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第十八講   解表藥的概述 發散風寒藥概述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解表藥的概述

下面呢我們就正式地介紹各論的第一章,解表藥。解表藥的概述部分,這個五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含義,就是什麼叫解表藥,那麼就是書上的第一句話,或者第一行文字。就是以發散表邪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這個就是對什麼叫什麼藥的表述的方式。它的基本的結構呢,就是以什麼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什麼病證,或者什麼證候,就稱為什麼藥。其實對每一個章,都可以用這樣一個模式來處理。那什麼叫解表藥?以解表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表證的藥物,稱解表藥。什麼叫發散風寒藥?以發散風寒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表證的(藥物)。什麼叫清熱藥?以清熱為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裡熱證的(藥物)。所以這樣子呢,根本用不著大家記。那麼在我們的教科書上呢,只是對有一些章節,把那個功效具體化了,加了一點說明。實際上它的本質沒有改變。比如叫什麼瀉下藥,它不是說的以瀉下為主要功效,它是說能夠引起這個腹瀉,或滑利大腸,促進排便的藥物叫作瀉下藥。實際上呢它就是把瀉下把它具體化。所以這個具體化、不具體化並不要緊,一般這個概念也很少考核、考試,如果真正要考試你不按照書上的回答,什麼叫瀉下藥,你說以瀉下為主要功效,主要用於便秘證。這個閱卷的老師他不能判你錯誤,如果他判你錯誤,這個老師本身就有問題,所以這個就是這個章最次要的問題,不需要去背書。有的同學老是還要去背這個定義,用不著,所以有的章節它只不過多了幾個字而已,能記住就記,記不住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樣。那麼對於解表藥來說呢,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解表藥的含義,前面就有一個發散表邪,這個表邪呢可能是過去在《中醫學基礎》和《診斷學》裡面,同學們沒有碰到過的一個術語,這個表邪呢不是另外有一種特殊的邪氣,就是《中醫學基礎》當中學的六淫外邪,那麼在侵犯人體,從人體的皮毛,或者這個口鼻而入的時候,在引起表證階段,通稱為叫表邪,那表邪就是引起表證的六淫外邪,但是引起表證的六淫外邪當中,最主要的是風,所以是以風邪為主的,這個六淫外邪,所以這個是幫助大家理解。那麼這個表證呢是在《中醫診斷學》裡面,這個八綱辨證裡面,大家學了,可以複習一下,這個不屬於中藥學的知識,是屬於《診斷學》的或今後臨床各科的,就是以這個惡寒、發熱、脈浮為最基本的症狀,這個可以以《診斷學》的為准。