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齋遺書 卷五

古方解

十全大補湯‧八珍湯

二方皆陰陽並用之方也,然其間有輕重之別,在乎分量之多寡以別之。如損處重在陽,則血藥多用,氣藥次之;重在陰,則氣藥多用,血藥次之。血為陰,氣為陽,盈虛消息之理,後至者成功也。伊芳尹十全大補湯,用四君以補氣,加木香不使上焦氣滯也;用四物以補血,加沉香不使下焦氣滯也。蓋上古氣血俱濃,故用二香,補而兼之以行。若叔季之人,氣血俱虛,故東垣以黃耆代木香,兼益上焦之氣,以肉桂代沉香,溫暖陰血,血得溫而生,氣得溫而長。經云︰虛者十補勿一泄。此類是矣。

歸脾湯

歸脾,味味皆滯,故用木香以疏肝,肝疏得歸身、棗仁,肝血潤矣。肝血能潤,則脾血能藏,脾既能藏,而後能為胃行其津液,使周身皆利也。蓋參、耆、朮、草之補脾,當歸之補肝,茯神、棗仁、遠志之補心,各守一經,性皆滯礙,得木香之疏通,破上焦之滯,醒動脾氣,而後脾能淫氣於心,心始生血,散精於肝,肝始藏血,心肝既足,而後脾得以統血,血足則火不郁,三焦通達而無捍格之患矣。今之用歸脾而去木香者,能不為之慨嘆哉﹗

補中益氣湯

補中者,補中氣也。參、耆、朮、草所以補脾,五行相製則生化,廣皮以疏肝氣,歸身以養肝血,清氣升則陰陽皆長,故用柴胡、升麻以升提清氣,清氣既升則陽生,陽生而陰自長矣

四君子湯

四君子陽中之陰,肺、脾二經藥也。人參補氣治裡虛;白朮行中焦之濕;茯苓瀉膀胱隱伏之火,止瀉補脾;甘草健脾和中,退虛火,解諸毒,得黃 則補肺,得當歸則補血,得山藥則補脾陰,得炮薑則溫中,得丁香則溫胃,得陳曲則去胃中陳腐之氣,得木香、砂仁則醒脾氣,加地黃之沉寒則治丹田火起,加白芍則補脾陰,瀉土中之木,治木乘土位。

四物湯

四物湯治血之有餘,不治血之不足。蓋血之有餘者,溢而不歸經,則用川芎上行巔頂,下至九泉以行血,當歸引血歸經,二味走而不守;用白芍之酸以斂之,地黃直達丹田,二味守而不走,使血安於其位也。若血不足而但用四物,則孤陰不長,難以奏功,故必以四君為主,令陽生陰長可也。

溫肺湯

溫肺湯,所以令金浮而水升也。細辛、五味、肉桂皆所以溫腎,腎水溫暖則氣上行,所謂雲從地起也。氣即水中之金,是金浮也。上行之氣,熏蒸於肺而為津液,津液屬水,是水升也,所謂水從天降也。又溫肺湯有木沉而火降之妙,溫肺則金旺,金旺則能平木,木有所畏,收斂下行,是謂木沉。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則火亦在上,木沉則火自降,火降在下,而腎

保元湯

黃耆,有汗,用蜜炙,胃虛,米泔水浸炒,表惡寒,酒拌炒,嘈雜,人乳拌製。表虛多,葛根,久病熱不退去表藥,只用保元。血虛加當歸,脾虛加白朮,渴加麥冬、五味,虛煩不眠加棗仁,小水不利加牛膝、白茯苓,心神不安加茯神、遠志、棗仁,退火重用參、耆,虛而火動少加黃柏,小便不通或赤加香附,腰痛加杜仲,惡寒加肉桂,惡心加炮薑,自汗虛寒加附子,腹脹恐成中滿加附子、炮薑、肉桂、吳茱萸、青皮、枳殼之類,脈虛浮有濕加羌活、防風、茯苓。人無氣不生,而氣又多患其不足。凡去病之藥,病去即止,不可多服,多服能泄真氣。保元湯能補血中之氣,故曰保元,言以此保血中之元氣也。人稟天地之氣以生,負陰抱陽,陽不可令陷於陰分,當使胃有春夏發生之氣,不可使有秋冬肅殺之氣。故宜大升、大降,使清陽發腠理,濁陰歸五臟,如天之包乎地外,而周行不息。假如天之元氣不足,而常陷於濁陰,則地亦無生生之意矣。故天氣升則地氣長,而後 和合,霖雨時降,滋生萬物,萬物各得其所也。人生全賴此一腔之氣,而氣又以血為依,胃乃生血之原,若元氣不足,陷於陰分,則血不生長,化而為火,變異無常,漸趨死路,而曾莫知其故,亦可憫矣。

