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第四十九講  消食藥:萊菔子、雞內金、雞矢藤 驅蟲藥概述 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萊菔子

下面介紹另一味消食藥,萊菔子。萊菔子就是疏菜當中蘿蔔的成熟的種子,不管蘿蔔的表皮是什麼顏色?有白的、有綠的,或紫色的,成熟的種子都可以。大家注意蘿蔔就是一般所說的白蘿蔔,不是胡蘿蔔,作疏菜吃的那種,種子是那種不規則的類似於圓球狀的,直徑可能二三毫米那樣大的一個成熟的種子。

萊菔子作為一個消食藥,功效也是消食化積。這個藥作為消食藥,它什麼消化酶都沒有。現在發現它主要是增強胃腸的運動,有利於飲食的消化。從這個角度來講,它也是什麼飲食積滯都是可以用的,而且作用還比較的強。這個藥物作為消食藥的最大的優點,它兼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它既能幫助飲食的消化,又能夠消除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脘腹脹滿。一般的飲食積滯,都會有脾胃的氣機阻滯,脘腹脹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萊菔子,凡是飲食積滯證,它都可以使用。因為它兩者兼顧,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優勢。另外,這個藥在消食藥當中,臨床醫家認為它不足的地方是,因為它是一個行氣藥,就有耗氣的作用,而且耗氣還比較明顯,如果過用,容易耗傷正氣,耗傷脾胃之氣。從理論上來講,它主要是用於飲食積滯的實證,由於脾虛,消化功能降低,就不能很好的腐熟食物、不能很好的運化水穀精微,這樣的患者他出現的飲食積滯就不是很適合,所以它主要用於實證。虛證引起的容易進一步的耗傷正氣,但是由虛證引起的同樣有氣滯脹滿,它在這裡面也有比較好的針對性,所以就通過配伍來解決這個矛盾。實際上它不分虛實,都在使用。只不過對於實證,它主要配伍的是消食行氣藥;對於虛證,它主要配伍的是補脾的藥,補氣健脾,它配伍人參、黨參、白朮這一類的藥,同樣可以用,對虛證它並不完全忌用,這樣子實際上是一種攻補兼施的方法。萊菔子實際上也是廣泛用於飲食積滯,只不過同學們要把握它的一個特徵,就是與它的兼有功效有關,它能夠行氣消脹,最適合於飲食積滯而兼有氣滯脹滿者,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如果單獨地用它的行氣功效,它止痛作用不明顯,主要在消脹,而且主要是在中焦脾胃,當然大腸有的也可以用。比如說氣滯後重也有用萊菔子的,但更多是用於脾胃的。脾胃其他原因,不是飲食積滯,其他原因引起的腹部脹滿、胃脘脹滿也可以用。比如說在一度有的治療那種腸梗阻的那種脹滿,比如說在承氣湯這一類方裡面,重用萊菔子,也是為了用它來行氣消脹,也就說其他原因引起的脘腹脹滿,它同樣可以作為普通的一個行氣消脹藥來使用。

另外,這個藥祛痰,用於咳喘痰多。最有名的就是三子養親湯。三種種子類的藥材,治療老年性的咳喘痰多,其中的一子就是萊菔子。不管寒熱虛實,作相應的配伍。

只是在用法上要注意,萊菔子作為一個祛痰的藥,一般應當生用。因為生用的時候,萊菔子可以引起輕微的噁心,噁心剛好有利於祛痰,今後大家學西藥的《藥理學》,噁心性的祛痰藥它反射性的引起呼吸道的分泌增加,呼吸道的痰濁就容易咯出。作為一個消食藥,它比較適合於炒用。炒用沒有這種引起輕微噁心的不良反應,而且消食的作用也會增強。所以在用法裡面,就談到了這樣一點,生用和炒用。

另外,在使用注意當中,談到了人參和萊菔子的相惡的一些傳統的說法。嚴格地講,應該在人參的使用注意當中提。如果人參用於益氣救脫的這樣一些急重的氣虛證,不宜和萊菔子使用。在萊菔子下面用不著強調不能和人參同用,因為用萊菔子來治療脾虛的飲食積滯,剛好可以配伍人參,對人參雖然可能它的補氣作用會有所降低、會有所牽制,但萊菔子對患者的病情那有好處。就是我上次講的《本草新編》陳士鐸在萊菔子下面講,“萊菔子得人參,其功更神”。而只是在人參後面,提了人參忌萊菔子。所以我們要和陳士鐸那個思想一樣,其實萊菔子用不著忌人參,所以強調它不和人參同用,沒有多大的意思。要在人參那個藥當中強調,沒有必要的時候不要配伍萊菔子,這個不能把它等同起來,反過去、反過來它並不相等,這個是關於使用注意一點說明。

