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關於清熱解毒藥,我們前面介紹的從金銀花到貫眾,主要就是多用於治療溫熱病的清熱解毒藥,那麼下面我們就介紹第二組,主要用於瘡癰腫痛的清熱解毒藥。這一組藥,根據傳統的用藥經驗,尤其是在本草文獻的記載當中,它雖然也可以用於其它的一些熱毒證,但是很少使用,主要是用於瘡癰。那麼瘡癰,就是長在體表或者體內的,尤其體表,初期以紅腫、熱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中醫認為是熱毒鬱結在局部,然後有一定的瘀血阻滯,這樣的一個病證,也可以長在體內,臟腑那麼稱為內癰,那麼中醫治療瘡癰,過去有的講主要是在這三步曲。開始就是消散,以清熱解毒為主,加一點活血散結止痛的藥,促進紅腫熱痛的消除。如果這階段把它消散了,那就是最佳的、最理想的治療效果,那麼如果說這階段沒有完全的得到治療,沒有控制,那可能就會化膿,就會形成膿液,形成膿液的時候,就要托膿外出,就要排膿。那麼排膿的方法,傳統就是一個是用藥物來局部把它腐蝕掉,所謂的蝕瘡排膿,它有一個出口,當然,也可以用現在切開的方法,讓膿有出路,當然現代的西醫主要就是切開引流,其實傳統也有(這種)方法,最後膿液乾淨了以後,就是斂瘡生肌,所以在後兩個階段,常常也要用清熱解毒的藥,只是說在初期,使用消法的時候,促進消散是以清熱解毒為最主要的藥物,適當加一點活血散結止痛,那麼在托毒的時候,也要用清熱解毒藥,就是加一些排膿的藥,有的可能是不需要,有的不是(解毒藥),比如說我們前面的像蘆根、天花粉、白芷這些,它也有排膿的作用,它也是可以使用的。那麼到了後期斂瘡生肌,那就是要補益正氣的基礎上,加斂瘡的藥。清熱解毒,那麼比較次要,但實際上它也有一定的邪毒存在,也可以使用。所以基本上治療的原則,今後在中醫外科學裡面,大家還要系統的學習,但是這一類的藥物,就是我們這第二組的藥,從當前的臨床應用來看,它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治療瘡癰腫痛的清熱解毒藥了,這些藥物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它常常也用於溫熱病,而且有的在溫熱病的各個階段,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其它的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說現在治療從西醫的病名來說,如急性支氣管炎,這一類的呼吸道的感染,急性支氣管炎,肺炎、什麼膽囊炎、尿路感染,(就)是中醫的淋證,或者其它,都廣泛用。那麼就是上一次講過的,因為瘡癰本身就是一個細菌感染為主的一個急性的局部的一個炎性病變,所以西醫把它叫作局部的化膿性感染的疾病,是以細菌感染為主,所以這一類的藥,都有比較明顯的抑菌抗炎的作用,當然還有其它的一些相關的藥理作用,而且有的還能抗病毒,所以現在實際上在臨床上是結合現代的一些研究,所以大量的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一些急性的炎性反應的一些病證,那麼應用,這些經驗,遠遠超出了傳統的瘡癰範疇。所以這一些用藥的經驗,其實還應該進一步的總結,所以我們這裡把這一類的藥,把它稱為主要用於瘡癰腫痛,是基於傳統的用藥的經驗,這樣子提出來的。因為現在它的應用的發展,有的總結還不是很充分,但我們知道這一個動向,所以我們今後在一些臨床報導的文章當中,或者其它的一些中醫的經驗的專著裡面,就會發現這些藥物其實並不那麼單純,使用的時候,所以是請同學們注意的一個問題,但是我們目前的學習要求,我們還是以教材為准。所以在現在有的中藥學裡面,把那些內容就放在臨床應用的進展或者功用的發揮裡,有這樣的一些項目,就是提供一些拓展我們思維、拓展我們視野的一些資訊,都不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時候必須掌握的,是僅供參考,所以我們在具體的藥物之前,加一點這樣的必要的說明。
