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212頁,青皮,這個青皮的來源和前面的陳皮,也就是橘皮是同一種植物,同一個部位,只不過採集的時間不一樣。那麼青皮就是橘它幼嫩的果實,或者沒有成熟的那個果皮,還是青的,沒有紅。所以有的書上把青皮叫作青橘皮或者青陳皮。那麼橘這種果實,很小的時候如果掉下來,把它收集起來,整個都作為青皮用,那可能就叫個青皮,一個一個的,也不去掉它裡面的果仁、果瓤這部分,叫個青皮。那麼稍稍大一點了,比如橘長到乒乓球那麼大左右,那麼把它收集起來,把它作一個十字的切口,去掉裡面的果瓤,那麼這個青皮呢一般叫四化青皮,把一個果實的皮分成四塊,所以它和橘皮的來源,就只有一個採收時間不一樣,所以青皮的功效、應用有很多和橘皮都非常相似,所以我們簡單地和橘皮作一個比較就對了。那麼前人對青皮和橘皮的這種區別,總結得非常精闢,就這麼三句話。就說青皮和橘皮一老一嫩,就指的它的藥材來源,一老,指的是橘皮用的是成熟的果皮,成熟了採收。一嫩,青皮是沒有成熟的果皮,說的藥材的來源,一老一嫩。一高一低,這講的它們的作用部位,橘皮主要是行氣調中,和祛痰止咳的,它主要作用在中上焦,在人體的偏上的部位。那麼青皮主要是疏肝理氣,肝是屬於下焦,它也可以作用於中焦,所以它是以下焦為主的,包括了中焦,所以一高一低,就是指的它們的行氣的部位,一個是以脾胃為主,一個是以肝為主。另外一緩一峻,緩就是比較溫和,比較緩和,那麼指的是橘皮就是一般的行氣藥。二個青皮呢,作用比較峻猛,一般把它稱為破氣的藥,所以有的書上就把青皮稱為疏肝破氣。所以這樣三句話,這十二字,真正是把這兩個藥的方方面面,應該說是概括得非常簡練的,那麼當然我們結合到教科書上,我們要懂什麼叫高,什麼叫低,什麼叫峻,什麼叫緩,那麼這樣子就很容易就把這個問題理解清楚了。所以青皮和橘皮的區別呢,就這樣三句話,尤其第一句話,不重要,它有藥材來源,一老一嫩,它的採收的區別。一高一低,這個很重要,一緩一峻,這個也相對比較重要,所以這就把它區別開了。所以青皮其它的我就不多講了,因為它長於疏肝,所以經常用醋來炒,也是為了增強它疏肝止痛作用的。但是這兩個藥,它對脾胃和肝不是絕對的,橘皮作用於中焦,那麼肝鬱氣滯的方裡面,前人也有使用的,只不過它很次要,我們不去強調它,那麼青皮作用主要在肝,對脾胃氣滯是不是完全沒有用,同樣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有的飲食積滯,常常用青皮,而且飲食積滯,造成的氣滯還比較重,那麼青皮的作用比較強,所以我們有的書上說它破氣消積,這個積是飲食積滯為主,它完全可以用青皮。所以這個區別是相對的。所以橘皮作為一個掌握藥,青皮就作為一個一般的熟悉的藥物。
枳實是來源於多種柑類的植物的幼嫩的果實,我們書上什麼酸橙,甜橙及其很多的變種,古代用的正品是枸橘,用它的一個幼果,作為藥用稱為枳實,現在也是作為枳實的一個品種來源,它來源於多種柑類的幼果。所以我們前面我說這個枳實的藥性微寒,只是從《神農本草經》開始就這樣定,我們沒有必要去改動它,改成溫性,它也不是很溫,所以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很多人是不贊同枳實的藥性是偏寒的,因為我們凡是學的柑橘類的果實或者果皮都是偏溫的,枳實好像例外,更重要的一個例證來自《本草綱目》,枳實它的來源有枸橘,這個時候它的藥性是微寒的,枸橘又作為一個獨立的藥,它定的藥性又是溫性的,那麼同一種植物,同一個入藥部位,同樣的採收,不可能作為枳實就偏寒,作為枸橘就偏溫,所以就說明它偏寒偏溫都應該不典型。