雞內金

最後一個消食藥雞內金,大綱上要求的。這個就是雞的沙囊裡面的黃色的角質狀的內壁, “金”就是指它的顏色,“雞內”就是沙囊內的金黃色的角質狀的內壁。這個是鳥類的一個特殊的器官,但是在我們有的書上就講,雞內金為什麼會幫助消化呢?是說的“以胃健胃、以胃養胃”。這個就犯了一個錯誤,沙囊不是胃,沙囊絕不是胃。胃的基本功能它能分泌消化液,能夠分泌消化酶。鳥類的沙囊沒有任何分泌功能,它和胃完全不一樣,不屬於胃,特殊的一個器官。學了以後,大家把它的部位叫什麼名稱?就是沙囊。因為鳥類,大家對雞很熟悉,沒有牙齒,食物都是整個一塊吞下去,就在這沙囊裡面它要吞進很多沙粒這一類相互利用它的收縮、蠕動,把它磨碎,然後再進入到胃裡面去進行消化,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吸收。

雞內金作為一個消食藥,它也是能夠消化飲食,而且作用很強,是我們要學的消食藥當中可能消食作用最強的。現代研究雞內金它主要含有一種促胃激素,也是一種蛋白酶類。服用了以後,它能夠增強胃腸的運動,更主要的能夠促進人體對消化酶的分泌、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強,這是從根本上解決了消化不良的問題,所以它的消食的力量很強。加上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健脾作用,它能夠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也有利於消食。所以這個藥就最適合脾胃虛弱又兼有飲食積滯者,它虛實兼顧,補而不滯,消而不傷。尤其是在兒科當中,很多小兒疳積,或者有些小兒短期以內,因為飲食所傷,那脾胃也同時受到了戕傷,在這個時候非常適合的,所以兒科很常用的。當然它的健脾作用有限,常常如果脾虛明顯的,還要配伍其他的健脾的藥,但消食也是同樣道理,但是它基本特徵是兼有健脾作用的消食藥,最適合於脾虛飲食積滯者。這是它的基本點。

這個藥作為一個消食藥,古人就發現了作湯劑的效果不好,把它做成散劑最佳。比如說張錫純就提到了在他的方當中,雞內金用30克,可能不及散劑的十分之一的量,比如說散劑每一次用個3g左右,可能幫助消化的效果就相當明顯,但是在湯劑當中用30克,作用都不明顯,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它主要含的促進消化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的促胃激素,它不耐高熱。在湯劑煎煮的過程當中,它失掉了活性,當然作用就降低了很多。作為一個消食藥,雞內金就要作為散劑。但作為一個散劑有一個問題,它是角質狀的,清洗乾淨曬乾容易,很多人就為了便於粉碎,就把雞內金放到那個溫度很高的沙裡面去燙,燙的時候它就發泡,沙的溫度至少都是二百多度,有的可能更高,還有的把它放在油鍋裡面去炸,那油的溫度也是二三百度的溫度,這樣子炸出來,或者沙裡面燙出來的雞內金,非常的酥脆。作為散劑加工的時候,那根本不費力,很容易的。有人就有一個比喻,話醜理端。我就碰到一個老藥工,他就講雞內金把它沙燙或者油鍋裡面燙,就等於是在一個木板上把一個背駝的患者跟他一抻,就是說用力一壓,固然駝背一下子脊柱骨就抻了,患者的生命能不能夠很好的保護下來,那不管他,反正我只是為了他變直。當然炮製雞內金,我只是為了它酥脆,根本就沒有考慮它的療效,是不是保證了,我覺得老藥工的話確實是一個經驗之談,比喻也是有相當的哲理。因為雞內金如果不在沙裡面燙、不在油鍋裡面炸,粉碎的時候也是比較難的,有一定的韌性,而且粉碎了以後,老是那種沙粒狀,不是那種細的粉沫,所以我們現在一般要求把它清洗乾淨了以後,用低溫乾燥,一般要在60度以下,如果是烘箱,可以烘烤幾個小時。如果不是烘箱,那夏天,太陽很大的時候,溫度有的地面40度,或者更高的,那樣去曬,曬了馬上來粉碎,這樣子就能保證它的消食的作用的保留。這是比較好的,所以要注意它加工炮製的方法。這是雞內金主要的功效和它相應的一些用法。