那麼這裡呢就是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這個就是一個例證,大家可以複習前期的課程,在這個概念當中呢,那麼大家主要就是第一把這個表邪是怎麼一回事搞清楚,表證的臨床主要的症狀是怎麼樣,這個要通過複習,大家要能夠表述出來,因為下面碰到的每一個藥,它都治療表證,表證都有這些症狀,那麼你今後在學習或者在考核,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你都需要表證的內容,這個要複習《中醫診斷學》,對於這個解表的藥呢,根據它的藥性和主治的這個不同,一般分為這個發散風寒藥和發散風熱藥這兩節,在過去呢又叫辛溫解表和清涼解表,那麼我們現在把它叫作發散風寒和發散風熱,供大家參考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解表藥它主要是來源於這個中醫治法當中的八法的理論,八法當中,汗、吐、下、和,這個解表藥呢,是體現汗法的,好像八法裡面有一個汗法,汗法是治療表證的,那麼就要用解表的藥,這個就沿襲到現在,但是嚴格講來,這一章的藥,最好叫祛風藥。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這個解表呢,主要是祛除風邪,那麼在六淫邪氣當中,其它的這種邪氣,都相對的都有這個治療的藥物,火熱邪氣有清熱藥,濕邪有什麼利濕、燥濕、化濕這樣的藥物,這個寒邪有溫裡散寒的藥物,那麼能夠治療風邪的呢,主要在解表藥,當然與祛風濕有一點關係,但是那是治療風邪比較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表證,表證是由風邪引起,所以嚴格講叫作祛風藥更加準確,那麼也符合這個病邪、這個六淫。那麼更主要,還有一個問題,把這一類的藥稱為解表藥,常常可以使我們學到的知識比較局限,認為這類藥就是治療表證的,因為中醫的這個病因學,應該說比較簡單,或者說比較籠統,由同一種邪氣,它可以引起多種的病證,比如風邪,風邪除了引起表證以外,就是一般的感冒這一類的表證以外,那麼你說這個風邪上犯,常常引起頭昏、頭痛,頭風,或者這個目赤腫痛,見風流淚這樣的眼科疾病,那麼這個風邪上擾呢,還可以引起鼻塞不通,這一類的。那麼風邪郁閉於肌表呢,還可以引起皮膚瘙癢,那麼通過祛風,它可以解表,也可以對皮膚瘙癢,還可以祛風止癢。那麼通過祛風對風邪上擾清竅所引起的頭昏、頭痛,它還可以達到清頭目、利咽喉這樣的一些效果,如果我們單純地認為是解表,往往其它的一些應用就不好處理,如果說我們把這一章藥物稱為祛風藥,它通過祛風可以治療表證,可以祛風治療皮膚瘙癢,可以通過祛風治療頭風痛,可以通過祛風治療風體上犯引起的頭昏,或者這個見風流淚,或者風邪鬱閉引起的咽喉不利,它就有多方面的應用。那在我們現在的教科書上,好像把這個解表藥,它們的止癢啊,這個清頭目、利咽喉認為是少數藥物的功效,比如一般認為這個發散風寒藥當中,好像只有荊芥、防風這樣少數這幾味藥才能夠祛風止癢,其實這個發散風寒的藥,一般都能祛風止癢,這個是個普遍性,像麻黃這一類的治療瘙癢,治療這個鼻塞不通,因為這個風邪引起的,不亞於什麼荊芥,或者不亞於防風,不亞於什麼蒼耳子、辛夷,因為就是這個問題,把麻黃認為就是單純的解表藥,而忽略了它的祛風的作用,在臨床主治的廣泛性。那麼在這兩類藥,過去稱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那也是同樣的問題,認為這一類藥,它就是治療表證的,其實它除了表證以外,都有這個頭風或者皮膚瘙癢等等它都能治,所以我們現在把它改為發散風寒、發散風熱,那麼它對風寒引起的表證,風寒引起的這個皮膚病,風寒引起的其它病證,它自然就是它的主治了。這樣子那麼學習起來,這個系統性就更好一些,當然這是供大家參考,那(因為)我們現在還是把它叫解表藥。所以為什麼不稱為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一方面辛溫、辛涼它不是功效,是一種性能,這個呢,在作為一種作用,作為一種功效來說不恰當,更主要的呢是解表和祛風這樣的一種差異性的問題,我們要考慮。所以把這一類的藥,改為祛風藥呢,有必要,當然有些具體問題要解決,但是我們現在呢還是以我們這個教科書為准,這是第一個問題。