這組藥當中,第一味藥就是第105頁的魚腥草,魚腥草在古代本草文獻裡面,它的正名,就是我們教科書上它的植物來源,三白草科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蕺菜,草字頭的下面一個(戢),也是一個姓。蕺菜現在不常用,很多人都不認得,所以我們現在正名已經不用名稱了,由於這種草本植物含有一個很特殊的氣味,有的人說它會有一種魚腥味,其實和魚腥味還是區別很大,魚腥草的氣味,其實應該說要芳香一些,較清爽,所以魚腥草又是一個很多人喜歡食用的一個疏菜或者野菜。尤其在西南地區,很多人都喜歡把它作為佐餐用,而且有營養和保健效果的一種蔬菜或者一種野菜,所以根據它的氣味,所以魚腥草最強調它的芳香,腥實際上也是一個真實的氣味的一種表述,所以我說這一類的藥很多味都與它真實的味有關,甘、苦,包括魚腥草的腥,都是這樣來的。
魚腥草作為一個清熱解毒藥,當然按照傳統的認識,它主要是用於熱毒瘡癰,對熱毒瘡癰,魚腥草它既可以內服,也可以局部用新鮮的搗絨了以後敷,也有明顯的解毒消腫的這種效果,對於外癰可以用,內癰也可以用,但是結合它的長於清肺熱,有的書上就是說它清肺排膿,其實它確有一點排膿的作用。排膿,也包括了祛痰止咳在裡面,其實肺上的排膿和排痰常常是混在一起的,表現在肺,它也表現出了祛痰止咳,所以結合起來,魚腥草歷來就是治療肺癰咳吐膿痰的一個最重要的藥,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治療肺癰的首選藥,因為肺癰本身也是一個熱毒鬱結在肺而化生的一種癰膿,就是現代醫學當中的肺膿瘍、肺膿腫,有發熱、胸痛、咳吐膿痰這樣為主要的臨床特徵,那麼它既可以清熱解毒消除病因,又可以通過它的清瀉肺熱,它的熱毒主要表現在肺,更主要它能夠祛痰排膿,那麼肺癰,往往隨著大量膿痰的咳出,症狀會隨之相應的減輕,這是臨床見到的一個現象,所以它祛痰排膿,也是一個針對肺癰很好的治療作用,所以把這些結合起來,清熱解毒,清瀉肺熱,又包括了祛痰排膿,所以是長於用於肺癰咳吐膿痰的藥效學的基礎,是幾種功效的一種綜合的發揮,如果單獨把它作為一個清瀉肺熱的藥,那麼現在就用於一般的肺熱咳嗽,痰比較黃稠,所以現在的魚腥草,常常用於上呼吸道感染,也用於急性的支氣管炎,或者慢性的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炎這些都可以使用,而且現在還有注射劑,魚腥草的注射劑,過去臨床醫生很喜歡使用,尤其是在呼吸道的一些急性感染當中廣泛的使用,但是最近,就是有一點問題,一個是魚腥草它的作為注射劑的有效成分,也是芳香性的揮發性成分,不穩定,所以在品質控制的時候,現在是藥廠覺得比較為難的一個事情,質控有一定的問題,而且最近陸續發現了一些注射劑引起了不良反應,所以國家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最近公佈的臨床醫生要認真、高度重視的,當然很多有不良反應的藥,其中西藥占多數,中藥裡面也提到了魚腥草的注射劑,有的可能以過敏反應,就變態反應為主,當然也有其它的一些不良反應,所以我們在使用魚腥草注射劑的時候,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觀察,提高這方面的警惕,因為注射劑應用很廣,相對來說發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可能就多一些,儘管比例低,但是使用很普遍,所以總量可能也就會多。順便談一下,供大家參考。