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二十三

明 董宿

咳逆門(附論)

《內經》云︰歲金太過咳逆,金郁之發咳逆,少陰二氣咳逆。《活人書》云︰咳逆,仲景所謂噦是也。胃寒所生,傷寒本虛,攻其熱必噦。《難知》云︰夫咳逆証,《活人》斷為噦逆,其說似是而非。蓋噦者乾嘔也,若有物直出,則為吐也,物旋出則為嘔也,嘔無物出則為噦也。咳逆者,或水漬於肺,而心下痞,或連續不已而氣逆,或喜笑過多而氣噎,或咽飲而錯喉而氣搶,或急食乾物而氣塞,皆能作咳逆之聲,連續不絕,俗謂之吃忒是也。大抵咳逆者,不順之義;吃忒者,差錯之義,二者皆氣不得下,為火熱托之而使上,至咽喉中噎而止也。人或以紙按鼻,嚏而止,或詐冤盜賊,因恐而止,或鼻熱聞食香而止,皆抑之駭之而使氣下也。《千金》以咳逆上氣者為病肺,脈散者死,是心火刑於肺金也。《格致余論》云︰吃病氣逆也,氣自臍下直沖,上出於口,而作聲之名也。書曰︰火炎上,東垣謂火與元氣不兩立,又謂元氣之賊,古方悉以胃弱言之,而不及火,且以丁香柿蒂竹茹陳皮等劑治之,未審孰為降火,孰為補虛。人之陰氣,依胃而養,胃土傷損,則木氣侮之矣,此土敗木賊也。陰為火所乘,不得內守,木挾相火乘之,故直沖清道而上。言胃弱者,陰弱也,虛之甚也,病患見此,以為危証,然亦有實者,今以治驗略言之。有一弱人,暑月因大飢大怒,得滯下疾,渴飲蜜水,滯下緩而吃作,倦甚,知其因下久而陰火盛,以人參白朮煎湯,調益原散與之,數日而止。又有一膏粱老人,久喘病而作止不常,新秋患滯下,食大減,至五七日後,吃作脈大,眾以為難,以形瘦觀之,尚可以人參白朮湯下大補丸以補血,不數日獲安。

此二人虛之為也,又一女子,性躁味濃,暑月因大怒而吃作,每作則舉身跳動,神昏不知,問之乃暴病,視其形氣俱實,遂以人參蘆煎湯飲一碗,大吐頑痰數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此曝怒氣上,肝主怒,肺主氣。經曰︰怒則氣逆。因怒逆肝木,乘火侮肺,故吃大作而神昏,參蘆善吐,痰盡氣降而火衰,金氣複位,胃氣得和而解矣。《難知》云︰《活人》以咳逆為噦,謂可下之,宜調胃承氣湯,是邪氣在胃,故斷之為噦,是則然矣。抑不思咳逆者,是足陽明失下,傳手太陰,活人但言其火之本,不言其火之標,炎上至極高之分而咳逆也。

合而觀之,噦與咳逆,同一熱也;分而言之,噦為本為膽,為胃為中,咳逆為標為心,為肺為上。若標病應見,止當治標,不必名噦,若言作噦,使後人只見膽胃本,而不見心肺標也。《三因》云︰咳逆之病,古人以為噦耳。多因吐利之後,胃中虛寒,遂成此疾。亦有胃中虛,膈上熱,噦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者。大抵傷寒久病後,老人虛人及婦人產後,多有此証者,皆病深之候也。亦有噦而心下痞悸者,有痰水所謂別無惡候者也。丹溪云︰吃病者,氣逆也。氣自臍下直沖,上出於口而作聲也。書曰︰火炎上。《內經》曰︰諸逆沖上,皆屬於心。朱奉議首論熱降,而以下豈無超穎之士,而極言者,孰不謂之熱而有此乎?至於海藏,深發前人所未發,故猶有陰証發之說,但形証少瘥耳。大抵治法,虛則補之,補中須分寒熱,或因汗吐下誤服寒涼過劑,當以溫而補之。如脾胃陰虛,火逆沖上,當以平而補之。挾熱者涼而補之,若夫實者,如傷寒失下,地道不通,因而咳逆,當以下之。如痰飲停蓄心下,曝怒氣逆痰厥,此等必形氣俱實,別無惡候,皆當隨其邪之所在,而涌之泄之,清之利之也。諸論具詳,皆前人所述,學人當守規矩以治之。

咳逆通治方

治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咳逆。

橘皮(三錢) 竹茹(二錢) 人參(二錢) 甘草(一錢,炙)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三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胃膈痞滿咳逆。

柿蒂(五錢) 丁香(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一盅,不拘時服。


治噦欲死。

半夏(湯泡,六錢) 生薑(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分作二服,不拘時服。


治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痛悶,進飲食。調和五臟。

辣桂 乾生薑(各二錢半) 半夏(湯泡七次) 茯苓(去皮,各一兩) 白朮 陳皮(去白) 澤瀉(以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病在中,不拘時服。一方用黃柏黃連各半兩,水丸服效。


治傷寒熱証,咳逆嘔噦。

方見傷寒門(加柿蒂煎服。)


其法於患人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處,如婦人即屈乳頭,下乳頭齊處是穴。

灸之,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壯,男左女右,只灸一處,火到肌即瘥,如不瘥不可治也。其穴當取乳下骨間,動脈處是穴。


治吐利及病後,胃中虛寒咳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 柿蒂 人參 茯苓 橘皮 良薑(炒) 半夏(以上各一兩) 生薑(一兩半) 甘草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或用此藥調蘇合香丸服之,亦妙。

治久患咳噫,連咳四五十聲者
上用生薑自然汁半合,入蜜一匙,同煎令熟,不拘時溫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上用黑豆二合,炒熱內於瓶中,以熱醋沃之,紙封,開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氣,入咽喉中,即定。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 乾薑 通草 桂心 人參 甘草(各等分。)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六分,溫服,日三服。


止咳逆。

羌活 附子(炮,去皮臍) 茴香(炒,各半兩) 木香 丁香 乾薑(炮,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七分盞,鹽少許,煎數沸,空心服,一方無丁香,一方用丁香,不用木香。


治咳逆噎汗。

丁香 柿蒂(各一錢) 良薑 甘草(炙,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熱湯乘熱點服。


治諸種吃噫,嘔逆痰涎。

丁香 柿蒂 青皮 陳皮(各一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
上以鹿髓和熱酒服之良。


草豆蔻(去皮) 益智(去皮,各一兩) 乾柿蒂(二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上以蘇合香丸,用丁香柿蒂煎湯化下。噫逆即咳逆也,乃胃寒所致,良薑為要藥,人參白茯苓佐之,蓋良薑能溫胃,能解散胃中風邪。


治咳逆不止。
上用乾柿蒂十五枚為末,用水一盞,加白鹽梅少許,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


治噫氣咳逆,亦治傷寒咳逆,日夜不定。

篳澄茄 良薑(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呷之。


橘皮(三兩,湯浸,去穰,銼) 枳殼(一兩,去穰,麩炒。)
上銼碎,以水一升,煎至五合,去滓,通熱頓服。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乾,微炒)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咳逆服藥無效者。

硫黃 乳香
上各等分為末,用酒煎 急令患人嗅之。


雄黃(二錢)
上為末,用酒一盞,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熱氣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