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第二十七講 清熱燥濕藥: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苦參、穿心蓮、秦皮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黃芩、黃連、黃柏

下面我們介紹清熱燥濕藥的具體藥物。清熱燥濕藥前面有三味藥物:黃芩、黃連和黃柏,是這一節藥當中的重點,要求掌握的。其他的幾味藥就要次要一些。

第一味黃芩,是唇形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黃芩,用它的根,這個根生長的時間如果久一些,尤其是它的根的上部,中心的部分就腐爛掉了,空的,只有外面,像這種一般把它叫做枯芩。就有的商品藥材當中把生長的時間比較短的,尤其是這個根的下部,它比較堅實,所以有的把它叫子芩,今後我們在一些處方裡面見到了,實際上它都不得是黃芩,同樣是根,不同的部位,只是生長的時間長短而出現的不同藥材的,性狀上有一些區別。而枯芩比較(來說),它中心是空的,輕一些,而質地沒有那麼堅實。

黃連。黃連是毛茛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用黃連這種植物的根和根莖來入藥。那麼這個黃連呢,它有不同的品種,我們書上首先一個是草本植物黃連,在植物學上它名字叫黃連的這種,它主要產在過去屬於四川的東部,實際上是現在屬於重慶市的,比如說巫溪縣,巫溪、石柱縣這樣一些(地方)。只因這類黃連呢,下面它是幾枝連在一起,把這鬚根去掉,就像一個雞爪狀,所以把這種就叫做雞爪黃連。第二個品種,三角形黃連。這種黃連它下面只有一個獨根,它不會分枝,這個根莖(是)一枝,長得比較粗大。這種主要長在四川的以峨眉山為中心的一些地區。所以這個過去認為品質是最優的,但是它的產量很少,現在已經不多見。所以產量大的,大量的就是把黃連的第一種,所謂的雞爪黃連。那至於雲連呢,就更小一些,根莖更細小,一般認為品質比較次一點。

黃柏,黃柏是芸香科的喬木植物的樹皮。它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植物:一個是來源於芸香科的黃柏樹,這個樹皮呢剝下來以後它的黃色要淡一點,這主要產在東北地區,所以又叫關黃柏。這個黃皮樹呢主要產在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很多地方,它顏色深一點,金黃,顏色要深一些,一般稱為川黃柏,都是等同的作為藥用。那麼這三味藥呢,它的藥材因為都帶有很明顯的黃色。比如說川黃柏,它是金黃的,關黃柏要淡一點。黃連的心裡面也是金黃的。那麼黃芩呢,黃色要淡一點。所以習慣上在中醫藥界把這三個藥由於它們的功效、性能很相近,就統稱叫做三黃。在臨床應用的時候,它們常常在很多方面是相須為用的,是配伍在一起,同時使用。所以這三個藥,學了以後,一般的教學大綱上都要求對三味藥進行比較。為了我們方便對這三個藥進行比較,我們在介紹性能、功效、主治的時候,我們就一併,一塊介紹,這樣同時也就比較了。

這三個藥,它們都有三方面的功效,主要的都有三方面的功效,它既是清熱燥濕藥,又是清熱瀉火藥,又是清熱解毒藥。要注意的是在很多書上習慣把中藥的功效都組成,四個字一組。所以常見的,比如說這個黃芩,黃連和黃柏不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把瀉火和解毒連在一起,但是大家要把它(們)區別開來。這個前面的清熱燥濕呢,當然是個獨立的功效;瀉火呢,就是清熱瀉火,解毒就是清熱解毒。因為在第一個功效裡面已經用了清熱兩個字,在後面的兩個功效,第二和第三個就可以不用清熱,避免文字的重複,實際上它是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如果把清熱二字省掉了,合併在一起,就是瀉火解毒。我們現在呢,為了便於大家學習,能夠認識到這是兩個不同的功效,所以中間用了一個逗號,就沒有沿用那個四字,四個字組在一起的這種方式,實際上都是一樣的,它是三種主要的功效。這三個藥第一功效就是清熱燥濕,注意這三個藥,一,它們的功效都能清熱燥濕,都可以廣泛的用於多種濕熱病證。不管黃芩、黃連和黃柏,我們前面講概述當中,談到的那樣一些濕熱病證,比如說暑濕、濕溫,胃腸的濕熱,濕熱引起的噁心、嘔吐、痞滿、瀉利,或者痔瘡腫痛,濕熱在肝膽引起的脅痛、黃疸,或者是耳道流膿,因為肝開竅於耳,耳流膿液,也是與濕熱病證有關。比如說膀胱的濕熱,下焦的濕熱,濕熱淋證,濕熱帶下,或皮膚的濕熱瘡疹,以及濕熱的痹證,嚴格的講,這三個藥應該都可以應用,在古方裡面,都能夠找得出一些方劑作為佐證,所以這三個藥相同的地方:

