不然者何也?夏為火令,秋為金令,由夏入秋,乃火下起金,不惟不能相生,而反相克,秋令不幾於或息乎﹗全賴地氣上騰,長夏土旺,由火生土,借土生金,此又大化斡旋之妙用,四序方得流行,生克方不顛倒,所謂不得不然者此也。但暑熱之氣自上而下,濕氣自下而上,人在其中,無時無處不受其熏蒸燔灼,致病已非一端,又況起居不慎,飲食不節,其受病尚可問乎﹗《金匱》有痙濕 之訓,後賢推而廣之,立方愈多,醇駁互見。蓋傷寒有痙病,時邪亦有痙病,而時邪之痙,與傷寒之痙,又複不同。三氣之痙,只須究其致病之由,或由風熱,或由暑熱,或由濕熱,見症治症,直截了當。若牽涉傷寒之痙,較量比例,雖繁稱博引,更令人滋惑矣。且三氣為病,非有沉寒痼冷,如冬月傷寒之比,若拘執太陽篇中之痙病,動輒麻黃、桂枝,何異抱薪救火乎﹗茲特舉症於前,列方於後,以便檢閱。

剛痙

剛痙者,頭痛項強,手足搐逆;甚則角弓反張,發熱無汗,此風熱盛也。熱傷營血,筋脈暴縮,風入經絡,肢節拘攣,風熱合而為病,赤芍連翹散主之。

赤芍連翹散(自製)
赤芍(一錢五分) 連翹(二錢) 葛根(二錢) 花粉(三錢) 豆豉(三錢)防風(一錢) 薄荷(一錢) 獨活(一錢) 甘草(四分) 經霜桑葉(二十張)

柔痙

柔痙者,身體重著,肢節拘攣,有汗而熱。暑熱為天之氣,其來甚速,其去亦甚速。體重筋攣,乃熱邪為濕所留,故有汗而熱不退也,白朮苡仁湯主之。

白朮苡仁湯(自製)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苡仁(八錢) 茯苓(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赤芍(一錢) 薄荷(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花粉(三錢) 甘草(四分) 鮮荷葉(一角)

傷暑

傷暑者,汗多體倦,渴而引飲,心煩脈虛,加味白虎湯主之。

加味白虎湯(自製)
石膏(五錢) 知母(一錢) 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山藥(三錢)麥冬(二錢) 石斛(三錢) 甘草(四分) 粳米(一合煎湯代水)

中暑

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熱口噤,此熱邪內犯君主,黃連滌暑湯主之。

黃連滌暑湯(自製)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梔子(一錢五分) 連翅(一錢五分) 葛根(二錢)茯苓(二錢) 半夏(一錢) 甘草(四分)

傷熱

暑濕氣合,郁為大熱,五心煩躁,坐臥不安,渴飲胸痞,此三氣迭乘,已成燎原之勢,宜急下存陰,三焦通治,三解湯主之。

三解湯(自製)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大黃(四錢) 梔子(一錢五分) 花粉(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半夏(一錢) 茯苓(二錢) 木通(一錢) 澤瀉(一錢五分) 青荷梗(一尺)

傷濕

傷濕者,四肢倦怠,食少胸痞,加味神朮湯主之。

加味神朮湯(自製)
白朮(一錢) 茅朮(一錢) 當歸(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苡仁(四錢) 濃朴(一錢) 砂仁(一錢) 半夏曲(三錢炒) 佩蘭葉(一錢) 川牛膝(一錢五分) 荷葉(一角) 薑(二片)

嘔吐

暑月嘔吐,乃飲食不節,外感不正之氣也,四正散主之。

四正散(自製)
藿香(一錢五分) 茅朮(一錢) 濃朴(一錢) 砂仁(一錢) 茯苓(二錢)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 神曲(三錢) 淡竹茹(八分) 薑汁(兩小匙沖服)

泄瀉

暑月泄瀉,乃貪涼受寒,過食生冷,腸胃受傷所致,和中化濁湯主之。

和中化濁湯(自製)
茅朮(一錢) 濃朴(一錢) 茯苓(二錢) 枳殼(一錢) 青皮(一錢) 砂仁(一錢) 木香(五分) 楂炭(三錢) 車前(二錢) 神曲(三錢) 烏藥(一錢) 荷葉(一角) 煨薑(三片)

霍亂轉筋

暑月受邪,鬱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化逆湯主之。

化逆湯(自製)
黃連(六分) 吳萸(三分) 濃朴(一錢) 青皮(一錢) 藿香(一錢五分) 木瓜(一錢) 木香(五分) 白蔻(六分) 獨活(一錢) 烏藥(一錢) 蒺藜(四錢) 茯苓(二錢) 陰陽水煎服。