我們五版教材也是,在不少中藥書,在枳實的來源裡面有枸橘,下面它枳實是微寒的,單獨又說了一個枸橘這個藥,藥性又是偏溫的,那麼是從《本草綱目》就開始了,所以這個藥的藥性,我們不去過多地計較它,因為《神農本草經》就這樣定,不管它偏寒偏溫,都不會明顯。應該說從理論上來講,這個柑桔類的,可能偏溫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枳實的基本功效,其實就是兩個,一個破氣,一個就是化痰,主要是這個核心,八個字裡面,是這四個字。那麼破氣,行氣作用比較強,枳實的行氣作用,它主要是作用在胃腸,胃和大腸,所以它治療胃腸的氣滯,脘腹脹滿和痢疾的裡急後重,大腸有氣滯,它主要用在這些方面。那麼在行氣藥當中,它雖然也能夠消除脹滿,而且還是比較強的消脹的藥,它本身就是個破氣藥,所以對脘腹脹滿,它是有效的,但是它最大的特徵是其它的行氣消脹藥所沒有的,那麼是消除痞滿、痞悶這樣一個症狀,這從張仲景開始,這個枳術丸,就是用它來治療氣滯引起的胃脘的痞悶。另外這個痞,也可以因為痰濁阻滯,痰濁阻滯最終也要影響氣機。所以枳實的消痞,可以說是破氣消痞,也可以說是化痰消痞,那麼痰、氣、痞往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所以在不同的書上,有的書上,消痞是放在了化痰的後邊,有的放在了破氣的後邊。嚴格來講,應該把它們分別開來,獨立開來,因為在一些痰飲病,常常能見到胸中痞,比如說張仲景治這胸痹一些方裡面,用枳實來和半夏、薤白這樣的一些藥配伍,其實也是用它消痞,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所以這個消痞不完全是通過行氣,也通過了它化痰。枳實的化痰,它也可以用於咳嗽痰多,更多是痰濁阻滯引起的胸痹,那麼在方裡面它行氣化痰同時發揮。枳實的消積,破氣消的是氣積,化痰消的是痰積。如果說它通過行氣,那個大便秘結不通,積滯便秘,也有一點增強瀉下藥的瀉下通便的作用,它也是有這個去積的意思。它治療胸痹,那麼裡面痰、氣阻結,也是一種積滯。所以說枳實真正的最基本的功效,是破氣和化痰、消痞和消積,只是通過這兩個功效而分別達到的一些不同療效而已。所以它們組合比較隨意,比如說破氣消積,也可以說化痰消積,可以說破氣消痞,也可以說化痰消痞,所以基本功效都可以發揮它相應的這個療效,這是關於枳實的簡單的一些功用的情況。
枳實後面有一個附藥枳殼,就是比較成熟的這一類的果實,那麼它的功用、性能和枳實完全相同,只不過它的作用比較緩和一些,是給大家作為參考的。我們今後要學張仲景的著作,張仲景著作當中的枳實,完全是我們現在的枳殼,不是現在的枳實,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張仲景的枳實是我們現在的枳殼。這個是經過多方考證,我在這裡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講這個考證的過程,但是有一點,張仲景的方當中,一般的枳實就是用二、三枚,最多就是用三、四枚,如果是現代的枳實,用三枚左右,不過就是兩三克,而相同的方,比如說大承氣湯,那麼大黃是二、三兩,其它的藥現在算下來,都是二、三十克。那麼枳實在方當中,只有二、三克,就不到十分之一,這個方完全不成比例,所以如果說張仲景的方裡面的枳實,是現在的枳實,沒有一個用枳實的方,那個比例是對的,都不成比例。如果說改成現在的枳殼,那個用量,那每一枚,可能都在七、八克。可能每味的量都大致相當,這個是從用量上來講。那麼在《內經》裡面,就有“黃如枳實者死”,當時《內經》時代的枳實是黃的,那麼比較成熟了,當然我們的枳殼現在還沒有到黃的程度。