一,都能清熱燥濕,都可以廣泛用於多種濕熱病證,這是共性。但是在共性當中呢,這三味清熱燥濕的藥,它們每一味藥主治的濕熱病證又有最佳的一些適應症,所以又要相互區別。這個黃芩在治療眾多濕熱病證的同時,它與另外的兩味藥相對而言,它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在濕溫病當中,它相對比黃連、黃柏多用。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濕溫病本身是一個溫熱病,那麼它病變的部位呢主要是在中、上焦,主要是中焦,還涉及上焦。那麼黃芩的作用的主要部位也是在中上二焦,尤其是上焦是它的主要的作用部位肺,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其實黃連也是作用於中上焦,它清火胃,但為什麼黃連可以用於溫熱病、濕溫病,但不像黃芩那麼重要用得多?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一般很多書上說的黃芩能夠退壯熱,就是有良好的退燒作用。作為一個溫熱病、濕溫病也如此,都有明顯的體溫升高,都有發熱,所以黃芩是一個退熱的良好的藥,在這方面它比黃連,比黃柏作用都好,這個溫熱病發燒、發熱,按照中醫的術語那就是發熱,它能夠退熱,而古人認為是退壯熱。壯熱就是高燒,高熱,主要黃芩就是因為它有這個特點,有這個優勢。所以在一般的中藥書上呢,應用黃芩,第一就是列的濕溫,再結合大家學溫病學裡面,有很多治濕溫病的方裡面都用了黃芩,就是這個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它有退壯熱的原因。至於其他的,比如說它治療濕熱的瀉痢可能不如黃連,但是它能用,作為黃連的輔助藥。那麼治療黃疸淋證可能它不一定能夠趕得上黃柏,但是它可以和黃柏同用,作為一種輔助,所以它能夠廣泛的使用。這是在清熱燥濕方面黃芩相對來講,濕溫病用得多,這是它主要的一個特徵。那麼(對)黃連來講呢,它重點也是除了廣泛可以用於比如剛才的淋證,濕溫病也有用黃連的,濕溫、暑濕,淋證,黃疸等等濕熱瘡疹都能用。但是它的重點在胃腸,尤其是大腸濕熱,大腸濕熱最常見的就是濕熱痢疾。所以黃連是中醫治療濕熱痢疾的最重要的一個藥物,或者說是一個首選的藥物。我們在講總論發展史,《神農本草經》所載的藥物曆用不衰,用之有驗,就舉了黃連之例,就是治療的痢疾。中醫對痢疾的認識它既可以稱為濕熱痢疾,也可以稱為熱毒痢疾,因為痢疾本身它屬於熱毒證,有的還有比較明顯的相互傳染的情況。比如疫毒痢,症狀還重,所以有時候還叫做熱毒痢。但是痢疾的排泄物穢臭,符合中醫濕熱致病的(特點),所以把它叫做濕熱痢疾。所以這兩種稱呼實際上都可以,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它的病因。黃連呢,清熱燥濕,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痢疾都相當好,所以一直從《神農本草經》開始,治療痢疾,黃連就是經常選用的,或者首先選用的一個藥。最簡單的就是香連丸,黃連和木香。因為痢疾有裡急後重,裡急後重呢,就是想排便又不通暢,一種很難受的下墜的緊迫感。至於治療這個呢,主要是大腸的氣滯,加一點木香呢,行氣導滯,有利於緩解裡急後重的症狀。那麼痢疾呢,有便下膿血,便下膿血就有瘀滯,有時候還可以加一點活血化瘀、活血止痛的藥。所以前人說治療痢疾行氣則後重除,活血則膿便愈。也就是說以黃連這一類藥為主的同時,可以適當的少量的配伍一點行氣活血的藥物來使用。所以黃連在眾多的濕熱病證當中,它特徵最顯著的就是濕熱痢疾多選用。當然如果是胃脘有濕熱引起的痞滿,黃連也比其他兩味藥用得多一些。就是它重點在胃腸,尤其是大腸為主。那麼黃柏呢,它主要則偏於下焦,但是它也是用於多種廣泛的比如說黃疸、痢疾、淋證、帶下,甚至於濕溫病不是不能用,也有用的這種先例,相對來說呢,它用得更少一些。那麼黃柏呢,它主要用於下焦的比如說黃疸、帶下,以及體表的瘡疹,或者濕熱痹證,這些方面相對用得多一些。濕熱黃疸梔子柏皮湯,張仲景的方和前面的梔子一起配伍治療,痢疾也可以用,但是不如黃連。淋證呢,可以用,也有一定的優勢。對於婦女的濕熱帶下,黃柏比黃芩和黃連都用得多,今後的易黃湯這一類的。如果外用於濕熱的瘡疹,黃柏外用,這藥也可治濕熱的痹證,比如今後的四妙散,這樣的一些。所以總之一句話,它偏於在下焦,就是以黃疸、帶下這樣的病為主。但是其他的它同樣也可以使用,這就是在清熱燥濕方面,相同當中又有不同,同中有異,先講共性,然後講三個藥的個性,這就是在第一個方面。