至於說書上談到的另外的功效和應用,它能夠澀精止遺。澀精就是固澀腎精,比如說用於男性的遺精、滑精,我們在今後講收澀藥的時候要專門提到澀精的問題;止遺就是減少遺尿,減輕遺尿的症狀。澀精止遺都應該是一個收澀作用,而雞內金不是收澀藥,也不認為它是一個補虛藥。遺精或者遺尿,一般屬於腎氣不固。雞內金又不是補腎氣的藥,所以現在沒有辦法來解釋它為什麼澀精止遺?但是它能不能澀精止遺?一般都是在複方當中,所以現在還是不能最終的認定這方面它的作用,所以我們也是根據一些部分的臨床醫家的經驗,客觀的把它寫在這個地方,它可以用,用於腎虛的遺尿和遺精。究竟強度怎麼樣?功效具體是什麼?它既不是補又不是收澀。那到底是什麼功效?現在還沒有好的方法來總結,實際上這個功效供參考。因為它不重要,在治療遺精、遺尿的方當中,往往作為很次要的輔助。

第三個功效,化結石。也是在一些治療肝膽結石或者泌尿道結石的方當中,作為輔助,也是吞散劑。最早的來歷就是用的雞內金,雞,它沒有牙齒,它吞進去的石塊、沙粒,它都會把它磨化,所以認為它對體內的結石肯定能夠讓它化,有的人用了覺得好像真的是有效,所以這樣慢慢地就推廣,在中醫藥界就普遍的認為它有一定的化結石的作用。究竟怎麼化?能夠化多少?也是因為複方比較難於準確地判斷,也是在複方當中作為金錢草這些藥物的一種輔助的。本身結石是很難化的,這兩個功效就根本不重要,大家知道這個功效就行。消食藥要求的就是前面這六種。

雞矢藤

最後有一個雞矢藤,是一個草藥,因為它有一個特殊的氣味,尤其新鮮的時候,所以有了雞矢藤、雞矢這個名稱。通過它的氣味來命名,也有一定的消食作用。而且有的認為還能健脾,不要求了,就不管它。

這一章非常簡單,因為藥也比較少,內容也比較單薄,就記住每一種消食藥它主要消什麼?它個性特徵是什麼?比如說雞內金的健脾,萊菔子的行氣,麥芽的澱粉類的,山楂的脂肪類的,神曲兼有解表退熱。它們基本上每一種都有一個個性特徵,穀芽非常緩和、非常平和。所以容易把它掌握起來,兼有的功效也不多。


第十六章 驅蟲藥

定義

什麼叫驅蟲藥呢?能夠驅除或殺滅人體腸道寄生蟲為主要作用的藥物,主要治療腸蟲證的藥物,需要注意它治療的是腸蟲證。為什麼書上要用兩個並列的片語?能夠驅除或者殺滅人體寄生蟲,這個寄生蟲主要指的是腸道。當然腸道以外有很多寄生蟲,那往往不用我們這一章學的藥,再加上古代在傳統的中醫學當中,對於腸道以外的比較小的寄生蟲,甚至於腸道內的比較小的寄生蟲,應該說認識是比較模糊的,認識比較清楚的就是比較大的個頭很大的,而且很常見的,比如說蛔蟲,一二十公分長,它非常常見,絛蟲,雖然比較少見一些,但是特別長,幾公尺長,至少一公尺多,這個認識比較清楚一些,仍然還有模糊的地方,我後面會講到的。我們主要強調是腸道的寄生蟲,不考慮腸外的,腸道裡面也是重要的個頭比較大的,主要是絛蟲和蛔蟲。為什麼要用驅除或者殺滅?理想的驅蟲藥應該把蟲殺滅,在體內殺死掉。但是這樣的藥畢竟不多,西藥裡面驅蟲藥對於腸道的寄生蟲真正能夠殺蟲的是少數的,絕大多數都是驅蟲的,服用了以後,讓蟲體麻痹,它不能夠再附著在人體的小腸上面,隨著腸的蠕動,把它排出體外。有的比如說蛔蟲這些排出體外以後,它還能動,它並沒有真正地死掉,它不是殺滅,真正是把它驅除出去,所以大量的驅蟲藥,它是驅除腸道的寄生蟲,能殺滅的是極少數的,西藥也是如此。所以就用了這樣兩個並列的片語。我們簡單地說,它就是以驅蟲為主的,殺蟲是次要的,就說以驅蟲為主要功效,那也何嘗不可。所以含義的內容就是次要,就是我按照原來說的那樣一個方法表述,你就不說殺滅,就只說一個驅除或者以驅蟲為主要功效,基本上是正確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功效和主治