《神農本草經》有一句話在枳實的後面,十月採。什麼時候採枳實呢,十月。十月,現在的枳殼都已經成熟了,只不過它當時是用的枸橘,枸橘是在淮河流域,那麼到秋天,有的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十月採枳實,那完全是現在的枳殼。這個考證,宋代的沈括已經考證了,他在《夢溪筆談》裡面,已經有明確的交代,六朝以前,就是魏晉南北朝以前,用的枳實,完全是宋代的枳殼,他已經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現在只不過我們沒有加以注意,所以這個作為大家常識性的瞭解,所以當時這一點,可能有的講《傷寒》、講《金匱》的老師,不完全贊同,但是學術上可以商討,前面的應該說證據還是比較充分的。
木香是以菊科植物的根,這個根,好像枯木、像朽木一樣,所謂木質的,而且很香,就稱為木香。它的根像枯木一樣,木質的,稱為木香。那麼這個木香從漢代以後,它都是用的波斯的木香,就是現在的西亞地區或者南亞,西亞、南亞,那麼從海上運輸,從廣州這樣作為集散地,所以過去就把這個木香又稱為廣木香。它不是廣東產的,是通過海上運來了以後,作為一個轉銷的口岸,作為集散地。那麼這種木香,到上一個世紀的四十年代,有人把它的種子帶回來,就引種在雲南的麗江地區,現在種植的面積很寬,產量也很多,所以後來又叫雲木香。所以木香、廣木香、雲木香,實際上是一個品種,,只是它根據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產地,有不同的名稱而已。所以這個木香就是廣木香、就是雲木香,是木香應用的主流品種。從古代開始,在唐宋時期,就找一些代用品,同科的,近緣的植物,那麼這樣的一些代用品,比如說稱為土木香、什麼川木香、藏木香等等很多名稱,那麼它的功用、性味,類似於木香,但一般品質要次一些,所以臨床上一直到現在,還是應用木香,就是現在的雲木香,完全能滿足臨床的需要,所以這個是比較好的,關於它的名稱。所以我們現在沒有必要開什麼廣木香、雲木香,就寫木香二字,藥房它就應該給木香,因為現在沒有真正的廣木香,已經基本不進口,國產的完全能夠供應了。這個木香是一個很常用的行氣止痛的藥,其實木香在止痛的同時,消脹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它相對而言,止痛的效果更好。那麼前人把木香作為治療九種心痛,這個心痛實際上指的是當心、心下,就是胃脘,上腹部。很多因為氣滯,造成了氣滯的疼痛都可以用木香來治療,所以它主要的作用的部位,還是在胃腸為中心的,不管寒熱虛實引起的脾胃這個氣滯脹滿疼痛,它可以分別配伍和我們前面講的一些溫中的藥一樣的內容,有寒的,配溫裡的藥,有熱的,配清熱的藥,有虛的,配補氣健脾的,另外根據它不同的原因,比如說大便秘結引起的脹滿疼痛,那麼配伍瀉下的藥,飲食積滯的,配伍消食的藥,濕濁內滯,配伍芳香化濕的藥,等等,有蟲的,當然可以把它配伍到這個驅蟲的方當中去使用。所以它應用非常廣泛,傳統呢一個認為它作用在中焦、脾胃,治療九種心痛。那麼第二呢是大腸,大腸和枳實一樣,主要是痢疾的裡急後重,和治療痢疾的清熱燥濕藥或者清熱解毒藥,配在方中,比如說配伍黃連,那就是一個香連丸,那麼也是用它的這個行氣導滯的作用,主要不在於止痛。