當然我們這裡是介紹魚腥草的生藥,不存在,不但不會有這方面的不良反應,而且作為食品,作為疏菜,都可以,比如說在西南地區它有一些肺熱咳嗽的人,那麼可以用魚腥草,新鮮的,把它清洗乾淨了,加一點調味品鹽啦,比如說醬油、味精,就這樣子就可以吃了,有的就用魚腥草全草來煎湯或者燉湯把它作為食療,就是和一些肉類啦,或者其它的綠豆這些啊,作為食療的,供這類的患者使用,這是在清肺熱。其實在臨床上,現在它不僅僅是清肺熱,胃熱、肝熱這些,出現了,比如說胃熱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它也可以表現為清胃熱或者清熱解毒,利咽喉,肝熱引起的一些頭昏頭痛啊,或者些耳道流膿啊,它也可以用魚腥草來治療。另外魚腥草,也有利尿的作用,它表現在清利濕熱,所以它也可以治療眾多的濕熱病證,尤其用得多的是濕熱淋證,所以有的書上,就強調它的重點,把魚腥草的功效,叫作利尿通淋,強調它主要用於濕熱淋證,其實用清利濕熱更準確,它除了主要用於濕熱淋證以外,其它與濕熱有關的,都有明顯的效果。所以這清利濕熱,和前面我們學的清熱燥濕,它的主治證是大同小異,都有比較廣的範圍,只不過苦燥,清熱燥濕是從它的滋味,苦味很明顯角度來總結的。清利濕熱,它一般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認為濕熱是從小便排出,其實它們治療的病證的物件,沒有明顯的區別,只是功效,從中醫的理論總結它是屬於不同的功效,但不同的功效,它有很大的相似性,它都是清除的是濕熱邪氣,那麼燥濕是怎麼清除的,不清楚,現在只是聯繫到它的苦味,那麼這一類的藥,它有利尿,就認為它是通過利尿來排除的,就這麼一個細微的區別。魚腥草是一個很芳香的藥,所以在臨床實際是常常用鮮品,有時候可以生用,那麼不管鮮品或乾品,作為湯劑的時候,不應當久煎,久煎了因為它的芳香性的成分不穩定,不但明顯的減少,而且它也容易破壞,所以我們書上在使用注意裡面,含揮發油,不宜久煎,這是在這一類藥當中,也是比較特殊的,這是關於魚腥草的情況。
蒲公英是菊科植物,大家都很熟悉,它的葉,就是布在地面上,布地而生的,就像波菜這一類的,然後它開黃色的頭狀花,它的果實,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吹,滿天的飛散,實際上它就是聚合的它的一些果實,種子,在這裡面,很熟悉的一點,整個植物它有白色的汁液,掐斷了以後流出來的,所以大家都容易識別,但是這蒲公英,在古代的文獻當中,它就叫地丁,它所以叫地丁,就是它的這些葉片,布地而生,好像它展開來以後,貼在地面上的,有一個主根很粗,而且主根很長,所以好像一個釘子,釘在地上的葉片布地而生,主根比較粗、比較長,後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一個藥,叫作紫花地丁,我們後面要講,那麼相對來說,蒲公英是開黃花的,所以在有的本草文獻裡面,就把蒲公英又叫作黃花地丁,那麼為了和紫花地丁在藥名上不混淆,所以我們現代的中藥學就用它的植物名,蒲公英,作為正名,過去的地丁的名稱就不再保留,但是在使用古方的時候,尤其是在《本草綱目》之前的這一些方劑裡面,如果我們見到了地丁,指的主要應該是蒲公英,因為蒲公英是《新修本草》就開始收載,那麼它比《本草綱目》要早將近一千年的歷史,所以這兩個地丁,它入藥有先後。蒲公英作為一個清熱解毒藥,它也是可以用於各種瘡癰,和魚腥草一樣,也是內服、外敷,內癰、外癰都可以廣泛的使用。
首先要肯定它的廣泛性,但是前人在肯定廣泛性的同時,認為它更適合於乳癰,乳癰就是乳房紅腫、疼痛,尤其是產婦,如果乳汁不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那細菌在裡面生長、繁殖,中醫認為乳房,屬於足陽陰胃經,乳頭,屬於足厥陰肝經,屬於肝胃,那麼蒲公英,它主要就歸肝胃經,所以它歸經與乳癰有針對性,現在的研究認為,它能夠使乳腺管通暢,能夠疏通乳腺管,那麼乳癰,很多就是因為乳汁瘀積在乳腺管裡面了,那麼細菌在裡面繁殖,所以不管說中醫傳統的理論和它的經驗,從現在的基礎研究,它也是在這方面發現是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我們很多書上都是說它是治療乳癰的一個要藥,所以我們書上,在應用一的第三行到第四行,故對熱毒壅結於肝胃而發為乳癰者,尤多用本品。