功效與主治

第二個問題功效與主治。那麼這一類的藥,最基本的功效,把它稱為解表藥,它的最基本的功效就是解表,那麼它最基本的主治,就是表證。所以這一章裡面的每一味藥,從麻黃,第一味藥,到這個發散風熱的,我們最後要介紹的這個淡豆豉,它都具有解表的功效,都可以用於表證,惡寒、發熱、脈浮,這個就是共性。每一個藥,你都可以寫這一句話,今後在考試當中,凡是它在這一章的,而且有的解表藥,它沒有在這一章,它有解表的功效,那麼你都可以說它的功效能夠解表,可以治療表證。下面又分了兩節。那麼第一節的,它的功效就是發散風寒,所以這個解表下面分為了發散風寒,發散風寒就用於風寒表證。那麼風寒表證的臨床表現呢,這個也是和《中醫診斷學》結合起來,比如說惡寒比較重,頭身疼痛比較明顯,口不渴,舌質比較淡,舌苔薄白、脈浮緊。這個也是需要大家去複習過去的。那麼每一味發散風寒的藥,它都可以治療這樣的一種風寒表證,這個就是第一節的共性。那麼除了發散風寒,治療風寒表證以外,風寒引起的其它一些病證,它也是屬於發散風寒這個功效下面的主治,比如說風寒引起的頭風痛,風寒引起的這個鼻塞不通,或者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它也可以屬於這下面,它的主治是多方面的。至於兼有的功效,兩類藥物它兼有的功效,有明顯的區別,發散風寒的藥,可能很多是兼有止痛啊、祛風濕啊,這樣的一些(功效),而這個發散風熱的藥,它兼有功效呢比如說很多是透疹或一些清熱的功效,它本身有很多就是清熱藥,所以兼有的功效,由於兩類藥有明顯的差異性,我們就在兩類藥當中去分別介紹,在介紹具體的兩類藥的時候。那麼如果說今後考試的時候,要考大家(答)這個解表藥的功效和主治是什麼,那麼首先大家可以說它們共有的功效,就是解表,都能主治表證,當然你要把表證的表現還是要說個一、二、三出來,不能就那樣兩個字,因為它們的藥性和主治的不同,又分為兩類。一類呢,能夠發散風寒,能夠治療風寒表證,以及其它的一些風寒證。(另)一類呢能夠疏散風熱或者發散風熱,能夠治療風熱表證,或者其它的一些(風熱證),我們講了以後,大家就比較清楚。同時還簡介發散風寒藥常常兼有什麼功效,還能治療什麼;發散風熱藥,它兼有什麼功效又能治療什麼病證。那麼把它糅合在一起,把這三個部分。我們這裡講的這個功效、主治一個部分,還有發散風寒藥當中的功效和主治,發散風熱藥當中的功效和主治,組合在一起就是解表藥的功效和主治了。所以為了避免重複,也為了節省時間,那麼我們就把有的問題放在下面兩節當中去具體介紹,因些在這個地方,要求大家掌握的。這個下面呢就把常用的術語作了一個簡單的解釋,這一頁的最後一段,所謂解表就是辛散的藥物,外散表邪,以解除表證的治療作用。這個解表呢,常常又稱為發表,疏表,或者發散表邪、疏散表邪,它有不同的用語,其實是一個意思。所以可以比較靈活地使用,大家學習了以後,知道這些都是解表的意思。那麼在這個解表的功效當中呢,有的藥物呢溫性比較明顯,當然溫就能夠針對寒邪,在祛風的同時,又有散寒的作用。所以其中性溫而又能散寒的,主要用於治療表寒證的,這樣的(藥)就稱為發散風寒,也可以叫作散寒解表,或者叫辛溫解表,所以發散風寒、散寒解表、解表散寒、辛溫解表是一個意思,但在有的書上呢,它分別用於不同的藥物,那麼初學的時候,容易引起一個誤解,好像這個是不同的功效,過去有的同學學的時候,老是擔心背錯了,這個麻黃,書上說的是什麼功效,老是要背得和書上一樣,其實麻黃它屬於發散風寒這一節的藥,你就寫個發散風寒,誰也不能判你是錯的。當然有的書上說它發汗解表啊,或者其它也是可以,但是並不排除你使用發散風寒這個術語,那麼在發散風寒的藥當中,有的具有比較明顯的發汗作用,所以常常又稱為發汗解表。只是發汗解表呢是發散風寒的藥當中,它有比較明顯的發汗作用,比較長於發汗,能夠通過發汗來驅除表邪,它屬於發散風寒下面的一種特殊情況,所以我們在具體的藥物當中,有的藥物寫的是發汗解表,你完全可以把它改為發散風寒,這個並不錯誤。那麼在這個發散風寒的藥當中,有的溫性比較弱,就說明它散寒的作用不強,它重點在祛風,重點不在散寒,那麼這樣的藥物呢,習慣上就叫祛風解表,那麼祛風解表呢,就是在散寒解表當中,溫性不強的藥的這種發散風寒的一種特殊表述。如果我們在一開始籠統地把它記為發散風寒,進一步你認為它這個溫性不強,下一步我們再來說這個祛風解表,又未嘗不可,分為兩個步驟來記也是行的。在這一類藥當中呢,有的藥性偏於寒涼,那麼這一類的藥呢,就稱為這個發散風熱,或者叫疏散風熱,或者疏風熱、散風熱都可以。這就是這一章藥物的這個功效術語的情況,所以為了便於記憶,那麼先記籠統的,然後再來把它加以區別,這樣循序漸進,這個也是學習的一個規律。