當然也有一定的止痛的效果,本身痢疾就有腹痛,當然有的治痢疾的方當中,還配伍了枳實或者枳殼,那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的教材上呢分了一個肝膽氣滯,這個在古代呢因為肝膽的一些疼痛,它也在上腹部,所以往往呢它也和脾胃聯合起來,現在實際上是很多,比如說急性膽囊炎、胰腺炎,或者其它某一些肝病,出現了這樣的一些上腹部的劇烈的一些疼痛,尤其是比如膽囊,急、慢性的膽囊炎,或者膽道蛔蟲等等,那麼都用木香來行氣止痛,過去更多的認為是在脾胃,現在就和解剖上的部位聯繫起來,所以增加了肝膽,所以木香的主治,雖然有肝膽,它和一般的疏肝理氣的這個藥呢,實際上還是有微妙區別,所以一般的疏肝解鬱實際上是治療精神症狀的一些方裡面,用木香的並不是很多,它主要是以這個疼痛為主的,所以這個藥,儘管作為一個掌握藥,應用非常廣泛,功效就那麼簡單,行氣止痛。不管脾胃、大腸或者肝膽,也不管這個寒熱虛實,或者什麼原因,都可以使用。至於在用法裡,提到了一個煨木香,煨木香實際上是降低它的行氣的作用,主要是用於一些脾虛、腹瀉的那樣的方當中,更加適合。
沉香是中藥當中比較名貴一個藥,名貴的藥。那麼它主要的來源,我們書上來源於瑞香科的喬木,比較高大的,這是一個小枝,其實它是很高大的、很粗大的,一個是沉香樹,一個是白木香樹,來源於這兩種樹。古代呢來源於前者,這是半個世紀以前,所有的沉香,都來源於這個喬木沉香。那麼當時的沉香放在水當中,它會沉在水的底部,至少是半浮半沉在水當中,所以又叫作沉水香,它是根據它的這個性狀的特徵來命名的。那麼上一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我國進行藥材的資源的考察的時候,發現了在廣東、廣西、雲南這樣的一些地方,或者臺灣、海南,發現了白木香樹,是沉香的同科同屬的近緣植物,那麼它們也能夠產沉香。但是這個白木香樹產的沉香,它有其名,而無其實,就是很優質的,把它放在水裡面,它都浮在水上面的,它質地很輕,它不能沉在水下面,所以它已經沒有沉水香這樣一個現象了,這個是國產沉香,國產沉香不能沉於水,它來源於白木香樹。之所以沉香比較名貴,這個沉香樹和白木香樹都是很高大的喬木,為什麼那麼貴重呢,不是這個樹的任何部位砍下來都能作沉香用,能夠作沉香用的,它是有嚴格的這個要求的,那一般所謂的結香,就是它分泌了大量的芳香的樹脂,在這個木材裡面,所以這個木材就變重,而且變得那種烏黑,油浸浸的、油潤的,而且非常香,這個在傳統呢,習慣上就把它叫作結香。結香的部位,為什麼能結香,古代不清楚,就讓它在自然的狀態結香,自然的狀態結香呢,非常困難,所以就更少。那麼現在發現,是這種樹的樹幹受到了損傷,至少傷到了木質部,皮已經完全破了,傷到了木質部。這個樹為了一個自我保護,這個傷了以後,有一種特殊的微生物,細菌就侵入木材的部分,它為了保護自己,那麼就分泌樹脂,這地方就為了儘量地癒合這裡的傷口,抵禦入侵的這個微生物,這樣的過程叫作結香。現在就用人工的方法,在它的樹幹上去砍,這個兩、三公分深的口傷及了這個樹幹,就是木質部,慢慢地讓它結香,但是就是有這樣的情況,把它砍了傷口,但是微生物現在不是很清楚,它也老不結香。它有的砍了很多年,它並沒有結香,所以仍然這個藥材不豐富,所以我們臨床用的沉香,在市場上據我所見的絕大多數都是不合格的,都是砍了的幾年的傷口,並沒有結香,那麼收集的人等不得了,把它用刀把它這個地方取下來,其實它不是真正的沉香,真正合格的沉香現在非常少見,至少我在藥材市場上沒有見到,幾乎沒有見到。所以這個沉香呢,也就是現在這個真正要用,合格的很難,而且價格也不低,但是它也不是非常有特殊性,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必要迷信它,一定要使用,只是在說有的用其它的行氣藥代替不了的時候,那麼我們可以考慮,一般的情況下不要像古人那樣用得那麼普遍。