第二,這三個藥都能夠清熱瀉火,作為一個清熱瀉火藥,它就應該有我們第一節藥學的那樣一些內容,它可以用於溫熱病的氣分熱證,能夠清氣分熱,然後就是清臟腑熱,包括這兩個方面。如果說作為一個清熱瀉火藥,對於黃芩來說,它清氣分熱的作用最好。相對來說,也用得最多,比另外兩味藥。這個也是因為剛才講的兩個原因,因為氣分熱主要是在中上焦,尤其與肺的關係很密切,黃芩的作用部位在肺胃,這是它主要的作用部位,但是更重要的是還是退壯熱。溫熱病,氣分熱,熱盛的時候,這裡和石膏、知母這些也可以用。不管它是一個苦燥的藥,這是從清氣分熱的角度,黃芩作用好,用得多,主要是因為能夠退壯熱。那麼在清臟腑熱當中,黃芩是長於清肺熱,常常可以用於肺熱咳嗽,配伍其他的一些清肺止咳的藥。單用比較輕的,比如說咱們講總論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清經散,單用一味黃芩,古人就治療肺熱咳嗽。所以清臟腑熱它主要是長於清肺熱。另外呢,如果是從《傷寒論》六經辨證的角度呢,黃芩還長於清少陽熱。所以熱在少陽,寒熱往來,常常和柴胡配伍在一起,共同和解少陽。所以黃芩作為一個清熱瀉火藥,就有三方面要注意:它相對來說,長於治療溫熱病的氣分熱證;另外長於清肺熱,可以治肺熱咳嗽;另外可以清少陽熱,可以治療邪在少陽,寒熱往來,這是對於黃芩。那麼對於黃連來說呢,它主要也是在心胃,黃連就長於清心熱,清胃熱,所以這個心熱熾盛,心煩不安的一些熱證,黃連比另外二黃用得多。另外這個胃熱引起的嘔吐,或者多食善饑,胃熱盛,消化就快,經常覺得肚子饑餓的狀態,進食比較頻繁,比較多,胃熱善饑,這個也常常用黃連來清瀉胃火。所以黃連作為一個清熱瀉火藥,它對於溫熱病氣分熱就回避了,它有一點作用,可以用,但沒有優勢,主要就是雜病當中的臟腑熱證。當然在溫熱病當中用黃連,主要也是考慮到它的清心熱,前面的梔子,煩燥不寧的這種情況,把它和清臟腑熱結合起來,所以作為清熱瀉火藥,黃連主要就在心胃。那麼黃柏作為一個清熱瀉火藥呢,它主要是瀉相火,退虛熱。可以在退虛熱的同時寫上瀉相火這三個字,這個也是在其他有的書上明確提出來的,這是從古到今都比較強調(的)。什麼叫相火?相火是相對於君火而言的,心為君主之官,心火就是君火,那麼輔助君的一些臟腑就稱為相。實際上說的相火呢主要是指的下焦,肝腎之火。肝膽的相火呢,可能是一個實證,黃柏可以用它來瀉相火。另外也可能是虛熱,陰虛火旺,虛熱。那麼黃柏又可以退虛熱,和前面的知母在退虛熱方面,就是一個相須的(配伍),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所以黃柏作為清熱瀉火的藥,主要是清瀉肝膽,或者說肝腎。腎呢沒有實證,是虛證,所以相火一般是在肝膽,實證的也有。在腎的一般就是滋陰,就是退虛熱了。這個也屬於這個(範圍),我們把它放在清熱瀉火這個內容裡面。所以是今後學知柏地黃丸這一類(方),就是用的黃柏這一個特點,這是第二。也是先說它們相同的,都能夠清臟腑熱,都是清熱瀉火,或者說都有一定的清氣分熱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同。