第二個問題,關於功效和主治。驅蟲藥的功效,在過去的中藥書,包括我們現行的一些中藥教材,它的功效寫的是殺蟲。我們這個書,沒有再沿用這樣的功效,我們全部改為驅蟲,不認為是殺蟲。理由有二:其一,我剛才講驅蟲藥基本上都是驅蟲的,殺蟲的是極少數,如果每一個藥都用殺蟲來表述,名不符實,它不是殺蟲,這個是次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中藥裡面我們以後要學,所謂的殺蟲的藥,主要指的是在外用的情況下,對於皮膚的一些寄生蟲,或者局部的一些蟲,比如說陰道滴蟲,引起婦女滴蟲性陰道炎的這樣的一些蟲,皮膚上的疥蟲、蟎蟲,現在比較流行的有殺滅作用。那樣一些藥,一直都稱為殺蟲。如果說我們不分,籠統地說某一味藥有殺蟲的作用,那你就會搞不清楚,究竟它是口服了以後對腸道寄生蟲有效果呢?還是把它塗抹在皮膚上對皮膚的寄生蟲有殺滅的作用?不清楚。我們把治療腸道寄生蟲的統一的改為驅蟲,對體表的局部的一些寄生蟲的這種殺滅作用稱為殺蟲。這樣我們學了藥以後,哪一味藥它是驅蟲的?哪一味藥是殺蟲的?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所以不會混淆。基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沒有再沿用。以前幾版教材對這一章藥物的功效稱為殺蟲,沒有一個藥我們現在稱殺蟲了,全部把它改為驅蟲了,凡是稱殺蟲,指的是體表的了。我們前面學過的驅蟲藥,比如說苦楝子,行氣藥當中,嚴格地講它既能驅蛔蟲,又能殺蟲,所以它把它的驅蟲功效和殺蟲功效同時我們都可以列出來,大家這樣子肯定很清楚。如果籠統地像過去川楝子後面寫一個殺蟲,在後面的應用裡面,對於蛔蟲它怎麼怎麼怎麼?對於體表的寄生蟲,皮膚瘙癢它又怎麼?一定要學完以後,而且看書要很認真、很仔細,最後才恍然大悟。哦,最後川楝子之所以它殺蟲,它既能驅除腸道的蛔蟲,又對體表的疥蟲這一類也有殺蟲的效果,學習起來很費事的。如果同時把兩個功效作為並列的不同的功效,它各自有特定的內涵,這樣子就對功效就算是一個分劃得比較準確一些了。這是對功效的首先說明,我們書上首先它們的功效都是稱的驅蟲。第二,驅什麼蟲?表述的時候就有這樣兩種方式,我們立足於絛蟲和蛔蟲這兩種腸道的個頭大的蟲,如果它只是對其中的某一種作用好,我們就把蟲的名稱把它加在驅蟲功效裡面去。比如說功效是驅蛔蟲,就意味著這味藥在臨床上口服的時候對於腸道寄生蟲,它主要是治蛔蟲的,絛蟲它可能基本上是沒有效的,一般就不要去選用它。如果說某一味藥服用了以後,它主要是對絛蟲有效,而對蛔蟲的效果不明顯,我們就認為它是驅絛蟲。如果對於絛蟲、蛔蟲同樣有效,都很明顯,我們就籠統地說驅蟲二字。驅蟲就相當於我們今後學習西藥,就比較有廣譜的驅除腸蟲,腸道的寄生蟲。至於小的腸道的寄生蟲,什麼蟯蟲、薑片蟲,傳統本身認識就不是很準確,加上這些有的蟲體小一些,一般的驅腸蟲的藥可能都會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我們就不分那麼細了。加上現在隨著衛生習慣的改善,腸道的寄生蟲的發病比過去減少了很多。另一方面,西藥當中的驅腸蟲的藥,品種也不少,而且服用方便,也很安全,所以臨床上很多人都喜歡用西藥當中的驅蟲藥。有的就說中藥的驅蟲效果不好,其實不是中藥的驅蟲效果不好,是臨床醫生往往不敢用,不敢用到足夠的劑量。量不夠,所以作用不明顯。量不夠了,效果差,就造成了這種誤解。如果達到了足夠的驅蛔蟲的或者驅絛蟲的量,任何一個驅蟲的中藥,基本上都有不良反應,甚至有毒性反應,它仍然不是很安全的。比如說檳榔,小劑量的時候沒有不良反應,如果把它作為一個驅蟲藥,用到了120g的時候,不良反應相當明顯,有的患者用到了60g以後,唾液分泌很多,控制不住,涎唾就從口角流出來,很多的,有的引起了胃腸的平滑肌的收縮,引起腹部的那種劇烈地疼痛,有的瞳孔縮小,這樣一些這種反應,在臨床相當典型。如果達不到這個量,副作用沒有,療效也不明顯,作為驅蟲藥。所以認為中藥驅蟲作用不強,關鍵是平時沒有用夠量的問題。用夠量,都會有效,但是都有不良反應,只是輕重不同而已。我們這裡要說明的就是功效了,驅蛔蟲、驅絛蟲或者驅蟲,就只有這三種表述的方法,我們搞清楚了我們表述的原則。只稱驅蟲的,蛔蟲、絛蟲都可以用,驅蛔的一般不用於絛蟲,驅絛蟲的一般不用於治療蛔蟲,這就是功效。