夫人身上體屬陽,下體屬陰,上陽不生,則陰氣絕矣。上古聖人,與天地合德,深悟生生不息之機,故其用藥大升、大降,以法天之陽氣上升,地之陰氣不絕,陰陽二氣升降互施,則氣血散布於四肢,何病之有?倘陽不升,則血凝滯,諸病生焉。醫者,當體聖人生發之心,不可使氣血有偏。聖人妙法亦不過能體升、降、浮、沉之法耳﹗

古今名方錄要

保元湯 人參 黃耆 甘草(炙)

四君子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異功散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陳皮

六君子湯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陳皮 半夏

益黃散 人參 黃耆 白芍 甘草(生) 陳皮 川連

參苓白朮散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炙) 山藥 薏苡仁 扁豆 蓮肉 桔梗 砂仁 共為末。

理中湯丸 人參 白朮 甘草(炙) 炮薑 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補中益氣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炙) 歸身 廣皮 柴胡 升麻 生薑 大棗

歸脾湯 人參 黃耆 白朮 甘草 歸身 茯神 棗仁 遠志 木香 龍眼

參附湯 人參 附子

參朮湯 人參 黃耆 蒼朮 炙甘草 歸身 陳皮 青皮 神曲 柴胡 升麻 黃柏

養胃湯 人參 蒼朮 甘草(生) 半夏 橘紅 藿香 白茯苓 草果 濃朴 烏梅 生薑

溫肺湯 細辛 五味子 肉桂 炮薑 甘草(炙) 白茯苓 白芍 半夏

四逆湯 川附子 炮薑 甘草(炙)

四苓散 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 加肉桂名五苓散。

平胃散 蒼朮 陳皮 甘草 濃朴

胃苓湯 蒼朮 陳皮 甘草 濃朴 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二陳湯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薑汁

溫膽湯 半夏 枳實 陳皮 甘草 竹茹 生薑

半夏茯苓湯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砂仁

竹茹湯 半夏 甘草 干葛 竹茹 生薑 大棗

正氣湯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 藿香 白芷 紫蘇 桔梗 濃朴 大腹皮 生薑

枳朮丸 白朮(一兩) 枳實(一兩) 蒸飯搗為丸。

和中散 炮薑(四兩) 肉桂(二兩) 吳茱萸(二兩) 共為末。

小青龍湯 麻黃 桂枝 細辛 炮薑 半夏 甘草 白芍 五味子

四聖丸散 白朮(四兩) 陳皮(五錢) 川連(五錢) 以神曲糊丸。

四仙湯 熟地黃 白芍 歸身 甘草 大棗

耆歸湯 黃耆 歸身

生脈散 人參 麥門冬 五味子

芎歸湯 川芎 歸身 白芍 百合 荊芥

四物湯 川芎 歸身 白芍 生地黃

六味丸、湯 生地黃 丹皮 山茱萸 白茯苓 澤瀉 山藥

六味加五味子,名都氣丸;六味加肉桂,名七味湯、丸;六味加肉桂、附子,名八味湯,丸;六味加人參、附子,名腎氣湯、丸;六味加五味子、麥門冬,名涼八味湯、丸;六味加肉桂、附子、磁石、五味子,名十味湯、丸。

黃耆建中湯 黃耆 白芍 甘草 川桂枝 生薑 大棗 飴糖 去黃耆名小建中湯。

芎歸芍藥湯 川芎 歸身 白芍 白茯苓 白朮 澤瀉

六黃湯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耆 黃柏 黃芩 黃連 歸身

當歸地黃湯 歸身 生地黃 川芎 白芍 本 防風 白芷 細辛

導赤散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赤茯苓 竹葉

大補陰丸 熟地黃 黃柏 知母 白芍 龜板 陳皮 牛膝 鎖陽 當歸 虎骨 煮羊肉為丸。冬

安神丸 辰砂(五錢)川黃連(六錢)甘草(五分)生地黃(一錢五分)歸身(一錢五分)搗飯

安胎飲 川芎 歸身 白芍 熟地黃 甘草 白茯苓 黃耆 白朮 半夏 地榆 阿膠 生薑

黃芩芍藥湯 白芍 黃芩 甘草 生薑 大棗

八珍湯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川芎 歸身 芍藥 生地黃 加黃耆、肉桂,名十全大補

虎潛丸 虎骨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歸身 川烏頭 生地黃 白芍 黃耆 杞子 人參 杜仲 牛膝 煉蜜為丸。