第三,都能清熱解毒,都可以用於熱毒的瘡瘍腫痛。清熱解毒,都可以用於熱毒的瘡瘍腫痛。但是這三藥當中,相對來說,黃連的力量要強一些。因為前人認為這個熱毒瘡瘍可能與心經的熱毒熾盛有關係,裡面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所以一般認為廣義的講瘡瘍的腫痛與心經的熱毒有關,黃連長於入心經的。所以清熱解毒,治瘡瘍的,癰疽疔癤的作用比黃芩和黃柏要好一些,要強一些,也比較多用。

黃芩和黃柏誰強一點呢?可能這個不好比較,可能都差不多。這個也沒有專門有人在這方面進行比較,所以我們也就可以回避,因為這個很難把它做到定量。所以這三大功效呢就這樣子比較它們的同中之異。除此以外,黃芩還有另外的功效,涼血止血,或者有的書上還能清熱安胎,涼血止血,清熱安胎。所以黃芩還常常用於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證,就像前面我們學的梔子一樣,對一些出血證也常常用。有的因為胎熱引起的胎動不安,或者胎漏下血,黃芩可能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它與涼血止血有一定的關係,它減輕出血;另外前人在長期使用當中,黃芩對於孕婦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用了沒有什麼不良的後果,所以相對來說非常安全,所以慢慢的就認為黃芩是一個清熱安胎的藥,就告訴醫生遇到了因為熱引起的胎動不安黃芩可以使用,很安全,所以可以作為一種功效。但是安胎是不是真正就是一個功效呢?古來就有一定的爭論,因為黃芩本身功效比較多,所以我們就把黃芩的清熱安胎放在此外,作為一個參考,同時也是避免學術上的爭議。到底安胎是一個什麼作用?安胎就應該有廣義性。凡是這個胎動不安,它都應該有好處,但是不是黃芩(也如此),比如說胎動不安最多的還是肝腎虛損,肝腎虧虛,那麼黃芩是不適合的。黃芩只是因為熱邪擾動了胞宮而出現了這種胎漏下血,這種有實熱的可能更加適合一些,所以我們這樣子來處理也是基於這樣的出發點。這樣學了以後,我們如果要大家來比較三黃,那就按我剛才講的這個:這三黃,一,能清熱燥濕,怎麼怎麼怎麼。但是某一個藥黃芩怎麼樣,黃連怎麼樣,黃柏怎麼樣。二,都能清熱瀉火,都能用於溫熱病,氣分熱證,或者臟腑熱證。但是其中的黃芩長於清氣分熱,用得比較多,而且能清肺熱,清少陽熱;黃連主要清心胃熱;黃柏呢是瀉相火,退虛熱。三,都能夠清熱解毒,都可以用於熱毒瘡瘍,其中黃連作用比較強,應用比較廣泛,在瘡瘍腫痛當中。所以三黃真正要比較,這樣子才把它們的相同、不同(進行比較),然後再講。此外,黃芩還有涼血止血和清熱安胎的功效,還可以怎麼怎麼,這樣子回答就非常完美。但是有一些比較的書上條理很不清楚,把什麼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燥濕完全都混在了一起。比如說黃芩清熱燥濕,長於入肺經,怎麼怎麼。但是入肺經它在清熱燥濕方面呢實際上表現不是很典型,所以我們按照剛才那種表述的方法就比較條理化了。這三個藥呢都是比較典型的苦寒藥,所以有的時候要炮製。比如說黃芩用酒來炒,可能也會降低它的苦寒性質。尤其炒了以後比如說認為清上焦熱,它更好的能夠作用於上焦。這種情況其實黃芩炒從現在的角度(看),其實也是破壞裡面的酶,它的有效成分黃芩甙能夠便於貯藏,便於保存。黃連呢,也是用酒來炒的,降低它的苦寒性質。有的用薑汁來炒,比如說胃熱的嘔吐,認為增強它清胃止嘔的效果。黃柏常常用鹽來炒,因為鹽長於入腎,用來退虛火,瀉相火,尤其是退虛火,用鹽水來制,這個也是適當的注意。其實這個使用注意也是共同的規律,差不多,這是關於三黃的問題,也是這一節的重點的藥。