沉香的第一個功效,行氣止痛。這個也像木香一樣,也是用於多種氣滯疼痛證,但主要也是在胃腸,或者說主要是在脾胃,那麼它的止痛和木香大同小異,只不過沉香,更溫一些,溫性超過了木香,所以我們書上一般都是說沉香治療的氣滯疼痛呢,是寒凝氣滯,不但考慮氣滯,還突出了一個寒凝,也就說它的溫性,比木香要強一些。那麼木香的主治證,就一般的氣滯疼痛,沒有強調一個寒凝,而且很多的有熱的,濕熱證那麼往往也用木香,就說明這個溫性上有區別。但是只要是寒凝的疼痛,木香也能用,所以過去比如說我們用沉香來治療胃痛,氣滯的疼痛,像這個四磨飲、五磨飲,那些裡面沒有必要,就用木香,完全可以,基本上可達到相同的這樣的行氣止痛的效果。
第二個溫中止嘔。也是它有明顯的溫性,又有能降胃氣的作用,那麼這一點是木香所不及的,但是能夠止嘔的藥比較多,那比如我們用前面的白蔻,白豆蔻,用砂仁,用丁香完全可以溫中止嘔,用於寒凝氣滯的噁心嘔吐,那麼這個方面沉香也沒有很特殊。沉香比較特殊的是第三個功效,這個納氣平喘,常常用於腎陽虛,腎不納氣的虛喘。我們在學《中醫學基礎》裡面,這個肺主呼吸、腎主納氣,人的這個呼吸是由肺和腎共同完成的,如果腎虛了,那麼這個吸氣就不能歸根,出現的就是出氣多,進氣少,這種虛喘稱為腎不納氣。腎不納氣,腎氣虛可以出現,腎陽虛可以出現,腎陰虛也可以出現。沉香屬於溫性的藥,那麼常常是用於腎陽虛或者腎氣虛,這樣的腎不納氣。腎陰虛的,一般還是不太適宜的,這個是木香沒有辦法所取代的。所以沉香和木香相比,如果要有特殊性的話,這就是比較特殊的,要用,可能用於納氣平喘,它不容易耗傷正氣,而且還有納氣平喘的效果。由於沉香比較名貴,所以一般不作湯劑,在湯劑裡面,一般都是把它作成散劑,很細的粉末,那麼即使要用湯劑,也是要後下,不宜久煎,避免它的芳香性的損耗,因為沉香的藥材的問題,所以我們作為一個熟悉的藥,不作為一個重點的藥,因為臨床醫生不很常用。
烏藥和肉桂是同科的,都是樟科的植物,但是它是一個小的喬木,或者甚至於是一個灌木,但是它的葉片和肉桂很相似,只是葉片小,這尤其像樟科的樟樹,所以有的把它叫矮樟,長得不高,小的喬木。這個烏藥認為是浙江天臺山的,過去認為是一個道地產區,所以把它叫作天臺烏藥,有的又把它叫作台烏,這是天臺山的。但是現在研究,天臺山的烏藥和其它地方產的烏藥,好像化學成分沒有發現明顯的差異,更主要呢天臺山是一個自然保護區,就是有烏藥也不允許你去採挖,所以你處方開的是天臺烏藥,那藥房也不可能給你天臺烏藥,所以我們今後開處方的時候,沒有必要再開什麼台烏、天臺烏藥之類的,就寫一個烏藥,這個不管產在什麼地方的烏藥,品質實際上是一個大同小異的,沒有明顯的差別。這個烏藥行氣止痛和沉香也是一樣的,也是主要作用在胃腸。也是溫性比較明顯,比木香要溫一些,所以主治證裡面也有寒凝氣滯,它用於多種部位的疼痛,這個和沉香可能大同小異,沒有沉香的作用好一點,因為它藥源比較多一些,可以代替沉香的使用。另外它比較特殊的一點,就是溫腎散寒,那麼是治療腎與膀胱虛寒,而這個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調引起的尿頻、遺尿,夜尿頻多,那麼這類呢往往是作為益智仁這樣的一些藥物的一個輔助的藥物,今後大家學方劑裡面的縮泉丸裡面用了烏藥,就是用它的這個溫腎散寒的功效,因為腎和膀胱受寒以後,影響了膀胱氣化功能,但是如果有虛,但它不是補虛藥,所以用今後這個益智仁,它本身就有溫腎陽的作用,所以它是主要的,它也能夠散寒。所以這個烏藥呢只能起一個輔助的效果。這是關於烏藥,烏藥也是一個要求熟悉的,比較一般的藥。
