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卷之八

明 董宿

火門(附論)

《內經》曰︰六氣所入,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惟火游行其間,能貫通發上下之病者多乎。動而為病者,惟火也。《病機》論云︰五火為病,內格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諸熱瞀瘈瘲,皆屬於火。熱氣甚則濁亂昏昧也,經所謂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瘈瘲,故俗謂之搐是也。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禁栗驚惑,如喪神守,悸動怔忡,皆熱之內作,故治當以製火之劑,其神守血,榮自愈也。諸逆沖上,皆屬於火沖攻也。火氣炎上故嘔,涌溢食而不下也。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胃實則四肢實,而能登高也,故四肢者諸陽之本,經所謂陰不勝陽,則脈流薄,疾病乃狂。是以陽勝則使妄言罵詈,不避親疏,神明之亂也。治之以補陰瀉陽,奪其食則病已。諸証皆屬於火,然火也,其中有君相二火之名焉,是以丹溪云︰君火人火也,相火天火也,火內而外陽主乎動者,五行之中惟火有二,雖然尤不止於是也,故凡動皆屬於火。以名而言,形質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火。主生物故恆於動,人有此生,亦恆於動。其有所恆於動者,皆相火助之為也。見於天者,出於龍雷之氣,出於海者,則水之氣也,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屬木,而腎屬水也,膽者肝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心胞絡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河間深察《內經》之意,言之諸病,喘嘔吐酸,暴注下迫轉筋,小便混濁,腹脹大鼓,癰疽瘍疹,瘤氣結核頰下,霍亂瞀悶,郁腫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閉,身熱惡寒,戰栗驚惑,悲笑譫妄,衄篾血污,此皆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所為也。若腎瘈瘲暴喑,冒昧躁擾,狂越罵詈驚駭, 腫疼酸,氣逆上沖,禁栗如喪神守,瘡瘍喉痺,耳鳴及聾,嘔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 瘈瘲,暴病暴死,此皆少陽相火之熱,乃心胞絡三焦之氣所為也。君火之氣,經以暑與熱言之,相火之氣,經以言之,其暴悍酷烈,有甚於君火者也。相火易起五 性,厥陽之火相扇,則妄動矣。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陰,陰虛則病,陰熱則死,東垣謂相火為元氣之賊也。又曰相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曰然則如之何,可使無勝無負乎?曰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萬事出,五者之性,為物所感,不能不動,動者即《內經》五火也,古人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以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焉。

此善處乎火者,人心聽命于道心,而又能主之,以靜比五火,寂然不動,而相火者,惟有裨造化而為生生不息之運用,何賊之有?曰謂相火之外,又臟腑厥陽之火,此經所謂一水不勝二火之大,出於天造厥陽,此經所謂一水不勝五火之大,出於人焉,所謂五臟各有火,夫五志激之,其火隨起。蓋大怒則火動,此皆少陰君火之熱,乃真心小腸之氣所為也。若大怒則火起於肝,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悲哀動中則火起於肺,心火自焚則死矣。且火出於臟腑,為病之狀曰諸風掉眩,屬於肝火之動也。諸氣 郁病痿,屬於肺火之升也。諸濕腫滿,屬於脾火之勝,此皆相火。少陽相火之熱,乃心胞絡三焦之氣所為也,故為諸病,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火之用。若少陽病,內為瘈瘲,太陽病時眩仆,少陰病瞀暴喑郁,冒不知人,諸熱瞀瘈瘲以屬火,少陽惡寒鼓栗,膽病振寒,少陰病洒淅寒振栗,厥陰病洒淅振寒。

若諸振鼓栗,如喪神守,皆屬火也。《原病式》曰︰五臟之志,過度則勞傷本臟,凡五志所傷皆熱也。所謂陽動陰靜,則清平也。是故上善若水,下愚若火。若卒暴僵仆,多因五志七情過度而卒病也,故喜為心火之志,病笑者火之甚也,五志過極,皆為火也。王太仆云︰君相二火,為治之法。夫病微少者,猶人火也,遇草而焰,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逆其性氣,折之攻之。病之太甚,猶龍火也,故經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若去五臟六腑之火,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藥瀉脾火,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石膏瀉胃火,柴胡瀉三焦火,黃芩佐之,柴胡瀉肝火,須黃連佐之,膽經亦然,黃柏瀉膀胱火,又曰龍火,膀胱水府之火故也。東垣又言︰相火主足太陽少陰之經,治以炒黃柏,取其味苦,能瀉水中之火也,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耳。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治當甘溫之劑除之,如黃 人參甘草之屬。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病,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病,而以鹹冷之劑折之,如大黃朴硝之屬。若腎水受傷,其陰失守,無根之火,為虛炎之病,而以甘水之劑製之,如生地黃玄參之屬。若有腎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而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若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為火鬱之病,而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干葛柴胡防風之屬。醫者若不明此,而治火病為難,且前人備述其詳,全在臨病處方,庶免實實虛虛之禍也。

火証通治方

大黃(二錢) 連翹(四錢) 黃芩 薄荷 山梔子 朴硝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入蜜一匙,竹葉十片,煎至三五沸,去渣,溫服,不以時候。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梔子(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大黃 當歸 芍藥 荊芥 麻黃 甘草(各一錢半) 白朮(三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薄荷少許,煎至一盅,去渣,不拘時溫服。


大黃 瞿麥 蓄 車前子 木通 山梔子 甘草(各一錢) 滑石(二錢) 加木香(加
上作一服,水二盅,燈心二十莖,煎至一盅,不拘時溫服。


大黃 黃芩 黃柏(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又方去黃芩用黃連。


芍藥 黃柏(去皮,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食前。


黃連 黃柏 黃芩 大黃(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新水下。加梔子減大黃,名梔子金花丸。


大黃 赤芍藥 當歸 甘草(炒,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溫服。


即涼膈散加黃連半兩。


犀角(鎊) 黃連 大黃 芍藥 甘草(各二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溫服,無時。


治心經蓄熱,夏至則甚。

黃連(二兩) 木通(一兩半)
上為末,用生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用燈心湯下,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