清心蓮子飲 黃芩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 甘草 石蓮子 白茯苓 黃耆 柴胡 人參

漏蘆散 漏蘆 歸身 牛膝 桂心 地龍 防風 羌活 白芷 甜瓜子 沒藥 虎骨 龜板

小續命湯 人參 麻黃 黃芩 白芍 防己 川芎 杏仁 甘草 肉桂 附子 防風

戊己丸 川連 吳茱萸 白芍 神曲糊為丸。

四神丸 肉果(二兩) 補骨脂(四兩) 五味子(二兩) 吳茱萸(一兩) 薑汁煮棗肉,拌搗為丸。

燒針丸 朱砂(一兩) 枯礬(五錢) 共為末,棗肉和丸,如圓眼大。臨用用針插定,入燈火燒存

香連丸 木香 川連 飯搗為丸。

桂枝湯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薑 大棗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人參 甘草 半夏 生薑 大棗

升陽散火湯 防風 甘草 升麻 葛根 獨活 白芍 薑活 人參 柴胡

麻黃湯 麻黃 桂枝 甘草 杏仁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川芎 細辛 防風 續斷 杜仲 牛膝 秦艽 白茯苓 白芍 桂心

消毒飲 荊芥 甘草 防風 牛蒡子

升麻葛根湯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生薑

火鬱湯 升麻 葛根 柴胡 防風 芍藥 甘草 蔥白

逍遙散 柴胡 白芍 歸身 廣皮 甘草 黑山梔 丹皮 白朮 白茯苓 薑汁

茯苓補心湯 前胡(三分) 紫蘇(二分) 桔梗(二分) 葛根(二分) 白茯苓(二錢) 半夏(六分) 廣皮(五分) 甘草(三分) 川芎(三分) 白芍(二錢) 歸身(六分) 生地黃(六分) 人參(四分) 枳殼(四分) 生薑(二分) 大棗(二枚)

人參敗毒散 赤茯苓 甘草 前胡 桔梗 枳殼 人參 柴胡 川芎 羌活 獨活 薄荷 生薑 大棗

三黃丸 黃連 黃芩 黃柏

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益元散 滑石 甘草 辰砂 共為末。

小承氣湯 大黃 濃朴 枳實

大承氣湯 大黃 芒硝 濃朴 枳實

調胃承氣湯 大黃 芒硝 甘草

桃仁承氣湯 大黃 芒硝 甘草 桃仁

大陷胸湯 大黃 芒硝 甘遂

大柴胡湯 柴胡 半夏 白茯苓 大黃 枳實 黃芩 甘草 生薑 大棗

涼膈散 大黃 朴硝 甘草 連翹 山梔(生) 黃芩 薄荷 竹葉

五積散 白芷 桔梗 歸身 陳皮 川芎 甘草 白茯苓 枳殼 半夏 麻黃 肉桂 濃朴 朴

附︰新方數則

和中丸 廣皮(四兩) 白朮(三兩) 肉桂(三錢) 薏苡仁(二兩) 川椒(三錢) 澤瀉(一兩) 白茯苓(二兩) 砂仁(二兩) 車前子(一兩) 炮薑(五錢) 水法為丸。

沉香丸 白朮(二兩) 歸身(二兩) 白蒺藜(八兩) 白茯苓(二兩) 砂仁(二兩) 香附(四兩) 白芍(三兩) 廣皮(一兩) 甘草(二兩) 烏藥(四兩) 水泛為丸。

鎮心丸 人參(二錢) 黑豆(五錢) 青黛(一錢) 茯神(二錢) 甘草(二錢) 山藥(二錢) 僵蠶(四錢) 辰砂(一兩) 冰片(一分) 蜜煉為丸,辰砂為衣。

起脾丸 人參(一兩) 黃耆(一兩) 山藥(二兩) 甘草(二錢) 益智(二錢) 蜜煉為丸。

平驚丸 炮薑(二錢) 肉桂(三錢) 白芍(一兩) 茯神(一兩) 遠志(三錢) 甘草(四錢) 鐵衣(一兩) 蜜煉為丸。

補肝丸 海螵蛸(四錢) 杞子(四兩) 歸身(一兩) 杜仲(四兩) 香附(二兩,醋炒) 水法為丸

真陰丹 用初經紅鉛,先以水浸三宿,以土丸之。入火炮之,久則色白,用文武火煉三日夜,複以水浸之,夜露三宿,再以火煉則紫色現,日中晒之,又火煉三晝夜,則黃色如珠。凡煉此丹,白則穢盡,黃則毒盡,所謂九還成丹,乃天地之真元,陰中之至陽也。凡陰陽脫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