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 第一講  緒言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廷模教授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成都中醫藥大學中藥教研室的老師,我的名字叫張廷模。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用大約90個學時的時間來共同學習《中藥學》。我們經常都聽說在中醫學當中,就是由理、法、方、藥四個版塊組成,那麼這四者之間雖然有密切的聯繫,但是它們由於學科的特點也有明顯的區別。其中的“藥”就是主要指的是《中藥學》。作為臨床專業的同學來講,對這四者之間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理法”這方面學得比較好,對“方藥”缺乏很熟悉的瞭解,那麼你診斷疾病雖然很正確,治法也很正確,但是這個“方藥”針對性不強,那麼臨床的療效則不好。那麼反過來講,只知道這個“方藥”,對“理法”的部分掌握得不夠,那麼對疾病的診斷、對治法的確定,往往也是不很準確。所以理法方藥是一個缺一不可的整體,所以《中藥學》和我們其他的中醫類的學科一樣,都是很重要的,那麼大家都需要認真地學習。對於中藥學專業的同學來講,主要是今後從事一些中藥的現代研究,那麼這個《中藥學》這個知識是這個現代研究的基礎,也是通過現代研究再回歸到中藥學的一個歸宿。如果不很好的掌握《中藥學》的一些知識,那麼研究就背離了中醫藥的基本理論,嚴格地講就不是對中藥進行研究,可能就是一般的植物藥,或者所說的生藥學的研究,所以這個對於中藥學的專業來講,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門基礎課程。由於時間的關係,其他的我們不多講。我們這一次講課主要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的這個《中藥學》,這個《中藥學》就是由我主編的,以這個教材為藍本進行教學。