龍膽草

下面我們介紹比較次要的幾味藥,龍膽草。這個呢現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藥典當中,把這個草字刪掉了,就兩個字,藥名就叫龍膽。藥名的這個草字可以不要,可以把它刪掉。前人的意思呢,龍就言其它比較貴重,比較好,其實龍膽草它並不貴重,是一般的,很廉價的一個草本植物。膽呢,就說它的滋味很苦,其味如膽,膽汁是很苦的。龍膽這個清熱燥濕藥從理論上來講,它也能夠治療多種濕熱病證,能夠治療濕熱病證,但是它主要是歸肝膽的,所以用得最多的是肝膽的濕熱病證。它可以用於濕熱黃疸,或者就是因為肝有濕熱而引起的耳道流膿,這些都能用。比如說龍膽瀉肝湯,就是這樣的一個應用。這個比較次要,大家知道它是以肝膽的濕熱為主的。但一定要注意為主不等於絕對,其他的濕熱病證同樣可以用,比如說濕熱痢疾。用龍膽的也有濕熱帶下,或者濕熱瘡疹,這個用龍膽的也是取它的清熱燥濕,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但是它以肝膽為主。另外,如果它作為一個清熱瀉火藥,它不能清氣分熱,能夠清臟腑熱。清臟腑熱呢和清熱燥濕一樣,主要在肝膽,它主要能夠清肝熱,清膽熱,就是瀉肝膽火,所以不是濕熱的,就是一般的肝膽火旺,比如說出現了頭昏頭痛,眩暈口苦,沒有濕像,光是熱像,這個龍膽也可以用。比如說龍膽瀉肝湯,其實有沒有濕的肝膽的實熱用。肝膽的實火就是虛實的實,也是能夠用的。另外這個清熱燥濕藥呢一般都清熱解毒作用。龍膽有沒有?嚴格的講有一點清熱解毒作用。在古代本草經常還提到它用於瘡瘍腫痛,能夠解熱毒。但是它相對來說不強,對於它,所以可以把它淡化,可以不要。但是為了大家便於記憶,這是一個共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龍膽的最後有一個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還可以用於熱毒癰腫,這樣呢就和前面的三味藥一樣了,三個方面的功效都有,這記起來就非常省事。這一類的藥它同時又是清熱瀉火藥,而且還是清熱解毒藥。龍膽用的藥材按要求是要用它的根,儘管它名字叫龍膽草,其實用的根。但是在我們現在有的商品藥材裡面呢,把它的整過全草都混在裡面,這樣的藥材可能品質就要差一些,可能用的時候量就稍稍大一點。比如說我們書上用根的時候比如說用六克,全草用藥的時候可能就用到九克,這個可能也是允許,它不是完全沒有用。為了充分利用藥材有的藥商品藥材當中這樣使用,那也不能過分的這樣子苛求,把它清除乾靜。