就是有的書上說的長於治療乳癰,是相對而言,當然真正的乳癰,急性乳腺炎,那麼只是說蒲公英比較常用,那也不是單用,單用可能力量還是比較單薄,因為乳癰,除了大量的清熱解毒,解毒消癰,可能還是要加上一些疏肝理氣的,或者活血散結的這樣的一些藥物,可能會增強臨床的療效,它的清熱解毒,那麼除了對瘡癰以外,現在對溫熱病,比如說治療流行性感冒,或者一些急性的傳染病的早期,蒲公英,也把它作為一個清熱瀉火的藥在使用,它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咽喉腫痛,牙齦腫痛,這些都可能是熱毒所致,所以說它清熱解毒實際上是應用非常廣泛。
另外,它又是一個清臟腑熱的藥,清臟腑熱,除了它和治乳癰一樣,它作用於肝胃,所以肝熱引起的目赤腫痛,既可以內服,也可以局部用蒲公英來煎湯,洗,局部的塗擦或洗,都有一定的效果,有的用來點眼,那麼肝熱引起的比如說頭昏、頭痛啊,耳道流膿啊,胃熱,尤其現在治療急性胃炎,這種屬於胃熱證的,那麼現在認為胃炎啦、胃潰瘍啊這一些病,與那種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關係非常密切,蒲公英,也是對這種桿菌有比較好的敏感性,所以很多醫生在治療胃的一些急性炎證,或者潰瘍病這一類,那麼中醫是認為就是廣義的胃熱,包括咽喉腫痛,其實它也可以與胃熱有關,把它作為一個清熱瀉火的藥,對肺熱咳嗽,現在用於很多肺的感染,和剛才講的魚腥草一樣,使用很廣,另外它也能夠清利濕熱,也是以治療淋證為主,很多濕熱,比如說黃疸性的肝炎,濕熱黃疸這些蒲公英都有一定的效果,那麼蒲公英也可以作為野菜,所以它也是甘味的藥,就說它本身不苦,所以往往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良反應,作為湯劑,用量在臨床上往往也比較大,所以我們書上,煎服乾品都常常用到30克,鮮品可以用到50~100克,因為它本身也是一種可以食用的一種草本植物,而且在有的國家的民族醫學,比如說南亞、像印度這一帶把它作為一個健胃劑,它不但不傷胃,而且能夠開胃,幫助消化,只是蒲公英,如果用量大了的時候,它有一點滑腸的作用,和昨天講的牛蒡子的情況一樣,如果說治療這些熱毒病證,比如說蒲公英也可以用於腸癰,那麼這樣的時候,適當地引起腹瀉,或者大便通暢,對這類的病證是有好處的,那可能它就是一種緩瀉通便,如果是脾胃不好,大便溏瀉,那麼它就是加重這些症狀,就是滑腸,所以我們在使用注意當中,提到了這一點,大劑量的使用蒲公英,比如乾品在30克,或者30克以上,或者量比較多的鮮品,有的可以引起輕微的腹瀉,就說有一定緩瀉的作用,或者滑腸的作用,這是關於蒲公英。這前面兩味藥,是這一組藥當中,要求掌握的,因為在臨床上現在應用非常廣泛,作為了一個廣譜的抗菌消炎的藥在使用。
紫花地丁也是因為它有一個很直的根,比較深,類似於蒲公英的根那種特徵,但是它開的是紫花,就把它叫作紫花地丁,實際上有一點喧賓奪主,最早的地丁是蒲公英,現在紫花地丁就用了該名稱作為正名,反而蒲公英就不用了。紫花地丁也是很常用的一個清熱解毒、治療瘡癰的藥。按照傳統,紫花地丁臨床應用比較局限,它的清熱解毒,基本上就用於治療各種瘡癰,內癰也用,外癰也用,那麼應用的方式,也是內服、外敷都可以。在眾多的瘡癰當中,前人就認為它最佳的是用於疔瘡,前人喜歡用,當然在臨床上單用紫花地丁,在臨床也沒有發現真正有很明顯的優勢,但是,歷代文獻當中都有這樣的記載,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知識點,因為前人很喜歡選用該品,估計也與它形狀有關,對於地丁吧,那麼疔瘡,也是頭很小,根很深,在化膿性感染的疾病當中,它主要長在顏面、長在手上這樣一些地方,瘡的頭部,有的很小,就像豌豆或者綠豆大小,但是認為它根深蒂固,因為稍不注意,疼痛很厲害,如果不注意治療,有的去擠壓,長在面部的這些,很容易就是產生惡變,現在來說,就是膿毒血證,中醫裡面就叫疔瘡走黃,那麼就是病情非常的重了,就是會出現敗血證這一類的,所以可能與它的形式有一定關係,頭小根深。