現在就請大家翻在教材的第一頁,緒言部分。在這個緒言部分,主要掌握中藥、中藥學和本草這三個術語的基本含義。

中藥

第一個是中藥,什麼是中藥?那我們不管是學中醫學的還是學中藥學的,我們都要能夠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什麼叫中藥?中藥這個術語的出現,大概在清代的中後期,也就是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那麼在此之前,我們國家傳統用的這個藥物統稱為藥。有時候也根據藥物毒性的廣義,廣泛地存在毒性,所以也把這個藥稱為毒藥,但這個比較少,在一般地情況下,都是簡稱叫做藥。後來隨著西方醫藥的傳入,尤其是系統地傳入以後,為了區別於西方這個醫藥(醫學和藥學)和我們傳統的醫學和藥學區別,所以人們把西方傳入的醫學叫做西醫,把西方傳入的藥學叫做西藥,那麼相對來講,我們中華民族固有的這個醫學就叫中醫,中醫學,那麼傳統使用的藥物就叫做中藥。雖然中藥使用了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是怎樣對中藥下一個定義?就是什麼叫中藥?那麼目前很少見到有人進行討論。所以對中藥這個概念的鑒定就有不同的說法,有的人把中藥的“中”理解為是一個地域的概念,就是中國的意思,就認為中藥是產於中國的藥物,那麼這種說法它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個中藥千百年以來,都是在我們國家的人們當中使用,它主要是出產在中國,這個是客觀的事實。但是在這個中藥當中,從古代開始一直就有外來藥,它並不產在中國,比如說在中藥當中的活血化瘀藥當中的乳香、沒藥,它的原產地是在東非,東非的埃塞俄比亞、索馬里這樣的一些國家為主產地,在漢代末期,魏晉南北朝這個時期,那麼是由佛教把這兩個藥帶到中國,當時不是作為藥物使用,而是佛教作為一些宗教儀式使用的這種物質,或者把它作為香料這樣子來使用,後來發現它是一個重要的活血化瘀止痛的藥物,那麼慢慢地就成為了中藥,那麼這兩味藥其實到現在我們中國也不出產,它的產地主要還是在東非這些國家。比如說西洋參,大家比較熟悉的西洋參,它主要是產在美國、加拿大這樣的一些國家,我們國家過去不出產,也是近年來開始引種,像這樣的情況在中藥裡面還比較多,也就是中藥它雖然主要產在中國,但是不完全是中國出產的,也就是有外來的藥物。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那麼出產在中國的藥物,它也未必是都作為中藥使用,比如說現在常常用來治療癌症的紫杉醇、喜樹堿,那麼它來源於我們國家出產的紫杉或者喜樹,從裡面提取的這個有效成分,但是現在還沒有作為中藥使用,它也產在中國。所以中藥主要產在中國,但不一定都產在中國,產於中國的藥物它也不一定都作為中藥使用。所以把中藥稱為產於中國的藥,把“中”字作為地域性的概念來理解就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也不完全正確。再一種說法,中藥就是中醫使用的藥物,這個說法在古代應該說完全正確,因為在古代就只有中醫,當然他使用的藥物都是中藥,尤其是當代中醫高等教育的發展,從1959年開始,我們國家開設這個中醫藥院校,由中醫藥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那麼他們的知識結構和古代的這個中醫完全的不一樣,他除了學習中醫、中藥的整個理論和知識以外,也要用相當的這個時間來學習西醫的一些理論或者西藥的一些知識,所以在當代的這個中醫師他可以使用西藥。西醫院校也有不少人在學校裡面也學過中醫藥的一些知識,所以在一些西醫院的臨床醫生,他們在處方的時候,也常常使用中藥,比如說一些中成藥,那是經常使用的。所以在當代中藥並不是中醫使用的一種專利,尤其是我們現在除了中醫、西醫以外,還有中西醫結合專業培養的學生,那麼是西醫藥和中醫藥的知識他們都有,所以兩類的藥物都在同時地使用。所以從當代的客觀實際來講,把這中藥認為是中醫使用的藥物也有它的局限性。另外,目前還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就是中藥是天然藥,把中藥和天然藥物等同起來。所謂天然藥物是和化學合成藥物相對而言的。中藥當然絕大多數是天然藥物,這一點是正確的,但是中藥自古以來也不完全是天然藥物,現在全世界都公認化學合成藥的先驅是我們中國古代的煉丹術,那麼最早把煉丹術當中的一些合理的部分用於這個藥物的生產,首先是中醫中藥,所以中藥自古以來,除了使用大量的天然物品以外,並不排斥一些化學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一些礦物藥,比如說在先秦時期的一些文獻上,就記載了五毒之藥,現代研究這個五毒之藥就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礦物藥。那麼目前在我們中藥當中常常使用的,比如說鉛丹、輕粉,這些都是屬於化學合成藥,中藥裡面從來不排斥它。所以它裡面包含了一部分的化學藥,它不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藥。另外,在西藥當中,儘管現在是以化學合成的藥物為主,但是有很多西藥,根據《辭海》的鑒定,它也是屬於天然藥物的範疇。比如說最早的抗菌素青黴素,那麼它是來源於植物的這個青黴菌當中提取,後來慢慢的再採用半合成,或者完全的人工合成的。另外,現代的一些生物製品,從分類來說,它也是屬於這個天然藥物的範疇,所以天然藥和化學合成藥不是區別中藥和西藥本質屬性的,那麼兩類藥物當中,都使用天然藥物和化學合成的藥,只是主次不同而已,在中藥當中主要使用的是天然藥,少量的是化學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礦物類的化學合成品,在當代比如說人工牛黃、人工合成的冰片,那麼也發展到了植物藥,甚至於動物藥,也有化學合成的藥物使用。另一方面,在西藥當中,它顯然是以化學合成藥物為主,但是它也有少量的或者一部分的天然的藥物,所以這種解釋也沒有揭示中藥學的本質屬性。什麼叫做中藥呢?我們一般認為就是我們教科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在教材的第一頁的第四段,就所謂的中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藥物,就是中藥。這個藥物不管它是天然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也不管它是出產在中國,或者出產在國外,當它用中醫藥的理論來認識,用中醫藥的理論來指導使用的時候,那麼它就可以稱為中藥,如果它還沒有用中醫藥的理論來認識和來指導使用,它不一定是中藥,它可能是西藥的一個原料藥。另外,我們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那麼除了中藥以外,還有民族的醫藥,有些藥物中醫使用,民族醫藥也使用,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當中,它對這個藥物的認識不同,可能它使用也有區別。比如說中藥的一味藥叫做訶子,那麼中藥是作為一種收澀藥來使用,認為它能夠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是用於久病體虛的咳嗽氣喘,和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這樣的一些病證,但是在藏藥裡面或者在蒙藥裡面,那麼它把這個訶子稱為百藥之王,很多病當中都使用,認為它能夠補虛強身,能夠健胃,在這個不同的醫學裡面使用,它認識是不一樣的,所以它又是中藥,也是藏藥,也是蒙藥。又比如說麻黃,它以整個草質莖來入藥的時候,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認識,它是辛溫的,要給它定一個藥性、藥味,它是辛味的,屬溫性的,它主要是歸肺和膀胱經的,它的功效是用於發散風寒、平喘止咳和利尿消腫,所以中醫在臨床上把它用於風寒感冒,或者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和水腫。那麼按照這樣的理論來認識麻黃,來使用麻黃,麻黃就是一個中藥。如果是把麻黃作為一個原料來提取裡面的生物鹼,提取麻黃素,那麼認為它是一個擬腎上腺素的藥,是一個升壓的藥物,升高血壓的藥物,那麼這樣來使用,它就是一個把麻黃作為西藥的原料,作為西藥在使用。它物質是相同的,但是指導的理論不一樣,在臨床使用上也有區別。所以我們認為能夠揭示中藥這個術語的本質屬性,什麼叫中藥?就是在中醫的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藥物叫做中藥。