苦參

苦參,這個是一個豆科植物,用的它的根,這是切了片的苦參的飲片。因為它味道非常的苦,所以叫做苦參,它有參之名而無參之實,所以它沒有補虛作用,它就是一個以清熱燥濕為主的(藥)。這個苦參我們前面說了,不但苦味非常重,而且它還有一個特殊的一種氣味,好多患者服用起來的時候都不舒服,所以是很典型的苦寒藥。苦參作為一個清熱燥濕藥,也是可以廣泛的用於多種濕熱病證,比如說它也可以用於濕熱瀉痢。比如說黃連,治療濕熱痢疾就有一個香連丸。古方,如果把黃連換成苦參,就叫香參散,香參丸,木香和苦參,同樣也是治療濕熱或者熱毒痢疾,就用苦參代替了黃連。濕熱黃疸它也用。濕熱帶下,濕熱瘡疹等等,比如說一些痔瘡腫痛。但是苦參在臨床上作為口服的時候治療濕熱病證比較少,更多的是把它外用。煎湯或者局部用藥來治療皮膚,或者痔瘡,或者婦科病的陰道的一些濕熱病證,陰癢、帶下這樣一些病證用得更多一些。這是什麼原因呢?在張壽頤的《本草正義》當中就明確的告訴了這個原因。《本草正義》當中就說:“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劑”,“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劑”就是說現在的人,不敢一般理解為不喜歡,或者不多,把它作為煎劑,為什麼呢?“蓋不特畏其苦味難服”,不特就是不單純,特殊的特,蓋就是一個語氣詞。“蓋不特畏其苦味難服”,不單純是因為它苦味很濃烈,不好服,不好吃,難服用。“亦(就是也的意思)嫌其峻厲而避之也”,亦嫌其峻厲(厲就是厲害的厲,就是亦嫌其峻厲,就是峻猛)而避之也,就是回避了,回避了湯劑煎服,把它作為外用。張壽頤的這三句話實際非常精闢,苦參對濕熱病證的治療作用相當強,清熱燥濕的力量相當強,對很多濕熱病證的效果也是比較好。但為什麼臨床不把它作為湯劑?就是這個原因。特別苦,服用了很難受。關鍵是苦參服用了以後有的噁心嘔吐,有的影響食欲,食欲降低。還有一種情況,普遍地服用了以後都非常困倦,想睡覺,中醫就認為是傷了氣了,一種倦怠乏力的症狀。現在有人就採用這種逆向思維,就是這個苦參服用了以後,倦怠乏力想睡覺,昏昏入睡,有的心熱煩躁不安的人,失眠的患者,給他吃點苦參,那不是讓他困倦入睡,不是剛好就(能)治療。這樣子一做就成功,所以現在就有把這個苦參用來治療心熱失眠,心煩不安的。國家還有這方面的新藥,這個就是個逆向思維,作為副作用出現了這種想睡覺的情況。他很興奮,不能睡覺的,那用了以後呢,那就成為了一種有針對性的治療效果。這個就是苦參清熱燥濕的方面。苦參也能清熱解毒,用於熱毒瘡瘍腫痛,當然也是外用多一些,內服當然也可以。苦參能不能夠清熱瀉火?能不能清臟腑熱?同樣,而且和黃連很相似,也是長於清心胃之火。因為治療臟腑熱證往往需要內服,也是因為苦參不常用來內服,所以一般沒有強調它。我們為了它(的)規律性,如果你在苦參(功效)裡面加上了一個清臟腑熱,清心胃火,一點都不錯。文獻裡面有很多記載,所以這個都是規律性的。另外這個苦參殺蟲,主要是指的皮膚的,比如說有的疥蟲,陰道滴蟲,甚至有的是蟯蟲,都有用苦參來洗,外治的。另外苦參呢還有一點利尿的作用,實際上它治療這些濕熱病證不單純的是燥濕,同時還有利濕在裡面。但它利尿作用不強,當然不是用它來治療水腫,主要是取其利尿,通過小便來排出濕熱,也是和清熱燥濕一起使用。苦參在當代根據藥效學的研究,現在應用還比較廣泛,比如說有的研究它能夠抗心率失常。所以把苦參製成一種抗心率失學的藥。苦參能夠升高白細胞,所以有些白細胞降低的患者也用苦參的製劑,是當代的一些發展,這個可以供參考。