所以如果在考試當中碰到了疔瘡首選,一般是指的是要求選紫花地丁,這是前人的一種說法,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紫花地丁近年來,它的應用也是在擴展,也不僅僅的就用於瘡癰腫痛,比如說目赤腫痛,比如說咽喉腫痛啊,痢疾啊,或者毒蛇咬傷,或者其它的一些細菌感染引起的很多病證,就包括淋證,也在用,但是它沒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只是它應用的範圍我們知道它在擴大,但是根據教材的內容,我們也僅僅要求很少一點,但是我們應用的時候,我們可以擴大,可以不必拘泥,這是關於紫花地丁。
土茯苓,這是一個百合科植物的塊莖,切片以後,它類似於茯苓,是白色的片狀,但是它是木質化了的。茯苓我們以後要講,它是個菌類,它並沒有這樣的木質化,所以它的外觀有一點相似,當然它的性味,有些作用方面也有相似,但是區別是很大的。土茯苓是清熱解毒藥,茯苓是我們今後的利水滲濕藥,因為茯苓是甘淡的,所以土茯苓,習慣上也認為甘淡,其實這是它的真實滋味,它沒有什麼味道,那麼味苦,主要是說明它的性能,其實口嘗的時候,土茯苓是沒有什麼味道的,是真正一個甘淡的味,那麼土茯苓作為一個清熱解毒藥,它也可以治療各種瘡癰,尤其是當代臨床,土茯苓能治療眾多的瘡癰腫痛,內癰、外癰都在治,但是在傳統文獻裡面,它主要是長於治療梅毒,或者解汞毒,汞就是水銀,它對汞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梅毒是一種性病,這個性病大概是在16世紀到17世紀,就是300多年前,由荷蘭人從歐洲把它帶到了沿海地區和臺灣,因為當時荷蘭人佔領了我們的寶島臺灣,當時又從廣東這樣子來騷擾,那麼這樣子就把這種梅毒帶到了中國,所以治療梅毒的一些藥物和作用,在本草學裡面,就從《本草綱目》開始出現,土茯苓也是《本草綱目》最先收載的一味藥物,因為當時治療梅毒沒有很好的方法,藥物也不多,當時最有效的就是用汞的製劑,比如說我們後面輕粉,二氯化二汞或者升藥,就是三仙丹,氧化汞。汞製劑,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汞的製劑因為都有很強的毒性,都會產生汞中毒,那麼土茯苓,它有一定解汞毒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服用了汞的製劑以後,產生的一些比如說經脈拘攣,肢體疼痛,或者牙齦潰爛這樣的一些汞的中毒症狀,同時它本身對梅毒,減輕梅毒的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在當時的藥物的情況下,土茯苓就算比較理想的治梅毒的藥,因為治梅毒作用最強的是汞劑,汞劑毒性很大,容易引起中毒,土茯苓,它可以降低汞的毒性,有一定的解毒的作用,另外它本身對梅毒也有治療效果,當然是當時不可多得的這樣的藥物,所以從那時候起,在明清時候,就開始強調,它是治療梅毒的要藥,一直到我們現代的中藥書上,都有這種說法,是基於當時的臨床實際,當然現在,一個是梅毒曾經是一度沒有了,在我們國家,上個世紀的50年代的後期,到70年代的後期,20多年,基本上沒有,那麼後來慢慢地近年來又有這種病的發生,但是現在一般是有這個化學藥,作用可能更強一些,但是土茯苓作為一個輔助治療的藥物,它還是有一席之地,它還是可以用,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所以我們在清熱解毒方面,還是重點要強調它在治梅毒和解汞毒的作用是它的一個個性特徵,雖然現在的使用價值有所降低,但是比較特殊,我們加以強調。那麼其它的瘡癰腫痛,同樣的可以治,現在臨床上用土茯苓,那麼除了治療瘡癰腫痛,什麼咽喉腫痛,這些也在用,也是有效,另外,它也能夠清利濕熱,治療以濕熱淋證為主的,包括其它的濕熱病證,和前面的蒲公英,魚腥草一樣,在功效也一樣,所以聯繫起來很好記,這是關於土茯苓的簡單的情況。