下面荔枝核,要求瞭解。那麼這個藥呢,主要就是行氣止痛,消脹的作用不明顯,它主要的作用部位在肝,胃是次要的,所以它主要是用於疝氣疼痛,那麼對於胃痛的氣滯也能用,是不是就是對疝氣效果就更好呢,古人認為好,認為它這個形狀就像睾丸,好像它對睾丸的腫脹疼痛就應該效果好,但是現在發現對於胃和疝氣,可能胃的效果還要明顯一些,因為胃痛還要好治一些,因為前人重點把它治療疝氣、睾丸的腫脹疼痛,因為取其形,可能與這個原因有關。總的說來,這個藥物的作用,是很一般的,所以我們把它作為瞭解的藥物。現在有的人把它裡面的有效的成分,這個皂甙類的提出來,治療糖尿病,認為降血糖,最後的療效當然還有待於認定,但是已經有這樣的產品,這個是作為供大家參考,也是教材以外的一些問題了。
香附是一個要求掌握的,這一章比較重要的藥,這個香附它來源於莎草科的植物,這個莎草,一個草字頭,一個沙,沙土的沙,這個字在這地方讀莎(suo),在其它地方可以讀莎(sha),不能讀莎(sha)草,莎(suo)草,這是特殊的一個用語。那麼在古代文獻裡面,如果翻香附,不容易查找,它往往是個別名,比如說像《本草綱目》都把它附在後面的,作為別名,它的正名就叫莎草根。它是用的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莖,這個在地下,它鬚根上面長的膨大的部分,這個稱為香附。香附呢,我們書上說它疏肝理氣,嚴格講呢它是一個以疏肝為主的一個行氣藥,它的歸經,就說行氣它的作用部位,是非常廣泛的,那麼除了肝鬱氣滯,它可以表現為疏肝,治療肝鬱氣滯有關的,比如說這個脅肋脹痛,痛經或者行經腹痛,甚至於睾丸的腫脹疼痛,少腹部的(疼痛)。這個古代呢它還能夠治療胸中的氣滯疼痛,甚至於肢體如果氣機凝滯的疼痛,那麼都可以使用,實際上它是一個作用非常廣泛的藥。所以《本草綱目》上,李時珍說它上行胸膈,上面可以達到胸膈,外達皮膚,所以對於經絡的一些氣滯,比如說香蘇散,外感當中也用香附,為什麼,用它實際緩減氣滯疼痛,緩減的是肢體,不是內臟。下走肝腎,這李時珍說的,上行胸膈,外達皮膚,下走肝腎,就是全身很多部位,它都能夠行氣止痛,但是重點在肝。除了肝以外,李時珍還說它能夠止心腹,胃、腹部、肢體、頭目、齒、耳,牙齒,外耳。這樣的一些疼痛,廣泛地把它作為一個行氣止痛的藥,大家仔細地去翻一下《本草綱目》,李時珍的論述,就反映了它的廣泛性,我們這裡把它列為是疏肝理氣,或者說疏肝止痛,強調的是它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所以香附,是疏肝止痛的一個很重要的藥物,它疏肝的效果好,而且止痛的效果也很明顯。所以李時珍,把它稱為氣病之總司,為什麼氣病之總司呢?那它本身藥性是平和的,所以氣病,這個氣滯證,寒熱它都可以使用,更主要,它以疏肝為主,那麼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利於全身氣機的調暢,那麼它抓住了根本,能夠有利於恢復這個肝的疏泄功能,調暢全身的氣機,又加上它本身就有廣泛的作用部位,所以一般的氣滯證,氣滯疼痛證,都可以用這個香附。它不但有止痛,也能夠消脹,比如說有的香砂養胃丸處方裡面的香,不是木香,有的方裡面是香附,它不但是止痛,而且也消脹,對於胃腸,尤其是胃脘部的。那麼這個氣滯的,在肝的,在脾的,它都用。氣滯引起的疼痛能用,脹滿也能用,所以它在氣滯證裡面,應用非常廣泛,我的理解李時珍稱它氣病的總司,就是這樣一個意思,他抓住以肝為核心,肝主疏泄,使用很廣。