性能特點

第三,性能特點。那麼這一章的藥物,它都具有解表的作用,剛才講了這個解表呢是一個由裡向外的一個透散的這麼一個特徵。所以這一類的藥物都具有辛味,都應當定辛味,所以過去有的解表藥沒有辛味,後來都人為地加進去了。比如說麻黃啊,或者像菊花這一類。在很長的時間,本草文獻裡面沒有說它們是辛味的,因為它有發散的作用,可以用辛來表示它的作用特徵,所以都可以加上辛味。所以這一章的藥,不管發散風寒的或者發散風熱的,它的藥味基本上都是辛的。另外呢在這個發散風寒的藥當中,有一部分藥它能夠燥濕,苦能燥,那麼發散風熱藥當中,的有很多藥能夠清熱瀉火,能夠清熱,那麼苦能清瀉,所以呢除了辛味,在解表藥當中,居第二位的味,很多藥同時還有苦味,同時有苦味,當然其它的味就比較少一些了。其它藥,其它藥味,比如說甘味,就只有個別的一、兩種藥有。這個鹹味或者酸澀味、淡味就基本上沒有。沒有關係,所以它最主要的味辛味,兼有的味,最多的是苦,當然有的是苦能清瀉,有的是苦能燥,或者有的是苦能降,都有。所以這個(是)藥味的特點。那麼藥性呢,第一節的藥,它治療的是寒證,都是偏溫的。所以都是溫性的,那麼有的溫性強一點,有的溫性弱一點,那麼有的溫性很不明顯的,我們把它作為個性特徵,在介紹具體的藥物的時候,再來把它作為個性來記憶,原則上它都是偏溫的,所以過去也叫辛溫解表。那麼第二節的藥都是偏於寒涼的,但習慣上並不都稱涼性,只有個別的藥,把它稱為涼性,可能和感覺有關。這個也是一種推測,一般都稱為寒性或者微寒,反正總的是偏於寒涼,所以從藥性來說,第一節的是偏溫,第二節的是偏於寒涼的。歸經那麼從這個臟腑辨證看,表證都是肺系的病,那麼它都歸肺經。所以從第一味藥到最後一味藥的主要歸經都是肺,當然在這個六經辨證和經絡辨證當中,那麼六經辨證呢這個表證稱為太陽證,那麼經絡辨證認為這個就是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所以有個別的藥物立足於經絡辨證,還認為歸膀胱經。那麼這是少數的藥,如果你記不清楚了,你寫上了歸肺經,應該說也不是錯誤,只是說從經絡這個角度呢,它有它的特殊性,有它的實用性,那麼這一類的藥呢,都是偏於升浮,這個辛能發散,作用趨向,針對於向內的病勢趨向,都是發散的,都是升浮的,那麼至於毒性,這一章的藥呢,狹義的毒性的藥物呢,只有兩味,一個細辛,一個蒼耳子,這個容易記,學了以後更清楚。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呢,就是簡單的提到,它這個性能就這麼五個方面。如果要考這個解表藥的性能特點是什麼,那就是我剛才講的那些內容,從藥性、藥味、歸經,然後升降浮沉和毒性,加以適當的一點介紹就夠了,這是第三個問題。

配伍應用

第四配伍應用。剛才我說了每一個章的配伍應用,你都是第一考慮它的寒熱虛實,第二主要考慮它的主要症狀,這個主治證的症狀。那麼解表藥呢是治療表證的,表證呢,那麼有這個風寒和風熱,本身就涉及到寒熱,但是它可以兼有裡寒或者裡熱。那麼在配伍的時候,如果裡寒比較重的,或者兼有明顯裡寒的,那可以配伍溫裡藥;兼有裡熱的,可以配伍清熱藥。尤其是這個發散風寒的藥用於溫熱病,更常常和清熱藥,尤其是清熱解毒藥配伍在一起,那麼寒熱的問題解決了。虛實,虛常常有一些正氣虛衰的患者,感受外邪,成了體虛感冒,那麼針正氣虛衰的不同,分別可以配伍補陽、補氣、補血、補陰的藥物,所以今後大家學《方劑》,有什麼助陽解表、養血解表,滋陰解表、益氣解表,那麼就是解表藥,分別和不同的補虛藥使用。因為這個正氣虛衰的患者,如果單純地使用補虛的藥來補助正氣,容易影響邪氣的祛除,容易礙邪,那邪氣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對人體(會)進一步的造成不良的損害,所以不能對邪氣不管,不能專門補虛。另外如果專門祛邪呢,它本身正氣虛,這個解表又要損傷正氣,那麼正氣可能更虛,更不利於祛邪,所以這樣呢要攻補兼施,這個叫扶正祛邪。所以這個解表藥,用於這個體虛外感的病人,要針對它的正氣虧虛的不同,分別和不同的補虛藥配伍,這個(是)虛的問題。實,那麼實主要指的是邪氣,邪氣除了寒熱,有暑、有濕、有燥。那麼這個表證,如果兼有暑熱的,可以配伍清暑熱的藥。兼有濕邪的,可以配伍祛濕的藥,尤其比如說化濕啊,今後要學。兼有燥邪的,那麼可以配伍潤燥的藥,除了這個以外,當然還有其它的邪氣,當然與表證(關係)不大。如果說這個表證比如說有飲食積滯,加一點消食藥,書上沒有,同學們在考試的時候回答的時候,表證如果有飲食積滯的加消食藥,我想這個不是原則問題,你答了也可以,這個就是從實,寒熱的虛實。那麼另外就是針對症狀,那感冒的症狀,惡寒發熱,有時候經常有咳嗽、氣喘、痰多,或者說鼻竅不通這樣的一些症狀。那你在回答的問題的時候,如果說表證出現了這個咳喘痰多,那麼配伍這個止咳平喘和這個祛痰的藥物。有鼻塞不通的,可以配伍通鼻竅的藥物,這就根據治療病證的這個症狀。那這樣子比我們教科書上是不是更完善、更全面。所以根本不需要按照書上一條一款的來記,但是我們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你還沒有這個分析能力。那麼書上的呢,把一些主要的給你歸納了,你可以以這個為一個框架。這樣來記憶的時候至少提供一些方便,但你學多了,你對這個《中醫學基礎》的理論扎實了以後,完全可以離開我們這個教科書來考慮配伍,從寒熱虛實和它的症狀。當然有的章節,比如說清熱藥,不可能配溫裡藥,因為它一般來說,它除非寒熱雜錯,當然你說寒熱雜錯要配溫裡藥,也是可以,但是它並不重要,很次要。但是以這個思路,所以以後每一章都這樣來思考,就可以慢慢地就是從離不了書,完全依賴書,到離開書,到最後你都可以對書本進行發展、進行補充。這樣子的知識,才是真正是把這個《中藥學》學成自己的知識了,不是書上的知識,所以這是配伍應用。