主治呢?驅蛔的藥就是治療蛔蟲證;驅絛蟲的就用於絛蟲證;驅蟲的就是絛蟲、蛔蟲等腸道寄生蟲。腸道寄生蟲的臨床表現,我們書上第二,功效與主治那一段有很多。比如說患腸道寄生蟲的患者,從第二行開始,它干擾了胃腸的功能,奪食營養,或排泄有害物質而引起了繞臍腹痛、不思飲食等等,後面還有一些症狀。這個是為了我們便於同學們理解記憶,包括一些《診斷學》,或者《內科學》裡面,它對蟲證的臨床表現敘述了很多。但是它沒講什麼原因?我們這裡幫助同學們分析,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原因引起。

一個是因為小腸裡面有蟲,它就要干擾胃腸的功能,所以就會出現了腹脹、腹痛,或者引起了其他的胃腸功能失調的一些症狀,就是干擾了胃腸功能。另外一個,藏在人的小腸裡面,它要和人爭奪營養,往往就造成營養不良,就容易出現面黃肌瘦,有的就出現浮腫。為什麼浮腫呢?從現在來說,就是營養不良性水腫,血漿當中的蛋白的量不夠了,虛性水腫,這都是因為寄生蟲奪食了人體的營養所致。另外,寄生蟲在人的體內要排泄,有的還要死在人的腸道裡面,它都會有一些有害的產物,人體在吸收了這些有害的代謝產物,就會產生一些中毒,或者過敏,或者說變態的一些反應。比如有的出現皮膚瘙癢。比如說出現風團塊,這樣的一些都是。它就是由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狀,因人而異。

第二段大家看一下,是結合到《診斷學》的一些敘述,我們可能就更加清晰一點。一個是干擾胃腸功能的症狀;一個是奪食了營養,造成了營養不良的一些虛證;另外一個就是吸收了有害的物質,造成中毒或者變態反應而導致的一些症狀。這是關於功效和主治,要求是非常低的,幾個字就可以掌握了。

性能特點

第三個性能特點,一句話,雖然沒有實際意義,尤其對於驅蟲藥,在驅蟲方面,也就是說這一類藥的性能特點沒有什麼意思。從藥性來講,一般這一章的藥都有,有的偏溫、有的偏寒,但是它不是通過驅蟲而總結出來的藥性,是通過驅蟲以外的,在驅蟲的時候,不管你是寒性、熱性,只要能夠把蟲驅出來,就認為搞經濟建設,不管你黑貓白貓,要抓住老鼠才是好貓,驅蟲藥不管你溫性的、寒性的,把蟲驅出來你就是好的驅蟲藥,完全可以不考慮你的藥性,像苦楝皮這些寒性,是它另外有功效,表現出它對瘡腫這些可能有一點作用,或者苦寒傷胃方面,副作用這樣概括,與驅蟲毫無關係。藥味,驅蟲藥應該是什麼味?什麼味都可以。我上次講過,前人以為是酸的,“蟲遇酸則靜”,後來發現不完全,很多不是酸的,後來有的提出辛味的,“遇辛則伏”,也不對;後來以為是苦的,“蟲得苦則下”。李時珍編《本草綱目》的時候,使君子、榧子這些藥,常用的驅蟲藥,既不酸也不苦也不辛,所以李時珍也覺得迷糊了,甘味的藥也能驅蟲,“亦異也”。反過來就講,我上次說的,驅蟲藥與任何一個滋味都沒有直接的相關性,所以對驅蟲藥驅蟲這一點要跟它定一個藥味,一般都是真實滋味,所以沒有臨床實用價值,最多有滋味好不好?像苦楝皮很苦,不好吃,兒童不願意服用,就有這麼一個實際價值,其他不大了。一般的驅蟲藥的歸經,中藥的藏象學說裡面認為它是歸小腸,現代解剖它歸小腸,一般就說它歸胃腸經,或者歸脾胃經。但是更從歸經的定義出發,沒有意義,歸經是藥物對人體、機體的部位的選擇性,而驅蟲藥不希望它作用於人體,只希望它作用於蟲體,最理想的驅蟲藥,對人體的作用越小越好,對蟲體作用越強越好。首先使用驅蟲藥的本意就不希望它作用於人體,所以它不應該對人體,我們要求它有歸經,只是習慣上為了保持體例上的這種完整性,有時候說它歸脾胃經,歸腸。實際上它不符合歸經的定義的,是矛盾的,它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這一類的藥物不要求性能。不是說使用的時候不考慮,有的比如說真實滋味,或者它其他功效有什麼相關的藥性,那也是有意義的。我們主要這裡在概述部分講的是共性,共性就是針對驅蟲的功效和蟲證主治證的時候它沒有意義,這是關於性能特點。