我們在知道了中藥以後,順便再談一下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草藥,或者說中草藥。關於草藥出現在宋代,這個術語使用也是有八九百年的時間。在宋代這個中藥是由國家專營,那麼民間不得進行隨便的這種交易,那麼當時由國家專營的,在這個正規的中藥書上有記載的,那麼它把它稱為官藥。相對於這個官藥而言,一些流傳在民間,在一些正規的藥學著作上沒有收載,那麼就把它叫做草藥。那麼有的人說這個草有草粗的意思,比較粗糙,還沒有上升為理論的高度,還不是很正規的這種中藥,它是相對於這個比較正規的由國家專營的中藥而言叫做草藥。那麼後來慢慢地就把一些中藥書上沒有收載,一些商業單位也不經營,主要是在民間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和使用的一些藥物,就把它叫做草藥。其實中藥和草藥沒有本質的區別,這個草藥往往是中藥的重要的來源,中藥從古代到現在,它的使用的品種不斷地增加,從最早的中藥著作的三百多味藥,到現在的資源普查一萬多種,不斷地發展,很多都是從草藥裡面慢慢的成為了這個中藥。比如說中藥裡面很重要的、很名貴的一味藥叫做三七,一個名貴的藥物。在明代李時珍的時代,那個時候中藥書還沒有收載,一般的醫生並不清楚,往往是在民間流傳使用,所以當時這個三七也是一種草藥,但是後來一旦發現了它的這個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或者止血功效以後,那麼用中醫的理論來整理,然後記載在中藥書上以後,那麼現在三七不但是一般的中藥,而且是名貴的中藥,這種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草藥往往是中藥數量發展的源泉,沒有本質的區別。另外,草藥在現代和當時的含義稍稍有一點變化,現在就說不管本草文獻記沒有記載,藥書上有沒有記載,就是說不太常用,一般的藥物的經銷部門不經營這樣的藥物都把它統稱為叫草藥。所以《神農本草經》上,兩千年前的最早的中藥著作,我們以後要講,裡面的很多藥物,應該說是經典藥,這個經典上收載的藥物,很經典。比如說什麼石龍芮(毛茛)或者這樣的一些藥,現在很多早就淪落為草藥了。因為現在一般不太常用,藥店不經營。所以這樣子中藥和草藥就更沒有很本質的區別,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中藥和草藥對立起來,其實它都應該統稱為叫中藥,那麼這個就是第一點關於中藥這個術語的含義,那麼要同學們掌握的就是那一句話,什麼叫中藥?就是在中醫藥的理論指導下認識和使用的藥物叫做中藥。至於前面講的其他的一些問題,是幫助大家對這個術語的一些理解,避免在見到的時候,就是出現一些不是很準確的一些解釋,主要起這麼一個作用,供大家參考。