使用注意

那麼這個使用注意,也是我剛才說了,一個是有共性的三個使用注意,一個是這個因證使藥,因就是根據,證就是證候,就根據不同的表證,選適合的藥物,那麼對於解表藥來說,風寒表證注意選發散風寒藥,或者主要選用發散風寒藥。風熱表證,主要選用發散風熱的藥,當然你還可以加入其它的內容,也可以不加。比如說這個外感風寒,如果說表實無汗的,那麼選發汗作用比較強的,有汗的,那要注意選這個發汗作用比較緩和的一些的。疼痛比較劇烈的,那麼選用兼有止痛作用的這個解表藥,這些都屬於因證選藥的。兼有咳嗽氣喘的,我選又能夠止咳平喘的,又能夠解表的這樣的藥物。所以這裡面的內容是非常的豐富,但對於不同的章節,它有不同的內涵,有不同的內容來闡述,那麼這一點,就是我們書上雖然沒有,我們也可以從這個來考慮,這是一個普遍規律,用藥都應該注意的,因證選藥。在我們有的章節比較強調,有的章節沒有強調,但我們可以一律地強調因證選藥。

第二個,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那麼也就是說如果就是在這個夏天,氣候炎熱,或者比較溫暖的地方,如果要使用發散風寒的藥,一般就用量輕一點。反之是在冬天,比較寒冷的季節或者地方,用發散風寒的藥,可能就要用稍重一點。對發散風熱的藥,同樣如此也可以加上它相應的內容。那麼這個因地因時的制宜,其它的章節也可以有這樣的內容。比如說我們這個感冒,還可以說,比如有這個燥邪比較盛的季節呢,注意選用能夠潤燥的一些解表的藥等等,其它的內容我們不可能一一地都把它表述出來。