配伍應用

第四個,配伍應用。原則上也是一個寒熱虛實,和前面的比如說行氣藥、化濕藥一樣。但是我個人的觀點,仍然沒有意義。為什麼這樣講呢?在臨床上同學們今後自己可以去琢磨這方面的經驗。驅蟲藥不配伍任何的藥,就是驅蟲的藥。一次的給夠足夠的劑量,一次成功。如果它有寒熱虛實,要麼先把寒熱虛實改善了,比如說這個人體質不好,那我給一點補虛的藥,然後再來驅蟲;要麼驅了蟲以後,再來管其他的寒熱虛實。為什麼這樣講呢?比如說體虛的患者,氣血兩虛,我補氣、補血的藥和驅蟲藥同用,驅蟲藥要求馬上就發揮效果,發揮了效果以後,就用瀉下的藥物,不但排蟲,把腸道裡面殘存的驅蟲藥一掃而光,排出來,這個時候可能補氣、補血的藥的有效成分還沒有來得及吸收,即使是吸收,可能也是少部分。對於補虛的藥是一個藥材的浪費,對於驅蟲這個功效也是一個干擾、是一個牽制。我們要麼就先驅蟲,後來補虛,要麼先補虛扶正,後來驅蟲,把它分開,分成兩個步驟來走,互相不牽制。在臨床上我覺得比傳統的把什麼寒熱虛實的藥都配伍到一個處方裡面,顯得比較雜亂。從理論上來講,好像針對性強了,但是對蟲驅蟲這一點剛好針對性減弱了,對其他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這個是供同學們參考的。因為我這樣子講,今後《方劑學》的驅蟲劑那一章都沒有必要了,古人那些舉的那些驅蟲的方,都是針對熱配伍什麼清熱藥?針對虛配伍什麼健脾補氣的藥?好像對這個就是一個否定。我這個觀點僅供參考,所以我開始就說了,就是寒熱虛實的配伍原則上是成立的,但是有一類最重要的配伍不能少,就是瀉下藥,這個是在驅蟲藥最關鍵的一類配伍,配瀉下藥。為什麼呢?為了說明驅蟲,這是首要的目的。尤其是大的蟲體,比如說像絛蟲,幾公尺長,沒有瀉下的藥,一般的藥都是驅蟲的,暫時地麻痹,過了一段時間,那個蟲蘇醒了,它重新又吸附在小腸上面,驅蟲就宣告失敗。趁它麻痹的時候,用瀉下的藥,及時的把它排出體外,所以用驅蟲的藥一般要配瀉下藥,這是最主要的目的。還有一個比較次要的目的,被一般的忽略,就包括西藥,也忽略了這個原因。使用驅蟲藥,同時使用點瀉下藥,還有利於排出腸道裡面的驅蟲藥,讓它及時排出體外,避免人體過多的吸收驅蟲藥,對人體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影響。因為人體是不需要這些驅蟲藥,吸收以後,干擾人體生理功能的,一般的驅蟲藥都會吸收以後,干擾人體的生理功能。一旦發生了驅蟲效果,不再需要驅蟲藥了,我們就讓它和瀉下藥,讓驅蟲藥一起同大便排出體外,所以它還有一個排藥的問題,不但是排蟲,還排藥。排藥供大家參考,這也是我的理解。

使用注意

驅蟲藥在概述當中比較重要一點的是使用注意。最後一個問題,使用注意。這使用注意完全適合我們前面講的,比如說因證選藥。這裡的因證選藥,就是根據不同的蟲證選不同的驅蟲藥。如果是蛔蟲證,選驅蛔的藥;如果是絛蟲證,選驅絛蟲的藥。主要的內容這麼一點。三因制宜,可有可無。比如說,比如身體比較壯實的,可能驅蟲的時候可以用量偏大一點;身體比較虛弱,差一點,次一點,它也有一定的內容。另外,中病即止,什麼叫中病即止呢?收到了驅蟲的效果。服一次,驅蟲了,那第二次就不服用了;第二次服用達到了,那第三次就不服用了,就是中病即止,達到了驅蟲的效果。這是一個。另外,病證禁忌。那沒有蟲的,體質非常虛弱,不能再耗傷正氣的,不宜使用。比較特殊的,比如說就在蛔蟲竄動的時候,腹痛劇烈,不要驅蟲,這個時候要安蛔。為什麼會腹痛?那蛔蟲不安靜,在小腸裡面竄動。這個時候你再去刺激它,包括發燒的時候也是,內環境改變了,它也會躁動不安,再去驅蟲,它就亂竄。亂竄的結果,有的比如就會引起膽蛔症,鑽到膽管裡面去了,急腹症,非常嚴重;有的把腸,小腸給鑽穿了,腸穿孔,那也是非常嚴重的。在腹痛劇烈的時候,發燒的時候,一般要安蛔,安撫它,不亂竄的時候,再來驅蟲,所以這個就是都是屬於病證禁忌的。根據藥物提出的使用注意,這一類的藥作為驅蟲藥使用的時候,用量都比較特殊,一般都比較大,所以有的藥要特殊的記。使用注意,那三個方面它都有相應的內容,是最重要的一點。其他的四個部分就作常識性的瞭解,尤其是第三和第四,第四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配瀉下藥,其他理論上來講可以,但實際意義不大。