熊膽要求一般的瞭解,藥的作用很好,但是,黑熊,或者棕熊是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所以不提倡使用,基於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要,大家作為一個常識性的瞭解,那麼過去用熊膽,就是把棕熊或者黑熊獵殺了以後,把它的整個膽囊取下來,然後把它陰乾,這樣子使用,叫做熊膽。由於本身熊膽就比較珍貴,因為動物越來越稀少,那麼獵殺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過去的熊膽,偽品很多,而且很多人不容易鑒定,分不清楚真偽,比如說它用其它的動物,大的脊椎動物的膽來加工,不好分別,當然現在有化學的鑒別方法是可以來鑒別的了。但是現在一般都不使用野生的黑熊或棕熊把它獵殺以後取膽來使用,那麼現在有一種方法,就人工來馴養黑熊,然後用手術在它的腹部開一個口,在膽囊裡面給它一個插管,就造成一個漏管的形式,讓它把膽汁排泄,然後用一個收集瓶,每天的膽汁就流在瓶裡面,那在收集的期間,黑熊就必須用一個大的鐵籠把它固定在裡面,不允許它動,這樣子才能夠收集,瓶才不脫落,也不容易感染,傷口不容易感染,也能夠很好地收集膽汁,這樣子收集的膽汁,把它乾燥,那麼在商品藥材當中,就不叫熊膽,後面加上一個粉字,熊膽粉,這是為了區別於野生的這種膽囊,熊膽。所以有很多藥現在裡面寫的成分熊膽粉就是指的人工引流的這種膽汁。但是就是這種方法對於黑熊來說,那麼也是比較殘忍的,那麼不說人道,至少也是在獸道方面存在問題,所以世界的野生動物的保護組織對此作法也是很反感的,也是經常提出一些意見,但是我們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全取消,所以馴養黑熊來引流取膽汁,在目前,至少在一部分還是合法的,是經過國家的有關的認證、批准,所以目前臨床上還有熊膽粉,在比較廣泛的使用。熊膽和熊膽粉經過研究,它的化學成分,只要說取膽汁的方法合理,如果不合理,比如說感染了,那就污染,就不能用,另外比如說取的時候要注意,不能過分的取,過分的取,裡面的含量,比如熊膽酸,或者其它的一些成分含量就偏低,那也達不到用藥的要求,就比真正的(天然)熊膽要差,如果取膽汁的方法比較合理,那麼它應該是等同的使用。熊膽或者熊膽粉作為一個清熱解毒藥,它也是可以廣泛地用於各種瘡癰腫痛,尤其是局部外用相當好,比如說熱毒熾盛的痔瘡腫痛,有一個經驗方,就叫冰熊栓,把熊膽粉和冰片,製成栓劑,那麼就是肛門局部使用,對於紅腫疼痛的痔瘡,那效果相當明顯,很受醫生和一些患者的歡迎,也是中藥裡面的一種成方的製劑,那麼比如說目赤腫痛,如果有熱毒的,還可以製成眼藥,很多眼藥裡面過去有熊膽。咽喉腫痛,那麼含化,也能消腫止痛,牙齦腫痛,總之它是一個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清熱解毒藥,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只要是熱毒病證,幾乎都可以治療。另外它又是一個清熱瀉火藥,它是以瀉肝火為核心,其實對心火,胃火,肺熱,都有作用,但是重點在肝,肝熱的目赤腫痛,或者肝熱引起的頭昏頭痛,肝火上炎,包括肝熱引起的小兒驚風,痙攣、抽搐,當然驚風它不但是清肝熱,它還能夠直接息風止痙,我們下面要講,重點在肝,這裡強調了,其實也能清其它臟腑的熱,尤其是近年來,除了肝熱以外,還用它來清肺火、清肺熱,因為它有很好的清肺熱作用,同時能夠祛痰平喘止咳,所以在現在的新藥製劑當中,有不少治療肺熱咳喘的方當中,以熊膽粉為組成,甚至為主藥,比如說過去市面上出售一個咳喘舒口服液,咳喘舒的口服液主要的成分是熊膽粉,有很好的祛痰止咳平喘,用於肺熱的咳喘痰多。