另外調經止痛,那麼用於這個婦女的月經不調、痛經的一系列症狀,當然婦女月經不調,主要與肝、與氣滯的關係很密切,當然可能有氣滯,可能有血瘀,所以前人把這個香附,稱為氣中血藥。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行氣藥,所謂氣中血藥呢,是以行氣作用為主,兼有微弱的活血作用的一個藥,所以它也是作用於血分的,所以婦女的月經不調,不管寒熱虛實,它都可以配伍使用,所以他又把它稱為婦科之主帥。他主要是從調經止痛這個角度來說的,比如說過去的四制香附丸,就單用香附一味藥,用四種不同的方法,比如說用酒制的,用醋制的,用鹽水制的等等,當然各地的這個具體的方法不完全一樣,反正四種,把它分為四份,每一份用一種炮製的方法。再一種,將香附統一放在一起,四種方法分次地,比如說用醋制了曬乾了,再來用酒制,都可以,不太統一。那麼把它作為丸劑、散劑,就用來調經止痛,單用都有明顯的效果,所以香附實際上很重要,功效單一,就那麼八個字,或者說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就是疏肝和調經。
下面佛手,佛手作為一個瞭解藥,這個佛手也是柑橘類的,這個植物像前面的桔或者枳實那一類的植物,它同類的,都是屬於柑橘類的,只不過它結的果實發生了變異,尖端不規則,像彎曲了的指頭,所以有的就把它叫佛手柑,本身它屬於柑類,一個木字旁,一個甘甜的甘,佛手柑。這個藥,在臨床上它的作用相當好,疏肝理氣和疏肝理脾,止痛、消脹的作用都很強,那麼為什麼瞭解呢,因為我們前面學了青皮,也學了橘皮,它兼有青皮和橘皮的所有的功效,它又沒有橘皮那樣燥,又沒有青皮那樣峻猛。它既能夠行氣疏肝,又能夠行氣理脾,既能消脹,又能止痛,同時還能燥濕化痰,所以它的功效裡邊,橘皮、青皮所有的它歸經的部位,都是肺經、肝經、脾胃經,它兼有青皮和橘皮的所有的功效。沒有橘皮那麼燥,沒有青皮那麼峻猛,所以還是很受歡迎的一個藥。因為我們有前面的藥作為參考,所以我們把它作為瞭解,再加上佛手,臨床用的時候,它的價格很高,遠遠高出了青皮、橘皮很多倍,甚至於十多倍。那麼所以一般的能夠用青皮就用青皮,能夠用橘皮就用橘皮,那麼只是說有的時候,非常必要的時候,我們再考慮用佛手,所以佛手我們知道它的功效,就可以了。
佛手下面有一個香椽,那麼這個香椽呢,和佛手又是一個變種的關係,佛手是香椽的變種,把規則的果實變為不規則了,香椽的功效和佛手完全一樣,比佛手還要平和,或者還要溫和,所以香椽可以不要求,它的所有的功效的文字,和佛手一模一樣,只是它作用緩和一點,其它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川楝子,來源於川楝樹的果實,因為這個楝樹,四川最常見。所以稱為川楝,後來就把整個的名字,都叫作川楝或者川楝子。成熟了是一個金黃色的,是一種圓球狀,所以有的書上把它叫作金鈴子。金是它的顏色,黃色,鈴好像一個小的鈴鐺,吊在樹上,所以我們以後見到金鈴子,就是指的川楝子。川楝子是我們行氣裡面比較特殊的,雖然我們不是把它作為一個很重要的藥,但是它非常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它是典型的一個苦寒藥,它的滋味非常苦,用口來嘗或者煎湯的時候,相當地苦,很難吃。同時呢它又有一定的清熱作用,這個在行氣藥當中,還沒有第二味。苦寒的,這是第一點,比較特殊。