下面介紹具體的藥物。我們首先介紹主要用於驅蛔蟲的藥,這類的藥只對蛔蟲效果比較好,絛蟲一般不用,小的腸道寄生蟲有的時候可以使用,比如說蟯蟲、薑片蟲這一類,也能用,我們把它忽略了、淡化了。主要就從大的這兩種蟲來考慮。

使君子

第一個是使君子。使君子就是使君子科的一種灌木成熟的果實,把裡面的種子取出來,這個是那種梭狀的還有五個輪,把它敲開,裡面的種子是香甜可口的,就像吃核桃仁,但比核桃仁要甜一點,又像那個不是很飽滿的花生仁、花生米的那種味道,那不太像,又微微有一點甜味。有的可能吃過那種板栗,板栗放很長時間,裡面水分減少了,比較那不飽滿的時候,那種軟綿綿的嚼起又有甜味濃濃的,一個味道,生的時候吃板栗那種味道。使君子它的命名是根據一個人的名字,相傳在漢代的時候潘州有個姓郭的使君,他首先發現了使君子有驅蛔蟲的作用,為了紀念他,所以就把它叫使君子。使君是他的一個職務,官職,小小的一個官,大家可能看過《三國演義》,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曹操說“當今天下之梟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就是指的劉備,他當時就當了小官。現在能夠稱得上英雄的就只有你跟我兩個人了,就是當時的一種官職,以人的名字來命名。

它的功效簡單、單一,就驅蛔蟲。過去的《中藥學》上,殺蟲消積。首先殺蟲比較模糊,到底是外用、內服?我們明確了它是驅蛔蟲,不和其他的殺蟲藥混淆。二個,消積。使君子也僅僅是通過驅蛔蟲來治療蛔蟲性的疳積,蛔蟲驅除了,疳積改善了,單獨地其他積滯,或者疳積,沒有蛔蟲的,使君子治不了。所以它是驅蛔的間接的收到的一個療效,它和驅蛔蟲不能分開的,可有可無的,我們就把它簡化了,就不要什麼消積,就是一個驅蛔蟲,便於大家記憶。過去很多誤解,就認為使君子一般的兒童的疳積都用,不管他有沒有蛔蟲,那是一個誤用。沒有蛔蟲的用它來幹什麼?是多餘的。這是關於功效和其他不同的,不是殺蟲消積。它用於就是治療蛔蟲證,要大家掌握的就是治療蛔蟲證使君子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使君子作為一個驅蛔蟲藥,它的優點,最大的優點就是好吃,便於服用,尤其是兒童。經常兒童用使君子來驅蛔蟲,過量了還要吃,還要吵鬧,因為它比較可口,像吃什麼,好像就吃核桃、花生之類的,以為能吃很多,但是它量是相當有限的,它甘甜可口,容易服用,這是主要的優點。而且在驅蟲藥當中不容易傷胃,不容易傷正氣,不容易傷胃氣,也就說比較安全。第一個,便於服用;第二個,安全性比較高。這是它的優點。它的不足的地方呢?作用緩和。使君子往往不能一次就收效,就是兒童的蛔蟲,一般都要連續的嚼服兩到三天,有的甚至於三四天,才能夠有效的驅蟲。一次很難見到明顯的效果,就作用力量比較弱一點,緩慢一些。所以我們書上在第三行,“因其作用緩和,宜連服二到三日,方可顯效”。這就是它不足的地方,主要就記住優缺點。

它的用法,一般就是嚼服,微微炒一下,效果更好一些。有個量,一般按兒童年齡,滿一歲,1到1.5粒,最多不用超過20粒,注意它的一個量。使用注意,就是有的人容易引起呃逆,嚴重的眩暈,尤其在嚼服了使君子以後,馬上喝熱茶,更容易發生,所以不宜馬上飲熱茶,也是前人的一個經驗,適當地注意。這是關於使君子。

苦楝皮

第二個驅蛔蟲的藥,苦楝皮。它來源於兩種植物的,一個是我們前面學川楝子那種川楝,二個是它的莖,同屬的近源植物,這個苦楝。說苦楝、川楝,它們的樹皮或者根皮都可以入藥,統稱為叫苦楝皮。