第三個中病即止。對這個解表藥的中病即止,怎麼來理解呢?前人說的就是微似汗出,尤其是使用發散風寒的藥,都有發汗的作用,並不是說這個汗出得越多越好。按照張仲景的經驗,微似汗出,好像出了一點汗,又沒有明顯的出汗,就達到了中病的效果。如果說這個汗出太多,那可能造成亡陽亡陰。因為這個汗是人體的津液,在陽氣的作用下,施泄於外而形成的,如果過汗不但損傷陽氣,也損傷陰津,所以可以造成嚴重的這個大汗淋漓、可以亡陽,可以傷津。所以叫中病即止,不可過汗。這是對於這個解表藥來說,這三個對每一個章節都可以。那麼第二個考慮的角度呢就是證候禁忌。那麼就是解表藥呢適合於表證,但是它總有不適合的病證,解表藥呢,它主要通過發汗解表。那麼平素汗多的,就不宜使用。即使感冒了要用,也要慎用,所以汗多者不宜,平素汗多者不宜。汗是人體的津液所化生的,凡是津液耗傷的,要慎用,津液耗傷的。過去在我們的書上講久患瘡瘍、熱病、淋證這樣的患者要慎用,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患者就是耗傷了津液,就不應當再過分地發汗,這就是不宜使用的。從它發汗這一點,汗多的不宜使用,那麼已經傷了津液的,要慎用,哪一些情況呢,就是我們過去談的這個溫病、產婦或者淋證、瘡瘍這樣的一些患者,還有其它的都屬於這種情況。然後就是藥材方面,決定了使用注意。解表藥一般都芳香的,含芳香性的揮發油,不能夠久煎。所以把這三個方面的這些需要注意的,糅合在一起,就是這一章的使用注意。我們這個以後都是從這個思路,每一章,這樣子呢大家記起來很方便,這是一種學習的方法。

發散風寒藥

下面第一節,發散風寒。這一節的藥物呢,它以發散風寒為主要功效,它主要用於風寒感冒。那麼風寒感冒呢又叫風寒表證,或者感冒風寒都是一樣的,那麼這個臨床表現呢,也是剛才說過的大家回憶《診斷學》,就(是)惡寒發熱,惡寒比較重,頭身疼痛比較明顯,這個舌苔薄白、口不渴,或者有的兼有咳嗽氣喘、脈浮緊等等。每一味藥都有這樣的功效,都有這樣的主治,從麻黃到後面的辛夷。如果你考試都可以把這幾句話寫上去,這就是共性的。那麼這一類的藥呢,它常常還兼有止痛,比如我們今後要學的羌活、防風,什麼蒼耳子、槁本這些,那麼它除了表證的疼痛,它還可以用於頭風痛,或者其它的一些疼痛證,有的兼能夠祛風濕,還能夠治療風濕痹痛,當然有的兼有比如說止咳平喘或者利尿的作用。可以用於咳嗽氣喘或者水腫。但是不管是頭痛或者說咳嗽氣喘,或者說水腫,都以兼有風寒表證的為最適合。因為它總體是以發散風寒為主的,那麼這一類的藥的藥性,都是偏溫的,藥味都是辛,有的兼有苦味,這個就不講了,這個歸經在於肺。那麼這一類的藥,一般發汗作用都比較明顯,所以對於這個汗多的,或者傷了津液的,尤其要慎用。這個和這一章的概述可以結合起來學習和理解。

下面我們開始介紹具體的藥物。在介紹具體藥物之前,我也要說一下我們這個書的體例和學習的方法和考核的要求。對於具體藥物先有一個藥名,比如第一味藥麻黃,這個就是麻黃的正名。因為每一味藥,它可能有不同的名稱,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就要求有一個名稱作為正名,醫生在開處方的時候,要使用這個(正名)大家要遵守,其它的名稱呢就作為別名。所以我們現在對藥典收載的藥,或者地方標準收載的藥,一般都要求要使用正名。這樣子避免在這個用藥的時候,出現一些錯誤。有的人呢喜歡標新立異,用一些好像故弄玄虛,寫一些別名,這個處方是給這個配方的人看的,是告訴患者,患者應該知情。他吃了什麼藥,現在非常強調這個知情權,那你這個是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權,寫一些患者不懂的這些名稱,這是不應該的。有的時候藥房不知道你的名稱,可能配方還會出現一些錯誤,所以這個名稱是指的正名。那麼有的藥物呢,還常常有些常用的別名。在一些古方裡面還經常出現。那麼我們呢可能在講的時候就要順便地說一下這個藥常用的別名還有什麼。這個作為常識性的瞭解,這類的藥不多,占少數。那麼這種別名呢,大家今後便於我們學習、研究,不是讓你開處方的時候,有意地去不寫正名,去寫這些別名,這是不對的。那麼這個藥名後面就有一本書,本草名,就是這個藥在本草書裡的最早記載、最早出處。比如說麻黃後面是《神農本草經》,那麼就是說麻黃,最先記載是《神農本草經》,這個不考試,不要求,但是為什麼要把它寫上呢,為今後大家研究麻黃,查閱麻黃的資料,提供一個方便。因為我們現在介紹的麻黃,只是麻黃的一部分,就包括功效,我們這個麻黃,介紹了三個功效,其實麻黃,除了這三個功效以外,還有其它的功效,只不過比較次要一些,我在講的時候,還要談到這一方面的問題。那麼這些呢我們不可能一一都講,有的時候可以通過古代的文獻去查閱,我們可以來補充,我們這個講義上對功效這個記載得不完整,我們這個功效是不完整的,只是最重要的,最常用的。可以通過一些古代的文獻,麻黃這藥就可以從《神農本草經》往下查,一般都能查到。如果說某一個藥是《新修本草》收載的,《新修本草》以前的本草書你就不要去查,查就是白費功夫。你在這個《本草經集注》、《神農本草經》裡面去查薄荷,薄荷是《新修本草》收載的,那就不可能查到有關資料,這對大家查閱提供這種方便。要說明的這是本草學的最早出處,可能在這個書以前的其它書籍上,包括這個《方劑》或者臨床的一些書籍上,完全可以出現,這個大家應該知道這一點。比如洋金花,在本草學裡面,它是《本草綱目》最先收載,指的是本草學,我們書上寫的它出處是《本草綱目》。但是它的臨床應用,現在能夠查到資料的,是這個《世醫得效方》。元代金元時期就開始使用洋金花,但是當時的本草書沒有收載。所以在洋金花這個藥的後面,不能寫《世醫得效方》,因為它不是本草專著。所以只能寫它最早收載的本草專著《本草綱目》,這個也是要搞清楚的,不等於在其它的著作當中不能查到,這不是絕對。