第二,它是有毒的,在理氣藥當中,我們要求的藥當中,這個也是很少的,所以臨床要注意它的安全。這個川楝子作為一個行氣藥呢,它就是止痛,沒有消脹的作用,今後這個脘腹脹滿,或者脅肋脹滿,這個選川楝子就不對。它只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肝,尤其是肝鬱化火,脅肋或者影響了胃脘,出現了疼痛,用它來行氣止痛。以肝為主,而且要有熱象的,比較適合。沒有熱象的,有時候在配伍的情況下,炒用也是可以的,所以這個川楝子呢,在行氣止痛方面,就記住它的一些特徵,苦寒的,主要作用在肝的,是以止痛為主的,沒有消脹的作用。所以它最適合是肝鬱化火的這種氣滯疼痛證。另外它有一點驅蛔蟲的作用。在蛔蟲病當中有腹痛,又兼能用來止痛,作為輔助的藥。外用呢能夠殺蟲止癢,治療皮膚瘙癢或者一些皮膚的癬瘡,這個我們今後講苦楝皮的時候再來講,它的驅蟲和殺蟲止癢它不如苦楝皮,就是它的根皮或者幹皮,學了以後川楝子,相對於苦楝皮來說,可能用來驅蟲,用來外用,它的意義都不大,主要用皮,而很少用果實,所以它的基本功效就是行氣止痛,肝鬱化熱的脅肋或者胃脘疼痛證,用得多一些。
再下面的一個藥,青木香。這個作一般瞭解,這個也是一個苦寒的,它來源於馬兜鈴的根,叫作青木香,這個命名很不好。馬兜鈴這個植物,它的果實就是我們今後在止咳藥當中要學的馬兜鈴,那麼它的這個藤就是我們今後在《中醫婦科學》當中會碰得到的,叫作天仙藤,但是它的根又叫作青木香。同一種植物,三個名稱,互相沒有任何內在聯繫,這個都不說,另外呢它能夠容易造成很多的混亂。青木香在古代本身就是木香的一個別名。因為木香品質好的,含揮發油,含油量高,那麼顏色比較深,青就有帶黑的意思,那麼這個黑褐色那個顏色比較深的,比如說陶弘景那時就有青木香的說法,那指的是優質的木香。現在我們指的這個青木香,在唐代它叫做土青木香,就說它的行氣止痛方面,它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前面講的木香。當時把它稱為土青木香。它本身就不是青木香,所以稱為青木香,它第一個和古代的木香作為青木香,常常發生了名稱上的混亂,所以我們今後學古方,要學這個蘇合香丸這樣的一些方劑,現在方裡面還經常就是寫青木香,我們現在很多人不知道它的這個變化了,還依樣畫葫蘆,比如我們要開一個蘇合香丸的方出來,有的醫生還是寫一個青木香。在古代它是用的優質木香,現在如果藥房就給了馬兜鈴的根,這個青木香本身就用錯了,所以這個青木香在古今它不是一個藥,在古代就是前面的菊科植物的木香。
另外它這個藤叫作天仙藤,那麼天仙藤,那麼往往又把一個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叫作天仙子,那天仙子和天仙藤,這個又風馬牛不相及,一個是茄科的,一個是馬兜鈴科的,不知道的人都以為這個天仙藤、天仙子是一種植物的,一個是藤,一個是子,這個又造成了另外的混亂。
所以這個植物的三個不同部位,古人其實比較好,這個就叫馬兜鈴藤,那麼根就叫馬兜鈴根,果實就叫馬兜鈴,誰都不會弄錯,這個是命名上一些不周到的地方,當然它不是一個重點的藥,那麼這個青木香呢,之所以我們介紹呢,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青木香,現代的青木香,和古方上的青木香,不要混為一談,現代的青木香是一個苦寒的,也是行氣止痛的,沒有消脹作用。這一點呢和川楝子一樣不能消脹,只能用於這個肝胃的一些疼痛證,有一定的止痛效果,而且比較適合於熱證,它也是苦寒的藥,至於它用來解毒,治療這個瘡癰,蛇毒咬傷,意義不大,因為作用不是很強,所以這個藥呢,就這樣作一般瞭解。要大家瞭解的另外一個目的呢,就是這個馬兜鈴科的植物,如果說稍不注意,就要噁心、嘔吐,如果量再大一點呢,也有潛在的這個肝腎功能損傷,所以臨床上實際上也不要多用。它很容易苦寒傷胃,或者能夠引起對肝腎功能的一些影響,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講不完還有一點點,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