那麼我們這裡為了掌握重點,也為了尊重傳統的認識,它主要是入肝經的,所以重點強調了清瀉肝火,但它不僅僅限於只能清瀉肝火,另外它又是一個息風止痙的藥,對於痙攣、抽搐、小兒驚風或者中風以後或者癲癇出現了痙攣、抽搐,它一方面清肝熱,另一方面制止肢體的痙攣、抽搐,比較適合於熱證,那麼寒證的痙攣、抽搐一般不用。所以藥就基於野生動物的保護,我們所以作為常識性的瞭解,它的這些方面功效比較強,但是我們不提倡廣泛的使用,在用法上,它不作湯劑,用作湯劑,它膽汁裡面有的成分,不是水溶性的,不能利用,更主要的是大多數的有效成分要破壞掉,不耐高熱,這是關於熊膽,相對來說它是治療瘡癰,用的更多,所以我們也把它放在這一類了。
野菊花實際上是家菊花的最早的來源,經過人工的培植慢慢地就形成了很多的變異,那麼就現在我們這季節,就是菊花開放的,那些公園裡面五顏六色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形態的都有,那是人工培育的結果,那麼野菊花它的植物比家種的菊花,要矮小一些,葉片也要小一些,但是外觀的形態很相似,開的花是金黃色的,花朵,整個花冠比較小,比前面我們講的菊花要小一些,所以野菊花和前面的菊花,在清熱解毒,清肝熱、平肝陽方面,都是相似的,可以互相代替使用。那麼不同的是前面講的菊花,能夠疏散風熱,而且也比較好的清肺熱作用。野菊花一般認為它沒有疏散風熱的作用,但是近年來在臨床上,在一些中藥的複方產品、中成藥當中,和臨床醫生的一些經驗報導當中,治療感冒,用野菊花的也不少。所以是不是一個截然的區別,只是目前從我們的教科書角度來講,認為野菊花,沒有,或者說疏散風熱的作用,或者清肺熱的作用,不如菊花,是不是一定不如,有待於進一步的總結,那麼以教科書為准,我們可以這樣認識。目前我們就以教科書為准,以後同學們在臨床上,把兩種菊花它們在治療表證,在治療肺熱證當中,還可以有意地去進行一些對比性的觀察,應該講可能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從理論上來講,只是我們現在理論上把它分開了。在相似的三個功效和應用,都能夠用於瘡癰腫痛、咽喉腫痛,那麼清肝熱都可以用於肝熱的目赤腫痛,或者肝熱引起的頭昏,那麼平肝陽,用於肝陽上亢的眩暈頭痛,兩種都可以用。但認為清熱解毒,治瘡癰腫痛,野菊花優於菊花,是比較肯定的,所以野菊花作為一個瞭解的藥,和前面我們學過的菊花把它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它們的區別、差異是比較小的,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是主要的。
紅藤,傳統這個豆科植物,因為它的莖切片了以後,皮的內部,和另外這個放射性的車輪狀的花紋,都是紅色的,所以把它稱為紅藤。但是植物的來源,從植物學的名稱裡面,它叫大血藤。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藥典》,從九五年版開始,就把藥的正名就用它的植物名來代替了。所以紅藤就可以改為大血藤,因為《藥典》是國家的法典,法典上都把它稱為了大血藤了,所以名稱我們把它改過來,這是當時沒有注意。它的正名現在應該叫大血藤,它是它的植物名,但是我們在很多古文獻,方劑裡面,沒有用大血藤名稱,比如說治療腸癰的有名的紅藤飲,那就是用紅藤作為正名,在古代文獻也是這樣的,所以要注意。古文獻裡面的紅藤,我們現在改為了大血藤,名稱發生了變化,必要性有多大,當然這是另外一回事,因為傳統就叫紅藤,文獻就這樣子記載,臨床醫生普遍地都知道紅藤,而不知道大血藤,知道大血藤是搞植物的,搞生藥的比較熟悉,利弊都是有的。