這個藥名和出處的下面,又有那麼三行文字,叫作藥物的概述,就包括藥物的品種、來源。比如說麻黃,來源於三個品種,這個草麻黃、木賊麻黃、中麻黃三個品種這個都可以作為麻黃用,它作為同一味藥。那麼這個作為醫學專業的同學不要求,這個作為藥學的同學呢,因為專門要學《藥用植物學》啊,《中藥鑒定學》,那個時候還要加深這方面的,但是呢,我們在進行科研的時候,比如說有的藥的臨床觀察,用的是那一種,最好能夠請這個搞專門藥材研究的老師,把它鑒定清楚,那麼這樣子你得出來的科研的結論,就更加有這個科學性,比如說我所用的是木賊麻黃,對什麼病證治療,它得到了什麼什麼的效果,那麼其它兩種麻黃,可能會更好,或者更差,或者沒有這方面都有可能,但是我用的就是這個品種,這個可以請懂這方面的協助,但作為一個臨床醫生呢,這個不要求。那麼後面就是產地,主要產在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那麼作為我們這個中藥學,作為我們這個醫學專業的同學,要求什麼呢?要求道地產地,一般的不要求。像這個麻黃,那不要求它以山西為主,因為這個道地性不強,儘管過去有這個強調,那麼要求這個產地的藥不多。比如人參主要產於東北吉林,這個三七,主要是在雲南,比如說這個附子,主要在四川。這樣可能有那麼三、二十種,這樣的藥物,這個大家作為常識性的瞭解,那麼後面呢,就是產地的加工炮製,簡單的加工,比如說這個秋季把它割下嫩枝、陰乾,然後再來切段使用,這個是一般的簡單的這個加工炮製,不要求。那麼最後呢,有一部分重要的要求呢,我們在後面的用法裡面,凡是用法裡面提到了的,這種炮製的意義就要要求,在用法裡面沒有提到的,一般就不管它。所以在概述部分一個是道地產區,另外還有少數的幾個品種的藥,它的藥材來源,相差很大,完全是不同的科屬,那麼它的藥效有明顯的區別,比如說這個牛膝、懷牛膝和川牛膝,防己有木防己、漢防己,這個在藥裡面越來越少,因為有些已經把它分成了兩種藥了,比如沙參分成了南沙參和北沙參,貝母分成了川貝母和浙貝母,芍藥分成了赤芍藥、白芍藥。木通也分了等等,很多,我們這些都用不著要求,要求的那些現在還沒有分開了的少數的幾種,我們講的具體的時候再講,這個概述部分,要要求的內容非常少。