發黃

脾經受濕,胃經受熱,郁蒸發黃,加味茵陳湯主之。

加味茵陳湯(自製)
茵陳(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苡仁(一兩) 茅朮(一錢) 濃朴(一錢) 薄荷(一錢) 青皮(一錢) 車前(二錢) 青荷梗(一尺)

淋濁

濕熱內蘊,移於下焦,小溲混濁作痛,牡丹皮湯主之。

牡丹皮湯(自製)
丹皮(二錢) 赤芍(一錢) 木通(一錢) 萆 (二錢) 花粉(二錢)瞿麥(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苡仁(一兩煎湯代水)

虛體夾濕,淋濁不痛,加味三才湯主之。

加味三才湯(自製)
天冬(二錢) 生地(四錢) 沙參(四錢) 丹參(二錢) 柏仁(二錢) 萆 (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車前(二錢) 甘草(四分) 藕(三兩) 苡仁(一兩與藕同煎湯代水)

淋濁

(凡涉傷寒門痙病者不錄。)

海藏神朮湯 治內傷冷凍飲料,外感寒邪,而無汗者。
蒼朮(二兩) 防風(二兩) 甘草(一兩) 蔥白、生薑同煎服。

白朮湯 治內傷冷物,外感風寒,有汗者。
白朮(三兩) 防風(二兩) 甘草(一兩) 每服三錢,加薑三片煎服。

人參瀉肺湯 治肺經積熱,上喘咳嗽,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人參 黃芩 梔子 枳殼 薄荷 甘草 連翹 杏仁 大黃 桑皮 桔梗(各等分) 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服。

天門冬散 治肺壅腦熱鼻乾,大便秘澀。
天冬(八分) 桑皮(八分) 升麻(八分) 大黃(八分) 枳殼(八分)甘草(八分) 荊芥(一錢) 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赤茯苓湯 治膀胱濕熱,小便不通,口苦舌乾,咽喉不利。
赤苓 豬苓 葵子 枳實 瞿麥 木通 黃芩 車前 滑石 甘草(各等分) 加薑三片,煎八分服。

龍腦雞蘇丸 除煩熱郁熱,肺熱咳嗽,吐血鼻衄,消渴驚悸,膈熱口瘡,清心明目。
薄荷(一兩六錢) 生地(六錢) 麥冬(四錢) 蒲黃(二錢) 阿膠(二錢) 黃耆(一錢) 人參(二錢) 木通(二錢) 甘草(一錢) 銀柴胡(一錢)
共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利膈散 治脾肺大熱,虛煩上壅,咽喉生瘡。
薄荷 荊芥 防風 桔梗 人參 牛蒡子 甘草(各一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沸湯點服。

地黃煎 治熱積。
地黃(一斤) 茯神(四兩) 知母(四兩) 玉竹(四兩) 花粉(四兩)麥冬(四兩) 人參(二兩) 石膏(八兩) 地骨皮(四兩)
共研末,加白蜜、竹瀝、薑汁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碧雪 治一切積熱,咽喉口舌生瘡,心中煩躁,及天行時熱,發強昏憒。
芒硝 朴硝 硝石 馬牙硝 青黛 石膏 寒水石(水飛) 甘草(各等分) 先將甘草煎湯二升,去渣,入諸藥,再煎,用柳木棍不住手攪,令硝溶得所,再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冷,凝結成霜,研為細末。每用少許,含化津咽,不拘時候。如咽喉壅閉,吹藥入喉中,即愈。

麻黃杏子薏苡甘草湯 治一身盡痛,日晡發熱,此傷於汗出當風,風濕為病也。
麻黃(四兩) 甘草(一兩) 苡仁(半斤) 杏仁(七十粒) 每服四錢,煎八分,有微汗,避風。

防己黃耆湯 治風濕相乘,身重,汗出惡風。
防己(一兩) 甘草(五錢) 白朮(七錢) 黃耆(一兩二錢) 共銼細,每用五錢,大棗一枚,薑三片,水煎八分服。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水。暖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令微汗。

和劑五積散 治感冒寒邪,頭疼身痛,項背拘急,惡寒嘔吐,內傷生冷,及寒濕客於經絡。
白芷(三兩) 茯苓(三兩) 半夏(三兩) 當歸(三兩) 川芎(三兩) 甘草(三兩) 肉桂(三兩) 白芍(三兩) 枳殼(六兩) 麻黃(六兩) 陳皮(六兩) 桔梗(十二兩) 濃朴(四兩) 乾薑(四兩) 蒼朮(四兩) 每服四錢,加薑三片,蔥白三根,煎七分,熱服。