苦楝皮作為一個驅蛔蟲的藥,它最大的優點是中藥當中可能是驅蛔蟲作用最強的,驅蛔蟲效果相當可靠,作用最強。它的缺點是什麼?第一個非常苦,而且有特殊的一個臭味,所以名字都用苦來命名,苦,苦寒性,很難吃,兒童尤其不宜使用,而且它苦寒傷胃,這是它難於服用。第二,有毒性,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中毒。苦楝皮在臨床上作為驅蛔蟲的藥,很難用,量小了,驅不了,量稍微大一點,馬上就有中毒反應,它的驅蟲的有效量和一部分人的明顯地中毒劑量之間的差距很小,就是它的安全性不高,所以在近幾十年來,用苦楝皮驅蛔收到了效果的報導很多,同時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也不少。除了個人的耐受性不一樣,醫生無法掌握以外,苦楝皮的內在品質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苦楝皮裡面含的驅蟲的有效成分,就是苦楝素這一類的三萜類的化合物,含量經常變化。樹長在不同的地域,有的地方氣候炎熱一點,有的寒涼一點,不同地方的含量不一樣。採收的季節不同,含量不一樣。取皮的部位不一樣,根皮和幹皮含量不一樣。而且現在發現,有人研究同一株樹上,向陽的根皮和背陰的根皮採出來,裡面的苦楝素的含量明顯地差異,向陽和背陰的。貯藏的時間長短影響它的苦楝素的含量。臨床醫生幾乎沒有辦法準確地把握,究竟我用的苦楝皮到底是根皮還是幹皮,是來源於比較溫暖的地方或比較寒冷的地方?是冬天採的呢?秋天採的?不知道。是放了三個月的還是放了半年的?是陽面的還是陰面的?都是些未知數。所以是在臨床上是全靠感覺,現在有人就提出來把裡面的驅蟲成分把它提出來,現在看來不會是很大的難度,但是提出來過後,現在就有一個經濟利益的問題,投資和回報能不能夠完全平衡的問題?也是很多人下不了手的一個原因,這個是真正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苦楝皮安全性比較低,那有效性也比較高,很難用。這是注意的。

另外,它的外用,就是類似於川楝子,它可以殺蟲,對於疥蟲這一類的引起的皮膚瘙癢,另外一些濕熱證,它也可以煎湯來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苦楝皮它的驅蟲作用尤其驅蛔蟲比川楝子強得多,所以一般不會用川楝子。但是川楝子有一個優點,有一點止痛作用,所以有時候考慮它增強止痛的效果。其他的外用和內服實際上和川楝子是一樣的,可以把它結合起來。這是驅蛔蟲的兩味藥物。

下面簡單地說一下兩味驅絛蟲的藥物,這個內容很少,再下面跳過這個藥。

南瓜子

下面南瓜子,這就是我們那個疏菜,或者也可以作主食的南瓜,也可以是個乾果類的那個成熟的種子,南瓜子。它作為一個驅蟲藥,只是對絛蟲有效,現在研究對比如說對血吸蟲那些可能有一點點作用,但是我們不討論腸外的,所以我們把它忽略了,把它認為是一個驅絛蟲的藥。這個藥物作為驅絛蟲的藥,就好像使君子,它沒有毒性,也容易服用,也就說它也是比較可口的。但它易於服用是相對而言,它並不像使君子那麼容易服用,使君子容易服用,量很小,一般20粒,好像就像20來顆花生米,那很容易就把它吃下去了。南瓜子的服用量,同學們看用法用量,研末服,60g到120g,儘管它沒有任何異味,我們有的胃口不好的,脾胃比較差的,我們可能吃糧食還沒有吃到120g,乾的120g南瓜子飽餐一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不是很好,很容易服用,量太大了。但總體來說,它沒有怪味,也本身就是個食品,沒有毒性,安全,也容易服用。我們姑且認為它容易服用,所以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呢?也是單用的時候驅絛蟲不徹底。為什麼不徹底呢?它主要是作用在絛蟲的後半部分,絛蟲是由上千個節片組成,後半部分成熟的,它卵成熟了,它就要脫落,排出體外,所以我們古代的書上,絛蟲又叫寸白,或者寸白蟲,當時前人沒有見到完整的絛蟲,僅僅見到了把它排出來一段一段的扁的帶狀的白的,所以稱為寸白蟲,或者寸白,所以在古書裡面。它只作用在後半部分,後半部分排掉了,那它斷裂了,它前半部分頭還吸附在小腸上,它還可以再生,那節片很快的時間馬上就由少變多了,所以驅蟲不徹底。這個是它的不足的地方。剩下的下節課再講吧,就說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