紅藤清熱解毒,那麼主要用於瘡癰,也是什麼瘡癰都可以使用,但是相對來說,更多的是用於腸癰,腸癰就相當於現在的急性的化膿性的闌尾炎,急性化膿性的闌尾炎,認為這是熱毒瘀滯,在大腸局部出現的一種癰膿,它不但是有熱毒壅盛,而且還有瘀血阻滯,那麼這個藥,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化瘀,整個瘡癰在初起的階段,我們前面都講適當的配伍一點活血化瘀的藥,有利於瘡癰紅腫疼痛的消散,是一個重要的輔助的配伍的一類藥,那麼這個藥就兩個功效兼有,所以任何一種瘡癰,不管內癰,外癰它都是能治療的,治療的同時兩個功效都同時發揮作用。所以對腸癰,前人用得更多一些,更強調認為它是治療腸癰的一個要藥。那麼治療腸癰的時候,尤其是在早期,因為瘀血也比較明顯,要應用得更多。那麼它專門可以作為一個活血化瘀、活血止痛的藥物,用於瘀血疼痛證,比如說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婦科病當中的月經不調,因為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都可以使用。那麼風濕痹痛,局部也有瘀血阻滯,再加上前人認為藤類的藥,它還能夠通絡,能夠疏經通絡。所以在風濕痹證當中,它一方面活血化瘀,一方面舒經通絡,廣泛地使用於這樣一些的瘀血疼痛證,是關於紅藤簡單的情況。那麼紅藤,又出現了很多同名異物,有些地方的紅藤不是大血藤,這個需要注意,說明一下。
敗醬草,是敗醬科的一個草本植物,經常和紅藤配伍在一起,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活血化瘀止痛,所以這兩個藥物的功效完全是一樣的,它也是可以廣泛的用於各種瘡癰腫痛,不管是在內的、在外的。兩個藥,但是相對來言,紅藤就是大血藤,在清熱解毒的方面,不如敗醬草,要遜色一點,稍次於敗醬草,但是活血化瘀,敗醬草又不如紅藤,所以兩個藥在兩種功效方面,互有優勢,這也是一個優勢互補,所以也經常在治療瘡癰的方劑當中使用。當然敗醬草,作為一個活血化瘀藥,同樣也可以用於剛才說的跌打損傷,尤其是婦科的一些瘀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也是可以用的,相對來說跌打損傷啊或者風濕痹證用得少一些,由於紅藤的清熱解毒作用不如敗醬草,那麼敗醬草就是一個清熱解毒作用比較強的,所以目前敗醬草應用,遠遠不止用於瘡癰,也是根據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把它作為一個很多感染性,急性感染的一些病證的用藥,比如說治療呼吸道感染啊,肝膽啊,或者泌尿道的感染,一些急性炎證都用敗醬草,尤其是婦科的一些炎證,比如說盆腔炎,子宮內膜炎。中醫可能認為熱毒,或者濕熱比較重的,都用敗醬草來治療,臨床都有比較好的效果,所以這個藥也在清熱解毒方面,在清熱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現在還把敗醬草作為一個安神藥來使用,藥理研究的時候,敗醬有很好的鎮靜、催眠作用,所以有的人在安神的方或者安神的一些中成藥當中加上了這個藥物,這個供大家參考。前面這一組藥,主要就是治療瘡癰的。這一組的藥其實從教材上的要求都比較簡單,清熱解毒,以瘡癰為主,至於供大家參考的現在臨床應用的發展,在我們考核的時候不要求,有相當的多的藥又能夠清利濕熱,還能夠用於濕熱病證,這個需要注意,大家尤其要注意的多數治療瘡癰的清熱解毒藥,前人認為一個最佳的瘡癰,如魚腥草的肺癰,蒲公英的乳癰,紫花地丁的疔瘡,比如就土茯苓的梅毒,或者解汞毒,紅藤、敗醬草的腸癰,這樣的一些作適當的瞭解,或者作一個重點吧。也就是它們的個性特徵,這一類的藥就介紹完了,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