活人敗毒散 治瘟疫風濕風痰,頭痛目眩,憎寒惡熱,山嵐瘴氣。
羌活(一兩) 獨活(一兩) 前胡(一兩) 柴胡(一兩) 茯苓(一兩) 枳殼(一兩) 桔梗(一兩) 人參(一兩) 甘草(五錢) 共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加薑三片,煎七分,溫服。

清熱滲濕湯 治熱濕郁蒸,煩熱食少,神倦。
黃柏(二錢鹽水炒) 黃連(五分) 茯苓(二錢五分) 澤瀉(二錢) 蒼朮(二錢五分)白朮(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水二鐘,煎八分服。

二朮四苓湯 治諸濕腫滿,一身盡痛,發熱煩悶,二便不利。
白朮 蒼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黃芩 羌活 芍藥 梔子 甘草(各等分) 加薑三片,燈芯一撮,煎服。

羌活勝濕湯 治脊痛項強,腰如折,項如拔,上沖頭痛。
羌活(一錢) 獨活(一錢) 本(一錢五分) 防風(一錢五分) 蔓荊子(一錢)川芎(八分) 甘草(四分) 水煎八分,溫服。

除濕湯 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酸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澀或利。
半夏曲(二錢) 濃朴(二錢) 蒼朮(二錢) 藿香葉(一兩) 陳皮(一兩)甘草(七錢)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
每服四錢,加薑三片,棗二枚煎。

人參白虎湯 治傷暑汗多而渴。
知母(六錢) 石膏(一斤) 甘草(二兩) 粳米(一合) 人參(三兩)
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渣,溫服一升。

清暑益氣湯 治傷暑,四肢倦怠,胸滿氣促,肢節疼,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痞脹,小便黃數,大便溏泄,口渴,不思飲食,自汗,體重。
人參(一錢) 黃耆(一錢) 升麻(一錢) 蒼朮(一錢) 白朮(五分)神曲(五分) 陳皮(三分) 炙甘草(三分) 黃柏(三分) 麥冬(三分)當歸(三分) 干葛(三分) 澤瀉(三分) 青皮(三分) 五味子(三分)水煎服。

生脈散 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乾作渴,汗出不止。
人參 麥冬 五味子(各等分) 水煎服。

竹葉石膏湯 治暑熱煩躁。
石膏(一兩) 半夏(二錢) 人參(三錢) 麥冬(三錢) 甘草(二錢)竹葉(二十張) 加薑三片,煎服。

香薷飲 治一切暑熱腹痛,或霍亂吐瀉、煩心等症。
香薷(一斤) 濃朴(八兩) 白扁豆(八兩) 水煎服。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去扁豆,加黃連,名黃連香薷飲。

十味香薷飲 治伏暑,身體倦怠,神昏,頭重,吐利。
香薷 人參 陳皮 白朮 茯苓 黃耆 木瓜 濃朴 扁豆 甘草(各五錢) 每用一兩,水煎服。

桂苓甘露飲 治伏暑發渴,脈虛,水逆。
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白朮(一兩) 石膏(一兩) 滑石(四兩)寒水石(一兩) 豬苓(五錢) 人參(一兩) 甘草(一兩) 干葛(一兩)木香(一兩) 藿香(一兩) 肉桂(五錢) 每服三錢,溫湯調下。

五苓散 治暑濕為病,發熱頭痛,煩躁而渴。
白朮(一兩五錢) 茯苓(一兩五錢) 豬苓(一兩五錢) 桂枝(一兩) 澤瀉(二兩五錢)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

三黃石膏湯 治濕火熾盛。
黃連(五分) 黃芩(一錢) 黃柏(一錢) 石膏(三錢) 元參(一錢)山梔(一錢) 知母(一錢五分) 甘草(七分) 水煎服。

蒼朮白虎湯 治煩渴汗多,舌苔白膩。
蒼朮(二錢) 石膏(五錢) 知母(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煎服。

六和湯 治心脾不調,氣不升降,霍亂吐瀉,寒熱交作,冒暑伏熱,煩悶成痢。
香薷(三錢) 砂仁(五分) 半夏(五分) 杏仁(五分) 人參(五分) 甘草(五分) 赤苓(二錢) 藿香(一錢) 扁豆(二錢) 濃朴(一錢) 木瓜(一錢) 紅棗(五枚) 薑(三片)

消暑丸 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利。
半夏(一斤) 甘草(八兩) 茯苓(八兩) 薑湯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地榆散 治中暑,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並治煩躁,口苦舌乾,頭痛惡心,不思飲食,及血痢。
地榆 赤芍 黃連 青皮(各等分) 每服三錢,水煎服。

大順散 治冒暑伏寒,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
甘草 乾薑 杏仁 桂枝(各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三錢,湯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