中藥學

第二個術語就是中藥學。中藥學就是在我們這個教科書的最後一段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中藥學的解釋。那就是中藥學是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採制、性能、功效、臨床應用及其他有關知識的一門學科。就這樣一句話,就是關於什麼叫中藥學,中藥學是一門學科,也可以說是一個著作,比如說我們下面要講的這本書,就是這個著作,那麼這個著作和學科它是不可分割的,那麼這個學科的一些知識那它要通過《中藥學》這本書作為載體,才能夠進行交流。所以我們既可以把它理解為一門學科,也是一個專著。這個術語主要就記住這一句話就夠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在古代的中藥學,那是包羅萬象的,那麼我們在它的含義裡面,談到的它的來源,比如說來源於植物、動物、礦物的什麼品種?怎樣採收、怎樣加工炮製、怎樣製劑?或者怎麼樣保管、貯藏?還有什麼性能?有什麼功效?臨床怎麼使用?它可能會發生一些什麼不良反應?有沒有毒性?等等這樣的一些知識,都要全方位的研究,是綜合性的,古代的這個中藥學,那麼是古的、是綜合性的。現代由於其他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飛躍發展,那麼各種學科相互的滲透、相互的結合,中藥的分支學科就不斷地出現、不斷地分化,有專門研究中藥它的品種來源的,比如說《藥用植物學》、《藥用動物學》,有專門這個鑒定藥材真偽優劣的《中藥鑒定學》,有專門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的《中藥化學》,有研究中藥炮製方法、炮製理論的《中藥炮製學》,有研究中藥製劑的《中藥製劑學》,有研究中藥藥理毒理作用的《中藥藥理學》,甚至還有《中藥養護學》,中藥生產的、行銷的,很多這樣的一些分支學科的專著,不斷地成熟、不斷地分化,而且不斷深入地發展,所以這樣子就產生了狹義的中藥學。所以古代的中藥學是廣義的,是包羅萬象的,凡是與中藥有關的知識都是屬於中藥學研究的範疇。那麼在當代的中藥學,就是我們下面要學習的這個《中藥學》,相對來講就是狹義的。那麼它研究的主要是中藥的基本理論和一些常用中藥的這個性能、功效和臨床應用,這樣的知識為主體的,所以現在這樣的狹義的中藥學逐步地就有改稱臨床中藥學的這個趨勢。所以在目前我們國家的學科目錄當中,那麼中藥學是作為一個一級學科,這個就是包羅萬象的,包括我剛才講的《藥用植物學》或者《中藥鑒定學》、《中藥炮製學》、《中藥製劑學》等等,這些都包括在裡面。至於這樣的中藥,就一般所說的大中藥學,就是一級學科的中藥學,在學科目錄當中。但是在學科目錄的二級學科當中,又有一個中藥學,那麼這樣子就容易產生一些混淆。所以近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進行重點學科建設的時候,就把狹義的中藥學改稱叫做臨床中藥學。所以我們以後學習的現在這個中藥學,可能就稱為這個臨床中藥學了,現在正在主編的這個長學制,就是七年制,或者如果要開八年制,或者在中醫院校裡面還要開設一種四加五模式的這種學制教育。什麼叫四加五呢?就是在以理科、工科為主的本科畢業生,就是四年制的本科畢業生當中,再招收一部分同學學中醫,再學五年,前面他經過了理工科的學四年制的這個學制的學習,然後再用五年的時間來學習中醫,這樣子的這個模式叫做四加五。那麼這樣的模式使用,包括七年、八年、四加五這種模式使用的中藥,現在基本上已經編完,就叫做臨床中藥學。但是這個名稱,目前也有一些爭論,有的認為應該叫臨床中藥學,有的應該叫中藥臨床學,後者它有這麼一個觀點,就說你前面講的這個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那麼都是以中藥在前面,《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製劑學》、《中藥炮製學》,那麼你這裡又來個《臨床中藥學》,和其他的就不一樣,應該叫做這個中藥臨床學,當然究竟叫臨床中藥學更好一些,或者叫做中藥臨床學好一些?那麼目前還是一個探索的階段,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重點學科建設的過程當中會得到解決,但目前基本上是傾向於還是叫臨床中藥學。因為它是以中藥的臨床應用,安全有效的用藥為核心內容的這樣的一個分支學科,那就是我們要學的這樣的一門課程,這個中藥學,所以這個供大家參考。就是中藥學就出現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別,我們要學的是狹義的中藥學。那麼整個這個在中醫藥院校的高等教育當中的,中藥學專業的同學學的很多課程實際上就是廣義的中藥學,這是第二個術語。