穿心蓮

這個穿心蓮我們書上它的出處《嶺南采藥錄》,這個是民國初年肖步丹先生的一個地方性的本草。因為藥穿心蓮是清末民國初年從南亞地區,就是從巴基斯坦、印度這樣子傳入中國的,當時是一種外來的藥。所以這個藥呢古代沒有用,所以也沒有古代的名方來支持這個藥物,它是在近代才用的,歷史就是那麼幾十年。但是現在在臨床當中應用還是比較普遍的。穿心蓮在其他的教科書是放在清熱解毒藥,因為清熱解毒藥很多,為了調整品種的過份懸殊,它本身也是清熱燥濕藥,所以我們把它放到這個地方來。這個大家知道這麼一回事。所以穿心蓮作為一個清熱燥濕藥,它也可以用於多種濕熱病證。其實溫熱病的初期它也有一定的清熱瀉火作用,那麼對於濕熱病證,痢疾和淋證用得相對多一點。比如說現在的穿心蓮片,糖衣片,有單味的穿心蓮做的,也有複方的,主要就是治療痢疾、淋證這一類的病證。所以它也是一個應用比較廣泛的清熱燥濕藥。另外它也能清熱瀉火,穿心蓮的清熱瀉火呢主要是在瀉肺火,能夠瀉肺熱,所以常常可以用於肺熱咳嗽。所以穿心蓮片用西藥的觀點來用呢,用於急性支氣管炎,或者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咳喘、咳嗽痰多,痰比較黃稠,常常使用這味藥,其實就是用它來清瀉肺熱,治療肺熱咳嗽。這個類似於黃芩的這種情況,就在清臟腑熱當中,它是長於清肺熱的。對於氣分熱呢,也有一點清瀉作用,所以在初期也常常使用。這個在衛分或者氣分,因為在初期津液耗傷不是很明顯,因為這個也是一個苦燥的藥,所以入營血以後一般並沒有使用,它也有一定的退燒作用。另外它也能夠清熱解毒,它可以用於瘡瘍腫痛。蟲蛇咬傷其實類似於熱毒證,也是取它的清熱解毒的,它也是這三方面的效果。所以這個藥呢,因為它應用的歷史不同,沒有什麼名方,大家記住了功效,這些簡單的內容那都比較清楚。那要注意的是它的用法,穿心蓮呢非常苦,所以它另外有一個別名叫做苦膽草,不是龍膽草。龍膽草的那個膽草同樣的兩個字叫苦膽草,那也是其味苦如膽汁,非常苦的,很多人很難接受,所以這個穿心蓮很少作湯劑。我們現在在臨床開處方的時候,一般醫生把穿心蓮像黃芩這些藥一樣的作為煎湯服用的不多。有沒有呢?有,但是確實很難吃。所以這個穿心蓮呢現在主要是做成糖衣片,或者膠囊劑,甚至還有注射劑,或其他的劑型。這樣子就是避免它的味太苦而造成的很多患者容易噁心嘔吐。所以我們書上這個穿心蓮因為它味很苦,入湯劑易致噁心嘔吐,多做丸劑、片劑服用,這個要注意,比較特殊。

秦皮

秦皮是一個小灌木的這種樹皮剝下來,這個作為一般瞭解的藥。那麼這個秦皮呢,它也能清熱燥濕,主要是用於濕熱的痢疾。比如說張仲景就開始用了把它作為治療濕熱的痢疾的(藥),常常和黃連、黃芩、白頭翁這樣的一些藥物配伍。另外呢,它也能夠清熱瀉火。那麼清熱瀉火呢主要是在清肝火,能夠清肝明目。所以很多肝熱目赤腫痛的方名裡面,和前面的清熱明目藥一樣的使用。有的把它煎湯,用來洗眼。目赤腫痛的時候外用,也有這個清熱明目的效果。它還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用於瘡瘍,但這個不強,所以不強調。另外在現代發現它不但能夠清肝熱,治療肝熱目赤,還能夠清肺熱,在肺熱咳嗽,在現代的應用的經驗當中發現它還有一定的效果,作為一個清肺止咳的藥在使用。因為是瞭解的藥,就只記住功效。另外這個秦皮裡面有一種甙類的成份,早年,可能就是二十多年前,當時日本的學者研究它有利於血尿酸的降低,所以後來發現秦皮治療痛風,作為痛風的一個用藥。所以現在有的人正研究把秦皮裡面的這個甙類或香豆素類提成出來,研究一個國家的二類新藥,現在可能正在進行臨床觀察。就是根據它能夠降低血尿酸,這個也是現在的發展。

白鮮皮、椿皮

後面的白鮮皮和椿皮自己看一下,這個不要求。白鮮皮臨床還是比較常用,主要它也能夠清熱解毒,能清熱燥濕,但是主要是外用,局部洗,治療一些濕熱,或者熱毒引起的皮膚病。這個藥呢大家注意,它是白鮮這種芸香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皮,它這個根皮去掉了栓皮是白的,白是它的顏色,鮮是它的氣味。好像這個根皮挖起來以後它有一個羊膻味,羊身上那種特殊的氣味,所以把它稱為白鮮皮。所以這個鮮字一般沒有草字頭,但是在現代的中醫文獻當中,很多人也是畫蛇添足,人為的加上草字頭,有失原意。這個鮮是指它特殊的不良氣味。這個清熱燥濕藥就是這樣的一些內容。

下面介紹第三節,清熱解毒藥,具體的內容我們下節課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