下面,性味歸經、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參考資料六個專項、六個欄目。參考資料是不考試的,也不講的,僅供參考。剩下來五個部分,就是學習的內容,這個學習的內容呢,首先要抓住功效,所以我們說功效是學好這個藥物的關鍵,記住了功效,上可以聯繫、推導或者分析性味歸經,我們學了以後就知道,上面可以推導、分析,幫助理解和記憶它的性味歸經,這樣子就可以避免對性味歸經的死記硬背,這樣學起來就可以減少很多這個需要背的,需要記憶的,死記硬背的這些知識,我們要首先主要的要抓住這個功效,記住了功效以後,對於應用部分,那麼它有這個功效就有對應的主治。譬如說這個能夠發汗解表對應的主治就是風寒表實證。平喘對應的主治就是喘咳證,利尿對應的就是水腫,這個是主治。那麼下面的大量的文字,是它的配伍應用情況,在這個配伍應用情況呢,重點理解和記憶它的個性特徵,這個個性特徵呢,有的藥有,有的藥沒有,有的藥重要,有的藥不重要。比如說在主要功效都是發散風寒,麻黃也是發散風寒,後面的桂枝、紫蘇、生薑等等,在發散風寒藥當中,它有什麼不同,它與其它的有什麼不同,那麼在這個應用當中呢,重點就掌握,比如說麻黃在發散風寒(藥中),它的個性特點呢,它相對而言,它的發汗作用比較強,它主要用於表實無汗的這種風寒表證,這個就是它很重要的一個個性特徵。它和其它的同類的發散風寒的藥,有明顯的區別,這個也是在臨床重點要學的,就是在應用部分主要要瞭解這個個性特徵。

另外就是一些重要配伍的意義,重要配伍呢就比如說屬於那種相須的,那種相畏、相殺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不多,在一些重要的藥物當中,比如說麻黃它和桂枝的關係,可能這個適當的要求,剩下來有很多文字,有的文字是敘述這個風寒表證,或者風寒表實證的,有的是為了說明麻黃的個性特徵,舉的方劑的例子,方劑裡面呢,它治療什麼病證還要配伍一些什麼藥,像這樣的一些內容,它不是中藥學的基本知識,比如說風寒表證的臨床表現,那些症狀,比如說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或者頭身疼痛等等,那屬於《中醫診斷學》或者今後中醫的《內科學》。在中藥學裡面,也是通過其它學科把它聯繫起來,我們在中藥學裡面只作簡單的要求。比如說這個風寒表證的這個描述,如果在考中藥的時候,你不是非常準確,答掉了一兩個典型的症狀,中藥學這個角度不扣你的分,因為不是在考你診斷,診斷什麼叫風寒表證,它不屬於中藥學的內容。我們講這個要理解麻黃和桂枝配伍的這個意義,這個是很典型的一個相須的。但是我們在中藥裡面,不管麻黃湯,也不管麻黃湯處在什麼地方,麻黃湯裡面有什麼藥,藥與藥之間有什麼關係,如果說我在講中藥的時候,講麻黃,把麻黃湯有什麼四味藥組成,什麼是君藥,什麼是臣藥,治療什麼病,為什麼這樣組方。那對《方劑學》是一個侵權,那不應該這樣講,它不屬於中藥學的知識的範疇,所以把這些內容也除下來,這個應用部分,看來是文字很多,實際上要同學們真正理解、記憶的東西並不多。那麼這個主治,知道了功效,這個主治迎刃而解,一般的情況下,記住了功效就能夠知道主治,只有少數的情況它一個功效不只一個主治,我們學的時候適當地加以關注,或者有的是這個幾個功效,它在一個主治當中是一個綜合應用,那又是一種情況,那都不難理解,不難理解。那麼另外呢就是它的個性特徵。不同於其它的,尤其是它的第一功效。那麼這個也常常是一個考核點,經常考試的時候,比如說這個外感風寒,表實無汗,以下藥物當中首選或者最宜使用的藥物,那就是考的這個個性特徵,所以在應用部分,最重點的重點就是掌握這個個性特徵,掌握個性,概述部分呢已經掌握了共性,另外呢就是這個最重要的配伍。

下面的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都是掌握特殊的,不特殊的都是在概述當中,比如說麻黃的這個使用注意,汗多的不適合,或者傷津液的,每一個藥都可以這樣寫,這一節的藥,這就是共性的問題不要求。另外剩下來比如說它能升高血壓啦,興奮中樞啦,這個可能就是特殊的,其它藥不一定有,這就是特殊的使用注意。特殊的用法,比如說一般的是湯劑,某一味藥它不能作湯劑,或者生用它是這種功效,炮製了以後它有區別。這就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當中,只是特殊的。個性的問題,都是在概述當中來一次性地解決,這個就是學習具體藥物的這個基本方法,我們從明天開始講具體的藥物,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