本草

第三個術語,本草,就是什麼叫做本草?這個本草這種稱謂大致出現在漢代,漢代的初年就使用比較普遍。過去凡是介紹中藥的專著,都稱為本草,或者本草學,比如說我們後面要涉及到的《神農本草經》裡面有本草,《本草經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綱目》,所以在古代這個藥學專著一般把它叫做本草,或者叫做本草學。介紹這個收載中藥知識的專著,為什麼叫做本草呢?前人沒有清楚地告訴後人,他為什麼要把這個中藥的專著叫做本草?所以後人有很多猜測。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蜀本草》的作者韓保升,有這樣的一句話,“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直云本草者,為藥中草類為最眾也。”就他的意思就是中藥當中,草類數目最多,也就是說中藥它有植物藥、有動物藥、礦物藥,但是其中的植物藥占絕大多數,所以把它稱為本草,就是有以草類、以植物類為主,或者為本的意思,尊崇這種說法的人占絕大多數。

但是也有的人認為,這個“本”應該作為一個動詞來解釋,比如說在這個《漢書•藝文志》給經方下定義:“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這個“本”它就是依據、研究,那麼我們今後要學《內經》裡面什麼《本神》啊,這個“本”它都是作為動詞解釋,就是研究,或者依據這樣的一類的意思,那麼也有一部分人贊同這種觀點,但是比較少一些。在當代更有人提這個本草,那麼就說古人可能命名的時候,那個思維是非常簡單,草就是一般的草本,或者就是根,本就是指根,本草就是專門收載根根草草的這樣的一些物品的一個專著,那它的依據,比如說針灸,推拿,那麼推拿就是用手推一推,拈一拈,摸一摸,把它這門學科那麼就叫做推拿學了,針灸用的是針、用的是灸,這種基本的方法,當然也不是沒有道理,當然這個可以說是一種觀點吧!儘管有很多觀點,但是以草為本的這種觀點,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一種說法。

另外,有的人把這個本草和中藥等同起來,認為本草和中藥、藥材、藥物是同謂語,這個贊同的人比較少,這個在學術上還值得探討,因為他們認為,比如說就是《新修本草》,那麼裡面這個本草實際上就是指的是藥物,是藥物的一個同謂語。那麼剛才我舉的韓保升的“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直雲本草者,以草類為最重”,那麼這裡面的“直雲本草”,那麼這個本草它也是有藥物的意思,這個比較牽強。但是現在在有的教材上,或者一些專著上有所反應,這個再值得進一步的商討。我個人的觀點,那麼這個本草是指的這本書、這個專著,是這個著作、是這門學科,而不是指的中藥,這個是不同的。再一種觀點,就說中藥學和本草有一定的區別,雖然都是指的專著,但是認為本草是古代的藥書,中藥學是現代的藥書,因為現代在古代的基礎上引入了一些現代的科學知識,比如說現代的中藥學,有植物的來源,它有什麼拉丁名,還有什麼現代的一些研究等等,那麼比古代的本草內容更加豐富,和現代一些科學知識更加緊密的結合,所以就認為本草是古代的藥學。那麼中藥學是當代的這個藥學,把它這個截然分開,其實這種截然分開也是有一定的問題,因為本草學本身就是處於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都在發展,它並不是停滯不前,它本身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這個本草學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它都和當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且利用了當時最先進的一些科學技術,在這個本草學裡面,我們在當代結合當代的科學技術,那也是理所當然。所以把兩者對立起來,或者把它截然分開,依據是不充分的。另外有一個例子也可以說明沒有把這兩者分開的必要,就是上一個世紀的九十年代開始,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牽頭,在全國編寫了一本能夠代表當代最高水準的中藥學的大型的著作,這本著作的名稱叫做《中華本草》,它就是當代最高水準的最全面的一本中藥學,它都可以叫做本草,也就是說這個中藥學和本草沒有去人為的區分古今的必要性。所以應該說本草就是中藥學的古代稱謂,或者說古人把中藥學常常叫做本草,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區別,所以這個本草和中藥學應該說是一回事。

在緒言當中主要要大家就是了解這三個術語。中藥指的是中醫治病的客觀的物質,比如說人參,就是人參這個植物,它用根來入藥,這一類的是中藥。中藥學和本草,或者也叫本草學,是指的這個學科,指的記載這個學科知識的一些專著。所以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這是緒言裡面根據我們教科書要大家瞭解的,就是這三個名詞術語。

下面我簡單談一下,在瞭解了中藥、中藥學以後,中藥學的教學的要求,我們在今後《中藥學》學習的大約九十個學時的時間裡面,那麼我們主要要掌握《中藥學》總論當中的性能,就是第四章,掌握性能和第五章當中的配伍和用藥禁忌,在總論裡面要掌握的就是第四章性能和第五章的第一節、第二節。另外在各論部分,那麼我們這本書一共包括附藥在內,有四百多味,將近五百味的藥,那麼我們在這個具體的藥物當中,要掌握重要的,或者有代表性的,有些藥物雖然不重要,但是它在某一類藥當中,它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說峻下逐水藥,那麼現在一般臨床很少用,因為它瀉下非常峻猛,但是裡面它代表了一類藥物,裡面可能有個別藥物也屬於這個掌握的藥,那麼這個要掌握的藥大概有一百四十味藥。請同學們注意,中藥一般習慣上不說多少種,當然說多少種藥並不錯,就是說一百四十種要掌握,這個完全不錯,但是傳統習慣上更多的講的是一百四十味藥,這個我們後面要講,因為它一味藥往往不是一種植物,比如說植物藥,它不只一種的來源,它只是不同的品種,但是它的性能、功效比較相似,它作為一味藥使用,所以這是專業用語的一個習慣,大家應該瞭解。比如說我們今後開處方,這處方有五味藥組成,那八珍湯有八味藥組成,十全大補湯有十味藥組成,這個更多的是講的味,所以我們這裡是要掌握一百四十味藥物。那麼這個一百四十味藥物它又分屬在不同的章節,這個章又是按主要的功效分類,所以每一章前面都有一個概述部分。在我們這個教科書上,這個概述部分就分了五個欄目,有五個標題,來進行介紹。一是含義;二是功效與主治;第三是性能特點;四是配伍應用;第五是使用注意,這五個問題統稱叫概述。在這個概述當中是講的這一類藥的共性的問題,那麼掌握了概述,就掌握了這一類藥的共性,就可以對學習這一個章節的藥物起到一個提綱挈領、執簡馭繁的這樣一個學習的效果,所以這個也是要求要掌握的。

掌握的藥物,要求掌握就是它的功效、性能、應用,包括了一些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為什麼要加上一個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呢?因為任何的中藥的用法,主要都是湯劑口服,如果在用法裡面寫個煎服用多少?這個就不特殊。那麼有有的使用注意,它是一類藥,比如說清熱藥,它治療熱證的,那麼對於寒證它不能用,寒證要注意不宜使用,那麼這個就是在概述當中要掌握的共性的問題,那麼在具體的藥物後面就不需要掌握了。所以我們就提只掌握特殊的使用注意,在同類藥當中,其他相似的藥物都沒有這個要求,但是這味藥有這方面的要求,這個就比較特殊。比如說我們今後要學消食藥,消食藥裡面有山楂、有神曲、有麥芽、有穀芽等等幾味藥,那麼麥芽下面有一個,這個授乳的婦女不能使用,那麼其他的藥都沒有,在同類的藥當中,對於這味藥又要求了,那麼這就是特殊的使用注意,那麼這個就是都屬於要掌握的。所以掌握的內容,那麼在各論部分就是一個概述,概述當中尤其是功效、主治、性能特點、配伍應用和使用注意,然後有一百四十味藥物,要掌握它們的功效、性能、應用、一些特殊的用法、特殊的使用注意。

第二個層次就是熟悉,要求熟悉。熟悉在總論部分,就是第三章炮製,要熟悉炮製的目的和主要的炮製方法,另外要熟悉中藥應用當中的中藥的劑量和用法這方面的知識,就是第六章的第三節、第四節,在總論當中都屬於熟悉的。那麼在各論當中,就是要求熟悉九十味比較重要的藥物。熟悉的藥物和掌握的藥物的要求有什麼不同呢?那麼熟悉的藥物不要求性能,只要求它的功效、應用、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那並不是說今後大家在臨床用藥的時候,熟悉的藥就可以不管性能,同樣的用藥的時候,是要認識它的性能。我們現在這個中藥因為學時有限,我們說通過掌握的藥物作為這個樣板,大家來瞭解中藥的性能究竟是怎麼確定的?它和功效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那麼我們通過一百四十味藥,我們已經掌握了它的內在的聯繫,我們怎樣去分析?怎麼樣去認定?我們只是說在今後在考試的時候,不考這個藥物的性能,但實際上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同樣的知道它們的性能,這主要是減輕在學習階段的這個壓力和減輕考試的時候,縮小一點範圍,降低一點難度,這個主要是從教學這個方面來考慮的,並不是從應用的方面。

另外,在瞭解的部分,一個就是剛才講的緒論,這個作為常識性的瞭解,不然你學了中醫、學了中藥。什麼叫中藥、中藥學、本草?你都不知道,這個要有個清楚的瞭解,作為一般瞭解。另外就是總論的第一章,中藥知識的初步積累和中藥學的發展,這個就作為本草的歷史,也是作為常識性的瞭解,這個具體地瞭解我們講那一章的時候再說。另外在這本書上,新增加了一章,中藥的作用。這個中藥的作用裡面最重要的是中藥的功效,那麼中藥的功效是中藥基本理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但是從古到今,都忽略了這個重要的內容,那麼在中藥學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之所以發展比較緩慢,因為對中藥的功效的研究沒有高度重視,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麼我們現在的中藥,今後要學習,是以功效為核心,學習具體的藥物,所以這個中藥功效的理論相當重要,但是到目前為止的中藥教科書,那麼我們在這個高等中醫藥教育當中,從一版教材一直到現在的七版教材,都缺少這一部分,那麼在這個教材當中,是首次從理論上提到了中藥的功效問題,因為是第一次提出來,所以僅供參考,可能在以後的教材當中,要逐步加強這一塊,所以這一次把它放在了瞭解的這個範圍裡邊。

另外,包括中藥的品種、產地、採收、貯藏,這個作為臨床醫生來講,這個他又不直接的參與這些工作,所以也作為常識性的瞭解。那麼對於藥學專業來講,可能根本就不講授,因為今後他有,比如說講品種的有《藥用植物學》、《藥用動物學》、或者《中藥鑒定學》,這樣的一些課程來完成,所以這個總體來說也是作為一個瞭解。

另外在各論當中,概述當中的含義,一般是瞭解,因為那個很簡單,那麼在具體的藥物,也是瞭解九十味藥,瞭解的藥物和熟悉的藥物比較,那麼就是應用部分要求更低一些,只要求一個主治,它有什麼功效?能夠治什麼病?通過前面的掌握藥和熟悉藥的學習,對於這個不太重要的瞭解藥的應用,實際上你可以舉一反三,通過學習,你自己可以深入下去。所以這個要求的時候就不要求這個應用了。

總體的這門學科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是這樣分三級,掌握、熟悉、瞭解。掌握的也是考試的重點,每一次考試,包括《中藥學》學習完了以後的課程考試,以及以後國家組織的各種考試,現在在考試大綱當中可能都明確地要求,考試的內容它占的分值,掌握的部分不少於百分之六十,所以也是我們講授和大家學習記憶的重點。熟悉的一般在百分之三十的內容左右,瞭解的在百分之十左右。瞭解了考試的要求,再來瞭解學習的三級要求,對大家學習過程當中會有一定的幫助。好,這節課就講到這個地方。

[完/52:24]